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瑞古道簡介

奮瑞古道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和梅山鄉間,連結奮起湖和瑞里風景區,又稱「瑞奮古道」,海拔介於11001600公尺,於忘憂林和回音谷處與瑞太古道(瑞里至太和)接壤,形成奮起湖、瑞里、太和的嘉義金三角旅遊圈,奮瑞古道自西元2004年由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統管而成,是台灣著名的國家步道系統,奮瑞古道沿途蓊蓊鬱鬱、竹林綠意盎然,感受森林的芬多精,也可欣賞到太和樟樹湖的景色,山巒景色盡收眼底。

奮瑞古道-古道特色

奮瑞古道全長約為6.4公里,169縣道台電變電所旁即登山口,約4小時半的路程遊客可踏著以石材和泥土所構成路面欣賞景觀,奮瑞古道擁有許多可佇足的特色景點;「四方竹林」是奮瑞古道隨處可見的景色,四方竹原產於中國江南,在日據時代由日人移植至奮起湖一帶,四方形竹桿並不適合作為工藝品的原料,成為當地重要的景觀;「陰陽廟」位於奮瑞古道和奮太古道的分岔點,祀奉土地公和地基主以求一切平安順利,近年來增建的小屋和涼亭讓民眾來到此地更為方便;「忘憂林」是奮瑞古道的代表特色,孟宗竹和石竹所構成的竹林,春筍和冬筍是當地的特產,可到這裡品嘗最新鮮的美味;「牛樟巨木」是奮瑞古道僅剩的牛樟樹,歷經大肆開採後得以保留的巨木,牛樟的獨特香氣和高經濟價值是當地十分珍貴的自然資源。

瑞太古道:

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通往瑞里村,全長五公里。民國十六年,瑞里、瑞豐、太和、豐山等地的村民,為了方便子女上、下學及運送山區農產品,所開闢的瑞里至太和之間的交通步道,即為現今的瑞太古道。西元一九二七年加強整修,民國八十八年由嘉義林管處以鐵道舊枕木及石塊鋪設,重新整修後,不但恢復昔日舊觀,安全性更佳。

瑞里與太和之間,還有一條古老的山徑腳力。瑞太古道昔日是瑞里前往太和、奮起湖、來吉等山村的唯一路徑,也是內山物資運往山下的經濟命脈。

瑞太古道步行腳程約二小時餘,途中經過優美的竹林與人造杉林林,景緻清幽動人。走在古道上,遙想昔日山區經營的辛勞,令人為先民的精神肅然起敬。

1020離開樟腦寮車站獨立山步道沿166縣道往瑞里

1100太興岩步道入口休息

112216671K處雲潭瀑布入口其右有指標往瑞水步道亦可通石棹奮起湖。(登山界有一形程走法:奮瑞水太大縱走,即由奮起湖起登至大興言步道,全程24K,如有接駁車值得一走嘗試)

1150166線終點82K瑞里遊客中心,原預補熱水,焉知缺水連廁所都暫停使用。

1200回到瑞太古道西端入口處,停車場客滿,表示連續假日登山友眾,向旁邊商家取水在此煮麵中餐。

1235瑞太古道西口,步道口位於嘉16681.6K處,標高1060公尺;步道口有路線圖、牌樓與「英雄坡」大石標示等。

1236一開始就是一段「好漢坡」,遊客絡繹不絕、緩慢前行;沿途蒼翠竹林,清涼舒適。

1240叉路,左有小徑出遊客中心,仍循步道直行。

1242步道1 K處。

1247愛玉亭

此路段標示奮瑞古道7K(由奮起湖起登,瑞里終點;而瑞太古道1K由瑞里遊客中心起登,太合為終點)

前方視野轉為開闊,眺望瑞峰地區、草嶺崩壁等;續行石壁山、嘉南雲峰山稜矗立前方。

1300忘憂林,有解說牌竹林清暢寧靜氛圍令人心胸為之開懷優閒

1305牛樟巨木,有解說牌。

1307七步回音谷,續行

1312續行,隨即遇叉路,指標右往奮瑞古道(奮起湖)、長山步道,回瑞里1.5K,取直奮太古道(太和)取右行往奮瑞谷道。沿途盡是陡坡不斷,踩不完的階梯。

1340休息區前行往奮起湖4.6K回瑞里1.9K。旁有一株中空的巨木。1345

1359接產業道路,取右往奮起湖3.8K

1408長山古道叉路口,標高1587公尺,陡上約4百公尺;於此接農路,指標右前方出往瑞里3.3 K、左往奮起湖3.2 K;右有階梯路往長山觀日出平台,約2分鐘,休憩後觀日台。在此看導覽路線圖,研究要如何繼續今日走法,因為擔心如股走奮瑞古道來回走,恐有摸黑之虞,故決定取道長山古道接169線道,接瑞太古道東入口返回瑞太古道西端入口停車處。

1415往長山古道下行,步道清楚好走。

1427步道崩塌處,步道隨之中斷消失,在此往回走。

1435長山古道、奮瑞古道、瑞太古道三叉路。右有階梯路往長山觀日出平台,約2分鐘,休憩後觀日台。

1440長山觀日出平台,旁有廢棄小屋;有解說可眺望塔山群峰,視野欠佳。

1445取道原路回瑞太古道。

1509回奮瑞古道、瑞太古道叉路,取右往瑞太古道。

1524抹油坑,步道上下線叉路口,左為上線建於1731年,右為下線建於1870年;右為英雄坡,有五百餘階的陡坡,早上走獨立山、大籠頂步道已漸疲軟,故採左去右回路線。

1542休息平台,石壁山、嘉南雲峰山稜矗立前方。

1600回頭嶺,有一觀景亭;十字叉路口,直行茶園山徑往觀景台,右為古道上線(此線回抹油坑、出瑞太古道西口),左出太和,取右。

1624英雄坡平台,標高1452公尺,瑞太古最高點,左側有山徑往雲載山。由此開始陡下坡五百階。

1649返回抹油坑,步道上下線叉路口,取左往瑞太古道西入口。

1655回奮瑞古道、瑞太古道叉路,完成瑞太古道O型,取直行往瑞太古道西入口。

1701忘憂林,已漸黃昏。

1727返回瑞太古道吸入口,原車滿無虛位的停出場,早已經車去人散,獨剩我車。

1730登山口商家取水煮水泡咖啡提神。1800

1910竹崎市區晚餐。

1940上高速公路北返嚴重塞車。

2330返回頭份。

今日走完瑞太古道O型,奮瑞古道單程7K,來回14K6小時,唯恐摸黑故走到單程3.2K處即折返,但由導覽圖簡介之路線,一目了然,深具印象行程規劃。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資料:南二高下竹崎交流道,向東轉166縣道往竹崎方向開,接台3線後左轉,至進竹崎市區前的福懋加油站右轉轉嘉120鄉道,遇叉路皆循獨立山指標前進,經文光國小(現改為英語村)後轉向樟腦寮產業道,再上行至樟腦寮。竹崎交流道至樟腦寮開車約30分。

獨立山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海拔高度840公尺,阿里山森林鐵道於此螺旋上山,因而聞名。小火車行駛至獨立山時,因山勢陡峭,迫使火車必需盤繞獨立山三圈,時而前進,時而後退,甚至出現火車撞壁的奇觀。火車攀爬上山的途中,山下的樟腦寮車站與村落會依迴旋方位的改變,忽左忽右出現三次,到達山頂後,又因空間太小,再繞8字形離開獨立山。這是阿里山小火車因應特殊地勢而發展出來的智慧結晶,是相當值得體驗的鐵道路段

獨立山國家步道前身為獨立山古道,是清朝時期出入獨立山的唯一道路,從嘉義縣竹崎鄉松腳經樟腦寮、獨立山區紅南坑到梅山太坪,是居民運送山下日常必需物品至山區的路徑;獨立山早期盛產紅楠木和樟木,但是交通相當不方便,山徑蜿蜒崎嶇,直到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為了有效的控管山區的原住民,便在這裡開設警備道路,以便採取阿里山的木材資源,興建了阿里山鐵路,取代原有古道的運送功能,使得古道逐漸沒落;在近年由於國人旅遊興盛,在當地單位的規劃下,終於將昔日的獨立山古道規劃成獨立山國家步道,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中,讓國人體驗獨立山的山林之美。

