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山頂高【羅山林道南線之霞山

霞山,高2,167米,No 1554二等三角點基石。一個美麗的山名,位於五峰與尖石兩鄉交界處,是新竹縣群山之地圖中心,以縱深難行聞名。雖有多條路線可一親芳澤,均既遠且陡長,都是中級山裡面的硬行程,往返一趟至少11小時以上,沒有好體能且準備充分者,勿輕言挑戰。

日期101.02.12  星期日  天氣晴朗  人員陳元占  林靜華  黃秀李

0630 頭份麥當勞芎林交流道竹東往五峰清泉方向花園部落派出所後右轉接竹63→左轉羅山林道約10K

0750 林務局羅山分站,也是羅山林道北線叉出點,北線由此還可以開車進入,南線則只能允許人行通過,資料霞山南線登山口在此,卻不見登山路條不禁懷疑是否正確?遂打電話問姚董,告知沒錯可由右側進入林道接登山口。

0800 整裝妥由右側路徑進入,入口置有大石頭擋路,禁止車輛進入。

0805 下坡後左側有水管水量豐沛流出,由此開始進入平緩林道,難得天氣放晴,遠方山稜線分明,走來輕鬆愉快!

0850 林道原可行車終點(此之前林道寬廣平坦,為何不開放?可免去踢林道)

0910 高繞過溪谷。

0918 再次高繞過溪谷,路徑上多枯枝。

0925 右側路邊有廢棄油桶5只。

0955 通過檔土牆水泥平台,左側有一名字刻匾,歲月久遠已不復清楚。

1000 前行約10公尺終於抵登山口在左,由羅山分站至此費時2小時,除幾處崩塌高繞點之外,大致林道尚稱平坦寬大好走。見指標前行續往油羅山登山口2.4K,取左先行一段平緩小徑後,左切陡坡拉繩陡上。

1020 上稜取右行,續緩坡陡上。

1035 石瀑區,有昔日砌石遺跡。

1040 嚴重崩塌地形,此段全程走在邊坡斷崖、岩石瘦稜,雖有繩索但路基鬆軟,甚為驚險刺激,占哥有懼高症,頻說:秀李,我們撤退好嗎?其驚險程度可見一斑,需非常小心通過。

1100 通過崩塌地形後,路徑仍然陡上,從登山口至霞山基點,約落差900公尺需時3小時,需要有好體力與耐力。此路程處處可見巨木參天,尤其是為樹眾多之巨型樟木,令人舉頭仰望讚嘆不已,這需要或許百年、千年才可成就的。

1120 續行五葉松林地毯稜線,雖然仍陡上,但令人心靈稍獲舒展。

1150 杜鵑林,平緩好走,占哥說我們又上升300公尺了,目標越來越近。

1206 三叉路。左去油羅山、右行往霞山,此時靜華萌生退意說:不走了!我說:不行;已至此豈能輕言放棄?3人有志一同都不可放棄,不允許個人留下、也不允許獨自登頂,3人共同前進,加油!1215

1240 獵寮。

1255 登頂霞山,高度2167公尺、二等三角點、編號1554,及民國72年所立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屆石柱一座,3人登頂的喜悅直呼:好有成就感喔,開心拍了好多照片。並在此簡易午餐,因回程路途尚遙遠,未免摸黑不敢久留。

1320 原路下撤回程,下山更危險尤其是崩壁段。

1520 返回林道登山口。

1730 羅山分站。

1900 返回頭份。

油羅山霞山麥巴來縱走是登山界有名之經典路線,唯須有超人之體力與耐力,雖無緣親身經驗歷練,卻也各自單攻完成,此霞山行程比起登山界『年輕人的挑戰、中年人的折磨、老年人的噩夢』-唐穗山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能一一完成心中想攀登的目標非常謝謝有巨足夥伴陪同更要謝謝響導組長占哥夫妻檔,謝謝你們。

0750 林務局羅山分站,也是羅山林道北線叉出點,北線由此還可以開車進入,南線則只能允許人行通過,資料霞山南線登山口在此,卻不見登山路條不禁懷疑是否正確?遂打電話問姚董,告知沒錯可由右側進入林道接登山口。

0800 整裝妥由右側路徑進入,入口置有大石頭擋路,禁止車輛進入

0805 下坡後左側有水管水量豐沛流出,由此開始進入平緩林道,難得天氣放晴,遠方山稜線分明,走來輕鬆愉快!

0850 林道原可行車終點(此之前林道寬廣平坦,為何不開放?可免去踢林道)

0910 高繞過溪谷。

 右側路邊有廢棄油桶5只。

0918 再次高繞過溪谷,路徑上多枯枝。

0955 通過檔土牆水泥平台,左側有一名字刻匾,歲月久遠已不復清楚。

1000 前行約10公尺終於抵登山口在左,由羅山分站至此費時2小時,除幾處崩塌高繞點之外,大致林道尚稱平坦寬大好走。見指標前行續往油羅山登山口2.4K,取左先行一段平緩小徑後,左切陡坡拉繩陡上。

1020 上稜取右行,續緩坡陡上。

1035 石瀑區,有昔日砌石遺跡。

1040 嚴重崩塌地形,此段全程走在邊坡斷崖、岩石瘦稜,雖有繩索但路基鬆軟,甚為驚險刺激,占哥有懼高症,頻說:秀李,我們撤退好嗎?其驚險程度可見一斑,需非常小心通過。

1206 三叉路。左去油羅山、右行往霞山,此時靜華萌生退意說:不走了!我說:不行;已至此豈能輕言放棄?3人有志一同都不可放棄,不允許個人留下、也不允許獨自登頂,3人共同前進,加油!1215

1240 獵寮。

1255 登頂霞山,高度2167公尺、二等三角點、編號1554,及民國72年所立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屆石柱一座,3人登頂的喜悅直呼:好有成就感喔,開心拍了好多照片。並在此簡易午餐,因回程路途尚遙遠,未免摸黑不敢久留。

1320 原路下撤回程,下山更危險尤其是崩壁段。

牛樟屏風

1520 返回林道登山口。

1730 羅山分站。

油羅山霞山麥巴來縱走是登山界有名之經典路線,唯須有超人之體力與耐力,雖無緣親身經驗歷練,卻也各自單攻完成,此霞山行程比起登山界『年輕人的挑戰、中年人的折磨、老年人的噩夢』-唐穗山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能一一完成心中想攀登的目標非常謝謝有巨足夥伴陪同更要謝謝響導組長占哥夫妻檔,謝謝你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桃源谷步道位於台北縣貢寮鄉與宜蘭縣大溪鄉交界處,步道依山傍海,望眼之處皆是山海交會的美景;而步道終點之桃源谷則為一望無際的廣闊草原,媲美陽明山的擎天崗大草原;站在桃源谷步道的稜線上,除可眺望太平洋及龜山島外,更可欣賞山嵐之美。

