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積累,有積就有累。

累就累在一個積字上。越積就越累。

是的:也曾想趁此yahoo關閉部落格服務之時,就此歇息。

捨得捨得,寓意深刻,有捨才有得, 捨不得呀

享受陽光從身上灑下的溫暖,溪水從腳底穿透而過的疏暢。

每一行程的結束,雖離情依依,仍對酒當歌的豪情。

我愛爬山,因緣際會參與了攀登高山,走入山林那份悠然自得,在每一過程,讓我體會原來人與人之間可以如此單純接近,登頂時那份感動,懂得己卑、敬畏大自然…….珍惜擁有這片好山好水。

是朋友,卻不常見面,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誼中的「淡」真的包含了許多的真誠與思念,一生中能有幾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機緣?

我是個捨不得忘記的人,發生過的事、見過的人,餘溫仍在。對酒聊與共、人生能幾何?

人不能老了才想要運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所以登山、騎自行車、跳有氧課,都是我生活的一部份。謝謝曾經共同翻山越嶺、餐風飲露、匍匐相依、相濡以汗的每一位好友,我的登山過程因為有你(妳)而精彩,你們是我回憶的一部份,朋友雖不常見,卻仍惦記著!

因為部落格的存在它記錄了個人行旅也留存了與好友們的回憶我捨不得……….就此說再見相約再續前緣於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竹五指山,位於北埔、竹東、五峰三鄉鎮的交界,山峰連綿起伏,宛如五指,因而得名。民國90年,五指山風景區由觀光局劃入參山國家風景區(參山指八卦山、梨山、獅頭山)中。

自古以來,五指山即以山形險峙,氣勢雄壯而聞名,清代的《淡水廳志》將其列為全淡八景之一,號稱「指峰凌霄」,而又以「五指連雲」被列為「塹南八景」之一。

山頂的腹地寬闊,視野展望極佳,遠眺新竹平原方向,由左而右,由近而遠,峨眉、北埔、竹東、新竹、竹北,盡收眼底。

日據時期,五指山獲選為台灣十二名勝之一。五指山很受山友喜愛,被列為台灣小百岳,亦被入選為台灣百大名山。

由北埔的五指山公路遠觀之,其形似右手掌背的五指並列,因而得名,由左而右分別為拇指峰(H 980m )、食指峰(H 1041m )、中指峰( 1061m )、無名指峰(H 1047m )及小指峰(H 1021m ),市面的交通地圖及藍天隊的登山圖均以此順序標示,但近年新竹縣政府整理步道後,五指山步道的標示順序剛好相反(以左手掌背觀之) 今日走訪路徑仍以步道上之標示為準。

五指山登山路線可分:竹林禪寺、猴洞步道、五峰大隘部落、竹東上坪之瑞峰國小、灶君堂線、財神爺廟橫向步道。

五指山的主峰為中指峰,海拔1061公尺 ,山頂有二等三角點#1116基石及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基石,視野佳,五指山為臺灣十二名勝景之一,名列台灣小百岳#031,同時林宗聖前輩亦將之納入台灣百名山之一,五指山腳下寺廟林立,較具規模者有灶君堂、盤古廟、玉皇宮、觀音禪寺等寺廟,終年香煙鼎盛。

灶君堂,日治時期至40年代一度也稱「雲光寺」,是台灣地區三座以灶神為主神之廟宇之一。每年農曆八月初三灶君爺誕辰日及11月初六日盤古爺法會大典日是年度盛典,是日來自全台各地的信徒蜂擁群集,人山人海,鄰近村民自行製作客家點心-米篩目、炒米粉、竹筍粥一擔擔挑上山,以支援廟方供給香客食用,場面十分盛大,五指山道上,善男信女,絡繹於途,為灶王爺慶生,甚多是來自全臺各地,年年如此。

本堂的創建年代,為1905(明治38),創建人楊木生先生,原為北埔庄人士,其父入贅草山庄(現寶山)何屋,木生從父姓,少年從事補鍋行業因手藝高超生意興隆,四處奔波應接不暇。

楊木生婚後生活無虞,前往五指山山腰荒地與胞弟何乾鼎一同在今灶君堂一帶開墾,搭建簡便茅屋(打林寮),並於寮內奉祀自己的行業神「灶君爺」以祈求護佑墾荒平安,後來不斷有山下村民傳來,在夜間時常聽到打林寮一帶發出鑼鼓聲,和發出光芒四射,彷彿神仙在此作樂的傳聞。居住北埔的地理師鍾清泉居士某日至此五指山第四指山腹處,稱羡此地為鐘靈吉穴,建議木生兄弟搭建灶君廟於此,:即以就地取材方式,取材於當地木料興建屋頂以茅草覆蓋,台灣第一座奉祀灶君爺的廟宇就此誕生,由於神威顯赫,盛名傳遍全台。

實際行程:

0920竹林禪苑→0940五指山登山步道→1000五指山橫向步道口→1010叉路→1035拇指峰→1055食指峰→1130中指峰2.5H午餐12451310無名指峰→1330小指峰13401400無名指峰→1420中指峰→1445稜線鞍部叉路口→1540五指山橫向步道口→1600商業區1650上車回程→1805返回竹南李科永圖書館

五指山另一個登山口是在「竹林禪苑」。由玉皇宮繼續沿著公路上行,約步行15分鐘左右,便可抵達竹林禪苑

由禪苑起登,經拇指、食指,至五指山的中指主峰,路程約2公里。雖然這條路線較為迂遠,但坡度較緩,且沿途指標及步道設施也較為完整

隨地形起伏,或為棧道,或為泥徑,不失登山自然原始路徑。

拇指峰,海拔1024公尺,由竹林禪苑至拇指峰,費時約50分鐘。位於樹林中,無展望

陡下至鞍部,然後再往上爬,約20分鐘,抵達食指峰。食指峰亦位於樹林間,腹地小,亦無所展望。

俊男美女圖:慶峰,阿貴、占哥、鴻志、惠珠、靜華、嘉珊、文璋、玉雪

中指峰是五指山的主峰,海拔1061公尺,有一座二等三角點。

我們這一斑快樂午餐時間

下鞍部後上爬一小段已達無名指峰。標高1047公尺 無三角點。

經過美麗的竹林清暢心情好極了

越過無名指峰後陡坡下切至鞍部,再上登經倒樹數棵已見此行最後一座山頭,小指峰標高1021公尺 亦無三角點。

由小指回首無名指可想而知再回頭又是一番磨練

食、中指之間的鞍部叉路口。由此至灶君堂,路程不超過1公里,但海拔落差達300公尺其陡峭可見一斑,雖是如此,讓學員嘗試不一樣的山徑。

苗栗文化資產班的同學:黃來玉、高振益、連宏興。

來玉兄笑話篇:

在一個重要場合,布條「歡迎國家總理李朋蒞臨指導」

當李鵬到來時,臉色瞬時生變問:我的鳥呢?

