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為介於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全長8.5公里,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兩縣分界山的「草嶺」,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清乾隆末期,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

古道的鋪設以我國南方丘陵山路的築路技術,採用當地最常見的砂巖作為材料,石磴如梯,後來歷經日人的拓寬、頭城鎮公所的開路以及東北角管理處重新以砌石鋪設,而成為一條古意盎然、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

古道沿途可見夾道的常綠闊葉樹林和人工栽培的針葉樹,以及最具亞熱帶雨林特色的筆筒樹。沿著緩坡上升一路經過古樸的跌死馬橋、仙跡巖、清代總兵劉明燈所題刻的「雄鎮蠻煙」摩碣以及「虎字碑」,距離峰頂的觀景亭就不遠了。登至最頂時,路旁可見一間石材建造的福德祠,形式古樸,祠裡同時供奉著土地公與土地婆,祠前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古道沿途設有三座涼亭、解說牌、林務局護管所服務區及公廁等設施,全部的腳程大約需3-4個小時。

                    102.11.17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草嶺古道賞芒之旅

 領隊莊宗銘   嚮導陳元占    陳鏡榮   黃秀李     參加人員84   大巴2 

慶雲宮位於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草嶺之陽,奉祀玉皇上帝。其地背山面海,風景偉麗,為蘭陽勝境第一。

 宜蘭舊稱噶瑪蘭,為先住民所居之地。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福建漳州人吳沙,率眾千餘越草嶺入蘭陽開墾,築土圍於烏石港南,即今之頭城也。翌年(嘉慶二年,一七九七),有漳浦人吳明德者,捧玉皇上帝神像渡臺,聞吳沙等在蘭,因來歸附,卜居草嶺,並結草廬以奉安神像而祀之。

「大里天公廟」啟登魚貫而之…..好天氣有好心情

天公廟後方石柱林青苔斑駁附之曾經遙遠的禪林苑寺……..風華依然存在

邀朋覽景,老榕院裡,遊屐賁臨,登高望遠,臨風覓景,亦人生韻事也。

李東榮會長       張裕兆會長      陳水生副會長

鬱鬱草嶺,佳木蔥籠而可悅;茫茫滄海,驚濤拍岸而飛雪;龜山朝日,起伏於駭浪之中;點點漁火,閃爍於長空之際:誠令人心曠神怡,而有羽化登仙之概。

客棧遺址 草嶺古道沿途所經之地均屬荒涼,故兵汛驛站為沿途所 須,在宜蘭縣境內的古道旁,設有一驛站,然設置時間 已不可考,至今只留下些許殘跡,供人觀賞。今東北角風景區在此辦賞芒花季,在此奉茶給過客。

觀護所鑑於1970原為林務單位為防火災盜伐、濫墾之護管所。於1990年改為遊客中心。

福德祠 位在草嶺頂上平台,以石 材做成,形式古樸,建築 年代比兩個石碑還早,裡 面供奉的是土地公和土地 婆,可顯示先民箄路襤褸 時的精神依託。

路線圖(大里天公廟)1.8KM(護館所)2KM(客棧遺址)5.0KM(啞口觀景亭)5.13KM(虎字碑)5.63KM(景觀亭)6.33KM(雄鎮蠻煙碑)7.13KM(大榕樹)7.64KM(跌死馬橋)8.64KM(遠望坑親水公園)10.64KM(福隆火車站)

鞍頂的觀景亭遠眺大里村落及海岸線,山嶺一帶的芒花。

登臨草嶺頂,遠眺東太平洋、海上龜山島,雄偉壯麗,回首俯瞰山下幽谷,峰巒連綿,令人心曠神怡。

虎字碑以草書所勒的「虎」字碑,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字勒碑鎮風。

「雄鎮蠻煙」摩碣位於古道半山腰、海拔約240公尺處,相傳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故就地題下「雄鎮蠻煙」四大字摩崖刻勒在石碑上,藉以鎮壓山魔。有首古詩描述「雄鎮蠻煙」碑:「雄」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雄鎮蠻煙」四字雄渾豪邁勇而有力,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

草嶺古道最大的特色就是全程為石板步道

跌死馬橋 此橋最先由木板鋪設,由於此地多風多雨,橋面易滑, 木板易彎曲,曾有馬匹跌至橋下而死,因此故名之。後 改建為圓拱石橋。

登山口附近的遠望坑溪親水公園,園內有涼亭、木板步道、拱橋、老式抽水幫浦、水車、生態池塘、...等,搭配四周梯田阡陌、群山環繞的景色,是個讓人留連忘返的好地方。

 

回顧以往的青澀懷念那檳榔林立的南國鄉野………

回憶那久遠殘存的印象,不變的是那千古如一的鄉愁…..

深念父母恩,人雖已遠逝,年華也晃晃,綿綿思遠道….

歷經荒野蒼茫的跋涉,空曠飄渺,悠悠蕩蕩的……..

冬夏交替,氣節變動與人事變遷,頓感生命的短促與無常

知足常樂,在此時空裡……..山光暮影中芒花飛……知我心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鷂婆山奇突嶄絕

大湖鄉東緣,以馬那邦山脈與泰安鄉為鄰,由汶水溪南岸之鷂婆山,經細道邦山、馬那邦山、蘇魯山,至大克山,翠巒羅列,極為壯觀。

馬那邦山與八卦力山,本屬同一山脈,因被汶水溪切割成烏石壁峽谷。整座山脈呈大傾倒坡,東陡西斜,係台灣全島最標準的單斜構造地形。

鷂婆山,標高海拔901公尺,有一顆二等三角點,編號1123號,為馬那邦山脈最北端的一座山峰,矗立在大湖鄉東北角。東稜與泰安鄉接壤;隔條汶水溪,與獅潭鄉八卦力山脈南端的烏石壁山遙呼相應,成為扼守住汶水溪內山的門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即設立在溪口的水尾坪。

山容受地層結構影響,西、南兩面坡緩稜寬,北面臨汶水溪及支流洗水溪部份,則陡崖直劈,自頂深垂兩百餘公尺,露岩巍峨,奇突嶄絕,如巨鷹展翅,氣勢懾人心魄,昔日,鄉民因而名之為「鷂婆山」,客家語「鷂婆」,意指老鷹。

在先民心目中,鷂婆山是有名的「惡山」,它與法雲寺的興建,有段鮮為人知的淵源。

清朝中葉,先民開發大湖地區,一再遭遇原住民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清光緒16年(1890),當時負責討伐安撫山胞的林朝棟,有一天和墾戶大員吳定連、劉緝光、黃南球等人,一起宴飲時,劉某認為大湖一直難以平定,原住民時順時亂,是鷂婆這座惡山,助紂為虐的結果,惟有設法「壓制」,地方才能詳和安定。經在座的士紳一再研究,決定在鷂婆山西面,隔大湖溪遙遙相望的山頭下,興建一座佛寺,藉釋迦大佛的無邊佛法,來點化惡山。

後來因日軍佔台,這件事暫時擺下,至光緒29年(1903),撫討工作告一段落,為了地方的「長治久安」計,建寺事再度提起,經多方奔走,於民國二年開工興建,次年冬,大雄寶殿落成,命名「法雲寺」,傳說寺成之後,每當寺裡晨鐘敲響,原住民便會開始頭痛,由於懾於神威,遂不敢再四出擾民,因此有「法雲建而大湖平」之謠諺產生。

不論是否確有其事,總之,禪寺落成,鷂婆山依舊傲然直峙,依舊氣勢逼人,但是,從此名山古剎互相輝映,平添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受到鷂婆山奇特風貌的牽引,登遊鷂婆山的岳友極多,登鷂婆山,均取道南面緩坡,沿途幽篁搖曳,桃李芬芳,風光迤邐飄逸,與鷂婆山北面的險惡山容,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明顯對比。

清光緒12年(1866)林朝棟帥棟軍進駐大湖,在老鷹嘴(及鷂婆山嘴)山頂、山腳,分別屯兵駐守,並沿橫坑與番子林(香林)間之西降稜線佈防,阻止原住民出草侵擾。現在山腳,仍留下屯兵營這個老地名。

今日行程原為三角湖山走向天湖山近日頻傳虎頭蜂襲擊登山客,因天氣高溫乾燥,唯恐三角湖山虎頭蜂出沒橫行,故更改登山行程為「鷂婆山越嶺道」

難為女人,今稍有不適不便,請助教占哥帶領前行,我壓後,今日由小南勢進入。

占哥為植物達人,由他沿途植物解說生態。

轉彎處,繽紛色彩點綴於滿眼翠綠中,人生樂逍遙。

蜿蜒小徑中,竹林清暢處,有清秀佳人。

大南勢位於大南村六到十鄰一帶。原本為泰雅族他吧賴(Tabalai)部落聚居地,自稱馬拉拉紐(Mararaniv),清文獻稱之為大南勢社。因其周圍地形遠眺狀如月圓,非常美麗,故稱他吧賴,即地形幽美之意;至於馬拉拉紐,其意欠詳。

 

小南勢包括大南第一至五鄰一帶。原是泰雅族加里灣(Kaibowan)部落住地,彼自稱馬拉拉伊(Mararai),清人稱之為小南勢社。加里灣及馬拉拉伊的原意均不詳。

 

大湖街一帶的開拓,至光緒(1875)以後,番禍匪亂漸銷聲匿跡,發展為百於戶的村落。而且,入墾者與日遽增,小、大南勢方面,亦漸有漢人拓墾者進入,金和成墾號乃將之劃分給謝開琳家族開發管理。

