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97.JPG

二龍山是直潭山的分稜位於新店,是往坪林烏來必經之地,開發甚早,產業道路四通八達,周邊登山路線亦普及成網,從新烏路二段301號附近涼亭「二龍山登山步道」0K起登。

直潭山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屈尺里,新店溪、北勢溪、南勢溪三溪交匯處,其步道為原始山徑,綠樹林木成蔭,乾淨寬敞無雜草,為之字型緩坡但如遇雨天較為溼滑難行,沿途叉路頗多但大部份都有指標及里程樁,由於曾是日治時期的隘勇線,途中有三座隘勇寮遺址。

直潭山(728M,二等三角點)座落在新北市新店區屈尺地區附近,新店溪、北勢溪、南勢溪三溪交匯處,主稜為雪山北北稜;二龍山海拔 352 公尺,為直潭山的分稜,行程約8.2公里,預估活動時間約5~6小時

今日行程路線:清水巖二龍山登山步道→二龍山→長春觀→直潭山步道→直潭山→下龜山橋出口→新店客運民壯亭站,O型8.2Km

DSC_0218.JPG

0550頭份家出發〜下安坑交流道(31K)往新店續行台912K處右轉台9甲線(0K)

07009甲線約6.7K 新烏路二段339號對面大空地停車(回程取車時有收費50)

0700整裝後往前出發

DSC_0219.JPG

0704往烏來新烏路過廣興橋不遠,約6.8公里處新店客運清水巖站 (新烏路二段301號附近) 可看到右邊有一「二龍山山登山步道2400M」立牌,叉路右上即為四分子產業道路「二龍山登山步道」0K起點。