工作人員道:這還小事ㄌㄟ,在另一場合裡:

布條「歡迎主席蒞臨指導」

當毛澤東主席到來時,臉色又是大變:我的毛呢?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埔」位於新竹東北部、鳳山溪的中游的霄裡溪流域,相對於較早開發下游地區而言,這裡屬於新開發的埔地,所以被稱為「新埔」。

吳載熙為新竹縣新埔鎮大茅埔的農家子弟,報考空軍官校,以優異成績畢業,入選空軍「黑貓中隊」,赴美受訓。在冷戰期間,負責駕駛美軍提供的U2高空偵察機深入大陸偵拍,取得軍事機密資料。民國55217日,吳載熙駕駛一架U-2戰略偵察機做高空照相訓練飛行,在高空發動機熄火,迫降水湳機場時,不幸撞及民房失事殉職。吳載熙殉職時,年僅32歲,妻子正懷胎八個月。

由於吳載熙是新埔鎮大茅埔人,大茅埔當地有「載熙橋」,以紀念他為國奉獻犧牲。「飛龍池」位於大茅埔,因此,這條古道不知是為了紀念吳載熙而命名為「載熙古道」。

蓮華山,海拔215公尺,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三聖宮後方的郊山,由三聖宮左側的龍頭登山口經蓮華山至龍尾下山至崇聖亭,剛好呈飛龍在天狀,故取名為飛龍步道(又稱飛龍登山步道或迴龍古道)。蓮華山附近古道眾多,統稱蓮華山古道,除了飛龍步道外,尚有進香古道、採茶古道、賞鳥古道及載熙古道。今日飛龍在天步道叉路極多為免有所疏漏或重疊沿途感謝靜華惠珠隨時步道導覽圖放大研究方能畢全功於一役我等笑稱一氣呵成與一網打盡3D立體W實是太完美了

日期102.09.19中秋節星期四  人員陳元占黃秀李郭惠珠林靜華

0700 中山高北二高關西交流道取右往新埔118縣道→縣115道路29K右轉三聖路(19 0K)

0745 三聖宮崇聖亭旁停車場停車

0750 崇聖亭 H93,右側有導覽圖在此研究今日走法取右往龍尾運動公園的登山口,循階梯步道上行後揭小段平緩路

0806 階梯步道叉路,右為泥土徑沿邊坡而型較危險,取直行陡上。

0820 樹林間觀景點,山崖旁可俯瞰新埔一帶。

0822 叉路。左往相思林步道,取右往龍尾公園。

0824 龍尾運動公園瞭望台(左前往關西營區,右前經五分埔山下縣118道路)

4人童心玩興不減,在此盪鞦韆。

0825 叉路取左往關西營區,步道平緩好走,沿途處處可見營區設施遺跡尚存。

0842 經過鐵塔處,身處芒崎區為龍脊。所謂的「迴龍古道」,應該只是一條登山步道而已,因為山徑繞著飛龍,所以稱「迴龍」。

0847 第二鐵塔區叉路,左往三聖宮,取前行。迴龍古道的沿途不時出現「陸軍營地」的石柱,古道與訓練場地的泥土大路維持平行。

0854 打靶場,草長茂盛,取左經過手榴彈實彈投擲區。

0856 [13軍營圍籬],沿水泥圍牆外步道前行營區叉路,直行飛龍步道(接0822相思林步道)取右下行平緩綠蔭步道。

0905採茶古道、迴龍古道交叉路口,直行三聖宮,取右往採茶古道。

0912採茶古道、載熙古道交叉路口,先取右往載熙古道。

0928 賞鳥步道、載熙古道交叉路口,先取右往載熙古道。

0932 載熙古道十字路口休息區,此為飛龍池、載熙古道交叉路口,左應為炭窯遺址

取左鵝卵石步道下行,途中經過一小小休息區。

0950載熙古道登山口。(載熙古道,為飛龍池上山之路,終點與採茶古道會合後接飛龍步道。)入口另有「飛龍池登山步道」標示牌。

0952 路右飛龍池(H140m),這是灌溉用的大池埤,池旁豎立「廣源記圳灌溉蓄水池塘」標示牌,池水、樹影、藍天相揮映。

1000取左側小水泥路為賞鳥步道可接採茶古道。

1005 0928賞鳥步道、載熙古道交叉路口,取右。

1020 回到0912採茶古道、載熙古道交叉路口,取右採茶古道,為昔日茅埔地區的居民上山採茶所走的道路,上方接飛龍步道。(茶葉曾經是新埔山區的主要經濟作物。)

1040採茶古道山麓登山口,,繞經農家竹林及菜園

「巨楓神木」處,休息拍照。

1045 取左經過民宅,此地名為「小茅埔」。

1046 叉路,右轉出去可接「竹20」鄉道,取直行泥土路可接「進香古道」。。

1050 龍眼泉溪谷路。

1054 上肩稜。

1105 T字叉路,為進香古道飛龍古道交叉路口,(左可接0905採茶古道、飛龍古道交叉路口,直行三聖宮)取右下行鵝卵石路。

進香古道為昔日茅埔地區的居民前往三聖宮進香所走的道路,古道的前段為水泥路,後段與飛龍步道的龍頭段重疊,為卵石步道。

1110 路左蓮華神木

1115 陡下溪溝路

1120 「飛龍登山步道」石碑旁停車場

三聖宮座落於蓮華山麓,依山傍水而建視野極佳,主祀關聖帝君,創建於日據時代初期,是一間百年古廟,不過已無古廟的風貌。現在的外觀是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整修過的。蓮華山峭壁後山勢如飛龍盤天,龍身環繞蓮華山有如飛龍抱月般,林間步道蜿蜒林木夾道故命名為飛龍步道,其步道有飛龍(可由三聖宮成環型走)、進香古道、採茶古道、載熙古道、賞鳥步道。

1125 三聖宮。在此午餐

廣場前可俯瞰新埔一帶、綠色稻海迎風翻浪。俯瞰霄裡溪及對岸稻田

1205 九龍池。

1215 三聖宮崇聖亭旁停車場。上車續行115縣道往九芎湖,眾人已懶得下車,車行觀景閒逛後即離去。

1250 新埔街上吃板條,因已吃過午餐,此時再品嘗新埔美食,眾人撐腹不已。

1330 縣道115旁休息站買新埔柿餅。

1345中秋節雖有天兔颱風來攪局,但今日天氣晴朗,高速公路湧現車潮。

1550 返回頭份。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由中山高下三義交流道接台13線往南方向,遇高架橋不上右下再往右接縣道140,往苑裡方向行駛,再右轉接苗43線,過華陶窯大約1公里左右轉入苗46線,往內再1.9公里處即可達登山口。

