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山為民初佛教聖山,位於新竹縣峨眉鄉、苗栗縣三灣鄉與南庄鄉之交界,曾是台灣十二勝景之一,全山有寺廟眾多,大都建築於岩洞內,由於獅頭部份岩壁之形酷似獅子蹲踞之狀,故名獅頭山。

獅頭山風景區分為前山(獅頭)及後山(獅尾)兩部分,前山獅頭位於苗栗縣南庄鄉,勸化堂停車場為大眾化路線及石階步道,遊客眾多;後山獅尾位於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六寮地區,自然景觀豐富,自然步道較多,獅山遊客服務中心設於峨眉鄉。

獅頭山風景區共有獅頭山、獅尾山及猿山等三座山,前山獅頭有獅山龍門口登山步道;後山獅尾則有水濂洞步道、水濂橋古道、獅山古道、六寮古道、茶亭步道、猿山步道及藤坪步道等步道。

苗栗縣的南庄鄉有登山界尊稱三靈獸的「獅、猿、象」三座山

獅頭山H491M,三等三角點二五号,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獅山古道望月亭旁,同時名列台灣小百岳#032

猿山H463M,三等三角點一二二号,位於新竹縣峨眉鄉猿山步道頂端,這是苗栗縣與新竹縣之界山。

象山H455M,三等三角點七六号

獅尾山海拔300公尺,位於新竹縣峨眉鄉獅山古道萬佛庵後方,山頂有礦物課#2083三角點基石。

2012.09.09    星期日     天氣晴朗午後有陣雨

0710 頭份家中出發

0730 象山登山口:台3線南下,里程牌約99.15K遇岔路(左行124線往南庄不取)續直行,行約250公尺抵「中港溪橋」,行約250公尺抵「中港溪橋」南端橋頭遇紅綠燈,左轉新闢外環道,行約4.5K抵岔路右轉苗20線道,行約1.1K見有左岔路時,左轉苗20-1線道,一路均循主線「白雲寺」指標行,直抵白雲寺時,於寺前廣場停車,自苗20-1線路口起至白雲寺,距離約2.25K

0740 由廟宇右側石階進入

0742 涼亭前取左上

0745 右側有一民宅通過後山徑轉為極為原始或許是冷門山少有人踏及枯枝倒木橫陳

0755 叉路。右去細湖頂山神桌山北峰240,取左往象山10分,取左。

0800 象山:H455M,三等三角點七六号。原路回白雲寺。

0820 返回白雲寺登山口。上車前往獅頭山登山口。

0840 獅山古道: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往三灣方向行駛→經珊珠湖轉入台3線→過三灣轉入124線道於22公里處。

0845獅山古道:登山步道全長約五公里餘,全山共有寺廟十一座,其中,座落獅頭山舊登山口在頭南公路邊,建有山門一座,上面橫鐫「獅頭山」三個金黃大字。這座古色古香的山門,建於昌和十五年(一九四○年),當時日人是為了慶祝日本皇族二千六百週年而建的,同時鋪設自山門至獅頭岩的石板路面。翌年,繼續鋪設至高仰亭。並再山門旁設置石燈(常夜燈)兩對、石柱兩支,石柱上鐫刻「曹洞宗獅頭山」及「勸化堂開善寺」用樣。

0902 道德門叉路。右往勸化堂80M,取左往望月亭1000M,循石階陡上。

0915 獅頭山大岩壁叉路。左往觀日亭350M,取右往望月亭230M,續行石階陡上坡。

0930 望月亭。也是新竹與苗栗的縣界,界碑矗立在此處,相當顯眼,登山客多在此處歇腳,享受徐徐涼風,接下來我們就跨入新竹縣,看看後山之美。取左徑商店旁往獅頭山三角點700M

0940 獅頭山:H491M,三等三角點二五号,及氣象局氣象及雨量遙測無線電中繼站,原路回望月亭。0945

0955 望月亭,往後山行。

1000 元光寺。是獅頭山眾寺廟中海拔最高者,位置靠近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處,亦是依天然之岩洞修建而成,原名為獅巖洞,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由普捷和尚開山,為獅頭山開山祖廟之一,日後陸續修建而成今日具規模的樣貌,內奉祀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

1010 海會庵,建於日本昭和4年間〈西元1929年〉,祀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庵前數棵桂花樹,樹大且枝葉茂密,陣陣桂花香隨風飄散,彷彿身歷仙境,寺庵三面環山,前有峽谷,遠眺或夜望新竹市,香山竹南沿海,燈漁閃爍,令人消塵脫俗。

1013 覺然塔。

1021 由靈霞寺下方通道穿行而過。

1032 七星亭。右後方往六寮古道,取直續行獅山古道。

1035 七星第一涼亭,大轉彎處下坡中。

1038 山果花茶鋪。由正對面電線桿處進入獅尾山。

1041獅尾山:海拔300公尺,山頂有礦物課#2083三角點基石。

1050 萬佛庵前叉路,取右下往六寮古道。

六寮古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後方,沿六寮溪產業道路上行,經六寮亭、藤坪石壁叉路、七星神木而至獅山古道的七星亭,全長2500公尺。

1053 木階梯結束,接上六寮古道,一群小朋友由家長陪伴於溪中戲水,玩得不亦樂乎。

1058 歇心亭茶樓、獅山遊客中心。

獅頭山遊客中心

地址︰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六寮60-8

中心成立於民國907月,其主體建物原為「獅山國小」的校舍。本中心重塑當年廢棄之獅山國小,保持客家文化特有的古樸感覺,提供旅遊相關的服務。本中心可分為:

1. 視聽室:有48個座位,平時提供遊客觀賞多媒體影片,並作為本處舉辦各項專題講座之場地。

2. 遊客中心:提供相關摺頁,本轄區各鄉鎮簡介,景點照片看板陳列,備有二部觸控式電腦可供遊客自行操作。

3. 生態教室:此生態教室為本區景觀及動植物生態的模擬,透過此濃縮模擬,讓遊客對獅頭山國家風景區有一概括式的了解。

1105 由獅頭山遊客中心地標旁,進入陡峭藤坪步道。

藤坪步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大門左側,沿寬敞泥土山徑上行,途經瞭望台,至休憩平台與猿山步道交會,右轉經藤坪石壁而接六寮古道,沿途有鴨腱藤、血藤、魚藤等原生藤蔓植物,全長2000公尺,沿途林蔭密佈,陡坡架有枕木階梯,非常舒適。

1115 陡峭木棧道結束抵瞭望台。休息吃簡餐、水果。1125

1130 猿山步道叉路。右下往藤坪石壁後街六寮古道,取直續行往猿山。

猿山步道:由【苗41】登山口經猿山茶亭、猿山而至藤坪步道的休憩平台,沿途是寬敞且幽靜的竹林山路,林蔭密佈,非常舒適。

1155猿山:H463M,三等三角點一二二号。1200

1208 叉路。左接苗41縣,取右往猿山涼亭230M。(龍門口、獅頭山60分)

茶亭步道:由六寮古道的福德祠叉路口沿柏油路上行,再經柿子園泥土山徑而至猿山茶亭。

1215 猿山涼亭。左後方有一保安林界石柱,另一叉路往千段崎古道出龍門口,則已被封道因坍方,取右下往六寮古道1680M

1225 接柿子園產業道路,左往獅山大峭壁,取右出六寮古道。

1230遇福德祠叉路(H295m),右柏油路可接六寮古道,後方有豪華古厝,民宅與伯公廟叉路(直行續往六寮古道,取左接獅山古道)取左。

1232遇民宅叉路(H295m),右水泥路口有[六寮古道1600m]木牌可下山往七星神木及遊客中心,行至此有恍然大悟之感,在百轉千迴後,來到熟悉得地方。取直行。

1235 六寮古道往獅山古道700M叉路。

1300 接上七星亭,回到獅山古道主幹線。取左往前山出口。

1312 靈霞洞。

1320 覺然塔。

1324 好漢坡。

1335 元光寺。

1338 望月亭。

1350 道德門,左往勸化堂,取右石階陡下,青苔濕滑小心行走。

1405 獅山岩。

1415 返回頭南公路舊登山口。

左轉苗20-1線道,一路均循主線「白雲寺」指標行,直抵白雲寺時,於寺前廣場停車,自苗20-1線路口起至白雲寺,距離約2.25K

象山H455M,三等三角點七六号

獅山古道: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往三灣方向行駛→經珊珠湖轉入台3線→過三灣轉入124線道於22公里處。