0615由樟腦寮車站停車場,走獨立山傳統古道上山,由左側依循指標進入步道往奉天岩2.0K

0620第一右線叉路(接獨立山健康步道),直行。

0630獨立山一號吊橋。經過涼亭續階梯陡上。

0643涼亭可回顧眺望樟腦寮755M

0647街產業道路續行。

0650叉路直行奉天岩800M。獨立山健康步道與古道的岔路口,現場許多攤販在此,獨立山火車站就在右側下方。左側直行上坡往奉天岩,沿途還有許多賣餐飲商店。

0700商店取右陡上。

0703奉天岩是紅南坑的信仰中心,若由水社寮走「獨立山古道」到將寮仔,再循指標上行約五分鐘即可達,或開車亦可抵達。古道位於奉天岩旁階梯,由此可走上大巃頂。這段古道長約1850公尺,經過檳榔園、孟宗竹林,約需一小時的步程,雖是獨立山古道中最長的一段。

往大巃頂的步道在廟宇左側,入口一塊綠色標示牌寫著「大巃頂40分」,此條步道亦為紅南坑古道中段,沿途路跡頗為清明,一路還有指示牌標示,不難辨別方向,步道兩側皆是檳榔園。

0725步道左側出現單軌鐵道,研判應該是農民務農所裝設的機具,便於運送物資。續行往打籠頂940M

繼續由廟左側的步道向大巃頂挺進.大巃頂步道舖設良好,叉路也都有指標

0740三叉路。左下太平大紅道路20分,取右往大籠頂500M20分,後方奉天岩1025M。行走於此段稜線上,左側是陡峻的山坡,在平台處可遠眺太平一帶山巒視野甚廣,下方從太平來的道路蜿蜒而至。

遠眺太平一帶遠處太平山上的電訊發射台依稀可見

0750叉路。右下石壁角450M、大籠頂85M

0755順稜而行,不久大巃頂即已在望,整座山頭都是茶園,右側有幾間應是民宿與餐廳。

  攝於大巃頂最高點聽民宿老闆說基石9/21地震時被震落山谷間

從民宅左側茶園上走不到一分即可登頂,山頂並無基石,只有幾座不鏽鋼大水塔,海拔高度1190公尺。因四周皆是低矮茶樹,幾乎毫無遮蔽的360度展望,真的好得沒話說。

太平知名廟宇「三元宮」清楚可辨,大巃頂上是一片綠意盎然的金萱茶園、視野遼闊,東可望阿里山群峰西接觀音石山,阿拔泉山,南可眺金獅山、大坑山、四大天王山,北可鳥瞰太平村部落及太平山山脈。

0815原路回,我是隻小小鳥,開心……….

0845回到奉天岩進入。奉天岩原本是比丘尼潛心修道的庵堂,位於現今阿里山鐵道五號山洞上方,明治三十五年(1902)因鐵路開闢,而搬遷至庄內巃仔頭。原本尼庵只供奉釋迦佛祖,因信徒增加,比丘尼感到無法靜心修道而相繼遠走,後由信眾雕塑觀音菩薩神像,與釋迦牟尼佛共同奉祀於廟中。後因擴建搬遷到現址,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重建,民國四十四年(1955)落成,民國七十二年(1983)曾經整修過。奉天岩位於山巔之上,風景優美,有知名的獨立山登山步道,提供一般民眾休閒登山運動的場所,寺方還提供泡茶用具、瓦斯爐等供遊客使用。0855

0902行至第三處與鐵路交會處,假日常有農民在此賣菜及山產,如果想即時一展廚藝的人,可以買些菜上到奉天岩借用廚房。取左下往獨立山車站200M

0907獨立山車站距嘉義約27.4公里,海拔743公尺,在獨立山(海拔840公尺)山腰,兩端均為隧道,一邊是九號山洞,一邊是十號山洞,車站房為磚造,站內右邊線路旁有「水鶴」一座,供蒸氣火車添水用(樟腦車站也有此設備)。

阿里山森林鐵路沿途最奇特的地方,除「Z」字形登山(阿里山火車碰壁)之外,就屬獨立山「螺旋形登山鐵道」了,火車離開樟腦寮站向獨立山推進,以不同高度出現四次,最後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繼續往梨園寮方向前進。獨立山螺旋狀路線是出自於誰之手?有一說可能源自策劃阿里山林業開發的琴山河合博士;又有一說:日本工程師正為鋪設完樟腦寮車站後,因遭前方獨立山阻擋無法循正常坡度爬昇而苦惱不已,有一天吃午飯時,台灣工人正在看一隻蝸牛的形狀激發靈感,於是持之向日本工程師建議,仿蝸牛殼形狀採螺旋式舖設鐵道向上,工程師頓悟,採納之,也因此才能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螺旋狀登山鐵道。

0910回到第三處鐵道交會處,去前行往獨立山。

0918離開鐵軌道,去左陡上往獨立山。

0925獨立山山頂,此處海拔840M,雨量計,還有新立的小百岳058號標示牌。山頂的一塊木匾上面寫著「獨立山上走;活到九九九」。

0927取前行往獨立山健康步道回樟腦寮車站。

0941第二次古道與鐵路交會點,取左下往樟腦寮車站1.1K

0954第一次古道與鐵路交會點,因為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區是以螺旋形繞山而上,因此古道與阿里山鐵路有三處交會。

1004樟腦寮吊橋(2號吊橋)是全線景致最優美處。.吊橋跨越紅南坑溪,與阿里山鐵路平行。我們走左側山徑繞過一號隧道,當然也可直接穿越隧道而過。

1008行至獨立山腰的隧道口取左接這一段阿里山鐵路曾經地基滑落而大崩塌,現在以架橋方式跨過。

1010迎送樟腦寮第一班1008往奮起湖火車行駛而去。

1020返回樟腦寮火車站,阿里山鐵路在樟腦寮車站做了一個分叉,列車可以在此會車。全程糜爛O型走4小時。

獨立山古道步出獨立山火車站向上爬坡約56分鐘到達紅南坑奉天岩,再往後山石階前進約40分鐘到達大巃頂(海拔1176公尺),另一條由石壁腳至大巃頂,此二條步道是早期紅南坑及石壁腳的先民至太坪再下抵梅山的古道,沿途風景幽美,尤其到第一隧道口前在此步道分左右兩條,隧道右側為「獨立山健康步道」,其路線直切螺旋鐵道而上,坡度也較陡,登抵山頂共需穿越三次鐵道。而隧道左側為傳統「獨立山古道」,經獨立山吊橋可達紅南坑奉天岩,再循紅南坑古道續行可經大巃頂至梅山太平,是一條極具歷史價值意義的古道。我們選擇走右側健康步道上登,亦有遊客直接穿越隧道,其實兩條路均可通,越過鐵道取右側步道後就會接隧道另一端出口。過一號隧道後接一道橋樑,沿著鐵道橋樑來到對岸便開始順著木梯一路陡上。

今日行程由左獨立山古道→一號吊橋--20分→紅南坑奉天岩--30(紅南坑古道)大籠頂45→紅南坑奉天岩30分→獨立山山頂--20分→二號吊橋-60分→(右線獨立山古道)10分→樟腦寮(樟腦寮至奉天岩落差約320M,奉天岩至大巃頂落差約300M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嘉七連峰:是從 雲林古坑到 嘉義竹崎的連嶺山岳,計有雲嘉大尖山、二尖山、馬鞍山、梨子腳山、太平山、大籠頂、獨立山等群峰....前五座山岳為同一稜脈歸類為 北段連峰,經嘉義 梅山鄉 太平村的區隔,大籠頂、獨立山歸類為 南段連峰,是登山岳界新興起的 南北縱走路線...

