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資源主要涵蓋:
1.自然景觀:特殊地形、水文、動植物、生態環境。
2.人文史蹟:古蹟遺址、特色建築、地名淵源、拓殖歷史、鄉賢事功、寺廟信仰 3.產業發展:如產業發展歷程、農特產品、目前的產業狀況。
4.觀光資源:包括重要景點及特色、旅遊路線等。
苗栗縣位於臺灣本島中北部,極東點是泰安鄉梅園村的大霸尖山;極西點位於苑裡鎮房裡海岸;極南點是卓蘭鎮內灣里南端;極北點是竹南鎮崎頂里北端,中心點則約在獅潭鄉豐林村。
三台疊翠苗栗市東部是山地,山脈均呈南北走向,且由西往東節節升高,山巒疊起,層次分明,苗栗八景之一的「三台疊翠」,就是以墨硯山為底層,第二層為八角崠山脈第三層則為加里山脈,層巒疊翠,迤邐相連,構成特殊的「序列之美」。
墨硯山標高一五○公尺左右,為於頭屋鄉曲洞村與公館鄉尖山村之交界處,因山形頂部平坦如硯台,故名墨硯山,又名拖盤山。由苗栗平原東望,其山形有如筆架,故又名筆架山。
苗栗八景:
蛤市浮嵐
蛤市浮嵐,指現在位於公館鄉東緣,八角崠山脈群峰的煙雲勝景,也就是〔三台疊翠〕的第二台。
欣賞蛤市浮嵐,最佳時期是,每逢冬替之交,雲霧不散。山谷翠林,經常煙雲深罩,氤氳飄渺。夏日雨後也是適當時機。斯時,雲巒疊幛,雲煙彌漫,渺渺飄飄,萬般韻姿,風情萬種,令人有凌虛御風,神遊物外之感受。煙翠寒林,塵俗渺遠,前人欣賞景緻的高潔意境,確有獨到之處。沈茂蔭編修苗栗縣誌,遂將〔蛤市浮嵐〕編入古苗栗八景之一,不無道理。
磺窟響泉
磺窟即指出磺坑,位於苗栗市的東南方約十四公里處,現行政區域屬公館鄉開礦村管轄。昔日,附近鄉民在後龍溪河床,發現硫磺油(指今石油),爭相舀取,用來點燈照明,而稱之為硫磺窟。
出磺坑油氣田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自邱茍通事發現油苗,掘井撈油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其間歷經清廷的開發,日人大規模的抽取,台灣光復後的油源枯竭,近年來深層採油氣的成功,尤其是天然氣的大量湧現,有盛有衰,可說歷經滄桑。
早期的出磺坑油田,大都集中在後龍溪南岸的龍船山麓,龍船山標高六五五公尺,與南邊的關刀山,北邊的八角崠同一稜脈,被後龍溪切穿造成橫谷,在現鐵吊橋處最狹,形成有〔小太魯閣〕之稱的牛鬥口峽谷,兩岸峭巖聳立,峻峭挺拔,溪流蜿蜒穿梭,迴環曲屈,水清如鏡,泉響山應。〔磺窟響泉〕之盛名,因此而得。
前清沈茂蔭知縣編縣誌,將〔出磺坑〕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名曰〔磺窟響泉〕。乃指現牛鬥口峽谷,河床狹窄,兩側岩壁嵯峨,形狀宛如兩牛相鬥,早期中國石油公司建鋼索吊橋相引,以利兩岸交通,現已禁止通行,另建國光橋通行車輛。倘佯橋上,左顧右盼,谷深壑幽,兩岸奇峰連立,蒼翠欲滴,木石森麗,後龍溪迴環西山之間,水清見魚,急流濺石,聲應峽谷。
光復後縣文獻委員會,編修縣誌,仍列為苗栗八勝之一,改為〔磺窟夜景〕,取礦山燈火,入夜齊明。當時中國石油公司在出磺坑繼續經營石油,井幹林立,通往龍船山上山至上會社建有交通鋼纜吊車,依山設軌,鋼纜卷舒,上下自如,入夜時纜車軌道兩旁,燈光齊明,從福德.東坑眺望,有如萬家燈火光耀山谷,相當壯觀。現在因上山的交通路線改變,以前住在上會社的石油公司員工,因石油減產廢社,為安全起見,鋼纜吊車,已停止使用,只供憑吊而已。
為了完整記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變遷,並妥善保存重要的文獻史料,所以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於民國七十年六月一日,在出磺坑礦場設立油礦開發陳列館。後因參觀來賓日眾,場地不敷使用,乃於現址重新興建新館,於民國七十九年遷館正式使用,並訂名為〔台灣油礦開發陳列館〕。
玉山霽雪