山門旁設置石燈(常夜燈)兩對、石柱兩支,石柱上鐫刻「曹洞宗獅頭山」及「勸化堂開善寺」用樣。

獅頭山大岩壁叉路。左往觀日亭350M,取右往望月亭230M,續行石階陡上坡。

望月亭。也是新竹與苗栗的縣界

獅頭山:H491M,三等三角點二五号,及氣象局氣象及雨量遙測無線電中繼站

元光寺。是獅頭山眾寺廟中海拔最高者,位置靠近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處,亦是依天然之岩洞修建而成,原名為獅巖洞,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由普捷和尚開山,為獅頭山開山祖廟之一,日後陸續修建而成今日具規模的樣貌,內奉祀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

海會庵,建於日本昭和4年間〈西元1929年〉,祀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庵前數棵桂花樹,樹大且枝葉茂密,陣陣桂花香隨風飄散,彷彿身歷仙境,寺庵三面環山,前有峽谷,遠眺或夜望新竹市,香山竹南沿海,燈漁閃爍,令人消塵脫俗。

獅尾山:海拔300公尺,山頂有礦物課#2083三角點基石。

六寮古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後方,沿六寮溪產業道路上行,經六寮亭、藤坪石壁叉路、七星神木而至獅山古道的七星亭,全長2500公尺。

溪谷壺穴

藤坪步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大門左側,沿寬敞泥土山徑上行,途經瞭望台,至休憩平台與猿山步道交會,右轉經藤坪石壁而接六寮古道,沿途有鴨腱藤、血藤、魚藤等原生藤蔓植物,全長2000公尺,沿途林蔭密佈,陡坡架有枕木階梯,非常舒適。

猿山步道:由【苗41】登山口經猿山茶亭、猿山而至藤坪步道的休憩平台,沿途是寬敞且幽靜的竹林山路,林蔭密佈,非常舒適。

猿山:H463M,三等三角點一二二号。

茶亭步道:由六寮古道的福德祠叉路口沿柏油路上行,再經柿子園泥土山徑而至猿山茶亭。

此一行程安排於10/21苗栗社大【古道趴趴走—竹南假日班】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仙山古道:仙山古道位於苗栗縣獅潭鄉的新店 村,標高967公尺,為神仙縱走山脈南段的終點。仙山古道已經被遺忘三十多年了,它以前是獅潭往返南庄開礦的礦工及往返商旅汗水滴過的小徑,也是住在古道附近的居民生活必須及上學的必經之路,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產業道路的開發,仙山古道已經漸漸荒廢了,自從南庄與獅潭的路開通之後,這條古道更是無人使用了。在塵封了四十多年後,經地方人士的整理下,仙山古道的美得以再次展現,但近年多風災再探訪卻發現仙山古道又漸荒廢

仙山,海拔967公尺,又稱紅毛館,位於苗栗縣獅潭鄉,山頂原有三等三角點#4196基石,但已遺失,仙山的登山口位於【苗124:43K】處的靈洞宮旁,仙山名列台灣小百岳#035

八仙古道,位於苗栗縣,為獅潭仙山與南庄八卦力之間的古道,出口在【苗124:41.7K】處,亦是仙山的第二登山口。

仙山東峰:標高 930M,有一森林三角點,腹地狹小也沒視野

交通獅潭【台3:115K】左轉【124】往仙山,過仙山牌樓後沿路上陡坡

0820 124線約45K仰天湖咖啡屋標示仙山古道入口停車整裝

0823 自仰天湖進入遇老闆娘問道仙山古道解答取右下切沿產業道路前行即對

0827 過小溪谷續行產業道路

0840 聽到捕獵槍聲邊坡上方有原住民問此徑是否通仙山古道沒錯

0845 右側遠方可見苗栗市漸離開產業道路進入泥土山徑唯處處可見道路山徑崩塌情形

0851 路徑中斷前方可明顯易見路徑崩塌陷亂,實是無法前進,附近找路見左側有一帆布寮及竹屋?遍尋不著路徑,放棄續探仙山古道,原路撤回苗124線。

0920 返回仰天湖咖啡,上車前往靈洞宮。  

09:25過【124:43K】後,於仙山靈洞宮立體停車場停車(H710m)

09:30整裝後沿左側公廁後方拾階而上

0937上行約10公尺至左往水仙亭叉路口,取直續行

0942至「仙洞門」岩壁(H790m),由岩縫中穿過,由此開始進入多岩石的陡山徑,多處須拉繩攀樹而上,但不難

0953至稜線平台空地(H870m)

09:50於杉木林遇叉路口(H880m),右小石階步道可往協靈宮,續直走

09:55至「望陽台」涼亭叉路口(H890m),右山徑可往協靈宮,有一標示牌往三角點200M,前方就是急陡的岩壁,於此休息。後見大隊人馬將至為免塞車先行

09:57小心攀爬陡峭岩壁,不過有繩索及樹根可助爬,小心踩踏很安全

10:20抵達仙山山頂(H967m),山頂都是岩石,原有三等三角點#4196基石,但已遺失,視野極佳,可見神仙縱走路線各山峰延綿前伸而去。

10:30 取前行陡下又有一小徑占哥說可通仙水亭

1035 叉路取左往神桌山,旁有「左為神仙縱走路線,可往神桌山;後往仙山;右為八仙縱走路線,可接【124:41.7K】八仙古道出口或【124:41.5K】鄉界接觀音山、八卦力山」指標,於此稍休息了解方位走向

10:38 取右沿八仙古道下山,踩著舒適柔軟的地毯山徑,下行沒多久進入急陡下10:45經山頭(H910m),繞過山頭左下急陡山徑

10:52急陡山徑結束(H870m)進入雜草石塊山徑

11:03遇叉路口(H885m),旁有「山」字水泥柱,左雜草山徑可往四十二分山路況不明,右可往鄉界續行。

1115續行乾爽明顯稜線,穿越柳杉林

1126 過巨大岩壁區後陡下坡

11:35急陡山徑結束(H850m)

11:43進入桂竹林 (H800m)

11:48穿越竹林後至芒草區空地(H770m),取右

11:50至【124:41.7k】八仙古道登山口(H765m),旁有仙山幹#148電力桿,取右沿公路往靈洞宮

1201經公路最高點的涼亭(H775m)

1207經【124:42k】里程牌

1211經仙山綠景山莊入口,有一導覽圖仔細研究今日原欲探之仙山古道有了深刻了解路線只是山徑因多年無人探訪又及風災陸塌早已無法通行

1220回到靈洞宮美食商店區廣場午餐。

1305回到停車處驅車前往苗12441.4K仙山東峰登山口。

1315 苗栗客運站牌處登山口

1320 進入登山路徑卻發現雜草蔓纏,倒木擋路,路徑不明顯。

1335下到鞍部雷聲響天色暗,占哥問:要走嗎?回:既已至此,走吧﹗小爬坡

1342來到一小山頭,有一顆水源界碑「台灣省政府民國79年,東興水庫保護區界25」,左側支稜有山徑,判別應是仙山古道那方向而來(麗景山莊)?

1400 終於來到仙山東峰(H930M,山字森林三角點),下方有左右二路徑即是我們原欲走的仙山古道南段這裡是古道的最高點。

1405 山嵐已至不多停留,原路回。

1450仙山古道出口,接124縣道約41.4K(古道出口剛好有苗栗客運「鄉界」站牌,電幹:仙山幹153。左轉往靈洞宮(43K),右轉往南庄研判此時往南庄一定塞車遂決定回靈洞宮泡茶

1505 公廁旁取水後至上方涼亭泡茶。

1630 走台3線回頭份。

1725 至雄哥的店用晚餐。

0820 124線約45K仰天湖咖啡屋標示仙山古道入口停車整裝

仙山古道南段:由此圖明顯可見,仰天湖咖啡進入,蓄水塔至仙山東峰此段路徑已崩塌中斷,改由苗124145.4K原路來回走

至此道路中斷,已無路可走,原路回仰天湖咖啡登山口

09:25過【124:43K】後,於仙山靈洞宮立體停車場停車(H710m)

涼亭處遠眺仙水亭與仙山

09:55至「望陽台」涼亭叉路口(H890m),右山徑可往協靈宮,有一標示牌往三角點200M,前方就是急陡的岩壁

10:20抵達仙山山頂(H967m),山頂都是岩石,原有三等三角點#4196基石,但已遺失,視野極佳,可見神仙縱走路線各山峰延綿前伸而去。

 叉路取左往神桌山,旁有「左為神仙縱走路線,可往神桌山;後往仙山;右為八仙縱走路線,可接【124:41.7K】八仙古道出口或【124:41.5K】鄉界接觀音山、八卦力山」指標,於此稍休息了解方位走向

