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雲寺古道,以開礦村城隍廟為起點,大湖法雲寺為終點,全長1.8公里,為先民開發大湖水尾坪重要的交通步道。原有古道位於現開礦國小後方,越過金童山(尖山)鞍部,下至法雲寺彼岸橋,到達大湖鄉水尾坪及獅潭鄉汶水地區。後來因法雲寺的興建,而改走現有的陸軍登山步道,(由於早期附近的陸軍步兵訓練常走這條山路,以訓練士兵的體能,因此村民又稱出磺坑古道為「陸軍步道」。)最早的古道已難循跡。

出磺坑古道的登山口就位於出磺坑城隍宮前的開礦社區岔路口。城隍廟一般都設立於縣治所在地,出磺坑卻有城隍廟,這與此地特殊的歷史有關。出磺坑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及開採的地方,因此設有城隍廟以鎮守地方。出磺坑古道,以法雲寺為終點,所以又稱為「法雲寺古道」。

法雲寺位於公館鄉與獅潭鄉交界處的汶水村,為台灣佛教四大道場之一,原建於民國元年,後因地震毀壞重修,新建的法雲寺廟貌莊嚴雄麗,頗有大唐之風。

法雲寺內大雄寶殿供奉白玉佛一尊,高約9尺,重達萬斤,是新加坡的弘宗法師所捐贈的。殿外庭園遍植櫻梅,最特別的是寺旁還種了一棵波羅蜜樹象徵智慧,每年9月至12月間結實纍纍。

臺灣四大佛教名山的開山

1.佛光山的開山──星雲大師   2.中台世界的開山──惟覺老和尚

3.法鼓山的開山──聖嚴法師   4. 4.慈濟的開山──證嚴上人

攀登山岳:金童山(汶水尖山,506m,山字基點)、玉女山(586m,無基點)

金童山玉女山連稜為苗栗縣公館鄉與苗栗縣大湖鄉之界稜,從台3線大湖段約127K往後龍溪西岸望去,即可發現其尖銳挺拔的身影,金童山在右、玉女山在左。

攀登金童玉女山有2處起登點:1.以法雲禪寺為據點,由法雲寺古道登金童→玉女山後繞行一圈而回

2.可由6號省道(龍港~汶水)中油出礦坑城隍宮起登,目前出礦坑至法雲寺建有長約900公尺之法雲寺古道,由此攀登金童玉女,後回原點或如有接駁車,則由越嶺點出法雲寺。

今日行程:

0700李科永圖書館→0800陸軍步道道08100820左叉路→0840胡天宮→0850法雲古道登山口→0855平台眺望牛鬥口風光→0900三叉路越嶺點,取往金童山續行→0910遇高壓鐵塔(中寮-龍潭147)→0940金童山(尖山)山頂,標高506公尺,立有一顆山字水泥柱09501010三叉路越嶺點、往玉女山→1040玉女登山口→1110玉女山無基石,山頂標高586公尺,毫無展望→1130登山口→1150法雲寺午餐13001330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1400上車回程→1500李科永圖書館。

0820中油陳列館前左轉行約600 m至城煌廟前下車整裝。出磺坑古道的登山口就位於出磺坑城隍宮前的開礦社區岔路口。城隍廟一般都設立於縣治所在地,出磺坑卻有城隍廟,這與此地特殊的歷史有關。出磺坑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及開採的地方,因此設有城隍廟以鎮守地方。0830

0835穿行過紅磚步道,進入開礦社區,接產業道路,上行幾十公尺,路旁的景觀牆貼有「陸軍步道」導覽圖。由於早期附近的陸軍步兵訓練常走這條山路,以訓練士兵的體能,因此村民又稱出磺坑古道為「陸軍步道」。

0845沿著產業道路上行約三百公尺,轉入左岔路,一條小水泥道路。穿過檳榔園,繞過彎道之後,右側出現古意盎然的舊石階陡上。

0855古道與產業道路會合,抵達胡天宮(唯一財神爺廟,卻大門深鎖,有兩隻黑犬狗犬吠不已。)在此休息,振益拿出李子與大家分享,生津止渴。

0900循法雲古道標示牌進入,出磺坑古道,以法雲寺為終點,所以又稱為「法雲寺古道」石階陡上。

0910法雲寺古道半路平台眺望牛鬥口風光,對岸公館鄉翠綠的山巒,隨著72東西向快速道路與穿越蜿蜒的後龍溪,相看環繞著中油出礦坑,與金童、玉女山對恃。0915

0917三叉路越嶺點(往玉女山的路即在岔路口與觀景台中間)左下產業道路是金童山,往下是往法雲寺,取往金童山續行。途中遇高壓鐵塔(中寮-龍潭147)續行寬大土路下行,應是昔日為電塔所築保線路。

0922右側即是登山口,眾多路條易分辨,越一小丘下坡鞍部後再陡上,路徑明顯,沿途有繩索可供攀登,途中半山腰可見右側法雲寺依畏在玉女山山腹中。

金童山(汶水尖山,506m,山字基點)

0945金童山(尖山)山頂,標高506公尺,立有一顆山字水泥柱,山頂樹林圍繞無展望。前方小空曠地有視野,可俯瞰汶水老街、台3線、連接法雲寺得彼岸橋。

0955原路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一路陡下。

1015取右前行約0.5K探得汶水山登山口,唯登山口芒草及人高,路徑荒煙漫草中,遂打消登頂計畫,原路折返。

1035返回三叉路越嶺點,取前行往玉女峰。

1040越過芒草區,路右電塔(龍潭-中寮149、峨眉-中寮088),途中開闊處,視野豁然開朗,俯瞰山腳下的出磺坑中油礦區,望向遠處的72快速道路,沿著後龍溪,如蛇形般的穿越牛鬥峽谷,朝向出磺坑而來。

