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寮溪步道單程1.8公里,來回3.6公里;海拔250-375公尺,缺點是從入口要走兩公里的產業道路,沿途大多無遮蔭。夏天天氣熱時,千萬不要來走九寮溪步道。

步道傍溪而行,終年溫暖潮濕。九寮溪由源自於雪山山脈拳頭姆山下的野溪匯集而成,水量充沛,溪水清澈,水溫近乎冷泉,流經多處斷層形成壯觀宏偉的飛瀑。步道全線為平坦土石路,輕鬆好走,林蔭茂密、附生植物及蕨類繁盛。

九寮溪,泰雅族人稱為「戈霸溪」,是蘭陽溪北岸的支流之一,源自雪山山脈,流至拳頭母山附近,一路往東奔流而下,溪水強勁,衝入蘭陽溪,有「破向東邊」(破東)的氣勢,所以被稱為「破礑溪」。河口附近的山谷就被稱為「破礑坑」。

日治時代日本人進入宜蘭山區砍伐樟樹,製造樟腦,沿山設置腦寮,這裡設有第九座腦寮,因此被稱「九寮」,破礑溪因此又被稱為「九寮溪」。

九寮溪自然步道原是泰雅族的古道,日治時代的《台灣蕃地地圖》(19071916)即清楚繪出這條泰雅族的社路,溯九寮溪而上,翻越中嶺山之後,古道循著哈盆溪,通往今日烏來的福山。後來日本人將這條泰雅族社路闢建為中嶺警備道,而路線稍有修正,由福山越過中嶺山後,不走往九寮溪,路線略為北偏,通往崙埤仔(註:今日大同鄉公所附近)。中嶺警備道闢建於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所推動的「五年理蕃計畫」(19101915)期間。

前言宜蘭有很多易親性的步道唯因路途遙遠無法有效一一走訪,此次趁中秋節連續三天假日,遂安排了宜蘭三日遊,把心目中想走訪的步道做規劃,親臨探訪。

0630 頭份出發

0720 於木柵系統尚未進入國道5,即開始塞車,連續假日雪隧必塞已然了解。

0845 抵頭城交流道,進入宜蘭縣。

0855 於羅東交流道下,接台7丙→羅東市區→三星鄉→泰雅大橋接台7101K處,進入大同鄉,即為九寮溪步道入口。

1035 抵大型停車場,整裝出發。

1045 進入管制哨,由此進入九寮溪步道登山口,需行約1K柏油路,日頭赤炎炎,不禁加快腳步。入口處有一意象圖標示及美麗拱橋,跨越九寮溪,許多遊客戲水中。

1100 泰雅展示中心。

1105 最後商家咖啡店,約1K處。有指標直行往戈霸瀑布3040M

1108 叉路。實為殊途同歸之路徑,取右去左回。

1115 經過民俗植物園,續行碎石路。

1120 離開碎石路,取左進入林蔭步道。(往戈霸瀑布2440M

1126 九寮溪步道全長1.8K起登點,路右為九寮溪水潺潺流去,在此午餐,溪水濤聲悅耳,多了一份涼意與放慢腳步的愜意。

1150 九寮溪步道全長1.8公里,一進入步道,即見景致不凡。木棧道一邊緊依山壁,另一邊俯臨溪水,這個路段名為「躍崖棧道」,但見溪流由遠而來,水波激石,湧現白濤,踴石而下,淙聲迴盪於山谷間。

1202 九寮溪步道指示圖,為一大型休息區。

1210續行不久,即遇一座橋樑,名為「篤農橋」,越溪至九寮溪左岸。

1216遇一座「豁雲橋」,再次越溪回到右岸,橋上都景色可觀,溪水淙淙,山林鬱鬱。

過豁雲橋後,沿著溪岸蜿蜒而行,古道寬闊平緩,森林蓊鬱,有不少鳥巢蕨攀附於樹幹,樹上叢叢綠巢,景觀原始自然。

1225續行即來到里程1K附近的巴尬吊橋。「巴尬」(Pa Gah),是泰雅族語,是木背架的意思。據說有一位泰雅族獵人來到此地巡視陷阱時,發現有水鹿陷入其中,於是歡喜製作木背架,準備將獵物揹回部落。背架快做好時,水鹿卻掙脫逃走,獵人空歡喜一場。於是族人便戲稱這個地方為「巴尬」。

日治時代日本人進入宜蘭山區砍伐樟樹,製造樟腦,沿山設置腦寮,這裡設有第九座腦寮,因此被稱「九寮」,破礑溪因此又被稱為「九寮溪」。

九寮溪步道,也是一條百年歷史古道。

1230哈隘吊橋,再次越溪。哈隘吊橋為木板橋身,走來平穩。

1234過橋後,續走一段溪岸棧道,又遇一座美麗拱橋,名為「臨瀑橋」。行至此已聽聞溪瀑聲音

一路走來,總遇五座橋,篤農、豁雲、巴尬、哈隘、臨瀑,每次越溪,橋上風光美不勝收橋下溪水湍急成流瀑向遠方流去如逝水年華不復返

1240過溪後不遠,即抵達步道終點的觀景平台,戈霸瀑布從溪對岸崖頂奔騰而下。導覽資料寫戈霸瀑布高50公尺,實際目測約約三、四層樓高,約15公尺,由於水量豐沛,氣勢可觀。 戈霸瀑布,舊稱「九寮溪瀑布」,又稱「玉蘭瀑布」,現在正式稱為「戈霸瀑布」。

巴尬吊橋的橋面是以堅固的繩索編成,索橋狹窄,只能單向通行,走巴尬吊橋,如走空中鋼索,上下晃動,左右搖擺,相當刺激有趣。

1250 原路折返

1345 返回登山口,開車前往松羅步道。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祝山車站位於台灣嘉義縣阿里山鄉,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之鐵路車站,海拔2451公尺,旅客需要注意高山症的狀況,本站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而且是台灣聞名的觀賞日出最佳景點。

1200祝山線與眠月線鐵道交會處(眠月線2.9K),取右往祝山線,沿鐵軌到續行。

1217 路左為對高岳出口。

1226 對高岳森林浴健康步道入口,因步道損毀已被禁止前往。

1233 離開鐵軌道進入右側人行步道,鑑哥直呼鐵軌道好硬難走。

對高岳車站,是祝山觀日的另一個好地點,海拔2350m的對高岳,在這觀日出有別於人潮洶湧的祝山。

對高岳車站則是阿里山森林鐵道祝山支線中的一個車站,設有兩條軌道供列車交會,祝山線鐵道剛通車時,對高岳車站還有火車停靠,讓遊客可以下車在對高岳觀日平台欣賞日出。

但是在民國75213日的一次出軌意外後,對高岳車站就不再有小火車停靠了,空留一座若大的月台在這裡。

1249祝山車站平交道岔路,祝山林道和祝山線鐵道交會點,右下往觀日步道、出口;取左往祝山觀日台895M(也可沿鐵軌道前進)精疲力盡的夥伴,面露無可奈何、幽怨的眼神,心有不忍與疼惜。

1314 終抵達日出觀景台,因山嵐濃重已飄渺中,登小笠原山無視野,故決定不前往,在此說笑鑑哥的屁話。

由於地勢突出、視野寬闊,每當日出時分,萬道光芒灑落一地,加上山谷間形成的雲海,蔚為奇觀。多少遊客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爭睹這光芒乍現的景致。早在日治時期,祝山即是觀日出的重要景點,惟當時僅能利用步道登上祝山或對高岳。1971年起,林務局開闢祝山林道取代原先的羊腸小徑,但因人車爭道、廢氣污染等衝擊,於19845月另築鐵路,並管制車輛進出。由於祝山線鐵路僅在清晨行駛,日出後又匆忙下山,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亦是全國最早上下班的車站!

