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由國道三號下古坑交流道,北上轉158甲縣道向東,南下轉149甲縣道向東,二路會合後續行158甲,接149乙向南,經同心休息站後不久左轉往石壁產道,一路蜿蜒後即至石壁東碧山莊,東碧山莊前路邊可停車。若不採O形環走,可直接續行,循指標至五元二角園區及雲嶺之丘,但後3公里竹林間產道路幅狹小,要小心駕駛。雲嶺之丘有停車場。

五元二角原本是在地人躲雨用的涼亭,從第一間三角形涼亭開始,第二間是四角涼亭,接著五角、六角、七角、八角、九角和一圓形展示館涼亭,一個圓形算是一圓,這些涼亭的角加起來剛是52取名為五元二角

位於雲林古坑草嶺的雲嶺之丘是在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的三縣交界的地方,裡面還有展示朱銘的雕塑作品,附近還有茶園,視野廣闊。360度無死角目光環繞美景,可眺望玉山與觀賞日出的絕佳新視野,沿途還可欣賞依山環繞夢宗竹盛況不輸竹山竹林

今日路線:

東碧山莊--受天宮--木馬古道南入口--天空步道--木馬古道北入口--五元二角園區(午餐)--杉林步道--雲嶺之丘--杉林步道伏虎洞步道 --東碧山莊。全程約15.6公里,落差430M,步程加休息拍照約6小時20分。若不走O形環走,可直接將小車開到五元二角園區或雲嶺之丘,只走五元二角到雲嶺之丘遊程約2小時。

0730用完早餐後東碧山莊前團拍

0733從東碧山莊左側的小上坡走上去,要走上去才會看到步道階梯入口

0735步道入口有土地公地基主小廟各一

循石階而上


0740受天宮岔路右岔竹林階梯步道往受天宮左岔往石壁步道取左


走一大段的產業道路沿途盡是茶園風光

0747受天宮岔路,取左。



0750茶園水塔岔路,取右。


0753岔路續直行。





0758岔路多原則往高處走便是




0822岔路取右


0824石壁步道石碑




兩側為杉木林闊葉樹枝及孟宗竹林的混和林

0832茶園岔路,續前行。

0840岔路取右。

0848天空步道出口取左

0849左側有一明顯山徑有綁路條不知通往何處

天空步道由竹子杉木架構而成

通過天空步道後進入杉木林區

步道指標2200M,我們是逆走木馬古道,所以里程會越來越少。

0858岔路口。左往伏虎洞(回程路)取右往五元二角。










0915岔路口。右往觀景台﹔可眺望嘉南雲峰、石壁山、玉山群峰,視野極佳。




這片竹林步道深處讓人想到臥虎藏龍的場景

五元二角園區的竹子以孟宗竹為主,因此林相超級優美。



0947木馬古道起點(木馬古道單程2.2K終點為天空步道屬於原生闊葉林復育區

涼亭竹邊棧道及生態池

0950五元二角園區又稱之為梨寮園區下方有生態池


五元二角園區最下方有一座仿古竹碳窯,目前仍可產製竹碳。

1000石壁社區岔路左岔雲領之丘又岔往石壁社區及九穹神木(5K


由五元二角園區下方往上朝雲嶺之丘方向行進,陸續會經過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九角亭、圓形涼亭。


這些涼亭都是以孟宗竹建造而成,亭內沒有桌椅,較適合用來拍照取景。

1008五元二角旁邊的路就是車道,欣賞美景當下也要注意安全








1020看到涼亭往右邊走上去後,涼亭的叉路口要左轉(直走則是要去嘉南雲峰的路)


1021涼亭左轉後就可以看到杉林步道了,而且杉林歩道入口旁往雲嶺之丘的指示牌才剩700公尺而已





1043步道出口左右二邊都可以上到雲嶺之丘,這次是右去左回的方式,取右走約一百公尺就到雲嶺之丘的觀景點及販賣區



斗南、斗六、竹山、林内、湖山水庫

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嘉南雲峰方向








1050觀景台上的展望無敵,360度無遮攔,讓大家的心情也為之奔放了。

1120雲嶺之丘頂有一座造型別緻的觀景台記得找一下一旁的番子田山三角點,它可是二等三角點喔!

番子田山的三角點在一樓另一邊出口的地方番子田山標高1,649M,二等三角點編號1118號。


1126簡單用完午餐後取雲嶺之丘涼亭另一邊叉路口先經過朱銘藝術家雕塑作品



1136雲嶺之丘出口一端,取右走產業道路,我們取右走杉木林步到原路回。


1215回到嵐山步道、杉木林步道涼亭岔路﹔取右下往伏虎洞方向,當地攤販告訴我們這條路少有人走,路跡不明步要走,因為小古早上已先探勘路線妥,路線明顯好走,免去原路回,可做一個完美的O型走。




1250回到0858伏虎洞岔路,接天空步道原路回。


1257回到0848天空步道2200M出口,走產業道路回東碧山莊。

1350回到東碧山莊整裝。

1400上車回程。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瑞芳的附近山區有所謂的「黃金十稜」,分別是:

1.黃金一稜「基隆山 稜」:基隆山 至基隆山 東峰(又稱石尪山、雷霆峰)的稜線。

2.黃金二稜「煙囪稜 」:無耳茶壺山 朝天亭經廢棄排煙管至水湳山的稜線。

3.黃金三稜「茶壺山稜」:無耳茶壺山 上半平山 稜線右轉出燦光寮山 草山 戰備道的稜線。

4.黃金四稜「俯瞰稜 」:半平山 鋸齒稜 555峰下黃金池的稜線。

5.黃金五稜「劍龍稜」:半平山 鋸齒稜 381峰下半平水霸的稜線。

6.黃金六稜「鋸齒稜」:半平山713峰下水霸山的鋸齒稜線。

7.黃金七稜「南子吝山稜 」:草山 北分支的左叉稜下南子吝山。

8.黃金八稜「石梯坑山稜 」:草山 北分支的右叉稜下石梯坑山

9.黃金九稜「鼻頭山 稜」:南雅山至鼻頭角 山的稜線。

10.黃金十稜「龍洞稜」:和美山 至龍洞公園的稜線。

黃金二稜之「煙囪稜 」是指無耳茶壺山由朝天亭經廢棄排煙管至水湳山的稜線,是由古道專家林宗盛老師所命名。煙囪山稜主要是芒草山徑,其中經過台金煉銅廠的3條廢棄的煙管,非常壯觀,並號稱是全國最長的煙囪。

而煙囪稜 除了稜線景觀外還有一項是其他稜線所沒有的就是「廢煙道」。煙囪稜 從煙囪山稜線直下,沿途景觀海天一色漂亮無比煙囪稜 一路稜線賞景又有廢煙道古蹟可探險,每每讓人驚奇,名列黃金十稜的二稜並不為過。

0710車進入勸濟堂停車場續行駛

0712續行浪漫公路沿產道經過右方茶壺山登山口不取。

0713停車場走到這個髮夾彎大約500公尺左側可看見明顯煙囪稜登山口,車停路旁整裝。

0720 續行取左進入煙囪稜登山口,進入山路,沿路設有繩索.順著一號廢棄排煙管前行。

0725黃金首稜【基隆山〜雷霆鋒】下方為勸濟堂停車場。


0725一號廢棄排煙管,很容易爬上煙管頂部,抵達兩個高拱巨管,這裡是煙管的轉口處,左邊有一間屋厝淹沒在芒草間。


0728登上廢煙管拍照,有壯闊的山海景觀



0730二號廢棄排煙管斷口,續行平緩腰繞路


0737遇到第二條廢煙管,鑽進去後再從另一端出去。

0739三號廢棄排煙管,兩側鑿有缺口,鑽行進入煙囪管,上行一小段,由另一個洞口鑽出




0752這裏應該是8字的中央岔路口 (右上往煙囪山、茶壺山;左下往長仁社區、江夏堂;直行往黃金洞、俯瞰稜;從我站的地方往回走則是前往廢煙管、勸濟堂),沒有看到任何指標我的計畫是「黃金洞-之字形山路上爬-復興山-煙囪山-下來這個路口-勸濟堂」順時針路線,如果要先往右上煙囪山,再逆時針走回到此路口也是可以的

8字中央岔路口續直行山腰路,不論往上或往下瞧,只有美景

0754看到前方的煙囪塔(排煙孔)

0800傳說中的坑洞,內部黑暗令人毛骨悚然

0803煙囪塔就在前方 (右上方山壁光秃秃的就是牛伏礦體,黃金洞在最下層)


0804到達煙囪塔下方,取左岔路往俯瞰稜


0812岔路標示左往東北角八通關取右走在樹林內這條路好像小溪,不知水從何處來,還好淺淺的,也有很多石頭可踏,不會弄濕鞋子

0814拉繩一小段。


0818又是岔路 (樹上有指標),取左走一小段陡坡後發現芒草密集遂折返


0835左前方那個冒出頭的就是牛伏礦體)


伏牛礦體上與背後的茶壺山


0840岔路左為往復興山煙囪山出無耳茶壺山登山口的路取右往黃金洞



0844終於到達黃金洞

 

