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10   星期四    天氣:陰晴不定

人員:羅世逢  羅智輝  黃國樑  張榮福  陳賢昭  黃秀李

路線:竹南海邊餐廳集合→西濱公路→桃園新屋鄉永安漁港(來回約94公里)

永安漁港位於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村的海濱, (舊名崁頭屋港),位於臺灣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村,社子溪出海口北側。永安漁港是中壢區漁會轄區內的唯一漁港,屬於第三級漁港,亦為臺灣唯一以客家族群為主體的漁港。

永安漁港原為一小漁港,為因應漁船大型化需要,不但新闢碼頭,還挖深航道,並延長興建原有防波堤。漁港現在有漁筏99艘,漁獲種類以鯧、鰆、小卷、烏魚、鰹、鯊、黃花魚等為主,漁獲量主要供銷外縣市為主,為增加漁民收益。原本只是地區性的小漁港,在桃園縣政府「黃金海岸」計劃的規劃之下,新建了許多休閒娛樂設施,加上原本漁港的鄉土風情和濱海的特殊景觀,使得永安漁港儼然成為了桃園休閒的新去處。

 踏進永安漁港,首先可以看見港口以及民國91年完工的跨海拱橋,這座跨海拱橋當地人俗稱「彩虹橋」,現在已經成為永安漁港的新地標了。也被稱做情人橋,據聞這座情人橋,若是和情人攜手走過,很快就能共同跨上紅毯那一端。永安漁港夕色及夜拍彩虹橋是攝影人桃竹地區絕色景點,往漁港入口處的左手邊,是以往遊客最多的聚集點–漁市以及飲食中心,在此可以購買到新鮮的漁貨及可口的小吃。

福興宮,位處新屋鄉西南方近海蚵殼港蚵間村,廟宇座北向南,廟前稻田連綿,綠浪翻擺,環圍風景秀麗,清靜宜人為蚵間村、深圳村二地居民休閒聚會之所,並亦為遠近民眾朝拜進香的信仰聖殿,香煙鼎盛,四時不斷。 該宮正殿主祀蕭、蘇、刑、沈、羅、池、朱七府王爺及王、金、李、黃等七位夫人。左右兩側配祀北港過火至此之天上聖母及保生大帝、許府真人、孫府真人、福德正神。正殿懸有一獅頭口中啣劍之匾,乃當初王爺船進港時之船頭匾額。

早上8點整家中→南海休息站→竹南科學園區出發

接公義路→香山路段上西濱快速道路

在此等候眾兄  他們由竹南海邊餐廳出發

帥氣的不老騎士:羅世逢老師  全身勁裝  酷 酷

附近有新竹空軍基地有很多戰鬥機或軍用機來回整排燈號即為導進遵行方向我們在此等候觀賞軍用運輸機準備降落

「鳳鼻隧道」位於新豐鄉與竹北市濱海公路交界處。由於鳳鼻山西端突出台灣海峽,山的末端好像鳳鼻,俗稱「鳳鼻尾」,海濱風景極佳。每當夕陽西下,紅霞和山色掩映,加以綠樹圍繞,「淡水廳誌」把它列為全淡八景之一,名為「鳳崎晚霞」。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開設後,因經過本鄉坑子口段至山腳段,正處於陸軍部隊114實彈靶場前,每逢實彈射擊訓練,則必須管制交通,故研商設置假隧道,以利通行,並兼具避彈功能。本隧道全長2,250公尺,南北引道長890公尺,為雙孔二車道棚架式隧道,臨海側透光,窗型造型,曲線極富美感。

鳳鼻隧道新豐鄉入口 隧道內人車爭道 空氣差 騎旁道

位於106縣道的「莫內咖啡」,。位於61快速道路線上的「莫內咖啡」,佔地近1000坪,是一處巴里島風格的咖啡廣場,四周花團錦簇、綠意盎然,咖啡香、音樂聲瀰漫。也因為腹地廣大、交通便利,可說是北部地區最重要的大型重型機車據點。

「彩虹橋」,現在已經成為永安漁港的新地標了。也被稱做情人橋,據聞這座情人橋,若是和情人攜手走過,很快就能共同跨上紅毯那一端。

在永安漁港用完午餐 回程 有絲絲小雨

新屋鄉綠色走廊自行車道於2002.9.14正式啟用,綠色走廊是藉由永安漁港海濱防風林密集的特點,使得兩側樹木夾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綠色走廊。逢假日禁止汽機車進入。被規劃為桃園縣內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建了木棧平台、觀海亭、休閒步道、景觀解說等設施,這綿延4公里長的綠色走廊很適合家庭老少來此休閒運動。

紅毛港位於台灣新竹縣新豐鄉青埔溪、茄苳溪匯入新豐溪的溪口,因相傳於荷蘭人曾佔領該地之港口,而得其名。清治時期時為北部重要港口之一,後期因港口多年為土砂壅塞,海舶難於進口,遂成廢港。今日紅毛港南岸擁有豐富的紅樹林生態,因而規劃成遊憩區。此外,曾在紅毛港附近挖掘出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遺址。

風情海岸緊鄰北部最大朝間帶溼地-香山溼地,具有典型的沙丘景觀與數量豐富的濕地植物,其該溼地已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而呂副總統為本市沿岸賜名之「風情海岸」景觀石;及由廢棄碉堡改建之廁所,為該處最特殊之地景。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日期:2012.05.09    星期三   天氣:午後有陣雨   交通:大巴2   84

主辦:苗栗縣頭份鎮 亞太技術學院 運動健康休閒保健系

民國84年底,月潭公路部分完工,現在遊客已經能完整繞行日月潭一周,賞玩各個景點了。環湖公路全長約33公里,如果以自行車或機車作為交通工具,配合各個景點作為一日遊,最為恰當。既可健身,又可悠閒的深刻體會日月潭的山與水。

日月潭環湖公路因景色優美、原住民文化及自然生態豐富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

日月潭擁有全台最大環湖公路,一趟自行車程約3小時。CNNGO指出:因為寧靜、碧綠的湖面,每年吸引眾多台灣和日本遊客前往,也啟發許多詩人和畫家的創作。日月潭原住民的邵族文化,及當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更讓日月潭成為獨具特色的景點。