遇叉路口(H885m),旁有「山」字水泥柱,左雜草山徑可往四十二分山路況不明,右可往鄉界續行。

11:50至【124:41.7k】八仙古道登山口(H765m),旁有仙山幹#148電力桿,取右沿公路往靈洞宮

12441.4K仙山東峰登山口。

來到一小山頭,有一顆水源界碑「台灣省政府民國79年,東興水庫保護區界25

仙山東峰 標高930M,有一森林三角點,腹地狹小也沒視野

仙山古道出口,接124縣道約41.4K(古道出口剛好有苗栗客運「鄉界」站牌,電幹:仙山幹153

回靈洞宮泡茶  公廁旁取水後至上方涼亭泡茶。

涼亭處遠眺仙山東峰

此一活動安排於苗栗社區大學9/23【古道趴趴走—竹南假日班】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個稱為「上帝的部落」的地方 司馬庫斯,為國內六大登山健行路線之一,全程風景壯麗,號稱全台灣最偏遠的泰雅族部落,因少人造訪而充滿神秘感,亦稱為「黑色部落」。區域內有許多超過千年的神木,與鎮西堡的神木群相互輝映,豐富的森林資源,是台灣神木的故鄉。來此可體驗泰雅族與世隔絕之生活,氣韻若臨仙境,是一處令人神往的伊甸園。

來到「泰崗」,再從右側司馬庫斯產業道下切,一路都是之字型髮夾灣道直下泰崗溪,過了「泰司大橋」後翻山越嶺才來到司馬庫斯。雖在泰崗西北岸與鎮西堡之間僅一水之隔,但抵達司馬庫斯部落時旅人早已被3.5小時顛簸的山路直比登山還真是累人。

根據 1996 年林務局公布的排行,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於司馬庫斯的巨木區。這兩棵司馬庫斯的巨木都屬於紅檜,第二名的巨木周長 20.5 公尺,第三名的巨木周長 19.7 公尺。後者可以由司馬庫斯部落走通往巨木的步道來一睹其真面目,其主幹可容納二十多人手牽手環抱。除了目的地之外,步道沿途的風光及動植物亦是值得觀察的對象。往巨木群全程約 5.2 公里,步行來回約需費時 4-5 小時。

前段大多走在桂竹林當中,茂密筆直的桂竹植滿山坡,身處竹林中深感脫俗幽靜,在尖石鄉這一帶的原住民部落,處處都種植著竹子,也成了這一帶山景的特色。行約2 K來到了崩壁處,由上而下的碎石直洩塔克金溪底,往下探望那谷深起碼兩、三百公尺,令人望而怯步!還好步道旁有設置繩索以供攀附,但還是儘速通過為宜。行至2.5 K處有一處以竹子搭建而成的休息區,大夥們到此稍做休息再繼續前行,

從標示「巨木1」神木開始欣賞,全程走一圈共有9棵巨木,雖比起昨日的鎮西堡神木群少了許多,但還是各有其特色。尤其有一棵名為「大老爺」的神木,樹幹於上方又分為左右三枝,從下仰望彷彿一位力拔山河,頂天立地的巨人一般,型式粗獷魁梧,高大壯碩的驅幹,傳聞此巨木列為台灣的第二大神木。我們於「大老爺」神木前合影留念,續行後領隊帶大家過一溪谷,溪中流水清澈,邊走邊欣賞參天巨木,實在是不錯又愜意的森林享受,此溪應該屬於塔克金溪支流之一,最後再匯流至泰崗溪中。逛完繞行一週神木步道時間有餘,我們在此以溪水泡茶午餐話山經,午後回程時幾乎行在小雨中,別有另一番風情雅致。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交通

北二高開往新竹縣,然後在竹林交流道(往竹東、芎林方向)下高速公路走 120縣道接台三線, (當然您也可以直接行駛台三線),接著往橫山、內灣、尖石轉竹60線道上山,經過那羅、田埔、秀巒(於秀巒檢查哨現場辦理入山證)、在泰岡部落前的叉路向左行駛即可抵達。

司馬庫斯(泰雅語:Smangus),是位於台灣新竹縣尖石鄉的一個泰雅族部落。早期由於位處深山交通不便,曾被稱為黑色部落,後因發現神木群,乃發展觀光,現在成為一個重要的觀光地點。

很久以前一支由馬庫斯(Mangus)率領的隊伍,在雪山北支稜線東泰野寒山附近落腳,建立部落。後世的子孫為了紀念他,便將部落名為「司馬庫斯」(Smangus),此即為部落名稱的由來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司馬庫斯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這裡在一九七九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一九九五年底才開通。在對外道路開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數小時以徒步方式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再利用當地的道路和外界聯繫、取得民生物資。所以在過去被稱為「黑色部落」,泰雅族則稱為~泰雅族的香格里拉,在發現神木以及道路開通之後,初步解決了居民行的問題,觀光客也開始湧向此地,今日的部落已和昔日大不相同。現在他們稱為「上帝的故鄉」。

部落採取『共同經營』的模式,在泰雅爾族的話語稱做『Tnunan』;意思是說在織布的過程中,要把每一條細線緊密結合,才能編織出美麗的作品,用以期許所有族人都像布的線一樣,能夠有『齊心合一』、『永續』、『分享』的精神,共創美好的未來。

司馬庫斯族人早期與山谷對面的等地的另一泰雅支族Knazi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彼此出草(獵人頭)的情形十分常見,也因此村中設有瞭望台作為警告防禦之用。在日本時代兩族也曾經發生一場大型衝突,這場衝突之後,在日本殖民政府政策要求下,司馬庫斯的居民遷往較山下的ラハオ社(rahao-sha,今新樂村拉號部落)以及鳥嘴部落等地。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山區雪山山脈主稜的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海拔約1500公尺。目前(2011年)居民共28戶,174人,全為泰雅族人,部落採以色列集體農場的共同經營模式,將符合傳統價值的經營方法成立九部三會(農業、工程、文化教育、經濟、研發、人事、環境資源、餐廳民宿部,三會是長老教會、社區發展協會和共同經營大會)進行組織化運作。

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等。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聽等漸次成立,但當地居民仍堅持以木及竹子為建材造新的建築物。

服務電話:03-58476880928-804983(聯絡時間AM09:00~PM17:00

預計行程:0530竹南→0540竹林交流道→0730秀巒檢查哨→0930抵部落→0940整裝出發→ 1200神木區溪谷午餐→1300回程→1420自由活動→1530上車→1930海味餐廳晚餐

我們這一班:苗栗縣社區大學竹南班【古道趴趴走】

此腳步圖騰為告誡後人別忘了先民祖先逐步遷移的精神

國光古麥的家這是泰雅族人特別的門牌,泰雅族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

名字上面要冠上父親的名字,表示不忘本,這是古麥的家,國光是古麥的父親....這牌樓上下都有符號,上面是山川形狀,底下有一把刀,這把刀代表屋主殺過熊,才能在牌上雕刻刀子.....

司馬庫斯的瞭望台.........以前所說的烽火台。不准婦女及小孩上去的且有人數限制

 豔陽高照,陸續通過國光古麥的家、夫妻樹、瞭望台、觀景臺,抵登山口。

經過木橋。下方溪谷水量豐沛急瀉而下,讓人頓覺清涼無比。

要一探巨木面貌,這條步道長8公里(來回4小時),而區內林蔭遮天,走來相當舒服。

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等。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聽等漸次成立,但當地居民仍堅持以木及竹子為建材造新的建築物。

通過斷崖處。為一崩壁,請小心行走。此處也是視野最寬廣的地方,可見群山綠巒,而塔克金溪蜿蜒流淌在下。透過無線電呼應,後面大隊人員行進順暢,續行。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鳴鳳古道,又名「鳴鳳山古道」,位於苗栗獅潭鄉與頭屋鄉交界的鳴鳳山,早期為賽夏族人狩獵的山徑,光緒年間,黃南球率領粵籍族人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人被迫遷徙至偏遠的山區,從此獅潭發展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聚落。鳴鳳古道成為獅潭鄉居民通往頭屋鄉買賣農產品及日用品的道路。現存的鳴鳳古道由獅潭鄉義民廟至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全長約三公里。

鳴鳳山昔日為「漢番」接壤之地,漢人進入此區拓墾時,沿山設隘,以防止原住民的反擊,因此在這片山區裡形成多條隘勇路。昔日的古道,已逐漸荒廢,後來在鄉民重新整理及維護下,分別命名為「南隘勇古道」、「八達嶺古道」、「錫隘古道」、「綠色古道」、「延平古道」等,今已成為健行踏青的古道路線。