此趟O型走行程;從古坑 華山教育農園10-5步道登上 雲嘉大尖山,前段穿梭於檳榔園,後段則穿梭於竹林間,路況是標準 一等三角點的爬升,那就是陡上低頭再陡上不知天堂在哪裡,有大山崎嶇攀岩之氣勢….....因南下路途遙遠,時間考量故分成南、北段走訪,多了一份休閒安逸的茶園步道之旅........(下一篇:4/5獨立山走大籠頂步道)

此行程由頭14928.6K105步道口啟登,陡上大尖山後,連走二尖山,馬鞍山,梨子腳山及太平山,再沿主稜西側山腰,串接不同產道回華山老街,完成一O型路線,此探路行程巧遇網路大尖山達人柳丁妹,帶我和先生由龜仔頭下,搭便車回投149線取車,免去經山豬湖回華山大街,再經由情人橋回10-5登山步道入口,省去約1.5小時的踢產業道路,非常感謝柳丁妹相挺。如團辦可由太平山沿太平古道下邸三元宮(大巴可在此接駁),完成五連峰縱走含休息約6小時。

攀登山岳:

1.      大尖山H1305M,一等基點,小百岳第56,又稱雲嘉大尖山,本次行程最高峰。

2.      二尖山H1279M,無基點,僅有地理點,山頂是一家餐廳及茶園。

3.      馬鞍山H1265M,無基點,僅有地理點,包覆在竹林中無展望,往前約80M有一水泥小圖根(不知是否新設)

4.      梨子腳山H1176M,三等三角點228號,小百岳第57,又名祝壽山。

5.      太平山H1079M,無基點,僅有地理點,山頂是中華電信基地台。

0710下梅山交流道,循162縣道接3號省道往梅山,在梅山鄉華山路左轉進入149縣道往華山。

0746抵華山遊客中心約投14933K看今日走訪路線圖

080514928.6K華山教育農場路右有明顯大茶壺指標,車停華山教育農園大門整裝

0813抵登山口,149縣道28.6K處,有大茶壺地標,一旁為105步道口勒石,進入石階步道。步道開始是陡上如無止境的石階,一路由檳榔園進入竹林幽篁,腳底下砌石,也由工整的現代化石塊,後變為天然石材,一路到大尖山頂,似乎昔時已有此一條古道。

0827叉路穿越產道取石階步道上行。

0830六角亭,休息。

0841右側木造休息觀景台取前約30M,至邊坡俯瞰大湖口溪及華山地區。穿出竹林,大尖山矗立眼前,步道蜿蜒而上隱約可見。

0903岔路取右上腰繞岩壁陡上,兩側架有鐵柱及尼龍粗繩,雖然陡峭卻安全。

0920步道趨平緩也是欄杆盡頭,又恢復較寬的步道,經過竹林農民正採收竹筍中

0938雲嘉大尖山,又稱華山尖山,為雲林、嘉義兩縣的界山,是為阿里山山脈西北稜延伸至清水溪西側的最高峰。有一小廣場及大尖山登山步道導覽圖,除10-5號的蜈棋坪、龜仔頭(4號)、龍興宮等三條步道外,尚有竹子嶺的東稜線與龍眼村、二尖山產道等二條路線。在此小休0945

0945續行,步道坡地平緩。窮目所及盡是山巒緜延有緻。

0950岔取右入竹林,(取左茶園路徑可出龍眼村)

0958取右上階梯小徑(直行往停車場)。左側茶園中有一木造涼亭,擠滿山友不停留。

1000二尖山山頂,已開發為茶園,茶園風光秀麗,有一景觀餐廰,至公廁取水中午煮麵食。

1010三岔路口右側涼亭,車可達,指示牌標示:右下龜仔頭60分,回往大尖山15分;左前產道往龍興宮、左下則往龍眼村。取前方稜線山徑前行。

1015茶園階梯步道,淡淡茶園飄香,可見輸送流籠。

1030下木製階梯後抵龍興宮觀景平台,山友眾多好不熱鬧不停留。前行稜線往馬鞍山、梨子腳等山;左下為龍興宮,有洗手間,產道可通太平或接149縣道往華山;右可下大眾爺廟回二尖山步道,續前行往馬鞍山。

1042木階盡,右側有水泥屋。

1049馬鞍山,是太平山脈上之一峰,因山形酷似馬鞍而得名,高點在竹林中,僅有標示牌,無展望。拍完照前行約100M儲水塔陰涼處煮麵午餐、吃水果。1125

1132水泥路,接續的山徑清楚在茶園中穿梭,視野遼闊,景緻怡人。

1139叉路取左,並回首來時路之山稜及茶園層層疊翠,一掃艷陽下的炎熱。

1146進入竹林大道,舜時清涼怡人。

1152梨子腳山,民國42年,楊森將軍曾率眾登此山,慶祝先總統蔣公八十壽誕,故又名祝壽山。山上有幾座簡易木椅及基地台天線,有一對年輕夫妻在此午餐。

欲拍照時發現其他四位山友,中有一位其帽子繡有柳丁妹字樣,開心與她打招呼,因為網路曾經進入她部落格,有緣相聚大家開心拍照,並告知我們如此走法需踢很遠產業道路回早上10-5步道口,一起走可搭便車接我們回去取車,太開心了。

下方為梅山地區,上方稜線左為大籠頂、後方即為獨立山。

1157續行往太平方向,下行階梯路,可俯瞰大片茶園及太平村落,並可遠眺阿里山脈諸山及草嶺地區,視野極佳。鞍部接產業道路,取直行水泥路,(左下往太平),回望梨子腳山,山形尖峭,窮目遠望如世外桃源。

1212鞍部叉路可出龜仔頭,待會下山之路

1216太平山,有上鎖機房與電波中繼台,阿管處精導點銅標基石所在(939,WN008),可看到對面山頂中華電信微波站基地台,但芒草環繞,柳丁妹告知以前有路,但今芒草及人高,故拍照後回1212叉路取左,路徑不清要小心。

1230陡下茶園區抵工寮,取直行續穿越茶園。

回首看來時路↑太平山↓二尖山、馬鞍山、梨子角山稜線。

1240白宮民宅,從其左方繞過。

1300叉路取左,右往龍興宮,為1030龍興宮經大眾爺廟回二尖山步道。

1305大眾爺廟,有洗手間有涼亭有大理石桌椅,柳丁妹告知他們要在此午餐。我和先生順勢休息洗把臉並補充水、上廁所。

1326再次出發,樹林間可眺望走過的太平山中華電信微波站基地台。

1340叉路取直行水泥路往龜仔頭,一旁工寮有噴漆左出梅山。

1352二尖岔取直,右接往二尖山步道,指示牌標示:往二尖山約50分鐘。

13554-2號步道口,上述涼亭有階梯步道下來,旁有勒石,指示牌標示:往二尖山約60分鐘;往山豬湖約20分鐘。

1358轉彎處取左入下坡階梯山徑,指示牌標示:往五號步道約20分鐘,柏油路右往山豬湖步道口。

1410指示牌標示:龜仔頭標高680公尺,旁有4-1號步道勒石。柳丁妹一行人車停於此,大家共乘一部車下山。

1418車抵華山咖啡大街,二位小姐在此下車。由柳丁妹、勇哥載我們前往華山教育農區取車。

1430車抵投14928.6K取車,與柳丁妹、勇哥說再見,後會有期喔。

1535抵台3277K天空步道入口,連續假日人潮眾多,停車場50/次。

竹崎親水公園位於省道台3線竹崎大橋旁,佔地約十二公頃

從公園大門進入,即是親水公園,公園沿朴子溪而建,規劃有藝術廣場區、親水活動設施區,為一座多功能的親水公園還有花仙子步道及天空步道。

園內有兩座吊橋.:一是千禧橋.全長125公尺,為迎接西元2000年的到來而命名;一是弘景橋,橋長206公尺。

入口前巍峨的建築下陳列著從阿里山森林鐵路退役下來的蒸汽老火車。

離開竹崎天空步道,轉往166線經過文峰遊客中心取觀光導覽圖,後取道嘉117線往樟腦寮車站,夜宿於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獅潭鄉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鄉,位於臺灣中部,地處苗栗縣大湖地區。獅潭鄉因醫療資源缺乏嚴重,所以當地人稱為無醫鄉,當地沒有大醫院及診所,只有一間衛生局,能夠提供簡單的小症狀,若有重大疾病則需要到苗栗市區。

