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角棟山位於公館和獅潭鄉的交界處 資料指出 為苗栗縣八景「三臺疊翠」中間的那一臺 而所謂 [三臺] 指的是 墨硯山 八角棟山 加里山這三座南北縱向的山脈;墨硯山最矮 八角棟山在中間 最高的就是苗栗的聖山 加里山!!

「蛤市」是公館的舊稱,因為公館盆地四周有高山環繞,中間地勢低平,看來就像是一個「蛤仔」,因此又名「蛤仔市」。從公館大東路沿大坑村行修寺旁的產業道路上八角棟山,沿途林木扶疏,竹葉飄風,果園中間雜著幾間矮矮的屋字,頗具詩情畫意。從八角棟頂峰的涼亭遠眺整個公館盆地,視野非常開闊,特別是在冬春交際時分,山嵐不散,雲霧縹緲,置身其間,有如夢幻之境。清朝知縣沈茂蔭編寫的苗栗縣志,特別將「蛤市浮嵐」列為苗栗八景之一。

從八角崠山脈上往西邊向下看,公館平原的形狀就好像蛤仔一樣,扇形舒展開來

八角棟山,可沿公館大坑村行修寺旁的產業道路上山,是遠眺整個公館盆地的最佳景點。特別在冬春交際時分,山嵐縹緲有如夢幻之境,古時便有「蛤市浮嵐」美稱

關刀山大地震:又稱為 新竹─台中烈震,1935(民國24年、昭和10)421日,新竹州 關刀山發生7.1級淺層大地震,為 台灣廿世紀災難地震之一。房屋全毀17907棟,死亡3276人。新竹州的 關刀山即今日 苗栗縣 三義鄉與 大湖鄉交界的 關刀山;大地震接連兩起,另一起震央為 台中州的 墩子腳,即今日 台中縣 后里鄉。

大地震後數個月內大小餘震不斷,較大的餘震計有

55 後龍溪中游公館6.0級強震;震央就在 公館 大坑,也就是 行修寺附近。

前往交通

八角崠山:從公館市區轉 24道路,苗24道路就是「大東路」,位置在公館主幹道大同路(6公路)大轉彎直行後的紅綠燈叉路口,路口有「大東路」及「行修寺」標示指標。進入後穿過 119甲公路大路口進入山區,過 大坑聚落及 行修寺,即抵

形程紀錄:(全程約11K

0815行修寺唯一日式風格之廟寺古剎。,建於 同治13(1874),原稱 觀音寺;1935(民國24年、昭和10)毀於 關刀山大地震[]。重建後改為日本佛寺樣貌,目前除增建「拜亭」外,幾乎沒改變。行修寺由 公館街區轉 大東路(24道路)1.5公里即達,這裡環境清幽,寺後山坡地松樹成林,是沉澱心性的好地方。附近並有 關刀山震災紀念碑,可惜我是回來後才知道的,只好待下回再訪了。

0825 右為 24-1道路,路幅較窄不取;選擇走左邊 24道路本線,有木製「八角凸5km」指標。並有一簡易登山步道圖,略知今日探路可作之改變。

0838 通過行修寺小公園不久,經過一涼亭,雨勢不小,沿柏油路續行。

0915 1.7K處有一陶園亭,進入避雨休息,由林梢間可眺望協雲宮在山的那一方。0920

0930 2.8K環型步道叉路,右下苗24-1回行修宮,取直續行往協雲宮、八角棟山。

0938 24-1線終點(3.61K)右下東安農路至大圓禪寺(2.2K),取左行。

0945 4K處大轉彎處有一福德祠,唯一絕佳觀景點,俯瞰公館地區即客屬大橋,此位置:欣賞「蛤市浮嵐」最好的角度,看來真的就像是一個「蛤仔」。

0950離開主幹道,由左側有一較小路徑進入,明顯繼續爬坡,油桐花落舖滿徑,偶有散居民宅。

1010 爬坡終點,即抵協雲宮入口處,取左進入協雲宮。

協雲宮位於獅潭與公館交界的八角崠山脈,依山而建,海拔約七百餘公尺,為釋、道合一宮廟,主祀「觀世音菩薩」。協雲宮位於八角崠山邊,八角崠山乃苗栗八景之一「三台疊翠」中之一台,地處高妙,景色奇佳。碧空如洗,遠眺大地,山巒疊翠,群峰競秀,苗栗十二鄉鎮,盡在眼底;秋冬之際,雲霧撩繞,「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別有一番情懷。