鳴鳳山古道全長約3公里,起點在【台3:115.3K】處的獅潭鄉義民廟,終點在頭屋鄉鳴鳳村雲洞宮(位於苗22號鄉道最高點),最高點在關公亭。

錫隘古道;全長約3.5公里,起點在獅潭鄉【苗26】鄉道上,離錫隘隧道口約1km處,終點在硬漢嶺。

八達嶺古道:全長約3公里,起點在硬漢嶺,終點在臨雲台,途經坐嬲崠、綠色古道起點、烏龍崠。

南隘勇古道:又稱南長城古道或龍骨古道,全長約3公里,起點在臨雲台,終點在鳴鳳古道的關公亭,途經綠色古道終點、樟樹坪。

綠色古道:全長約2公里,起點在八達嶺古道坐嬲崠附近的叉路口,終點在南隘勇古道樟樹坪附近的叉路口。

延平古道:全長約3公里,起點在鳴鳳古道的「情人谷」,終點在綠色古道途中叉路口。

三湖山,位於苗栗縣頭屋鄉,離臨雲台很近,海拔540公尺,山頂有土地調查點圖根點基石,已斷頭,三角點不在山頂,林中無視野。

[交通資訊]

鳴鳳古道有兩個入口:

獅潭鄉義民廟:約位於台三線114K。可由國道一號頭份交流道接縣道124至珊珠湖再轉台3線南下即可抵達;或由國道一號苗栗公館交流道接台6線再轉台3線北上。

頭屋鄉雲洞宮:約從台三線113K附近,轉苗22鄉道至鳴鳳山遊樂區的雲洞宮。

日期2012.08.05   星期日    天氣山中有陣雨

0742 從獅潭的義民廟,循著指標,通過「新鳳橋」,前往古道登山口。

0750 過新鳳橋,溪對岸有一福德祠,紅磚廟身,廟旁的金亭則是由樸拙的石塊堆砌而成,續行產業馬路上行,經過農家

0755登山口有「鳴鳳古道」的勒石及登山地圖解說牌。

0805 古道沿著小溪岸前進,附近有農家及柑園,約前行十幾分鐘,忽見有山友迎面而來想問蘇拉颱風過後之路況人間處處有驚喜原來是苗栗恭立兄2人互道寒暄近況後分道揚鑣

0815 過木橋,進入森林裡,古道進入菁華段,出現古樸的舊石階,沿溪岸緩緩而上,又經過兩座木橋之後,抵達「情人谷」。溪岸巨石錯落,風災後枝幹橫陳僅有淺澗溪水有隻狗狗在水中泡涼哩此處乃一叉路直行陡上為續行鳴鳳古道抵雲洞宮,今取左改行延平古道。

0820鳴鳳古道是主要運輸道路,路況最佳,但沿途多已鋪上石階路;南隘勇、八達嶺古道則走於稜線上,林相較單調;延平古道介於兩者之間,走於山腰,行經原始的森林,林相豐富,溪水涓流淙淙,植物茂密,而又以傳統的泥土路為主,走來令人愉悅。

0842 廢棄的古厝,地圖上標示為「黃厝」,又令人想起開發獅潭的黃南球。黃南球發跡於苗栗三灣,後來組墾號「廣泰成墾號」向南拓墾,進入獅潭、大湖、卓蘭,可說是開發苗栗山區極為重要的人物。「廣泰成墾號」的規模僅次於北埔的金廣福墾號,亦是當年著名的墾號。黃南球亦曾率領隘勇北上參與清法戰爭,與官兵協同作戰,抵禦法軍的入侵。連橫所著的《台灣通史》將黃南球列入《貨殖列傳》,是清代拓墾晚期白手起家致富的資本家。今天的獅潭義民廟內祀奉著黃南球的牌位,廟旁並立有黃南球的塑像,以紀念他開拓獅潭的功績。

0855 叉路。此時已下起非常大的雨,大家把雨衣穿上,看清路標:右往鳴鳳雲洞宮2.0K綠色古道,左下往獅潭1.87K,取直行往八達嶺古道。此段為拉繩陡坡而上,這條古道本是為軍事目的而開闢的,所以不像一般古道那麼平緩好走。

0908 「烏龍崠」,是因為早期鳴鳳村民涂運土先生曾在這附近種植烏龍茶,因而得名。

0915 臨雲亭。八達嶺古道的命名,亦取自於萬里長城的「八達嶺」,如今解說牌上又立一小解說牌,正名為「龍骨古道」,另有人在牌上塗鴉為「龍美古道」(批註:龍形很美)。一個解說牌卻出現三個古道名稱,著實令人眼花撩亂。

0920取左往南長城步道,山路循稜緩下,較為冷門,但還算很好走。(此地路線所標示有誤:直行往雲洞宮0.7K,左行南長城步道;實則是直行南長城古道雲洞宮,左行是往三湖山出石觀音)

0925 三湖山,540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已斷頭。無展望,而且比臨雲臺還矮,只是稜線上的小突起。續行仍有稜線山路,但較少人走。續前行

0933 休息平台,續前行。

0940 右側出現昔日蓄水池,占哥說:應是舊時有人居住。

0950 見下方產業道路,循幾近半殘破欲朽之木階梯而下,接產業道路,大家瞬間傻眼?此地何處?

0955有一涼亭與標示牌為石觀音;經判別方向取右下產業道路,居高臨下可見雲洞宮在下方,沿稜線平行而走。

1002 民宅叉路取右。

1010 民宅叉路取右,風災後路有小坍方、與斷裂。

1013接上稜線為南隘勇古道。右錫隘古道、左南長城古道雲洞宮、後方石觀音;取左往雲洞宮。緩行後一路陡下。

1020 南長城古道入口。

1022 關公亭旁豎立一塊石碑寫著「古道口」,這裡有鳴鳳古道的解說牌。由關公亭循石階往下走,即可抵達「雲洞宮」及鳴鳳國小。我們往休息遊憩區走,找尋隊伍休息午餐區。

1035 回關公亭古道口,右南長城古道,取左往鳴鳳古道。

1053古道途中的涼亭。 砂岩石階相當齊整,頗有古意,路段小有坍方處小心即可。

1110 情人谷。這美麗的名字背後,卻有嚴肅的歷史背景。這裡曾是當年賽夏族人放置獵首頭顱的地方。賽夏族人面對漢人優勢的拓墾武力,不得不被迫遠離家園。如今此地但見綠樹流水,已不見昔日硝煙彈雨的氣氛。在此簡餐、泡茶。

1155 往獅潭出口方向續行。

1225 獅潭義民廟 。

1305 返回頭份。此一活動安排於苗栗社大秋季【古道趴趴走】

從獅潭的義民廟,循著指標,通過「新鳳橋」,前往古道登山口。

登山口有「鳴鳳古道」的勒石及登山地圖解說牌。

「情人谷」此處乃一叉路直行陡上為續行鳴鳳古道抵雲洞宮,今取左改行延平古道。

延平古道,走於山腰,行經原始的森林,林相豐富,溪水涓流淙淙,植物茂密,而又以傳統的泥土路為主,走來令人愉悅。

廢棄的古厝,地圖上標示為「黃厝」,又令人想起開發獅潭的黃南球。黃南球發跡於苗栗三灣,後來組墾號「廣泰成墾號」向南拓墾,進入獅潭、大湖、卓蘭,可說是開發苗栗山區極為重要的人物。

叉路。右往鳴鳳雲洞宮2.0K綠色古道,左下往獅潭1.87K,取直行往八達嶺古道。

「烏龍崠」,是因為早期鳴鳳村民涂運土先生曾在這附近種植烏龍茶,因而得名。

 臨雲亭。八達嶺古道的命名,亦取自於萬里長城的「八達嶺」,如今解說牌上又立一小解說牌,正名為「龍骨古道」,另有人在牌上塗鴉為「龍美古道」(批註:龍形很美)。一個解說牌卻出現三個古道名稱,著實令人眼花撩亂。

三湖山,540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已斷頭。無展望,而且比臨雲臺還矮,只是稜線上的小突起。續行仍有稜線山路,但較少人走。續前行

樟樹坪休息平台,續前行。

右側出現昔日蓄水池,占哥說:應是舊時有人居住。

見下方產業道路,循幾近半殘破欲朽之木階梯而下,接產業道路,大家瞬間傻眼?此地何處?