目前,獅壇鄉的戶籍人口為苗栗縣最少的行政區,之前戶籍人口最少者為原住民鄉的泰安鄉。苗栗縣的地理中心,地理中心碑設在豐林村玉虛宮後山上,地形是兩側高中間地的縱谷地形,全鄉可依地形分為:八卦力山脈區、八角崠山脈區、獅潭縱谷區等三區,山區全屬雪山山脈山系。在三大地形區中,八卦力山脈區是本鄉東界,是本鄉與南庄、泰安兩鄉相之交界。八角崠山脈區是本鄉西界,是本鄉與公館、頭屋兩鄉之交界。獅潭縱谷側為全鄉菁華地帶,南北大動脈中豐公路--3線沿著縱谷而行,縱谷是人文活動最重要的地方,全鄉七村居民多生活於縱谷內。

紙湖古道,東起台3線百壽隧道北端,沿明德溪上流北岸,穿梭山澗水湄,為昔日獅潭百壽地區進出頭屋的要道;百壽是獅潭鄉最北端的村落,境內居民以客家人及賽夏族人為主,百壽村盛產桂竹,日治時期造紙業興盛,製紙的過程為砍下桂竹,壓碎後浸入石灰水中,以溶去竹中之雜質而得竹纖維造紙。用以承裝石灰水的小池,俗稱「紙湖」,地名因此而得,紙湖也是百壽別稱。

三尖山 ,又稱祭山凸山,海拔418公尺,位於頭屋鄉與獅潭鄉交界,稜脈南起明德溪,向北迆邐至中港溪南岸,三角點有二個編號,頗為特殊,據說是由三等三角點No.6649改為二等三角點No.1058

三字坑山,又稱南三尖山 、三尖山 前峰,海拔411公尺,山頂有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與三尖山 相距不遠,視野不佳。

今日行程0800頭份李科永圖書館~09003108.5K百壽隧道口~0910紙湖一號橋,紙湖古道的入口~0920 大、小菜園,休息涼亭~0935路右三尖山登山口~1005上至稜線取右~1050小山頭休息1055~1120路右有一清理地「竹湖0025」基石~1135三字坑山,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1140三尖山,二等三角點No.1058(三等三角點No.6649)~1145樹林間午餐1300~1430返回登山口~1500鐘樓古道~1540上車回程。

竹南週日古道班:共43     實到:38   天氣:雨過天晴

0805頭份沿台3線南下於108.5K百壽隧道口前右入停車可見明顯紙湖糯米橋指標,0900車停此舊台3線百壽公園

糯米橋位於獅潭鄉百壽村內,百壽派出所的對面,由台三線邊往下看即可見。其於昭和三年(民國17)完工,長度12公尺。為日治時期南北往來的重要通道,保存狀況十分完好,目前仍被當地居民進出利用。

百壽村位於獅潭鄉的最北端,是賽夏族居住區,居民早年以製造粗紙、栽植苧麻為生。其舊名為「紙湖村」,因日治時期,當地造紙業發達,製紙過程中,須挖闢湖塘,灌注石灰水以浸泡竹子,將竹子纖維分解,製成紙漿,再經過曝曬處理,以製成粗紙。這些用來製紙專用的湖塘,日本人稱為「紙湖」,而成為地名的由來。

糯米橋是以糯米、紅糖、麻袋絲及石灰等材料,混合攪拌後興建而成,而橋梁結構還是靠石灰黏著,而非糯米,糯米主要功能如現代的緩凝劑,可延緩結構凝固時間而增加強度。雖經歷數十年歲月,加上重車輾壓、山洪沖刷,至今仍屹立不搖,對當地居民的交通扮演重要角色。

0920 路左登山口,詳細閱覽今日行走路線圖。大、小菜園,有一休息涼亭。

0930續前行猴洞,路旁小水窪溪水清澈,魚兒水中游。路左為「獅潭溪」,是「明德水庫」的主要水源。對面猴洞因苗126線開通而消聲匿跡

0942木橋叉路,取左過小溪。路右三尖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急陡坡。

1030 路右有一清理地「竹湖0025」基石。前有小山頭適合大隊人員休息。

1100三字坑山,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人員共分三梯次登頂拍照。

1110 三尖山,二等三角點No.1058(三等三角點No.6649),續往前行。

經過了早上劈荊斬棘,穿行蠻荒少有人踏及路徑,滿佈藤條、荊棘刺藤纏人,終苦盡甘來,抵達午餐地點,今日天氣炎熱,行動水稍嫌不足,希望爾後活動,所有同學除了自己的用水,尚須提供600CC的午餐用水,作為泡茶、烹煮麵食使用,個人舉手之勞卻是大團體的分工合作。

占哥與我三守隊的精英變成新竹高工同學會

 

1300餐後往北走,途中可見下方為皇家高爾夫球場。

大家駐足欣賞月珍莉貞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 怎麼愛你都不嫌多 ...

......

1420抵台3107.2K新莊隧道南端,等候交通車前往義民廟。

重要道路台3線中豐公路:是連絡鄉內各村聚落的交通要道,也是旅客進入獅潭最主要利用的道路,通往大湖鄉、三灣鄉,沿途有「百壽隧道」、「新莊隧道」蜿蜒山路也是重機人士喜愛馳乘的路線一。

1430抵獅潭鄉新店村義民廟,步行前往老街巡禮與鐘樓古道。

鐘樓鼓道約於民國30(日據時期)左右建置,由當時日本警察廳所屬之獅潭派出所設置,其用途為當時太平洋戰爭期間,當空襲警報發生時聯繫之用。大湖警察分局會以電話通知獅潭派出所,派出所會派人員到鼓樓擊鼓,用鼓聲通知本地之警防團人員到獅潭派出所報到,並接受指揮分派防空警護工作,因此鼓樓乃有其歷史紀念價值。

觀景台可俯瞰整個獅潭鄉新店村,獅潭鄉公所在,是全鄉的行政中心。

新同學自我介紹:↑清秀佳人:徐少媗    ↓本班的班狗:魯米

↑美麗可人:張美雲       ↓落落大方:邱萩青

↑和藹可親:余珍萍     ↓閉月羞花:穆亭卉

夫唱婦隨廖芳枝   羅月珍     沉魚落雁李育青

鶼鰈情深宋昌文   陳美珠為昔日同事長官20餘年的老朋友彌足珍貴

月珍珮儀噹起青脆鐘聲,許下美麗的心願,心想事成喔﹗

 

仙草霜淇淋讓古道班同學趨之若鶩,只溶妳口,甜在心裡。

神秘小徑?勳哥、鑑哥追根究底前往一探究竟。

仙山仙草為獅潭鄉老字號的地方美食,傳承三代經營,依循古法取用仙草乾原料煉製,並採山泉水來熬煮,經過三次的萃取和過濾之後,再經攪拌、填充和包裝。仙山仙草堅持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及硼砂,全部製程長達八小時,古法煉製的仙草讓都市人更趨之若鶩。

我親愛的小蘋果:阿如   羅美眉(減肥成功?)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趟旅途,我們都坐在時間的列車上,身邊的友人來來去去,上車的同路人或下車的過路人,不約而同與我們交織出生命的四季,或悲或喜,驀然回首走過的路,才明白那是一段段難忘動人的風景。在千萬人當中我們相遇相伴或許只是陪妳走一程卻是刻骨銘心的………值得感激曾經陪伴走過每段過程的朋友即或是他們曾經是最精彩的陪伴卻中途下車了也要給予祝福並珍惜還在身邊的人一起享受當下幸福的旅程與陽光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毛山 ,海拔1522公尺,三等三角點No.6408,另有一顆森林山字三角點,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呈南北走向,主稜線逶迆至大甲溪畔,隔著大甲溪與橫貫公路阿冷山 橫列一排,北與鳶嘴山 對峙,東北與東卯山、屋我尾 山、稍來山 呼應,可俯瞰大甲溪向東蜿蜒伸展的河流,山下麗陽和松鶴部落則分佈在大甲溪兩岸,為「谷關七雄」中的老六。

白毛山 登山傳統路線為台8(中橫公路)19.9k處白鹿吊橋出發,約走1小時到達登山口起登,或可從台820.9k處右轉下馬鞍壩,經壩頂過大甲溪後,接上白鹿部落聯外道路,沿水泥路上行經過白冷沉沙池直達登山口。今白鹿吊橋封閉不通,故由馬鞍壩進入約行1.3K抵登山口。