▲黃金洞口 

這個豎井很深不要靠近!以前可真的是開採黃金的坑道。

▲洞內往外拍


黃金洞為採礦遺留下來的坑洞,洞內四通八達,為安全起見都已被封閉,旁邊有個瀑布,在黃金洞午餐視為水源。

0858如果往下走回0835岔路可沿山腰陸續往復興山煙囪山取左上行往黃金二洞








0915拉繩陡上抵黃金二洞






0930抵黃金一洞,往前走即為觀景大平台。

左邊高凸的山丘就是煙囪山右側凸起的亂石山 就是「復興 山」。



0935不回原路,平台入口處取右,開始今天唯一爬坡的路徑。是抱著邊走邊看到底通哪裡。

俯瞰剛剛走過的觀景大平台。


0954制高點。原來是12/1剛剛走過的無耳茶壺山與半平山之間的途中。

0955取右爬碎石坡上無耳茶壺山洞口。


1010茶壺山洞口,最高點可觀看整個金瓜石-基隆山-濱海公路一帶。


1012朝寶亭

1016觀景平台



1021岔路取右土石路

1023土石產道的右上方就是朝天亭,走過前方的山隘就抵達從上往下走的煙囪道稜線入口。

1030煙囪稜 登山口前方產道左側凸起的亂石山 就是「復興 山」,有條明顯的路徑可往上爬

右側路徑則是往煙囪山的路口先不取續前行登復興山

↓回首看走過的伏牛礦體上與背後的茶壺山


1035復興山,海拔441公尺,無基石。山頂為巨大岩石堆砌而成,展望佳,右前方岩石稜線就是劍龍稜及鋸齒稜 連線,近的芒草山 稜就是俯瞰稜 ,還可眺望到南子吝山及遠處鼻頭 角。


↓無耳茶壺山           朝寶亭              朝天亭

↓伏牛礦體的黃金三層洞及上方的鉅齒稜

1044下復興 山退回煙囪稜 的登山口

進入芒草徑,路徑清晰往左上攀爬,不久遇叉路,先取左邊芒草路上煙囪山,芒草比俯瞰稜 的低很多,走起來既不遮掩又舒服。


煙囪山,海拔約454公尺,無基石。山頂全是芒草,展望佳煙囪山上也擁有360度的全視野,且比復興 山的視野還要好,煙囪山上可眺望復興 山頂,背景就是茶壺山。


1051原路走下煙囪山回叉路口,這時已是走在煙囪稜 最高的稜線上,前方低下的芒草山 頭,可看見一條芒草路通過山脊,底下就是陰陽海 ,壯闊的山海景觀,真讓人迫不及待的有點怦然心動。

稜線上眺望左面的基隆山 稜、金瓜石 山成聚落、彎曲的公路景觀及盤旋而上的煙囪


1104過了亂石區就越接近煙囪塔及煙囪道


1105終於下抵煙囪道與煙囪塔的斷口處,號稱世界上最長的廢煙道 ,長約2公里氣勢磅薄,形成金瓜石 地區極罕見的地景面貌。

1107煙囪是用水泥直接灌注而成,但煙囪塔的塔牆卻是石砌而成,只有頂部一小段也是用水泥灌漿而成,煙塔石砌牆可能就是利用這裡的石材砌起了吧!

煙囪塔出現在稜線下方。二號廢煙道斷口剛好有登山客走出來,他是由下往上爬,但看稜線風光還是從上往下走較貼切。

1112煙囪道由於兩端皆已斷裂,中間部分有氣口及破裂口,陽光照進而明亮。煙囪道內部高超過200公分,所已在煙囪道內可以站直行走,煙囪道內看來還相當堅固。

從煙囪塔管口內看煙囪道,煙囪從十三層選礦遺址盤爬上來繞過陡峭的山壁,看起來還真驚險,這些煙囪管(廢煙道)不論在以前,就是在現在也算是了不起的工程了。

1121回望煙囪山下來的稜線路,背景上依然是茶壺山

1126從斜管旁的芒草稜下往下走,底下的陰陽海 及濱海公路景觀漸漸呈現眼前。鑽行這種及人高的芒草路,最好穿膠鞋走比較不滑

黑金剛大山 (基隆山 東峰)面對大海的景象。底下是一號與三號廢煙道的共同斷口。


1135回到0752十字叉路口,取右續行水管路往勸濟堂













1154芒草徑中走出產道登山口,位於茶壺山產道轉彎處,循產道下山

1206停車場往報時山步道

1207朝日亭續往上木棧步道


報時山頂看下方索道正是我們待會要走的路徑一覽無遺

1210報時山頂回首眺望今天早上走過的稜線路接上橫向而過的山腰路,左出勸濟堂 進來的產道出口,右邊是稜一條山徑可經過大煙囪塔上復興 山的土石產道,再走煙囪山下來在此相接形成一個O型路線。

1219叉路,左側步道穿越隧道往勸濟堂停車場,右往斜坡索道,取右


1220斜坡索道入口,位於廢棄機房邊,取右下,「索道」指的是運礦用的軌道,斜斜的索道,一路下坡往水湳洞方向,走在斜坡索道的軌道之上,為當年運載礦石的路線,頗有懷舊思古風情

1223抵達礦坑的屋舍區,沿途經過許多廢棄已久的屋舍,鏽痕斑駁的各式用具,光景變化,不勝唏噓

回來查資料始知,取左可抵無言山丘,後循路徑可抵黃金瀑布﹔取右。



1235本山六坑遺址,坑口為紅磚造的建築,坑內已被土石半掩埋,已封鎖不得進入,續行產業道路


1238看記錄原來在此柱子旁有無極索道南遂道入口已被封閉埋沒在荒煙漫草中

1239前方道路已被淹沒,取右上小山坡。

↓此下方即為黃金瀑布,可由無言山丘旁路徑下到觀景台。

視野極佳,看三道煙囪如巨龍般蜿蜒在芒草中,實屬壯麗。



1254接上原產業道路,取右。

1300出口已被鐵柵欄封鎖,逼不得已攀爬而過。

1308十三層礦場遺址的最高點,為昔日選礦場,可以近距離欣賞遺跡

1310抵無極索道遺址北隧道出口,接上長仁路,右往長仁社區,左邊是十三層遺址最上層

1312下行長仁路進入長仁社區,一路循主線車道往下

1316長仁社區活動中心,位於車道路底,長仁山步道入口位於康樂台旁,短短的步道陡上

1319長仁山,海拔121公尺,無基石。山頂為大涼亭,展望極佳,於此眺望有黃金城堡之稱的十三層遺址非常壯觀。十三層遺址於西元一九三三年日本人依山勢在山腳下建立十三層煉銅廠,廠房設計依煉製金銅程序,由高而低層層設立

1326回到長仁社區活動中心,循水泥階梯經民宅區往下

1329續行漸轉入明里路民宅區

1337抵水湳洞漁港取左


1340明里路登山步道入口位於台278.8K

1341水湳洞停車場,先生在此等候。

1350換裝後回程。

今日天氣短暫微雨、氣溫怡人,探訪煙囪稜 除了稜線景觀外還有一項是其他稜線所沒有的就是「廢煙道」。煙囪稜 從煙囪山稜線直下,沿途景觀海天一色漂亮無比,煙囪稜 一路稜線賞景又有廢煙道古蹟可探險,每每讓人驚奇,名列黃金十稜的二稜並不為過。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崠山又稱為李棟山,昔日是北部泰雅族群往來的交通樞紐,日治時期日軍在李崠山區設置隘勇線,於山頂建造兼具砲台功能的李崠古堡,以箝制周圍約26個泰雅族部落。

馬望僧侶山是李崠山向東延伸的稜脈,亦是昔日的「泰雅古道」,是李崠山事件中進攻深山的路線之一。沿途為美麗的原始茂密森林,及數個杜鵑林山頭,起伏不大,生態豐富,悠遊其中,非常舒適。泰平山無基點,附近巨木參天,樹形優美,續行至三岔路口接產道,視野頓時開闊,可遠眺武陵四秀、大霸群峰、養老山、虎禮山、玉峰山、台亞夫山…等山岳,層層翠綠的山巒,令人心曠神怡,續抵達馬望僧侶山,山頂腹地雖狹窄,但展望極佳。

李棟山,海拔高度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小百岳編號28

泰平山,海拔高度1690公尺,無基石。

馬望僧侶山,海拔高度1577公尺,三等三角點6268號基石。

李棟山古堡:新竹尖石鄉與桃園復興鄉交界處的李棟山古堡海拔高度約1914公尺,是一座具有指揮所和砲台雙重功能的堡壘。李棟山古堡是日據時代日人為防禦泰雅族人襲擊而興建,四方型的古堡是由紅磚與水泥所建造而成的,堅固的城牆上有著鎗眼。古堡經歷了戰事之後大多的建築損毀嚴重,留下的只有斷垣殘壁訴說著歷史的痕跡。李棟山古堡所在之處有著極佳的視野,從步道走來蟲鳴鳥叫空氣清新,登上古堡還可眺望南湖大山、雪山、大霸尖山等多座山巒,是登山客喜愛的路線之一。

行車路線北二高關西交流道下(79K)往關西方向->118縣道->3->120縣道->經過內灣、尖石大橋,轉接竹60鄉道0K->60鄉道20K左轉馬美產道->馬美產道約4.6K登山口->5.14李棟山莊停車場

