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鄉位於苗栗縣之最北端,居中港溪中游,峨眉溪之下游。因中港溪河床接連有三個大彎曲,每個彎曲處均沖積成河埔地,可供開墾而成庄落。這三個「彎」依字義易「彎」為「灣」。第一個灣是今之「內灣」,第二個灣是今之「龍艮頂下」的「二灣」,第三個灣即今之「三灣村」,遂取名為「三灣」。
客家話或閩南話的『龍峎頂』,是指小山或丘陵的高點處,也就是地理術語中,所謂的『龍脈的山頂』,因此取名「龍峎頂」。
北埔村埤塘:北埔村人口179戶、650人,一個鄉下社區,參加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打造特有的埤塘文化與風光,水土保持局引以成功案例,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魏承生經常應邀分享經驗。
他說,北埔是傳統客家社區,居民絕大部分世居,務農為業,地處高台地,農耕需要的灌溉水源,必須從對山引流到大茅埔,也就是三連埤地區,因是水源末端,水量時多時少,不穩定的水源,村民必須挖池蓄水,造就社區的2、30處埤塘。
北埔社區致力復育埤塘文化與景觀,埤塘成了生態寶藏,鳥啼聲不斷,大冠鷲高空盤旋,加上自然山林、新鮮的空氣,原來沒落的埤塘,反而成了北埔社區引以為傲的埤塘秘境。
老銃櫃步道:位在三灣鄉三灣村、永和村與大河村的交界,是新近開發的休閒步道,步道口在苗5線11.7k處(近山城休閒農莊)土地公廟旁,有明顯路標。
「老銃櫃」是這裡的舊地名,「銃ㄔㄨㄥˋ」是指一種舊式的槍械武器,「櫃」以客語發音,是儲藏的意思。由此可知,此處曾經是先民拓墾時的武裝防衛重地。
步道自土地公廟開始,全程約1.5公里,可以欣賞三灣丘陵地形山巒疊翠的景色,步道終點五寶慈湖寺設有告示牌,若循原路往返,來回約需45分鐘。
北側步道口在苗5線11.7K處(近山城休閒農莊)土地公廟旁,有明顯路標;南側步道口位於五寶慈湖禪寺左側(台3線約100K處),入口處牌樓設有指示牌。
0705 頭份家中出發。
0725 苗17線龍艮嶺步道北端登山口(面對登山口左頭份斗煥坪,右三灣市區台3線)進入後發現樹枝、雜草叢生,該是最近潭美颱風作為。
0734 拾階而上抵觀景台,樹梢間右望可及珊珠湖、斗煥坪地區風貌。
續行後左側視野非常棒,俯瞰中港溪流域及對岸三灣市區。
0745 行紅磚路抵觀景台休息區。0750
0805 南端登山口叉路,取左下17-3線。
0820 彌陀寺叉路,右往永和山水庫,取直行往老銃櫃步道。
0905 慈善堂。
0915 叉路取右行約300公尺,三連埤塘。

取右水岸步道環湖一週約20分,濕地生態豐富,野薑花夾道歡迎﹗
0935 取右出口接苗5線,前行約50公尺接山城休閒農場。
0938 北埔村老銃櫃步道北端登山口。由土地公廟旁步道啟登。
0950 台灣省府土地界標。
0955 觀景台休息區、步道解說牌。
1010 叉路取左下往五寶慈湖禪寺,下方入口正舉行七月普渡,梵音饒繞。
五寶慈湖禪寺全貌。
1015 接台3線約100K 處,老爹在此接駁。(全程馬不停蹄約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