日月潭得天獨厚的美景與完善的自行車道,享譽國際。(圖片提供/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完工的水社-向山自行車道,長約3公里,包含400公尺水上自行車道,全線沿潭邊興建,風景絕美,坡度平緩;快進入向山遊客中心前的永結橋、同心橋及婚紗廣場,提供新人拍婚紗照的新取景點,其中的沙灘也是日月潭的新創意。

全球10條最美自行車道(資料來源:CNNGO網站)

◎台灣 南投縣: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

◎法國 勃根地:頂級葡萄酒之路

◎紐西蘭 基督城:墨爾斯沃斯公路

◎澳洲 維多利亞省:大洋路

◎印度 拉賈斯坦省:烏代浦市

◎加拿大 魁北克:北方小火車直線公園

◎美國─加拿大:大分水嶺自行車路線

◎美國 愛達荷州─蒙大拿州:海亞瓦沙華沙自行車道

◎中國─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公路

◎荷蘭 阿姆斯特丹:10號自行車道

亞太技術創意學院連續3年代表台灣奪得  世界啦啦隊技術組冠軍  今晚5/10新聞有看到張育銓主任 接受採訪 全校師生繼續加油喔

這群寶貝是2/13-2/19一起單車環島的孩子們

0950抵日月潭傑安特自行車館 租車200/

領車並由專業人員解說教授 騎單車注意事項

謝采娥 陳秀鳳 黃秀李 林瑞秋

由台灣自行車協會的志誠 曉雯 擔任前導及補給品運送

離開風光明媚的水社碼頭  朝台21甲線出發

雲品飯店高聳於前  雲品飯店前陡坡 很多同學不熟悉換檔  紛紛落馬

歡迎光臨文武廟前之石碑陸客最愛

文武廟前觀日月潭 波光斂艷 遠山連綿

伊達邵纜車站及水社大山之登山口

滿滿的補給品  規格同單車環島

玄奘寺前休息補給車與同學

玄光寺前大彎道 急轉直下

頭社自行車道是位在日月潭西南方的小村落,這裡海拔高度約640~670公尺,比日月潭低約80公尺,地勢非常平坦,很適合騎乘單車,這條自行車道的起點就在台21線公路旁,該車道入口有一座牧童騎牛塑像,很容易識別。

甜美可人的曉雯  補給車與我們緊緊相隨

月潭自行車道以玄光寺為起點,經環潭一號隧道到明潭出水口這段長約8公里,是專為鐵馬族設計規劃的自行車道。

同心橋進入環湖自行車道

日月潭風景管理處興建的「永結同心橋,這條從日管處連接到水社碼頭的自行車道,橋下還有人工沙灘和花圃,去年 12月中旬就可開放遊客賞景和拍婚紗!永結同心橋的自行車道,由兩座白色橋墩和木製步道組成,從日管處延伸到水社碼頭,橋墩為白色的鋼構建築,在橋上便能將日月潭的山湖美景一覽無遺

越來越近水社壩遙望日月館及教師會館

教施會館 日月館目前日月潭最高檔旅店 25000元起跳/

1320返抵捷安特單車館 換由第二批同學出發 由張主任及芳梅老師 擔任前後導

此畫面瞭吧  沒錯 就是愛拍大石頭

1430上船環湖了  300/  3處景點上下船

離開伊達邵  遙望纜車站 纜車有紅 3  代表日

下午下起陣雨  同學們各個淋成落湯雞

1630 全員上車回程 車上觀賞桃姐」1840返回學校 解散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苗栗縣通霄鎮是靠海的鄉鎮,沒有鹽田產鹽,卻有一條百年歷史的「挑鹽古道」,令外人頗感好奇。這是先民篳路藍縷走出的一條羊腸小徑,由通霄鎮至銅鑼鄉,因道路開闢,現存挑鹽古道僅剩約一公里長。

在台灣,鹽是極其傳統的產業,過去中北部未產海鹽,鹽大部分來自彰化鹿港、嘉義布袋或台南安平一帶,當時交通不方便,海鹽都由舟楫運抵通霄港(目前為通霄溪),再用牛車載運到通霄鎮城南里三鄰附近的「鹽館埔」(鹽的貨物集散地)集中存放。

當時從「鹽館埔」以上,牛車無法上山,後半段只能靠挑夫,將鹽、糖及海鮮等物資,翻山越嶺送到銅鑼、三義或大湖等地區,部分貨物則送到三義火車站,往西處送。沿海地區不生產皮貨、山產及茶葉等,挑夫回程時,將這些貨品挑回通霄等地區,來回都走這條古道。

挑鹽古道又稱「挑鹽崎」,位於苗栗丘陵東界的銅鑼斷層上,是屬於砂礫層台地。古道上的植生屬低海拔闊葉混合林,以相思樹、油桐、榕樹為主,筆筒樹及蕨類也很豐富,林間有烏群與飛鼠等動物。古道兩旁種有部分桐花樹,每年四至五月間盛開,相當美麗。

兩段古道 一路賞桐 通霄鎮公所前主秘林玉騰說,過去「挑鹽古道」從「鹽館埔」開始算起,到銅鑼鄉九湖村九華山附近,全長約四公里;但「鹽館埔」至目前古道入口處之間這一段,民國八十二年間開闢苗卅八線道路及整治野溪等因素,部分古道被截斷,只剩下通霄鎮南和里至銅鑼鄉九湖村,分為上、下兩段。

「挑鹽古道」下段入口處,位於通霄鎮通往銅鑼鄉的苗卅八線四點五公里處。走進古道入口,抬頭一看,只見一顆顆石頭不規則的往上排,卻不見盡頭,有如拔地而起,一路蜿蜒曲折,寬只容一人行走,十分險峻,且無處可供人歇腳。