1319祝山車站位於台灣嘉義縣阿里山鄉,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之鐵路車站,海拔2451公尺,旅客需要注意高山症的狀況,本站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而且是台灣聞名的觀賞日出最佳景點。

1341 祝山林道和祝山線鐵道交會點,右下往觀日步道、出口

1405遊客服務中心,取左往收費站,

1410至遊樂區收費站附近的大型車停車場(H2230m)

1415 離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櫻櫻美代子貴婦團的半日遊。

早上0745在姐妹潭旁的塔山登山口,與貴婦團的姐妹們分道揚鑣,13人由靜華帶領漫步在森林深處,探訪尋幽,與日治時期留下的遺址、仰望不盡天空的巨木、有憂美神話傳說的姐妹潭相遇;極盡演出的完美畫面,留下一幅幅經典。

殷鑑哥背包背負著美食,貴婦團不肯放人;遂出現了此畫面。欲走懷留之際,給予盈盈祝福。

姐妹潭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傳說是因為一對原住民姐妹同時愛上一名男子,因不願傷害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卻又無法割捨愛情,因此兩姐妹分投入姐潭及妹潭,故得其名;姐妹潭清澈碧綠平靜無波,夏季滿水,冬季則為枯水期。

三代木臆測它的樹齡約莫1500年左右。當第一代倒伏之後,由於樹幹的透空讓更多的光線照射進來,加上橫臥在地,以霧林帶的氣候,樹的表層可以長出苔蘚以保持溼潤,這些因素導致落在枯死檜木樹體上的種子較容易發芽,第二代便這樣產生了。長出的第二代跨騎在第一代身上,過了數百年後,也面臨被砍伐的命運,第三代的種子便又從二代木上長出來,如此枯而復榮的林木生長現象,就形成現在的模樣了

三代木旁有一棵被砍掉的樹頭稱做象鼻木,從步道上方的角度俯瞰,彷彿是靜臥的象鼻。其實這些奇形怪狀的樹頭遍佈整個森林遊樂區。現今我們以外觀來形容這些檜木的殘骸,其實以樹頭的位置來看,百年前,阿里山到處是巨大的檜木原始林,這些千年檜木節比鱗次的叢生在此,其景象是何等的壯觀!

樹靈塔為一高約20公尺之石塔,建於1936年,藉以紀念、安撫當初遭砍伐的樹靈,如今週遭都是後來栽植的杉林。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思潮興起而變的赫赫有名。

樹齡達三千年以上的阿里山神木屬紅檜,原樹高52公尺,為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樹身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71日,因大雨而有半邊倒塌。後來林務局為尊重生命,順應應自然及維護遊客安全,19986月將神木放倒置於原地供人觀賞。

1969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亦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過去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這種「神蛾」之說後來還曾上報引起一陣渲染,後來鑑定是「枯球羅紋蛾」,可能是因為廟宇的燈光所吸引,加上正是蛾類繁殖的季節,種種因素的結合,恰好形成「神蛾」的神蹟,亦為受鎮宮增添一樁傳奇。

回程即將抵達苗栗用晚餐,依依不捨二日的歡樂逍遙遊將結束,鑑哥感性的珍重說再見,更添何日再相逢的噓嘆,帶領大家用手語詮釋「期待再相會」比起用唱的手語更能帶動大家的親身經歷,看大家融入忘我的投入表情,為此次活動駐解了圓滿盡興而歸,謝謝大家的參與,期待再相會﹗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不登塔山,不知阿里山的壯麗。」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西北方的塔山,是鄒族原住民心目中的聖山,當地因流傳許多神話故事,因此長期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海拔兩千六百六十三公尺的塔山,是阿里山西北方最高的山峰,最高的稱大塔山,較低的稱小塔山。在鄒族原住民心中,大、小塔山是人類死後靈魂的歸宿,鄒族人相信,好人死後,魂歸大塔山;壞人死後,魂歸小塔山。

塔山步道原係軍方於塔山頂置軍事觀測站並派有軍駐守之補給步道,亦為阿里山住民採集箭竹之步道,但因民國877月軍方撤守而遭雜草沒徑,然步道兩旁可發現軍方早年所設之引水管路。

步道沿途為碎石道,有部分路段以美檜為棧道舖設,採架空方式,以防止遊客踐踏樹根,保護林木。經過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段,以天橋方式橫跨其上,可觀賞森林火車蜿蜒而過。

大塔山標高2,663公尺,有一二等三角點;步道總長約3,700公尺,去程為上坡,回程為下坡,來回約四小時,起點位於姊妹潭旁,可欣賞其湖光山色,沿途經過檜木林,享受芬多精森林浴,終點為塔山頂,可欣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全景,並可眺望玉山群峰,景觀優美。

0630 華馨園」自助式早餐100/人,菜色豐富兼具養生。

0705經阿里山郵局抵阿里山圖騰廣場,全體合照。

0710經過檢查哨,人車分道取左人行道取。

0725 阿里山派出所。

0732沼平公園,取右往沼平車站、祝山觀日步道。

0734沼平車站。途中左可仰望大塔山的雄姿。無論過往的人潮、登山探幽,總要在清晨、黃昏、在心慌、心驚時,不動聲色地笑看天地之間。

0739經阿里山閣飯店,取左往姊妹潭,進入森林步道。

0745至大塔山登山口(H2280m),左側10公尺為姐妹潭之妹潭,取右進入塔山步道,旁有【塔山步道0K】木樁,登山口旁有塔山步道路線圖,步道全長約3.7公里,爬升高度約560公尺(H2100mH2663m)。由此開始為木棧階梯,雨後濕滑,還好有止滑條。

0750登上鐵道天橋,對面設有塔山步道及路線圖解說牌。

0752切入眠月線鐵道1.7K處,右沿鐵軌可回阿里山閣飯店,我們走鐵道高架木橋穿越眠月線鐵軌後,先取左再取右山徑進入塔山步道(亦可沿眠月線鐵道走,途中再切回塔山步道),途中有些木棧道濕滑;