桃源谷昔名為綑牛仔山,位於雪山山脈主脊北段的灣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是早期農閒時候,孩童放牧與嬉戲之地,如今是頗受遊客喜愛的健行路線之一,以長達三公里的綠草平緩山坡著稱,峰頂獨立標高為海拔554.7公尺,桃源谷大草原的坡地傾斜將近30度,迤邐400~500公尺,有如一張大自然用心編織的綠色地毯,天氣晴朗時從草原上可以360度的視野,東望太平洋、北眺龍洞岬。秋冬季節,強勁的季風為桃源谷帶來朵朵雲團,漫山的白背芒讓山風和海風吹拂成浪,構成一幅清新秀麗的牧野風情畫。

桃源谷步道分別為:

1.草嶺線:自草嶺古道之啞口至桃源谷,長約4.5公里;大里天公廟登山口至啞口約2.5公里,全長約7公里。步道位於稜線上,可俯瞰龜山島、福隆、大里與大溪間的海岸景色。途經灣坑頭山(616公尺),為台灣百大名山。

2.石觀音線:由宜蘭縣大里、大溪之間,經石觀音寺,至桃源谷,長約3.5公里。途經蕃薯寮山(456公尺)

3.大溪線:由宜蘭縣大溪至桃源谷,長約5公里。為自然林間小徑,森林浴之最佳選擇。

4.內寮線:由台北縣貢寮鄉蕭家莊至桃源谷,長約1公里。

上述四條桃源谷步道中,以「內寮線」時程最短,自蕭家莊起,約半小時可到達桃源谷。到達桃源谷後,可選擇走「草嶺線」、「石觀音線」或「大溪線」下山。本行程由宜蘭縣大溪起登,走大溪線步道5公里至桃源谷,再銜接「草嶺線步道」轉草嶺古道至大里天宮廟,由大里站搭乘火車返回。

日期101.02.05   星期日  天氣晴朗

交通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頭城交流道下過北關、大溪即可到達桃源谷。

人員陳元占 林靜華 林永洪 黃秀李

今日步行時間

大溪線(蕃薯寮山):從大溪河濱公園接仁澤新村起步,可先登標高456公尺之蕃薯寮山,再到桃源谷,全程約5公里,初行路面坡度較陡,後坡度較緩.→桃源谷→灣坑頭山→-埡口4.5公里→天公廟2.8公里→遊客中心→大里火車站0.6公里→大溪火車站0.8公里→大溪河濱公園總計今日行程13.1k

灣坑頭山二等三角點,為草嶺線上最高峰,標高617公尺灣坑頭山,台灣小百岳之ㄧ

蕃薯寮山456公尺,三等三角點1120

0910頭份中山高北二高於南港系統接國道5行經北宜高過雪山隧道,交通順暢,下礁溪交流道後北往頭城方向行駛北關大溪【台2:125.5K】處的大溪河濱公園停車場(H20m)

0920 整裝後出發,從台(2)龜山島社區的公路旁有往桃源谷的指示牌,K(進去之後才知道實際上是5K

09:22經涼亭,09:30遇叉路口,右可往大溪漁港附近的登山口,取左沿石階步道上行

 


0945 遇叉路口(H165m),旁有「往大溪河濱公園0.8km,往桃源谷4.2km」指標及路線圖,右山徑叉路雜草甚多,取左沿石階步道上行。

1000 經休息椅區後下坡經[1.5K]里程碑(H330m)

1015至涼亭(H345m),於此休息吃橘子。

1025續行石階步道;

1040[2.0K]里程碑後10公尺遇休息平台叉路口(H345m),前山徑叉路自右來相會,1043遇叉路口,右山徑叉路可上山,取左沿石階步道上行。

1100 抵達蕃薯寮山山頂(H456m),路旁有三等三角點#1120基石,視野不錯可眺望歸山島。

1115遇叉路口(H415m),前山徑叉路自右來相會,旁有「往大溪河濱公園3.4km,往桃源谷1.6km」指標,於此休息。

1120續行石階步道。

1130遇公廁(H445m),旁有「往大溪河濱公園3.6km,往桃源谷1.4km」指標

1138第一次經水泥牛柵欄(H475m),此後沿途有多處水泥牛柵欄。

1143至土地公廟叉路口(H505m),路旁有桃源谷步道解說圖,旁有「後往大溪河濱公園4.1km,右往桃源谷0.9km,直走過水泥牛柵欄可往土地公廟」指標拍照,取右進入稜線芒草步道,此時清風徐來,非常舒適,沿途多長芒草。

1210走出芒草步道後至涼亭(H510m),於此休息午餐遠眺桃源谷草原最高點的單面山。

1230離開涼亭後石階步道消失,進入桃源谷草原,風景優美。

1242至桃源谷草原叉路口(H490m),左可往蕭家莊登山口(內寮線),直走草原斜坡。

1255至草原矮樹邊緣時遇叉路口,直走泥土山徑可接石階步道(桃源谷步道草嶺線),我們取右沿草原斜坡往高處爬。每走一段步道,可以看到「請小心牛隻」的牛擋石和圍籬,雖然當天並沒有看到牛隻走到步道上,卻不時發現腳邊有一沱沱的牛糞,足足一個腳掌大。

1315抵達桃源谷草原最高點(H545m),旁有台灣省政府雙溪水源界碑水泥樁,視野極佳,桃源谷之最高點,又稱福德山,山頂渾圓全是草地,賞景後取左往桃源谷步道草嶺線前進。

13:25進入石階步道,這是桃源谷步道草嶺線的起點[0K],離草嶺古道啞口4.5km

1331遇叉路口(H490m),旁有「右往石觀音寺1.0km,後往桃源谷0.7km」指標。

1340經涼亭(H505m)休息,眾人大嘆水源不足。

1400至觀景台叉路口(H535m),旁有「前往埡口3.2km,後往桃源谷1.3km,右往觀景平台0.1km」因流感體力有些透支,看到階梯不想前往,續行石階步道往埡口前行。

1415經箭竹林後抵達灣坑頭山山頂(H616m),旁有二等三角點#1181基石,視野佳。灣坑頭山沿線都屬於單面山的地形,在面海的一側,大多形成峭壁,氣勢雄偉,在下方的大里海岸屬於岩岸,還有大里海蝕平台、大里漁港,站在高處,遠眺龜山島,高聳的峭壁、蔚藍的海岸、古樸的漁村,沿路走來頗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1425[2.5k]里程碑後至四方涼亭(H555m),旁有「四方亭、亭四方、四方亭上望四方」的解說牌。順著草嶺古道的左側望去,可看到澳底社區及福隆一帶的海岸,依稀可見貢寮紅色大橋在陽光與天際之間,襯托墨綠色的矢竹灌叢,群山峻嶺特別顯得有層次感。遍尋不著的牛隻此時冷不防地就出現在人行步道上,令人驚豔!