一塊塊大石頭砌成的坡道,經過前人無數腳印的踩踏,石頭表面早已磨得光滑圓潤,深深的嵌在此間特有的紅壤裡,見證先民運鹽的艱辛過程。

「挑鹽古道」下段全長約三百公尺,可從苗卅八線五點五公里處出來,再前進一百多公尺,可接「挑鹽古道」上半段,全長約七百公尺。

古道的石階梯道因位於九湖村的出口,距佛教聖地九華山大興善寺很近,有很多信徒假道於此,至九華山朝聖,故也是一條朝聖要道。

九華山大興善寺,位於苗縣銅鑼鄉九湖村十六鄰,四周環境清幽,翠竹林木環繞。

大興善寺的創建者,為福慧大士,示寂後,大士親自現身,指示大眾,前往銅鑼鄉重新開闢九華山叢林,建立道場,繼續廣度眾生,傳佛慧燈。寺中主要是供奉觀世音菩薩

2012.05.06     星期日    天氣:艷陽高照

本班成員:41    請假:8    缺課:3    實到:30

交通:竹南造橋72號快速路車行進入銅鑼火車站前中正路,往南→九湖口站右轉往九華山→躦行通過中山高橋下→車續行上通九大橋→九湖大橋左往天保寺叉路左往天保寺,又往自行車道,取右上行抵虎頭崁古道入口。

行程安排

0800竹南0910接駁車停放安排0920虎頭崁山土地公廟涼亭0935吊橋與觀景台1015涼亭續循稜而行1030車道叉路取右1.5K1050384.5K下方入口→113038線上方出口→1200九華山午餐→1400回程→1500竹南啤酒廠→1600李科永圖書館

 

0800竹南李科永圖書館集合

0910抵登山口接駁車停放 安排妥

虎頭崁山,322m,三等三角點一二四號

土地公廟  可俯瞰通霄地區與鐵占山

清朝道光年間「虎頭崁道」是最長、最重要的官道。藉以連接苑裡、通宵每遇下雨,黃土雨水夾雜,濕滑泥濘的斜坡,著實舉步維艱、寸步難行。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在地方善心人士,捐資出力,始有卵石鋪梯,道長1237階,因彎曲如「礱鉤」,所以被稱為「礱鉤崎」史學家說,先民為了出入方便、生計需要或官方輔番、充實邊防而開闢山路,或長或短,曲折或陡峭,存在崇山峻嶺裡。即使歲月悠悠,卻也荒而不廢,雖然被冷落了,但不至於遺忘。 

涼亭休息泡茶  今天混很大

0935九湖吊橋與觀景台

中華電信基地台

 觀景台休息  墮落的很

「挑鹽古道」是清朝時期連接通霄、銅鑼的運輸要道,當時海、山沿線的居民為了交流彼此的生產物資,在往來通霄、銅鑼之間,修築了穿過虎頭山的「虎頭崁古道」,從「鹽館埔」(在通霄鎮城南里三鄰附近,為鹽之集散地)開始算起,到銅鑼鄉九湖村九華山附近,全長約 四公里

此為挑鹽古道「苗384.5K」下方入口

挑鹽古道,長約1公里,海拔落差 240M390M,後半段稍微陡一些

挑鹽古道位於苗栗丘陵東界的銅鑼斷層上,屬於砂礫層台地。

古道上的植生屬低海拔闊葉混合林,以相思樹、油桐、榕樹為主,筆筒樹及蕨類也很豐富。

挑鹽古道上方出口,位於「苗387K」處,也是銅鑼有名的自行車道景點

挑鹽古道上方出口,設置的觀景台,可以遠眺大甲溪、鐵砧山

日頭赤焰焰  續行往九華山

部分成員前往大興善寺用餐平安麵  部分成員則於停車場蔭涼處泡茶

1500竹南啤酒廠  無限暢飲+香腸 謝謝振益(啤酒廠員工)安排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混山』往『李棟山』的這條道路,在日本統治時期亦是條『隘勇線』,李棟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桃園縣復興鄉分界的山稜,海拔約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據傳滿清政府派李棟將軍至台灣安撫山胞時,在山頭建立一座古堡,光緒33年,日軍來台更在此大興土木,架立大砲陣地,用來鎮壓當地抗日泰雅族同胞,歷經多次交戰,抗日族人死傷無數,現今只剩下殘壁破瓦,供人無限憑弔。大混山在李棟山西邊方向,沿稜而走是森林浴好去處。

交通:走台三線,左轉接120縣道往內灣,經內灣往尖石,過尖石大橋,接竹60鄉道→左轉過錦屏大橋(若直行接竹62鄉道,可往花園、五峰方向)→過那羅社區後,經杮山橋,在7.9K處,遇左叉口(左往八五山,直行養老秀鑾),取左上行→依電線幹上行,沿途都有登山路條,會經過哈勇農場,車行至5k處右側即為大混山登山口。

日期:2012.05.03         星期四        天氣:午後有陣雨

行程記錄:

0830 一路是桂竹林,再過不久變為雜木林,林相原始,天氣似乎不錯沾沾自喜。

0835 指標往大混山70

0850 樹上長有鳥巢厥及猴板凳,顯示這裡濕度夠,也很原始。

0856  巨木(H1420M),其實沿途都有,偶爾也會經過大石,高度漸漸上升。

0912  路趨平緩寛大,遇左叉口(左上往大混山,直行往李棟山),取左陡上。

  這裡是稜線上的山溝路,很寛敞多獵徑,如果沒有登山路條,恐有誤

0920 叉路;右下大混山西南峰(西南稜隘勇支線)竹60 9k處,取直行往大混山15分。

0932 叉路;右為觀景台今日濃霧無視野,直走李棟山120分,取左上大混山基點4分。

0938 大混山(H1541M3-6270),山頂展望不好;拍照後占哥催促續直行。0945

0950 叉路(右側為0932直行路相接)取左續行。

1000  稜線路兩旁遇見用石頭堆畾成的駁坎,非常長;可想像昔日榮景繁華,沿途可見昔日石階步道,年代以久遠。

1016 1610峰,為一寬廣空地,可供大隊人馬休息。

1023 進入人工杉木林,陡坡而上。

1026路右邊出現一長排的香菇場,另一邊則是駁坎;該是昔日駐在所。

1037 叉路;右下獵寮水管路再上稜回宇老120~150分,取直行李棟山90分。

1040 有駁坎,沿著陡坡堆疊成兩層;深具見證歷史遺跡。

1053 上瘦稜穿行箭竹林。

1104 叉路;右下宇老,取直行大混山,續穿越高於人高之箭竹林。

1110 路左下方發現一墓碑(故桃園廳巡查渡邊要之墓),顯示這條路線在日據時代,仍是鎮壓原住民的重要道路,對古人墓碑有所忌諱;拜拜不拍照。

1125 叉路;記憶深深99李棟山走內鳥嘴山時曾經走過,左去媒源、石桌;尖石鳥嘴山4.5h、八五山3.5h;來時路大混山100分;取直行李棟山15分,沿瘦稜陡坡而上。