二龍山登山步道 0K 起點,旁邊有一涼亭。

DSC_0220.JPG

0705清水巖,入內上廁所。

DSC_0221.JPG

DSC_0223.JPG

0710沿著四分子產業道路緩坡上

DSC_0224.JPG

0714看台9甲線蜿蜒道路。

DSC_0225.JPG

DSC_0226.JPG

DSC_0227.JPG

DSC_0229.JPG

DSC_0230.JPG

0729取右上

DSC_0231.JPG

DSC_0233.JPG

0740大轉彎處,前方即為往二龍山的山徑步道了。

DSC_0234.JPG

DSC_0235.JPG

DSC_0236.JPG

DSC_0237.JPG

DSC_0238.JPG

0748繞過台電鐵塔就可看到三角點了

DSC_0239.JPG

DSC_0240.JPG

DSC_0241.JPG

DSC_0244.JPG

0749二龍山 /H352m /殖產局圖根三角補點,設有木椅可供休息,視野不錯。

DSC_0245.JPG

0751續行寬廣山徑。

DSC_0246.JPG

DSC_0247.JPG

0753接四分子產業道路,取左往長春觀。

DSC_0248.JPG

DSC_0250.JPG

0756土地公廟前方T叉取右續行

DSC_0251.JPG

DSC_0252.JPG

0758岔路取左上,左上方為長春觀。

DSC_0253.JPG

DSC_0254.JPG

0800由長春觀山門進入,有往直潭山指示木牌。

DSC_0256.JPG

DSC_0258.JPG

0803穿過長春觀,沿小路續行到此叉路,取右叉土徑,左邊立有往直潭山指示牌1,300公尺70分鐘

DSC_0259.JPG

0804岔路取左

DSC_0260.JPG

0807岔路取右

DSC_0261.JPG

DSC_0262.JPG

DSC_0263.JPG

0820隘勇寮遺跡

DSC_0265.JPG

DSC_0267.JPG

0826經過茶園

DSC_0268.JPG

0827路右有一小小遮雨棚

DSC_0270.JPG

DSC_0271.JPG

0830山字柱

DSC_0272.JPG

0830取直續行,左往永福路,不取。開始連續陡坡。

DSC_0274.JPG

DSC_0275.JPG

DSC_0276.JPG

DSC_0277.JPG

0838取直續行,左往永福路之路跡不是很清楚,標示版標示直潭山 0.8km

DSC_0278.JPG

DSC_0279.JPG

DSC_0281.JPG

0842續行陡坡。連續爬了幾個假山頭

DSC_0282.JPG

沿途林木茂盛,相當自然原始,走來暢快無比。

DSC_0283.JPG

0850演字三角點

DSC_0284.JPG

DSC_0285.JPG

仍然是連續陡坡,實是過癮。

DSC_0286.JPG

DSC_0287.JPG

DSC_0288.JPG

0857取右往直潭山,前方左叉往暗寶劍山

DSC_0289.JPG

DSC_0290.JPG

DSC_0291.JPG

0858直潭山 H728m /二等三角點1045號,山頂有氣象局雨量自動測報系統,無景觀視野。休息吃水果

DSC_0292.JPG

 

DSC_0298.JPG

DSC_0300.JPG

0905三角點前方續行

DSC_0301.JPG

DSC_0302.JPG

DSC_0303.JPG

接下來都是緩降坡,如果下雨天會教濕滑,但相較之下比前段好走多了。

DSC_0304.JPG

DSC_0305.JPG

DSC_0306.JPG

DSC_0307.JPG

直潭山步道里程樁一路相隨,途中會遇三處往北宜荖寮均不取。

DSC_0309.JPG

DSC_0310.JPG

DSC_0311.JPG

DSC_0312.JPG

DSC_0313.JPG

DSC_0315.JPG

1017越過小溪

DSC_0316.JPG

DSC_0318.JPG

1018岔路取左民狀亭。

DSC_0319.JPG

DSC_0321.JPG

DSC_0322.JPG

1022經過鐵塔

DSC_0323.JPG

DSC_0324.JPG

1024再次經過鐵塔

DSC_0325.JPG

DSC_0327.JPG

DSC_0328.JPG

1029進入菜園區出口就快到了,取右。

DSC_0330.JPG

1035直潭山步道 0K

DSC_0333.JPG

1036出口取右往民壯亭

新烏路二段489-1號民宅旁水泥斜坡,即為登山入口。(回拍)

DSC_0334.JPG

1037民狀亭

DSC_0337.JPG

1043回到新烏路二段阿玉活於城取車。(繳費50元)

DSC_0338.JPG

此路線將安排於2021年社大古道班春季課程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300.JPG

雪見國家森林遊憩區,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是雪霸國家公園的其中一個遊憩區,景色優美,可遠眺壯麗的聖稜線和大安溪谷。區內林相蔥鬱原始,有平整的司馬限林道串連東洗水山與北坑山,安全好走,非常適合全家大小起登臨賞景。

觀霧與雪見二地,早年還可透過北坑溪古道相通,可惜近來古道已柔腸寸斷、無法復原。

北坑大板根位在觀霧樂山林道跟北坑山的中途,海拔約1950M,從北坑山頂至大板根距離約2.2K;超級巨大的大板根,是一棵長尾栲,根部總共有4層,根部高度超過2公尺,寬度約12-13公尺,可說是全台第一,絕無僅有。

猶記10餘年前到北坑山登山口可開車直入,和龍正、國宏3人,一日走訪盡尾山、東洗水山、北坑山,時間綽綽有餘﹔但當時不知往觀霧途中有一棵大板根巨木,今日則專程來目睹這巨大的大板根巨木!但現在管制,需從雪見遊客中心開始踢林道6.2公里才會到達北坑山登山口。  