1440[3.0k]里程碑,至此往啞口行途中經過數座涼亭,以不勝數之。從灣坑頭山續往啞口,步道兩旁都是較墨綠色的矢竹灌叢,由於灌叢下層較陰濕,大部分的植物幼苖沒有陽光照射,無法順利成長,因而形成多層次的矢竹林,整遍山頭的台灣矢竹林在陽光的輝映下,顯得十分壯闊。

1500抵達埡口平台(H335m),這是桃源谷步道草嶺線終點[4.5K],也是草嶺古道的鞍部,旁有土地公廟及「左往虎字碑0.1km及福隆車站6.9km,右往大里天公廟2.8km」指標;取左往虎字碑。

1505 虎字碑。伀如老虎奔跑般字體書寫的虎字碑,話說劉明燈行至草嶺啞口,感受伀陣陣強勢勁風襲來,又聽說因強風導致山路難行,便以「雲從龍,風鎮虎」的說法,在此設碑親筆提伀虎字,希冀能壓住山頭風勢。其實,這虎字碑的所在位置正是草嶺的啞口,也就是所謂的鞍部,兩山交會所形成的凹地。

1510右往大里天公廟2.8km」指標,觀察方位後取右沿產業道路進入草嶺古道往大里,約5公尺遇叉路口,取右走石階步道下行(其實也可以走產業道路,但彎彎曲曲,較費時),途中多處與產業道路交錯。

1518 13:52經客棧遺址(H250m) 草嶺古道上之客棧遺址,為百年前之客棧遺址,因淡蘭古道路途遙遠,旅客到此時可能因天色已晚,只好在此休息過夜。

1525經觀景涼亭(H230m)

1532經林務局的管護所休憩區(H180m),此處有公廁。護管所,原為羅東林區管理處管理林地之工作站,後因草嶺古道遊客日增,為遊客解說服務需要,改建為一樓供遊客休憩,二樓供護館所使用。

15:35續行石階步道下山,後接產業道路下山。

1600 至大里天公廟,走出牌樓至濱海公路取左。

1612 大里火車站。

1634 搭乘火車回大溪火車站。

1645下車後步行0.8公里回大溪河濱公園停車場。

1700 上車回程。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郎壹古道 是清朝時,西部住民繞過恆春移民東部的古道,如今只剩殘餘路基。古道從旭海-南田段全長12公里,是目前全台環島公路唯一未開闢的道路,於清光緒初年,清廷為軍事目的與方便行旅之需所開闢。在南迴公路開通前,古道為昔日原住民打獵、部份平埔族人四處流散時,心酸遷徙東部之要道。目前該古道起自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止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

阿郎壹古道是南北走向,從屏東縣的牡丹鄉旭海村向北延伸到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全長11.86公里,是台26線全台環島公路唯一的缺口,這條古道依山臨海,山海壯麗,有「人間淨土」、「海角天涯」、「椰子蟹故鄉」之稱,因沒有道路可以到達,人煙罕至,是一塊人間淨土,椰子蟹的棲息地、綠蠵龜產卵地。

阿朗壹古道是「琅嶠卑南古道」的其中一小段,自荷蘭人據台起,即是先民來往台灣西南平原、恆春半島及後山(台東、花蓮)的重要陸路交通。「琅嶠卑南古道」從恆春鎮東門開始沿屏200線翻山越嶺到滿州鄉的八瑤灣,再沿著海岸線旭海到台東,全長123公里,除了經濟上(謠傳東部產金)、軍事上(圍剿清朝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外,也是東西部移民的主要道路,可以想像當年先民駕著牛車,滿載家當,扶老攜幼翻山越嶺的景象。

古道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發動跳島戰爭時,被日本人炸燬部分路基,再加上這些年來地震、颱風侵襲,在觀音鼻岬角處有數處的大崩崖,如今要走過這條古道,除非是大退潮,否則要爬上山頂,花一小時以上,繞過鼻角才能到南田村,但爬山陡直,要拉繩索,在路基鬆動下,非常驚險。

阿郎壹古道又名「琅嶠卑南」古道,在清光緒初年,清廷為軍事與方便行旅而開闢,在八通關古道、浸水營古道及晚期的南迴公路開通前,古道是昔日屏東恆春地區排灣族、阿美族、平埔族及台東卑南族打獵、遷徙的要道。

101.01.26大年初四  天氣晴郎

0600 起床後大家慢慢收拾營帳吃早餐

0710 出發沿著溪床迂迴有時車行過溪落差大不免心驚膽跳

0800在加拉板溪匯入大武溪的河畔台地上,居住的是由加羅板舊社與茶茶牙頓社所遷移下山的排灣族人,若由東部的大武往西行的古道,加羅板是入山(浸水營古道)前的最後一個部落村莊。0820

0900沿著台26線南田段開到盡頭,沿著泥石產業道路續行,沿途景觀驀然丕變,產業道路沿海續行,滔滔浪聲不絕於耳,路況愈差(適宜高底盤車輛,如果是一般房車,日系低底盤車種建議別硬闖),但那一派悠然與海天一色的原始氣息有著無比的魅力召喚著我們~

0910停好車前行不久,就是開闊的塔瓦溪河谷,也許是去年風災的關係,塔瓦溪河谷堆疊了遍野的漂流木,古道上部份路段亦如此,美麗山林終究逃不了人類與風災的魔手,不知得花多久的時間才能讓上游恢復蔥蘢的山林風采…建議將車停在塔瓦溪北岸,如果不是高底盤且四輪傳動能在泥濘與砂石上的越野車種,建議別貿然越過河床喔~

     

0915逕往海灘古道行走,一路都是原潤的南田石,所幸我們一行人穿的是硬底的專業登山鞋,有好的鞋子可以讓雙腳的負擔降低不少,不然南田石易滑動,其實不太好走。但聽到海浪打在南田石上獨特美妙的海岸樂曲,守欽說仔細聽他的節奏是有規律特有聲音藍藍的天陪襯無盡海岸線讓人心情好了

生態專家五年前的調查資料,阿郎壹古道是目前台灣本島唯一的椰子蟹故鄉,包括離島在內,全台椰子蟹只剩八十五隻。

阿郎壹古道也是全台僅存的鵝卵石海岸線,也因此以台東南田為名,取名「南田石」,從屏東牡丹鄉旭海開始,先是沙灘逐漸的變成南田石海岸,從拳頭大到人頭大,在台東南田一帶的海岸,南田石有二個以上人頭大,景觀相當特殊,每到海潮大時,南田石會互相擊打,因浪大小發出不同音律的天然鼓聲。