1140 李棟山 (H1913M,一等三角點,另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碑),休息,展望四周山景(山頂有一大城堡,大小約40公尺見方,牆高約2公尺,城堡內目前有一氣象局自動測量站,用鐵絲網圍住,旁邊豎立一鐵牌,上面寫著"一等衞星控制點",另有兩座基地發射台天線,一間水泥屋(上有四片太陽能電池裝置)。在此午餐、泡茶、拍照;濃霧攏聚下霧雨,視野不佳。

1235 原路回程,梅雨型態之氣候,極為不穩,時而霧散見陽光出現,時而濃霧瀰漫整個山區;無法窺得此山美景,倒也有迷霧森林的浪漫。

1325 通過1037叉路後雨勢漸大,穿雨衣。

1420大混山登山口雨停了,脫去雨衣。

1445 穿行竹林。

1500 返回登山口,每人暢飲啤酒慶祝今日行程歸來。

抵登山口

一路是桂竹林,再過不久變為雜木林,林相原始,天氣似乎不錯沾沾自喜

指標往大混山70

樹上長有鳥巢厥及猴板凳,顯示這裡濕度夠,也很原始

巨木(H1420M),其實沿途都有,偶爾也會經過大石,高度漸漸上升

叉路;右下大混山西南峰(西南稜隘勇支線)竹60 9k處,取直行往大混山15分。

昔日提煉精油之設備

叉路;右為觀景台今日濃霧無視野,直走李棟山120分,取左上大混山基點4分。

大混山(H1541M3-6270),山頂展望不好;拍照後占哥催促續直行

叉路(右側為0932直行路相接)取左續行

稜線路兩旁遇見用石頭堆畾成的駁坎,非常長;可想像昔日榮景繁華

沿途可見昔日石階步道,年代以久遠。

1610峰,為一寬廣空地,可供大隊人馬休息

 進入人工杉木林,陡坡而上

路右邊出現一長排的香菇場,另一邊則是駁坎;該是昔日駐在所

叉路;右下獵寮水管路再上稜回宇老120~150分,取直行李棟山90

有駁坎,沿著陡坡堆疊成兩層;深具見證歷史遺跡

叉路;右下宇老,取直行大混山,續穿越高於人高之箭竹林。

 路左下方發現一墓碑(故桃園廳巡查渡邊要之墓),顯示這條路線在日據時代,仍是鎮壓原住民的重要道路,對古人墓碑有所忌諱;拜拜不拍照。

叉路;記憶深深99李棟山走內鳥嘴山時曾經走過,左去媒源、石桌

尖石鳥嘴山4.5h、八五山3.5h;來時路大混山100

取直行李棟山15分,沿瘦稜陡坡而上。

展望四周山景(山頂有一大城堡,大小約40公尺見方,牆高約2公尺

李棟山 (H1913M,一等三角點,另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碑)

城堡內目前有一氣象局自動測量站,用鐵絲網圍住,旁邊豎立一鐵牌,上面寫著"一等衞星控制點",另有兩座基地發射台天線

一間水泥屋(上有四片太陽能電池裝置)

原路回程,梅雨型態之氣候,極為不穩,時而霧散見陽光出現,時而濃霧瀰漫整個山區;無法窺得此山美景,倒也有迷霧森林的浪漫。

大混山登山口

穿行竹林

 返回登山口,每人暢飲啤酒慶祝今日行程歸來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氣:晴空萬里   人員:黃秀李   莊碧琴  何四哥

今日騎乘路線頭份鎮→峨眉鄉→北埔鄉→南庄鄉→三灣鄉

     

      宇宙何所悠,忽過已半百;性本愛丘山,羈馬戀舊林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五峰旗瀑布位於為宜蘭縣礁溪鄉,是蘭陽八景之一,瀑布後面有五座尖峰並列,就好像是國劇裡武將軍背後的五支三角旗一般,故而得名「五峰旗」。山頂上終年雲霧繚繞,山泉水也不斷自山上直衝而下,形成三疊瀑布,由上而下全長有100公尺,在青山翠谷中淙淙的飛瀑,令人心曠神怡。最下層的第三層瀑布下方有個小水潭可以戲水,若順著步道往上走約15分鐘可抵達第二層瀑布,瀑布旁設有「五峰亭」能將瀑布美景盡收眼底,若要到第三層瀑布則需再走30~40分鐘左右,而登山步道途中有一條岔路可以到達聖母亭及聖母山莊朝聖。在下層瀑布是風景區的入口處,這裡目前有規劃兒童戲水區及活動烤肉區

1405 上車至五峰路(H40m),這是跑馬古道南段入口,旁有[跑馬古道6.7K]里程牌及解說牌,右五峰路【宜 2】可往五峰旗瀑布,往林美石磐步道。

1430 抵五峰旗風景區。取直行往聖母山莊,天氣悶熱,下方水壩淺水區,已見大批人潮在此戲水。

1440 由攔沙壩中便道取左,後沿著溪床平行前進。

1455 進入林間步道;不久即可見又有一土地公廟,大家拜拜保登山平安。

1500 叉路,右有路條不知通往哪裡?取左有指標往石盤步道,步道植物生態盎然,氣氛寧靜怡人,走來輕鬆愉快。

1520 通過石壁區後叉路,右方步道猜想應是接1508處之叉路,取直行。

1525 有一羅東林務局之巡邏箱。

1528 抵林美石磐步道入口。有攤販區,素華買水果大家享用 。

林美石磐步道:位於礁溪高爾夫球場旁。從礁溪走台九線,右轉宜6鄉道,沿途跟著「林美石磐步道」的標誌走,過礁溪高爾夫球場、佛光大學叉路後,路右側有一碎石路岔路,由這條碎石路進去約三百公尺,就可抵達林美石磐步道的入口。