093360鄉道左轉進入馬美產業道路

0948李棟山馬美登山口,位於三叉路口,約在馬美道路4.6K處,指標往李崠山古堡2031公尺,往李崠山莊450公尺,由此登山口起登往李棟山古堡落差約400公尺,一路都是緩上的土石產道,今天由李棟山莊啟登

0950抵李棟山莊,飄著細雨顯得氣溫更低,和郁文說雨衣穿著防風。

0958進入山莊後取左,可見噴漆斗大登山口方向。



1011第一岔路往李棟古堡904M


1018第二岔路,左為4.6K登山口992M,取捷徑上行。











往李棟古堡的路徑,產道呈之字型上繞,共七次與登山徑交叉,直達山頂,沿途叉路標示清楚,偶而沿廢產道之字型上繞、偶而取斗上捷徑。





1040左邊有個觀景台




1044抵右馬望僧侶山岔路,續前行。



1045先繞城牆走走。



1047李棟山古堡城牆外,至古意盎然的城堡大門。古堡歷經百年歲月,原有堡內的建物及設施都已消失,只剩四周的圍牆佇立於荒煙漫草中


1048一進門就看到古堡內的三角點李棟山,海拔1914公尺,又稱李崠山,一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另有頭前溪水源點,台灣小百岳之一。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在此地建立「李崠隘勇監督所」,修築堡壘,配備兵力,設置大砲,以監控附近的三光、秀巒、玉峰等泰雅族部落。泰雅族人曾在此地與日本軍警發生過激烈的戰役

1055面對李棟山古堡正門右側旁有往大混山、內鳥嘴山、八五山叉路。

1056退回來時土石產道約100公尺,抵泰平山叉路口,續行往泰平山、馬望僧侶山,取左進入雜木林

1058路旁有個無線電通訊設備,走進來看看。


1101岔路取左往泰平山林相原始,路徑清楚好走,因為下著細雨寒冷腳步不停走在平緩的稜線縣界上,沿途多有圖根點塑膠樁










1123途中偶遇箭竹林,但箭竹並不濃密高聳,輕鬆通過




一個小陡下後小陡上,路跡甚好。


發現往泰平山是上上下下的越嶺路,但每段都不長。

11521642峰,途中有多處山頭有杜鵑林,也是此山徑中的一大亮點


1204下至鞍部空地,右有指標路跡可下接(馬美產道),應是果農接水管路徑,不取續上行一路上上下下往泰平山

1223泰平山,海拔1914公尺,無基石,平緩的山頂上有一棵大樹,無展望,腹地也很大



1240一樣很冷,匆匆用完午餐後續往馬望僧侶山方向。


1256繼續依路條前往馬望僧侶山,依舊在原始雜木林中一路緩下


1258步出泰平山登山口,接上水泥產道上行



1258步出泰平山登山口,接上水泥產道上行

1306繞過進入鐵欄柵門續直行

1307水泥道叉路口,右下往馬美產道回程,取左上續行往馬望僧侶山

1308叉路處也有登山路條指引,不必擔心迷路。取左。

1309繼續取左,跟著登山路條。

1311路上可以見到幾處像這樣的農作用的儲藏室。

1312看到了登山路條往左的原始步道,取左。



1315接回產業道路取左上行



1323工寮裡面鍋碗俱全


1328幾十公尺距離,約1分鐘,此叉路取左,有個木門。

1337看資料一進門左邊就有登山路條往果菜園上去,卻看不到登山路條也無路跡,找了一下路徑,直覺往果園上坡就是了(實際應是在往前10公尺取左私人農園鐵欄柵門,過柵門後取左上)

1338儲水鐵塔(下方為民宅



1340躦行一段長長的箭竹林感覺更濕冷


馬望僧侶山,三等三角點6268號基石特寫。


1346馬望僧侶山,海拔1576公尺,三等三角點No. 6268,為李棟山向東延伸稜線尾端之獨立山頭,山頂腹地小,此時視野白茫茫匆匆拍照後快閃


1350原路折返


1355岔路取左下接民宅登山口


1357穿越木門取右

1415回到1312原始路徑取右。

1421三岔路(左應為1312岔路產業道路接此),有路條取前續行

1423取左下續行。

1440一段陡下坡到此,應該是馬美產道了。此處還有標示馬望僧侶山登山口。取右續行上坡較多(左下坡往三光部落


取右續行往李棟山莊(資料此為馬美產業道路9.2K上坡較多



1510經過7K指標途中遇左下"萬里園"不取,續走右側馬美產道。


1530回到約馬美產道5.1K處的李棟山莊到了

曾帶隊走過大混山縱走李棟山,在李棟古堡處看過多次往馬望僧侶山的指標,此路線一直計畫著為要探勘路線之一,未料是此寒流過境時來訪,白芒芒一片,未能看到南湖大山、雪山、大霸尖山等多座高山景色及眾多中級山秀麗風景,殊為可惜﹔但是完成路線探勘,仍然開心﹔下一次再來時,一定有好光景。

全程14.8公里費時近6小時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北平溪鄉以山巒尖峭著名,除「平溪三尖」(石筍尖、薯榔尖、峰頭尖)之外,如孝子山、慈母峰、中央尖,也都以山稜險峻著稱。

平溪境內共有20多座大小山頭,被稱為[24孝山],其中以[孝子][慈母][普陀山]最有名氣。

孝子山群峰包含孝子山、慈母峰、普陀峰,是平溪「單面山」的代表,是由於地球造山運動將東北面的老地層推擠出來,而形成今日所見,一面平緩,一面陡峭的山形。除了孝子山群之外,著名的「平溪三尖」─薯榔尖、石筍尖、鋒頭尖也擁有這樣的景觀。

孝子山-海拔360公尺

慈母峰-海拔410公尺

普陀山-海拔450公尺

中央尖山-海拔580公尺沒有三角點,只有樹上的牌子

臭頭山- 海拔476公尺,三等三角點

平溪著名的「三尖」,分別是石筍尖、 薯榔尖及峰頭尖,但也有人認為,應該以中央尖取代峰頭尖。

這種見解不無道理。中央尖,夠尖,也夠美,位置又座落於孝子山步道系統的精華區域,不像峰頭尖那麼孤立,偏遠難爬。中央尖是平溪附近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尖峭的山峰,鶴立群山之中。

登中央尖,有兩條路線,一條從正面的大崖壁攀岩直攻而上,一是從背脊的岩稜攀爬而上。正面崖壁幾近垂直,背脊岩稜則平緩許多。今從正面攀岩攻頂,然後由背脊岩稜下山接東勢格越嶺古道,回到平溪國中。

0820車抵平溪國中106縣道61.6K大型停車場下車整裝

0830 沿平溪到了形象牌方向而行。風和日麗,山巒起伏有致綿延在眼前,有著好心情﹗

0831 取右上行有往孝子山 慈母峰 普陀山標示牌離開106縣道

0841 叉路右下為普陀禪寺取直行,,而孝子山高聳尖挺之英姿就在正前方。在此團拍﹗0845


0843叉路,往中央尖1.6公里,往慈母峰900公尺,順勢石階上行。

色彩繽粉的隊伍蜿蜒石階步道而行,頗為賞心悅目。



0852 鞍部平台叉路,直行往慈母峰及普陀山,先取右往孝子山。



0854左右皆可登上孝子山,另右路直下可出觀音禪寺或平溪火車站。左上右回。

0855上行小段之後出現叉路,右上可登假山頭,非真正的孝子山頂,續前行緩繞岩壁,取左依著石壁陡下,狹窄陡峭令人膽顫。

0900 右線最後與平台右路會合後,轉循鐵梯登上岩峰,這段步道是孝子山最驚人之處,有人下行,請隊員稍後,我等先至前方觀景台,遠眺五分山,俯瞰平溪。後依序分兩批人員登頂,因懼高窒礙難行,在下方為成員們拍照。H355m

0905孝子山,360m,無基石。山頂狹小,展望特佳,可眺望隔壁的慈母峰、普陀山,三山各具特色,鼎足而立。清楚可見慈母峰的岩石步道幾近垂直攀登確實有小黃山的氣勢H382m





座落在平溪支線菁桐站與平溪站之間的孝子山,山勢雖不如其他山來得高,但其陡峻的石峰卻不容忽視。登孝子山最驚險的路程,莫過於最後一段懸空鋼梯登頂路。


上圖為普陀山     下圖慈母峰   由遠處眺望更能見其險峻

倘若順利登上孝子山頂峰,往西便可看到慈母峰,慈母峰山勢較孝子山平緩,但在稜線上仍可看見明顯的石階以利登山。

0920右路線休息



0925 回到三山叉路口鞍部平台,轉往慈母峰,岩壁鑿階直直往上。



遠處五分山頂涼亭氣象站清楚可見


回望孝子山,非常尖銳的岩峰。眺望隔壁的普陀山。H314m


0950 慈母峰,410m晴字○○二號。山頂展望極佳,但無遮蔽直行往中央尖取右下陡峭石壁H414m


平溪線201419日起台鐵六條客運支線之一(平溪線、內灣線、六家線、集集線、深澳線、沙崙線),也成為目前仍繼續營運的鐵路支線當中,歷史最悠久也是風景最美麗的客運支線。平溪線沿基隆河河谷興建,沿途有原始的河谷景觀、壺穴、瀑布,生態資源豐富。