0758經【塔山步道0.5K】木樁。我們沿著山景石階走著,早晨的霞光環繞層層雲霧穿透林間,飄渺如置身仙境。

0811遇眠月線鐵道2.2K處,直走木棧道為塔山步道,左側為眠月線鐵道2.2K處,【塔山步道1.0K】木樁。

0814至眠月線鐵道2.4K處,右有「右往塔山步道(指大塔山)」指標,取右走塔山步道,此段塔山步道為柳杉林碎石步道好走,步道位於眠月線鐵道右上方,沿途上上下下,多處接近鐵道。

0823經【塔山步道1.5K】木樁。微塵眾生相,若林木、若菇菌、若植被,得以供養豐富山林。

0835過木橋(H2335m),木橋正下方為祝山線鐵道,左下方為祝山線與眠月線鐵道交會處(眠月線2.9K);續行檜木林內,吸取含氧量足之芬多精。

0841經【塔山步道2.0K】木樁(H2340m)優美林相令人愉悅

0845至木造大平台(H2335m),左側為眠月線鐵道3.1K處,若續循鐵道可往塔山(海拔2484公尺有二等三角點#1190基石,又稱小塔山,約120),這是塔山步道與眠月線鐵道的最後交會點,取右塔山步道陡上,由此開始無盡爬坡。

0900路旁有顆阿里山林補#37基石(H2360m)

0906經【塔山步道2.5K】木樁(H2445m);夏日陽光亮麗,天空中傳來棲息在林木間的烏啼,阿     阿,勳哥笑稱烏鴉笑我們傻;鳶在天上飛,我走在山中,覺得萬物各得其所﹗

0920經【塔山步道 3.0K】木樁(H2535m),出樹林後無遮蔭。

0921經過鐵梯步道,左可俯瞰阿里山遊樂區。

0924可近看大塔山巨岩。遍萬山看千年木,剎時都能再一次敲醒內心的感動,風中婆娑,仿彿有靈。

0935 箭竹林步道,緩坡續行。

0938步道旁有美麗的鐵杉林於山嵐中浮現,豎立於眼前。鐵杉林:阿里山五木之一,台灣海拔高度2,5003,000間的高山地區,常由鐵杉林所盤據,形成由北至南的鐵杉林帶,為台灣最主要的針葉原始森林之一。


0940後經【塔山步道 3.5K】木樁,至大塔山岩壁正下方,右繞石階步道陡上,舉步唯艱,氣喘吁吁不已。

0941過鐵門,左有廢棄營房(H2635m)

0949陡石階結束(H2655m),左側有「國家急難救助通訊設備」警示牌,取右續陡上。

0950在此卸下裝備,然後繞過營房續陡上127階石階。沿步道左側廢棄營區 陡上

0952至大塔山山頂(H2660m),海拔2663公尺,山頂無基點,這是阿里山脈的最高峰,名列台灣小百岳#059,山頂有座木造觀景平台,右側有陡峭岩峰,山頂視野極佳,可俯瞰嘉南平原、阿里山遊樂區及玉山山脈;於此等塔山健腳隊成員全部到齊,大家開心地拍照﹗對面大塔山岩石,雖不能到達,澎拜岩壁,視野開闊,與一路走來的林間小徑,光影斜射搖曳的幽靜全然不同。

傳言是鄒族的聖山,山勢陡峭險峻,山岩斷崖層次分明,形成嶙峋奇石,外觀壯麗,每當天空晴朗夕陽西下時,彩霞餘暉映照塔山,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若遇雲海翻騰,更是氣象萬千,美不勝收。

1005原路下山回到廢棄營房午餐。

1100原路下山。

1154回到木造大平台(H2335m),取右走眠月線鐵道。左為一葉蘭自然保留區。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觸口遊客暨行政中心簡介本園區緊鄰台18線公路,屬台糖公司牛埔農場所有,地勢平坦、區位適中,適宜作為入口遊客服務及交通轉運中心。經本處多次現勘評估後,於91年向台糖公司以協議價購方式取得用地,隨及規劃及辦理開發申請,歷經11年於1022月完成主體建築。

本園區委由廖偉立建築師整體擘劃,以保持自然土地及順應原本地形山貌為興建目標,利用「地景交織」、「漂浮」與「動線穿梭」等設計手法,企圖打造出一棟自然和諧的地景建築。

從管理中心前樹列穿越風雨廣場,將神木群意象延伸至後花園。並安排了之字形與8字形鐵軌作為主要的遊客動線,漫步於櫻花林,環繞登上土丘,帶給遊客如同登上阿里山的樂趣。園區內幾處擺放了原地挖出的大石頭,利用做為景觀造型或座椅等功能,並述說著某些故事。例如在推展中心前幾顆石頭排列有鄒族獵人狩獵山豬的含意。園區內還藏有哪些故事,等待遊客去發掘。

奮起湖,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繼站,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早年以老街、便當和四方竹聞名。這座海拔1405公尺的山城,屬於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湖」為閩南語中低窪地之意,當地實際上並無湖泊。因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後因名不雅,而改為「奮起湖」,畚奮同音、箕改起則用意奮發圖強。

奮起湖車站若從森林鐵路的登山路段竹崎站算起,恰好為山地路段的中點。因為車站周邊佔地面積廣大,除了是鐵道沿線最大的車站外,也是全線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早期森林鐵路客貨運列車在此上下山交會,因為蒸汽火車行駛速度緩慢,從嘉義到阿里山一趟路程往往需要七八個鐘頭,因為旅程遙遠,用餐的問題往往變得非常棘手。火車行駛到此已近中午用餐時間,趁蒸汽火車頭添水加煤之餘,司機工作人員也可稍做休息,對旅客而言,此段空檔時間正好用來解決民生問題,便當產業便應運而生,因此也造就了奮起湖的「便當王國」聲譽。

阿里山五奇:日出、雲海、晚霞、巨木、森林鐵路

西元1696年刊行的<台灣府志>即已記載「阿里山」的山區地名。1937年安倍明義的<台灣地名研究>敘述,阿里山係玉山西峯延伸支脈山彙之總稱,但阿里山地名起源無由考證,但有一說認為鳳山平埔族人稱該地山地名住民名為「Kali」,嘉義地區亦然。而漢民取其諧音,稱之為「傀儡」(河洛話)。隨後,Kali轉為Ali,國民政府治理台灣後,為觀光解說而創生了一些傳說,然而,阿里山是一個山區的泛稱,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

面積1397.83公頃是由18座大山組成,屬玉山山脈支脈,距嘉義市東方約75公里,可由台18(嘉義-阿里山)或台21(水里-阿里山)公路可到達,沿途氣溫呈垂直分佈,具備熱、暖、溫三帶氣候,山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是國際級的旅遊勝地

0600 頭份李科永圖書館集合準時出發因大家早起吃早餐或補眠播放影片空中救援】。

0830 下竹山交流道大家澡上好開始車上卡拉OK歡唱一聲聲愛你ㄡ暖場暖了歡樂的心情謝謝羅美眉贊助威士忌一瓶有了哈酒情緒逐漸升溫可想像脾氣再好的人也忌妒

0900 觸口遊客暨行政中心,在管理中心與後山之間,設置了遊客的後花園,以小火車、櫻花、鄒族涼亭、神木與茶園等元素設計。大家在此開心的拍照。0920

1010 奮起湖老街與奮起湖車站巡禮。不急不徐悠然閒逛,寧靜的山城雖然森林火車不再行駛停靠,卻也載來一批一批的觀光客,造就了老街商機與便當王國版圖。

奮起湖車站若從森林鐵路的登山路段竹崎站算起,恰好為山地路段的中點。因為車站周邊佔地面積廣大,除了是鐵道沿線最大的車站外,也是全線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