「林美石磐步道」的名稱是由「林美」、「石磐」所組成的。「林美」是指當地村名(礁溪鄉林美村),當地早期的地名為「林尾」,後來才改為「林美」。這與台北的「景尾」改名「景美」,有異曲同工之處。「石磐」則是指「石磐瀑布」。

林美石磐步道長約1.7公里,呈O型環狀,右去左回,去程及回程各約八百多公尺。步道沿著溪谷,所以沿途有溪水、瀑布,而礁溪多雨潮濕,所以溪谷植物生態盎然豐富。步道平緩,全程好走,僅有一小段十幾公尺的陡階梯而已。

1535 進入步道區內,林美石磐步道沿著「得子口溪」的溪谷而建,這條溪由於河川侵蝕而形成大小的瀑布景觀,其中最高瀑布為石磐瀑布。石磐瀑布的上方有一塊堅硬的四稜砂岩,大石如盤,所以瀑布取名為「石磐」。這條步道因此命名為「林美石磐步道」。

1540 右側出現一個木馬及一小段木馬道。「木馬」是早期的伐林工人在缺乏道路、卡車及機器動力載運木材的情況下,所使用的一種簡易運送木材的工具。

1545 步道至0.3公里處,開始進入亞熱帶溪谷,這時可聽到右側不遠處的得子口溪溪谷傳來淙淙水聲,幽蔭的森林景觀,步道兩旁的植物更豐茂。

1550 步道已貼近山壁,出現一小段架於斜壁的棧道,棧道下方有溪流小瀑及深潭。瀑布之上,水流平緩,溪水潺湲。

1600 觀景台,可凌空俯瞰峽谷的溪瀑潭水。

1605 通過木橋,越過得子口溪,對岸的地表有一大塊的四稜砂岩,是所謂「石磐」名稱的由來。此處大約位於步道0.85公里處,剛好是林美石磐步道的中點,步道在此迴轉,沿著溪谷的另一邊下山。

1615 漸遠離溪谷,步道位於山腰,緩緩下坡,全程都是細碎石子路,踏踩舒軟。植物茂盛,林蔭怡人

回到登山口。

取前往觀景台。

1620 觀景台。前方出現一座埤塘,湖水呈深濁黃色,為「草湳湖」。草湳湖又稱「下埤湖」,是昔日附近農田灌溉的水源。這些舊農地,如今已變為高爾夫球場的一部份。

1630 林美石磐步道口前取右下,往聖母山莊原路回。

1650 返回五峰旗風景區停車場。(此腳程僅供參考,因我們是以馬不停蹄之速度行進,自覺有些喘一天連走二步道如果早些出發,或許會更從容一些)

2005 雪隧大塞車,返回頭份晚餐。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馬古道】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的界線上,是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也是清末蘭陽地區對外主要交通幹道。先民利用古道搬運木材,在路上置圓木枕,上托木馬搬運,有「木馬路」之稱。二次大戰期間,曾是日本陸軍戰馬馳騁的道路,常可見日軍官兵騎馬巡邏,居民又稱之 為「陸軍路」、「跑馬路」。路線經礁溪猴洞坑溪谷,翻越分水嶺經坪林連台北新店,北宜公路修築通車後,古道人行漸少,逐漸荒廢。 跑馬古道可以從五峰旗牌樓往上攀爬,亦可從北宜公路上新花園旁緩步下山,沿途可以遠眺頭城、礁溪段的蘭陽平原風光、龜山島,亦可途經小山神廟、柳橙果園、採礦區、猴洞坑溪上游、跑馬古道勒石…等,景觀多變豐富。

  宜蘭跑馬古道是最富綠意的健行古道,跑馬古道為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的界線上;由北宜公路石牌站起步,至五峰旗止,全長7公里。 早期是礁溪通往北宜公路石牌的跑馬路,清朝時期,則成了宜蘭先民運送物資的重要便道。日據時代,則被拓寬為軍事要道,以馬車搬運軍需物資。一直到台灣光復後,西元1946年北宜公路通車,跑馬古道才開始失去了運輸功能,而漸漸受人們遺忘。

  現今,宜蘭縣開始重視觀光產業後,礁溪鄉公所重新將位於鄉內的這段跑馬古道加以整理,如今的跑馬古道已被闢為一條登山健行步道,沿線依山傍崖、山明水秀、風光明媚,天然闊葉林木、蕨草茂盛,加上特種毛杜鵑、樹蛙、彩蝶、鷹翔、雀鳴等都會難得一見的動物,更是加添了可看性,目前沿途保存有伐木、索道、採礦、駐營等遺跡,是很好的先民拓墾史戶外教室。,儼然已經成為宜蘭縣登山健行的據點之一。一邊健行、一邊飽覽頭城、礁溪的平原風光,壯闊的太平洋以及美麗的龜山島,清晰可見。沿線可通至猴洞坑瀑布並連結礁溪溫泉區,健行完畢再泡個湯,輕鬆自在的生活不過如此。

所謂「淡蘭古道」,是早期淡水廳(台北一帶)到噶瑪蘭(蘭陽地區)之間往來的道路。

當時淡蘭之間主要的道路有二,一是循基隆河而上,從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 、八堵、暖暖、柑仔瀨(瑞芳) 、猴硐,經三貂嶺至頂雙溪(雙溪) 、槓仔寮(貢寮),然後翻越草嶺,經大裡、頭圍(頭城)、礁溪,至噶瑪蘭(宜蘭),為「淡蘭古道北線」。另一條道路則是循著新店溪、景美溪,由深坑、石碇而至坪林尾(坪林),然後經湖桶、石牌,而至礁溪、宜蘭,為「淡蘭古道南線」。

「跑馬古道」屬於「淡蘭古道南線」的其中一段,位於石牌、礁溪之間。石牌就位於現在北宜公路最高點(大約59公里處),又稱「金面大觀」,此地居高臨下,可眺望蘭陽及龜山島美景。