台灣唯一僅見的南田石景象,原來在南迴公路也看得到,但南迴公路一開通後,這種景象就不見了,目前,就只剩阿郎壹古道看得到,環保團體認為,若公路一打通,也宣告南田石的自然景像從此從台灣消失。

三年前,交通部進行台廿六線的施工,其中台東縣南田段在2006年初發包,台灣生態聯盟屏東分會、屏東教師會及屏東環保聯盟展開守護阿郎壹的行動,平時沒有人煙的阿郎壹古道,一時之間吸引不少人參訪,到過阿郎壹的人都讚嘆大自然的奧妙。

由於阿郎壹已被列入墾丁國家公園外圍的天然海岸線,連墾管處都想保護古道,在環保團體的抗爭中,台廿六線古道開闢目前只開到台東縣南田段,屏東縣觀音鼻到旭海一段交通部後來修改路線,避開古道海岸線,路線往內移,古道部份以隧道取代不予開發。

但環保團體認為,這條以觀光和經濟為考量的路線,交通部評估每年的人車流量將有四百九十五萬人次,這麼龐大的人潮壓力絕對保不住阿郎壹的生態環境,守不住台東,也要守住屏東段。

台灣生態協會屏東分會等團體最近召募阿郎壹古道的守護志工,擴大守護阿郎壹行動,除了要進行阿郎壹的動植物生態調查外,也要與當地的牡丹鄉居民進行溝通,讓居民了解阿郎壹的歷史、文化、景觀和生態價值,以生態旅遊的經濟價值來取代開闢公路屏東縣政府並於1/13完成審議通過劃分為自然保留區不予開發終於存留了此古道

 

0920約數百公尺即抵鵝卵石海岸線,右轉順海岸線南行此時滿眼的南田石陳鋪在眼前大家低頭漫步尋奇石

  

 

 1000 到高繞處,右側明顯陡上坡小徑,需拉繩上爬

1015 休息瞭望南台灣最美的海岸線

1025 陡上坡後抵草坡小平台,隨即右彎進入雜木林(林投樹林),一路上上下下,拉繩前進

1040 經一茅草平緩步道後,抵達一平坦地,眾多山友在此休息互道新年快樂

1045 繼續前行在此二哥呼叫我們他已經到旭海等候

1050行約五分鐘,進入陡降地形因年假人潮多步道上已有塞車情形

1100全體下降至海岸線鵝卵區

1110 到達觀音鼻

1120 此時步道景觀有別於台東段岩石漂流木砂石海灘屏東特有的太陽熾熱,砂岸邊有著長長的足印,走在其中整個人都輕快、舒活起來了。

1130 二哥車駛入海邊接我們大家開心拍照

1140 上車進入產業道路

1150 旭海漁港安檢所

 

1200旭海草原生態步道入口,年假期間不免大魚大肉,趁此外出時間簡易麵食,就是美味!

1300 回程。

 

1600可想而知此時的屏鵝公路鐵定是塞爆的,二哥因是屏東在地人,深知熟巷熟弄,雖然有些路段免不去塞車,仍然於預定時間返抵長治家。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浸水營國家步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終至東端的台東縣大武鄉的加羅坂部落,為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沿途仍留有許多古道遺跡,生物歧異度之高、稀有植物之多堪稱全台數一數二,其中又以蕨類及蘭科植物最為豐盛精彩,是一條富含人文史跡與特殊自然生態景觀。

管理單位: 台東林區管理處    

步道位置: 台東縣達仁鄉、屏東縣枋寮鄉

步道全長: 20公里

海拔高度: 200-1450公尺

開車1.東部/9線往南→經太麻里、金崙→抵大武→過大武橋右轉接東198鄉道,往加羅部落附近之登山口。

2.西部/1線或台17線至枋寮鄉水底寮→左轉接185縣道前行約1公里→右轉接屏198鄉道續行→至大漢林道23.5公里處步道入口。

日期101.01.25大年初三 天氣陰天   接駁車黃子坤

人員陳守欽  黃秀菊  黃永隆  黃永鴻  潘國勝  林治國  林永洪  黃秀李

0700 屏東長治鄉出發

0750 佳冬戰備跑道前新埤加油站接阿國

0815 枋寮鄉玉泉村。 石頭營:建於清同治13(西元1874) 。因日軍強佔瑯橋,攻打牡丹社,清廷採行開山撫番政策,遂在扼守後山出入口的山腳地帶砌石為營。石頭營西南方,現遺留三級古蹟「聖蹟亭」乙座:建於清同治13(西元1874) 。清兵在石頭營屯兵後,總兵張其光特別設立供原住民上學的「番學堂」,並建立字紙亭一座用來焚燒字紙,以示對文字的尊重。

距離此不遠的新開村山腳下果園中,現在被利用作為倉庫的基礎,是清軍石造營舍,即是清崁頭營的原址,之後又成為日警崁頭駐在所,早期出入浸水營,必須先申請「入蕃許可」,並在崁頭駐在所查驗後,才准放行。0820

0825 從歸崇進入大漢林道車行駛於婉蜒林道陸續經過歸化門社遺址警察哨鐵門深鎖似無人看管清代六儀營盤遺址大樹林駐在所遺址途中遠方可見大漢營區及雷達站

0925 抵浸水營古道西端入口看見一群6人騎單車欲行出發,路口『禁止任何車輛單車進入』,眼瞎喔

0935 出發前段土徑泥濘不堪山嵐輕攏。浸水營即是以潮濕而得名。中央山脈到大漢山後急速下降,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含水氣的暖氣流,與中央山脈冷氣流在此匯集,形成豐沛的水氣聚集環境,促使著許多特殊的植物營生,是南台灣的植物寶庫。

1000 叉路(大漢林道1K)。取右進入古道,旁有一步道解說牌。開始正式進入浸水營古道的步道,一路皆是平坦緩坡。

1020 州廳界(大漢林道2.6K)。抵達了古道的分界「州廳界」,海拔高度1437公尺,過此點後將進入台東縣境,步道也開始轉為持續下坡。

1030 行抵「姑仔崙山」岔路口,由此左側山徑可至姑仔崙山續走步道植被茂盛,許多筆筒樹生長其間,樹林間亦依附的許多山蘇生長於樹幹上

1035 浸水營駐在所大漢林道3.2K海拔1280公尺的浸水營,是這浸水營古道中的最高點。清軍於光緒八年在此設大樹林營,屯兵三十人,光緒二十年改稱浸水營,之後,日人於明治34年改設浸水營駐在所。目前遺址尚留有石砌駁坎、圍牆、石階。1045

1150 第一涼亭休息區大漢林道6.1K一路上各種植物蓊鬱,林相原始、蘚苔叢生,可見這地區濕氣之重,相關動植物生態也相當豐富,不過因而令人生畏的是,因環境的潮濕,以致螞蝗特別多,在此簡易午餐。1225