※今日行程原為「李棟山〜泰平山〜馬望僧侶山」因天氣欠佳,降雨機率高,而又因為共乘,所以更改行程到雪見遊憩區。

DSC_0236.JPG

0630頭份李科永圖書館出發。

0830雪見遊客中心停車場停車,整裝。

DSC_0237.JPG

DSC_0235.JPG

0840團拍後起登。雪見管理站海拔1870M,從23.7K遊客中心出發,循北坑溪旁平坦的司馬限林道走6.2K到北坑山登山口。

DSC_0239.JPG

0841進入鐵柵門後續行平緩林道。

DSC_0240.JPG

DSC_0241.JPG

DSC_0242.JPG

FB_IMG_1586762864248.jpg

FB_IMG_1586762859176.jpg

DSC_0243.JPG

0854抵展望處,標示可清晰看到雪山西稜上之山頭無奈今日霧鎖雪見

途中有多處流動廁所

FB_IMG_1586762871244.jpg

FB_IMG_1586762927076.jpg

FB_IMG_1586762917137.jpg

FB_IMG_1586762875887.jpg

FB_IMG_1586762914078.jpg

093027.5K東洗水山登山口在此休息等候所有成員24

FB_IMG_1586762896091.jpg

DSC_0245.JPG

DSC_0246.JPG

FB_IMG_1586762940455.jpg

FB_IMG_1586762931300.jpg

DSC_0247.JPG

FB_IMG_1586762949583 - 複製.jpg

100729.9K北坑山登山口,海拔1988M,下線可接北坑溪古道封閉中,直行是往木馬道(1.59K),取左入登山小徑(1.38K),之後來兩條會相接,我們先走左邊登山路徑,回程時再走平緩的木馬道。

FB_IMG_1586736202678.jpg

DSC_0255.JPG

DSC_0256.JPG

DSC_0258.JPG

FB_IMG_1586762961879.jpg

DSC_0260.JPG

1020一陡上階梯後,又見光線從樹縫中投射在樹林間,猶如身在迷霧夢境中。

FB_IMG_1586762969779 - 複製.jpg

FB_IMG_1586736228523 - 複製.jpg

FB_IMG_1586762983077.jpg

DSC_0261.JPG

DSC_0262.JPG

DSC_0263.JPG

DSC_0266.JPG

DSC_0268.JPG

DSC_0271.JPG

DSC_0272.JPG

DSC_0274.JPG

1047抵第二登山口,右為木馬道為下山要走的路,取左0.29K陡上階梯

DSC_0276.JPG

DSC_0277.JPG

DSC_0278.JPG

DSC_0279.JPG

1100登頂北坑山,海拔2162M,有一顆6616三等三角點,山頂右方有森林防災用的無線電發射塔,山頂小休吃水果。

 

DSC_0303.JPG

1106由過木柵欄後開始下切,北坑山至大板根距離約2.2K,大板根位在觀霧樂山林道與北坑山的中途,但目前樂山林道的登山口位在樂山雷達站無法進入,因此現今路線都是從北坑山來回,需時3小時。

DSC_0304.JPG

DSC_0305.JPG

DSC_0307.JPG

FB_IMG_1586763012625.jpg

DSC_0308.JPG

DSC_0309.JPG

1130於樹林間穿梭一直陡下,每下切一段樹林後,便會銜接平坦林道,再繼續下切,約經過三處林道

DSC_0311.JPG

DSC_0000_BURST20200412114013138.JPG

DSC_0000_BURST20200412112227272.JPG

DSC_0313.JPG

FB_IMG_1586762284635 - 複製.jpg

FB_IMG_1586763023718 - 複製.jpg

DSC_0314.JPG

DSC_0315.JPG

1146沿著汶水溪上游溪谷邊坡腰繞,路徑狹窄,須小心拉繩跨越木頭

DSC_0317.JPG

 