有一涼亭與標示牌為石觀音;經判別方向取右下產業道路

 民宅叉路取右。

民宅叉路取右,風災後路有小坍方、與斷裂。

接上稜線為南隘勇古道。右錫隘古道、左南長城古道雲洞宮、後方石觀音

南隘勇古道:又稱南長城古道或龍骨古道,終點在鳴鳳古道的關公亭

關公亭旁豎立一塊石碑寫著「古道口」,這裡有鳴鳳古道的解說牌。

由關公亭循石階往下走,即可抵達「雲洞宮」及鳴鳳國小。

鳴鳳山古道終點在頭屋鄉鳴鳳村雲洞宮,最高點在關公亭。由此往下獅潭出口

情人谷。此地但見綠樹流水,已不見昔日硝煙彈雨的氣氛。在此簡餐、泡茶

返抵獅潭鄉義民廟登山口可見仙山氣象觀測站

此一活動安排於苗栗社大秋季竹南班【古道趴趴走】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溪三尖」之一的「峰頭尖」,山勢陡峭,除了以尖聳聞名外,其山容特色就是那東西橫亙的漫長岩稜路線。要爬「峰頭尖」至少有六條路線可供選擇組合,例如從「白石腳」或「藤寮坑」,可單攻直上山頭;而從「東勢格古道-峰頭尖東峰」或「石燭尖-九龍山」皆可接上主稜路線;另有「古道支線」、「玉桂嶺支線」等等。每條路線皆有不同風情,串連各路線一起走更是精彩連連.....

7/22:孝子山、慈母峰、普陀山、中央尖山、臭頭山、峰頭尖東峰出東勢格越嶺古道。

7/29路線為:石燭尖→九龍山→峰頭尖出白石腳、菁桐O型回平溪國中。

石燭尖:標高420公尺,無基石,無山名牌.....

九龍山:約475m,無基點但山頂有許多路標。

峰頭尖:為平溪三尖之次,海拔 609 公尺,其上有「內務局」圖根補點一顆,山頂腹地狹長

0825 由平溪國中對面之水泥階梯上,約50公尺過農家有叉路,直行階梯往慈母峰或臭頭山;右水平腰繞可過瓜寮坑溪。取右行,經「瓜寮坑3號」、「瓜寮坑4號」兩農宅及一片菜園

0830 小水泥橋。但已被「瓜寮坑5號」住家給封住,問菜園農民告知順著水管路走即可

0835「民宅-古道叉」,左上東勢格越嶺古道取直行

0841 「攔沙壩叉路」, 溪邊水泥做的小型攔水設施,過溪上接一水平寬大之水管路取左。

0850 叉路。路標極多,右上為石燭尖、九龍山;直行沿溪邊過橋可至廢礦場又接上往臭頭山的路。

0858 取右上,有石階一路陡上,青苔濕滑小心行走

09:05  岩壁下人工鑿出之兩岩洞,大的約5公尺寬、2公尺深,乾燥適合休息

09:12   出發續上行至「岩稜拉繩」,上下坡都得小心翼翼..... 有鑿出階梯.....

0920   叉路,直行循稜通過一陡急瘦狹之岩稜,刺激!左腰繞過岩稜再上稜線,兩山徑不久會相接。取直上

0925  叉路。左為腰繞至石燭尖下方;右循稜上石燭尖前岩峰。取右上

0927  石燭尖 此處山頭可以飽覽平溪周圍的群山,峰頭尖連稜在南方連綿不絕。石燭尖前之岩峰,距離石燭尖僅約5公尺,下方為10公尺左右之斷崖。山頂狹小不易站人,在此可近觀石燭尖鐵釘狀之峰頂,壯觀!

0940  原路退回約3公尺,由岩隙間拉繩下降,可至石燭尖下方之林中空地。續循稜上

0948續行又遇「巨岩壁 1」,仍取右側的岩壁邊往下走.....

0955來到「巨岩壁 2」旁,沿著壁邊下的路徑走... 回望巨岩壁的壯觀景象,讚歎大自然的神奇……往九龍山方向前進,經過傾斜的石壁腳。再前行沒多久又分出稜脊與腰繞路,這次取腰繞。接著石塊樹根路陡上一小段,來到一處小平台

1002九龍山。約475m,無基點但山頂有許多路標。登頂時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孟然抬頭即看到樹幹上有一九龍山」標示,山頂寬平無特色,在此休息吃水果

1015九龍山觀景石眺望中央尖,這個角度不錯,如果平溪三尖要擴編,應該把它列進去。過山頂後緩降一淺鞍後一路上坡,山勢漸陡樹林內小段平路後,又要開始攀藤附葛,沒多久爬上芒草叢生的稜線

1031  於峰頭尖東側之600公尺無名峰接峰頭尖、臭頭山主稜。有斑駁藍天標示,說明取右峰頭尖70 分鐘。取左往臭頭山方向。取往峰頭尖一路上上下下之瘦稜岩脊樹林縫隙看見前頭峰頭高聳,以為就是峰頭尖,拉繩而上發現從上稜點來此只用了半小時,且小山頭沒有基石,往前看峰頭尖的雙尖還在遠遠的前方,只好陡下坡繼續往前走不禁想著回程時不斷的爬坡。

1120 四岔路口下降到小鞍部,直行往玉桂嶺產業道路,右下往峰頭尖20~30,左邊隱約有路,不知道是不是通往東勢格古道?取右下腰繞 582 峰,回頭看氣勢不凡。

1150三岔路口走到下白石腳的岔路,往前再五分鐘就可登頂。何止5登頂前還有個假山頭,所以要再上下一次才會走到基石處。

1158峰頭尖峰頭尖為平溪三尖之次,海拔 609 公尺,其上有「內務局」圖根補點一顆,山頂腹地狹長,直行可通往藤寮坑,四周密林展望受限,僅北方可眺望薯榔尖。休息午餐衡量往回走下東勢格越嶺古道上週已走過且較費時遂決定往白石腳登山口下山可選擇於菁桐搭火車回平溪火車站步行至平溪國中取車,或於106縣道搭便車回平溪國中,重要的是新路線。

1300 白石腳登山口上來的步道也不好走,先沿著乾溪溝下降,一路上都是陡峭溼滑,青苔密佈的石塊,緊抓著四周的細小枝幹慢慢下降,途經一片小空地,可讓大隊人馬休息,接者又是之字石塊樹根路,路過多處岩壁,坡度減緩聽到溪水盛大

1413來到竹林前方過溪到左岸,想想時間尚允許在此泡茶聊天傾聽大自然樂音靜華還帶了吐司餵小魚兒

1510接著再度過溪兩次,來到山凹平坦處,闢建成為菜園,農人引水建成小池塘,有睡蓮與小鴨,回望峰頭尖於樹林後方,不甚顯眼。再過一次溪之後,來到右岸經過小水壩與取水沈箱,道路漸寬好行

1540經過寺廟之後,不一會兒再度陡下到了民宅登山口。回首峰頭尖山頂展望普通倒是石筍尖薯榔尖山形奇特明顯

1542白石園咖啡前遇一對夫妻肯載素華回平溪國中開車省去我們傷神如何回平溪國中人間處處有驚喜

1605 上車回程

1800 回頭份皇品用晚餐

 

石燭尖:標高420公尺,無基石,無山名牌.....

九龍山:約475m,無基點但山頂有許多路標。

九龍山觀景石眺望中央尖

於峰頭尖東側之600公尺無名峰接峰頭尖、臭頭山主稜。

四岔路口下降到小鞍部,直行往玉桂嶺產業道路,右下往峰頭尖20~30

氣勢雄奇的 582

三岔路口走到下白石腳的岔路,往前再五分鐘就可登頂。

峰頭尖為平溪三尖之次,海拔 609 公尺,其上有「內務局」圖根補點一顆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北市平溪區]孝子山、慈母峰、普陀山登山步道

平溪境內共有20多座大小山頭,被稱為[24孝山],其中以[孝子][慈母][普陀山]最有名氣。

孝子山-海拔360公尺

座落在平溪支線菁桐站與平溪站之間的孝子山,山勢雖不如其他山來得高,但其陡峻的石峰卻不容忽視。登孝子山最驚險的路程,莫過於最後一段懸空鋼梯登頂路。但若是順利的登上這近幾乎垂直的岩壁,到了頂峰我們可鳥瞰整個基隆河縱谷,由於周圍群峰環繞,大小山頭加總起來有20多座,因此這裡被稱為二十四孝山,由於山形酷似大陸黃山,故孝子山也有「小黃山」之稱。

慈母峰-海拔410公尺

倘若順利登上孝子山頂峰,往西便可看到慈母峰,慈母峰山勢較孝子山平緩,但在稜線上仍可看見明顯的石階以利登山。

普陀山-海拔450公尺

普陀山為本登山路線中最高的山,站在普陀山山頂,可以看到的不只是平溪三名山中的慈母峰與孝子山,更可向東北方欣賞薯榔尖與石筍尖優美的山形。要登普陀山仍然會經過陡峭稜線,雖不如孝子山般險峻但仍要留心。