1312 出水坡駐在所遺址大漢林道9.3K,此地佔地約一公頃,四周還可以看到以往駐在所及儲水池遺址痕跡,這也是清朝時代的營盤。如今望著堆疊的石塊、坡坎,撫今追昔,頗引人發想。古道旁另一岔路則是通往神社的遺址,走進去約2分鐘即可達。自小神社往東沿著稜線而下100公尺處,即可進入於清光緒八年所設的出水坡營盤,在日治時古道開闢之初,沿途並沒有設置駐在所,在1901年設浸水營駐在所,到了1919年大正八年,才在清朝出水坡營盤原址設置出水坡駐在所,到了1926年大正15年,又將出水坡駐再所往西遷移約400公尺的地方,直到二次大戰終戰後才撤除。1330

1410出水波山登山口(大漢林道11K往出水坡三角點的指示牌,根本不必一分鐘即抵達三角點在右側約幾十公尺處還有一顆內補二等三角點當然也不能錯過了,在三角點2-1196照了許多合照後方才知足的離開守欽笑我有三角點迷思1420

1435 大石壁

1445行抵木炭窯遺址大漢林道12.2K,位於古道左側下方約10公尺處,看著斑駁碎裂的木炭窯,遙想前人那種刻苦勤樸的生活方式,有著今日當思凡事感恩之心守欽速度慢又愛拍照大家也樂得悠閒1455

1515 新修築棧橋大漢林道14.2K隨著高度的降低,已隱約可聽到茶茶牙頓溪的流水聲此時傳來二哥呼叫問我等一行人到哪裡了他已進入河床原來南迴公路大塞車二哥行車時間和我們步行時間是相等的辛苦了二哥謝謝您

1520 新姑仔崙駐在所遺址從出水坡駐在所到姑仔崙駐在所沿途,依清軍形容這一帶的山路是「日光不到,古木慘碧,勇丁相顧失色。」後經歷日治與民國五十年代的砍伐,已不復見當時的景象了。在大正三年,力里社排灣族人襲殺力里駐在所警眷的四天後,姑仔崙駐在所包含救援、留守的巡查與家眷,全數遭到大武溪對岸山頭的姑仔崙舊社排灣族人殺害,同時駐在所也被焚毀。

1540清朝溪底營盤址(大漢林道15.1K),目前已經消失無可考據了。日治時代,此地改設林業改良場,民國五十七年,林務局在此地設立苗圃,並提供美籍林業專家客房及游泳池等招待設施,在過去清軍過夜的營盤上,只剩下日治時期所架設的吊橋遺跡,吊橋早已不見。

1550 終於來到了「姑仔崙吊橋遺址」,這是以前的舊吊橋遺址,再往左下去就是去年剛完工的新吊橋,行走至此已到了浸水營古道的終點,一路從屏東越嶺而來,共走了約16 K,下降了約1300公尺。走在幽幽古道,回想先民篳路藍縷、開山修路移民後山的拓荒始,一抒思古之幽情

1600 通過新吊橋已經看到二哥的身影在下方河床

1610 古道入口涼亭右方有一林道可通加羅板社區溪水暴漲時需由此高遶約4K可抵加羅板社區決議今日在此涼亭紮營過夜可至下方溪床取水

1630 大家共同合力分工取水撿木材搭營帳

1830 晚餐後一夥9人席地而坐營火照亮漆黑山谷遠離塵囂的靜謐只有我們酒酣耳熱的融洽

2200 酒糧皆盡空無道聲晚安溪水伴隨入眠此情此景讓我憶起北二段耳無溪營地祝福所有的山友與夥伴:幸福龍年 時時吉祥 刻刻平安 萬事如意。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得連續多日好天氣家居環境大掃除清洗衣物除舊佈新採買年貨一切均已就緒唯獨沒有爬山或騎單車總覺得辜負好天氣好心情有失落感上馬吧,依居家環境路線想騎乘目標尚有寶山水庫五指山出發囉

今日騎乘路線

由頭份鎮花園路之四季會館出發於珊珠湖接台393公里處峨眉鄉北埔鄉寶山鄉寶二水庫石井溪寶二水庫溢洪道、觀測井、寶二水庫管理站環水庫道路寶一水庫、沙湖壢藝術村北二高寶山交流道新城47線→天仁茗茶頭份興隆路


3線往北埔途中,盡是桶柑果園,果農趁此農曆年前於道路旁販賣,願所有的好友龍年:大桔大利。

寶二水庫

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是條環繞寶二水庫週邊道路的自行車道,全長約30公里,沿線有高鐵隧道,可欣賞高鐵列車通過,五仙路沿途種植有許多柑橘樹,一到柑橘盛產季節,山坡上整片黃澄澄的柑橘景緻也相當優美,寶二水庫內也建置有涼亭及步道,騎乘於此可觀看壯麗的水庫景色,自行車道僅稍微彎曲,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前往。
由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與中區水資源局合作興建的寶二水庫,斥資156億,從864月開始興建, 寶二水庫其實應該叫做北埔水庫才對,這座山後就是北埔鄉的面盆寮,離北埔大街只有三公里,離寶山鄉的雙溪鄉行政首在區七公里。

寶山第二水庫管理中心為寶山第二水庫營運管理單位,除由上坪堰、引水工程、水庫、水源聯通工程外,另包含隆恩堰之管理。

寶山鄉位於新竹縣的東南方或新竹市的南方,東毗竹東鎮,西連新竹市香山區,南與北埔、峨眉兩鄉及苗栗縣之頭份鎮等地為鄰,北與新竹市接壤為界。

寶山水庫簡介

日本人於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左右曾規劃興建沙湖壢水庫,以灌溉金山面、柴梳山、埔頂與赤土崎一帶七八四甲的農田,後因二次世界大戰,物質、人工短缺而作罷。
光復後,地方人士要求重新規劃及執行,但因財源籌措不易終告無疾而終。直到科學工業園區於民國六十九年成立時,為了配合園區用水,開始徵收土地,鳩工興建,於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十六日,寶山水庫落成,正式蓄水啟用。
「寶了水庫」位於柯子湖溪上游-新竹縣寶山鄉山湖村的北緣縱谷,為一離槽式水庫,其導水路係利用竹東圳的既有路線。集水面積三二O萬平方公里,滿水面積六O二萬公頃,總蓄水量為五四七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為五三五萬立方公尺。「寶山水庫」主要蓄積上坪溪豐水期之水,供應新竹科學園區之工業用水及地方民生用水、灌溉用水,自來水公司也在水壩下方設置寶山淨水廠,每日供水量約六萬噸至七萬噸。
毗鄰科學園區的「寶山水庫」,四周仍保有原始風貌,一片青綠樹林、鳥語花香,加上兩座優美的吊橋橫跨水庫之上,波光倒影相映成趣,亦有步道可行至此,行程約45~60分鐘,優美的景緻,是休閒渡假的好地方。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1.01.12獨騎鳴鳳古道之雲洞宮