火炎山標高六O二公尺,位於三義鄉和苑裡鎮的交界,南臨大安溪,全山因土質鬆散,長久以來,陡峭的岩壁逐漸流失,火炎山的礫質惡地,顏色呈赭紅、黃色或橘色。不論夕陽西下,餘暉斜映,或日正當中,艷陽高照,那一座座如筍如屏的赤色秀峰,遠看彷彿有燃燒著的火焰正在跳動,因而被人們稱火炎山。  火炎山,不僅地質奇特,植物也與眾不同,而且山容雄偉,展望絕佳,吸引不少學術研究者及愛好大自然的山林雅士們前往調查、採集、研究、登遊,可說是苗栗縣一項彌足珍貴的天然資源,值得好好規劃及保護。

火炎山香茅古道已有200年歷史,是條見證早年閩客先民拓荒及香茅產業興衰滄桑的古道。在沒有公路的年代,香茅古道是先民挑著香茅草苗與提煉好的香茅油,從苑裡山區走到三義市區進行交易的「香茅路」,更是三義地區客家居民翻越火炎山入墾大安溪沖積平原的拓荒道路。香茅古道從苗46線的社苓坑出發,海拔高約230公尺,沿途可見不少先民種香茅、堆石砌牆的遺跡。越過高坡地,一路蜿蜒穿過整片人造油桐林,再爬上當地人趣稱「跌死猴」突出嶺,海拔已升高到350公尺以上,在此可眺望整個大安溪沖積扇平原與台灣海峽,壯闊的景象,不由令人忘了來時路揮汗如雨的辛勞。越往上走,整個火炎山原始林相逐漸完整呈現在眼前。當抵達視野極佳的火炎山三角點時,別忘了拍張照片,為古道之旅留下珍貴的紀念。

何謂古道

古道是早年先民為了生存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小徑或道路

以台灣島而言,最早的古道是部分原住民,為了方便狩獵、耕作所需而闢建的羊腸小徑,多數翻山越嶺崎嶇難行,清領台灣後,漢人大量入墾,墾殖範圍逐漸擴大,由西部平原巷內山發展,「拓地」「開路」必須齊頭並行,方能克盡拓墾之功。

台灣古道形成類別:

1.      原住民生活、農墾、狩獵或遷移之路徑,如鹿加古道(鹿湖至加里山)

2.      漢民族明清時期之拓墾、林務之開發路線,如十份棟、錫隘古道。

3.      清廷撫翻開山闢建之道路,最有名的是八通關古道。

※補充說明 清領時期最早之古道:

北路:提督羅大春所修築自葛瑪蘭(宜蘭)的蘇澳開至奇萊205里。

中路:即八通關古道,以總兵吳光亮率兵三營,由林杞埔(今竹山)經鳳凰山、東埔、八通關,越過秀姑巒山,再沿拉庫拉庫溪向東,到達璞石閣(今玉里),全長二六五里,相當於一百五十二公里餘。

南路:南路以海防同知袁聞柝率兵三營,分二路進行,由鳳山的赤山到卑南計一七五里,由射簝至卑南計二一四里。

4.日治時期為加強控制原住民,開闢之隘勇道,如北坑溪古道。

 

實際行程

0900460K起登~1010登山口1015~1035右上切拉繩而上~1045跌死猴觀景台1050~1105百松坡~1125轉稜取左~1135崩塌處~1150南稜線叉路取左~1200稜線休息區午餐1250~1310火炎山1320~1330回原叉路~140伯公坑聯誼~1440前往佛頂山16001650返回竹南李科永圖書館

本班成員共:35   請假:4   新進班員:13

火炎山越嶺古道西側啟程在苑裡南勢里苗43線與苗46線交會點循苗46線東行約1.8K抵苑裡南勢里3鄰登山口東側入口1353.8K垃圾場大門口或台1354K伯公坑廟

清末至日至時期苑裡南勢里的丘稜地帶仍有荒地為開拓居住三義的客家人香茅古道越過火炎山至南勢理當佃農或拓荒在山上台地搭建屋舍古道旁有遺址牛屎崎」「跌死猴」,光復後三義客家人就在此南勢里定居

火炎山越嶺古道昔稱社苓坑道又稱香茅古道介於苑裡平原與三義台地之間為聯絡苑裡社苓坑與三義伯公坑之古道

大正初年1900年初日本人引進香茅以苗栗卓蘭大湖三義苑裡為中心全盛時期為4050年代直至50後年代因化學香料問世香茅油價錢一夕暴跌農民不在種植香茅更因道路興建至古道漸漸荒廢於荒草漫煙中香茅古道見證了時代興衰

跌死猴觀景點俯瞰大安溪位於台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主流河長95.76公里,流域面積758.47平方公里,分佈於苗栗縣南部及臺中市北部。主流上流名為雪山溪,發源於雪山山脈之大霸尖山西側,向西流至東陽山北麓與支流馬達拉溪會合後,始稱大安溪。本流轉向西南流經雪見、大安 (泰安鄉)、象鼻部落、士林部落『士林水壩』後,形成苗栗縣、臺中市交界,續流至烏石坑後,轉向西流至內灣 (卓蘭鎮),轉西北西流經卓蘭、泰安、上館,隨後進入臺中市境,經大甲區鐵砧山麓於大安區安田莊注入台灣海峽。大安溪台灣第6大河川含沙量僅次於濁水溪為苗栗縣最主要河川

何謂稜線沿著稜線走是登山的主要方式之一, 山稜線是由山脈最高點連接形成的線,就是那種一條尖尖的山脊最上面的那條線

山脊兩面之山坡交會所形成之線

在稜線上午餐休息,因今日有全國8座國家公園的志工隊60名,走訪火炎山,故前方相思樹林休息區讓渡,在此處涼風徐徐吹來,更可看鐵占山、高鐵列車急速而過之風景,放慢腳步,另有風光。

本班美麗的亮點 姐妹花:友文 郁文  母女:玉雪 嘉珊

今日全國8座國家公園的志工隊60名,走訪火炎山,由我們社大苑裡、通宵古道班的徐新浩老師帶領,與徐老師不期而遇相見歡。

火炎山標高六O二公尺,三等三角點。

美麗的財務長:林靜華  最用心的活動花絮翦影:郭惠珠老師

出垃圾場與伯公坑廟叉路休息關於走古道女生如廁一事妳應該告知需求,隊伍停下,往前轉彎處就地野放,心中請默念:借個方便﹗此事不關迷信,敬天、敬地、敬靈,尊重萬物皆有靈。

前方為中山高速公路之大安溪橋。

每逢新學季開學搭上苗栗社大古道班專車總有如此感想人生真的是像是行駛中的列車途中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平常心看待,聚散無常,強求不得﹗珍惜當下在一起、在身邊的人,用心經營,天空更藍﹗

新學季新同學自我介紹 歡迎:陳珮儀  鄧菊娥

歡迎:莊晴芳  羅淑女

歡迎:林錦玲  劉仁貴

 歡迎:田金榮  黃來玉

歡迎:連宏興  徐仁熾

歡迎:夫妻檔 陳文璋  蘇淑貞

歡迎:桃園遠道而來的夫妻檔:施文良  陳鳳仙

我們這一班  就是要開心  竹南週日古道班家族越見茂盛共享一方樂園

於三義鄉雙潭村  探訪參拜佛頂山

搏君一笑:※途中景點介紹「跌死猴」標高350公尺,樹林間玩耍的猴子,一個不小心摔落,必死無疑,表示該地形陡峭。

來玉兄另有新解:樹林間玩耍的2隻猴子,看見下面墾荒的農民小解中,一隻舜時跌落台地,另一隻趕緊下樹探望,問道:怎麼了?