孝子山群峰包含孝子山、慈母峰、普陀峰,是平溪「單面山」的代表,是由於地球造山運動將東北面的老地層推擠出來,而形成今日所見,一面平緩,一面陡峭的山形。除了孝子山群之外,著名的「平溪三尖」─薯榔尖、石筍尖、鋒頭尖也擁有這樣的景觀。

台北縣前幾年將早期東勢格山間聚落居民到平溪的舊路,重新整修,在重要岔路口設木製路標牌,險峻處架設繩索勾環輔助,在林蔭寬闊處設休憩木椅,使這條原本艱辛難行的山徑,蛻變成為一條適合親子的踏青路線,新步道名稱就稱為「東勢格越嶺步道」。

0800 車抵平溪國中106縣道61.6K小型停車場停放車子

0805 沿平溪到了形象牌方向而行

0810 取右上行有往孝子山 慈母峰 普陀山標示牌離開106縣道

0820 叉路右下為普陀禪寺取直行邊走占哥邊植物解說,而孝子山高聳尖挺之英姿就在正前方。

0830 叉路,往中央尖1.6公里,往慈母峰900公尺。取右後可見好大一片野薑花田,順勢石階上行。

0842 鞍部平台叉路,直行往慈母峰及普陀山,先取右往孝子山。左右皆可登上孝子山,另右路直下可出觀音禪寺或平溪火車站。左上右回。

0845上行小段之後出現叉路,右上可登假山頭,非真正的孝子山頂,續前行緩繞岩壁,取左依著石壁陡下,狹窄陡峭令人膽顫。

0850 右線最後與平台右路會合後,轉循鐵梯登上岩峰,這段步道是孝子山最驚人之處,有人下行我等先至前方觀景台,遠眺五分山,俯瞰平溪H355m

0852 我與占哥有懼高症不敢登頂遇宜蘭博愛醫院一行4人已完登鼓勵我們2位美女相陪占哥二次登頂,孝子山,360m,無基石。山頂狹小,展望特佳,可眺望隔壁的慈母峰、普陀山,三山各具特色,鼎足而立。清楚可見慈母峰的岩石步道幾近垂直攀登確實有小黃山的氣勢H382m

0915  回到三山叉路口鞍部平台,轉往慈母峰,岩壁鑿階直直往上。回望孝子山,非常尖銳的岩峰。眺望隔壁的普陀山。H314m

0930 慈母峰,410m晴字○○二號。山頂展望極佳,但無遮蔽直行往中央尖取右下陡峭石壁H414m

0945 慈母峰普陀山間鞍部,石階步道,左往慈恩嶺中央尖,右往普陀山,或回登山口。取右。H388m

0947 叉路,左側山路腰繞普陀山腰,再循稜線上的鑿階登頂。H378m

0955  普陀山,450m,無基石。山頂置有三寶佛像,另有一尊仙女像。這裡比慈母峰稍高,其登頂之路一目了然。眺望孝子山。這座山是三山中唯一有樹蔭,較適合休息的

1000 以倒退之姿下岩壁步道不敢往下俯瞰

1005 0945叉路。取直行往中央尖。

1009 十字叉路,右下往虎嘴口,左上往慈母峰,今取直往中央尖續行。

1012 遇岩壁,左轉沿岩壁鑿出的石階路上行,景觀壯麗。

1020登上稜線,左轉循稜往東南續行。

1100來到中央尖下岩壁,素華一馬當先攀繩往上,陡峭且有轉折難攀爬,女子臂力不夠者還真吃力。

1110登上岩壁頂,右下溪谷,今先左上中央尖山頂。

1111中央尖(H580M,無基點),展望佳,靜華有中暑現象,博愛醫院一行4人相隨,為其刮沙推拿,真的很感謝此4位山友之熱忱。

1130 原路退回,循稜往西偏南續行。

1135下切稜線上,陰涼處午餐、吃水果。1220

1230溪底叉路,左往東勢格山約70分、臭頭山約20分,右往平溪國中約60分,取左往臭頭山續行。

1240上到稜線,右轉循稜往西南續行。沿途許多山林投滿佈路徑,非常原始。

1253臭頭山(H476M3-1008)拍照後往西南續行。

1300右下切,走溪溝路,離開稜線。

1315 叉路,直行往東勢格、草原,取右下續走溪溝路(瓜寮坑溪上游),石頭濕滑,小心踩踏。

1330叉路,直行出平溪,今取左上登,走蜂頭尖連稜(往鋒頭尖97分)。山徑為潮濕山谷,因腳傷未痊癒有些吃力。

1345 路轉原始少有路條似少人踏及,因占哥今日穿涼鞋不便攀登,遂問大家確定要走?靜華、素華無退意,續行。

1350 轉折處可見一高聳尖銳之山峰在前,莫非是峰頭尖?續行攀爬石壁與窄徑,腳傷確有不適,急於問肇璟此鋒頭尖是否要原路回?奈何山凹處收訊差,續行。

1402 峰尖處(原來是鋒頭尖東峰)可收訊問得肇璟此山要原路回,算時間尚需時不少,且腳傷之故就此原路回頭。

1440 返抵瓜寮坑溪,休息看魚兒水中游。

1450 續行東勢格越嶺步道(以平溪國中為起點,全長3.4K

1500 中央尖叉路,右往平溪中央尖、東勢格山、臭頭山,來時路往峰頭尖、臭頭山、直行越嶺東勢格,繼續循溪下行。H349m

1520 雙土地公廟,兩座小廟位於瓜寮坑溪兩岸,比鄰而居,頗特殊。此處約在東勢格越嶺步道1.2K

1525抵達廢棄的舊礦場。設有木椅可休息,斜斜的坑道往下發展,內積水。右側前行幾步即到達獨木橋的另一端,看似危橋。

1528昔日的礦場辦公室只剩斷垣殘壁(瓜寮坑7號),被青苔染成墨綠,駁坎斑駁,充滿古意。

1535接上水平的碎石步道,舊時的台車道所改建,非常平緩好走。

1540 叉路,左下山路可接通往石燭尖之路,續前行。

1544 叉路,右上石階步道往中央尖、慈母峰、孝子山,續前行。

1600 步道叉路,取左下往平溪國中。

1605步道叉路,來時路往中央尖,左往石燭尖,取右石階下。

1607 106縣道,平溪國中在對面。仔細看登山口之導覽圖示,發現由此可登石燭尖、九龍山、鋒頭尖、鋒頭尖東峰出東勢格越嶺道O型,完成平溪三尖與群峰步道,遂決定7/29再次登臨。

1630 上車回程,稍有塞車。

1830 返回頭份「皇品」晚餐。

登山口:平溪國中對面(106縣道61.6K

 眺望山形奇特的石筍尖與薯榔尖

孝子山最後一段是岩壁上的不鏽鋼梯,加上鑿階,循鐵梯登上岩峰。

孝子山頂遠眺--中央尖山、慈母峰、普陀峰(左至右)

孝子山,360m,無基石。山頂狹小,展望特佳

孝子山遠眺五分山。俯瞰平溪

登慈母峰途中回望孝子山,非常尖銳的岩峰。

慈母峰,410m晴字○○二號。山頂展望極佳

慈母峰步道望普陀峰

慈母峰普陀山間鞍部,石階步道,左往慈恩嶺中央尖,右往普陀山

上普陀峰的陡峭階梯

普陀山,450m,無基石。山頂置有三寶佛像,另有一尊仙女像

 十字叉路,右下往虎嘴口,左上往慈母峰,今取直往中央尖續行

中央尖下岩壁,陡峭且有轉折難攀爬,女子臂力不夠者還真吃力。

中央尖(H580M,無基點),展望佳

溪底叉路,左往東勢格山約70分、臭頭山約20分,右往平溪國中約60

臭頭山(H476M3-1008),拍照後往西南續行

右下切,走溪溝路,離開稜線。

叉路,直行往東勢格、草原,取右下續走溪溝路(瓜寮坑溪上游)