位在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風景秀麗,周圍山巒層疊,位居高處視野良好,天氣晴朗時可遠眺苗栗市區。二殿二護龍格局的雲洞宮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是由地方民眾以登記捐獻的方式所籌資,一樓的主祀神祇為三恩主公暨開台聖王,二樓的凌霄寶殿則是主祀玉皇大帝。現今的樣貌是為民國六十九年重建竣工,廟宇莊嚴肅穆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

今日騎乘路線

頭份交流道頭份銀河路尖山大橋台十三線往造橋頭屋22OK(標60M車程8K上升至420M往鳴鳳山古道登山口所在之雲洞宮原路返回頭份共騎乘53公里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柑樹山下溪頭天文台】

.行程簡介:

金柑樹山位於南投縣鹿谷鄉的杉林溪路途,H 2,091M ,三等三角點#4202,小百岳排行#54,與鳳凰山、樟空倫山合稱「溪頭三姝」,金柑樹山因高度最高,因此在三姝當中排行老大,為著名中級山,順遊嶺頭山,並可進入杉林溪或溪頭。

.行程記錄:

日期:101.01.08  星期日  天氣:晴朗   交通:大巴一部

領隊:葉清水  嚮導:黃福財  黃秀李    參加人員:29

0600 頭份出發→竹南。

0810 竹山交流道下接縣道151經鹿谷往溪頭→8.4K處右入往溪杉公路經十二生肖後13K

0910 留籠頭登山口(留龍頭海拔1650M ,距杉林溪4公里,早期以此處以索道運木材到溪頭故稱之。)團拍

0920 左上石階過舊護管所陡上。

0940 爬坡終點上稜線,有大片孟宗竹林,第一茶園觀景點。

0950 第二茶園觀景點,展望良好,遠山青翠、茶園層次分明,續陡坡。

0958 鐵皮工寮。

1002 茶園陡坡終點,取前往嶺頭山;在此休息等候全員到齊。

1010 直行下坡抵 T字叉路。左往嶺頭山、右去忘憂森林,取左。

1013 過廢棄工寮後取右。

1018 取左進入芒草區。

1023 大樹頭叉路。取直進入沼澤地帶、杉木林區,享受濃郁之森林浴,續行陡坡。

1035 高地休息平台,為一原始林。

1048 嶺頭山休息區。取左往嶺頭山H 2025M 山字水泥柱基石,為一樹林山頭無展望。

1100 回到休息區,取前行往金柑樹山,進入溪頭孟宗竹林之境界。

1105 沼澤地帶獨木橋。

1113 十字鞍部叉路。右去忘憂森林、前寬闊路徑往杉林溪,取左往金柑樹山。

1118 前行百公尺有一神木。

1130 主叉路。左下往天文台1800M 、來時路留籠頭120分、取右往金柑樹山、聚英村2900M

1145 叉路。右下聚英村2750M 、取前往金柑樹山,稜線上有一山字水泥柱基石。

1155 指標處休息區,取左往金柑樹山900M

1205 金柑樹山西北峰H 1990M ,山字水泥柱基石。

1220 金柑樹山H 2091M ,又稱崩壁頭山、三等三角點4202號;台灣小百岳編號54號,本程登高落差約為450M,前段較陡、後段趨平緩;中間雖有多次起落要越過山頭,但起伏均不大,家之杉木筆直、竹林清暢、及闊葉林交錯,林蔭濃密,清涼宜人,且多處可聞紅檜散發之木香,讓人精神振奮,行來尚稱愉快。

尤甚是途中有安哥卡拉OK歡唱無限、總幹事曾忠源詼噱搞笑、占哥借題發揮小哥(費玉清)個人葷素百無禁忌之笑話…..客家妹不知李豐灨是誰?眾人頗沉醉於嘿!嘿!嘿比基尼女郎與長毛猩猩的情境中人生來點小荒唐,無傷大雅;人生來些小走調,歡喜就好。

此山頂寬廣、東南一隅因近日寒流過境,可見「玉山」皚皚白雪尊容,深山遠壑遙望更見其雄立英姿,真是意外的大驚喜。

1320 茶足飯飽後,大家歡喜團拍。徐兄(明昭)蘇兄(錦生)駱兄(錦明)怎又變成了襲胸、酥胸、露胸還要給占哥100個讚!真要敗給了這些好樣的。

1330 依序原路折返。

1350 叉路(1055)陡下右往天文台1800M,。

1400 經過大石壁。

1415 入竹林沿稜而行,冬陽怡人,走來輕鬆。

1440 接石板階,穿越竹林,意境清幽;值此寒冬之際卻讓人有如脫胎換骨般的舒適。

1450 大涼亭。

1455 瞭望台(天文台)甫登上即刻被眼前排列之高山群峰所震撼,晴朗藍天下整個玉山山塊含玉山前峰、主峰、秀姑巒山、西巒大山、卓社大山、甘卓萬山……陳列眼簾..阿!那久違了的高山,我曾一一造訪履及的百岳高山,竟在此從溫舊夢,興奮不已心中起波灆蕩漾未平。

1510 還有很長的鳳凰林道要走,催促大家須趕路了,取左石板棧道下階梯。

1513 接鳳凰林道取左,此處至神木區約5.8K

1615 穿登山鞋走產道漸感疲乏,過攔沙壩後約100公尺看左下溪頭青年活動中心2600M,誤以為是捷徑遂取入,殊不知是誤入遠途。

1700 抵溪頭青年活動中心,天色已漸暗,徒嘆真要摸黑?

1710 等候全員到齊往大學池250M

1720 人潮散去的大學池,只有我們大家可開心了,還是要流連逗留一番。

1750 全員抵溪頭遊樂區停車場,天色已暗,回程北返。

2010 竹南海味餐廳用餐。謝謝陳會長、國宏、楊老師贊助各1000元。

開心的巨足夥伴

留籠頭登山口(留龍頭海拔1650M ,距杉林溪4公里,早期以此處以索道運木材到溪頭故稱之。)

要出發囉 加油!

