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浸水營國家步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終至東端的台東縣大武鄉的加羅坂部落,為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沿途仍留有許多古道遺跡,生物歧異度之高、稀有植物之多堪稱全台數一數二,其中又以蕨類及蘭科植物最為豐盛精彩,是一條富含人文史跡與特殊自然生態景觀。

管理單位: 台東林區管理處    

步道位置: 台東縣達仁鄉、屏東縣枋寮鄉

步道全長: 20公里

海拔高度: 200-1450公尺

開車1.東部/9線往南→經太麻里、金崙→抵大武→過大武橋右轉接東198鄉道,往加羅部落附近之登山口。

2.西部/1線或台17線至枋寮鄉水底寮→左轉接185縣道前行約1公里→右轉接屏198鄉道續行→至大漢林道23.5公里處步道入口。

日期101.01.25大年初三 天氣陰天   接駁車黃子坤

人員陳守欽  黃秀菊  黃永隆  黃永鴻  潘國勝  林治國  林永洪  黃秀李

0700 屏東長治鄉出發

0750 佳冬戰備跑道前新埤加油站接阿國

0815 枋寮鄉玉泉村。 石頭營:建於清同治13(西元1874) 。因日軍強佔瑯橋,攻打牡丹社,清廷採行開山撫番政策,遂在扼守後山出入口的山腳地帶砌石為營。石頭營西南方,現遺留三級古蹟「聖蹟亭」乙座:建於清同治13(西元1874) 。清兵在石頭營屯兵後,總兵張其光特別設立供原住民上學的「番學堂」,並建立字紙亭一座用來焚燒字紙,以示對文字的尊重。

距離此不遠的新開村山腳下果園中,現在被利用作為倉庫的基礎,是清軍石造營舍,即是清崁頭營的原址,之後又成為日警崁頭駐在所,早期出入浸水營,必須先申請「入蕃許可」,並在崁頭駐在所查驗後,才准放行。0820

0825 從歸崇進入大漢林道車行駛於婉蜒林道陸續經過歸化門社遺址警察哨鐵門深鎖似無人看管清代六儀營盤遺址大樹林駐在所遺址途中遠方可見大漢營區及雷達站

0925 抵浸水營古道西端入口看見一群6人騎單車欲行出發,路口『禁止任何車輛單車進入』,眼瞎喔

0935 出發前段土徑泥濘不堪山嵐輕攏。浸水營即是以潮濕而得名。中央山脈到大漢山後急速下降,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含水氣的暖氣流,與中央山脈冷氣流在此匯集,形成豐沛的水氣聚集環境,促使著許多特殊的植物營生,是南台灣的植物寶庫。

1000 叉路(大漢林道1K)。取右進入古道,旁有一步道解說牌。開始正式進入浸水營古道的步道,一路皆是平坦緩坡。

1020 州廳界(大漢林道2.6K)。抵達了古道的分界「州廳界」,海拔高度1437公尺,過此點後將進入台東縣境,步道也開始轉為持續下坡。

1030 行抵「姑仔崙山」岔路口,由此左側山徑可至姑仔崙山續走步道植被茂盛,許多筆筒樹生長其間,樹林間亦依附的許多山蘇生長於樹幹上

1035 浸水營駐在所大漢林道3.2K海拔1280公尺的浸水營,是這浸水營古道中的最高點。清軍於光緒八年在此設大樹林營,屯兵三十人,光緒二十年改稱浸水營,之後,日人於明治34年改設浸水營駐在所。目前遺址尚留有石砌駁坎、圍牆、石階。1045

1150 第一涼亭休息區大漢林道6.1K一路上各種植物蓊鬱,林相原始、蘚苔叢生,可見這地區濕氣之重,相關動植物生態也相當豐富,不過因而令人生畏的是,因環境的潮濕,以致螞蝗特別多,在此簡易午餐。1225

1312 出水坡駐在所遺址大漢林道9.3K,此地佔地約一公頃,四周還可以看到以往駐在所及儲水池遺址痕跡,這也是清朝時代的營盤。如今望著堆疊的石塊、坡坎,撫今追昔,頗引人發想。古道旁另一岔路則是通往神社的遺址,走進去約2分鐘即可達。自小神社往東沿著稜線而下100公尺處,即可進入於清光緒八年所設的出水坡營盤,在日治時古道開闢之初,沿途並沒有設置駐在所,在1901年設浸水營駐在所,到了1919年大正八年,才在清朝出水坡營盤原址設置出水坡駐在所,到了1926年大正15年,又將出水坡駐再所往西遷移約400公尺的地方,直到二次大戰終戰後才撤除。1330

1410出水波山登山口(大漢林道11K往出水坡三角點的指示牌,根本不必一分鐘即抵達三角點在右側約幾十公尺處還有一顆內補二等三角點當然也不能錯過了,在三角點2-1196照了許多合照後方才知足的離開守欽笑我有三角點迷思1420

1435 大石壁

1445行抵木炭窯遺址大漢林道12.2K,位於古道左側下方約10公尺處,看著斑駁碎裂的木炭窯,遙想前人那種刻苦勤樸的生活方式,有著今日當思凡事感恩之心守欽速度慢又愛拍照大家也樂得悠閒1455

1515 新修築棧橋大漢林道14.2K隨著高度的降低,已隱約可聽到茶茶牙頓溪的流水聲此時傳來二哥呼叫問我等一行人到哪裡了他已進入河床原來南迴公路大塞車二哥行車時間和我們步行時間是相等的辛苦了二哥謝謝您

1520 新姑仔崙駐在所遺址從出水坡駐在所到姑仔崙駐在所沿途,依清軍形容這一帶的山路是「日光不到,古木慘碧,勇丁相顧失色。」後經歷日治與民國五十年代的砍伐,已不復見當時的景象了。在大正三年,力里社排灣族人襲殺力里駐在所警眷的四天後,姑仔崙駐在所包含救援、留守的巡查與家眷,全數遭到大武溪對岸山頭的姑仔崙舊社排灣族人殺害,同時駐在所也被焚毀。

1540清朝溪底營盤址(大漢林道15.1K),目前已經消失無可考據了。日治時代,此地改設林業改良場,民國五十七年,林務局在此地設立苗圃,並提供美籍林業專家客房及游泳池等招待設施,在過去清軍過夜的營盤上,只剩下日治時期所架設的吊橋遺跡,吊橋早已不見。

1550 終於來到了「姑仔崙吊橋遺址」,這是以前的舊吊橋遺址,再往左下去就是去年剛完工的新吊橋,行走至此已到了浸水營古道的終點,一路從屏東越嶺而來,共走了約16 K,下降了約1300公尺。走在幽幽古道,回想先民篳路藍縷、開山修路移民後山的拓荒始,一抒思古之幽情

1600 通過新吊橋已經看到二哥的身影在下方河床

1610 古道入口涼亭右方有一林道可通加羅板社區溪水暴漲時需由此高遶約4K可抵加羅板社區決議今日在此涼亭紮營過夜可至下方溪床取水

1630 大家共同合力分工取水撿木材搭營帳

1830 晚餐後一夥9人席地而坐營火照亮漆黑山谷遠離塵囂的靜謐只有我們酒酣耳熱的融洽

2200 酒糧皆盡空無道聲晚安溪水伴隨入眠此情此景讓我憶起北二段耳無溪營地祝福所有的山友與夥伴:幸福龍年 時時吉祥 刻刻平安 萬事如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