0958 慈母峰普陀山間鞍部,石階步道,左往慈恩嶺中央尖,右往普陀山,或回登山口。取右。H388m

普陀山為本登山路線中最高的山,站在普陀山山頂,可以看到的不只是平溪三名山中的慈母峰與孝子山,更可向東北方欣賞薯榔尖與石筍尖優美的山形。要登普陀山仍然會經過陡峭稜線,雖不如孝子山般險峻但仍要留心。

1011 普陀山,450m,無基石。山頂置有三寶佛像,另有一尊仙女像。這裡比慈母峰稍高,其登頂之路一目了然。眺望孝子山。這座山是三山中唯一有樹蔭,較適合休息的

1020 以倒退之姿下岩壁步道不敢往下俯瞰

1030十字叉路,右下往虎嘴口,左上往慈母峰,今取直往中央尖續行。





1045 遇岩壁,左轉沿岩壁鑿出的石階路上行,景觀壯麗。






1103登上稜線左轉循稜往東南續行。


1115中央尖山腳下平坦處在此午餐。


從事登山多年,常聽山友說:登頂為的是吃一碗熱騰騰的泡麵,而本班最期待的就是中午放飯時刻了,每一位同學總是大方分享食物、水果、零嘴,咖啡王子的研磨咖啡,振益忙著泡茶,阿有、來玉….火力全開烹煮著文賢哥準備的菇菇麵、海產粥,大家共享美食、開心交談熱絡,每一次整理相片,總是傻傻地跟著鏡頭中的你們,會心一笑、有默契的、有揶揄的、有心靈感動的,能共處在這一班,是要相知相惜的﹗謝謝大家共相隨,活動行程因你、妳們而精采﹗




1215餐畢續往中央尖山前進


1227左紫來山岔路,取右往中央尖山。


1240來到中央尖下岩壁,謹慎踏踩,拉著繩索,順利攀上崖壁,陡峭且有轉折難攀爬,女子臂力不夠者還真吃力。


1252登上岩壁頂,再往上走沒幾步,今先左上中央尖山頂。

1253中央尖,海拔580公尺,無基點。因山尖,峰頂腹地狹窄。登高遠眺,平溪盡在腳下。腹地狹小,請隊員分批拍照。




1303全隊人員原路退回,循稜往西偏南續行,循稜脊而行,狹窄的岩稜都已設欄索,隨後,山徑轉為陡下,穿林而下。




1310下切稜線上,路徑非常濕滑且陡,崎嶇濕滑處,都已架設繩索以做確保



1332溪底叉路,左往東勢格山約70分、臭頭山約20分,右往平溪國中約60分,在此兵分二路一隊由我帶領前往臭頭山另一隊由振益帶領直接走東勢格越嶺古道往平溪國中

1343原始路徑,紫色板蘭花看滿山谷,忘記路遙疲憊。



1345上稜線取右臭頭山附近的山徑兩旁,頗多山林投,山林投的樹葉長得像鳳梨,葉子尖銳,易割傷人,不知是否曾困擾過登山客, 而將這座山罵到臭頭?目前的山徑路況頗佳,林投樹無礙通行。


1357穿過林投樹,便抵達臭頭山。



1403續行往東勢格越嶺路,石頭濕滑,小心踩踏。


1410叉路。取右下續走溪溝路(瓜寮坑溪上游)。沿途許多溪谷澗流淌、青苔滿佈路徑,非常原始。



漫步在此綠蔭森林中,吸取山野芬多精,實是人生一大快意﹗續行東勢格越嶺步道(以平溪國中為起點,全長3.4K




1420抵中央尖山、蜂頭間岔路,取左行往平溪國中。



「瓜寮坑溪步道」這條步道是由煤礦場的舊台車軌道改建的,路基既寬闊又平坦。步道沿著瓜寮坑溪畔的山腰緩緩而上,前行約20幾分鐘,抵達舊礦場,附近有事務所、舊廢坑及拱橋等遺跡。這條越嶺路確實是一條先民古道,可稱之為「東勢格古道」或「東勢格越嶺古道」。



1440雙土地公廟,兩座小廟位於瓜寮坑溪兩岸,比鄰而居,頗特殊。此處約在東勢格越嶺步道1.2K





1443抵達廢棄的舊礦場。設有木椅可休息,斜斜的坑道往下發展,內積水。休息吃水果。





1450昔日的礦場辦公室只剩斷垣殘壁(瓜寮坑7號),被青苔染成墨綠,駁坎斑駁,充滿思古幽情。

1455接上水平的碎石步道,舊時的台車道所改建,非常平緩好走。

1457 叉路,右上石階步道往中央尖、慈母峰、孝子山,續前行。

1500 叉路,左下山路可接通往石燭尖之路,續前行。


1505 步道叉路,取左下往平溪國中。

1507步道叉路,來時路往中央尖,左往石燭尖,取右石階下。




1509 106縣道,平溪國中在對面。


1520 上車回程。

1710 返回李科永圖書館。

2019年秋季班課程結束了,破記錄的請假率,8年第一次停課,這表示黃金橘色年代的我們很忙,忙著雲遊四方。

 

好的回憶 一起好好珍藏 有缺陷遺憾的 下次一定會更好

 

步出發 不在途中 怎麼能看見美麗風景 還沒去過的地方 請跟我來一起悠遊山林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一稜【基隆山稜】基隆山至雷霆山(基隆山東峰)的稜線 

黃金二稜【煙囪稜】無耳茶壺山涼亭經廢棄排煙管至水湳山的稜線   

黃金三稜【茶壺山稜】無耳茶壺山上半平山稜線右轉出草山戰備道的稜

黃金四稜【俯瞰稜】半平山鋸齒稜555峰下黃金池的稜線   

黃金五稜【劍龍稜】半平山鋸齒稜381峰下半平水霸的稜線       

黃金六稜【鋸齒稜】半平山713峰下水霸山的鋸齒稜線       

黃金七稜【南子吝山稜】草山北分支的左叉稜下南子吝山   

黃金八稜【石梯坑山稜】草山北分支的右叉稜下石梯坑山非礦務課856之石梯坑山

黃金九稜【鼻頭山稜】南雅山至鼻頭角山的稜線   

黃金十稜【龍洞稜】和美山至龍洞公園的稜線

今日路線:勸濟堂->無耳茶壺山->半屏山(半平山)->燦光寮山->黃金神社->勸濟堂。

0630頭份李科永圖書館出發。

62萬瑞快→右轉台2濱海公路→水湳洞停車場右轉北34金水公路(陰陽海景點處)→循指標至勸濟堂停車場(出發前7天工作日向瑞芳派出所,申請甲類客車行駛路線許可)

0805車子沿著金九公路緩緩爬升,依著指標前進。

0813黃金瀑布停車,讓大家下車活動拍照。

0820上車續行,一個左後轉彎上坡穿過勸濟堂牌樓。

0828來到勸濟堂臨時停車場,廟後方盤踞著一座超大關公銅像。

0835是從勸濟堂旁邊的小路階梯,直接切入到勸濟堂後方。

0839直接穿過左邊這隧道。



0841往無耳茶壺山階梯步道,就在路旁,指標很清楚。


0845無耳茶壺山步道登山口,團拍後沿著階梯上行。

0858橫越柏油道路之後,就是一路往上的階梯。




0903接上柏油路,路旁就是朝寶亭,朝寶亭有著絕佳觀看基隆山的位置。


0907走到朝寶亭旁的柏油路往左走,就會走到最後的涼亭「寶獅亭」旁的無耳茶壺山登山口。



0912產道路底登山口,空間不大,可停一些車,直行廢棄產道往半屏山伏牛礦體,右上石階步道往茶壺山頂約560m,取右。



續行長長的木階梯而上,因為景色濛瀧,你我顯得最真實。


0922觀景平台。這裡本該是連綿不絕的翠綠山稜線、觀看陰陽海最佳位置,現時壟罩在大片雲霧中,拍照後續行步道陡上。


0932寶獅亭,續行往茶壺山頂110m,休息觀景。寶獅亭,步道上的最後一座涼亭,左轉一小段上坡路就到壺嘴了

0934柏油路盡頭就會進入最後登頂無耳茶壺山的路段,最後這一段只有幾百公尺,爬升也不高

往半平山的路徑在茶壺後方,所以只能在這裡排隊等待穿梭過去。

這一塞車,就花去不少時間。塞車的原因在於要通往半平山,必須穿越無耳茶壺山的山洞,也就是說我們要進入茶壺內。


0938從正面的岩洞進入,立刻分岔為兩路,左上攀繩鑽洞上岩塊,右下較好走,洞內略幽暗,最好備燈,沒有亦無妨,取右。立刻再遇叉路,直行鑽洞或右上都可出去,不過右上需再貼著岩壁走一段。


這是壺嘴口,石塊堆疊起來,裡面形成一個小小空間,僅能容納一個人穿越到茶壺後方。

0950無耳茶壺山,599m,無基石。山頂由巨岩堆疊而成,從黃金神社附近望過來,山形猶如其名。又稱獅子岩。

穿出茶壺之後,是個看似危險的岩石峭壁,這岩石峭壁非常濕滑,安全為上,已屁股著地小心通過。

0958續行,茶壺山背面處,順著繩索往下是前往半平山的稜線,循岩坡小徑而下,再轉入稜線芒草區。

1007往半平山的稜線都是芒草,不過已建有枕木步道,路況不錯,無需鑽芒草。

沿著岩石峭壁左方,就可以往下到無耳茶壺山和半平山之間的鞍部。

1015可以看到下方鞍部往上,沿著稜線蜿蜒上去是半平山,這一路都是芒花,如果是艷陽天,迎風飄逸的芒花成銀浪,是秋日尾聲最美的風景。

從茶壺山眺望濛霧中的半平山,若隱若現對面山頂有著一面一面的岩壁,就是半平山,半平山就是因為這綿延的岩壁看似屏風而得名。只是迷霧將半屏山的地勢隱藏得很好,真面目不示人。