猴子答說:原來人類的尾巴………是長在前面﹗

像片提供:林靜華  郭惠珠  謝謝辛苦2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關古道』一般分為三段:

1.南段:主峰關刀山至聖衡宮雲洞山〈苗130線〉。

2.中段:聖衡宮至十份崠〈苗60線〉。

3.北段:十份崠至出礦坑。

因全程長達20餘公里,一般遊客多分三段登遊。南段、中段均已走訪過,唯北段自出磺坑啟程南行經柑仔樹下、雞籠山,循稜側山徑至十份崠,復沿苗60線下行至南湖,約15公里,步行時間約5小時。全程路況良好,均屬水泥或柏油產業路面,惟上下坡起伏頗大,是一條考驗體力和耐力的健行路線,考量社大成員體能,及今日行程為訪雞隆山、龍船山,故由台3線大湖啟登出出礦坑。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此地開採石油已有百年歷史,自一八一七年(清朝嘉慶廿二年),當地居民吳琳芳在後龍溪岸的石隙中發現油跡滲出,居民鑿井,經常見到硫磺色的液體湧出,並不知這就是珍貴的原油,把這液體叫作硫磺油,因此,當地舊地名為「硫磺窟」,之後更名「出磺坑」,因此地屬開礦村,所以也有人稱之「出礦坑」。

直到一八六一年(清朝咸豐十一年),淡水廳通事邱苟在此掘井深約三公尺,每日抽取四十餘台斤的油,一八七七年(清朝光緒三年),清廷將石油開採權收歸官辦,從美國購入一部頓鑽鑽機,延聘美國兩名鑽井技師指導鑽井,曾鑽至三百公尺,每天可取油一千五百公斤,但不到一年便因井枯而作罷,末期以開採天然氣為主。

出礦坑原名叫苗栗煉油廠,一個從日據時期就開始採及石油的油田,出礦坑的油井林立,但最偉大的是一個名叫「一零六」的油井,他是出礦坑會開發成功的關鍵,沒有它就沒有出礦坑。

不過,這口井是我國使用頓鑽鑽機鑿成功的第一口古油井,深具歷史意義與紀念價值。

※台灣油礦業簡史

1. 咸豐末年,邱茍在出礦坑發現油苗挖油點燈。

2. 光緒三年收為官辦。

3. 光緒十三年,劉銘傳設礦油局四年後取消由邱阿玉繳稅接收。

4. 光緒二十七年,日人派員勘查在出礦坑等處鑽探迄民國三十四年共鑽兩百多孔井。

5. 民國三十五年,台灣油礦探勘處成立繼續經營,出礦坑、錦水、竹東、六重溪、凍子腳、牛山、竹頭、崎頂等油氣田。

6. 民國四十年,加強探勘增招人員,成立探勘隊研究室,全面進行探勘,可惜未獲大量油氣。

7. 民國四十八年,加深井水38號井,在中新世地層發現油氣。

8. 民國四十九年,鑽探106號井,也在中新世地層發現油氣,從此向出礦坑氣田深部鑽探,陸續生產氣田。

9. 民國五十一年起,繼續在鐵砧山、崎頂、白沙屯、永和山發現油氣,這是台灣油氣生產的全盛時期。

10. 除上述構造之鑽探開發外,民國六十七年起,並在台西、新營、八掌溪、新隆及北寮等處新發現油氣構造。

11. 民國七十五年,海域長康氣田開發完成,納入生產行列。

油氣處理,自民國五十二年起,在錦水、青草湖、鐵砧山及出礦坑場內設立天然氣田廠及二氧化碳脫除廠。

0630 頭份出發沿台397K三彎南下。

3129.01K處見「天恩農莊咖啡1.5K」指標右轉進入,里程歸零。

0.8K恭敬橋後遇叉路路取前循“農苗大3 ”、“天恩農莊畫家咖啡園”指標前進。

2.8K 137.138油井,下車聽取松雄大哥講解探勘油井之歷史。

到油井,每一個都是雄偉壯觀,從剛剛的「一零六」提起,還有一個名叫「聖誕樹」的油井,如同他的名字造型和外觀,跟聖誕樹一模一樣,是出礦坑的名井之ㄧ,如今這些由景已經不再開採石油了,出礦坑的產油量也快接近零了,但那些油井那些設施足以呈現出前人畢路藍縷的精神、刻苦耐勞的客家精神。

3.0K 途經視野開闊處,可見三義員屯山、雙峰山、三角山稜線,及三義市區景觀。

4.1K 岔路,左急彎往109-W新隆區登雞隆山、右直行往131號油井登龍船山;先取左登雞隆山。

指標為HSL-2W(新隆2號井)CHK-120(出礦坑120號井)

4.6K 路左CHK-109W油井叉路,取左黃麻園、新雞隆。

6K 路左CHK-120W油井,有大型加熱器、分離水塔。

6.4K 叉路,左福勇祠,往HSL-2W-3W油井,右下往新雞隆,取左上。

6.7K 福勇祠。

6.9K 叉路左上2號油井,右下3號油井,取左HSL-2W油井。

7.2K停車於2號油井下方空地,距「麻園幹8911」電桿約30公尺,登山口在「麻園幹8911」電桿附近,車停妥後往回走。

0805從「麻園幹8911」電桿左前方小水泥路上登,路口有山水雲指標。

0807 經過菓園工寮,取直行進入果園後取右。荒草漫漫,幸有松雄大哥沿途砍草僻徑前進,沿相思林邊往高處行。

0815 登抵基點處,雞隆山:標高727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四五號;苗栗縣銅鑼鄉。基點周邊荒草似乎有人剛整理過,因無展望及蚊蟲嗡嗡作響,匆匆拍照後即快閃。