1100奮起湖阿良便當,位於奮起湖老街下方,百年梢楠樹林入口處,多樣新鮮食材取之當地,堅持保有古早味道,菜色簡單豐富,營養滿分。均採用阿里山品質優良的高山有機蔬菜,清脆爽口的當令時蔬與數樣小菜搭配而成的10種配菜,加上雙主菜紅糟排骨與古早味雞腿,經用心的製作下,讓一行飢腸轆轆的我們飽嚐滿分的幸福滋味~1130

1300(阿里山旅客服務中心︰(05)2679917)抵文山賓館CHECK IN住宿房間。

1330 出發前往水山巨木線。

1340 經過阿里山郵局抵阿里山廣場。來到山上,不特別想做什麼,人瞬間就變得清爽多了,有些霧,但是空氣中盡是鮮美甘甜,只想大口大口貪婪的深深呼吸。

1345 通過檢查哨後,進入人車分道的徒步區。陽光不再強烈,氣候溫旬舒爽。

1355經過 阿里山派出所,前往沼平公園。


1400 沼平車站取右經過第二檢查哨。

1402 平交道取右沿水山支線鐵道走。林木茂密,古木參天,加上舊鐵道與枕木相伴,迷漫在空氣中的還有一絲日治時期存留的人文歷史氣息。

1420 水山車站,約鐵道1.6K處,唯一木造平台,鐵道往前經木橋即為鐵道終點。取右走階梯步道。斷雲依煙染林道,忽焉轉彎人不見,只見好風好景與俱來,今何事最相宜?管竹、管山、管水;宜醉、宜遊、宜睡﹗

1425 取右拾級而上,寧靜、古木參天的氛圍令人醉心。

1430 水山神木,高大挺拔,有解說牌與觀景台,樹齡2700年的紅檜,台灣神木排行第八,大家開心的、與世無爭的、狂拍照。此時卻下起午後陣雨。原路返回溫山賓館。

水山神木:樹齡2700年,台灣神木排行榜第八名,屬於紅檜,胸圍16.0公尺,位於阿里山鐵路水山支線終點上方。阿里山鐵路水山支線,長達一點六公里,終點有座長十九點六公尺的木桁架仿古鐵路橋及樹齡超過兩千年的水山神木(又名:水庫神木、香雪神木),至今仍生意盎然。

1530 突然的一番雨水擾亂行程,有些朋友未帶雨具,哪能消幾番風雨?匆匆來又歸去,春草更見新綠,然亦惹得落紅無數,直至昏黃時飛續漸停見夕陽﹗

1700閒愁最苦,困守旅館,倚欄閒坐,斜陽正在,辜負好時光。

1730 阿里山車站下方九九餐廳用餐。醉裡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功夫?人生難得幾回無人管,莫去更誰勸,歌聲、啼鶯聲且留住。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倫理道德十個負責任的健行須知

1.      共乘或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2.隊伍組成以小隊伍為佳,盡量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3. 降低聲量、保持安靜   4. 遵守基本登山禮節

5. 行在既有步道上       6.勿驚擾野生動物

7. 不任意改變自然風貌,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

8. 請帶走垃圾           9. 排遺的處理

1225金柑樹山,三等三角點No.4202。在此午餐,謝謝社大古道班廣哥:麵食,鑑哥:餛飩湯,勳哥:一大鍋四神湯(辛苦難為了來玉兄身負重擔),讓我們大快朵頤,飽食捧腹,在深山裡還能如此享用美食,唯有三守隊﹗

1320 飄了雨點,大家慌忙收拾,準備離去。還是要拍團體照的,大家開心﹗

1325 原路回程。感謝莉貞、淑櫻、貴美等美眉隨後在身,巧盼美兮,鶯鶯燕燕笑語不斷,一路走來輕鬆美好。

午後山嵐輕煙起,行人匆匆又匆匆,卻見陽光當頭照,回首無風也無雨。

1430 返回鞍部叉路,取右陡下往嶺頭山,路徑濕滑。

1433鞍部沼澤地,寧靜深幽的山林裡,似乎覺得自己像個闖入者,雖愛戀卻又怕驚擾了這一片美好。

鶯燕燕涼夏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1445 竹林陡坡,慵懶了的心情與散漫,有些喘吁不已。

1450嶺頭山叉路,取左往基石約2分鐘,在此休息整頓人員到齊。

1500 再一次地出發,山徑陡下。

1515 另一個大神木區,歷盡蒼桑的面容依然獨立,繼續陡下。

1520 面目全非的巨木墳場,欣賞我別傷害我。

1525山徑趨緩的寧靜森林。

碧雲深 碧雲深處路迷離;雲在松蔭,雲心無我,我欲歸去﹗

1530 步道入口,左可去忘憂森林,取直行進入芒草路區。

1535接水泥路,取右下,不久又是為泥土路。

斜暉脈脈水悠悠,山中處處有芳草;不忍歸去川煙草,卻到有情似無情。

1540 陸續經過二個左叉路,可通往流籠頭登山口。

1545回到上午的第一個叉路(接駁車下車處),左往忘憂森林 ,取右回。

1600回到仁淵茶葉停車處。杉林溪接投151線,溪頭森林遊樂區直至上梅山交流道塞車嚴重。

苗栗社大古道班三守隊成員:一路走來,有你真好,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1930 返回苗栗公館「五穀文化村」晚餐,感謝陳水生理事長、莊姐玉珍;苗栗社大古道班:鍾光明、林廣烈、黃永鑫,熱情個贊助1000元,讓全體參加人員為八月壽星慶生:翁武生、解芳桂、陳淑櫻、徐貴美、羅莉貞、黃玉鑑、蘇建儒、陳佩儀。

巨足登山協會嚮導群:黃秀李、林凱豐、陳元占、呂常吉、陳盛昌,感謝大家踴躍參加本會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後會有期了﹗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辦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       參加人員89豪華大巴二部

領隊黃秀李      嚮導林凱豐    陳元占    呂常吉    陳盛昌

 

 金柑樹山又稱崩壁頭山,海拔2091公尺,位於南投縣竹山鎮與信義鄉交界,行政區應屬竹山鎮,為溪頭三珠之老大。山頂平坦,樹林間無展望,有顆三等三角點No.4202,該山名列台灣小百岳#054

 忘憂森林位於南投杉林溪 地區,名為「草坔」的地方,原為海拔約兩千公尺的一座原始森林,因921大地震後而形成的淤積沼澤,因杉木林長期泡水而枯死,形成特異景觀,終日霧氣迷濛,又稱為迷霧森林