叉路,直行出平溪,今取左上登,走蜂頭尖連稜(往鋒頭尖97分)。

 峰尖處(原來是鋒頭尖東峰)回首中央尖山

遠眺峰頭尖,路途尚遙遠就此回頭;擇日由石燭尖攀登

雙土地公廟,兩座小廟位於瓜寮坑溪兩岸,比鄰而居,頗特殊。

礦場遺址,規模頗大,設有木椅,休息。及昔日的礦場辦公室只剩斷垣殘壁

仰望山形突出的峰頭尖東峰

東勢格越嶺古道:接上水平的碎石步道,舊時的台車道所改建,非常平緩好走。

步道叉路,來時路往中央尖,左往石燭尖,取右石階下。

106縣道,平溪國中在對面。仔細看登山口之導覽圖示,發現由此可登石燭尖、九龍山、鋒頭尖、鋒頭尖東峰出東勢格越嶺道O

中午以簡餐果腹,窮餓至極,杯盤狼藉,橫掃一空無物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婦山,海拔1870公尺,位於桃園縣復興鄉北橫公路雪霧鬧,夫婦山分成兩座山:婦山,高度1780公尺,無基點,林中無視野;夫山,海拔1870公尺,山頂平台有二等三角點#1534基石,視野極佳,東北方可眺望南插天山和魯培山,此山為復興三尖之一,其他兩尖為復興尖及那結山

夫山與婦山,均屬陡峭山壁,兩者隔著鞍部,比鄰並排、近近相望,猶如夫妻攜手而立,因此稱為夫婦山。由「婦山」到夫山必須先陡下降80公尺,再攀爬陡峭山壁170公尺上夫山,沿途均有樹根及繩索可攀爬,很安全,相當過癮。號稱復興三尖中最容易攀登的一座中級山,從雲霧鬧登山口上山,往返只需4小時而已。只是車程較遠,又必須先陡下1.5km至溪谷(落差150公尺),再陡上7km(落差1050公尺)車行比人還累占哥說道名為復興山尖之一要不還不想登臨

其實最近有新目標【蘭陽五大名山】今天原計畫要走阿玉山,昨星期六新聞報導宜蘭童玩節登場,雪隧大塞車,方臨時更改路線,那就先完登復興三尖吧﹗

日期2012.07.15    星期日    天氣:山區午後有陣雨

交通:頭份→龍潭 →三民→北橫→雪霧隧道口左轉下陡坡→雪霧鬧部落→夫婦山登山口

攀登山岳:登山口1430公尺

婦山:1780公尺  無基點

夫山:1870公尺  二等三角點#1534基石

夫婦山西峰:1480m,又稱雪霧鬧山,山字森林三角點。樹林間無展望。

行程記錄

0630 頭份出發。

0800 731.1K雪霧隧道前,左轉陡下1.5km至溪谷(落差150公尺),再陡上7km(落差1050公尺)

0820 已爬升至1285M,仍未見登山口,占哥不禁懷疑:都已在高點了,還不見登山口?這會還需要爬山嗎?打電話給姚董告知:沒錯啦,續行至產業道路盡頭即是登山口。

0830抵達水泥路的盡頭(H1450m),這是夫婦山登山口,於左側農場空地停車,此處視野絕佳有許多吉普車隊大批人員在此露營

0840整裝後出發,由農家下方泥土路進入,這是一條林間農路,路旁有水管;植有大量高冷蔬菜

0850果園登山口,有寬廣停車場旁有公廁。0855

0910至崖邊第一展望點(H1540m),視野佳遠眺低陸山雪白山區,西丘斯山最為突出。回望登山口附近,夫婦山西峰就在旁邊。

0920至第二展望點(H1615m),視野佳;遠眺低陸山,眺望夫婦山西峰,俯瞰雪霧鬧山區,眺望南插天山盧平山,俯瞰北橫附近的聚落。

0950至夫婦山之婦山山頂(H1780m),山頂空地無基點,林間無視野,於此休息。

0955續行下急陡坡往夫山,途中眺望夫山6/7登復興尖山滑倒筋膜拉傷,現今上坡尚可,下坡卻有些不適,小心慢慢下切。

1018下急陡坡約80公尺後至夫婦兩山之間的鞍部(H1700m),續行拉繩攀樹上急陡坡往夫山

1040至崖邊第三展望點(H1740m),此時卻已山嵐輕移而至一片白續行上急陡坡。見「山頂基點快到了,加油﹗」

1050經最後一段急陡坡後抵達夫婦山之夫山山頂(H1870m),山頂平台有二等三角點#1534基石,雲散視野極佳,左(東北)方可眺望南插天山和魯培山,續行山徑可往拉拉山,於此休息。

1120 原路回程

1220 回到婦山大批人員在此午餐稍事寒暄後互道再見

1350 大水塔登山口

1400 農場登山口上車前往夫婦山西峰登山口距離約為300公尺

1405 夫婦山西峰登山口位於民宅旁果園車道往左上入口有貨櫃)此時正是水蜜桃盛產期,先選購後往西峰步行而去。

1410大片山坡地原住民正忙著整地,向工作中的農夫打聲招呼,並詢問夫婦山西峰位置所在,因全程無路條。

1415 木電線桿旁見有一路標往夫婦山西峰2往鷹山約120-150

1418 夫婦山西峰:1480m,又稱雪霧鬧山,山字森林三角點。樹林間無展望。

1425 山坡地置高點此時眺望夫婦山半掩中於雲霧飄渺間,只見婦山高挑秀麗身影獨立一方,卻不見與夫山對看兩不厭之相依。

1440 回到水果園民宅,上車回程。

1505 回到台7線,卻發現北橫大塞車,緣由是大型巴士進入,路窄會車困難致車流量多壅塞。

1610 改走羅馬公路亦塞車,真的是走到哪塞到哪。

1745 返回頭份晚餐。

0630 頭份出發。

0800 731.1K雪霧鬧隧道前,左轉陡下1.5km至溪谷(落差150公尺),再陡上7km(落差1050公尺)

 

0830抵達水泥路的盡頭(H1450m),這是夫婦山登山口,於左側農場空地停車,此處視野絕佳有許多吉普車隊大批人員在此露營

0840整裝後出發,由農家下方泥土路進入,這是一條林間農路,路旁有水管;植有大量高冷蔬菜

0850果園登山口,有寬廣停車場旁有公廁。0855

0910至崖邊第一展望點(H1540m),視野佳遠眺低陸山雪白山區,西丘斯山最為突出。回望登山口附近,夫婦山西峰就在旁邊。

0950至夫婦山之婦山山頂(H1780m),山頂空地無基點,林間無視野,於此休息。

0955續行下急陡坡往夫山,途中眺望夫山6/7登復興尖山滑倒筋膜拉傷,上坡尚可,下坡卻有些不適,小心慢慢下切。

1018下急陡坡約80公尺後至夫婦兩山之間的鞍部(H1700m),續行拉繩攀樹上急陡坡往夫山

1040至崖邊第三展望點(H1740m),此時卻已山嵐輕移而至一片白續行上急陡坡

回眸婦山,前往夫山途中

續行上急陡坡。見「山頂基點快到了,加油﹗」

1050經最後一段急陡坡後抵達夫婦山之夫山山頂(H1870m),山頂平台有二等三角點#1534基石,雲散視野極佳,左(東北)方可眺望南插天山和魯培山

續行山徑可往拉拉山,路途遙遠

1120告別夫山原路回程

1350 大水塔登山口

1405 夫婦山西峰登山口位於民宅旁果園車道往左上入口有貨櫃)此時正是水蜜桃盛產期,先選購後往西峰步行而去。

1410大片山坡地原住民正忙著整地,向工作中的農夫打聲招呼,並詢問夫婦山西風位置所在,因全程無路條。

1415 木電線桿旁見有一路標往夫婦山西峰2往鷹山約120-150

1418 夫婦山西峰:1480m,又稱雪霧鬧山,山字森林三角點。樹林間無展望。

1425 山坡地置高點此時眺望夫婦山半掩中於雲霧飄渺間,只見婦山高挑秀麗身影獨立一方,卻不見與夫山對看兩不厭之相依。

婦山後方似有若無的夫山露出了些頭影

1505 回到台7線,卻發現北橫大塞車,緣由是大型巴士進入,路窄會車困難致車流量多壅塞。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日期2012.07.08     星期日     天氣晴朗     參加人員21

活動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   領隊葉清水   嚮導黃秀李

『大混山』往『李棟山』的這條道路,在日本統治時期亦是條『隘勇線』,李棟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桃園縣復興鄉分界的山稜,海拔約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據傳滿清政府派李棟將軍至台灣安撫山胞時,在山頭建立一座古堡,光緒33年,日軍來台更在此大興土木,架立大砲陣地,用來鎮壓當地抗日泰雅族同胞,歷經多次交戰,抗日族人死傷無數,現今只剩下殘壁破瓦,供人無限憑弔。

攀登山岳

大混山(H1541M3-6270)

李棟山 (H1913M,一等三角點,另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碑)

行程安排

0600竹南→0640芎林交流道接彭康鳳→0740登山口07450750右切山徑→0825叉路取左→0905大混山0910→0945駁坎→101016101025叉路→1050上瘦稜箭竹林→1105叉路又下宇老,取直→1110內鳥嘴山叉路→1130李棟山午餐12501330李棟古堡→1440上車→1710竹南晚餐