  石牌設有停車場、公共廁所,攤販商店聚集,為北宜公路上的一處休息站。附近亦有一「北宜公路殉職先靈紀念碑」。北宜公路過石牌之後,便進入著名的九彎十八拐路段,下山之後,向右轉,循著台九線,便進入礁溪鄉。

從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往下走,經上新花園,抵達礁溪五峰路,全長約6.7公里。約分為三段:

()從石牌至上新花園,約2公里,大部份是產業道路。

()從上新花園至古道南口,約3.1公里。

()從古道南口至五峰路,為產業道路,約1.6公里。

今日走法

車行從古道南口至五峰路,為產業道路,約1.6公里停妥車5k處往北宜公路最高點石牌0k處止來回走共10公里,後尚有時間續往宜2線約1.2k處五峰旗風景區內沿溪谷走約40分抵十美磐石步道登山口。

日期:2012.04.29     星期日    天氣:多雲時晴

人員:陳元占、林靜華、陳素華、黃秀李

交通: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頭城交流道下往礁溪方向行駛,轉走沿大忠路往五峰旗方向即可到達宜蘭跑馬古道。

行程記錄:

0700 頭份麥當勞集合出發。

0830 經過雪山隧道後,於【台9:73k】處循五峰旗瀑布指標右轉大忠路【宜2】,過德陽路與大忠路交會口,直行約1.2公里,即可看見右側產業道路有「跑馬古道」的標誌。再右轉產業道路,約上行1.6公里,即抵達跑馬古道的步道入口(5k處),發現不少登山客自0k起登。

0840 由此5k處開始起登,跑馬古道寬約三公尺,以碎石子路為主,路寬闊好走。

0845抵達十一股溪,有一「玉龍居」涼亭過木橋,古道繞行於山腰,地勢漸高。

0855路旁有昔日的木馬及木馬道的實物展示,續行走出林蔭路,漸有展望,沿途可眺望蘭陽平原礁溪、頭城一帶的平原美景。

0902 古道與產業道路交會,右岔路可通往猴洞坑瀑布,路程約40分鐘。

0920觀景台,正遙遙面對著龜山島; 解說牌寫著「風水傳奇,龜蛇守海口」

0922 路旁有一騰空之木造休閒椅,靜華、素華二人膽顫心驚體驗。

0935 抵達山神廟,山神廟僅是簡單的石頭公。續行林蔭古道,走來徐暢歡愉

0948舊礦場大石壁遺址,這個礦區出產黑鉛礦,大石壁,在此休息吃水果。

0957旁有一座眺望台,下方為猴洞坑溪;並可遠眺蘭陽平原風景。

1005穿越了竹林裡,竹蔭林道後接著就來到了猴洞坑溪上游小水潭,有一石橋越溪。橋旁上游處有清澈淺潭。

溪岸有一巨石,刻著「跑馬古道」四字,此石稱為「跑馬勒石」。立石的時間為丙子年,推算應為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1015

1025 抵土雞城(即上新路口)。由導覽圖解說:跑馬古道至此就變為柏油產業道路,大約要往上走1.3公里多,才能再接上步道,然後再走七、八百公尺,就可抵達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

1055 叉路;有一導覽往跑馬古道上新南口1.2k,左有一軍營區,看們狗猛吠

續前行100公尺左接上步道;為林間木棧道,可清楚聽見重型機車狂飆之轟隆聲呼嘯急馳而過。

1105 右側有一森林教室;並無任何特色。續前行。

1115 石頭公。

1122 終抵石牌是北宜公路的最高點,也是坪林、頭城的交界處,這裡有一座「金面大觀」石碑,是眺望蘭陽平原及龜山島的最佳景點,也是北宜公路上最熱鬧的休息站,小販雲集於此。2/19單車環島經過此地,發現跑馬古道路標;猶記我如此寫:將擇日造訪;今日我果真實地走一回,大聲歡呼……..

石牌,是跑馬古道的北口。這裡新豎立了一塊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台灣總兵題字的「虎字碑」,這只是一件複製品,原作目前珍藏於坪林茶葉博物館。原來,「石牌」(石牌仔)的地名就是源自這塊「虎字碑」

;看著下方蜿蜒的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方覺真的不可思議,我曾騎乘….奮力踩踏前進….追逐夢想.....

在此觀景台下方之扶輪亭內午餐,喝咖啡、水果、泡茶

1240 原路回程,由石牌北口往礁溪南口……..

1255 接產業道路。

1305 進入跑馬古道上新路口

1330 猴洞坑溪上游小水潭。

1400 返回5k南入口。

1405 上車至五峰路(H40m),這是跑馬古道南段入口,旁有[跑馬古道6.7K]里程牌及解說牌,右五峰路【宜 2】可往五峰旗瀑布,往林美石磐步道。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年苗栗社大春季【古道趴趴走】教學講義(101.04.22 -3

4/22:三角山、長坑山、雙峰山員屯山下客家大院            講師:黃秀李

交通苗栗客運    下車地點三義鄉馬祖廟    上車地點客家大院

行程簡介

三角山,海拔567公尺 ,又稱雙湖山、松樹江山,位於苗栗縣三義鄉,三等三角點#157基石。

長坑山,海拔580公尺 ,又稱三角山北峰或草寮山,位於苗栗縣三義鄉,殖產局圖根三角補點。

雙峰山,海拔538公尺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山頂無基點,有東西二峰,從苗栗平原往南看,東西峰並峙,有雙峰凌霄之譽,名列苗栗八景之一。

雙峰山北峰,位於苗栗縣銅鑼鄉,海拔450M 公尺,礦物課基石第296號。

員屯山,海拔339公尺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三等三角點#156基石。

客家大院位於銅鑼鄉有「雙峰筆架現文光」雅譽的「雙峰山」山脈山腰,約朝東北向,面向後龍溪與銅鑼公館平原。山下「客屬大橋」一端是72線快速道路,72線是「苗栗之心桐花山城環狀旅遊線」上的重要路段。