前往半平山的路,白色濃霧瀰漫,雖然芒花很長,但是有人維護,一路稜線路徑清楚。

 無耳茶壺山到半平山也是沿著鞍部稜線往上走,只有芒草,視野相當遼闊,無奈今日霧鎖山海美景

1026這段岩壁大約20多公尺高,角度是蠻陡峭,但是踏點非常完整清楚,加上攀繩,走起來並不會太難。



稜線上去之後,攀岩一小段,上左邊這區山頭,往右邊走才會到半平山。

攀上頂之後,往右就是半平山基點、燦光寮山方向,往左則是「黃金二稜:煙囪稜」方向。

1035通往半平山的石壁過了這石壁就翻到山的另一頭

1042續行,取右循稜往山頂,岩稜蠻好走的。很快就登上地圖上的713峰,有些山友認為這裡才算是半平山,不過隔壁的另一山頭更高,且有水泥旗竿座與步道解說牌,一般以那裡為山頂。

從上岩壁到基點這幾百公尺路徑,高度都差不多,只是稜線的上上下下。

幾個拉繩區也算是安全。續順著岩石稜線走,山風優雅宜人的風度令人不覺累。

1045半平山,713m,又稱半屏山,無基石。山頂有水泥旗竿座與步道解說牌。












1101這段枕木階梯直下草山戰備道,一路往下往草山戰備道的芒花徑,非常漂亮。


步道後段再轉為稜線芒草區,不過一樣建有枕木步道,相當好走。

1117半平山登山口,接上草山戰備道,登山口設有步道指標與解說牌,不過指標只寫往無耳茶壺山。燦光寮山登山口就在隔壁,取左行約10公尺就到了。

下草山戰備道 路旁的步道導覽圖

草山戰備道路旁,往左約10M即是登燦光寮山的入口,在此午餐。




草山戰備道入口到燦光寮山基點,約400m,爬升100m


1210燦光寮山登山口,雖然沒有整建為步道,但因為是一等三角點名山,登臨者眾,芒草區小徑頗明顯,進入,路況不錯。


1229燦光寮山步道石塊步道居多,接近山頂有小段攀繩路,難度低。

 

攀岩點,上去後燦光寮山基點也差不多到了




1235燦光寮山,738m,一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能立上一等三角點,一定視野非凡,睥睨群山,但此刻天空仍一片慘白,站在高崗上傲視群山是沒指望了。1245



1252從燦光寮山回到草山戰備道,反而是今天最難走的,不是因為陡峭困難或是危險,而是陡下又非常地滑,可以抓取的地方不多,常常會要抓住芒草,(有些芒草又會鬆動,有點不穩固),這段路,若沒有戴手套,就很容易被割傷。






1337地質公園步道口,取右進入石階步道下往金瓜石。這條步道上眺望茶壺山真的是山如其名。

 

地質公園步道眺望茶壺山。


地質公園叉路,左往本山地質公園200M,直行往黃金博物館1400M,直行陡下。



這段下黃金神社的石階路,也蠻陡峭,尤其石階路面,對膝蓋負擔更重。

透過雲層的陽光讓金瓜石聚落依然閃亮。

地質公園步道眺望黃金神社。

地質公園步道上眺望茶壺山真的是山如其名。

1400有個觀景台,可以眺望無耳茶壺山,這裡的角度,茶壺形狀越來越清楚。


1407黃金神社叉路,左往黃金神社,直下往黃金博物館,取左休息再回。


石燈與鳥居上則刻昭和拾貳年(1937),應為主體改建之期。


1410黃金神社只剩這些石柱子,其他神社的建物都已經消失不見。

黃金神社,又稱金瓜石山神社,日本人始建於明治卅年(1897)十月。黃金神社的拜殿日治時期奉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與猿田彥命,等三位神祇,也就是採礦業的守護神僅存基座 石柱等。




黃金一稜【基隆山稜】基隆山至雷霆山(基隆山東峰)的稜線 

1430順著台車路,過黃金博物館,外頭遊客多,幾乎都是韓國人。


1440走過一座小橋可接上金瓜石祈堂老街,老街已鋪成紅磚

1450勸濟堂。




1507勸濟堂下方牌樓處停車場上車。

走過的路,時間遷移流轉,有些人離開了,慶幸也有一路陪伴的人﹔在雨中、雲霧中、芒草紛飛浪漫時、烈日驕陽下﹔都有不同風景、人不盡相同,因為未知、所以期待。融入當下,和每條路線建立深刻的友誼,再次走訪也不厭倦。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鳥嘴山,海拔1749公尺,附近部落的人都叫她「北得拉曼山」,有一點為附近部落聖山的意味,在岳界是屬於難度較高的中級山之一,從八五山部落遠望,山頂附近直落深谷的峭壁,給人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勢。新竹地區共有三座鳥嘴山,所以為了區分方便,大多冠以鄉名,分別是尖石鳥嘴山 (H1749M)(內鳥嘴山)、關西鳥嘴山 (H1350M)(外鳥嘴山,即錦仙森林遊樂區內之鳥嘴山)、以及五峰鳥嘴山 (1550M)(五峰鄉白蘭部落附近),三座鳥嘴山中以尖石鳥嘴山(內鳥嘴山)最難攀登。

新竹尖石鄉有個水田部落,地處油羅溪上游,以「北得拉曼神木群」而聲名大噪,又稱「飛鼠部落」,也是山友口中的「內鳥嘴山」所在地。

「北得拉曼」是泰雅族語的音譯,原來的意思是「試試看」或「聖山」,過去這片山林是當地族人用來測試男子是否具備勇士條件的地方。附近的部落流傳著下面的傳說,北得拉曼森林中曾盤據一頭大野豬,讓獵人視為畏途,後來有一個勇敢的青年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往獵捕,居然凱旋而歸,受到全村人的尊敬,從此北得拉曼森林就成為部落訓練年輕人的地方。造訪巨木林途中,有陡坡、岩壁須攀爬,還有迴音谷、小瀑布等景點,全程都於綠蔭之下行進,是炎夏消暑的路線、稜線是欣賞美麗的台灣山毛櫸區域,秋季變色時,繽紛的色彩及特別的樹形枝條,吸引遊客慕名造訪

內鳥嘴山,海拔1749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85號),泰雅族人稱為北得拉曼(ptlaman)山(北得拉曼)在泰雅族語中有『試試看』的意思),全長約2.6公里是林務局所推薦的台灣百條步道之一,在尖石地區抬頭仰望,峭壁拔起、尖岩裸露,是水田部落的聖山。此區發現四棵巨木合稱為「北得拉曼神木群」,是全台海拔最低的紅檜巨木群,林務局修建了北得拉曼國家步道,使得遊客可親近神木一窺巨碩的英姿。

0600頭份李科永圖書館出發〜竹林交流道下〜車行縣120、縣120/3共線、竹35、縣120(內灣)34.2K左轉新樂大橋(58 0K)


因為車隊於28K處誤入往鎮西堡方向而耽誤約30分鐘

0725水田林道叉 H484,前行往鴛鴦谷(水田林道),取右後往北得拉曼續行

由水田林道支線行駛大約6.5公里,抵達北得拉曼神木群步道口 (H1041M),也是內鳥嘴山登山口,附近林道寬敞,停車方便,雖然也有人把轎 車直接開到登山口,不過還是以高底盤四驅車接駁為宜

因網路轉載本週為賞山毛櫸盛況的最後一波鑒賞期車潮湧入塞車沿途都有怪獸綠境的指標前進

0800登山口前約200M,路邊停車整裝。

08073K處出發。

0815北得拉曼步道/內鳥嘴山登山口 H1059,步道導覽圖,登山口就可停近十輛小客車早已停滿車可知今日人潮

0817團拍後開始起登。

0820北得拉曼步道【0.1K】,這條屬於國家級的區域型步道,受到完整的規劃,林務局每隔100公尺都會設置里程木樁


步道全是樹根山徑...中級山的魅力在於山中優美的林相、變化多端的地形,踩穩步 伐、調整好呼吸,一步一步往上爬


0825北得拉曼步道 0.5K從登山口上達稜線的迴音谷處,這1.2K的里程需上升400公尺的高度

0833北得拉曼步道0.5K,沿途會出現一小段好走的木階步道,輕鬆易行

漫步在木階步道,豐富的芬多精和陰離子的空氣是女人皮膚最好的保養品


0836前面暖身的緩坡轉為「好漢坡」





0850北得拉曼步道 0.9K 里程樁



0910北得拉曼步道1.0K,叉路,左往內鳥嘴山、神木群,跨越岩石而下右有殊途同歸的小叉路,取直上...





