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辦苗栗縣社區大學    協辦: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社區簡述:相傳於兩百餘年前,福建漳州府金浦縣的陳清兄弟兩人,個性好強逞勇,不安於農耕生活,成天遊手好閒,是村人眼中的頭痛人物。兄弟兩人心想既然不受人歡迎,何不到台灣闖天下,聽說那裡是個賺錢的好所在。遂與村內幾位志同道合的壯丁,選擇一個風平浪靜的早晨,告別家人搭乘舢舨渡台,由新竹州的中港社上岸。因為來台時間較晚,一些平坦富庶之地早已被開發,一群人經過幾天的探尋,找到一處蘆竹叢生的沼澤地,尚未開發,就暫時落腳於此。經過幾個寒暑的開墾,勉強足以糊口,卻無分文的積蓄。因此,當初一起來台的友人,認為此處謀生不易,紛紛轉往他處,僅留下陳清一人。 由於陳清的吃苦耐勞,此蠻荒之地經過幾年的開墾,已成良田,所種植之稻米收成逐年增加。也吸引一些較慢渡台的唐山客,加入此地的開墾。到民國初年,蘆竹湳已聚集了數十戶人家,日子雖苦卻也過得知足悠閒。

民國五十七年,當時的縣長林為恭,為了帶動地方的繁榮,引進石化工業至頭份,將蘆竹湳劃入重工業區,而僅徵收部分土地,納入中石化廠區。期待的石化廠經過三年的興建,終於開工生產。由於該廠的從業人員,須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里民無人有就業機會,滿腹希望落空,惡夢卻是接踵而來。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居民健康與作物的收成,造成抗爭事件不斷。也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年輕人紛紛的搬離他處。 如今,蘆竹湳僅剩下一些無依的老人,守著破舊的家園與貧瘠的田地。因為如此,反而得以保留相當完整的三合院農村聚落,在台灣已絕無僅有。

在本土意識抬頭年代,這何嘗不是個轉機,然上天並不眷念守株待兔者,居民必須覺醒,凝聚居民共同意識,找回聚落傳統特色、肯定自身優點的發展路線,以農村聚落的歷史資產做為再發展的有利契機,讓民眾在參觀的同時,也可以體驗傳統老屋場域的特殊氛圍。

 

 

紅瓦磚牆裡   四季頻更迭   宅前松迎賓   廳堂永留存

 

院落農機具   憶想兒時景   年代雖久遠  懷恩父母情

 

 

頭份鎮是苗栗縣第一大鎮,居民高達約九成都是客家人,不過在這個客家鄉鎮,卻有一個閩南聚落蘆竹里,蘆竹里舊稱蘆竹湳,開庄兩百多年,聚落居民長期和客家人生活在一塊兒,不少居民都會聽、會說客語。這個老庄頭被劃入頭份工業區後,人口大都外移,庄內雖擁有近五十座三合院,但多數凋零破落,一群滿懷理想的居民成立文史工作隊,積極蒐尋村史資料,希望為老社區找出新的生命力,讓整個聚落重現特色和風情。

 

 

「晴耕雨讀」一語取自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鳳翔軒》:「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中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晴耕雨讀」的意義在於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充分珍惜時光豐富人生,這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真實寫照。苦讀義相通

 

 

「蘆竹湳」是苗栗頭份鎮蘆竹里的舊稱,是一個兩百多年歷史的老村庄,這兩年,一群滿懷理想的在地居民動起來,成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為蘆竹湳聚落歷史、人文做普查,積極搜尋村史資料,希望找回聚落傳統特色。

 

老油燈 珠算盤 打穀機 番然觸現眼底 不捨前人辛勞 思古之情襲捲而至

 

蘆竹湳至今,仍擁有為數可觀保留完整的老夥房,原因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七年,當時石化工業被引進頭份,蘆竹里被劃入重工業區,房屋不得改建,因此時光就彷彿在蘆竹湳停滯了四十年。加上工業區空氣污染嚴重,生活環境惡劣,年輕人紛紛搬離,僅留下頭髮斑白的老人家,守著破舊的家園。