FB_IMG_1586763028626.jpg

DSC_0321.JPG

1206經第一獵寮,這兒已出現幾棵板根大樹

DSC_0322.JPG

FB_IMG_1586762279204 - 複製.jpg

DSC_0323.JPG

1211陽光自林間樹梢上篩下美麗的光影溫暖振奮人心雖然已飢腸轆轆

FB_IMG_1586762290801.jpg

FB_IMG_1586763088832.jpg

1216終於親睹森林中的巨木--大板根,海拔約1950M,粗大的板根,令人讚嘆其強大的生命力。此處腹地頗大適合大隊人員在此休息午餐拍照

FB_IMG_1586762313087.jpg

FB_IMG_1586763105479 - 複製.jpg

FB_IMG_1586763084302.jpg

DSC_0329.JPG

DSC_0330.JPG

FB_IMG_1586763065660.jpg

DSC_0331.JPG

DSC_0332.JPG

DSC_0333.JPG

大板根為長尾栲,長尾栲不只叫作「長尾栲」,還可稱作「卡氏櫧、小紅栲、米櫧、長尾尖葉櫧、長尾尖錐栗、長尾柯、長尾苦櫧」等多種中文俗名。這棵長尾栲的根部總共有4層,長尾栲在台灣山林間很常見,但這棵長尾栲之所以特殊,是長出如此寬厚的板根,凡是見到的人都嘖嘖稱奇;廣泛分布於台灣低至中海拔森林的長尾栲,屬於殼斗科一員,在森林的養分循環中,長尾栲扮演很重要的食物供給者。

FB_IMG_1586762307152.jpg

FB_IMG_1586736266726 - 複製.jpg

FB_IMG_1586762299837.jpg

DSC_0337.JPG

1317原路回程,仍然是雲霧飄渺,偶而可看到藍天乍現

DSC_0338.JPG

DSC_0342.JPG

DSC_0343.JPG

DSC_0344.JPG

DSC_0345.JPG

DSC_0346.JPG

DSC_0347.JPG

DSC_0348.JPG

FB_IMG_1586763119763.jpg

DSC_0350.JPG

DSC_0351.JPG

DSC_0352.JPG

DSC_0354.JPG

1425回抵北坑山,回程約花70分鐘,小休後,陡下300M

DSC_0355.JPG

DSC_0362.JPG

DSC_0363.JPG

1452取左轉走木馬道

DSC_0375.JPG

DSC_0376.JPG

15021回抵北坑山登山口續行司馬限林道回程

DSC_0378.JPG

DSC_0379.JPG

FB_IMG_1586762265138 - 複製.jpg

DSC_0380.JPG

FB_IMG_1586762320120.jpg

DSC_0383.JPG

1527觀景休息平台休息。

FB_IMG_1586763142428 - 複製.jpg

1538經東洗水登山口

DSC_0384.JPG

FB_IMG_1586762273171.jpg

DSC_0385.JPG

FB_IMG_1586763149121 - 複製.jpg

DSC_0387.JPG

1550雲霧暫時散去雪山西稜線山頭浮現

FB_IMG_1586763154314.jpg

FB_IMG_1586762377236 - 複製.jpg

FB_IMG_1586762268857.jpg

1621經鐵柵門

DSC_0388.JPG

DSC_0390.JPG

1625終於回到雪見遊客中心,換裝

DSC_0392.JPG

 

 

 

 

 

 

 

 

 

 

 

 

 

 

 

 

 

FB_IMG_1586762329690 - 複製.jpg

1630開車回程。

FB_IMG_1586762336150.jpg

因為下雨  所以轉換方向  愈見光明    

途中遇見小牛和丁丁  轉角遇見愛陽光

 

 

 

 

 

 

 

 

 

 

 

 

 

 

 

 

 

 

 

 

 

 

 

 

 

 

 

 

 

 

 

 

 

 

 

 

 

文章標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001.JPG

屋我尾山:海拔1,796m,三等三角點。谷關七雄排行#3,是谷關七雄中最好走的一座。北入口由大雪山林道約31.2k處告示牌起登。2.3K的路程均由高往低的稜線,四座小山峰也不會太難,約一小時左右即可登頂,回程上坡就稍累了,步道全程林木遮蔭,偶有矮箭竹和原始林,林相優美,散發優質芬多精,走來神清氣爽。

東卯山:海拔1,690M,「谷關七雄」排行老五,位於中橫(台825.2K)谷關大道院旁,山頂有二個三角點(內補321),鋪設有水泥地面及部份木板平台,並設有木桌椅供休息用。全程步徑寛朗,無難行或危險路段,每500M即設有一里程木樁,無虞迷路;再加上全程蔽日的林蔭等優良條件,算是一條優良的登山步道。步道全程6.7K(不含大道院至登山口的1K),落差約900M,全程均屬「Z字型」緩上坡路線,是一條老少咸宜的健行路線。 山上無水源,須自備行動水及中餐‧