0913石壁與絕美的原始森林,行走其間,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0916迴音谷,北得拉曼步道【1.2K(H1415M),也是水田山叉路口,往左走為內鳥嘴山和神木區 (120),往右走為水田山 (160)

有關於內鳥嘴山稜線上的迴音谷,有一個流傳在部落中的傳說,相傳以前來此試練的泰雅年輕小勇士,如果實在碰到無法解決的困境,就會來此迴音谷呼喊,請求部落的人來協助。

稜線上的山壁壯觀,以及此處美麗的展望,眺望八五山、李棟山,鳥嘴山的山頭亦出現在左前側也是北得拉曼步道上令人驚豔必拍景點之處。北得拉曼步道除了沿線的森林三寶「芬多精、陰離子及活氧」超多之外,還有別處山區少見的另類玩法-「迴音谷長嘯」。

0924取左續行,側繞岩稜,從迴音谷開始岩稜縱走,稜線之處是大片的石壁,陡峭矗立,非常壯觀。

0930可眺望馬武督山稜線,稜線後方的石門山、太平山、新溪洲山、溪洲山亦隱約可見

0941觀景峰前岔路,直行攀繩登頂可眺望美景,也可以從右邊繞過即可,我們前鋒隊伍當然先上去囉,登頂可遠眺外鳥嘴山、馬武督山與貴妃山等等山岳。

0943由觀景峰陡下回步道,與剛才的叉路接上,步道轉為柔軟富有彈性的地毯道。




0945步道1.5K在此休息5


0950北得拉曼步道【1.6K】,腹地寬廣,設有木椅,是個不錯的午餐地點巧遇苗栗山友月枝等12開心合照




0952神木群環狀步道入口休息區 (H1419M),步道北得拉曼步道【1.6K】處,設有木椅。直行循稜往第一號巨木、瀑布、內鳥嘴山,右下往第二、三、四號巨木但我們選擇先往內鳥嘴山前進



0954第二個神木群叉路 (H1452M),直行往內鳥嘴山、那結山,右往北得拉曼神木、瀑布,取直續行



1001第三個神木群叉路 (H1585M)。右陡下山路往瀑布、神木區,續前行








1036稜線那結山叉路 (H1688M),左循稜往那結山、外鳥嘴山,直行往內鳥嘴山、北得拉曼神木群、瀑布,首見山毛櫸蹤影,大家紛紛停留拍照。







1047第四個神木群叉路 (H1704M),右下往北得拉曼神木瀑布,續前行。「加油唷!內鳥嘴山基點快到了」,由此往內鳥嘴山約還有12分鐘









 

1100沿稜續行,穿越高聳的箭竹林這表示快要登頂了

1102抵達內鳥嘴山頂旁的一處平緩空地,腹地大,是個很不錯的休息用餐地點,此刻滿滿的山友密集不停留續前行十公尺穿越箭竹林即為登頂

1103內鳥嘴山,又稱尖石鳥嘴山,海拔1749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85,另有頭前溪水源點

內鳥嘴山三角點基石。新竹地區共有三座鳥嘴山,所以為了區分方便,大多冠以鄉名,分別是尖石鳥嘴山 (H1749M)(內鳥嘴山)、關西鳥嘴山 (H1350M)(外鳥嘴山,即錦仙森林遊樂區內之鳥嘴山)、以及五峰鳥嘴山 (1550M)(五峰鄉白蘭部落附近)今日帶領社大古道班登頂成功,完成以上三座鳥嘴山攀爬





1125回到第四個神木群叉路,取左循支稜往下,樹上有標示「陡下難行,小心通過」的警語請大家一一報數確認人員是否正確後續行


1130樹林間平緩處午餐。






1230 餐後往神木區出發,拉繩急陡坡,有『高落差路段,請小心下降』警示牌..


123680°的垂降坡..



1300過小溪 (H1473M),有繩索輔助以免滑倒,神木群瀑布就在下游,很快就可以望見瀑布

1303抵達瀑布區,溪流順著岩壁流下,形成一段高約10公尺的岩壁瀑布


1305 1號巨木又稱「飛鼠神木」,樹高35M,胸圍12.3M,為北得拉曼巨木群中最大的一棵

飛鼠神木的樹後一看,半邊樹幹焦黑中空,出現圓弧鏤空的條形大洞,有疑似雷擊火燒的痕跡,但生命力仍然十分旺盛,令人感到驚嘆此處有北得拉曼步道 2.1K里程樁




1321 巨木步道步道叉2.2K ,右路回1.6K,左下岩區往巨木#234


1324左側下坡沿溪床大石而行,經大岩石平台後,很快就可以到達另外三棵神木

1324 巨木岔,左前往#2巨木,取右往#34

 1325位置稍低的一株,枝葉十分茂密,樹幹呈扁長形狀,底部橫生寬廣樹根,支撐著龐大樹身,這就是有名的「阿扁神木」

1326第三號神木「連戰神木」,這棵則是雙株從根部分開高聳入雲而被登山客稱為連戰神木


1332抵達第二號神木,又稱為「鳥嘴神木」

1344大岩石平台


1353回至巨木步道步道叉,往1.6休憩區續行

1355木橋

1420 回至步道1.6K休憩區賞山毛櫸的山友群聚像熱鬧的市集

1425 續行下山




1505返回登山口終於回到北得拉曼神木群步道登山口,行程包含午餐1小時,共花了7小時的時間(全程7公里、最大落差722公尺

1510回至停車處,因大塞車車子以倒退方式至較寬廣處才得已迴轉辛苦我們的司機阿有、振益、運安、彬鑽、光明、爽兵,謝謝你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際線路徑:

由竹東上坪萊爾富超商後方的廣惠宮上坪登山口起登,經過上坪山-五指山(中指峰)-大隘山-67鄉道-鵝公髻第一登山口-鵝公髻山東北峰-鵝公髻山-往山上人家方向下山-往鳥嘴山叉路口-鳥嘴山-鳥嘴山露營區岔路口-大窩山-比林山-南比林山-鹿坑山-樂山基地圍牆(樂山林道9.5k)-樂山林道-觀霧樂山觀景台(樂山林道6k)-觀霧檜山巨木群步道-樂山林道1~2k-蜜月小徑-觀霧遊客中心

是五峰山區最具美麗及完整性,連貫性,且兼具代表性的山系。難得一見可串連的中級山連環大縱走,可謂令人驚嘆!其中還包含兩座小百岳分別是五指山(中指峰)與鵝公髻山兩座全程40.4K

今日行程

大窩山 柏油產道(八角亭四岔路口),H1256m→【大窩山 】基石共有2顆,三等三角點No.6245H1642m→【比林山 】基石共3顆,三等三角點No. 6277H1812m→【南比林山 】無基石,H1982m【鹿坑山 】山字森林三角點,H2035m→樂山林道9.5K土石林道岔,H2420m樂山林道6K觀景台,H2350m→樂山林道3K檜山巨木步道入口→蜜月小徑→觀霧山莊。全程16K高度1256M2420M

0530頭份交流道接小古。

0655抵五峰鄉白蘭部落八角亭登山口,下車整裝,和先生約定1300樂山林道9.5K接我們。

0705經私人高麗菜園,左邊是工寮住 家,抵「工寮岔」,係產道盡頭為「大窩山 登山口」,有指標,右側岔路口有大 型白鐵水塔。




0718抵「大窩鳥嘴鞍部岔」,有指標,係一處空地休憩點,右前岔稜線路往(鳥嘴山 );來時岔下往(大窩山 登山口)出八角亭十字岔,取左往大窩山。



0735「稜腰空地岔」,有指標,也是休憩空地岔,蓊鬱的柳杉林、更是筆直挺立,美不勝收,是夏季避暑勝地;右前岔是稜線路與山腰路係殊途同歸岔,取右躦行箭竹林,此路徑少有走。    

頗為後悔走此稜線路,濃密箭竹林,應該走山腰路。 

0759循稜線上行,抵「大窩山 稜腰岔」有指標,左後岔係腰繞路往比林山 不經大窩山較捷徑;取右前岔陡上。



0810上行箭竹林徑已寬敞好走;抵「石壁山岔」,有舊指標,右岔下往(石壁山 );猶記巨足登山協會於「大窩山」會師時國樑哥大此路線,而今早已灰飛人去,取左岔續陡上行。

0813陡上經箭竹林,終抵達【大窩山 】基石共有2顆,三等三角點No. 6245號海拔1642公尺;腹地適中,林間無展望


0822取左往山腰路,幸箭竹路徑經黃偉柏整闢了寬敞許多

0826未久抵「大窩山 稜腰岔7分」,有指標,左岔下行即接「大窩山腰繞路」;取右前岔循稜上行。


0828抵「大窩山 稜腰岔」,有指標往比林山100分。



0839展望點,可惜雲霧籠罩,無法遠眺;取左岔拉繩陡下。


0846瘦稜,土質乾燥易崩解,有人架設繩索,拉繩小心通過。

0853經過簡易獵寮。


0900日軍軍營遺址,再往前不遠處,路兩側還有駁坎。



0909沿途下行路徑清晰好走,終下抵「水管大營地」可供大隊人馬休憩使用,旁有黑色粗水管可取水。






0925杉木林,有指標往比林山30分。



0935往(比林山 )之陡上路徑稍紊亂些,幸布條不缺。


0945近山頂附近有左叉路,可通往比林東北峰,再下大鹿林道3.7K處,標示路徑未明勿行。


0947抵【比林山 】 (H1811M3-6277),旁邊還有兩顆基石,一顆是山字森林三角點,另一顆是頭前溪水源界石。據說是紀念白蘭部落 開創者比林‧達拉荷而命名;腹地寬敞,林間無展望;取照兼小休約10分。