嶺頭山,海拔2025公尺,山頂有顆山字水泥柱,樹林間無展望。

嶺頭山東峰與金柑樹山西北峰,海拔都標示1990公尺,皆有顆山字水泥基石,位於嶺頭山與金柑樹山間,並非山頭高點,樹林間無展望。

今日從仁淵茶葉起登,經忘憂森林 上金柑樹山,回程再經嶺頭山下山

行車路線:

國道三號下竹山交流道,接集山路二段右轉(3)往竹山,於竹山轉151縣道往鹿谷、溪頭方向,經過溪頭續行杉林溪 公路(0Km)往杉林溪 ,經過12生肖彎、龍鳳峽及留龍頭(13.2Km處登山口)後,續行至杉林溪 公路14.2km「仁淵茶葉」路旁停車

0930仁淵茶葉,取左陡上水泥路往忘憂森林因一般觀光客多造就了接駁車業者來去之間產生空氣汙染是美中不足的小小哀怨

0948鐵皮屋叉路,直行會接留龍頭上來的路,可往嶺頭山,取右往忘憂森林

0950 叉路直行忘憂森林咖啡取左進入茶園步道

1000忘憂森林 入口,左側有小湖,至此已爬升200公尺了

1015沿湖邊續行,山徑有些泥濘因隊伍長所以沿湖邊漫步讓大家拍照賞景筆直枯木映水中央倒影飄渺而浸泡水中的枯木其形迴異不同水光瀲灩晴天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淡妝濃抹總相宜

水中倒影是我沉淪的悲哀    送往迎來間無法掙脫襟錮

年復一年的歲月無法救贖    廣裘山林間是我一生宿命

1035湖邊盡頭取右進入陡峭山徑

1040上支稜,取左順稜上行,登山人數頗多,緩慢前進。

1048叉路,右往杉林溪 ,取直續往金柑樹山

1055三叉路,右往杉林溪 ,取直續往金柑樹山,在此休息拍今日的團體照。1105

1110鞍部四叉路,左下往留龍頭登山口、嶺頭山,取左前往金柑樹山呼叫占哥凱豐整理隊伍在此兵分二路腳程慢者由占哥帶領不去金柑樹山,直接下往嶺頭山。A路線:金柑樹山63人。B路線:領頭山25人。1120

1123 爪形巨木,經過此地後開始陡下另一隊伍在此休息匆匆走過

1135簡易竹橋,以免踩在泥濘土路。

1140叉路,左往溪頭、天文台,取右往杉林溪 聚英村、金柑樹山。

1153嶺頭山東峰,正也是叉路,右下往聚英村,取直續行往金柑樹山。

1158叉路,殊途同歸,取左繞腰路,免上小山頭,呼叫嚮導群留意。

1205小山頭,依指標取左往金柑樹山900M,步道平緩好走,穿越竹林區,優美林相令人心曠神怡。

竹林清暢,風骨永在,有你相隨,人生最美,愛大家喔﹗

1215金柑樹山西北峰,山字水泥柱。

1225金柑樹山,三等三角點No.4202

在此午餐,謝謝社大古道班廣哥:麵食,鑑哥:餛飩湯,勳哥:一大鍋四神湯(辛苦難為了來玉兄身負重擔),讓我們大快朵頤,飽食捧腹,在深山裡還能如此享用美食,唯有三守隊﹗

苗栗社大古道班三守隊成員:一路走來,有你真好,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本會大家長陳水生理事長憨厚可愛有形最極具人緣受山友愛戴

人生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視而不見

三守隊的靈魂人物鍾光明會長和其子女四人一家和樂出遊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紙湖古道,東起台3線百壽隧道北端,沿明德溪上流北岸,穿梭山澗水湄,為昔日獅潭百壽地區進出頭屋的要道;百壽是獅潭鄉最北端的村落,境內居民以客家人及賽夏族人為主,百壽村盛產桂竹,日治時期造紙業興盛,製紙的過程為砍下桂竹,壓碎後浸入石灰水中,以溶去竹中之雜質而得竹纖維造紙。用以承裝石灰水的小池,俗稱「紙湖」,地名因此而得,紙湖也是百壽別稱。

三尖山 ,又稱祭山凸山,海拔418公尺,位於頭屋鄉與獅潭鄉交界,稜脈南起明德溪,向北迆邐至中港溪南岸,三角點有二個編號,頗為特殊,據說是由三等三角點No.6649改為二等三角點No.1058

三字坑山,又稱南三尖山 、三尖山 前峰,海拔411公尺,山頂有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與三尖山 相距不遠,視野不佳。

三尖山 東北峰,海拔340公尺,位於獅潭鄉與造橋鄉交界,山頂有臺灣省政府圖根補點基石,樹林中無視野。

0720 頭份沿台3線南下於108.5K百壽隧道口前右入停車可見明顯紙湖糯米橋指標車停此舊台3線路旁

0751 在舊台3線停車吃早餐

0827往糯米橋,取下坡路下幾公尺左側有民宅

0828紙湖一號橋,就是紙湖古道的入口,過橋後遇叉路取左民宅前過再行不久遇右側的福德祠,續前行就是紙湖古道了

0831 路左登山口,詳細閱覽今日行走路線圖。

0835 大、小菜園,有一休息涼亭。

0837 續前行猴洞,路旁小水窪溪水清澈,魚兒水中游。路左為「獅潭溪」,是「明德水庫」的主要水源。

0844 木橋叉路,取左過小溪。

0846 路右三尖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急陡坡。

0851一路陡上,出現拉繩。

0915上至稜線取右,坡度趨緩。

0921 岩稜區。

0940 路條稀少且老舊,終見路右有一桃園鐮刀隊指標。

0947 小山頭適合大隊人員休息。

1002 突然陷入窘境,路徑全無,山徑上長滿刺藤及芒草、倒木橫陳,數次嘗試找不到路徑,打電話給廣興兩公婆後,心生一計用手機搜尋,果不其然三尖山在1點方向,朝該方向突出重圍。1025

1031 路右有一清理地「竹湖0025」基石。

1042 三字坑山,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

1046 三尖山,二等三角點No.1058(三等三角點No.6649),續往前行。

1053 中華電信微波中繼站,沿圍牆邊行走,鐵絲網密集小心括身。

1106 進入建築物,有車未見人影,卻遇兇猛惡犬狂吠不已。

1107 美麗開闊的視野,俯瞰頭份、竹南、皇家高爾夫球場。

1112 接產業道路,往前一點右側有軍營房,悄然走過。

1110 大門深鎖,攀爬而過(不良示範,請勿學習)此時廣興兩公婆來電問狀況如何?非常感謝關心,並告知可順訪三尖山東北峰。

1122 路左三尖山東北峰登山口,旁有「吉山幹54」電線桿。

1123 由此取左上切,前方樹上釘有指示牌。

1130 三尖山東北峰,臺灣省政府圖根補點基石,原路退回。

1134 返回登山口,續行產業道路而下。

1206 接上舊台3線,取右續行。(此段產業道路約2.2K

1214接上台3線,左即為新莊隧道約台3線107.2K,取右轉往南行約1.3K

1231 回到百壽隧道口北端108.5K取右回到百壽橋旁停車處。

舉頭望上方稜線山脈即為今日所走過的路。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9經壺穴山壁路,稍濕滑需小心