交通:國道1號南下出三義交流道,接台13(尖豐公路)南下,至55K附近,不上高架橋取右繞至高架橋下,左轉往鯉魚潭、卓蘭方向,此新開通的苗栗南橫140線至接台3149K,於卓蘭大橋前右轉往東勢,東勢大橋前(約台3167K)左轉往東勢接台8線往谷關,至台820.9K馬鞍壩進入約行1.3K抵登山口。

0630頭份出發。

0808820.9K右往馬鞍壩登山口。

0809過馬鞍壩T字錄取右行經過白冷沉沙池

0819 車停1.5K虹橋前,往回走約百公尺抵登山口。

0824臺灣基督教福利會協助舖水泥路面紀念碑(於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設立)

0829經過路右民宅取左。

0833叉路,取左往白毛山登山口2.1K,沿產業道路緩升中。

0857路旁出現大片咬人貓,並有警示標語。

0902叉路,往登山口0.8K??取左上行。

0906白毛山登山口0.2K標示有誤0.6K差距如此短

0910抵白毛山登山口,循階梯陡上,穿越竹林。

0934原始雜木林內,只有不斷的陡坡,抵白毛山步道0.5K

0949稜線觀景點,休息遠眺東卯山後續行,坡度趨緩,是此行成唯一平緩之途。

0955白毛山步道1.0K,亂石堆,續行拉繩陡上坡。

1003途中左側視野漸開,可見東卯山獨特鼎立雄姿。

1012白毛山步道1.5K,續行拉繩陡上坡,總是在爬坡中前進。

1020攀爬木梯,偶有毀損小心踩踏。

1037白毛山步道2.0K,崩壁前休息平台,進入圍護欄區。

1042通過第一段崩壁(俯瞰大甲溪、東卯山和唐麻丹 山在兩側,視野絕佳)

1045第二崩壁(更陡峭小心通過、安全無虞)

1047登頂白毛山 ,海拔1522公尺,三等三角點No.6408,另有一顆森林山字三角點,有涼亭休息區、登山導覽圖,腹地寬敞可供大隊人員休息。在此簡易午餐。

續前行可抵白毛山林道登山口。

1125原路折返下山。

右側可見大甲溪流淌山谷中,有大江東去不復返的感嘆。

1230回到登山口。

1245巧遇新竹健行登山協會理事長:陳文標,真是大大的高興,昔日同登雪山西稜線、雪劍縱走的高山伙伴,雖沒有把酒話桑麻,確有山中遇故友的喜悅,寒喧近況追憶好久不見的朋友,但願大家別來無恙。

前往登山口之路面凹凸不平,若非高底盤車,建議別把愛車開入。

1308右叉路往白鹿吊橋0.6K早上來時路,取左。

1315白毛山虹橋登山口經過紅橋前行百公尺1.5k停車處上車回程

停車處可眺望白鹿吊橋,今已封閉不通。

早上起登的傳統登山口。

1530返回頭份。

團辦大巴停靠台820.9K至登山口1.3K白毛山登山口2.3K爬升了363公尺,白毛山登頂里程2.2K,落差606公尺,單趟5.8K總爬升960公尺

此一活動安排於:社大竹南週日古道班春季6/7課程,各位同學不要畏懼、別慌忙,經過東卯山歷練的你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都安古道位於苗栗泰安鄉新安村的大坪部落。大坪,是漢人對這塊平坦山區的稱呼,泰雅族人則稱為「馬都安」(MABATUANG)。

馬都安部落的泰雅族人,早先居住於整個洗水坑溪流域,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實施理蕃政策,泰雅族人被迫幾度遷徙,最後落腳於洗水坑溪上游的大坪地區,現稱「大坪部落」,是泰安鄉清安村唯一的原住民部落。

馬都安古道是泰雅族祖先從雪見遷徙往洗水坑流域所走出來的舊路,已有一、兩百年的歷史。日治初期日本人曾闢建為隘勇警備道路,古道隨著後來公路的開通而逐漸荒廢。 近年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協助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採用生態工法整修1.5公里的古道,通往往達老安山山頂的砲台遺址, 所以馬都安古道又稱「達老安古道」。

馬都安古道共有四個登山口,其中第一、第四是主要的登山口。第一登山口位於大坪部落,海拔最低,是主要的登山口,第四登山口的海拔最高,距離馬都安古道最高點熊佧山最近,以探訪基石為目的山友,則多選擇從第四登山口起登, 可以輕鬆登頂。

登頂山峰:

熊佧山 H1039M 山字森林三角點    烏嘎彥山 H1001M 無基點

登山口:

馬都安古道、熊佧山:頭份→中山高下苗栗交流道→右行接72號快速道路→下汶水接台3線→右轉過汶水橋→過橋後(7-11對面)左轉進入苖62鄉道往泰安溫泉→清安豆腐街→右轉接苖62-1鄉道→1.2k叉路,右上往耀婆山、天然居、鑽石林、烏嘎彥露營區→取苖62-1鄉道續行→清安國小,沿石水坊指標前行→【歡迎蒞臨泰安鄉大坪部落】題字木牌停車(阿峯的家有觀景涼亭)→停車處往豆腐街方向下行約100公尺,馬都安古道第一登山口;停車場處上行約30公尺,馬都安古道第二登山口

熊佧山,觀景平台旁有一顆森林三角點基石。

清安豆腐街→右轉接苖62-1鄉道→1.2k叉路,右上往耀婆山、天然居、鑽石林、烏嘎彥露營區→取苖62-1鄉道續行→清安國小,沿石水坊指標前行

【歡迎蒞臨泰安鄉大坪部落】題字木牌停車拍照,初春的櫻花盡情放肆地招搖,忍不住走近看它毫不嬌羞模樣,自信就是美。

0830馬都安古道第二入口(電桿泰坪幹42),立有指標往登山口168M,出發,沿水泥產道上行,沿途叉路均立指標。(清安豆腐街到此約5K

0835【洗水坑186號】民宅登山口H170M,與女主人閒聊並借用廁所。

0840取屋側往砲台指標進入馬都安古道。現今花期已過,二側李樹園已然重披綠衣,續上即入竹林隧道,古道沿途清爽好走。

0850叉路,右水泥產道出台62-1線;取前循階續上,竹林陡坡乾淨清爽好走。

1K1.2K竹林夾道。古道最菁華路段。竹林路長達數百公尺,令人印象深刻

09021K置高點處有休息椅子。0905

0922叉路,前行無指標接果園小產道;取右上指標往砲台,步道逐轉雜木林相,沿稜前行,稍後山徑為急陡升。

0933里程0.4K指標,抵李樹果園,視野良好,小休後往前續行;約30公尺遇叉路,右下水泥產道出第三、第四登山口;取左循古道續行。

0937熊佧山《又稱大坪山 H1039M 森林山字三角點》,山頂係達老安舊砲台遺址,泰雅族人稱為「達老安山」,設有觀景平台,當年日本人曾在此處設置砲台,與千倆山砲台、司馬限砲台及二本松砲台互相呼應,以監控附近山區的馬都安、司馬限和細道邦等泰雅族部落。0940

熊佧山,馬都安古道最高點,有砲台遺址,埋沒於荒煙漫草中。

0940取前稜續行。

0945出古道入口(0K),入口立有砲台解說牌;右產道下接台62-1(第三處入口);取左產道往石水坊、烏嗄彥山登山口(此為第四登山口)

0947路右見豎立兩根長長的無線電中繼站, 此地開闊,展望應良好。

0956指標,回往登山口327M;取右往台62-1139M

1000指標,回往登山口466M;取右往台38K

1019電信桿”清安幹141”又路,右下往石水坊;取左上產道進入烏嗄彥山登山口,入口有往烏嗄彥山指標。

1020產道T字叉路,取右往烏嗄彥山。

1025產道十字叉路,取右循烏嗄彥山指標續行。

1030過大興村綠色儲水櫃,由此沿途展望佳,也進入烏嗄彥露營區的範疇。

1033叉路,左下往露營區;取右上往觀景平台。

1035烏嘎彥山《H1001M 無基點》,此為營區最高點,設有高架觀景平台,展望佳,小休後取前續行。1040

1042露營營區產道叉路,取右過第二露營區往台62-1線,因為是228連續假日第一天,陸續有不少家庭露營車抵達。

1050叉路,左往鑽石林露營區;取右依指標往台62-1線,沿途儘是李樹果園,心念著如果花開時,花況必然壯觀。※以下路程約4K,相機電池耗盡,僅記錄步行時間。

1110接上台62-1線,右上石水坊;取左下往停車處。

1120過”石水坊橋”  