0825 返回停車處,步行至2號井參觀,遇一在此工作之大哥告知,前行約200公尺果園處有非常佳之觀景點,步行前往

因有霧氣,隱約中只見耀婆山獨特山形,路又往十份棟茶亭(出關古道北段)唯路程似乎尚遙遠。

0835 上車循原路回。

從雞隆山循原路回到來時路“4.1K 岔路處”取直行往131號油井登龍船山,里程在此歸零。

0.1K CHK-111WCHK-123W巡井基地停車拍照。

柑子樹下為出關古道北段的中繼站,位於公館與大湖、銅鑼交界處,也是三鄉之間往來的輻輳地點,當地居民將山坡地開闢成平台階地,種植柑桔〈橘〉,故名柑仔樹下,附近也盛產牛心柿。「柑仔樹下」一帶石油氣蘊藏豐富,沿途油氣井林立,現仍繼續生產,托中國石油公司探勘油井之福,當地對外交通頗為方便。

0.3K 叉路往慈雲宮。西南側的觀音山〈標高597m〉為關刀山山脈主要山頭之一,三面峭崖壁立,嶺上聳立慈雲寺一座,建於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主祀觀世音菩薩,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

1.1K 慈雲宮,取台階上行,左前方可見剛剛走過之雞隆山。

2K 返回叉路取左。(慈雲宮來回2K,里程再次歸零接前0.3公里數)1.4K遇叉路左轉往131油井,右下往苗栗,取左上。

2.2K 岔路取左上(岔路口「電桿開礦幹7520)

2.4K 遇新設鐵柵門停車,鐵柵門處電桿「開礦幹7525」因巡井車進入未上鎖,驅車進入約0.2K抵「開礦幹7534」電桿處,

再往上約100公尺即為131號油井,登山口在“開礦幹7534”電桿左側,松雄大哥先至131號井探訪昔日中油老同事,多年不見相見歡,暢談欲罷不能,幾番催處方告別。

1005由「開礦幹7534」電桿左側登山口進入

龍船山登山路徑前半段為近乎荒廢的石階步道,問松雄大哥為何有石階步道?告知昔日有大型儲水塔供員工使用,而今已拆除。

後段為穿行於竹林中的泥土山徑,因多次颱風侵襲,樹枝倒木橫亙,又是蚊子擾人,實是痛苦。

1025登抵基點處,龍船山:標高655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107號;苗栗大湖、銅羅、公館交界。基點周邊荒草似乎有人剛整理過,因無展望及蚊蟲嗡嗡作響,匆匆拍照後即快閃。

1040 返回鐵柵門處,上車。(步行上山20分、下山15分)

返回131號井叉路,里程歸零,往公館方向行。

3K 抵開礦社區。

目前,出礦坑還留有一間博物館在運作,每天都有無數的遊客前往參觀,博物館內部有許多出礦坑 的歷史、油井模型、石油樣品和影片,只要來到這,出礦坑的資訊便可一覽無疑,所有疑惑皆可在此得到滿意的答案,有機會一定要到此參返﹗

如果不知道哪裡有石油,豈能建造油井呢?當然要做一番探勘不行,探勘的方法分為三種,第一較重力探勘,第二叫震波探勘,第三是利用直昇機做地質調查。當探勘測出石油的反應之後再做套管水泥工程,套管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井孔、分離高低壓的地層以便於採集油氣,下水泥是為了隔離地層內流體相互流通以及加強套管強度和保護油氣層,這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程,當時的物質缺乏,科技又不發達,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工人有如上刀山下油鍋,一個不小心都有可能喪命,出礦坑每一個油井都是前人的豐功偉業,令人佩服。

出礦坑探勘博物館,進入參觀,油礦陳列館,館內陳列百年來台灣油礦開採的歷史資料,及各項開採設備的模型,因有退休人員松雄大哥解說,收穫良多。

※此行程主線里程約9K,登慈雲宮或登龍船山來回各2K,可視社大成員腳程而做增減,原是臺灣開採石油發源地的古道,已走過百年的風華歲月。古道被綠林群山環繞,很適合走訪散心,看著滿山遍佈的油井地,清新空氣、視野開闊展望,讓人有如置身世外桃源般的愜意。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梨的故鄉:三灣地區高接梨的品種百分之九十五為豐水梨,因為三灣豐水梨肉質細膩、湯汁豐富、甜度又高,為了要區隔他地方的豐水梨我們命名為「三豐梨」三豐梨只能到三灣才能買得到,因為三豐梨百分之百是在台三線三灣段的二旁,由梨農自己擺攤直銷,每到三豐梨的產期「即六月中旬至八月底」台三線三灣段的二旁形成特有景觀。

水梨功效: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潤肺,怯脂降壓,養颜護膚, 並具有顯著的潤肺止咳、養颜排毒、軟化血管、健腦益智、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

小北埔山,又稱大坪山,標高207公尺,位於苗栗三灣鄉北埔村與三灣村的交界,山頂有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登山口:從縣道12417.35k轉入「櫻木花の道」

山塘背步道有南北兩個入口,北入口在大上農莊餐廳,通往一號步道;南入口由三灣鄉公所進入,通往二號步道。

山塘背步道是環繞山塘背大池塘山區的健行步道,共分為一至四號步道,其中一、二號步道為產業道路,三、四號步道為石板步道,三、四號步道交接處有大埤塘,精華段在四號步道。

我和占哥松雄大哥決定由苗12417.35K櫻木花道進入連走山塘背步道41號後由北入口出位於台3線里程約96K附近。

1035 登山口:從縣道12417.35k步行轉入「櫻木花の道」產業道路約好老爹至山塘背步道北端登山口接我們

1042 叉路取直沿產業道上山約550公尺可至山頂。途中明顯之神仙縱走稜線相隨。

1047 北埔茶香小徑叉路取右行木棧步道此處乃唯一茶園坪茶樹青翠山巒環繞四周清幽有緻

1055 觀景台。大坪山圖根點就在旁,在此賞景點名各山頭,鵝公髻山、南比林山、向天湖山、樂山、加里山於雲霧中、神仙縱走稜線……..

小北埔山,又稱大坪山,標高20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100 取往山塘背步道續行進入相思樹林裡,行進中可以遠眺獅頭山。

行進中可以遠眺獅頭山。

1105 叉路。左下往三灣派出所為山塘背2號登山步道松雄大哥在此告辭我和占哥取右續行

1115 叉路,左階梯步道為3號不取,取直行。

經過民宅狗兒狂吠迅速離去

1125經山塘背伯公廟(H135m)叉路取右下往大埤塘。

1130經過「浣衣橋」,有古意盎然樸拙之洗衣板。沿石階步道陡上。

1135 陡坡終點此處為一平坦七里香樹林,續行未幾又是陡坡拾級而上。

1150步道沿山稜線而行,最高處海拔約187公尺,若從大埤塘方向開始走,坡度較緩;最高點的地方設有觀景台,可以遠眺獅頭山。一路上坡,走來有點累喘,很有登山的感覺。山塘背步道最菁華的路段就在四號步道,不宜錯過。

1155 四號步道全線鋪設石板步道,沿途夾道的桂竹林,優美令人陶然。舒適的桂竹林石板步道令人心情愉悅。

1200 步道崩塌處小心通過

1205 山塘背4號登山步道起點旁有一座小土地公廟,廟旁即是四號步道的登山口。四號步道起伏較大,有一大段上坡路,因此大埤塘旁另設有一條親子健行步道,通往三號步道,小朋友或年長者,可以選擇走這條路線,以避開四號步道的起伏路段。