0957出發續行南比林山60分,跟著黑色水管走便是,路徑也較安全好走。





1018抵「水管路稜腰岔」,直岔水管路是腰繞路不經比林山 ,路徑明顯易錯失上(比林山 )


1033紅檜神木,惜已枯死折斷。



1045續循瘦稜小心前行,抵「展望崩瘦稜」,右側可展望雪霸稜線眺望大、小霸尖山,在此拍照觀賞。1050



1055「大鹿林道岔」,有指標,左岔可下往(大鹿林道)9.1K處,不取;取直岔循稜前行。(巨足登山協會於大窩山會師時,本人帶領此路線)

1057抵【南比林山 】無基石,海拔1982公尺;腹地極小,無展望。



1117本行程沿路大部分與黑色粗水管同行,水源方面也可順手在黑色粗水管破皮漏水處及取水閥取水;但勿蓄意破壞。






1148【十字鞍部】,(左往樂山林道9.5K100分,直往鹿坑山約1分,來時路往南比林山約60分,右往鹿山約120),(鹿山農場產道已坍方難行)

先右上摸鹿坑山基石(H2035M,山字森林三角點)

1150循山腰黑水管路續行,循稜陡上未幾上抵【鹿坑山 】山字森林三角點,海拔2035公尺;腹地適中,林間無展望。在此休息簡餐。


1210續行黑水管路。



1220獵寮營地。


1225遇斷稜,陡攀落差約10公尺,循稜直續行。







1245沿途山徑陡峭難行,若非黃偉柏獨自用電動割草機除草理徑數月,否則此路已荒廢甚久,少登山客探訪!



沿途的箭竹林徑經黃偉柏也整闢寬敞好走,但是一路陡升著實耗費體力許多。









1332歷經陡上400M後抵平台處,取左。




1333抵「林道岔」,樹上釘有五峰天際線指標鋁合金牌;右岔土石林道已荒廢禁行取左岔寬敞土石林道續平緩前行。

1340行寬敞平緩土石林道約500公尺後,樂山林道9.5K即抵「土石林道岔」;右岔樂山林道柏油路係往樂山軍事雷達站,禁行!先生已在此等候煮麵午餐




1410上車往樂山林道出口途經7K處雲霧間忽隱忽現樂山雷達站及其房舍在此等候雲霧散盡建原貌

1450樂山林道6K觀景台喜見大小霸尖山瞬間浮現無奈雲霧飄來立即消失在此等候即使是驚鴻一面也好

1500出發往檜山巨木步道見下一篇

 

計畫下次行程由東峰路(12231.4K)竹東上坪派出所對面巷道進入,循五指山 稜線上登上坪山 、五指山 、大隘山。餐後走鵝鳥縱走完成天際線

 

因通往鹿山農場的產道已大崩塌多年,致(雙鹿、南、比、大、鳥、鵝)已成歷史名詞!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的後段,海拔高度由最高的小雪山走向西南的鞍馬山、船型山及稍來山延伸至約1000公尺的稍來溪溪谷。

船形山、鞍馬山位於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內,雪山山脈中末段稜脊,由稍來小雪山國家步道串連,從35.2k收票亭附近登山口起登,至49k小雪山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約10公里,是園區內步道系統中最長的一條。

行走在海拔2000~2600公尺之間,沿途欣賞中、高海拔植群變化,蟲鳴鳥囀,枝頭飛舞,鳥類生態豐富,挺拔壯碩的台灣鐵杉林立,綠蔭茂密,涼爽宜人,二葉松、華山松落葉鋪地,軟柔舒適。

稍來小雪山步道,屬雪山群峰國家步道系統,位於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途經鞍馬山、船型山,可連結至稍來山、鳶嘴山,步道全長約10公里,擁有眾多的扁柏、檜木、鐵杉等原始森林及豐富的植被景觀,又因位處稜脈上,有山嵐、雲海、薄霧、楓紅、晨曦、落日、繁星等多變的風景,是夏季的避暑勝地,更是一條優質的悠遊步道。

鞍馬山,海拔2666公尺,約位於稍來小雪山步道里程8K處,三等三角點6586號,位於軍事營區內,不易探訪。

船型山,海拔2274公尺,其因峰頂頗似船型而得名,約位於步道里程2.5K處,無三角點。

1040離開35K收費站停車場上車前往50K小雪山停車場前行35.2K即鞍馬山步道0K起點


1053過雪山派出所43K大雪山遊客中心



105743.2K亦為小雪山步道出口之一

1110大雪山林道50K小雪山莊停車場在此煮麵午餐

1112小雪山旅遊資訊站,設有展示室,並提供書面資訊和影片導覽

1114 230林道為雪山西稜線得起登口





猶記96年與新竹健行登山協會走【雪山西稜線】夜間抵達在此屋簷下打地鋪過夜。

 

1148餐畢,回林道再取右行


1149稍來小雪山步道口,設有柵欄管制及導覽圖、指標



1150水泥林道緩上路旁的虎杖花開時

 

1202步道9K處,每0.5K設有里程木樁


 1216經過營區大門知道鞍馬山三角點在裡面,營區的狗狂吠,我和小古東張西望欲走還留心存希望果期不然前行約20公尺即看到登山路條遂噤聲悄悄進入


1219鞍馬山,海拔2666公尺,此行最高點,三角點位於營區內,立馬有阿兵哥來關切告知不可進入我們誠意告知拍了三角點馬上離開

1223回到登山口。


12235公尺叉路,取直行離開水泥路步道開始往下


1226叉路,左往林道43K(鞍馬山莊),取右往收費站


枕木步道一路往下


不久經過7.5K里程木樁開始下雨雨勢頗大穿上雨衣續行

霧雨中聳立的台灣鐵杉


步道繼續往下,走一段箭竹區



1253來到步道6.7K觀景台


觀景台旁導覽圖


1257雨繼續下路續行,緩下







1306繩索圍籬區經過杜鵑林


沿途許多枯木,形成不同景觀








1318步道繼續緩下經過5.5K





沿途巨木也不少在迷霧森林裡更有不同之美



1328步道5.2K涼亭,左側叉路900M可往林道41K




1346續行,步道轉為平緩好走,經過4K



1355經過3.5k亂石區。



1404經過步道3K,右有一明顯岔路禁止通行(研判應為早上210林道6.7K西北稜線),步道開始往上


持續爬坡中,多棵巨木。



1416船型山,海拔2274公尺,約在步道2.5K處,無標示也無三角點

過了船型山後,步道往下行


1430樹幹、石頭,層層疊疊青苔,很有原始風味



1437步道1.5K小緩坡





1458續行緩下,經過亂石區到達步道0.5K

1505稍來小雪山步道口,接上林道,取右行往回拍攝步道口

 

1510到達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停車場雨勢不停換裝後回程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石坑山是雪山山脈主脊上鞍馬山向西北延伸至大安溪支稜上的一座山頭,早期要攀登此山是經由大安溪畔烏石坑口起登,屬較為艱困的路線,隨著大雪山林道的開闢,目前可由35K停車場旁的船型山林道(原名210林道)進入,步行5.2公里的林道後抵達烏石坑山山徑登山口,由山徑登山口來回約一個多小時,山徑起伏不大,登頂容易,是條健行賞景的理想路線。

攀登山頭:烏石坑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標高2178公尺,山頂立有一顆編號6591號的三等三角點,座標247147 2686269,另有一顆冠字補寺(04)的山字森林三角點,

登山里程:12.4公里   總爬升高度:262公尺   登山時間:4小時

0430頭份交流道南下。

0622 35.1K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收費站,等候0630開門收費,先整裝。

0630購門票200/人,100/

0637出發,停車場對面「福德祠」(續沿大雪山林道上行)左側有柵欄的林道就是210林道。

林道口有船型山210林道指示牌,鐵門上鎖,但左方繞過鐵門仍有路跡。



0643繞過鐵門後,徜徉漫步在寬大平坦坡度平緩的林道。兩旁柳杉、台灣杉、紅檜等形成之林相原始優美,走來舒適。



0652左側鳶嘴山以尖聳傲人的姿態插入蒼穹,一枝獨秀。







201林道屬林務局東勢管理區,近幾年進行林木疏伐。





0718 2.7K鐵皮工寮,工寮很完整,但是附近似乎沒水源!



0725馬那邦山司令山大克山一線橫列在大安溪一側。


0727一棵枯樹立於道左,有人稱為烏石坑名樹,樹底腐蝕成一人可進出之大洞,樹已中空,可以管窺天,幾年後傾倒,恐再見不到此名樹英姿。





0740 3.6K右側石籠防落石坡區,過後路縮,已不復寬大平坦,芒草夾道,有零星落石,小心通過並無大礙。



0746在此已可看到烏石坑山,蓊鬱的山頭,山勢平平起伏不大。

5K處,倒木橫陳路中間,可輕易通過。

0752 路右見有藍天隊路條,不知通往何方?回程再探。


沿途臺灣澤蘭開滿整個山坡,非常壯觀,這是蝴蝶的蜜源植物,但這邊蝴蝶似乎並沒有很多...