1135過”大坪橋”

1150馬都安古道第三登山口叉路,右上往登山口358M;取前續下

1158馬都安古道第二登山口叉路,右往登山口168M;循道路續下

1200回抵今早停車處”阿峯的家”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路線

一.  下豐原交流道,循10號省道至豐原市,3號省道抵東勢,再由東坑街走大雪山200林道直上可抵.由林道入口至鞍馬山莊約43公里,由交流道至此約60.5公里。 

二.  下三義交流道,接苗140線南行約11K接台三線往東勢,約9K抵東勢,再由東坑街走大雪山200林道直上可抵.由林道入口至小雪山遊客中心約49K

簡介:位於和平鄉海拔2,000公尺至2,996公尺之間,約3,963公頃範圍的大雪山森林,屬於東勢林區管理處所轄,早年為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伐木林場。森林植生豐富,分佈有暖、溫、寒三種森林帶,所以區內蘊藏豐的紅檜、扁柏、鐵杉等原始林,是台灣天然林精華地帶。由於位於雲霧盛行帶,氣象千變萬化在氣象學上屬於「雲霧盛行帶」,霧起時缥緲夢幻,林間成了迷霧森林,非常浪漫,過一會雲霧又會散去,反反覆覆來來去去,變幻莫測,恰似在仙境。

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另有「啞口觀景台」,可由此觀看氣象萬千的大雪山日出、雲海天然美景。還有池水呈碧綠色、終年不涸的「天池」,和已經有1400多年樹齡的「雪山神木」,在群林中睥睨群英、氣概非凡,是大雪山重點風景區。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的後段,海拔高度由最高的小雪山走向西南的鞍馬山、船型山及稍來山延伸至約1000公尺的稍來溪溪谷。

早年為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林場。森林植生豐富,分暖、溫、寒三種森林帶,各有獨特的生態林相。

冬季的大雪山常可看見壯麗的雲海,到了傍晚時分,夕陽映在雲海上,兩種美麗結合產生出美不勝收的晚霞!

大雪山是國際知名的賞鳥勝地,園區內共紀錄過至少記錄過32107種鳥類,其中包含了黑長尾雉、藍腹鵬、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等台灣特有種,幾乎涵括台灣所有的留鳥種類,造訪大雪山時記得找找嬌客們的倩影喔~

今日車程:二高→接國道四號往東方向下交流道→往東勢方向→至東勢大橋→往谷關方向→(8)2K往東坑街直走(大雪山林道)15.2K橫嶺山木馬道→19K大棟山登山口→27K鳶嘴山 登山口→35K收費站(稍小雪山 步道)41K船型山、小神木步道(出口雪山派出所) →大雪山 賓館→48K瞭望台→49.5K雪山天池。

今日行程:

0630李科永圖書館→0900小雪山遊客中心49K0930天池→1030神木10401130林道終點50K上車→1135觀景台步道12301230林道48K停車場午餐13301340林道41K小神木步道→1500大雪山遊客中心自由活動→1520上車回程→1740返回李科永圖書館。

苗栗社區大學:竹南週日古道班課外行程        參加人員:80         交通:中巴四部

進入大雪山林道,車行迤麗於山腹間的自然大道,心情的微妙起伏於些許高山反應的不適,也同時解放於視野的廣袤無垠,當文明的道路直驅而入,蜿蜒於山林的寬容大腹裡,漸漸慢慢爬升抵海拔2664M的林道盡頭,高山不再望之彌高,而峻嶺成了側身可及,你、我得以腳踏實地,親近高山、投入山林;山林,成就了大自然教室,山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鳥、煙雲山嵐,取之不絕、用之不竭的山林資源,用你、我全身的細胞、毛細孔去深深體驗山林的芬多精,發現台灣的美與好,一切變的垂手可得。

天池位於小雪山南稜,海拔高2,600公尺,面積約0.4公頃,池旁的瑞雪亭可觀賞雲海,冬季亦可賞雪戲雪。

前往天池途中,深深呼吸吐納在步道中、在樹梢間,一泓天上來的水,池平靜無波、樹影倒映中,你、我像無端闖入者,雍擾了它的與世無爭,抑或是繽紛色彩襯托出它的無塵?

雪山神木(由小雪山遊客中心400M抵天池~1.7K抵神木)

位於200林道49.5公里下方山谷中,由天池循步道而下約二千餘公尺可達,神木附近有紀念碑及衛生設施。神木樹種為紅檜,高聳挺拔枝葉蒼翠,胸高直徑4公尺,胸圍13公尺,樹高49公尺,樹齡約1,400年。此外,由天池往神木途中的華山松林地景緻也相當優美。位於200林道49公里岔路口,設有星座觀測解說牌。

走過千年神木,有參不透的機微,如比參天的高大巨木,向天際蹣去,亙古不見動搖,你、我停佇在其下,身影添紅加綠,幽幽渺渺、靜靜謐謐,藏身臥林中,只需敞開胸懷,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這一片江山如畫。

埡口觀景台(單程0.5K埡口位於林道48公里處,為鞍馬山、小雪山連稜向東延伸至平台山之狹長支稜,南北各是鞍馬溪與小雪溪溪谷。東南側約500公尺之山稜線附近,視野寬廣。在步道出入口設有停車場,由步道登上埡口觀景台,一覽開闊的山林視野。

48K瞭望台景觀步道,走在靜悄的林道,漸進爬升,心裡深思著展現在眼前的美景,會是雲海翻騰?層巒疊嶂?雲深不知處?煙雲陰暗不晦?登高望遠之際,山自有它的高度,因緣際會在無常中,雖不中卻不遠矣﹗

小神木森林浴步道:大雪山遊客中心前>森林浴步道起點->左岔(A)往小神木-經過第一賓館前>遇到鞍馬山莊來的岔路(B)右轉->在往小神木與往大雪山林道的岔路口(C)選擇左下續往小神木->下行約400公尺後來到小神木~繼續前行往船型山苗圃~涼亭處往200林道41K出口1.2K。(由大雪山遊客中心啟登至41K出口全程2K,需時70分)今選擇反方向走,讓大家即將離開之際,可以入內上廁所。

41K小雪山神木,行走在一棵棵傲然獨立的巨木下,參天巨木一幢幢揮灑青色山林,之字蜿蜒爬坡,繽紛艷麗亮彩,更添蔥鬱山林無限綺麗,盡攬滿山青翠。

話山經:登山健行除了一些基本觀念,像是無痕山林觀念、尊重其他山友、敬畏大自然等,還有些其他在登山健行時不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看似只是件小事,當做了這件事有時可能不會立即發生什麼反應或問題,所以很多人不以為意,但是,若做了之後真的發生了什麼,是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的。

 

以下是一些登山健行時千要不要做的事情,還是老話一句,許多小事如果不注意、在山上可能會變成一件大事。

 

1. 不要不告知同伴就脫隊

 

當你突然想要大小便,或是看到美麗的風景而想去某個地方拍照時,不要在未告知其他同伴的情況下就自己跑去。

 

2. 不要亂丟垃圾、廚餘

 

其實不要亂丟垃圾、廚餘這件事,是基本的行為,不管是在山上山下都應該要遵守的事情。

 

3. 不要亂走捷徑、不遵循指標而走離既有步道

 

對於一般人來說,山上的大樹都長得差不多,若沒有指標或清楚的步道,根本不知道在哪裡。此外,土地會因為人類的踩踏,造成植物無法生長,植被稀疏而泥土易於流失,若每個人都因為不想走既有道路,而去走捷徑,結果造成捷徑路的植被越來越稀少,大雨一來,土石就容易鬆動了。

 

4. 身體不適不要上山

 

當身體不適或感冒時,到了上山會更嚴重,甚至嚴重到無法行走,想想,若在山下已經在咳嗽了,到了山上空氣更稀薄又乾燥時,咳嗽會加劇,尤其是上坡需要吸入更多氧氣時。此外,身體上的不適也會容易引起高山症。明知道身體不適仍堅持上山,對自己和同伴都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