客家大院目前面積約300坪,規劃理念有「遵古、仿古、創新手法併用」、「開放觀光與深耕客家同步」、「體驗與解說整合」、「硬體與軟體兼具」、「長遠規劃與分期實施」。目前完成中心三合院,未來再集縣民與專家智慧定位客家大院功能,例如客家藝術村或客家書院等。擴建構想至少包括山歌戶外扇形劇場、客家文化學習館、客家商店街、門樓、角樓、展覽室、住宿室、照牆、半月池、菜園…等,讓客家大院成為「活而原味的三合院」。

客家大院正廳牌匾依古制,字體從右往左是「客而家焉」,意即客家人來到這塊土地生活後,認同、熱愛這塊土地,並定居下來、以此為新家園、新家鄉,因此牌匾下方對聯橫批即寫道「客居苗栗永為家」。也可以解說是貴客來到客家大院,感到賓至如歸,感到有家的親切感、歸屬感。

行程安排

三角山縱走員屯山,全程都在同一稜線上,為每年賞桐花熱門路線。

三角山登山口有兩處,一在火車站右轉過鐵路英雄地下道的雙湖登山口(燈籠福德祠旁);另一在130縣道的三義雙潭村天后宮往三義方向約30公尺 的小巷。此活動由三義鄉雙潭村天后宮起登,由客家大院出,全程縱走約8公里,適合團辦可由大巴兩邊接駁。

0800李科永圖書館0900三義天后宮0930上瘦稜0950叉路取右往樂山停1000三角山→1100長坑山→1140雙峰山午餐12401310雙峰山北峰→1410員屯山→1430叉路取右下往客家大院→1450客家大院→1520上車→1620李科永圖書館

                      

                         登山常識三角點

1三角點之含意:

三角點就是繪地形圖的『三角測量基點』測量學名稱,依據畢氏定律,用以距算距離、面積、高度、方向基樁,測量人員分別選取單一的測量點,點與點之間必須相互清楚可見,經打樁後連成三角網,測量各點方位角,再測定點與點之間的直線距離(邊長),根據邊長計算座標,決定多點平面位置,再測量各點海拔高度,這就是三角測量,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稱為基準點測量,作為繪製地圖之基準各點位置。

2、測量依據:

地圖投影採用橫麥卡脫投影,經差二度分帶,中央經線121度,以內政部民國69年檢測之台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記載之座標為施測及計算為依據,台灣地區三角測量始於民國三年,至民國十年已具規模,聯勤軍方陸地測量系統,係以南投埔里虎子山的一等天文點為原點,另為地政、水利、及農林等機關測量,皆係由台中市中山公園內之89號的三角點原點起算,縱橫坐標均為零起算,用平面直角座標法推展;高度以基隆平均海水面0公尺起算,用圖形交會或精密導線方法測量,有水平角觀測、垂直角觀測,距離、導線及高程精度測量,民國59年為統一改算之依據,民國65年政府為配合像片基本測製及地籍之精度,由內政部地政司及聯勤測量署負責重測,69年編印之台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記載之坐標為施測及計算之依據。

3三角點之等級:

三角點依邊長的不同,分為一等、二等、三等、 四等;一等三角點取平均邊長為40公里至45公里,另約2025公里之間有一等三角點補點,二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8公里,三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4公里,四等三角點平均邊長為1.6公里至2公里,這其中四等三角點又稱為圖根點,圖根點有「山」字圖根點,也就是土地調查專為測量標高,所設置的測量基點,亦稱森林三角點;最早是日據時期所立,現由內政部地政司及聯勤測量署負責實施重測。

4、三角點等級之辨識:

三角點的截面積,浮出地面石柱:一等三角點18公分寬、高度79公分,二等三角點15公分、三等三角點15公分寬、高度60公分,四等三角點寬12公分高46公分;盤石:一等45公分寬、高度20公分,二等30公分高度18公分,三等30公分寬、高度15公分,四等三角點無盤石,基石頂面正中央都刻需細而深「+」字形記號,基石南側面刻有「幾」等三角點字樣,方位向著南方、有編號的基石面是向北方,除一等和四等未編號碼外,二等三角點號碼則用阿拉伯數字橫刻,全島約600顆二等基點由1001號至1700號;三等三角點最早期設立的是以漢字直刻四千號之號碼,晚期測設的,即四千號以後者,後來改用阿拉伯數字橫刻,此外亦有刻上埋設機關及年月等。

5、何謂圖根點:

圖根點亦稱四等三角點,此乃屬直接施測物位者,奇差誤以不見於圖為限,為提高精確度供多目標之應用,設立單位早期有總督府、礦務局、拓產局、土地調查局等,圖根點另有省府補點,內補、陸補、海補,後來補植有聯勤、林務局等單位;基點另有水準點、衛星控制點及地政測量銅標、銅片、對空標誌、樁釘、水泥柱、不鏽鋼標片等測量基樁。

6水準點

在一般地形圖上均以「△」「×」標示出三角點的位置,而△型中央黑點就是實地三角點標石上「+」字記號的三叉點;測量高度基準即準測量,而埋設之標石稱為水準點,區別其標石是頂端中央為一凸起之半圓球,而非凹入之「+」字,且大都沿著公路旁附近埋設。

7、標石設置概況:

在林地內展望良好的山頂埋設標石,三角點埋設於地面,需穩固而保持永久不移,所以標石大部份採石質堅硬不易風化的花崗岩製成,後期使用觀音石設置,少數有用陽明石、青石、士林石、水泥樁、不繡鋼、銅標、銅片等,標石分盤石與柱石,盤石埋於地下,柱石立磐石底座上浮出地面。設置單位:A、陸地三角點(簡稱陸測點),係前「日本陸地測量部」所設置;B、地籍三角測量點(簡稱三角點),係前「台灣總督府臨時土地調查局」所設置;、C森林三角點,係前「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所設置。

我們這一班41  請假6  實到35

      三義天后宮下車整裝

花開花落水自流  人生幾何?  縱浪大畫中  不喜亦不悲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抵叉路  取右百公尺抵樂山亭