1051 「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3.2K/4.3K」里程樁。

1055遇溪流,瀑布頂端,右下方深谷形成瀑布,取左溯溪走石板溪床,看起來有點可怕,但進入後發現溪床有鑿洞,雖有溪水但不滑;一群工人打赤膊正辛苦搬運木材施工中,辛苦你們了,加油﹗

1105經越嶺休息平台後陡上碎石木梯;已飢腸膔騼倍感腳重不聽使喚

1115經越嶺鞍部休息平台,在此休息簡易午餐為一天然冷氣好舒服

1130續陡下碎石木梯

1137遇叉路口,旁有「後往楊厝2650公尺88分,右往合谷瀑布觀瀑台3000公尺100分,左往侯硐車站3200公尺107分」指標,取左往侯硐

1139踏水泥樁過溪

1141過小木棧橋

11142經過幽美溪谷,溪流清澈;林蔭深處光影穿透樹梢走過林間走過光采

1154經過一段泥濘的野薑花路,至掩埋場叉路口(H345m),旁有「後往楊厝3000公尺100分,前往侯硐2850公尺95分,左往垃圾掩埋場1500公尺」指標,左可往萬善堂有應公、三爪山,取右上坡

1155至烏塗窟山越嶺鞍部休息平台(H375m),旁有「後往楊厝3250公尺108分,前往侯硐2600公尺80分,右往烏塗窟山25分、獅子嘴奇岩1500公尺50分」指標,這是中坑古道的起點,也是柴寮古道的終點 續直走,陡下桂竹碎石木梯

1214過「二十米橋」,用鋼架木板建成的,過橋後右側眺望獅子嘴奇岩

1220經鐵皮屋,接寬廣泥土產道

1221「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0.9K/4.3K,距礦工宿舍0.9K」里程樁。

1230遇叉路口,右經柴寮路7號石頭古厝可往獅子嘴奇岩和烏塗窟山之間的鞍部,山路較陡峭,續直走寬廣泥土產道

1233左農地視野佳,遠眺鋸齒連峰的獅子嘴奇岩及烏塗窟山續直走往侯硐

1244「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0.0K/4.3K」登山口,穿越鐵道涵洞

侯硐越嶺三貂嶺步道:一.里程 7公里,二.海拔高度 110~336公尺,三.路面狀況: 石階、碎石路、土石山徑、枕木、索橋、垂直木梯、柏油路,四.出發點 三貂嶺車站/大華車站/猴硐車站。

1245抵達礦工宿舍前,前方為基隆河壺穴發達,旁有「侯硐至三貂嶺步道」解說牌及「後往楊厝5150公尺172分,左往侯硐700公尺24分」指標,於此拍照。

1250沿著人行道續前行往願景館礦工紀念館未開放)左側為鐵路,右側則為基隆河,風景秀麗,艷陽下與自己的影子相依。

1254經「瑞三本礦」礦坑遺址後取直續行沿基隆河往猴硐車站

1301取左沿溪左岸(柴寮路)往侯硐火車站。

1301經復興橋取左,酷熱陽光下行走,日頭赤炎炎,一心一意想補水。

1310抵達侯硐停車場旁為國玉媒產遺址。熱不可抑買了古老酸梅冰及仙草冰真是大快透心涼

猴硐車站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的鐵路車站,是臺鐵少數幾座仍保有質樸鄉土風光的車站,週邊已廢棄的瑞三礦業公司廠區增加了車站的歷史感。

光復里有許多貓,已經成為觀光景點「猴硐貓村」,目前一些貓已經在車站內、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及其停車場活動。

1315進入遊客中心及願景館吹吹冷氣索取旅遊資訊

猴硐貓村,又稱猴硐貓街,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猴硐,在猴硐車站周邊,以光復里柴寮路一帶為中心的山村民宅古街,為瑞芳鎮於2009年底新規劃之觀光景點,曾在201311月與日本兩大貓島、美國、義大利、土耳其等景點並列,被美國CNN評選為「世界六大賞貓景點」。

1326 進入車站二樓往猴硐貓村,暑期假日人潮擁擠,只見小貓兩三隻。倒是居高臨下,群山環繞入目,遠眺鋸齒連峰的獅子嘴奇岩,車站內火車一班又一班來去之間,載走時光流逝。

貓村棲息的貓因長期與觀光遊客近距離接觸,多半已不怕生,更有些貓會主動與人撒嬌接觸。因白晝較炎熱,故貓群多會隱匿於陰涼處,傍晚後較容易看見大量貓隻群聚的盛景。猴硐早年曾是台灣煤礦產業第一大城

1355 返回停車場,前往金山老街吃鴨肉,買伴手禮。

1540金山老街吃鴨肉,步出店外始發現下起傾盆大雨,結束一天美好假日,南下回程。

1740返回頭份。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貂嶺瀑布步道是過去瑞芳、侯硐、三貂嶺、平溪、菁桐等地居民的出入要道,基隆河河谷兩岸少見河階,但有高出河床20公尺的懸谷,降雨之後,即成瀑布。三貂嶺瀑布群是由新寮溪、五分寮溪的斷層所形成的。

沿途會經過枇杷洞、摩天、合谷和新寮等瀑布,可連走烏塗窟山、獅子嘴奇岩、中坑、幼坑古道或十分瀑布;鄰近三貂嶺和大華兩處火車站,走完步道還能順遊菁桐、平溪、侯硐或瑞芳等風景區,可說是一條兼具登山、賞瀑、觀壺穴、遊礦城、古道尋幽和鐵道懷舊的精華路線。

三貂嶺車站,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為台鐵宜蘭北迴線與平溪線的分岔點,附近山區的五分寮溪上游有三層瀑布,合稱三貂嶺瀑布群,由下而上分別為合谷瀑布、摩天瀑布(又名月眉洞瀑布)、枇杷洞瀑布(又名三貂嶺瀑布)

侯硐越嶺三貂嶺步道,位於台北縣瑞芳鎮光復里的侯硐與碩仁里的三貂嶺之間,這是一條觀光登山步道,此段步道實際上包含了柴寮古道(侯硐至烏塗窟山越嶺鞍部)、中坑古道(烏塗窟山越嶺鞍部至五分寮福興宮)及三貂嶺步道(碩仁國小至五分寮福興宮),步道沿途有駁坎、古厝及土地公廟,步道林蔭茂密、清溪相伴,優美舒適,並可觀賞氣勢雄偉的三貂嶺瀑布群。

交通0630頭份香山交流道上國道3於汐止交流道接【國1:5K】大華系統交流道轉【62】快速道路往瑞濱,至【62:15K】下交流道往瑞芳、九份,接【台2丁】後左轉,過瑞芳橋後右轉明燈路接【102】公路往九份,過瑞柑橋後右轉【北37】往侯硐,先後經過小粗坑步道登山口、侯硐國小,最後過侯硐火車站後抵達侯硐停車場。