有一人「「彭盛伯」將其家中奉祀之三恩主,開台聖王鄭成功,遷奉於此。光復後曾作兩次整修,廟宇儼然。供祀的主神為「觀世音菩薩」,副神為藥師、鄭成功。

1020 往大型停出場出口走。

1028 四叉路。右下往公館行修寺,左下為苗24-2線往獅潭(因路基坍方中斷,封閉中)直行往八角凸北遼;取直行,路徑寬廣。

1035 抵八角凸山登山口,停車場處為另一絕佳觀景點,可眺望公館、苗栗市區一帶廣大平原,徒奈何雲霧半遮掩,徒具濛濛景色。

1040 登山口又有一道路可通往大湖,取登山鵝卵石步道前進。

1050 叉路。取右約50M即達觀景台,林木枝幹擋去許多視野,失其意義。

1055 抵八角棟山。可看到一環形觀景台,基點就在觀景台中央。

八角棟山, 標高750m, 三等三角點,編號4180號,這座小山位居苗栗縣公館鄉與獅潭鄉交界,欣賞「蛤市浮嵐」最好的地方在八角棟山上。朦朧間依稀可見公館出磺坑、72東西向快速道路,此時雨勢又起,旋即下山。1102

1115 協雲宮叉路,取左下坡路往公館。

1123 左有一大坑村12鄰民宅。

1130 返回0945福德祠觀景處,取左下。

1135 24-1終點叉路,左下東安農路至大圓禪寺(2.2K)不取,取原路下。

1150 2.8K處涼亭叉路,取左下接苗24-1線往客陶窯、行修寺。

1230 返回行修寺。在此簡易午餐。

1300 驅車離開大坑區,前往鶴岡村千年櫸木。

1325 抵鶴岡千年古木,正整修中。「鶴岡神木」有兩棵,在苗栗縣公館鄉鶴岡村,苗25線里程約5.8公里,北北西方一條鄉間道路旁。

樟樹和茄冬樹的枝枒,已經連在一起,有如共生樹,它們的故事也相連在一起。不過,老樟樹的「名氣」,比起茄冬樹要大許多,而老樟樹幾乎成了它們「共生」的代表。「共生樹」下有一座香火鼎盛的伯公廟(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因此,這二棵「共生樹」早就被地方人視為「神木」。

1335 前行未幾路旁有一公館五穀宮,下車進入參觀拜拜。

公館五穀宮,緣起於公元1810(嘉慶15),建「伯公壇」奉祀福德正神祈保平安。於公元1820(嘉慶25),有吳汝宗先生護身來台之「五穀神農皇帝位」特牌供獻共祀於伯公壇,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庄民咸信是五穀先帝之庇佑。

公元1850(道光30),鄉紳張進生先生鑑及伯公壇簡陋,募建廟宇,於公於1853525日宮宇落成,從伯公壇恭迓「五穀宮神農皇帝位」,特牌登龕安座並塑金身,定名「公館五穀宮」。

公元1925年,酌議擇址新建宮宇,決議從南移北(即現宮址),於公元19263月破土鳩材興建,公元1928年仲夏竣工,擇吉遷奉特牌與金身暨金身諸神於新宮登龕安座,是年初冬安龍謝土,七日醮事慶典。

最為奇蹟是公元1935421日晨62分,台灣中部大地震,本宮巍峨建物,僅宮前拜亭倒塌外,大殿與兩廂仍然屹立無恙毫無受損,令人莫不感嘆,咸信先帝神靈顯赫庇護所繫,傳播遐邇各地,聞名遠近。

1345 上車回程。

1445 返回頭份。

八角崠山:從公館市區轉 24道路,苗24道路就是「大東路」,位置在公館主幹道大同路(6公路)大轉彎直行後的紅綠燈叉路口,路口有「大東路」及「行修寺」標示指標。進入後穿過 119甲公路大路口進入山區,過 大坑聚落及 行修寺,即抵

0815行修寺唯一日式風格之廟寺古剎。,建於 同治13(1874),原稱 觀音寺;1935(民國24年、昭和10)毀於 關刀山大地震[]。重建後改為日本佛寺樣貌,目前除增建「拜亭」外,幾乎沒改變。行修寺由 公館街區轉 大東路(24道路)1.5公里即達,這裡環境清幽,寺後山坡地松樹成林,是沉澱心性的好地方。附近並有 關刀山震災紀念碑,可惜我是回來後才知道的,只好待下回再訪了。