此處為大埤塘所在,山塘背」主要是指三灣、銅鏡、北埔3村之間的谷地,早年有彭姓家族來到在此地種茶為生,並且掘池養魚,灌溉田地;民國79年時家族後代彭先生特別將魚池整修、構築池堤與排水口,使池水終年不竭,作為休閒怡情的場所,造就「大埤塘」現在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致。

埤塘水面上方架有細網,我和占哥2人猜想此用處為何見有農人經過及隨口而問答之以防範鳥兒偷吃養殖池的魚兒。實為養殖大閘蟹

1210 埤塘旁設有小型的停車場,供遊客停車。然而一號步道是狹窄的產業道路,不易會車,應以步行上山較為理想。

1220 沿產業道路往出口1號而行

1230遇一、三號步道叉路口,取右台3線,山塘背一號步道,雖然只是一條山區產業道路,但沿途幾乎都處於林蔭之下,沒遇見車輛往來,走來相當舒適自在。

1236經過寶樹堂民宅後(三灣村三灣46),取左即抵台3線約96.5K處,打電話給老爹前來接駁。

※(此活動預定安排:由北端1號步道登山口~大埤塘~4號步道~浣衣橋~土地公廟~2號接茶香小徑~大坪山~櫻花道~接苗124~中港溪河濱步道~~三灣老街尋訪五穀廟、崇仙宮、東和製茶廠、醫生娘祠、石母祠……三灣公園俯瞰中港溪流域之彎蜒川流,完成深入城鄉探訪一日遊)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灣鄉位於苗栗縣之最北端,居中港溪中游,峨眉溪之下游。因中港溪河床接連有三個大彎曲,每個彎曲處均沖積成河埔地,可供開墾而成庄落。這三個「彎」依字義易「彎」為「灣」。第一個灣是今之「內灣」,第二個灣是今之「龍艮頂下」的「二灣」,第三個灣即今之「三灣村」,遂取名為「三灣」。

客家話或閩南話的『龍峎頂』,是指小山或丘陵的高點處,也就是地理術語中,所謂的『龍脈的山頂』,因此取名「龍峎頂」。

北埔村埤塘:北埔村人口179戶、650人,一個鄉下社區,參加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打造特有的埤塘文化與風光,水土保持局引以成功案例,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魏承生經常應邀分享經驗。

他說,北埔是傳統客家社區,居民絕大部分世居,務農為業,地處高台地,農耕需要的灌溉水源,必須從對山引流到大茅埔,也就是三連埤地區,因是水源末端,水量時多時少,不穩定的水源,村民必須挖池蓄水,造就社區的230處埤塘。

北埔社區致力復育埤塘文化與景觀,埤塘成了生態寶藏,鳥啼聲不斷,大冠鷲高空盤旋,加上自然山林、新鮮的空氣,原來沒落的埤塘,反而成了北埔社區引以為傲的埤塘秘境。

老銃櫃步道:位在三灣鄉三灣村、永和村與大河村的交界,是新近開發的休閒步道,步道口在苗511.7k(近山城休閒農莊)土地公廟旁,有明顯路標。

「老銃櫃」是這裡的舊地名,「銃ㄔㄨㄥˋ」是指一種舊式的槍械武器,「櫃」以客語發音,是儲藏的意思。由此可知,此處曾經是先民拓墾時的武裝防衛重地。

步道自土地公廟開始,全程約1.5公里,可以欣賞三灣丘陵地形山巒疊翠的景色,步道終點五寶慈湖寺設有告示牌,若循原路往返,來回約需45分鐘。

北側步道口在苗511.7K(近山城休閒農莊)土地公廟旁,有明顯路標;南側步道口位於五寶慈湖禪寺左側(台3線約100K處),入口處牌樓設有指示牌。

0705 頭份家中出發。

0725 17線龍艮嶺步道北端登山口(面對登山口左頭份斗煥坪,右三灣市區台3線)進入後發現樹枝、雜草叢生,該是最近潭美颱風作為。

0734 拾階而上抵觀景台,樹梢間右望可及珊珠湖、斗煥坪地區風貌。

續行後左側視野非常棒,俯瞰中港溪流域及對岸三灣市區。

0745 行紅磚路抵觀景台休息區。0750

0805 南端登山口叉路,取左下17-3線。

0820 彌陀寺叉路,右往永和山水庫,取直行往老銃櫃步道。

0905 慈善堂。

0915 叉路取右行約300公尺,三連埤塘。

取右水岸步道環湖一週約20分,濕地生態豐富,野薑花夾道歡迎﹗

0935 取右出口接苗5線,前行約50公尺接山城休閒農場。

0938 北埔村老銃櫃步道北端登山口。由土地公廟旁步道啟登。

0950 台灣省府土地界標。

0955 觀景台休息區、步道解說牌。

1010 叉路取左下往五寶慈湖禪寺,下方入口正舉行七月普渡,梵音饒繞。

五寶慈湖禪寺全貌。

1015 接台3線約100K 處,老爹在此接駁。(全程馬不停蹄約3小時)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來取、捨之間是如此難.........

六十石山花海旖麗,卻苦一日情懷如朝露

白楊步道之深幽曲徑,一片赤子情懷鎖水濂

燕子口太魯閣狹谷的鬼斧神工,浮雲遊子不忍去

砂卡噹步道的巨石林立,深谷、采石、溪水綠相映

長虹橋邊,秀姑巒溪直奔流入海.......不復回

八仙過海時.....是否曾滄海一聲笑看一切?

林田山裡,昔日盛況已遠久不復返,只有相思意

每一張相片在那剎那,一定有觸動的依依眷戀

似乎要上傳整理,意味著.........淒淒別情,難矣﹗

D38/18星期日:0740天祥活動中心→0750白楊步道10301040九曲洞10501110布洛灣午餐12001210燕子口1300回程→1410白楊段施工管制1510放行→1630東澳豆腐岬→1830礁溪滿意樓晚餐20002210頭份

白楊步道口請於台八線中橫公路167.9k明隧道進入。

白楊步道是民國73(1984),台電為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因當時學界、媒界及營建署擔心一旦發電計畫完成,立霧溪水被引用發電,將可能導致河床乾涸現象,峽谷景觀大受影響,因此開發計畫終致擱置,也成就今日美麗的白楊景觀步道。

「多隧道」與「多水」是白楊步道的兩大特色。

「多隧道」,從入口到水簾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建議攜帶手電筒備用;「多水」,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整條步道沿溪而行,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沿線景觀變化多端,可欣賞瀑布、吊橋、岩苔流、隧道、峽谷等。