0800清晨的猴硐尚未湧現人潮顯得雍容不迫停車妥後聽聞廣播火車即將要開跑步進入侯硐車站搭火車往三貂嶺;上車後發現車廂內都是登山友約10餘位,想當然耳大家都是要去三貂嶺,忽然有位帥哥走前問我:妳是巨足登山協會的蒲公英?秀李姊?頗為訝異,心想可能是曾經參加我帶隊之活動山友,然而是初相見的朋友卻又熟悉,情由為他常閱覽我部落格,卻紀得我容顏,真情真性表率,讓我心情好極了,結伴同行話山經﹗

0810抵達三貂嶺火車站,出站補票;一群山友大家目標一致三貂嶺瀑布群

三貂嶺,只是宜蘭線鐵路上的一個小站。宜蘭線鐵路與平溪線鐵路在此交會。一般觀光客很少會在這裡下車,除了當地居民外,大概只有登山客會在此下車。這裡是三貂嶺瀑布群的登山口。

0815出火車站後,取右沿鐵軌左側前進。

0825至橋頭,台鐵宜蘭北迴線與平溪線於此分離,宜蘭北迴線直走經鐵橋過三貂嶺隧道往宜蘭,平溪線向右往平溪,我們進地下道穿越鐵軌,出地下道後取左沿平溪線鐵軌左側前進

0835至三貂嶺瀑布群入口,入口有「三貂嶺步道導覽圖」,右可往三貂嶺瀑布群,直行可往魚寮山、幼坑山,取右跨越鐵軌往瀑布群

碩仁國小這所國小雖然已廢校,但校園維持的十分完整,也成了登山口的一個重要休息站。

0838經碩仁國小廢校,新朋友進入校內休息。在此留下合影卻未留下名字只記得是田姓山友

08:42進入三貂嶺步道往瀑布群,沿石階拾級而上

0850至獅子嘴奇岩叉路口,右竹林階梯可往獅子嘴奇岩、烏塗窟山,多路登山團體在此交錯續直走往瀑布群

0900至觀瀑平台叉路口(H180m),旁有「三貂嶺瀑布步道1.2K/2.2K」里程樁,左側有土地公廟及觀瀑平台,我們至觀瀑平台觀賞合谷瀑布,合谷瀑布的瀑高約十幾公尺,水量頗大,氣勢磅礡,但只能遠觀。

位於中坑溪、五分寮溪匯流處下方的合谷瀑布高約40~50公尺、寬約8公尺,分上中下三段自崖頂瀉落,遠遠望去非常壯觀。

0905續直步道走往摩天瀑布;平緩土路走來愉悅

0908過第一座繩索吊橋,合谷瀑布上方支流(中坑溪),水流清淺見底,續直走往摩天瀑布

0910過第二座繩索吊橋,合谷瀑布上游(五分寮溪)

0940至摩天瀑布下方觀景台,稍有傾頹被圍起封鎖線又名月眉洞瀑布,瀑高約十幾公尺,於此休息觀瀑。

摩天瀑布為五分寮溪的上游,高約41公尺,寬約7公尺,是三貂嶺瀑布群中單階落差最大的,瀑布由石壁上端傾瀉而下,瀑布後方石壁凹縫有陡上的碎石路可以通達,但凹縫內多爛泥且非常濕滑!

0945再出發,由左側山徑拉鐵鍊陡上

0948攀爬近30公尺的垂降鐵鍊木梯;我的寶貝很棒

0950鐵鍊木梯結束後,右轉摩天瀑布上方石壁的腰繞路

0953至枇杷洞瀑布下方,亦稱三貂嶺瀑布,瀑高約十幾公尺,溪水瀉下之處有內凹山壁,觀瀑。溪瀑彈飛雨絲般弗臉,涼風習習吹陣,而溪水平緩滑過石磊流去,澗闊水長流,一群愛山愛水的山友共在此山裡,共享歡樂。

枇杷洞瀑布高約31公尺,寬約5公尺,最特別的是溪水經由岩壁間的岩縫流下,因此可以從瀑布的下方看到內外兩層水流,深潭中能清楚見到發達的壺穴地形。

1000再出發,,由左側山徑陡上,經過石壁內凹處,狀似蝙蝠洞可躲雨

1003再攀爬約10公尺的垂直木梯

1005至五分寮步道叉路口(H320m),左步道可往五分寮山(15)、野人谷、大華車站,右可往五分寮,取右跨溪過枇杷洞瀑布頂端

這裡是枇杷洞瀑布的上方,這裡的壺穴蠻美的。

1015至五分寮福興宮廣場(H320m),這裡有福興宮、涼亭及「侯硐至三貂嶺步道」解說牌,三貂嶺步道至此結束,左花崗石步道可經楊厝(850公尺)往瑞芳與平溪交界處的【106】公路,右可往侯硐,於此休息。

1020取右進入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全長4.3km)往侯硐,由此福興宮至烏塗窟山越嶺鞍部休息平台為中坑古道

1025過小木棧橋、「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4.2K/4.3K」里程樁

1035經越嶺休息平台,請女兒將相機設定時間。

1042經中坑福龍宮休息平台「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3.5K/4.3K」里程樁

1045跨過溪谷接山腰步道;在此掬一把水洗臉神清氣爽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領隊李東榮會長                  參加人員69                 交通大巴二部

鳳崎落日觀景步道,位於新竹縣竹北市與新豐鄉交界,為連結「天德堂」至「蓮花寺」的健行觀景步道,步道主線單程約3公里,每100M立有里程標示,沿途鋪設花崗石、建造觀景涼亭、闢設運動休憩場,沿線視野遼闊,擁有豐富自然林相與生態資源,可眺望遠眺新竹至竹北一帶海岸線、落日餘輝更與台灣海峽相互輝映,「淡水廳誌」把它列為全淡八景之一,名為「鳳崎晚霞」。步道毗鄰軍用地,沿線有數處硐堡坑道舊址。

「鳳鼻隧道」位於新豐鄉與竹北市濱海公路交界處。由於鳳鼻山西端突出台灣海峽,山的末端好像鳳鼻,俗稱「鳳鼻尾」,海濱風景極佳。

每當夕陽西下,紅霞和山色掩映,加以綠樹圍繞,「淡水廳誌」把它列為全淡八景之一,名為「鳳崎晚霞」。

這條隧道原本在興建時取名為『鳳崗隧道』,但這個名字卻引起新豐鄉與竹北市兩地民眾的命名之爭,新豐主張改名為『鳳鼻尾隧道』而竹北卻堅持沿用熟悉的『鳳崗』為名,最後折衷取名為『鳳鼻隧道』。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開設後,因經過本鄉坑子口段至山腳段,正處於陸軍部隊114實彈靶場前,每逢實彈射擊訓練,則必須管制交通,故研商設置假隧道,以利通行,並兼具避彈功能。本隧道全長2,250公尺,自七十九年十二月開工,至八十五年十二月完工,總工程費達廿二億五千萬元,甚為壯觀。