 

到日治時期明治36年(1903),薩伊伏部落(Saevo)頭目優明希理(Ymoin-Sili),兼大湖總頭目,帶領泰雅族人大舉抗日失利,與小、大南勢二社避居海拔800公尺的南勢山中腹。改社名為馬希亞丹(Masiyatan),為前途似錦之意。其後,原有社地盡為漢人開發,仍稱大南勢及小南勢。

屋舍山中遠 群山翠巒遶 心地自然幽   人間桃花源

行進中……偶而交頭接耳熱絡言談,偶而駐足驚艷路邊的小花、小草、昆蟲,人生風景無限,別太匆匆﹗

馬拉邦山   細道邦山……山影美矣﹗

天空淡泊的藍   孤傲險凸鷂婆    不見深秋蕭瑟    開心的這一班

深秋落葉盡繁華    更待來春展風華    遠山掠影卻相迎    此山自有山中痴

開心的這一班   就是要開心

開飯了……雞肉麵線,祝惠珠老師:生日快樂   美麗永駐﹗

上山健腳力   下山靠體力   更見真章,好棒優秀的:惠珠老師   弘昇老師。

山中何所有?山在虛無縹緲間,浮光掠影多白雲 。

美麗的五朵花:靜華   郁文   春美   友文 雅君(韓德森:實至名歸﹗

由此涼亭置高點,此去一路緩坡下山中。

回首鷂婆山,仁熾兄演很大,姿勢百分百。

前方怎麼來著?原來是兒時記憶土芭樂,願君多采擷。

清安豆腐街由於當地水質甘甜,並延續古法純手工製作豆腐,使豆腐清香細滑聞名全國而有豆腐街之稱。民國89年,清安街中施作營建署城鄉新風貌計畫工程,改善雜亂街景,也營造出客家小山村風貌,又結合文建會「文化產業振興」計畫,推出豆腐主題產業「清安豆腐街」,除了將鄉公所、停車場等環境景觀重新打造外,更導入「豆腐主題街坊」的概念,創造了目前的清安豆腐街。

 

另外,清安村街道呈丫字形,兩旁豆腐店皆有各自的特色,頗有原住民風情。鷂婆山休閒步道位於豆腐老街入口前,客語「鷂婆」是老鷹的意思。來清安村一定要來看「洗水坑豆腐街」牌樓!但是由於此地停車不易,可以循苗62線,停在前方遊客中心停車場。 

此刻是免費的最好吃,謝謝占哥的豆腐乾。彼此不分你 我的感情所在

真正的F4:仁熾    慶峰   鴻志   弘昇 (慶峰:無庸置疑﹗)

清安,舊名「洗水坑」,由於源於冬瓜山(洗水坑山)的洗水坑溪流經此地,溪水乾淨清澈,客家話稱「清水」為「洗水」,因而客家移民稱此地為「洗水坑」。

 

洗水坑是客家人進入泰安拓墾的一個重要的據點。洗水坑原為泰雅族人馬都安社的居住地,直到日本時代大正5年(1916)以後,才有客家移民進入拓墾,而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日本人征服此地的泰雅人後,將地名改為「清安」。

 

洗水坑老街位於汶水溪及洗水坑溪二溪交會處。這裡雖然是泰安鄉的鄉治所在,但只是一個小聚落。汶水溪汙濁,洗水坑溪清澈,當地居民以洗水坑溪清澈甘質的水源循古法釀製豆腐而聞名,因此洗水坑老街素有「豆腐街」的美名。

最幼齒的熟男代表(小明明:當之無愧﹗)

下一堂課:志繼山連走東眼山,請住意11/24李科永圖書館0630準時發車,課後聚餐地點屆時通知請假同學。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刀山稜脈南北縱貫,北起後龍溪畔的龍船山,經觀音山、新百二份山、雲洞山至關刀山,『出關古道』一般分為三段:

1.南段:主峰關刀山至聖衡宮雲洞山〈苗130線〉。

2.中段:聖衡宮至十份崠〈苗60線〉。

3.北段:十份崠至出礦坑。

今行程探十份崠越嶺路挑夫古道):60線新雞隆至十份崠茶亭出大湖台3線。

60線道為昔日銅鑼鄉新雞隆通往大湖的主要路徑,稱「十份崠越嶺路」。自新雞隆新庄經鹿湖、九份、十份崠、草崠進入大湖大寮,西端由鹿湖西行,可抵三義。此路約闢建於清同治、光緒年間(1870年),為拓墾時期銅鑼通往大湖的重要鹽路、郵路。日治台灣堡圖登載路寬1~ 2公尺,平均約6臺尺(1.8公尺)

「茶亭」為早年具有人情味的設施,幾乎都建在坡頂或山路最高處,且多由私人出錢出力籌建,並由善心人士義務提供茶水,商旅經過跋涉與陡坡揮汗,上抵涼亭在亭內小歇喝下一盎清茶,既消暑解渴,又滌除旅途勞頓,所以茶亭往往是行人最期盼的歇腳地點。

 銅鑼興隆村舊名「老雞籠」,因本區西依雙峰山脈、東南兩側關刀山環繞,全境三面環山,河川由南向北流出,開口向北,此一地形由北邊石圍牆遠眺似雞籠而得名;另一說法為本村地形在地理風水上如蜈蚣狀,需放雞相剋,故在地名上以雞籠命名,以解不吉風水地。嘉慶20年代,粵人吳、彭兩姓墾民到此開墾成聚落(吳厝、彭厝),後繼續向南開墾,不久又成新庄(即新隆村)。本地遂成老庄,故名老雞籠,光復後改雅名為興隆村。本村與盛隆、新隆均屬雞籠溪流域,居民多以務農為生。

 自苗栗出發,上72東西向快速道路,至客屬大橋後接苗 11920.5K,左轉往三義方向,達興隆村興隆國小前約300公尺(約123.K處)取右進入三聖宮前行約300公尺即抵關刀山大地震災紀念碑,緬懷興隆村「震災殉難者慰靈碑」,後回苗119線前行約200公尺探訪興隆國小內千年老樟樹。

庄中之三聖宮,供俸天上聖母、五穀大帝、開台聖王,為村民信仰中心。在庄南側建有關刀山大地震「震災殉難者慰靈碑」。

 日治昭和10(民國24年,1935)421日清晨,臺灣中部地區,自新竹、苗栗至臺中發生規模強烈之地震,地震之震央位於苗栗縣關刀山南南東3公里處,俗稱中部或關刀山大地震。據地方耆老回憶稱:地震當天是農曆319日,適為公館、銅鑼地區一年一度的媽祖進香大拜拜,遠離的鄉人大都返家歡聚,未料遇此劫難,也是死傷人數眾多的原因之一  

村內設有興隆國小,為本鄉歷史最悠久之學校,校園有一棵樹齡達800年以上之老樟樹,為興隆地區的最重要地標。興隆國小位於銅鑼鄉興隆村(俗稱老雞隆),屬偏遠勇類小學全校僅有六班學生,學生約三十人,教職員十五人為迷你的鄉下學校。

 千年大樟樹,是在大約三百多年前的吳、彭兩姓先民,於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二、三十年之後攜眷到此墾拓。其中彭姓先民就在這棵老樟樹附近搭建房舍,繁衍子孫,並且不斷聚集拓墾移民,終於形成一個部落。而這棵老樟樹是自然生原木,彭姓先民定居之初,該樹胸圍已二人合抱有餘。這棵老樟樹,屬於香樟中的花樟,材質有美麗花紋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派兵進佔台灣。台灣同胞義憤填膺,抗日義士群起,集結在老樟樹所在地附近山區;由於當時本地已是南北往來必經之地,日軍乃派兵駐防在此,欲藉教育的力量,化解雙方對峙,不斷遊說地方人士興辦學校。

 當時地方人士眼見大勢已去,為了緩和雙方廝殺,乃於1899年正式設校,由日本人小山田忠恕擔任首任校長。 

 續行盛隆村到新隆村苗 11926.8K處(大巴終點),即新庄銅鑼鄉第九號公墓,循苗600K路標左行,過新庄橋往九份一路緩坡上升,沿途農舍錯落,圳渠流水,至挑夫古道叉路2公里,續沿挑夫古道約3公里抵十份崠老茶亭,接出關古道約4公里至雲洞山出聖衡宮,全程約10公里。 

 因出關古道中段(往南十份棟茶亭至聖衡宮已探訪過),1.遂由往東行大湖方向出口,至台3線約132.3K南湖派出所約4.5K2.亦可往北行至柑仔樹下訪油井風光後由出礦坑為出口(此為出關古道北段,大巴至111123巡井基地接駁,省時約4K路程)

 說明:由大湖臺三線進十份崠茶亭有兩處入口:一在大寮村臺三線130公里處湖忠橋過後馬上右轉,循苗60線西行;另一在南湖街靠北南一橋,南湖派出所前循支線西行,約2公里 抵興南橋東側,與苗60線會合後直上十份崠。 

 十份崠茶亭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2年(民國121923),由居住附近的墾民劉來旺募建,聘請名匠廖阿榮施工。整棟茶亭是由一塊巨岩劈開而成,紋路色澤同一系列,極為難得。十份崠茶亭坐北朝南,面積128平方公尺 ,屋脊雕飾講究,火形馬背脊,古樸典雅,是建築中的精品。為維護鄉土文化資產,民國88年(1999921大地震曾受損,現已整建完成,呈現昔日風貌,苗栗縣政府於民國90年(200151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八卦力越嶺步道