白楊瀑布位於三棧溪切入立霧溪的河口處,由於立霧溪溪水流量大,因此侵蝕度遠大於三棧溪,河床間形成明顯落差,而形成壯觀的白楊瀑布景觀。昔稱為「達歐拉斯瀑布」,泰雅族語為「斷崖瀑布」之意。

全長二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目前步道封閉中

布洛灣(Bruwan)位於中橫公路180公里處,於溪畔隧道旁叉路蜿蜒上行2公里可抵達。昔為太魯閣族部落所在的「布洛灣」,係太魯閣語音譯,意指「回音」。海拔370公尺的布洛灣,年均溫21.5度,南依塔山,北臨立霧溪,是一處雙層的高位河階,生態資源豐富,極適合從事自然觀察活動。

太魯閣族的紡織非常出色,昔日的少女大約在十五歲開始,及隨母親或兄嫂學習織布,出嫁之前一定要學會紡織;織布機也是不可缺少的嫁妝,一個善於織布的婦女是非常受到族人們的尊敬,也具有社會地位。

燕子口位於中橫公路179公里處。太魯閣沿著中橫公路西行,穿過溪畔隧道後約500公尺即可到達。

燕子口步道位於中橫公路 179公里處,此地向西經靳珩橋,延伸至錐麓大峭壁,長度約1.37公里,沿途漫步單程約30分鐘,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

燕子口中間隔著一條立霧溪和中橫公路相對,兩岸的大理石峭壁上分布著許許多多形狀不 同的洞穴,燕子就利用這些天然形成的洞穴中築巢而居,一到了春夏之交常常有燕子成群穿梭, 造成「百燕鳴谷」的奇特景觀,因此稱為燕子口,是馳名中外的風景。

岩壁上的褶皺,猶如一幅幅山水大壁畫,這是經過千百萬年來,多次的造山運動,岩層經多次的高溫、高壓作用,產生變質,變形,呈現出美麗曼妙的紋理

沿著燕子口步道,一路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和造型獨特的印地安酋長岩。這是因為立霧溪流經燕子口這段時,溪床特別狹窄而深,可謂「一線天」,溪流通過時,受到擠壓,速度加快,侵蝕增強,溪水就沿著節理豐富的大理岩層,雕鑿出優美壯麗的奇景。

若從觀景台上,可聆聽立霧溪谷的淙淙水聲,亦可遠眺令人驚嘆的奇岩峭壁。

太魯閣的地質主要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變質岩所構成。其中,大理岩是台灣已知出露地表最古老的岩層;到了燕子口步道這一段的岩層是塊狀大理岩,硬度大且節理(石頭的裂縫)發達。

【步道長度】480M步行賞景約30分;燕子口錐鹿古道出口480M→靳珩橋(新舊公路交匯點,人員集結後通知大巴在此接駁

沿著海岸線與大山間有一處景致奇美的小海灣即是「豆腐岬」,豆腐岬的形成是由一陸連島和連島沙洲連貫而成的地形,又稱為沙頸岬,其地形呈孤狀,凹槽面向海洋,是台灣海灣中少見的奇特景觀,因狀似豆腐,故稱豆腐岬。

綜歸此次活動之心得:1.司機非常配合接駁且給建議動線如何走提高順暢性,與原計畫多跑了東海岸景點2.團員皆為平日登山友或苗栗社大古道班學員,腳程皆不錯,白楊步道、砂卡噹步道走完全程,六十石山因接駁車明定3小時,除非是攝影團時間、價錢另訂3.每景點上車時間團員能準時發車,所以優質行程有優質的團員是非常重要的。4.每天早出晚回,極盡玩樂之能事,卡拉OK唱不停欲罷不能5.雖然無法盡人人滿意,嚮導群盡可能把不滿意度降到最低,而那正是我們力求進步的動能,一切會更好﹗謝謝此次參與活動的朋友,您們真的很棒,巨足有更多優質活動,您的參與是我們的力量﹗後會有期﹗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11月,整座公園包含了花蓮、南投、台中三個縣,全區以太魯閣峽谷、立霧溪流域及中橫公路東段沿線為主體,並涵蓋南湖中央尖連峰、奇萊連峰、歡山群、太魯閣大山、清水斷崖、三棧流域。  範圍東起清水斷崖,西迄合歡西峰,南及奇萊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面積達九萬二千公項。其雄偉壯觀的景色,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景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高山和因地殼變動所切割出的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的立霧溪河谷,兩岸皆由大理石岩層構成,所以有大理石峽谷的稱謂。另還有南湖群峰著名的圈谷景觀、清水斷崖的石灰岩峭壁、奇萊連峰稜脊的樓羅斷崖、高山湖泊蓮花池、河階地、V型谷、長春飛瀑、陶塞溪等景。另外在公園中,更擁有台灣百嶽中的羊頭山、畢祿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合歡群峰、奇萊連峰等27座。 

國家公園內的遊憩資源大部分都分佈在中橫公路東段沿線,如神秘谷、葫蘆谷、長春祠、太魯閣峽谷、布洛灣遊憩區、九曲洞、燕子口、靳珩公園、慈母橋、天祥、文山溫泉、西寶農場、洛韶山莊、慈恩山莊、碧綠神木、大禹嶺、合歡山等,另外還有鬼斧神工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風景據點。清水斷崖為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唯一濱海的區域,全長約12公里,崖壁以90度垂直角度插入太平洋,高度更達800公尺以上,不僅名列台灣八大景點之一,更號稱為世界第二大斷崖,其險峻的地形,令人望之生畏。 

古道方面,從仁和至太魯閣間沿清水斷崖的道路,早期名為北路,於清領時期修築,為蘇花公路的前身;合歡越嶺古道是日治時代修建,以「錐麓大斷崖古道」保存較完整;園內最著名的中部橫貫公路,開鑿過程艱辛,一斧一鑿的血汗拓建,成就這條風景優美的國家景觀道路。

D28/17星期六:0710玉里斷層0750→玉長公路→台11線→0900八仙洞09501000長濱北回歸線10101025長虹橋10351045石梯坪11201210七星潭13001315東西橫貫公路13351345東海岸國家管理處午餐14401450砂卡噹步道17501800天主堂教會山莊CHECK  IN1900天祥活動中心晚餐

花東縱谷夾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長約 一百五十公里,最窄處僅 兩公里,最寬處則有 七公里 ,它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縫合線。

姑巒溪大橋原本屬於花東鐵路玉里段,建於民國19年,橋面恰巧位在橫跨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幾十年來因為地殼不斷變動,受到板塊擠壓影響,多處橋墩隆起,導致橋面落差嚴重,影響火車行駛,需要不斷整建。

花東鐵路改線計畫在民國78年把玉里車站 到東里車站的路程截彎取直,民國96年完工通車後,秀姑巒溪 大橋才沒有火車通行,直到民國98年才由玉里鎮公所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管理處改建為自行車道。