 

5. 不要過度自信

 

出發前好好鍛鍊體力,不要以為自己偶有運動,就可以輕鬆爬上高山;多看步道相關紀錄及地圖,了解你要走的路線,不要以為有嚮導就可以什麼都不知道;行進間注意腳下的路況、注意是否走在正確的路線上,不要以為山上隨時都有人可以救你。

 

6. 不要不告訴任何人就上山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田寮月世界位於田寮區崇德與古亭兩里之間,因是不毛之地,有著淒涼荒漠之美,像月球之景象而名聞遐邇。

這種奇特的景觀,地理學上稱做「惡地」的地形,乃是因為地瞉「回春作用」,長年累月經兩水與河水強烈侵蝕而成的惡劣地形。月世界地居二仁溪小支流山谷內,山谷中建了一座攔沙壩,儲積雨季之水,稱「月景農塘」。但在短短十多年,農塘已被雨水強烈的沖刷,只剩下一片滿目蒼涼的景觀了。

月世界位於高雄市西北區域,屬田寮區,鄰近旗山、阿蓮、岡山、阿公店溪及燕巢鄉,月世界風景區以特殊泥岩惡地質景觀聞名遐邇,原始地貌保留完整,放眼望去童山濯濯,幾叢翠竹點綴於光禿的山脊間,為青灰色的山坡添上一點綠意,水映山色,景觀蒼茫,身處其中可感受到其淒涼荒漠之美,鋒利的山脊或冷寂、或猙獰、或空靜,景觀依四時日照光線呈現不同變化,特殊景緻總讓人屏息驚嘆,更吸引了電影業者來此取景。

由於惡地地形較難開發且不適農業發展,但特殊的景觀卻是另一種珍貴的資產,可用其獨特性發展特別的無煙囪工業-觀光業,為使月世界成為地質、生態、教育並兼具休憩觀光,工務局於1009月起實施「大高雄月世界觀光亮點設施整建工程」計畫。

四面環山的田寮鄉,境內地形十分特殊,寸草不生的月世界與轟隆轟隆的黑色泥漿成為當地熱門的旅遊行程。位於古亭村的大滾泥火山區,是境內最著名的的泥火山,屬泥岩地形,由斷層、天然氣及泥漿混合而形成向外噴發的力量,其約40公尺,寬25公尺,不停的湧出的泥漿,與滾水般的聲響,十分壯觀且有趣。

交通:國道3號下田寮交流道,接省道台28(西德路、崇德路、月球路),東行約三公里後即抵。

江家古厝位在台南市台三線玉井、楠西間,是全台目前公認保存相當完整的閩南式農村部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地理環境相當的棒,前有曾文溪支流環繞,後有鹿陶洋山。江家古厝的歷史相當悠久,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台灣農村建築史的縮影,各式各樣早期的農村建築『土角厝』、『竹編厝』、『紅磚厝』、『洗石子厝』,都可以見證傳統農村聚落的發展史。。因具有歷史與聚落價值,已被臺南縣政府列為「縣定文化聚落」保存,「鹿陶洋江家宗祠」亦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

這是座擁有300年歷史的四合院聚落,乃江家第12代祖江如南於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自福建漳州詔安縣來此落戶,並立下新蓋房舍,不得高過廳堂的祖訓,因此也為臺灣保存了規模堂皇、形式完整的閩式建築。

古厝背山面水,以「四進三院」的四合院為主軸,中軸線是江家祖祠、神明廳、公廳、拜亭共四進,除了連接廳堂的左右廂房外,橫向有13條護龍,左邊6條、右邊7條,屋舍共有136間;縱軸前延伸出一大埕,2棵老榕樹形成迎賓拱門,最前面是月眉池。

江家古厝現在約有三十戶一百多人居住,全區130多棟房屋,多數的建築以紅瓦磚為主,雖然許多建築都已改建,但也都有20年甚至百餘年歷史的老屋,在這些傳統閩南式建築中,不像其他早期豪門第宅,雕樑畫棟,給人的感覺就是純樸的農村氣息,靜靜地守著山園,同時10幾代的江家子孫都聚居未分家,完整的保留了『宋江陣』的歷史文化。

目前整個古厝觀光事宜由族人所組成的公司管理統籌,在聚落中嚴禁蓋高樓,讓整個古厝充滿了歷史意義,可謂活的聚落博物館。

玄空法寺台南縣政府列為縣內觀光景點之一的大智山玄空法寺,近來以「五葉松、奇石、樹化玉、夜景」各具特色而遠近馳名,五葉松林中的兩棵「迎客松」姿態阿娜多姿、千嬌百媚,好似菩薩張開雙臂,歡迎流浪異鄉已久的佛子歸來,還有多棵百年樹齡的老松,蒼勁挺拔或曲折盤繞之姿,令人嘆為觀止,不禁發出【相看兩不厭,唯有五葉松】之讚嘆語。

自謙為農夫的全真上人帶領大眾舖了一條三、四百公尺的森林步道,取名為【生命之路】,這是全台寺院中最長、最美的步道;在五葉松林旁還有約1-2億年色彩斑瀾、儀態萬千的【樹化玉】奇石,樹化玉不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鎮宅、避邪改運的功用,因樹化玉的稀有性及不可能再生的資源,故緬甸政府於2006年開始禁止開採,更不允許出口,並向聯合國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所以,不管是現代的高官顯要乃至升斗小民,只要到南部必定要到本寺觀賞奇石與五葉松。

玄空法寺的清晨和黃昏景色各殊,清晨雲霧繚繞,彷彿置身淨土;黃昏時分,從見佛亭眺望落日景色,大地萬物籠罩著一片金光,宛如置身在金色琉璃世界。倚著石椅,欣賞著天邊絢爛的晚霞,美麗的夕陽在讚嘆聲中緩緩落入地平線的那一端。山谷間吹來徐徐的涼風,讓人忘卻塵囂糾葛,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難得愜意。

佛心印聖石是大智山玄空法寺的鎮寺之寶,也是目前全台灣寺廟最大塊的石頭,所以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大德來參觀。上人為了要度化更多的眾生而興建玄空法寺,於是三度率領同修義工到花蓮深山裡尋訪,發現聖石四面有美麗的山峰環繞,旁有瀑布,前有溪流,蒼翠的群山蘊育出靈山聖石。

聖石背面刻有大「佛」字及「心經」全文,勉勵世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心相印,功德圓滿」,「佛心印聖石」為本寺鎮寺之寶,具有無量無邊的金剛智慧之妙喻。

交通南下:國道3->84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至玉井->沿台3線中正路往楠西方向行駛->接中華路->中興路即可到達玄空法寺。

曾文水庫是臺灣最大之水庫,臺灣最大之人工湖、南臺灣開發面積最大的風景區,興建於曾文溪上游,臺南、嘉義縣之交界處,主要功能為調節及利用曾文溪水資源以改善嘉南地區之供水效能。曾文水庫位在嘉南大圳東口,於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峻工,兼具防洪、灌溉、給水、發電、養殖及觀光等功能,為遠東第一大庫、台灣最大人工湖,亦為台南地區開發面積最大的風景區。

曾文水庫集水區面積達481平方公里,比日月潭面積大三分之一左右;蓄水面積為17.1平方公里,由於集水區域廣闊,極目遠眺,碧綠萬頃,壯麗無比,因以「曾水煙波」被列為新南瀛十勝景觀之一。水庫有效蓄水量多達6億立方公尺,當滿庫洩洪之時,三門溢洪道全開,急流飛瀑,有如萬馬奔騰,令人觀止。

湖面煙波浩瀚,山光水色,兼具雄壯與秀麗的景觀特色,置身其中,心境豁然開朗,是放鬆心情遊憩的好去處。擁有獨步南臺灣的壯麗資源,風景區腹地廣闊,觀光發展條件優越,共規劃了10個活動遊憩區,包括有:管理行政區、溪畔遊樂區、木瓜園旅館區、大壩景觀區、湖濱別墅區等。