 八卦力古道位於泰安鄉八卦村與獅潭鄉豐林村之間:

 1.東段為昔日八卦力部落與泰安鄉其他部落的聯絡小徑;

 2.西段是八卦力部落進出獅潭的道路。

 此行自泰安鄉錦水村苗62 線錦卦大橋處啟程越汶水溪,循八卦力溪上抵汶水國小八卦分班、八卦力山脈棱線,可順登八卦力山,或探訪壹那拉感古道,再沿苗64 線至獅潭鹽水坑,接台三線,全程約10公里

 泰安鄉為苗栗縣唯一原住民鄉鎮,八卦村為泰安鄉轄區八個村之一,八卦村因村內之泰雅族八卦力部落而得名。「八卦力」在泰雅語指老鷹巢,據述昔日部落山頂森林蔭密,群鷹築巢棲息其間。八卦村日治以前屬於番地,臺灣光復後於民國36年(194761 ,全臺番地納入鄉鎮制,泰安設鄉,編有汶水、洗水、高熊、象鼻等4村,本村原屬汶水村,翌年改為錦水村,民國54年(196541 行政區域劃分置為八卦村迄今。八卦村北邊與獅潭鄉、南庄鄉接鄰,南隔汶水溪和錦水村相對,為泰安鄉人口最少的村。

 八卦力山脈

 八卦力山脈位於加里山塊西側,多條山稜呈平行縱列,級級下降,其中 一千公尺 級的八卦力山脈和馬那邦山脈,本屬同一山脈,因被汶水溪在清安和汶水間橫斷,而分為南北兩山脈。八卦力山脈全長約21公里 ,南起汶水溪北岸的烏石壁山(542m )向北迤邐,經十一份山(751m )、八卦力山(1001m )、仙山(967m )、象山(455m ),陡降於中港溪,呈東北-西南走向,是獅潭鄉與泰安、南庄鄉天然分界。

 行程記錄:(此記錄以開車方式實際勘查

 自苗62 線錦卦大橋處啟程越過汶水溪-

 1K叉路左行至蓮臺山不取直行

 1.4K錦卦吊橋

 錦卦吊橋橫跨汶水溪,為連接錦水村和八卦村的主要橋樑,位於八卦力溪匯入汶水溪的兩溪交會處,橋長約270公尺 ,寬約1.4公尺 ,建於民國70年(1981),錦卦吊橋為鋼索鐵板吊橋,除了可供行人、機車通行外,農用小型搬運車也可通行。政府於下游約 一公里 處另建「錦卦大橋」,在民國90年(2001)新建的鋼筋水泥大橋落成後,吊橋逐漸沒落,錦卦吊橋民國95年公告封閉。  

 1.9K叉路,右行(砂埔鹿部落)接苗62線泰安觀止溫泉飯店區,取直行。穿過小村後沿汶水溪走。 

 3.3K千年櫸木涼亭區。村民環保意識濃厚,於民國91年(20021225日 公告村內之八卦力溪封溪護漁,全村民眾動員巡守,使溪中臺灣原生魚類,保有一處不受干擾的生長空間與淨土。

 4.2K叉路,直走往土牧驛休閒農場,取右陡坡上行。 

 5.1K汶水國小八卦分班

 八卦分班成立於民國36年(194731 ,初創時名為「新竹縣汶水國民學校八卦分班」。民國47年(195881 ,班級勉強維持六班,遂獨立設校,為「苗栗縣泰安鄉八卦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81 ,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八卦國民小學」。

 民國76年(198721 ,學生人數減少,改設「分校」,校務行政歸就近的「清善國民小學」管轄。民國83年(1994)學生人數減少,配合擴大學區政策,改為分班,併入汶水國小。 

 6.1K八卦村置高點八卦力部落

 泰安鄉16個泰雅部落之一,數百年來即散居今八卦力警察派出所附近和汶水溪上游右岸山腹五處,每處六七戶不等。民前1516年,,因病疫人口銳減,與邦加斯社、麻巴那克安社合併,昭和10年(民國241935)又與沙安社合併,民國40年(1951)與砂埔鹿社合併,編為錦水村,今屬八卦村。

 路右邊有標示及路條為八卦山登山口當地居民告知道路坍方久無人跡踏及八卦力山,位於台灣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和興村與泰安鄉八卦村交界處的一座山峰,峰頂海拔1,001公尺,為加里山山脈八卦力山系的主峰。 

 八卦力山登山叉路口邊另闢壹那拉感古道全長約2公里全程約40

 自此八卦力山登山叉路口開始下坡輕鬆行 

 7.4K八卦村入口路又有一廢棄警察所此處為一三叉路直行竹林路往獅潭豐林村2路較緩坡約4K到台3右陡下路徑往鹽水坑較陡約3K至豐林村玉虛宮(苗栗縣地理中心碑)取往鹽水坑。 

 9.8K取左陡上100公尺往玉虛宮。 

 玉虛宮座落於豐林村大窩仔,奠基在臺3線東面山崗上,地勢高聳,南眺獅潭縱谷,溪水蜿蜒,翠嶺連綿。相傳為拓殖先鋒黃南球及地方耆老為了安定墾民而設立,為藉助聖神之功,防原住民侵害,另則驅疫除瘴。佇立廟前放眼四眺,左為雄偉的八卦力山脈,右是秀挺的八角崠山脈,眾山環伺,群峰相連,八角林溪幽幽流過,好山好水,令人心曠神怡。 

 苗栗縣地理中心省政府探測,苗栗縣地理中心位於獅潭鄉豐林村玉虛宮後方約 一公里 處山頂,座標為東經120532秒,北緯242728秒。

 豐林村位於獅潭鄉西南方,北以分水峎與和興村為鄰,舊地名「鹽水坑」,原在境內東面;從八卦力山脈小山坑(客語稱山谷為坑),流出之澗水有鹹味,經檢驗含碳酸鈉,治療皮膚病有奇效,地名因此而得名。日治時期,屬八角林庄轄區,臺灣光復後, 民國4881 奉准析置為豐林村、新豐村。

 豐林村介於八角崠山脈與八卦力山脈之間,境內崗稜浪湧,海拔約為300600公尺,桂竹林溪流貫其間,切割沖積成的 「坑」、「窩」、「湖」(客語指低窪之地),為居民墾耕生息之處,   本村主要包括鹽水坑、楓樹峎、香圓窩、大埤塘、豐林等地,轄  區內商店多設於鹽水坑,玉虛宮為村民信仰中心。居民多務農為 生,主要產物李、草莓、柑橘、竹材等。 

 10K豐林村台3線約120.3K處入口

此「十份崠越嶺路」「八卦力越嶺步道」行程均安排於103年苗栗社大春季班古道趴趴走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漸茫髮欲蒼遍歷盡滄桑時在時空交錯間仍在尋尋覓覓…….是與前世今生的不期而遇………

 

愛走訪古老的宅院,燕去樓空,重尋無處……

 

愛那深深庭院的深幾許….梧桐院裡深閨鎖寂寞

 

牆裡牆外間…..笑漸不聞聲漸巧….兩小無猜佳人何在

「通霄神社」位於苗栗縣的虎頭山公園內,是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也是台灣少數的日式神明建築,該神社建造於昭和12(西元1937),位於台灣西部濱海的縱貫公路上,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由台北南下時,曾駐紮於通霄,地方人士建造「通霄御遺跡地紀念碑」,以紀念此事。後來促成了通霄神社的建立。

通霄神社建造完成於昭和12年(1937),主祀天照大神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當時日本政府積極推展「皇民化運動」,鼓勵「一庄一街一神社」,在台灣各地建造日本神社。當時的苗栗郡,除了通霄之外,苗栗街、苑裡街、公館庄、銅鑼庄、三叉(三義)庄、四湖(西湖)庄都紛紛設立了日本神社。戰後,台灣各地的日本神社多遭受到破壞拆毀,北台灣僅有桃園神社保存最為完整,其次就屬通霄神社了。

 

現存的「通霄神社」,主殿、幣殿、拜殿、社務所、參道、鳥居的社域格局依舊存在,惟主殿、幣殿已遭受到拆毀,僅存基台。其中"拜殿"在戰後被修改成"中國傳統閩南式"的燕翹脊屋頂,並且改為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而"拜殿"前參道的兩側有日式石燈籠,顏色新舊不一,部分是當年的舊物、部分是殘存的基座加上重鑄的石燈籠,雖然石燈籠與鳥居石柱上的"昭和"紀元已被抹去,但四周的環境仍可讓人感受到日本神社的氛圍。

 

「通霄神社」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走在殿前的參道上,讓人彷彿置身在日本神社,很悠閒、很有古意。逛完神社之後,您還可繼續往虎頭山的山頂走,在山頂視野非常的棒,可眺望通霄外海的海潮波瀾,相當值得一遊。

 通霄,舊名「吞霄」,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吞霄」(Tonsuyan)社的居住地,日據時代改為今名。通霄設庄,屬於新竹州苗栗郡。

 日治時期,行政區域更動頻繁,曾分別屬台灣縣、台中縣、新竹縣、苗栗廳、新竹廳、新竹州管轄。某年,新竹州長蒞臨視察,有感於「吞霄」地名之不雅,正巧就地北望,見虎頭山高聳入雲霄,乃改為現今之「通霄」。