玉里斷層,為左移斷層兼具逆移分量,呈北北東走向,由花蓮縣瑞穗鄉瑞良村向南延伸至玉里鎮客城里,長約23公里(徐鐵良,1955)。玉里斷層19511125日地震時形成地表破裂。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反衝地帶,地震活動十分頻繁

長濱鄉的八仙洞以兼具地質景觀與史前遺址聞名,擁有獨特的海蝕洞景觀和台灣年代最久遠的史前文化遺址,長濱文化遺址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是台東縣位置最北端的大型遊憩景點。

長濱文化遺址因有八仙過海傳說而得名,八仙洞遺址距今約3~5,500年前,屬先陶文化,出土文物以打剝法製造而成的礫石器為大宗,還有為數不少的骨器及獸、魚骨殘骸,是迄今所知台灣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址,深具重要性。

最大的靈岩洞是順著垂直於地面的節理而發育的直立型海蝕洞穴,由於地盤隆起,現高出海平面23m,仍在繼續增高中。遊客可在靈岩洞喝杯龍涎山泉和參觀岩洞展示館。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回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地區,在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均設有北回歸線標誌。其中位於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當時是設置在瑞穗火車站西側;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到舞鶴台地上,台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不過,北回歸線通過台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回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

長虹橋建成於民國58年,長120公尺,是台灣第一座懸臂式單拱預力混凝土橋。

由遠處看,猶如一道長虹跨越山壁綠波而得名。由橋上佇足眺望,可以看見秀姑巒溪流入太平洋的壯闊景象,晨曦日出之際,觀賞旭日東昇的美景。這橋沒有橋墩,就像是一條鐵橋被挾在兩壁之間,站在橋前可遠望到臨近的太平洋,這裡同時也是秀姑巒溪泛舟的終點,起點為瑞穗活動中心。

石梯坪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舉目皆是,尤其是壺穴景觀堪稱台灣第一。

七星潭,又稱月牙灣,位於台灣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花蓮市北郊,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雖被稱為「潭」,卻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的弧形海灣。是一處太平洋的一個灣,並非潭或湖泊。

蘇花公路和中橫公路交接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區入口,也是非常著名的景點,很多遊覽太魯閣的行程都由此處開始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午餐

「砂卡礑步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境內,早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從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公里長、一公尺寬的步道,早期被稱為「神秘谷步道」,後來才改回太魯閣族慣稱的「sgadan」,意為「臼齒」。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步道口就在隧道口右側的百獅橋頭

「砂卡礑步道」最初是為了開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計劃而開鑿的一條道路,步道的入口處即 砂卡礑溪匯入立霧溪的地方。

步道就開鑿在大理石峭壁上,景觀奇特峻偉,全長四點五公里,往返約三小時,路況平坦舒適,適合一般 大眾及親子健行活動。

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礑溪岸行走,由於是沿用早年闢建電廠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

由於砂卡礑溪水流經大理岩地區 ,溪水中的微酸溶解大理岩中的碳酸鈣成分,潭水因此呈現一種碧綠泛藍的色系,景緻十分迷人。

雖然氣勢不如立霧溪的太魯閣峽谷壯闊,但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鬱閉的森林,仍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步道沿砂卡礑溪河谷上行會經過「檢查哨」、「攔沙壩」到終點站「三間屋」,如繼續溯溪往上可至大同、大禮等原住民部落。

溪裡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壘石,這是因為砂卡礑溪較短,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域中岩石崩落後尚未經過長距離的滾動,因此還沒能形成較小的卵石。

烈日艷陽天接水   觳皺波紋斂艷晴

藍天煙外曉雲輕   東城風光明媚好

一川溪水碧雲天   遊人如織岩壁行

好景如畫不忍去   此情此景誠追憶……東海岸與砂卡噹步道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巨足登山協會8/16-8/18【六十石山賞金針花+砂卡噹步道+白楊步道】三日遊

領隊:李東榮莊宗銘 嚮導:黃秀李  陳元占  葉清水  徐忠文

會員:4300 會友:4600    3日食宿全含、交通、保險

參加人員51   交通苗栗客運豪華大巴+福斯8人座  各一部

D18/16星期五:0530竹南→0545頭份→0610關西休息站聽雨→0655新店接4人→0810蘇澳→1230花蓮→1300林田山午餐14201525富里農會等接駁車→1620六十石山賞金針花19001930玉里民宿

900高地看山河縱谷間  花海旖麗綿延作煙蘿

遊人縱情恣意歲月忽過  山頭斜陽輕墬已相迎

歸途山下燈火映微星亮  好個晚涼天淨月華開…….六十石山記

位於花蓮縣鳳林鄉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過去有「小上海」之稱,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坂」(日文發音為「摩里薩卡」)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林田山林場為一般民眾對此區山林事業區之稱謂,(在日治時代稱為:「摩里沙卡」),目前隸屬於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告別林田山在此等候8人座接駁車全程時間為3小時

六十石山台灣金針三大賞金針花栽培區分別為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玉里鎮赤科山、台東太麻里鄉金針山。金針花與油菜花堪稱「.縱谷雙嬌」,一是鋪滿田疇, 一是盤旋山丘,已成為縱谷名聞遐邇的花之季。

六十石山有小瑞士之稱,山嶺平緩,蜿蜒有致。金針花期頗長,從七月底開到九月中,當金針花綻放之際,一片耀眼金黃花海,加上青色山脈遙相呼應,長河池邐,登亭遠望。

為什麼會被叫做六十石山呢?據當地人說,早在日治時期,一般水田每甲地的穀子收成大約只有四、五十石,而這一帶的稻田每一甲卻可生產60石縠子,因此被稱做六十石(ㄉㄢˋ)山。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山區本是一片繁茂的樟樹林,為了煉製樟腦而被砍伐一空。結果發現在空曠的山坡上,散佈著60塊巨大的石頭,所以這裡被名命為六十石(ㄕˊ)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十石山興建了十座造型各異的涼亭,分別以金針的種別或極為優美的文詞命名,如鹿劍、觀親、尖閣、黃花、鹿蔥、山嵐、忘憂、萱草、丹棘及療愁等。

最高點的涼亭名曰忘憂亭,該處正好位於所在海岸山脈的最高點,向下望,山下平原即是縱谷,而對面的中央山脈也是視線所及的最高點,富里鄉就位於兩處山脈包圍下的縱谷,其所在位置正是花東縱谷中最狹窄處。這個特殊地形使得富里鄉的日照時間最短、作物生長速度最慢,這也是富麗米的特色。

六十石山由於地勢遺世獨立,山勢突出於縱谷間,居高臨下,成為俯瞰花東縱谷狹長地形與姑巒溪流勢的最佳據點點。

夜宿玉里民宿,李會長非常貼心為8月壽星,準備慶生晚會。

非常享受東台灣寧靜、純樸的夜晚,捨不得睡覺,低喃儂語近2點方入睡。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