交通:國3南二高烏山頭交流道下,往六甲,接174縣道抵達曾文水庫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指鳳山縣下林邊以南的地區,為排灣族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恆春古稱「瑯嶠」。「瑯嶠」之名,是排灣族語的音譯,文獻最早見於荷蘭史料。「瑯嶠」的字義有好幾種說法:一為「蘭花」,意指恆春是蘭花城。二是老地名「Bujaujau」,則是指「鯊魚」。三則指「瑯嶠」為「琉球」一詞的音轉。這幾種說法,都與史料所載當年恆春半島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謀而合。不管那種說法,至少都描繪出恆春多彩多姿的自然文化景觀。一直到沈葆楨來了以後,因為此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

擁有全台保有最完整的二級古蹟恒春古城,已有百年歷史,古城位於恆春鎮的中央,創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80年),歷經四年完工,有東門、北門、西門、南門,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如今保留完善的城門也並不太多,雖歷經天災地變、戰爭洗禮、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南門是變化最多的城門,目前保留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城牆,上域牆也拆除予以重建。 北門原有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褸,現在城牆上什麼都沒有,城頂枯黃的草木和左近破落的農家構築了一片蒼涼的景象。

恆春古城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四季如春有130年歷史的古城,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歷經物換星移,古風味猶存。踏著先人的步伐登上城門,油然而生思懷幽古之情。東城門外約100公尺處有終年不滅的「出火」特殊資源景觀,西門城內有百年歷史的檳榔街,仿如重返時光隧道。

恆春古城建城時除四道城門外,還築有城臺、城樓、炮台四座。

貓鼻頭距白砂約3.5公里,因本區有一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其外形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貓鼻頭為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之兩端。

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子的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鑽蝕及溶蝕等作用,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原為台灣省政府建設廳事業單位,由台灣省農工企業公司經管,目前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完成「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規劃工作。本區位於恆春鎮龍水里草潭路,南鄰馬鞍山,北臨龍鑾潭,西面為農業用地,佔地約14公頃,全區地勢平坦,林木扶疏,區位環境相當良好,且交通至為便利,居龍鑾潭、關山、貓鼻頭等景觀據點之間,遊客可及性極高。

展示區內將依現況加以保留展示,包括:日治時期瓊麻廠房舍、水池、拉麻台....等遺址;光復後之瓊麻工業機具設備;並配合現有之自動採纖機、辦公廳舍,輕便軌道,台車、曬麻場、瓊麻園、地磅等,依展示特性規劃出參觀動線,並設置展示館、簡報室等系列解說設施,以期發揮人文歷史環境教育之功能,並提供豐富之遊憩體驗。

龍鑾潭距貓鼻頭約6公里,潭面廣闊滿水面積為175公頃,水深平均3.5公尺,碧波蕩漾,景色幽美而恬靜,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許多候鳥如鷸、(行鳥)、雁鴨等由寒冷的西伯利亞、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地從南遷移,部份留此過冬,為龍鑾潭的湖光山色增添不少自然情趣,也使當地更富觀光價值,本處已興建自然中心,內含鳥類生態展示、望遠鏡觀察、錄影帶欣賞等,提供高品質的旅遊活動。

【出火】又名鬼火位於恆春東門城外往佳樂水途中的公路左側,從東門往出火開車大約只需要二分鐘,既可抵達。

恆春縣誌(山川篇)記載,三台山之左,火移徒無定處,然相處不遠耳。冬春有,夏秋無,砂土皆青黯色。出火的地質為墾丁層(泥岩層),泥岩層的裂隙多,火苗會到處游移,早期的出火地點並非現址,而是中油公司探勘油氣鑽井後才移到現址。夏秋雨季時,裂隙常受阻塞,因此秋冬乾季時出火現象較為壯觀。其成因是地底的天然氣沿著岩層的裂隙冒出地面,點火後燃燒所形成。

恆春古成的東門算是四座城門中較為完整的,有一段城牆連於城門,可以安全的漫步其上;下方則是環境工程所建設的小公園,目前較顯為冷清。

南門是四個城門中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還保留有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的城牆,城門上築有飛簷式的牌樓。南門是進入恆春鎮內最容易看到的城門,從墾丁方向進恆春鎮一定會經過南門,現在南門已是恆春鎮圓環的中心。南門是變化最多的城門,目前保留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城牆,上域牆也拆除予以重建。

西門:因為風水的關係,西門事實上是北向,西門位於恆春鎮的中山路上,兩旁都蓋滿房子,把城門擠得只剩下雉堞和門洞,是四個城門中,看起來最小的城門。這裡是以前的商業區,四個城只有西門和北門在交通線上,居民來往都要穿越城門。

北門對外地人來說不是很好找,但北門正對著虎頭山,景觀獨特而美,到恆春氣象站附近,問一問當地人很快就可以找到。北門外是田園景觀,北門內是街市,從東門和北門可以想像當時人們「出城」、「進城」的景象。北門原有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褸,現在城牆上什麼都沒有,城頂枯黃的草木和左近破落的農家構築一片蒼涼的景象。

沿著長長的城牆走,其實走完一圈四個古城門,他是不通的,要走下方的公園,才能回到東門,順時鐘走完一圈約時1.5小時。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80918日,不苟言笑的父親離開我們,每每回屏東老家,總是不忘到公廳下瞻仰父親儀容,因為還有母親在,所以更珍惜相處時間,只要得空就南下探往她。

路不遠;因為歸心似箭,那是我回家的路!

心不累;因為想見養我、育我的親娘!

民國9812月,母親終不敵老年疾病所纏,也離開我們﹗

雖然有傷心、不捨,但沒有悲痛欲絕;媽媽終於解脫了病痛的折磨,生前她即已安排妥自己的告別式、手尾錢分配,土地在這之前也已變賣兄妹們分配妥;所以我們家沒有分產不公,導致兒、女失和之憾事,謝謝母親睿智安排﹗

老一輩的長者總是說:當父母親雙亡後,兄弟姐妹間的感情也將漸漸淡去﹗

其實並不然,父母雖已離世,兄弟姊妹年歲也漸長,隨之而來的生命力來自:開枝散葉後的子孫滿堂,我想天上的爸媽你們一定很安慰,因為你們滿滿的愛,凝聚了我們的手足之情,會一直綿延不斷,雖然各據南北,但我們在屏東長治鄉有個家,大姊或大哥一聲令下召喚,頭份至屏東來回598公里,單趟3小時整,路不遠;因為歸心似箭,那是我回家的路!

欣慰年輕一輩的子侄們,你們都是阿公阿婆帶大的,懂得飲水思源,個個乖巧、懂事,還會投姑姑們所好,時常有貼心舉動,真的﹗你們很棒喔﹗

美麗浪漫的白沙灣是墾丁最美的沙灘之一、是絕佳的天然海水浴場,每年3月初到10月中旬都可以玩水。墾丁的水上活動刺激又好玩,墾丁風景管理處在此處設有管理及救難人員,玩水安全又有保障。白沙是墾丁僅次於砂島貝殼砂含量最多的海灘。

在白沙灣觀夕陽超美、夜間散步在美麗浪漫的白沙灣還可以觀星,或追沙馬〈一種跑得很快的螃蟹〉,很適合親子活動。

關山又名高山巖,距離蟳廣嘴約4公里,海拔高152公尺,山頂上視野廣闊,北望可見到大平頂傾斜台地﹝高188公尺﹞的完整剖面及沿途漁村的旖旎風光。向東又可眺望龍鑾潭及南灣---鵝鑾鼻的優美景緻,為本國家公園極佳眺望及觀賞夕陽西下的地點。

全區為隆起珊瑚礁組成,依據碳同位素定年資料,這些珊瑚礁岩層上升的速率每年大約5公厘,換句話說全區為隆起珊瑚礁組成,依據碳同位素定年資料,這些珊瑚礁岩層上升的速率每年大約5公厘,換句話說,在三萬年前關山還是在海面下,站在關山頂上頗令人有「滄海桑田」之感觸。 山頂上有一依珊瑚礁岩建造的廟宇,為臺灣其它地區所罕見,因奉祀福德正神故又稱福德宮。並有一似偽裝的野戰巨型鋼盔之巨大礁岩,以前民間未知其來處,故稱為「飛來石」;從其組成及四週地形可知為隆起珊瑚礁經差異侵蝕而遺留,並非民間傳說係五百年前從菲律賓被巨風吹來的。而其屹立不墜的容貌,常為遊客捕捉留影的好材料。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