行程計畫

0630竹南東側火車站0730新豐鄉紅樹林遊憩區08300845蓮花寺0900步道3K啟登09401.7K咖啡觀景台10001035步道0K1045天德堂10551105新豐鄉大頂餐廳午餐1245上車回程1330返回竹南

交通指引 中山高湖口交流道下→往新豐鄉方向前進→省道1號新興路→新莊路到底→大約在台1566K附近,轉池府路,不久即抵達池府王爺廟。池和宮前面的大池塘旁有馬路,沿著新豐溪堤防續行不遠,就來到了紅毛港的停車場。

新竹縣新豐鄉紅毛溪出海口的南北兩岸,昰北台灣地區水筆仔及海茄苳混生的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紅樹林主要的觀察區位於池府王爺廟附近,紅毛港遊憩區內建有跨越南北兩岸色彩鮮豔的紅色拱橋、原木棧道曲折地深入紅樹林區,兩旁水筆仔與海茄苳交錯出現、觀察亭造型典雅共有三座且座落其間,藉此可深入觀察紅樹林生態及各類蟹、蝦、貝或魚類、海鳥等生物動態,是目前國內獨具有生態觀光條件的紅樹林保護區。

水筆仔屬紅樹科,為常綠小喬木,高可達五公尺,葉革質對生,屬花瓣5枚白色,每年68月為花朵盛開期,胎生苗由12月到翌年4月成熟,所以每年4月間可觀察到花蕾與胎生苗共存一樹之現象。其胎生過程時間詳細如下,3-4月花蕾、4-5月花苞、6-7月開花、8-10月授粉結果、11-12月下胚軸伸出、3-4月胎生苗成熟、4-6月胎生苗下種,之後小樹成長。

紅毛港遊憩區內已闢建有人行步道、觀景樓及一座橫跨紅毛溪出海口的拱橋可深入觀賞紅樹林、各類蟹、蝦、魚、貝及海鳥,黃昏時分可登上觀景樓,欣賞落日美景。

紅毛港的紅樹林是台灣北部唯一的海茄苳及水筆仔混生林。

蓮花寺停車場,寺前廣場及停車場寬闊,寺旁並設有公廁。起登點有步道導覽解說圖,入口設有路障,只供遊客進入。

蓮花寺座落新豐鄉坑子口西方的鳳山崎山上,創建於民國四十七年,傳說民國四十四年(西元1955)由三個牧童捏土塑造神像後,當時國軍用大砲轟打此地,月餘後神像卻絲毫無毀損,信徒們互相奔走讚頌此神蹟,在民國五十八年築成廟型並且建設廣大停車場與遊樂設施,民國七十九年重建並建立後殿,整體建築宏偉莊嚴。蓮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廟宇位於竹北鳳山山腳處,寺前有蓮花池與滴水觀音。

觀景休憩區,木造涼亭,咖啡亭,絶佳賞景地點,指路標:續行天德堂1760M,回往蓮花寺1280M。可眺望新竹市南寮漁港風光

新豐最著名的「鳳崎晚霞」,是指木鄉坑子口西方丘陵,南臨新竹平原,為新豐鄉與竹北市交界之屏障,該山西端突出海濱,囚俄戰俘時,設立監視台於此,監親俄國﹝波羅的艦隊﹞之行動,每逢海盜橫行之際,亦在此虛設哨監視沿海,為台灣海峽海防之舊跡,過去從台灣出航往大陸之船隻必經此地始向西方轉進,成為航海針路之指標,登上山頂時,北可望觀音鄉燈台,南瞰新竹市香山鄉全景,山麓元始林蔭,空氣鮮潔,風景絕佳,在煙霞水色之間,織成一幅天然美麗的圖畫,在港內湖清幽宛似明鏡倒懸,秋天之夜色如像西湖夜景,其美麗非筆墨所能形容。

運動健身休息區,木造涼亭及運動健身設施,路標:續行天德堂1000M、回往蓮花寺2040M,右側另有叉路無路標,取直。

天德堂入口,木造簡易涼亭,取名「鳳崎落日登山步道」,對面展示一部編號MA48A巴頓戰車,據解說牌介紹,此型戰車曾參與以阿第五、六次戰爭及60年代越戰。國軍服役期間自民國62年至85年,配備武器有90公釐砲乙門、7.62公釐同軸機槍乙挺及0.5吋機槍乙挺,最高時速每小時48.2公里。

天德堂就位於玄天宮附近,是由地方的富商和軍政的名流合資而建,是台灣天德教最大的廟宇。座落於小山上的天德寺,有著紅柱黃頂在一片青山中格外顯眼。沿著長階而上,就可見這雄偉的建築矗立於眼前,殿內供奉著無形古佛、左祀釋迦牟尼佛、右奉觀世音菩薩

天德堂。是台灣天德教最大的廟宇。堂前有一大片廣場兼停車場,對面誠正中學,此地遠眺新竹市景盡收眼底

非常感謝李東榮會長邀請,今日帶領竹南長青健行登山隊,走訪新豐鄉境內之紅樹林遊憩區鳳崎落日觀景步道,炎炎夏日裡今日行程安排,全程走在綠意盎然的紅樹林保留區,和相思樹林內林蔭遮日,看軍機盤旋起落英姿,遠方海天一色的绮麗風光,更感受到各位大哥、大姐們的生命活力、樂天爽朗,懂得休閒健身,給予非常完美的休閒假日,謝謝大家共同出遊的情誼,後會有期﹗

全淡八大景 廳治設在竹塹的淡水廳

五指山位於北埔、五峰、竹東之交,屬方雪山山脈支陵,遠望五峰羅列,恰似伸開的五隻手指,故稱「五指山」,中以海拔—○七七公尺的中指最為陡峭,,前人曾以「五指凌霄欲探天」形容,可見山勢崢嶸壯觀。

香山觀海----臺灣鐵道驛站只有香山可觀海。

鳳崎晚霞----早時即為全淡八景之一,蓮花寺則是鳳山崎山最大寺廟。位於竹北市西方,崗陵綿亙,西端突出灣峽,峰巔聳秀,面新竹平野。而山的末端好像鳳鼻,俗稱「鳳鼻尾」。海濱風景極佳,為昔曰設哨監視沿海要地。

每當夕陽西下,紅霞和山色掩映,美景天成,燦爛輝煌,加以綠樹圍繞,碧波環湧,真是絢麗奪目,故淡水廳志把它列為全淡八景之一,美其名為「鳳崎晚霞。

潛園探梅富豪內公館林家花園所植六萼梅 ---林占梅所建西大路及中正路十字交叉路口,曾經是四大名園之一,因市街改正而拆除。

隙溪吐墨:客雅溪口    

合水信潮:沒了。客雅溪上游,現在已經沒了

北郭煙雨:沒了。開台進士鄭用錫開的北郭園,已經拆掉了

靈泉試茗:沒了。冷水坑溪,現在輪為竹科排水溝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