「李棟山」海拔1914公尺,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基石,山頭可瞰制附近宇老、馬美諸泰雅族原住民部落,由於李棟山地理與戰略位置相當好,因此自清朝以來就有軍隊在此駐紮。到了日據時代時,由於日軍常受到大漢溪上游的泰雅族人襲擊,為了全面控制山區,便於李棟山頂闢建碉堡,部署大砲,以控制附近沿岸的部落。在這一片高山峻嶺上,不知有多少泰雅族勇士長眠於此,雖然現在李棟山早已不再具有戰略的優勢,但是李棟山古堡遺留的斑剝痕跡,卻也記錄著當時輝煌的戰史,從古堡可眺望雪山、大霸尖山、南湖大山等壯麗山容。

「李棟山古堡」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桃園縣復興鄉分界的山稜,這座古堡是尖石鄉泰雅原住民抗日遺留下的戰場古蹟,山頂的古堡原是清朝李棟將軍來台撫蕃而建。日本治台後,日軍重建古堡為大砲陣地,以鎮壓抗日的泰雅族人,經過多次戰役,山胞死傷慘重,古堡在歷經戰火摧殘下,已燒燬大半,如今僅餘古堡的斷垣殘壁及斑斑彈痕,在荒城歲月中訴說滄桑往事。前往「李棟山」可由竹東入山經尖石,至宇老後見派出所前有三叉路,取左邊產業道路續行即達李棟山莊,穿過山莊後面山徑往上約一個半小時可達山頂古堡,一路山風沁涼、草青花香、山光怡人,可惜古堡遺跡,目前僅餘城門及四周城牆。

朱萬鶴,李棟山山莊莊主。

朱伯伯,今年87歲,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轉進台灣,便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在台灣,參加大大小小各種開闢工程任務,橫貫公路、北港堤壩 ...

當時服役的單位,叫做岸勤營,好奇怪,聽都沒聽過,所有的重機械都是由美援而來,美籍工程顧問則駐台指導,在開闢橫貫公路時,朱伯伯看到很美的景觀,希望能在那樣的環境生活,直到退役後,來到新竹縣竹東鎮,終身俸是大陸開放後才享受到的,在這個惠饋老兵的政策實施之前,朱伯伯也只好找工作,混口飯吃,最後受雇於竹東某客家老闆,開發伐木工業,負責炸藥、鑿洞、 開路……。

民國69年,中秋節的第二天。

朱伯伯,含老闆共4人,開路伐木至李棟山,宇老至李棟山共6公里,李棟山至三光共7公里,老闆的伐木生意收了不做,朱伯伯打算到梨山找塊地過生活,老闆建議他留在李棟山,之前為了伐木之便,在李棟山前後開路,在開墾李棟山的時候,往三光的路上,看到一塊地,景色也相當美麗,旁邊還有小溪,心想那塊地,正是他理想中的天堂,就算不去梨山,這兒也不差,而且,他可以靠水力自己發電,可是,當他四處打聽之下,才知道那是過去日本派出所的舊址,地也是公家的,他也要不到,只好放棄,他又另外找了一塊地,也就是現在李棟山山莊現址,當時,只有一間鐵皮工寮,他花了四萬塊,向那工寮的原住民主人買了下來,從此,住在這不到四坪的工寮,沒有借助任何的機械,僅僅靠一雙手,從青年到現在老年,用了大半輩子的歲月,建築他夢想中的天堂,當我問到朱伯伯建造李棟山莊最因難的地方在哪裡時,他苦笑的回答說:太多了……只有"可憐"兩個字可以形容,有時個把月看不到一個人,也沒飯吃,當然,更沒有錢,為了購買搭蓋山莊的材料,他賣掉了從大陸過來時就帶在身邊心愛的單眼相機,只要是可以賣到好價錢的東西,全都變賣現金,買木板、買鐵皮...等等,一些材料和手工具,而沒有飯吃的時候,也曾經走到宇老派出所,向以前的主管,要飯吃...

現在,朱伯伯看到鐵皮,心中的感觸最深,有一段時間,為了買鐵皮走到山下再搭計程車運上山,花了他不少辛苦積蓄的血汗錢,等到山莊稍有規模,也開始有了些收入,他還是得走到山下,買米.…一個人扛十斤走上山,目前健康狀況還算良好的朱伯伯,仍然一點一點地靠雙手,把山莊的每個角落,依照他心中計畫多年的藍圖,一步一步地實現那從年輕時就陪著他的夢,朱伯伯不冀望什麼,只希望來到山莊的朋友們,不要破壞環境,能把製造的垃圾帶回家,如果有人肆意破壞,亂丟垃圾,朱伯伯說:他可是會很不客氣罵人的喔。目前李伯伯話說年紀已大人生簡單生活即可,山莊已封莊。

引自 http://www.codeman.com.tw/angel/talk-r9.htm

「青蛙石」位於錦屏村與那羅間之溪谷內,狀似青蛙,甚為雄偉,起腳下係深不見底之峽谷,並有一處高約40公尺之瀑布,瀑水傾斜而下,甚為壯觀。可從天然谷下到此河谷,是一優美的遊憩地點。

「青蛙石」朝向山頭蹲著,有兩個突出的眼睛。根據地方父老的說法,從前泰雅族社會,青蛙和蚊子是宿敵。有一次,一隻大青蛙追食一群蚊子,只剩下最後一隻蚊子逃到溪谷,飛上山頭,青蛙受到岩石的阻隔無法追趕,只好眼睜睜的看著蚊子揚長而去。經過數百年的歲月變化,青蛙就成了岩石了。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簡介在頭份鎮東北隅老崎紅土丘陵台地上,深隱著一片尚未過度開發的淨土「頭份後花園」,在這遺世獨立的樂土中,有茶園成壟、有楓香林蔭、有松濤低吟、有相思夾道。

頭份後花園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上將朝「本土、知性、生態、永續、產業」五大目標發展,以開創老崎農村新風貌之優質休憩環境。在產業方面,椪風茶、文旦柚、高接梨及客家米食質優味美,深值您闔府造訪邀遊。

步道全長約4公里,分別於宣化堂、錦春農場、怡明茶園、日新茶園4處入口均設有停車場,遊客可選擇短程往返或○型環繞式健行。沿途松林石階步道、楓香紅土步道,枕木扶桑步道,相思紅土步道各展風情。

交通指引開車:

中山高 頭份交流道下 124 124縣道 轉入農會珊湖辦事處旁小路,沿途有指標可循,往前直行即可抵達

「楓香林」位頭份後花園-老崎古道上,於坪頂南側之青楓林,是國防部訓練中心的野戰教練場,在教練場旁的楓林,筆直成列狀如楓香綠隧道,步行於綠色隧道間,清香自然的如沐春風,宛如洗了一場森林浴,體驗了自然的楓林芬多精SPA,兩側的草皮及茶園,置身其中忘卻塵世、悠遊林間、何羨仙境!

 

中點的慈母亭可以遠眺頭份鬧區,頂點的大坪頂草原可眺覽鵝公髻、加里群山。

大同寺建於民國47年……建廟後,聖佛仙神顯赫,香火鼎盛,絡繹不絕,滿山蟬鳴,鳥語花香,聲聲入耳,神佛相隨,怡然自得,流連忘返,能得浮生半日遊,人間幾時有? 

有一隻猴子爬上樹發哥人在做 天在看

老崎坪頂山,180m,三等三角點七十九號。山頂有座觀景台,往西南方回走約10公尺即是基石所在。觀景台可遠眺竹南方向。

步道最高點180.6高地設有一座觀景平台,可近觀老崎坪頂茶園風光,亦可遠眺竹南、新竹海岸,涼風徐徐,怡然忘憂。於169.7高地休憩茶亭可遠望獅頭山、鵝公髻山、加里山,天氣清朗時雪霸國家公園之大、小霸尖山、聖稜線清晰可見。

156.2169.7高地之茶亭有老崎茶農義奉之茶水,供遊客經過健行跋涉、揮汗如雨抵茶亭,小歇片刻,喝兩盅「頭份椪風茶」消暑解渴,充份展露客家山居民情之濃郁。「老崎古道」,時時展現不同的風情吸引您的驚艷與讚嘆,走一趟老崎享受心靈與自然的結合,在回歸自然聲中享受休憩之旅。

活動0800集合學員們於烈陽下認真清理登山步道,並於1100結束。

忎老輸的家

金火兄的金孫:烏溜溜的黑眼睛

中午於頭份:好記餐廳用餐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