 虎頭山,又名「旗山」,舊稱「虎嶼」,可眺望通霄外海的海潮波瀾,昔有「虎嶼觀潮」的美名,被地方詩人墨客列為通霄第一勝景山頂有一座日俄戰爭紀念碑的遺跡

 《苗栗縣志》形容虎頭山:「形如猛虎昂首長嘯,直立海濱,睥睨海洋。」因此,虎頭山也是海防要地。日據時代虎頭山曾設置要塞,台灣光復後,國軍亦長期駐守此地,直到民國89年(2000)才撤離。虎頭山山頂眺望通霄、銅鑼方向

從神社出發,步行不到10分鐘,即可登上山頂。海拔93公尺,虎頭山山頂設有二等及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並設有展望亭,供遊客遊憩眺覽風景。

 這座紀念碑的造型,是如一門船艦巨砲,砲口向天,而砲管旁則有一個鐵鑄船錨,很有海軍味,具體傳達了這是一座紀念海戰勝利的紀念碑。

 通霄神社社務所。社務所下方的參道旁,另有一棟日式建築,是昔日神社休憩所,則因缺乏維護,瓦敗窗壞,已殘破荒廢,給人一種歷史滄桑的悲涼之感。

 馬家庄和馬英九的歷史淵源

 

馬家庄的祖先和馬英九的祖先同樣來自陝西省扶風縣,在1991年時馬英九認識了警察大學馬傳鎮教授,他是馬家扶風堂第21代宗親,在兩人的交談之下才發現祖先來自同地區,且馬傳鎮高於馬英九一輩,後來了解才發現,馬家庄祖先從陝西省扶風縣歷經數次遷徙後到廣東才定居在台灣,而馬英九的先祖則是由陝西省扶風縣遷至湖南後才落籍台灣,因此馬家庄和馬英九同根同源;馬英九得知和馬家庄的淵源後,從民國83年起每年農曆大年初二都會回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馬家庄『扶風堂』祭祖

 馬家庄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是馬英九總統的第二個故鄉,馬家庄是以傳統四合院的小村落為主,保存著徐家土角厝與傳統炭窯,瀰漫著濃濃的古樸風情,馬家祖祠名為『扶風堂』,祠堂有對「馬氏祖祠有顯示,英明領導寶島兒,九玄七祖來助伊,做事忠孝善好男兒,總歸天意良機時,統領族群和平起。」有趣對聯

 東里家風百年古厝

苑裡鎮本為道卡斯族(又稱平埔族)之棲息地。清領時期以前,即有「房裡社」、「苑裡社」、「貓盂社」、「日北社」等四社道卡斯族人群居。中溝尾(中溝地帶西端)一帶,地形平坦遼擴,「中溝鄭家聚落」在先祖經高人指點下就蓋建於其中。

整個「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中有「東里家風」三合巨院

 「東里家風」三合院,古厝外觀為三合院建築,是目前台灣少見又保存良好的紅磚瓦與交趾陶建築物,在政府輔導整修保護下,其依據中國傳統細緻紮實的建築工法,展現出精雕細琢的原始建築藝術風貌;以及庭院前的百年龍柏樹,搭配完整的三合院主體連結左右四棟護龍(廂房)之建築體,成為最有特色的旅遊景點

整個「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右有「鄭家老厝」

「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左有「鄭宅」日式古建築,東西連成一片超級大聚落,甚為壯觀。

 黃家古厝

 

苗栗縣境於清領時期曾經先後出現四座民間興建的城池,

 

分別為最早的通霄土城(1806),其次是中港石城(1821)、後龍石城(1834),最後是房裏石城(1855),通霄土城是其中唯一客家人興建的 . . . . . .

 

土城位於通霄鎮中部偏東南方清道光年間該地為南興庄,昔日漢人為防止原住民襲擊村莊,乃築土城以防禦,故稱之『土城』。城牆全部用土埆疊丁字城壁,高度約10臺尺,厚度約2臺尺,護城溝寬約10臺尺,溝外再植刺竹為外圍。

 

乾隆二十二年(1757) 有廣東<詹望觀> 者進入這一帶開闢,因當時土地是屬平埔道卡族所有。詹於是就地取材建造土城以防「番害」,後因不勝「番擾」乃棄城、棄地而去,此即為土城地名之由來。

 土城的城北里有黃家古厝,歷史約120年,一般文獻和導覽書都以為典型的閩南大戶人家建築,現在仍有多戶人家居住,土城的黃家祖先為來自於福建汀洲客家人士。黃家古厝卻具有閩南特殊建築風味,這應該是閩漢同化的福佬客。表現了土城地區的閩客交會點的特殊性。聚落完整,保存百年來原貌,佔地約二公頃,是寶貴的文化資源。

 嘉慶11年(公元1806年)有房裡、貓盂兩社的平埔族再度入墾土城一帶(今日城南、城北里)。漢人則有廣東黃舉英來墾,再次建造土城。而土城則在日本來台初期,明治36年(公元1902年)間被毀損。在這時期,閩南部分有陳姓也同時進入開墾,不同族群在這時期是共同開發土地,至同治時期發生閩粵械鬥,以及平埔族埔里大遷徒,產生族群間緊張關係,到日治時期因閩南文化較強勢,客語在這區域產生巨大的變化,被福佬話給涵化。時至今日,客語與福佬話以圓山橋為分界線,而族群相互對立直至民國34年(公元1945年)終戰後,才漸漸化解。在城北里五鄰黃家古厝我們可看到變遷的足跡

 城內有一民眾休閒聚會之處,稱『店子口』。光復後,行政區劃分土城為城北里與城南里。

 城內築有東西向人行路。有東西兩個城門,城內建有三層樓之槍庫。城牆四面皆有槍口,以防止土匪來襲。

 黃家古厝是地方大戶人家的民宅,卻也十分講究,建築保存得相當完整

 黃家先祖< 黃國清> 為清代武生[武秀才] (光緒壬辰科 , 取進苗栗縣學第二名) 。光復之前即是本區的大地主,祖產之多遍及桃竹苗三區,富甲一方,子孫綿衍並留下這麼許多的古厝. . . . .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辦苗栗縣社區大學    協辦: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社區簡述:相傳於兩百餘年前,福建漳州府金浦縣的陳清兄弟兩人,個性好強逞勇,不安於農耕生活,成天遊手好閒,是村人眼中的頭痛人物。兄弟兩人心想既然不受人歡迎,何不到台灣闖天下,聽說那裡是個賺錢的好所在。遂與村內幾位志同道合的壯丁,選擇一個風平浪靜的早晨,告別家人搭乘舢舨渡台,由新竹州的中港社上岸。因為來台時間較晚,一些平坦富庶之地早已被開發,一群人經過幾天的探尋,找到一處蘆竹叢生的沼澤地,尚未開發,就暫時落腳於此。經過幾個寒暑的開墾,勉強足以糊口,卻無分文的積蓄。因此,當初一起來台的友人,認為此處謀生不易,紛紛轉往他處,僅留下陳清一人。 由於陳清的吃苦耐勞,此蠻荒之地經過幾年的開墾,已成良田,所種植之稻米收成逐年增加。也吸引一些較慢渡台的唐山客,加入此地的開墾。到民國初年,蘆竹湳已聚集了數十戶人家,日子雖苦卻也過得知足悠閒。

民國五十七年,當時的縣長林為恭,為了帶動地方的繁榮,引進石化工業至頭份,將蘆竹湳劃入重工業區,而僅徵收部分土地,納入中石化廠區。期待的石化廠經過三年的興建,終於開工生產。由於該廠的從業人員,須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里民無人有就業機會,滿腹希望落空,惡夢卻是接踵而來。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居民健康與作物的收成,造成抗爭事件不斷。也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年輕人紛紛的搬離他處。 如今,蘆竹湳僅剩下一些無依的老人,守著破舊的家園與貧瘠的田地。因為如此,反而得以保留相當完整的三合院農村聚落,在台灣已絕無僅有。

在本土意識抬頭年代,這何嘗不是個轉機,然上天並不眷念守株待兔者,居民必須覺醒,凝聚居民共同意識,找回聚落傳統特色、肯定自身優點的發展路線,以農村聚落的歷史資產做為再發展的有利契機,讓民眾在參觀的同時,也可以體驗傳統老屋場域的特殊氛圍。

 

 

紅瓦磚牆裡   四季頻更迭   宅前松迎賓   廳堂永留存

 

院落農機具   憶想兒時景   年代雖久遠  懷恩父母情

 

 

頭份鎮是苗栗縣第一大鎮,居民高達約九成都是客家人,不過在這個客家鄉鎮,卻有一個閩南聚落蘆竹里,蘆竹里舊稱蘆竹湳,開庄兩百多年,聚落居民長期和客家人生活在一塊兒,不少居民都會聽、會說客語。這個老庄頭被劃入頭份工業區後,人口大都外移,庄內雖擁有近五十座三合院,但多數凋零破落,一群滿懷理想的居民成立文史工作隊,積極蒐尋村史資料,希望為老社區找出新的生命力,讓整個聚落重現特色和風情。

 

 

「晴耕雨讀」一語取自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鳳翔軒》:「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中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晴耕雨讀」的意義在於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充分珍惜時光豐富人生,這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真實寫照。苦讀義相通

 

 

「蘆竹湳」是苗栗頭份鎮蘆竹里的舊稱,是一個兩百多年歷史的老村庄,這兩年,一群滿懷理想的在地居民動起來,成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為蘆竹湳聚落歷史、人文做普查,積極搜尋村史資料,希望找回聚落傳統特色。

 

老油燈 珠算盤 打穀機 番然觸現眼底 不捨前人辛勞 思古之情襲捲而至

 

