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11月,整座公園包含了花蓮、南投、台中三個縣,全區以太魯閣峽谷、立霧溪流域及中橫公路東段沿線為主體,並涵蓋南湖中央尖連峰、奇萊連峰、歡山群、太魯閣大山、清水斷崖、三棧流域。  範圍東起清水斷崖,西迄合歡西峰,南及奇萊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面積達九萬二千公項。其雄偉壯觀的景色,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景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高山和因地殼變動所切割出的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的立霧溪河谷,兩岸皆由大理石岩層構成,所以有大理石峽谷的稱謂。另還有南湖群峰著名的圈谷景觀、清水斷崖的石灰岩峭壁、奇萊連峰稜脊的樓羅斷崖、高山湖泊蓮花池、河階地、V型谷、長春飛瀑、陶塞溪等景。另外在公園中,更擁有台灣百嶽中的羊頭山、畢祿山、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合歡群峰、奇萊連峰等27座。 

國家公園內的遊憩資源大部分都分佈在中橫公路東段沿線,如神秘谷、葫蘆谷、長春祠、太魯閣峽谷、布洛灣遊憩區、九曲洞、燕子口、靳珩公園、慈母橋、天祥、文山溫泉、西寶農場、洛韶山莊、慈恩山莊、碧綠神木、大禹嶺、合歡山等,另外還有鬼斧神工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風景據點。清水斷崖為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唯一濱海的區域,全長約12公里,崖壁以90度垂直角度插入太平洋,高度更達800公尺以上,不僅名列台灣八大景點之一,更號稱為世界第二大斷崖,其險峻的地形,令人望之生畏。 

古道方面,從仁和至太魯閣間沿清水斷崖的道路,早期名為北路,於清領時期修築,為蘇花公路的前身;合歡越嶺古道是日治時代修建,以「錐麓大斷崖古道」保存較完整;園內最著名的中部橫貫公路,開鑿過程艱辛,一斧一鑿的血汗拓建,成就這條風景優美的國家景觀道路。

D28/17星期六:0710玉里斷層0750→玉長公路→台11線→0900八仙洞09501000長濱北回歸線10101025長虹橋10351045石梯坪11201210七星潭13001315東西橫貫公路13351345東海岸國家管理處午餐14401450砂卡噹步道17501800天主堂教會山莊CHECK  IN1900天祥活動中心晚餐

花東縱谷夾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長約 一百五十公里,最窄處僅 兩公里,最寬處則有 七公里 ,它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縫合線。

姑巒溪大橋原本屬於花東鐵路玉里段,建於民國19年,橋面恰巧位在橫跨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幾十年來因為地殼不斷變動,受到板塊擠壓影響,多處橋墩隆起,導致橋面落差嚴重,影響火車行駛,需要不斷整建。

花東鐵路改線計畫在民國78年把玉里車站 到東里車站的路程截彎取直,民國96年完工通車後,秀姑巒溪 大橋才沒有火車通行,直到民國98年才由玉里鎮公所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管理處改建為自行車道。

玉里斷層,為左移斷層兼具逆移分量,呈北北東走向,由花蓮縣瑞穗鄉瑞良村向南延伸至玉里鎮客城里,長約23公里(徐鐵良,1955)。玉里斷層19511125日地震時形成地表破裂。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反衝地帶,地震活動十分頻繁

長濱鄉的八仙洞以兼具地質景觀與史前遺址聞名,擁有獨特的海蝕洞景觀和台灣年代最久遠的史前文化遺址,長濱文化遺址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是台東縣位置最北端的大型遊憩景點。

長濱文化遺址因有八仙過海傳說而得名,八仙洞遺址距今約3~5,500年前,屬先陶文化,出土文物以打剝法製造而成的礫石器為大宗,還有為數不少的骨器及獸、魚骨殘骸,是迄今所知台灣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址,深具重要性。

最大的靈岩洞是順著垂直於地面的節理而發育的直立型海蝕洞穴,由於地盤隆起,現高出海平面23m,仍在繼續增高中。遊客可在靈岩洞喝杯龍涎山泉和參觀岩洞展示館。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回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地區,在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均設有北回歸線標誌。其中位於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當時是設置在瑞穗火車站西側;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到舞鶴台地上,台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不過,北回歸線通過台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回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

長虹橋建成於民國58年,長120公尺,是台灣第一座懸臂式單拱預力混凝土橋。

由遠處看,猶如一道長虹跨越山壁綠波而得名。由橋上佇足眺望,可以看見秀姑巒溪流入太平洋的壯闊景象,晨曦日出之際,觀賞旭日東昇的美景。這橋沒有橋墩,就像是一條鐵橋被挾在兩壁之間,站在橋前可遠望到臨近的太平洋,這裡同時也是秀姑巒溪泛舟的終點,起點為瑞穗活動中心。

石梯坪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舉目皆是,尤其是壺穴景觀堪稱台灣第一。

七星潭,又稱月牙灣,位於台灣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花蓮市北郊,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雖被稱為「潭」,卻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的弧形海灣。是一處太平洋的一個灣,並非潭或湖泊。

蘇花公路和中橫公路交接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區入口,也是非常著名的景點,很多遊覽太魯閣的行程都由此處開始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午餐

「砂卡礑步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境內,早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從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公里長、一公尺寬的步道,早期被稱為「神秘谷步道」,後來才改回太魯閣族慣稱的「sgadan」,意為「臼齒」。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步道口就在隧道口右側的百獅橋頭

「砂卡礑步道」最初是為了開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計劃而開鑿的一條道路,步道的入口處即 砂卡礑溪匯入立霧溪的地方。

步道就開鑿在大理石峭壁上,景觀奇特峻偉,全長四點五公里,往返約三小時,路況平坦舒適,適合一般 大眾及親子健行活動。

步道全程都是沿著砂卡礑溪岸行走,由於是沿用早年闢建電廠的施工道路,因此平坦易行。

由於砂卡礑溪水流經大理岩地區 ,溪水中的微酸溶解大理岩中的碳酸鈣成分,潭水因此呈現一種碧綠泛藍的色系,景緻十分迷人。

雖然氣勢不如立霧溪的太魯閣峽谷壯闊,但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鬱閉的森林,仍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步道沿砂卡礑溪河谷上行會經過「檢查哨」、「攔沙壩」到終點站「三間屋」,如繼續溯溪往上可至大同、大禮等原住民部落。

溪裡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壘石,這是因為砂卡礑溪較短,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域中岩石崩落後尚未經過長距離的滾動,因此還沒能形成較小的卵石。

烈日艷陽天接水   觳皺波紋斂艷晴

藍天煙外曉雲輕   東城風光明媚好

一川溪水碧雲天   遊人如織岩壁行

好景如畫不忍去   此情此景誠追憶……東海岸與砂卡噹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