本行程採屋我尾山縱走東卯山,一路緩下,中間有數顆山頭但也比由東卯山上來好走多了。(本行程共27位,因凌晨的一場雨,有6位取消)

DSC_0002.JPG

0630頭份李科永圖書館。

0825大雪山林道31.2k轉彎處下車,還飄著細雨,大家整裝穿上雨衣。

0833原來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標示牆,整修中,續往前約30M有一新的登山口,小走小段後發現沒路,往回走。

DSC_0003.JPG

0838於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標示牆後轉山路循稜而下。

 

DSC_0004.JPG

DSC_0005.JPG

山徑一路緩下坡,全程林蔭,走來輕鬆愉快。

DSC_0007.JPG

0901<登山口0.6K & 屋我尾山1.7K>哩程指示牌,稍行即遇木梯繩索拉繩小上再下。

DSC_0008.JPG

DSC_0012.JPG

路徑雖然感覺往下走,實是上上下下小起伏。

DSC_0014.JPG

09101K里程樁。

DSC_0015.JPG

DSC_0016.JPG

DSC_0017.JPG

DSC_0018.JPG

DSC_0019.JPG

line_16397745794623.jpg

DSC_0023.JPG

DSC_0025.JPG

DSC_0027.JPG

line_16392989777854.jpg

DSC_0029.JPG

DSC_0030.JPG

0945 2K里程指示樁。

DSC_0031.JPG

0948屋我尾山北方岔路。往前屋我尾山8分,取右往屋我尾山北峰3分。

DSC_0032.JPG

DSC_0034.JPG

0951屋我尾山北峰,海拔1782M,森林三角點。

DSC_0036.JPG

DSC_0040.JPG

1000照相後循原路回紅檜巨木續行。

DSC_0041.JPG

DSC_0043.JPG

DSC_0045.JPG

1010登頂屋我尾山。海拔1796M,三等三角點,NO6583,谷關七雄老三。

西南方向遠眺同是谷關七雄的東卯山,山頂有反射板,很好認。雨停了,東北方亦有展望,但不知山名。

DSC_0046.JPG

DSC_0047.JPG

1018休息10分鐘後拉繩小下切續行。

DSC_0048.JPG

DSC_0050.JPG

1025麗陽登山口三叉路口<左下登山口3.7K & 屋我尾山0.7K>哩程指示牌及<屋我尾山南入口(中橫台8線的麗陽登山口)3小時>指示小鐵牌,取右往東卯山,在樹林內緩下。