蘆竹湳至今,仍擁有為數可觀保留完整的老夥房,原因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七年,當時石化工業被引進頭份,蘆竹里被劃入重工業區,房屋不得改建,因此時光就彷彿在蘆竹湳停滯了四十年。加上工業區空氣污染嚴重,生活環境惡劣,年輕人紛紛搬離,僅留下頭髮斑白的老人家,守著破舊的家園。

 

 

更長巷弄裡   不聞喧嘩聲   登盡欲眠時  長夜更悄悄

 

 

社區居民的集體記憶、生活空間,被紀錄、被撰寫,得以傳承、累積。不過,談到聚落夥房保存的實質面,三分之一的老夥房早已無人居住,任其荒廢損毀,部分甚至面臨消失的命運,但要居民自掏腰包,挽救頹圮破敗的老屋,是個大難題。

 

 

蘆竹湳老聚落,因劃入工業區而發展停滯,反倒保留了完整的夥房農村景象,聚落的歷史文化資產也成為再發展的契機,在居民攜手同心的努力下,未來的蘆竹湳,在這迂迴的巷弄街道中,將有不同的風景。

 

 

(夥房)最早期的是土角厝,接下來是編竹夾泥牆、然後接下來就是磚造的,那這個都有,都看得到,有的古宅它在同一棟,同一座的古宅裡面,古宅的三合院,它正身,正身那一邊它是編竹夾泥牆,它的護龍一邊還保持土角厝,另外一邊已經是磚造的,所以很特殊。

 

 

簷下鳥雀忽晴   不忍譁聲侵窺   前院花木扶疏   水面清風荷舉   只見朱戶深鎖     窗櫺內人安在  

 

 

凌波過深巷   錦華誰與共   目送芳塵去   閒愁多幾許

 

 

城廓風光好  綠意花紅鬧   浮生愛歡娛   向花間留照

 

 

在地文藝創作著進駐拼布包教學

 

 

鹿廚坑步道 頭份鎮廣興里原名「鹿廚坑」,因當地居民早期大量設廚櫃式補鹿陷阱而得名。而今,當初肆虐農園作物的野鹿已然絕種,滿山鹿廚也早已不復見,保留下來的是純樸的農村風情,與悠閒自在的生活步調。近年來陸續開發建闢休憩步道,結合廣興里豐富的林相與質樸的風貌,這處鄰近市區卻仍保有自然風情的鄉里,逐漸成為吸引民眾假日踏青的好去處。

 

廣興里內綠樹茂密,以油桐樹、桂竹林、相思樹為主,還有兩株堪稱鎮里之寶的百齡老樟樹。近年開發的鹿廚坑步道是條o型環狀步道,沿路隨山脊線爬升,由海拔38公尺緩升至159公尺,入口處旁有一荷花池,向內走去則可發現蝴蝶生態區、獨角仙生態園區、螢火蟲復育區等自然園區,全區石階鋪設的步道有著綠樹如蔭,桐花林處若是適逢桐花季,更是綠白交錯好不浪漫!從桐花林往前走一公里處即是步道置高點-「牛湖凸山」,絕佳視野可遠眺尖山、中港溪及出海口。再前行一公里處就可看見整片綠油油的大草地,一旁有廢置多年的維也納公園,回程下山不妨可到鹿廚坑休閒農莊走走,賞花、看景,相信將為您洗去一身的城市喧擾,還給您放鬆休閒的好心情!

 

 

平台俯瞰的方向可以看到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與造橋收費站

 

 

黃葉地    秋緊臨    那人正睡裏    午後愛尋幽

 

 

山背伯公步道上的觀景平台

 

芳徑  微雨泥潤濕   樹林   深f秋漸向晚

 

鹿廚坑步道的最高點即是鹿廚坑山,標高104公尺,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顆

 

 

鹿廚坑外環步道全程約四公里,坡度不陡且多為原始泥土步道,環形步道約一個多小時能夠走完。

 

 

 早上參加社區大學舉辦之探訪村落 是一趟身心靈提升之人文之旅近午時分結束與女兒相約午餐午後陰涼微雨自有另一番情境遂前往鹿廚坑步道散步談心今日是非常完美的一天辛苦社大戴主秘及工作人員為學員們安排了一趟豐富的課程謝謝您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苗栗縣境內地形山多平原少素有山城支稱,為台灣北部丘稜的最難部分。本縣北與新竹為臨『山城』南與東南隔大安溪、雪山山脈與台中縣相接,西臨台灣海峽。本縣地形,主要是屬於雪山安賣西側的沖積扇,受河川侵蝕而形成今日之台地地形,地勢東高西低,東側為雪山山脈,西側為台灣海峽。縣內丘陵佔全縣面積的82.7%,包括大霸尖山、鹿場大山、八卦力山、馬拉邦山、八角棟山及關刀山等山脈,其中數條河川穿越期間,主要有中港溪、後龍溪、大安溪等,因而展現了苗栗特有的美麗山川景色。

苗栗縣位於臺灣本島中北部,極東點是泰安鄉梅園村的大霸尖山;極西點位於苑裡鎮房裡海岸;極南點是卓蘭鎮內灣里南端;極北點是竹南鎮崎頂里北端,中心點則約在獅潭鄉豐林村。

苗栗縣東境為山稜起伏的山巒,溪谷雜錯分布,形成變化多端的地貌。前人拓墾設庄,常利用地形命名,簡單又容易記憶。坑:指山間狹小河谷,或山麓沖積扇被河川切割成谷地,或河階地都稱坑。(※補充說明:埔:平坦已開發之荒地、坪:位高平坦之地、湖、窩:小型凹地、崎:高低上下起伏之地)

打鹿坑位於公館鄉福德村台六線打鹿坑橋的北方,坑內溪流由北方八角崠山脈的南斜坡向南流,注入後龍溪。昔日此坑內有野鹿甚多,遠近居民常去打野鹿,因而得名,現在野鹿已不見蹤影。

八角棟山, 標高750m 三等三角點,編號4180號,這座小山位居苗栗縣公館鄉與獅潭鄉交界「蛤市」是公館的舊稱,因為公館盆地四周有高山環繞,中間地勢低平,看來就像是一個「蛤仔」,因此又名「蛤仔市」。從公館大東路沿大坑村行修寺旁的產業道路上八角棟山,沿途林木扶疏,竹葉飄風,果園中間雜著幾間矮矮的屋字,頗具詩情畫意。從八角棟頂峰的涼亭遠眺整個公館盆地,視野非常開闊,特別是在冬春交際時分,山嵐不散,雲霧縹緲,置身其間,有如夢幻之境。清朝知縣沈茂蔭編寫的苗栗縣志,特別將「蛤市浮嵐」列為苗栗八景之一。

八角棟山,可沿公館大坑村行修寺旁的產業道路上山,是遠眺整個公館盆地的最佳景點。特別在冬春交際時分,山嵐縹緲有如夢幻之境,古時便有「蛤市浮嵐」美稱,欣賞「蛤市浮嵐」最好的地方在八角棟山上。

三台疊翠苗栗市東部是山地,山脈均呈南北走向,且由西往東節節升高,山巒疊起,層次分明,苗栗八景之一的「三台疊翠」,就是以墨硯山為底層,第二層為八角崠山脈第三層則為加里山脈,層巒疊翠,迤邐相連,構成特殊的「序列之美」。

墨硯山標高一五○公尺左右,為於頭屋鄉曲洞村與公館鄉尖山村之交界處,因山形頂部平坦如硯台,故名墨硯山,又名拖盤山。由苗栗平原東望,其山形有如筆架,故又名筆架山。

八角崠山脈,綿亙於苗栗盆地東緣,為公館、頭屋與獅潭之鄉界所在。主稜自後龍溪牛鬥口峽谷起,經主峰八角崠山、沖庫山、三湖山、蕃子寮山、三尖山,自南至北依次排列,海拔介於800公尺至300於公尺之間,從標高僅數十公尺的苗栗盆地東眺,山嶺尖峭,連綿如屏,像是蒼龍蟠踞,氣勢不凡,轄境支稜龐雜交錯,峰巒林立。如以公館市中心向東佇望,可以看見整座山脈中最高的沖庫山和八角崠山,逼立眼前,傲然聳峙,雄渾壯麗。

加里山脈,北起臺灣東北部的鼻頭角,南至南投集集大山止,全長約二百公里。主峰加里山,標高二二二○公尺,位於泰安鄉錦水村與南庄鄉風美村、蓬萊村的交界處,是本省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中,位於最西方的一座,同時也是苗栗縣主要河川─中港溪、後龍溪的發源地。由苗栗平原東望,但見加里山山勢雄偉,故素有「苗栗縣山」之稱。

 

關刀山大地震:又稱為 新竹─台中烈震,1935(民國24年、昭和10)421日,新竹州 關刀山發生7.1級淺層大地震,為 台灣廿世紀災難地震之一。房屋全毀17907棟,死亡3276人。新竹州的 關刀山即今日 苗栗縣 三義鄉與 大湖鄉交界的關刀山;大地震接連兩起,另一起震央為 台中州的墩子腳,即今日 台中縣 后里鄉。事後日人在公館鄉的石墻村大坑村三灣鄉的大河底大湖鄉獅潭鄉銅鑼鄉福興村興隆村等地各設置紀念碑一座已慰罹難者在天之靈並供後人追念憑弔

 

台灣傳統的建築是「土角厝」,為防範罪徒與避免酷熱,仍以黏土堆積建造而成,厚重的土角厝因雨水侵襲而軟化瓦解,不但不耐震,同時更增加了災情,因此當時的日本學者佐野利器,便將此次地震稱之為「土角地震」。

 

 

前往交通:

 

由國道1號下苗栗交流道後接72號快速道路往大湖方向前行遇公館出礦坑下匣道依指標往打鹿坑台6線約26.3k即可抵。

 

實際形程

 

0800竹南李科永圖書館0900626.3k下車1015橫坪道2.9k(大覺圓禪寺)叉路取左協雲宮→10504K往大湖叉路取左→1100觀景台取右行往八角棟山→1115八角棟山午餐11201150協雲宮午餐1330→苗2413554K叉路→1430左行苗24-1線→1540客陶窯→1550行修寺→1605上車回程→1650返回李科永圖書館

有著逗趣名稱的「打鹿坑」,乃因早期居民常結伴打鹿而得名。山區滿是桐花、櫻花、杏花與桃花,沿著山路一帶亦有多家可賞花的咖啡館。油桐花坊攬月莊鹿野觀雲柿子紅了………….