雪山,泰雅族原住民稱之為哈蓋山,清代苗栗知沉茂蔭編著苗栗縣誌時稱之為『玉山』,而臺灣府誌則稱之為雪山或雪翁山。西元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六年),英國人到臺灣探勘,以其軍艦的名字將雪山命為Sylvia;日據時代,因雪山高度僅次於玉山,故將玉山稱之為新高山,將雪山稱之為次高山。臺灣光復後,省政府於民國四十二年通告,次高山恢復雪山的名稱。 由上述得知,清代苗栗知縣沉茂蔭稱雪山為『玉山』。雪山標高三八八四公尺,是臺灣第二高峰,聳立在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與臺中縣和平鄉的交界,由於高度大,每年約有半年的冰雪覆蓋期,尤其是一月至三月間,是冰雪覆蓋最多的時節。由於雪山雄偉奇麗,加以冬季時, 白雪靄靄,是地處亞熱帶的臺灣難得一見的奇景,故『玉山霽雪』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馬陵小海
馬陵山,即今日造橋鄉龍昇村與後龍大山里一帶的錦水丘陵,海拔約五十公尺。山中有一大潭, 清代稱之為馬陵潭,今名大潭。此潭在清代面積頗大,宛如小海,蔚為其觀,故『馬陵小海』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據說當地原為道卡斯族的居地,因境內山中有大潭,故舊名為潭內。現龍昇村二、三、四鄰土名叫做『九車籠』,傳說昔日曾有車隊載運珍寶,因而致富,故稱為當地為『九車籠』。馬陵潭今已淤塞,面積大為縮小,且禪院林立其濱,近來又有人在潭中大興土木,塑造巨大的觀音雕像,昔日『馬陵小海』的勝景,只能留與後人傳說、想像了。
吞霄漁艇
吞霄,即今日的通霄,原是道卡斯族『吞霄社』的居息地,漢人入墾後,以其諧音命名為吞霄。相傳,日據時代曾有新竹州知事來此地視察,有感於『吞霄』地名不雅,向北望去,但見虎頭山雄偉屹立,有直通雲霄之勢,故改名為通霄。吞霄社約為今日通東里、通西里一帶,位於南勢溪(即今日的通霄溪)的西北岸。昔日南勢溪水位較深,可停泊漁船、商船、因此吞霄港曾是清代苗栗西部貨物吞吐銷售中心。
通霄鎮北方有座山頭名曰虎頭山,名稱的來由是清代閩南移民多從福建廈門渡海來臺,因廈門碼頭附近有座虎頭山,故這些離鄉背井的閩南移民,見吞霄北方的山頭行式廈門的虎頭山,故將之命名為虎頭山,聊慰鄉愁。站在虎頭山眺望吞霄港,但見波光粼粼,漁帆點點,故『吞霄漁艇』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銀錠綺霞
銀錠山,即今日的鐵砧山,位於臺中縣大甲鎮。因外形如銀錠,故名銀錠山。或謂此山形式鐵砧,故又名鐵砧山。在清代,苗栗縣與臺中縣以大甲溪為界,大甲位於大甲溪北岸,故清代尚屬苗栗縣管轄。黃昏登上鐵砧山,但見彩霞綺麗,宛如畫境,故『銀錠綺霞』被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鐵砧山昔日為軍事重地,今日已為著名的觀光勝地,風景區的景觀包括劍井、忠烈祠、延平郡王鄭成功像、永信公園、以及私人興建的露營區、游樂區。其中劍井傳說是昔日鄭成功在鐵 山駐守時,以劍插地而得之甘泉,且此泉於大旱時亦泉不竭故名劍井,又名國姓井。
墨硯山位於苗栗縣頭屋鄉和公館鄉交界處,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和一顆二等三角點,這兩顆基石並不在同一個山頭上,相距約一小時行程,山的形狀不同,高度也有一點差異,內政部地政司在山頂設置一衛星控制點,有白布帆對空標誌。公館鄉民黃清志以鋤拓墾,廣植日本青楓、竹梅、黑松等樹,並整理出隘頂番王石堆。
墨硯山位頭屋鄉和公館交界處,又名托盤山、托皿山、柴山,海拔高度約157公尺。從苗栗後龍溪畔遠眺,山勢低平綿延宛如端菜托盤,在文人墨客眼中卻像極了研墨所用的硯台。地形屬低位段丘群河階台地,為錦水背斜西側;是清代及日本時代,苗栗維祥、芒埔一帶居民,上山撿取燒飯煮菜的拾柴道路。
東側步道沿線有貓裡伯公、番社遺址、古井遺址、風爐缺茶亭遺址等。西側段有九芎林伯公、小糯米橋、古石階官道、火炭窯舊址等人文史蹟,讓人體認先民的生活脈動。值得讓今人來趟歷史人文懷古之旅。佇立墨硯山頂登高點,朝東可見加裡山、仙山等山脈連成一線,望北視頭屋一帶岡陵起伏,臨溪西眺苗栗平原與西方公館平原連成一氣,堪稱全覽大苗栗地勢的絕佳景點。