1045山徑隨即進入樹林,第1叉路口取左。

10502叉路口取左,再走約50 m右側即是玉女山登山口。因考慮玉女山少人踏及路徑蠻荒刺藤纏人,因母親節大家要早點返家過節,故不登頂,取左腰繞竹林小徑往法雲寺。

1100抵金童山、玉女山、法雲寺三叉路,取右往法雲寺,途中可展望今日無緣與會的玉女山。

1110抵法雲寺後院休息區午餐。大家分頭忙碌取公水、煮雞酒、麵食、咖啡、綠豆湯;彼此不藏私分享著水果、食物,身處環境清幽的庭院,更能讓人心靈沉澱,唯恐大聲暄譁會擾亂這一片清靜,三、兩好友低語呢噥、或交頭接耳輕言細語,一團和氣熱絡交融,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

1240餐後大家圍坐一起聯誼,彼此近距離接觸,增進同學間熟識、友誼交流。

法雲寺著名的歷史遺跡,是座落於大殿旁的大湖開拓紀念碑,為大正六年(1917)大湖地方紳商所立,以感念吳定新、吳定連、吳定來、吳定貴兄弟開拓大湖的功績。 紀念碑基座的四個牆面都刻有碑文,記載吳氏兄弟的事蹟及法雲禪寺興建的緣起。大湖的開拓,吳氏兄首開其功,而法雲寺的興建,也是吳氏兄弟所倡議。最初,吳氏家族開拓銅鑼的新雞隆(今銅鑼鄉新隆村),後來吳定新率兄弟登高探險,偵察發現大湖地形開闊,可加以開墾,以做為雞隆的屏障,因此地山谷形像一座大湖泊,而命名為「大湖」。於是向官府申請拓墾,同治元年(1862),吳氏兄弟召募墾戶,並雇用隘勇入墾大湖,此舉激起了當地泰雅族部落的反抗。 雖然漢人成功入墾大湖,並設隘守禦,以保護佃戶,然而雙方衝突持續,互有攻擊而傷亡不斷。後來吳定新的弟弟吳定貴、吳定來都死於戰鬥。光緒13年(1887),吳定新逝世後,由吳定連繼承其志,持續開墾大湖,大湖終於成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農業聚落。吳定新在世時,曾屢次登大湖群山勘察地理,認為此地山巒形勝,而有所願望,希望大湖開闢成功後,能在此建廟以庇佑地方,並祀祭死難的墾戶,以撫慰其遺屬。吳定新的心願未了,而由其弟吳定連承續,在他的倡議下,大湖地方商紳共同捐資,興建法雲禪寺於觀音山,完成吳定新的遺志。 寺成之後,大湖商紳並設立紀念碑以感念吳氏兄弟的功蹟,這就是法雲寺今日所見的這座大湖開拓紀念碑了。

 

法雲寺是大湖著名的百年古寺,建於日治時代大正元年(1912)(或說建於大正二年),1935年曾毀於關刀山大地震。今日的法雲寺建築宏偉,歇山重簷式的大殿,莊嚴雄麗,頗有大唐之風。

法雲禪寺,通稱「法雲寺」,位於大湖鄉西北角觀音山、大湖鄉與獅潭鄉交界處的汶水村,為台灣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寺內大雄寶殿供奉白玉大佛,高達9尺,重達萬斤,是新加坡的弘宗法師所捐贈,為全台最大玉佛,且建築為難得一見的日式寺院結構,華麗且莊嚴。「法雲禪寺」大雄寶殿供奉白玉佛一尊,高達9尺,重達萬斤,是新加坡的弘宗法師捐贈。因民國二十四年大地震時,法雲禪寺殿宇全毀,之後重建大雄寶殿弘宗法師發動泰國、緬甸、新加坡的僑胞捐贈一尊高九台尺,重達一萬台斤的大理石玉佛,當時動用千斤頂,在千餘蹬石階上一寸一寸的移動,費時一個月,才正式安奉於正殿中,為難得一見的大玉佛,宏偉珍貴。

1255啟程抵前庭大院,正前方鷂婆山,為馬那邦山脈最北端的山峰,標高901公尺,矗立於大湖鄉東北角,就在泰安鄉與大湖鄉交界處,也在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東方;山容受地層結構影響,西、南兩面坡緩稜寬,北面臨汶水溪及支流洗水溪部份,則陡崖直劈,自頂深垂兩百餘公尺,露岩巍峨,奇突嶄絕,如巨鷹展翅,氣勢懾人心魄,昔日,鄉民因而名之為「鷂婆山」,客家語「鷂婆」,意指老鷹。傳說是一座惡山,在早期客家人進入大湖開墾時代,便傳說這隻惡鷹十分兇惡,叼弒人命,也給原住民出草時每有斬獲。地方為此在對山興建了「法雲寺」,請佛組鎮壓,地方因此有「法雲建而大湖平」之傳言。

1325順行產業道路轉彎處取左往吊橋。林道間可俯瞰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1325法雲寺吊橋,好天氣讓大家有嬉遊玩興。

1335抵台3線接苗62線往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即設立在溪口的水尾坪。

1400視聽室欣賞「飛閱台灣」由內政部營建署所製作,空拍八大國家公園之簡介,欣賞之餘,不禁讚嘆台灣高山、山川湖泊、海洋裙礁、峽谷風光、戰地遺址,風光明媚、秀麗容貌,此情此景盡在你、我週遭,豈可錯過這得天獨厚的土地?且珍惜此片土地的環境資源,共同守護這屬於你、我的家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