 沿產業道道緩坡而上行秋分時節初涼天氣怡人大家展歡顏

 

百年榕樹與百年福德神廟,唯一奇特之廟中廟。

 蜿蜒步道依著群山峰巒,在此秋初,沒有蕭瑟,我們相遇了........... 天地之悠悠,有你有我,共看雲起時。 

 越見活絡的同學,沿途相談甚歡。

 1100觀景台取右行往八角棟山,暖陽松間照,初聞人語響。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你我共此時謝謝有你們

八角棟山, 標高750m 三等三角點,編號4180

 三叉路,左下苗24線往行修寺、右去大湖台3線約122K處,北行往協雲宮午餐。 

 協雲宮位於獅潭與公館交界的八角崠山脈,依山而建,海拔約七百餘公尺,為釋、道合一宮廟,主祀「觀世音菩薩」。協雲宮位於八角崠山邊,八角崠山乃苗栗八景之一「三台疊翠」中之一台,地處高妙,景色奇佳。碧空如洗,遠眺大地,山巒疊翠,群峰競秀,苗栗十二鄉鎮,盡在眼底;秋冬之際,雲霧撩繞,「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別有一番情懷。

 

有一人「「彭盛伯」將其家中奉祀之三恩主,開台聖王鄭成功,遷奉於此。光復後曾作兩次整修,廟宇儼然。供祀的主神為「觀世音菩薩」,副神為藥師、鄭成功。 

 謝謝靜華、惠珠,竹南週日古道班用心的協作,有妳們真好﹗

謝謝助教占哥(精彩的植物解說)來玉兄(葷素不拘笑話連篇、歷史典故解說深入)為本班帶來活潑生動,多元性之課程內容。

 人生能有幾回,共此深山中,山巒自顧綿延而去.....白雲任性的飄泊.......人生有知己需盡歡

午後踩著慵懶的腳步,細聽占哥植物解說,人生不要太匆匆,歡樂、陽光、白雲且留住﹗

且聽來玉兄娓娓道說:三國演義的故事篇 ,繞舌成語連篇,針鋒相對.....饒富趣味無窮

1430左行苗24-1線,身處鄉野小徑中,舍南舍北皆佳景。

 我們這一班的特色,俊男美女多多,多麼賞心悅目的畫面呀﹗

古意盎然的舊時遂道彷彿穿越時空而來

 陶窯文化是苗陶人的根源,柴燒陶藝之美緊緊扣住苗陶人的心靈。柴燒落灰的結晶、火痕、窯變,有著一股深沉凝斂的蒼古之美。 

岩壁下的福德神廟,旁邊即是昔日防空洞,思古幽情襲捲而來。

 「行修寺」原名「觀音寺」,建於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從公館市區沿大東路東行,約一公里的路程即可到達大坑社區,行修寺就在社區活動中心旁。寺宇兩旁群山環繞,山勢延紓而出,就像是兩條雄偉的龍,稱為「雙龍山」。

 

為一處佛教聖地,大雄寶殿主祀釋迦牟尼佛及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玉佛端坐龕上,神態莊嚴祥和,誠為珍貴聖像。正殿兩側為「功德堂」,供奉目蓮菩薩、地藏王菩薩暨長生祿位,寺前庭院綠草如茵,靈石綠竹閒置其間,環境清幽,是一個涵養心性的好地方。

 大坑震災紀念碑

 

位於行修寺右側山崗,紀念昭和10年(民國24、西元1935)震災殉難庄民。當時,公館庄包括福基、石圍牆、出磺坑、鶴仔岡、五穀岡、尖山、南河、北河等地,殉難鄉民173名,災後,日人在大坑及石圍牆立碑紀念。 

 

李亞鵬與王菲2人月前至戶政單位辦離婚:

 

戶政人員:請李先生簽名 李亞鵬:李朋

 

戶政人員:李先生您的鳥呢?

 

戶政人員:請王小姐簽名   王菲:王非

 

戶政人員:王小姐您的草呢?

 

王菲答:鳥都沒了,還留草作啥?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道資源主要涵蓋:

1.自然景觀:特殊地形、水文、動植物、生態環境。

2.人文史蹟:古蹟遺址、特色建築、地名淵源、拓殖歷史、鄉賢事功、寺廟信仰 3.產業發展:如產業發展歷程、農特產品、目前的產業狀況。

4.觀光資源:包括重要景點及特色、旅遊路線等。

苗栗縣位於臺灣本島中北部,極東點是泰安鄉梅園村的大霸尖山;極西點位於苑裡鎮房裡海岸;極南點是卓蘭鎮內灣里南端;極北點是竹南鎮崎頂里北端,中心點則約在獅潭鄉豐林村。

三台疊翠苗栗市東部是山地,山脈均呈南北走向,且由西往東節節升高,山巒疊起,層次分明,苗栗八景之一的「三台疊翠」,就是以墨硯山為底層,第二層為八角崠山脈第三層則為加里山脈,層巒疊翠,迤邐相連,構成特殊的「序列之美」。

墨硯山標高一五○公尺左右,為於頭屋鄉曲洞村與公館鄉尖山村之交界處,因山形頂部平坦如硯台,故名墨硯山,又名拖盤山。由苗栗平原東望,其山形有如筆架,故又名筆架山。

苗栗八景

蛤市浮嵐

蛤市浮嵐,指現在位於公館鄉東緣,八角崠山脈群峰的煙雲勝景,也就是〔三台疊翠〕的第二台。

欣賞蛤市浮嵐,最佳時期是,每逢冬替之交,雲霧不散。山谷翠林,經常煙雲深罩,氤氳飄渺。夏日雨後也是適當時機。斯時,雲巒疊幛,雲煙彌漫,渺渺飄飄,萬般韻姿,風情萬種,令人有凌虛御風,神遊物外之感受。煙翠寒林,塵俗渺遠,前人欣賞景緻的高潔意境,確有獨到之處。沈茂蔭編修苗栗縣誌,遂將〔蛤市浮嵐〕編入古苗栗八景之一,不無道理。

磺窟響泉

磺窟即指出磺坑,位於苗栗市的東南方約十四公里處,現行政區域屬公館鄉開礦村管轄。昔日,附近鄉民在後龍溪河床,發現硫磺油(指今石油),爭相舀取,用來點燈照明,而稱之為硫磺窟。

出磺坑油氣田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自邱茍通事發現油苗,掘井撈油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其間歷經清廷的開發,日人大規模的抽取,台灣光復後的油源枯竭,近年來深層採油氣的成功,尤其是天然氣的大量湧現,有盛有衰,可說歷經滄桑。

早期的出磺坑油田,大都集中在後龍溪南岸的龍船山麓,龍船山標高六五五公尺,與南邊的關刀山,北邊的八角崠同一稜脈,被後龍溪切穿造成橫谷,在現鐵吊橋處最狹,形成有〔小太魯閣〕之稱的牛鬥口峽谷,兩岸峭巖聳立,峻峭挺拔,溪流蜿蜒穿梭,迴環曲屈,水清如鏡,泉響山應。〔磺窟響泉〕之盛名,因此而得。

前清沈茂蔭知縣編縣誌,將〔出磺坑〕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名曰〔磺窟響泉〕。乃指現牛鬥口峽谷,河床狹窄,兩側岩壁嵯峨,形狀宛如兩牛相鬥,早期中國石油公司建鋼索吊橋相引,以利兩岸交通,現已禁止通行,另建國光橋通行車輛。倘佯橋上,左顧右盼,谷深壑幽,兩岸奇峰連立,蒼翠欲滴,木石森麗,後龍溪迴環西山之間,水清見魚,急流濺石,聲應峽谷。

光復後縣文獻委員會,編修縣誌,仍列為苗栗八勝之一,改為〔磺窟夜景〕,取礦山燈火,入夜齊明。當時中國石油公司在出磺坑繼續經營石油,井幹林立,通往龍船山上山至上會社建有交通鋼纜吊車,依山設軌,鋼纜卷舒,上下自如,入夜時纜車軌道兩旁,燈光齊明,從福德.東坑眺望,有如萬家燈火光耀山谷,相當壯觀。現在因上山的交通路線改變,以前住在上會社的石油公司員工,因石油減產廢社,為安全起見,鋼纜吊車,已停止使用,只供憑吊而已。

為了完整記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變遷,並妥善保存重要的文獻史料,所以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於民國七十年六月一日,在出磺坑礦場設立油礦開發陳列館。後因參觀來賓日眾,場地不敷使用,乃於現址重新興建新館,於民國七十九年遷館正式使用,並訂名為〔台灣油礦開發陳列館〕。