畚箕窩古道:「窩」在地名中的出現,與「湖」的情況大致是一樣的。不過,「窩」的講法是客家人對低窪地方的習慣稱呼,所以這類的地名大部分都出現在客家的聚落!為飛鳳村學子就學(四方石「南球」、牽牛坑…等地學子沿山嶺、或山腳下-頭屋上學)、就業及居民婚嫁,徒步走到頭屋街上之捷徑(2.5公里 餘)。由於中山高速公路之開通,截斷了隘寮崠古道路徑,今日經地主等無異議(無償)釋出土地,供作古道用地,更幸蒙地方(鄉、縣)與中央政府(民代)撥款施工,與村民、願景志工…等共同努力之下,現在古道遊客常常讚嘆似成世外桃源,為飛鳳附近、頭屋村…等村(鄉)民,與鄰近苗栗(北、中、南苗)市民假日休閒健行的好去處。
交通:頭份往頭屋方向->經尖豐公路和源加油站->右轉苗25線依曲洞宮指標前行。
實際行程:
0850登山口→0900啟登→0920墨硯山北峰0930→0950園區登高巡覽(由左至右鵝公髻山、五指山、仙山、神桌山、銃庫山、加里山、關刀山、八角凸、雙峰山、火炎山、一字排開)1020→1030墨硯山南峰(尖峰若筆,故亦稱筆架山)→1040劉宅59號(貓閣社古井遺址及伯公)1050→1105(番社遺址)→115叉路往曲洞宮→1130曲洞宮午餐1230→上車1240畚箕窩古道入口→1320意象入口→1330潘宅→1400上稜線→1420休息區1430→1450民宅→1510接苗25線沙河橋上車回程→1600李科永圖書館。
0850登山口→0900啟登 竹南往頭屋方向->經尖豐公路和源加油站->右轉苗25線依曲洞宮指標
先行小段平緩路後,進入竹林陡坡。好天氣有好心情
墨硯山北峰,亦稱之為托皿山。標高約155公尺,三等三角點144號
公館鄉民黃清志以鋤拓墾,廣植日本青楓、竹梅、黑松等樹,並整理出隘頂番王石堆。
佩服黃先生愚公移山的精神!三十年無怨無悔對墨硯山的付出!與今日解說
揮別黃兄:問余何事棲墨硯,笑而不答心自問;淡看人生浮華夢,別有天地在人間。
登上高塔處,視野忽然開闊,山巒疊翠、綿延不盡、由左至右鵝公髻山、五指山、仙山、神桌山、銃庫山、加里山、關刀山、八角凸、雙峰山、火炎山、一字排開…歷歷在目。
東側步道沿線有貓裡伯公、番社遺址、古井遺址、風爐缺茶亭遺址等。
劉宅59號。屋旁處有一貓閣社古井遺址及伯公,古樸小巧的伯公廟,一旁的香爐上刻有「道光三十年建」,由西元1850開始,在近160年的時光中,默默守護著這塊土地上的住民。
路旁右有一番社遺址,日本侵台戰爭時,疏散戰略道路。乾隆47年(西元1783年),有道卡斯平埔族貓閣社人,遷入墨硯山腳頭屋鄉二岡坪居住,集結為番社。
歷史沿革:相傳在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中元節,恩主公首在林添龍宅中顯蹟,並指示其姪為正乩,選定吉地墨硯山東腳九曲龍穴諭示開堂宣化,普濟眾生。於日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建成宮殿,命為「會善堂」。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廟堂遭強烈地震而坍塌,信士梁阿海發起重建始恢復舊觀。日本時代末期抑道揚佛於是改祀觀音佛祖,聘請釋達舉法師甫任住持,稱為「觀音寺會善堂」又名「福善堂」民國60年(西元1971年)成立改建委員會,於同年秋季斥資興工,歷時4年竣工,更名為「曲洞宮」。
餐後搭專車前往永興橋取左進入畚箕窩古道。
畚箕窩古道從前為清朝光緒年間平埔族、道卡斯族與漢人居住活動地區(當時懇戶黃南球進墾飛鳳,留下「南球」之地名。「窩」在地名中的出現,與「湖」的情況大致是一樣的。不過,「窩」的講法是客家人對低窪地方的習慣稱呼,所以這類的地名大部分都出現在客家的聚落!畚箕就是打掃的用具之一。畚箕窩就是形狀像畚箕的地方,也就是一個盆狀地。地形就是背面有靠山,兩側有小山環繞,看起來像畚箕的形狀,因此稱為畚箕窩。
謝謝當地志工李武雄大哥,為我們解說,歷史古今往來。
苗栗文化資產班的同學:宏興 我 來玉 振益
幽幽小徑裡,來玉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接苗25線沙河橋出口,等候專車。
回程占哥為我們解說:棉仔油 與發芽馬玲薯之毒素如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