休息 大家彼此分享我家水果攤

 三角山團拍  很開心  但太陽出來了 有些悶熱

居高臨下 三義山區的油桐花開了  愛花賞花要趁早  莫待雨橫風狂   徒興嘆

12 瘦稜前  因有另支隊伍80  為免塞車  我們在此午餐  先讓其通過

烏雲來了  不敢久留  1點續往前  有些驚險 有些刺激 小心通過

 雙峰山北峰  基點在路中央

鞍部   左有叉路出銅鑼  前行續往員屯山

客家大院旁百年土地公廟  桐花季開鑼  園區內人山人海

今日行程對少數成員而言  稍嫌硬斗  因天候悶熱 忠明 雅君有中暑現象  幸無大礙   於下午5點返回李科永圖書館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領隊:陳增欽0932-527560   嚮導:黃秀李0916-832992

天長地久橋:沿著十八號省道,在觸口附近有兩座古樸的吊橋,建橋於民國26年為早期鄉內公田庄經觸口而至嘉義必經之橋。天長地久橋位於觸口村,為橫跨八掌溪兩座古樸吊橋。座落在八掌溪與獨寮山間河岸上的觸口村,是阿里山公路的起點處。

是許多旅客前往阿里山之前必訪的景點,上為天長橋,下為地久橋,站在橋中,彷彿置身半天中,而俯視下方八掌溪,冬季水清如鏡,夏日濁浪滔天。

浪漫情懷的天長地久橋站在橋中,彷彿置身半天中,而俯視下方八掌溪,冬季水清如鏡,夏日濁浪滔天自從阿里山公路開通後,公路即由平緩的道路進入蜿蜒曲折的險峻山路,所以成為公路的休憩點,大部分的旅客都會在此略做休息。橋後的山巒疊翠,與橋下的溪水潺潺,構成一幅極美的鄉間風情畫,清爽的視野環境,呼吸著清新空氣,一洗舟車勞頓之苦,能讓人完全放鬆。

天長地久橋分別為兩座不同的吊橋,高處的為天長橋,底處為地久橋,兩橋橫跨八掌溪,興建於日治昭和12(西元1937),而兩橋間的龍隱寺則為信徒為還願所建立的廟宇,廟宇祭祀著是濟公禪師,幾年前連續劇「濟公」也來此開拍。天長地久橋四周景致相當優美,相傳來此的情人們若攜手共渡二橋,便能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4/15 :早餐(飯店用餐)  中餐(自理)  晚餐(竹南天廚飯店)

0445晨起→0530森林小火車前往祝山關日出﹝單程100/人 來回一趟150/人﹞→0605祝山車站→0627旭日東升→0700徒步沿祝山林道下山→0725對高岳→觀日步道→阿里山賓館→遊客中心→0805餐廳用早餐→→巨木群棧道一→旌功碑→千歲檜→樹靈塔→慈雲寺→森林步道→1300離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1410天長地久橋→1800竹南晚餐。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領隊陳增欽0932-527560   嚮導黃秀李0916-832992

奮起湖是個自然的森林之湖,位在嘉義縣竹崎鄉,三面環山形成如畚箕的形狀,被名為「畚箕湖」,後來改取諧音「奮起湖」。在阿里山公路還沒能通車的時期,森林火車是人們前往阿里山主要的代步工具,然而從平地上來的火車都必須停在奮起湖轉換車頭或休息,所以奮起湖可說是阿里山鐵路的中場休息站。

阿里山的由來:

相傳於250多年前鄒﹝曹﹞族有一位酋長名叫﹝阿巴里﹞勇敢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至今之阿里山打獵,常滿載而歸,就常常帶族人入山打獵,每次都豐收,族人為感念他,乃將其地名稱為【阿里山﹞。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位於阿里山山鐵道終點。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西邊則緊鄰嘉南平原。北界南投縣。阿里山本身並無山頭,而是由尖崙山、祝山、對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組成。附近溪谷甚多,分別有北流之和社溪,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區內斷崖處處,最著名如塔山和對高岳山。

阿里山的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攝氏10度左右,在冬季最寒冷時可達零下3度,蚊蚋絕跡,實為台灣休養避暑最佳處所。園區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日據時代還曾規劃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一般遊客所認識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大抵為新站和舊站(沼平車站)附近一帶。沼平原本是一伐木的村落,因為旅客連年增加,陸續開設不少的商店及飯店,而成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早開發的遊客據點。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面積有1400公頃,園區內山岳如塔山、對高岳等氣勢雄偉;人文與景觀資源豐富,點點滴滴是歷史的遺跡,處處都是自然教室。

阿里山在十九世紀末,因檜木的蘊藏豐富而被開發。又以阿里山五奇:日出、雲海、晚霞、森林、登山火車等最具特色而聞名遐邇。

春季的阿里山,花團錦簇、遊人如織、美不勝收。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為櫻花季。

最佳賞櫻地點:梅園、阿里山派出所附近、阿里山賓館前廣場、阿里山工作站至三代木步道。

 

行程安排

4/14早餐(紫米飯糰) 中餐(奮起湖鐵路便當)  晚餐(合菜)

停靠奮起湖逛老街→阿里山森林遊樂區→check in高山青飯店→沼平車站→沼平公園→梅園→派出所→姊妹潭→木蘭園→象鼻木、三代木→土地公廟→阿里山高地訓練基地→吊橋→香林國小→受鎮宮→巨木群步道二→神木車站→阿里山工作站→阿里山賓館→第一管制哨→遊客中心→會館晚餐→2000夜逛商店街

住宿配房44

住宿一(10人房):劉興榮  吳嬌榮  邱銀杏  陳村隆  張秋薇 林淑慧 陳城吉

 陳增欽 張麗玲 許寶心

住宿二(10人房):連秋雀 籓漢隆  陳昭惠  陳忠明 張麗玉  張榮福  連麗美 陳育莉 劉秀聯 葉武卿

住宿三(6人房):吳連珠 林福全 林  笑 林清香 林世界 林楚峰

住宿四(6人房):徐福郎 黃桂圓  林龍正 陳秀枝  陳水生蔡寶珠

住宿五(6人房):黃秀李 劉明敏 陳秀鳳 李麗玉  方榮貴 葉采娥

住宿六(6人房):黃小麗 林金鳳 于贏州 葉延益 邱泉和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