玉山霽雪

雪山,泰雅族原住民稱之為哈蓋山,清代苗栗知沉茂蔭編著苗栗縣誌時稱之為『玉山』,而臺灣府誌則稱之為雪山或雪翁山。西元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六年),英國人到臺灣探勘,以其軍艦的名字將雪山命為Sylvia;日據時代,因雪山高度僅次於玉山,故將玉山稱之為新高山,將雪山稱之為次高山。臺灣光復後,省政府於民國四十二年通告,次高山恢復雪山的名稱。 由上述得知,清代苗栗知縣沉茂蔭稱雪山為『玉山』。雪山標高三八八四公尺,是臺灣第二高峰,聳立在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與臺中縣和平鄉的交界,由於高度大,每年約有半年的冰雪覆蓋期,尤其是一月至三月間,是冰雪覆蓋最多的時節。由於雪山雄偉奇麗,加以冬季時, 白雪靄靄,是地處亞熱帶的臺灣難得一見的奇景,故『玉山霽雪』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馬陵小海

馬陵山,即今日造橋鄉龍昇村與後龍大山里一帶的錦水丘陵,海拔約五十公尺。山中有一大潭, 清代稱之為馬陵潭,今名大潭。此潭在清代面積頗大,宛如小海,蔚為其觀,故『馬陵小海』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據說當地原為道卡斯族的居地,因境內山中有大潭,故舊名為潭內。現龍昇村二、三、四鄰土名叫做『九車籠』,傳說昔日曾有車隊載運珍寶,因而致富,故稱為當地為『九車籠』。馬陵潭今已淤塞,面積大為縮小,且禪院林立其濱,近來又有人在潭中大興土木,塑造巨大的觀音雕像,昔日『馬陵小海』的勝景,只能留與後人傳說、想像了。

吞霄漁艇

吞霄,即今日的通霄,原是道卡斯族『吞霄社』的居息地,漢人入墾後,以其諧音命名為吞霄。相傳,日據時代曾有新竹州知事來此地視察,有感於『吞霄』地名不雅,向北望去,但見虎頭山雄偉屹立,有直通雲霄之勢,故改名為通霄。吞霄社約為今日通東里、通西里一帶,位於南勢溪(即今日的通霄溪)的西北岸。昔日南勢溪水位較深,可停泊漁船、商船、因此吞霄港曾是清代苗栗西部貨物吞吐銷售中心。

通霄鎮北方有座山頭名曰虎頭山,名稱的來由是清代閩南移民多從福建廈門渡海來臺,因廈門碼頭附近有座虎頭山,故這些離鄉背井的閩南移民,見吞霄北方的山頭行式廈門的虎頭山,故將之命名為虎頭山,聊慰鄉愁。站在虎頭山眺望吞霄港,但見波光粼粼,漁帆點點,故『吞霄漁艇』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銀錠綺霞

銀錠山,即今日的鐵砧山,位於臺中縣大甲鎮。因外形如銀錠,故名銀錠山。或謂此山形式鐵砧,故又名鐵砧山。在清代,苗栗縣與臺中縣以大甲溪為界,大甲位於大甲溪北岸,故清代尚屬苗栗縣管轄。黃昏登上鐵砧山,但見彩霞綺麗,宛如畫境,故『銀錠綺霞』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鐵砧山昔日為軍事重地,今日已為著名的觀光勝地,風景區的景觀包括劍井、忠烈祠、延平郡王鄭成功像、永信公園、以及私人興建的露營區、游樂區。其中劍井傳說是昔日鄭成功在鐵 山駐守時,以劍插地而得之甘泉,且此泉於大旱時亦泉不竭故名劍井,又名國姓井。

墨硯山位於苗栗縣頭屋鄉和公館鄉交界處,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和一顆二等三角點,這兩顆基石並不在同一個山頭上,相距約一小時行程,山的形狀不同,高度也有一點差異,內政部地政司在山頂設置一衛星控制點,有白布帆對空標誌。公館鄉民黃清志以鋤拓墾,廣植日本青楓、竹梅、黑松等樹,並整理出隘頂番王石堆。

墨硯山位頭屋鄉和公館交界處,又名托盤山、托皿山、柴山,海拔高度約157公尺。從苗栗後龍溪畔遠眺,山勢低平綿延宛如端菜托盤,在文人墨客眼中卻像極了研墨所用的硯台。地形屬低位段丘群河階台地,為錦水背斜西側;是清代及日本時代,苗栗維祥、芒埔一帶居民,上山撿取燒飯煮菜的拾柴道路。

東側步道沿線有貓裡伯公、番社遺址、古井遺址、風爐缺茶亭遺址等。西側段有九芎林伯公、小糯米橋、古石階官道、火炭窯舊址等人文史蹟,讓人體認先民的生活脈動。值得讓今人來趟歷史人文懷古之旅。佇立墨硯山頂登高點,朝東可見加裡山、仙山等山脈連成一線,望北視頭屋一帶岡陵起伏,臨溪西眺苗栗平原與西方公館平原連成一氣,堪稱全覽大苗栗地勢的絕佳景點。

畚箕窩古道「窩」在地名中的出現,與「湖」的情況大致是一樣的。不過,「窩」的講法是客家人對低窪地方的習慣稱呼,所以這類的地名大部分都出現在客家的聚落!為飛鳳村學子就學(四方石「南球」、牽牛坑…等地學子沿山嶺、或山腳下-頭屋上學)、就業及居民婚嫁,徒步走到頭屋街上之捷徑(2.5公里 餘)。由於中山高速公路之開通,截斷了隘寮崠古道路徑,今日經地主等無異議(無償)釋出土地,供作古道用地,更幸蒙地方(鄉、縣)與中央政府(民代)撥款施工,與村民、願景志工…等共同努力之下,現在古道遊客常常讚嘆似成世外桃源,為飛鳳附近、頭屋村…等村(鄉)民,與鄰近苗栗(北、中、南苗)市民假日休閒健行的好去處。

交通頭份往頭屋方向->經尖豐公路和源加油站->右轉苗25線依曲洞宮指標前行

實際行程

0850登山口→0900啟登→0920墨硯山北峰09300950園區登高巡覽(由左至右鵝公髻山、五指山、仙山、神桌山、銃庫山、加里山、關刀山、八角凸、雙峰山、火炎山、一字排開)10201030墨硯山南峰(尖峰若筆,故亦稱筆架山)→1040劉宅59號(貓閣社古井遺址及伯公)10501105(番社遺址)→115叉路往曲洞宮→1130曲洞宮午餐1230→上車1240畚箕窩古道入口→1320意象入口→1330潘宅→1400上稜線→1420休息區14301450民宅→1510接苗25線沙河橋上車回程→1600李科永圖書館。

0850登山口→0900啟登 竹南往頭屋方向->經尖豐公路和源加油站->右轉苗25線依曲洞宮指標

先行小段平緩路後,進入竹林陡坡。好天氣有好心情

墨硯山北峰,亦稱之為托皿山。標高約155公尺,三等三角點144

公館鄉民黃清志以鋤拓墾,廣植日本青楓、竹梅、黑松等樹,並整理出隘頂番王石堆。

佩服黃先生愚公移山的精神!三十年無怨無悔對墨硯山的付出!與今日解說

揮別黃兄問余何事棲墨硯笑而不答心自問淡看人生浮華夢別有天地在人間

登上高塔處,視野忽然開闊,山巒疊翠、綿延不盡、由左至右鵝公髻山、五指山、仙山、神桌山、銃庫山、加里山、關刀山、八角凸、雙峰山、火炎山、一字排開…歷歷在目。

東側步道沿線有貓裡伯公、番社遺址、古井遺址、風爐缺茶亭遺址等。

劉宅59號。屋旁處有一貓閣社古井遺址及伯公,古樸小巧的伯公廟,一旁的香爐上刻有「道光三十年建」,由西元1850開始,在近160年的時光中,默默守護著這塊土地上的住民。

路旁右有一番社遺址,日本侵台戰爭時,疏散戰略道路。乾隆47(西元1783),有道卡斯平埔族貓閣社人,遷入墨硯山腳頭屋鄉二岡坪居住,集結為番社。

歷史沿革:相傳在日大正9(西元1920)中元節,恩主公首在林添龍宅中顯蹟,並指示其姪為正乩,選定吉地墨硯山東腳九曲龍穴諭示開堂宣化,普濟眾生。於日大正11(西元1922)建成宮殿,命為「會善堂」。日昭和10(西元1935)廟堂遭強烈地震而坍塌,信士梁阿海發起重建始恢復舊觀。日本時代末期抑道揚佛於是改祀觀音佛祖,聘請釋達舉法師甫任住持,稱為「觀音寺會善堂」又名「福善堂」民國60(西元1971)成立改建委員會,於同年秋季斥資興工,歷時4年竣工,更名為「曲洞宮」。

餐後搭專車前往永興橋取左進入畚箕窩古道。

畚箕窩古道從前為清朝光緒年間平埔族、道卡斯族與漢人居住活動地區(當時懇戶黃南球進墾飛鳳,留下「南球」之地名。「窩」在地名中的出現,與「湖」的情況大致是一樣的。不過,「窩」的講法是客家人對低窪地方的習慣稱呼,所以這類的地名大部分都出現在客家的聚落!畚箕就是打掃的用具之一。畚箕窩就是形狀像畚箕的地方,也就是一個盆狀地。地形就是背面有靠山,兩側有小山環繞,看起來像畚箕的形狀,因此稱為畚箕窩。