 

 

更長巷弄裡   不聞喧嘩聲   登盡欲眠時  長夜更悄悄

 

 

社區居民的集體記憶、生活空間,被紀錄、被撰寫,得以傳承、累積。不過,談到聚落夥房保存的實質面,三分之一的老夥房早已無人居住,任其荒廢損毀,部分甚至面臨消失的命運,但要居民自掏腰包,挽救頹圮破敗的老屋,是個大難題。

 

 

蘆竹湳老聚落,因劃入工業區而發展停滯,反倒保留了完整的夥房農村景象,聚落的歷史文化資產也成為再發展的契機,在居民攜手同心的努力下,未來的蘆竹湳,在這迂迴的巷弄街道中,將有不同的風景。

 

 

(夥房)最早期的是土角厝,接下來是編竹夾泥牆、然後接下來就是磚造的,那這個都有,都看得到,有的古宅它在同一棟,同一座的古宅裡面,古宅的三合院,它正身,正身那一邊它是編竹夾泥牆,它的護龍一邊還保持土角厝,另外一邊已經是磚造的,所以很特殊。

 

 

簷下鳥雀忽晴   不忍譁聲侵窺   前院花木扶疏   水面清風荷舉   只見朱戶深鎖     窗櫺內人安在  

 

 

凌波過深巷   錦華誰與共   目送芳塵去   閒愁多幾許

 

 

城廓風光好  綠意花紅鬧   浮生愛歡娛   向花間留照

 

 

在地文藝創作著進駐拼布包教學

 

 

鹿廚坑步道 頭份鎮廣興里原名「鹿廚坑」,因當地居民早期大量設廚櫃式補鹿陷阱而得名。而今,當初肆虐農園作物的野鹿已然絕種,滿山鹿廚也早已不復見,保留下來的是純樸的農村風情,與悠閒自在的生活步調。近年來陸續開發建闢休憩步道,結合廣興里豐富的林相與質樸的風貌,這處鄰近市區卻仍保有自然風情的鄉里,逐漸成為吸引民眾假日踏青的好去處。

 

廣興里內綠樹茂密,以油桐樹、桂竹林、相思樹為主,還有兩株堪稱鎮里之寶的百齡老樟樹。近年開發的鹿廚坑步道是條o型環狀步道,沿路隨山脊線爬升,由海拔38公尺緩升至159公尺,入口處旁有一荷花池,向內走去則可發現蝴蝶生態區、獨角仙生態園區、螢火蟲復育區等自然園區,全區石階鋪設的步道有著綠樹如蔭,桐花林處若是適逢桐花季,更是綠白交錯好不浪漫!從桐花林往前走一公里處即是步道置高點-「牛湖凸山」,絕佳視野可遠眺尖山、中港溪及出海口。再前行一公里處就可看見整片綠油油的大草地,一旁有廢置多年的維也納公園,回程下山不妨可到鹿廚坑休閒農莊走走,賞花、看景,相信將為您洗去一身的城市喧擾,還給您放鬆休閒的好心情!

 

 

平台俯瞰的方向可以看到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與造橋收費站

 

 

黃葉地    秋緊臨    那人正睡裏    午後愛尋幽

 

 

山背伯公步道上的觀景平台

 

芳徑  微雨泥潤濕   樹林   深f秋漸向晚

 

鹿廚坑步道的最高點即是鹿廚坑山,標高104公尺,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顆

 

 

鹿廚坑外環步道全程約四公里,坡度不陡且多為原始泥土步道,環形步道約一個多小時能夠走完。

 

 

 早上參加社區大學舉辦之探訪村落 是一趟身心靈提升之人文之旅近午時分結束與女兒相約午餐午後陰涼微雨自有另一番情境遂前往鹿廚坑步道散步談心今日是非常完美的一天辛苦社大戴主秘及工作人員為學員們安排了一趟豐富的課程謝謝您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