第一茶園觀景點

第二茶園觀景點,展望良好,遠山青翠、茶園層次分明,續陡坡。

鴛鴦一:攝影組長(蕭勝壬蔡慧美)

鳶鴦二:資深會員(蔡金城戴國涼)

鴛鴦三:技術組長(林龍正陳秀枝)

鴛鴦四:嚮導組長(陳元占林靜華)

鴛鴦五:96年會長(翁福元 林玉美)

鴛鴦六:101年總幹事(曾忠源 何春蓉)

鴛鴦七:嚮導(羅維寬陳怡華)

巨足F4:徐明昭 水哥 安哥 陳會長

大樹頭叉路。取直進入沼澤地帶、杉木林區,享受濃郁之森林浴,續行陡坡。

嶺頭山休息區。取左往嶺頭山H 2025M 山字水泥柱基石,為一樹林山頭無展望。

回到休息區,取前行往金柑樹山,進入溪頭孟宗竹林之境界。

沼澤地帶獨木橋。

主叉路。左下往天文台1800M 、來時路留籠頭120分、取右往金柑樹山、聚英村2900M

本程登高落差約為450M,前段較陡、後段趨平緩;中間雖有多次起落要越過山頭,但起伏均不大,家之杉木筆直、竹林清暢、及闊葉林交錯,林蔭濃密,清涼宜人,且多處可聞紅檜散發之木香,讓人精神振奮,行來尚稱愉快。

金柑樹山H 2091M ,又稱崩壁頭山、三等三角點4202號;台灣小百岳編號54

午餐時間

東南一隅因近日寒流過境,可見「玉山」皚皚白雪尊容,深山遠壑遙望更見其雄立英姿

酒足飯飽的我們多開心呀

徐兄左一(明昭)蘇兄(錦生)駱兄右一(錦明)怎又變成了襲胸、酥胸、露胸還要給占哥100個讚!導演我還要配合演出 逗大家開心

叉路(1055)陡下右往天文台1800M,。 經過大石壁。

入竹林沿稜而行,冬陽怡人,走來輕鬆。

接石板階,穿越竹林,意境清幽

大涼亭。

天文台前之山櫻花已含包待放

瞭望台(天文台)甫登上即刻被眼前排列之高山群峰所震撼,晴朗藍天下整個玉山山塊含玉山前峰、主峰、秀姑巒山、西巒大山、卓社大山、甘卓萬山……

阿!那久違了的高山,我曾一一造訪履及的百岳高山,竟在此從溫舊夢,興奮不已心中起波灆蕩漾未平。

取左石板棧道下階梯

接鳳凰林道取左,此處至神木區約5.8K

穿登山鞋走產道漸感疲乏

鳳凰山稜線

攔沙壩後約100公尺看左下溪頭青年活動中心2600M,誤以為是捷徑遂取入,殊不知是誤入遠途。

101年陳會長

人潮散去的大學池,只有我們大家可開心了,還是要流連逗留一番。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期:101.01.01    天氣:晴朗    活動: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

領隊:陳增欽   嚮導:莊宗銘  黃秀李  葉清水   參加人員:50

 101年的元旦  倒數3……2..1..

你是不是因跨年夜  追逐那曾經年少的狂熱

仍然伏眠於暖窩裡

而我們選擇  徜徉於梅花林中  走在陽光裡

雖然沒有放肆的開放  卻有含苞待放的衿持與期待

天:藍的清澈  雲:白的慵懶  人:心靈輕快

信義鄉-梅之鄉

信義鄉是台灣出名的梅鄉,特別在風櫃斗是信義鄉賞梅花極佳的景點地區,當地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使得信義鄉成為台灣最大的青梅產區,每年冬天梅花盛開,清明時節梅果成熟時,賞梅與採梅便成了梅鄉最詩情畫意的事。風櫃斗的梅樹栽培區域佔全台的80%左右,且多為樹齡約35年上下的老樹,當嚴冬來時山上的一片花海十分壯觀,彷彿白雪飄落相當美麗。

交通:.路線走法:國道3中二高南下>名間下交流道(237K)>台3左轉>台16集集、水里>台21信義酒莊>陳有蘭溪橋>筆石橋前、台2195.5K>右轉投59上新鄉、牛稠坑11K左轉150M即達。

位於牛稠坑的,柳家梅園遠眺郡大山脈,園內共有白梅、紅梅、胭脂梅、大青梅、細枝梅、桃形梅等梅種,還有桃、李、竹林、櫻花、楓葉,占地共88公頃,自然生態豐富,四季各有不同的美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三通嶺步道完結篇牛角坑山、虎頭崁山、長潭坑山、太平山

日期:100.12.30   星期五   天氣:陰

人員:黃兆璟 林永洪  陳元占  黃秀李

行程記錄:

0800 車行進入銅鑼火車站前中正路,往南→九湖口站右轉往九華山→躦行通過中山高橋下→車續行上通九大橋→九湖大橋左往天保寺。

0810 叉路。左往天保寺,又往自行車道,取右上行。

0815 牛角坑山登山口。茶亭枝29-1幹,車停路旁,步行右入茶園,直走至泥土路盡頭,茶園邊坡左側可見少數路條,即為牛角坑山無任何圖根點,有祥馬製鐵牌【牛角坑山 269M0820

0825 上車續循【虎頭崁古道】方向前進。

0830 虎頭崁山登山口。有一腹地可停放多部車子,此地位於產道越嶺點附近。0835左往九華山自行車道,取右水泥路約行百公尺,即可見左側有老舊路條,前行20公尺即可見基點【虎頭崁山高322M 三等三角點 編號124號】。

845 回到自行車道起點,依循方向往虎頭崁古道。

0847 虎頭崁古道越嶺點,右側有一棵老樹,並設有73年製解說牌,左側有一土地公廟,進入拜拜。為一極佳休息區且視野展望絕佳,可俯瞰整個通霄地區到海邊的大片丘稜地,往南遠眺可見大甲鐵覘山。

0855 循大卵石步道一路往下,途徑中竟保留有一巡邏箱。

0900 虎頭崁步道出口,接上產道往回走。

0905 回到越嶺點,取右續行自行車道往九華山。

0910 涼亭。登高望遠,盡攬茶園風景。

0920 吊橋,右下為鞍部車道,通行過吊橋,此吊橋高掛於山稜線上;風大不免讓人心驚。

0935 觀景台。此觀景台建築架高於鞍部之上,我們笑稱是「天空之城」此處可遠眺火炎山、通宵地區。

0950 涼亭。自行車道終點,循稜直走。

1005 車道叉路。左側為中華電信基地臺,右側有涼亭;往右可至通霄挑鹽古道前段入口(約1.5K,步行約30分)取直行往九華山。

1020 挑鹽古道越嶺點,位產道大轉彎處,為挑鹽古道後段出口,有大石碑與自行車道指標。

1025 續行產道往九華山。

1030產道轉彎處,直行往九華山、茄冬更山,大興善寺,取右進入往長潭坑山。

1035 泥土路平台取左上稜線。

1100 045鐵塔前約20公尺,取左進入,上回錯過了登山口,因入口已被枯枝雜草所覆蓋,後查詢資料有隊伍均不得其門而入,因路徑幾乎已湮沒,無明顯路徑只能憑少數老舊路條自己開路,頗為耗時。