0825 右為 24-1道路,路幅較窄不取;選擇走左邊 24道路本線,有木製「八角凸5km」指標。並有一簡易登山步道圖,略知今日探路可作之改變。

0915 1.7K處有一陶園亭,進入避雨休息

0930 2.8K環型步道叉路,右下苗24-1回行修宮,取直續行往協雲宮、八角棟山。

0938 24-1線終點(3.61K)右下東安農路至大圓禪寺(2.2K),取左行往協雲宮。

0945 4K處大轉彎處有一福德祠,唯一絕佳觀景點,俯瞰公館地區即客屬大橋,此位置:欣賞「蛤市浮嵐」最好的角度,看來真的就像是一個「蛤仔」。

0950離開主幹道,由左側有一較小路徑進入,明顯繼續爬坡,油桐花落舖滿徑,偶有散居民宅。

1010 爬坡終點,即抵協雲宮入口處,取左進入協雲宮。

協雲宮位於獅潭與公館交界的八角崠山脈,依山而建,海拔約七百餘公尺,為釋、道合一宮廟,主祀「觀世音菩薩」。協雲宮位於八角崠山邊,八角崠山乃苗栗八景之一「三台疊翠」中之一台,地處高妙,景色奇佳。碧空如洗,遠眺大地,山巒疊翠,群峰競秀,苗栗十二鄉鎮,盡在眼底;秋冬之際,雲霧撩繞,「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別有一番情懷。

1020 往大型停出場出口走。回首協雲宮

1028 四叉路。右下往公館行修寺,左下為苗24-2線往獅潭(因路基坍方中斷,封閉中)直行往八角凸北遼;取直行,路徑寬廣。

1035 抵八角凸山登山口,停車場處為另一絕佳觀景點,可眺望公館、苗栗市區一帶廣大平原,徒奈何雲霧半遮掩,徒具濛濛景色。

1040 登山口又有一道路可通往大湖,取登山鵝卵石步道前進。

1050 叉路。取右約50M即達觀景台,林木枝幹擋去許多視野,失其意義。

1055 抵八角棟山。可看到一環形觀景台,基點就在觀景台中央。

八角棟山, 標高750m, 三等三角點,編號4180號,這座小山位居苗栗縣公館鄉與獅潭鄉交界,欣賞「蛤市浮嵐」最好的地方在八角棟山上。朦朧間依稀可見公館出磺坑、72東西向快速道路,此時雨勢又起,旋即下山。1102

1115 協雲宮叉路,取左下坡路往公館。

1123 左有一大坑村12鄰民宅。

1135 24-1終點叉路,左下東安農路至大圓禪寺(2.2K)不取,取原路下。

1150 2.8K處涼亭叉路,取左下接苗24-1線往客陶窯、行修寺。

1225 經過客陶窯,只見徒具表象之窯館。

1230 返回行修寺。在此簡易午餐。

鶴岡千年古木,正整修中。「鶴岡神木」有兩棵,在苗栗縣公館鄉鶴岡村,苗25線里程約5.8公里,北北西方一條鄉間道路旁。

樟樹和茄冬樹的枝枒,已經連在一起,有如共生樹,它們的故事也相連在一起。不過,老樟樹的「名氣」,比起茄冬樹要大許多,而老樟樹幾乎成了它們「共生」的代表。「共生樹」下有一座香火鼎盛的伯公廟(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因此,這二棵「共生樹」早就被地方人視為「神木」。

公館五穀宮,緣起於公元1810(嘉慶15),建「伯公壇」奉祀福德正神祈保平安。於公元1820(嘉慶25),有吳汝宗先生護身來台之「五穀神農皇帝位」特牌供獻共祀於伯公壇,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庄民咸信是五穀先帝之庇佑。

公元1850(道光30),鄉紳張進生先生鑑及伯公壇簡陋,募建廟宇,於公於1853525日宮宇落成,從伯公壇恭迓「五穀宮神農皇帝位」,特牌登龕安座並塑金身,定名「公館五穀宮」。

1445 返回頭份。※此一行程安排於苗栗社大竹南古道班:秋季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