0755 5.3K烏石坑山登山口,位於烏石坑山與2432峰之鞍部, 210林道在此呈180度轉彎,往烏石坑山可由左側循路條上登,或擇轉前行彎處左邊亦有寬大林道進入,至工寮遺跡(有一大堆鋪地石頭)取左山徑上登,兩者在稜線上殊途同歸。 小休。

0801取左側循路條上登,開始一小段有芒草,上稜後路跡隱約可見,也有路條,只是路條褪色,較難辨識,原則上循稜線走就對了。


0813稜線展望點,往右可見鞍馬山,小雪山,百川山,百至一脈,已具高山景緻。

0814右小雪山上建築及微波塔清晰可見,左鞍馬山基地台電塔也容易辨識。


0818岩石展望點,風和日麗,換左側群山上台展示,鳶嘴尖、山椒山,觀音山,獨領風騷。

0819稜線上有很多高大杜鵑純林,很美喔!如果是花季前來,想必很美!

0825躦行箭竹林。

0828烏石坑山,基石在箭竹林中,腹地不大,無任何展望。

烏石坑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標高2178公尺,山頂立有一顆編號6591號的三等三角點,座標247147 2686269,另有一顆冠字補寺(04)的山字森林三角點

0835回程。








0857回烏石坑登山口,左去接林道盡頭6.5K2432峰接小雪山步道,取右沿林道原路退回。


0900取左藍天布條一探究竟往哪?陡上躦行箭竹林。約莫20分抵T自岔路,研判是林道登西北稜2432峰的截徑,路況太差,打消念頭續探,原路退回林道。


0930續行210林道,揮別烏石坑山。



烏石坑中空名樹,獨守深山,有鳶嘴、大棟山稜線相陪。






0955工寮。

1005集木區。






1035停車場,稍事整裝後開車往50 K的遊客服務中心。

本行程安排冬季造訪210林道的紅葉木,山谷滿眼變色紅葉,並不遜色鳶嘴山的楓紅,可由30.5K捎來步道進入,登捎來山厚抵35K收費站內,再接210林道登烏石坑山。

生活的樂趣來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感覺很幸福。

而探索山林之美,是獲得簡單快樂的捷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山前峰海拔3255 公尺,百岳排名#65,山頂無三角點,有一白鐡字座,前峰屏蔽著玉山主峰,是主峰的前衛,也是玉山群峰中最輕鬆的一座。日治時期名為前山、新高前山,行程雖不長,但2.7K登山口到登頂的800公尺路,陡上加上石頭區的緩陡上行程, 距離雖短,其難度也不輸走到排雲山莊的難度。全程來回7公里,約4-5小時的步行時間。

0600東埔山莊用早餐0530有另外一隊伍汐止山岳協會40

0618山莊前團拍,後步行約6分鐘離開山莊,清晨的空氣清新,晨曦已灑滿山巒。


0630塔塔加停車場將行李先置放遊覽車上。「上東埔停車場」(台18線約107.5K108.2K),得先前往「玉山警察隊塔塔加警察小隊」去繳交入山證,再到「排雲登山服務中心」去繳交入園證。

塔塔加(鄒語:Tataka),舊稱哆哆咖,臺灣旅遊景點,海拔2610公尺,是新中橫公路最高點,位於玉山國家公園西北園區,行政區劃屬南投縣信義鄉與嘉義縣阿里山鄉。歷史從伐木至遊憩,地理從新中橫公路至玉山群峰,氣候從涼溫帶至寒帶,生態從楠梓仙溪溪谷至玉山群峰,範圍分布廣泛,呈現地貌複雜、林相豐富、物種多樣、氣候多變等各種塔塔加的面貌,使得臺灣大學與玉山國家公園,曾有過對塔塔加的土地分配引發爭執,並且也吸引中央大學、成功大學選擇塔塔加做天文觀測,另外對於登山者而言,自日治時期開始,至今是通往玉山主峰的必經要道,集結了遊憩、天文觀測與學術研究於一身,造就塔塔加有別於其它景點的獨特性。

0636步行5分鐘上塔塔加駐在所及排雲管理站 檢驗身分資料及入山證。

玉山前峰,海拔3239公尺,百岳之一,屬於玉山山脈,日治時期名為前山、新高前山;位於玉山西峰西側,隔塔塔加鞍部與麟趾山對望,行政區域位置介於南投縣信義鄉與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管理。攀登玉山前峰,必須於7天前事先向「台灣國家公園入園入山申請服務網」申請入園證,以及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山案件申辦系統」申請入山證,方可合法入山。

0642在玉山林道走一小段路,先抵達玉山警察隊塔塔加警察小隊(左)繳交入山證,接著再到旁邊的排雲登山服務中心(右)繳交入園證。繳交相關證明並驗明身分

0648我們隨即搭上在排雲登山服務中心前等待的接駁車前往玉山登山口~每人100元。(除了雪季之外,接駁車會於每日的06001700提供接駁服務,接駁車朱先生的電話:0928358307



0703 搭接駁車,車行3.7K至玉山登山口。登山口海拔高度約2600公尺左右,右側有一觀景台,下方就是楠梓仙溪的源頭,隔著溪谷遠方群山並列,非常壯觀。登山口正對面是通往鹿林山、石水山、鹿林前山及麟趾山等郊山的登山小徑,無緣上玉山者可經由該等小山遠觀玉山雄姿。






0713團拍後進入前往排雲山莊的路一開始的碎石子山徑,坡度平緩好走。

沿途欣賞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青色山巒


回望已走過的麟趾山在不同的方向看曾經在的地方再次回味那時的美好


0730步道0.5K長長的隊伍真是美麗大家的心是雀躍的

正對面是通往鹿林山、石水山、鹿林前山及麟趾山



經過碎石崩塌地,加緊腳步、小心通過!


之字緩坡陡上,有點喘、有點累,感覺歲月流逝,筋力漸衰。


最喜歡每次的出發途中,每個轉彎回眸處,都可以看到大家精神煥發的身影。


0806 1.7 K的「孟祿亭」,海拔約2838公尺,為溫帶林及寒帶林之交界處。 一般團體到此會做第一次的休息, (孟祿亭上方右側有一乾式厠所) 休息10分鐘後續行。




1952年,時任美國共同安全署中國分暑稅務顧問孟祿在此地墜崖身亡,為了保障遊客安全,並感念孟祿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管理單位將登山路線改為現在的路線,並將斷崖和涼亭命名為孟祿斷崖、孟祿亭。孟祿亭前方有長椅可供山友休息



這個石頭觀景點常有膽大的山友必拍景點本班陳大膽玉良的最愛

2K轉彎處後,視野景觀馬上不同,已經可以看到玉山後四峰。


↑玉山前峰     ↓玉山西峰






玉山前峰登山口步道置高點,眺望玉山後四峰絕佳點。



0846於抵達玉山前峰登山口~從塔塔加鞍部(玉山登山口)走到這邊,總計2.7公里。

有人用簽字筆在上面寫「很難爬」!因為,這800公尺,海拔要爬升400公尺,特別是後面400公尺登頂前的石瀑,非得手腳並用才行!

0850玉山前峰登山口路標指引~到玉山前峰還有800公尺。取左側石塊階步道緩陡上。

玉山前峰迎賓樹~大約在離玉山前峰登山口近200公尺處。







0858 <前峰步道口0.2K&前峰0.6K>哩程指示牌,續上3分鐘見第一道鐡錬,續上。


0901這個小平台上的視野不錯



0907 <前峰步道口0.4K&前峰0.4K>哩程指示牌,續上不久見鐡鍊箭竹區小下再上即來到石瀑底層。





0915因為遇上前一隊落後人員有點塞車索性小休後再順著石瀑的大石塊緩陡上,一路陡上全是大小不一的石頭,爬起來並不輕鬆,這時艱苦的行程從此才開始,亂石坡,兩側皆是鐵衫、箭竹及杜鵑等植物,順著亂石坡直登到玉山前峰頂,雖然全程才400公尺,卻爬升約300公尺。








0939塞車情形嚴重再次坐下來慢慢等







1008第三道鐵鍊,陡上。這段陡坡不僅狹窄,而且要拉鐵練,再加上山頂腹地不大、今天人又多,所以有點「大塞車」。

拉完鐵鍊之後,再經過一小段箭竹夾道的小徑,就真的到達山頂了。


1015 登頂玉山前峰,峰頂四周皆是箭竹,但展望無礙,右側就是玉山西峰,右前側較大山頭為玉山北峰,兩峰之間較遠的為玉山主峰。





玉山前峰,海拔高度3239公尺,山頂無基石,不過可以遠眺玉山群峰、視野還不錯。





1050因塞車難行最後一批人員登頂

1116過了山頂那一段陡坡之後,石瀑路徑寬度夠,要怎麼爬有多種選擇,至少不會被塞住了下山暢行無阻!


1140回到前峰登山口





1240回到玉山登山口搭乘接駁車回到上東埔停車場午餐

因假日登山客超多,搭接駁車都要排隊,最後一批人員1350才回到停車場。

140018線回程。

玉山南峰熟悉的路來回無重數今日在訪如老友久別重逢般張開我的雙臂擁抱你雖說許久未再來感覺一切如新因早已有人更替追逐那時的豪情壯志而我卻從來沒有離開過這一片熟悉的山林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