1112 有一老舊藍天隊標示牌,左往九華山、茄冬更山。

1119 【長潭坑山 高427M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樹林間無展望。1125

1145 回到往九華山稜線,往回走往大興善寺。

1215 回產道取右往九華山。

1220 茄苳70幹之6,資料九華山圖根點所在,實已被大片廢棄土石所覆蓋,遍尋不著。

1230 大興善寺遊客中心,拜拜吃平安麵,感恩我佛慈悲。1250

1300 回到挑鹽古道越嶺點,肇璟戴我們回虎頭崁古道登山口取車。

1315 上車往苗48線太平山、松林步道登山口(位於苗48雙湖村第19.20鄰指標,大坑分幹21)道路旁停車。

1320 經過金湖橋直行,於大坑枝28右分6右切進入,沿產道上行。

1325 太平山登山口,有老舊指標右進入保線路(往太平山10分)

1330 通過041電塔下方,取右續行保線路。

1335 右側有路標(往太平山基石10公尺)

1336 【太平山 高407M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樹林間無展望。1345

1345 原路折返。

140548線登山口,上車前往苗130線遠航空難紀念亭。

1415 【遠航空難紀念亭】位苗13015K處,事件:78823日,遠航737客機在三義雙湖村上空解體,造成110人全部罹難,至今仍讓許多人記憶猶新,當時殘骸所在的慈濟山腳下,也建了遠航空難紀念亭,紀念碑上則紀待所有罹難者的姓名。

1430 肇璟多年前於慈濟茶園,見路旁大型水塔處有路條辜且入內一探,原來是慈濟山圖根點,遂帶領我們前往一探究竟,卻發現路條已全部被拆除,憑記憶再探,只見芒草、樹枝、枯木恆更,遍尋不著之際放棄。

1500 與肇璟互相道別,謝謝肇璟今日陪伴探訪已少有人跡之古道,並仔細清理圖根點場地。

1600 返回頭份。

0815 牛角坑山登山口。茶亭枝29-1幹,車停路旁,步行右入茶園

 

直走至泥土路盡頭,茶園邊坡左側可見少數路條,即為牛角坑山無任何圖根點,有祥馬製鐵牌【牛角坑山 269M0820

0825 上車續循【虎頭崁古道】方向前進。

0830 虎頭崁山登山口。有一腹地可停放多部車子,此地位於產道越嶺點附近。

0835左往九華山自行車道,取右水泥路約行百公尺,即可見左側有老舊路條

前行20公尺即可見基點【虎頭崁山 高322M 三等三角點 編號124號】。

0845 回到自行車道起點,依循方向往虎頭崁古道。

0847 虎頭崁古道越嶺點,右側有一棵老樹,並設有73年製解說牌,左側有一土地公廟,進入拜拜。為一極佳休息區且視野展望絕佳,可俯瞰整個通霄地區到海邊的大片丘稜地,往南遠眺可見大甲鐵覘山。

0855 循大卵石步道一路往下,途徑中竟保留有一巡邏箱。

0905 回到越嶺點,取右續行自行車道往九華山。

0910 涼亭。登高望遠,盡攬茶園風景。

0920 吊橋,右下為鞍部車道,通行過吊橋,此吊橋高掛於山稜線上;風大不免讓人心驚。

0935 觀景台。此觀景台建築架高於鞍部之上,我們笑稱是「天空之城」

此處可遠眺火炎山、通宵地區。

0950 涼亭。自行車道終點,循稜直走。

1005 車道叉路。左側為中華電信基地臺,右側有涼亭;往右可至通霄挑鹽古道前段入口(約1.5K,步行約30分)取直行往九華山。

1020 挑鹽古道越嶺點,位產道大轉彎處,為挑鹽古道後段出口,有大石碑與自行車道指標。

1030產道轉彎處,直行往九華山、茄冬更山,大興善寺,取右進入往長潭坑山。

1035 泥土路平台取左上稜線。

1100 045鐵塔前約20公尺,取左進入,上回錯過了登山口,因入口已被枯枝雜草所覆蓋,後查詢資料有隊伍均不得其門而入,因路徑幾乎已湮沒,無明顯路徑只能憑少數老舊路條自己開路,頗為耗時。

1112 有一老舊藍天隊標示牌,左往九華山、茄冬更山。

1119 【長潭坑山 高427M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樹林間無展望。

我與肇璟,人生難能可貴的友人,緣起二人不約而遇於97123日於【中央尖山】同時完登百岳。

1145 回到往九華山稜線,往回走往大興善寺。

1220 茄苳70幹之6,資料九華山圖根點所在,實已被大片廢棄土石所覆蓋,遍尋不著。

1230 大興善寺遊客中心,拜拜吃平安麵,感恩我佛慈悲。1250

1300 回到挑鹽古道越嶺點,肇璟戴我們回虎頭崁古道登山口取車。

1315 上車往苗48線太平山、松林步道登山口(位於苗48雙湖村第19.20鄰指標,大坑分幹21)道路旁停車。

1320 經過金湖橋直行,於大坑枝28右分6右切進入,沿產道上行。

1325 太平山登山口,有老舊指標右進入保線路(往太平山10分)

1330 通過041電塔下方,取右續行保線路。

1335 右側有路標(往太平山基石10公尺)

1336 【太平山 高407M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樹林間無展望。1345

140548線登山口,上車前往苗130線遠航空難紀念亭。

1415 【遠航空難紀念亭】位苗13015K處,事件:78823日,遠航737客機在三義雙湖村上空解體,造成110人全部罹難,至今仍讓許多人記憶猶新,當時殘骸所在的慈濟山腳下,也建了遠航空難紀念亭,紀念碑上則紀待所有罹難者的姓名。

1430 肇璟多年前於慈濟茶園,見路旁大型水塔處有路條辜且入內一探,原來是慈濟山圖根點,遂帶領我們前往一探究竟,卻發現路條已全部被拆除,憑記憶再探,只見芒草、樹枝、枯木恆更,遍尋不著之際放棄。

1500 與肇璟互相道別,謝謝肇璟今日陪伴探訪已少有人跡之古道,並仔細清理圖根點場地。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鹿場原名「九布斯」(泰雅族語),是泰雅族人的聚集部落。泰雅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中,人口僅次於阿美族的一支,他們多居住在有山有溪流之處,不僅利於防守,也便於取水。幾年前,一支汽車廣告,重新讓人發現鹿場純樸靈秀的美,它自然不造作的風情,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由於鹿場山區產鹿頗多,漢人入墾南庄時遂取名鹿場,是中港溪上源最遠的泰雅族聚居之地,,重重的青翠掩映著整片地區,壯麗山容與天然峽谷的景緻令人有如來到世外桃源的感覺!

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鹿場(苗21線往鹿場方向)

騎乘路線頭份交流道3珊珠湖三灣→124龍門口南庄南庄大橋左轉苗21東河鹿場。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