謝謝當地志工李武雄大哥為我們解說歷史古今往來

苗栗文化資產班的同學宏興    來玉  振益

幽幽小徑裡來玉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接苗25線沙河橋出口等候專車

回程占哥為我們解說:棉仔油 與發芽馬玲薯之毒素如何產生。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攀登山岳:金童山(汶水尖山,506m,山字基點)、玉女山(586m,無基點)

金童山玉女山連稜為苗栗縣公館鄉與苗栗縣大湖鄉之界稜,從台3線大湖段約127K往後龍溪西岸望去,即可發現其尖銳挺拔的身影,金童山在右、玉女山在左。

攀登金童玉女山有2處起登點:1.以法雲禪寺為據點,由法雲寺古道燈金童→玉女山後繞行一圈而回

2.可由6號省道(龍港~汶水)中油出礦坑城隍宮起登,目前出礦坑至法雲寺建有長約900公尺之法雲寺古道,由此攀登金童玉女,後回原點或如有接駁車,則由越嶺點出法雲寺,今選擇第2行程。

鷂婆山為馬那邦山脈最北端的山峰,標高901公尺,矗立於大湖鄉東北角,就在泰安鄉與大湖鄉交界處,也在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東方;山容受地層結構影響,西、南兩面坡緩稜寬,北面臨汶水溪及支流洗水溪部份,則陡崖直劈,自頂深垂兩百餘公尺,露岩巍峨,奇突嶄絕,如巨鷹展翅,氣勢懾人心魄,昔日,鄉民因而名之為「鷂婆山」,客家語「鷂婆」,意指老鷹。

鷂婆山,標高海拔901公尺,有一顆二等三角點,編號1123號,地處苗栗縣泰安鄉大興村境內,為馬那邦山脈最北端的一座山峰。東稜與泰安鄉接壤;隔條汶水溪,與獅潭鄉八卦力山脈南端的烏石壁山遙呼相應,成為扼守住汶水溪內山的門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即設立在溪口的水尾坪。

由管理處遠望有如一隻蓄勢待飛的巨鷹,峰頂極像老鷹尖銳的勾嘴,待機噬殺村人。客家語「鷂婆」就是老鷹的意思,傳說是一座惡山,在早期客家人進入大湖開墾時代,便傳說這隻惡鷹十分兇惡,叼弒人命,也給原住民出草時每有斬獲。地方為此在對山興建了「法雲寺」,請佛組鎮壓,地方因此有「法雲建而大湖平」之傳言。

0700 竹南接占哥。

0735中油陳列館前左轉行約600 m至城煌廟前細覽法雲寺古道登金童、玉女山之路線圖。

0740 上車後三叉路右囀,約30 m左轉直上小巷,再行約2.6 k到達胡天宮,車停於此,與老爹相約12點法雲寺見。

0757 由胡天宮右前方走水泥路約50 m即是石階步道開始行程。


0808 石階陡上。

0812 法雲寺古道半路平台眺望牛鬥口風光,對岸公館鄉翠綠的山巒,隨著72東西向快速道路與穿越蜿蜒的後龍溪,相看環繞著中油出礦坑,與金童、玉女山對恃


0814 三叉路越嶺點(往玉女山的路即在岔路口與觀景台中間)左下產業道路是金童山,往下是往法雲寺,取往金童山續行。0820

0825行約5 min遇高壓鐵塔(中寮-龍潭147)續行寬大土路下行,應是昔日為電塔所築保線路。

0830再約100 m右側即是登山口,眾多路條易分辨

越一小丘下坡鞍部後再陡上,路徑明顯,沿途有繩索可供攀登,途中半山腰可見右側法雲寺依畏在玉女山山腹中。

0850 金童山(尖山)山頂,標高506公尺,立有一顆山字水泥柱,山頂樹林圍繞無展望。前輩記錄言前方小空曠地有視野,今卻已被樹林所遮掩。

0855 原路拉繩陡下。

0910 返回登山口。右明顯產業道路去汶水間山北峰不取,原路回三叉路越嶺點。

0922 三叉路越嶺點,左路徑有路條,卻是荒蕪漫草一片,前行進入沿稜荒蕪深處,占哥在前方呼叫:沒路,正確嗎?答說:如遇見鐵塔則無誤。途中視野同觀景台,一覽無遺。

0932 越過芒草區,路右電塔(龍潭-中寮149、峨眉-中寮088),山徑隨即進入樹林。

09351叉路口取左。

09402叉路口取左,再走約50 m右側即是玉女山登山口。

0945 玉女登山口起登,進入竹林區後,倒竹遍地,蚊蟲緊緊相隨,靜華說:打死數百隻不為過,實是擾人揮之不去,想停頓喝口水都難﹗

0956 腰繞濕滑山徑,幸有繩索可輔助。

1005 上稜線取左(噩夢始知隨行)

1012 鑽行倒木叢,沿著老舊繩索陡上,卻發現路徑全無,黃藤與芒刺遍佈,時而勾住背包,時而伴住腳,身陷重圍中,占哥在前呼叫幫忙找路徑,實情卻是進退兩難,左右無法脫身窘境。

1020 占哥呼叫:路徑在右側,殺出重圍後,步入明顯山徑,不禁吶們剛剛路徑?怎會陷入死胡同。

1028玉女山無基石,山頂標高586公尺,毫無展望,為此行攀登的最高山頭。太多蚊子無法多停留,匆匆拍照後閃人。1033

1043 再次遇到剛剛死胡同,又是一番努力苦尋路徑,忽左忽右,殺出重圍。

1055 離開稜線,取右下切後腰繞濕滑山徑。

1120 返回登山口。路右明顯山徑,取左原路回越嶺點。(路右明顯路徑約15分即可回法雲寺登山口,但登山導覽圖卻無此路徑)

1140 返回三叉路越嶺點,取右石階往法雲寺。

1148 法雲寺古道前段為木棧道。沿途可見金童山和其後方知鷂婆山。

1153 法雲禪寺古道入口解說牌。右岔路即通往玉女山登山口1120

取前行通過公廁區。

1156不銹鋼欄柵,取左往停車場。轉個彎即見我的愛車在。

1156不銹鋼欄柵,取左往停車場。轉個彎即見我的愛車在。

1159 法雲寺牌樓處打電話給老爹,相約法雲寺廣場見。

1205 法雲寺廣場樹蔭下午餐,廣場前視野極佳,可見下方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鷂婆山山形獨特,仰望碧天際,俯盤綠水濱,盛年不重來,猶有竟時,既來之時間尚早則登之,打電話給羅老師請教:鷂婆山登山口再何處?

鷂婆山奇突嶄絕

鷂婆山奇突嶄絕

大湖鄉東緣,以馬那邦山脈與泰安鄉為鄰,由汶水溪南岸之鷂婆山,經細道邦山、馬那邦山、蘇魯山,至大克山,翠巒羅列,極為壯觀。

馬那邦山與八卦力山,本屬同一山脈,因被汶水溪切割成烏石壁峽谷。整座山脈呈大傾倒坡,東陡西斜,係台灣全島最標準的單斜構造地形。

1245 由雪霸國家管理處之苗62線,進入清安豆腐街,里程歸零,循「天然居」指標前行,至產道高點越嶺處叉路,便可見「鷂婆山登山步道」指標,停車於路旁。(約4K處即抵達鷂婆山登山口)

1330 鷂婆山登山步道指標處,取左進入竹林產道。

1335 產道結束,接泥土階梯一路陡上,遇2位原住民女童,以跳躍方式愉快下山,不枉山裡的孩子。

1340轉為木頭階梯繼續陡上,遇女童父母親,告知鷂婆山被開發過度,山容盡失。

1348 接續通過3段鋁製梯子陡上,非常陡幾乎垂直且梯子會搖動,告知靜華待會下山時我會怕……,占哥擔心魯米無法攀登,竟要我和靜華不要上山了?

1355 上至稜線,後山已被開發光禿且雜亂無章,有3座小山頭,問工作中的農人鷂婆山是哪一座?左側第3座光禿即是?沿著開發中的泥土路腰繞。

1400鷂婆山,二等三角點No.1123。發現三角點在已被開發山林的邊坡中,幾乎可想像,隨時隨地此三角點在另一次整地中,會像九華山三角點就此被埋沒於荒煙蔓草或廢土中。越陌度阡相對山林面目已非,一時悲從中來,頗具憂思。

1410 不取東稜原路下山,由西南稜走產業道路下山,工人告知約1小時步程,沿路綠竹夾道清幽怡人,看電線桿編號51號,開始緩坡而下,果園、林園相伴,前方馬拉邦山如影隨行,心情愉快。

1435 見鐵皮屋農家,問需時多久可以出苗61線?告知沿主幹道下行約700公尺。路旁筆柿壘壘,農家散落遠人村,桃李羅堂前,一幅歸園田居圖,遠處偶有狗吠三兩,3人遊冶田園樂逍遙。

1450 路徑轉為急陡下,腳已初顯不適,是否有誤?700公尺的路無盡頭。

1515 終抵達公路,告知老爹前來接應,地處細道邦路段已近大湖。

1530 上車回程。

此行程將安排於社大103年春季班:

自苗613K大湖鄉大南村香林橋起程,由西南稜走產業道路,沿路綠竹夾道清幽怡人,果園、林園相伴,緩坡而上,抵山頂薑園達三角點,約須2小時,往日茂盛杉木林已成回憶;下山循東稜線跨兩小山頭,劈荊斬棘,攀越陡峭原始叢林,腳蹬鋁梯步道,手握繩索護欄,穿越竹林,回產業道路經苗62-1線抵清安豆腐街。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