DSC_0000_BURST20200402102914063.JPG

line_16380907361348.jpg

DSC_0052.JPG

DSC_0053.JPG

屋我尾山到東卯山假山頭很多,剛開始還算是和緩。

line_16390146523480.jpg

DSC_0054.JPG

DSC_0055.JPG

1125大石頭區,繞其左側拉繩下切過石頭區到下方有倒木的小平台。

DSC_0056.JPG

DSC_0059.JPG

DSC_0060.JPG

休息5分等後面的同伴,後沿岩稜線緩(緩陡)上。

DSC_0062.JPG

DSC_0063.JPG

11561665峰,下切平緩處午餐。1230

DSC_0065.JPG

1237通過瘦稜,繼續陡下。

DSC_0068.JPG

DSC_0070.JPG

DSC_0072.JPG

line_16383767450097.jpg

DSC_0074.JPG

DSC_0075.JPG

DSC_0077.JPG

DSC_0078.JPG

DSC_0079.JPG

DSC_0080.JPG

1313 岩石瘦稜,此段大陡坡為今日行程最陡峭的一段。

DSC_0081.JPG

DSC_0082.JPG

DSC_0089.JPG

1325終於上了稜線,視野展望良好。右前方就是東卯山,卻還有一段路。

DSC_0090.JPG

DSC_0095.JPG

DSC_0096.JPG

1338東南稜岔路口,左側經東卯山東南稜往德芙蘭生態步道,不取,取右續行。

DSC_0097.JPG

稜線岩石區,俯瞰大甲溪和松鶴部落。

DSC_0099.JPG

DSC_0105.JPG

DSC_0108.JPG

DSC_0110.JPG

DSC_0111.JPG

1350上至瘦稜,右側有坍方的山壁,右前方的山頭是東卯山,小心行走。越嶺路用鐵絲網,網住碎石的崩塌處,續行過雜草及雜木路徑,經過一小段及人的厥類路徑,從這裡開始就有很好的視野。

line_16339238636989.jpg

DSC_0112.JPG

line_16351577653182.jpg

DSC_0113.JPG

1355最後一段亂石區,告知後方人員小心腳踝扭傷。

DSC_0114.JPG

DSC_0115.JPG

見東卯山頂巨大導航板,小心通過裸稜碎石區

DSC_0118.JPG

1405登頂前的亂石區,雨後雲海與群山互相爭豔爭奇,大家開心在此拍照,流連久久難捨離去。

DSC_0119.JPG

DSC_0124.JPG

DSC_0125.JPG

line_16312416330124.jpg

DSC_0126.JPG

回首看早上一路走來的山頭稜線。

DSC_0128.JPG

DSC_0129.JPG

1410越過護欄登頂東卯山,<6.5K>哩程樁。基石已遺失,現為聯勤測量隊所立三等內補3-321

line_16267599218266.jpg

DSC_0130.JPG

DSC_0132.JPG

DSC_0133.JPG

有三面均用導航版及木造平台、桌椅。

DSC_0136.JPG

DSC_0137.JPG

FB_IMG_1586566405275.jpg

DSC_0141.JPG

 

DSC_0146.JPG

東卯山山頂有360度的極佳視野,大家開心地拍照。

DSC_0148.JPG

DSC_0149.JPG

1430下山通過岩石路徑陡下。

DSC_0151.JPG

DSC_0152.JPG

DSC_0153.JPG

1437途中大石,拉繩小心通過。

DSC_0155.JPG

15065.0K里程樁。

DSC_0157.JPG

DSC_0159.JPG

DSC_0160.JPG

接下來的東卯山步道為之字緩坡,宛如康莊大道,平緩好走。

DSC_0163.JPG

DSC_0164.JPG

DSC_0167.JPG

DSC_0168.JPG

1600左德芙蘭岔路1,不取

DSC_0170.JPG

1601電塔058

DSC_0172.JPG

1602路過涼亭不休息。

DSC_0173.JPG

1612電塔110

DSC_0175.JPG

line_16406818418161.jpg

1624電塔109

DSC_0177.JPG

1630左德芙蘭岔路2,不取

DSC_0179.JPG

DSC_0180.JPG

DSC_0182.JPG

1640東卯山登山口。

DSC_0184.JPG

1700谷關大道院,更換衣物後上車回程。

DSC_0003_BURST20200402170833020.JPG

1900返回頭份。

文章標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001_BURST20200329063140401.JPG

小東河山,海拔846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93,位於苗栗南庄蓬萊村,連走大龍山(H1103m)是在南庄近郊鮮有人造訪的路線,之後可續連走南大龜山(H1330m)至向天湖山(H1225m)、光天高山(H1123m)出向天湖,近年於光天高山新闢路徑經西南稜下春谷農場,即可完成O形路線,屬於登山界中的健腳路線。

攀登山岳:

小東河山北峰,海拔717公尺,殖產局三角補點。

小東河山,又稱北獅里尖山,海拔846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93

大龍山,海拔1103公尺,無基點。

南大龜山,海拔1365公尺, 山字森林三角點。

光天高山,海拔1123公尺,無基點,山頂腹地大,展望佳,可遠眺鵝公髻山、鳥嘴山、大窩山稜脈。

前言:

計畫真的是變    變,原計畫到瑞芳登黃金七稜〜雙鬼小霸尖〜黃金八稜,因前一日下大雨不適合,遂決定到台中大坑走6〜10號步道,臨睡前三心二意,頓覺大坑步道太輕鬆,打定主意走自家苗栗的山﹔小東河山〜大龍山10餘年前已探勘過,只是得知春谷農場有新路徑﹔而向天湖山縱走加里山9小時也走過﹔春谷農場上光天高山下向天湖,去年甫帶社大古道班走過﹔故言之,此趟行程是把各路線統合成單一不同路線,喜歡說走就走、隨心情改變方向的灑脫,不受牽制於他人。

DSC_0068.JPG

0555頭份家中出發。

0620南庄老街買包子當早餐及行動糧後,續行124縣道。

0631至里程30.3K(石獅橋), 左轉小東河產業道路,前行約2.2公里至春谷養鱒場盡頭土地公廟旁停車。

DSC_0071.JPG

0646整裝之後,上行往小東河南口步道入口。

0648循石階往上,馬上轉為平緩好走的山腰路,小東河步道全長1.7K,北口位於百香農場;南口位於春谷養鱒場,步道每百公尺立有里程指標。

DSC_0072.JPG

0650小東河山登山口,約位於小東河步道里程250公尺處,取左循杉林小徑上稜往小東河山,開始陡升,昨天下了一天雨,路徑濕滑。

DSC_0075.JPG

DSC_0076.JPG

DSC_0077.JPG

DSC_0079.JPG

0712上稜抵2號救援樁,路轉緩,取左沿稜往小東河山,沿途雜木林相。

DSC_0080.JPG

DSC_0081.JPG

DSC_0082.JPG

DSC_0083.JPG

0723小東河山北峰,海拔717公尺,殖產局三角補點(已斷頭),無展望,續循稜續行。

DSC_0086.JPG

DSC_0087.JPG

0733進入一小段石稜地形,拉繩後續行。

DSC_0088.JPG

DSC_0089.JPG

DSC_0090.JPG

0740指標叉路,右下往容園谷景觀渡假山莊45(124線道32.8k),續循稜往小東河山約10分(97年和巨足伙伴國樑哥、漢忠、朝安、杰哥由容園谷進探勘)

DSC_0091.JPG

DSC_0092.JPG

DSC_0093.JPG

0747小東河山,又稱北獅里尖山,海拔846公尺,三等三角點No.4193,山頂位於樹林中而無展望,續行往大龍山約70~90分鐘,休息5分後拍完照後隨即出發。

DSC_0097.JPG

DSC_0098.JPG

DSC_0099.JPG

0752續行稜往大龍山,先緩下後緩上,一路以雜樹林居多,濕氣雲霧重,氣氛寧靜很適合爬山。

DSC_0100.JPG

DSC_0101.JPG

0802土地界石水泥柱6號樁,位於山徑中央,續行。

DSC_0102.JPG

DSC_0103.JPG

0811進入人工杉林,隨即陡上,坡度劇升,一路都是筆直高聳的柳杉林,山徑雖清楚但雜草茂盛,為一冷門路線。

DSC_0105.JPG

DSC_0106.JPG

DSC_0107.JPG

DSC_0108.JPG

0825稜現亂石陡徑,因為走過有熟悉的感覺,一路陡上至山頂。

DSC_0110.JPG

DSC_0111.JPG

0838大龍山,海拔1103公尺,無基點,山頂腹地不大,為8號樁位於樹林間而展望不佳,休息5分吃水果。

DSC_0115.JPG

0848以前往加里山舊路在右側,被圍起禁止遊客進入,改由左後方大石壁陡下續行往大南龜山、光天高山。

DSC_0116.JPG

DSC_0117.JPG

0849叉路指標,左下往大南龜山、向天湖;右往觀景點約1分,因白霧瀰漫未及。續往大南龜山,即遇陡峭岩壁斷稜地形,攀繩陡下,小心下稜。

DSC_0118.JPG

DSC_0119.JPG

DSC_0120.JPG

0852轉入杉木林,山徑緩上,經過9號樁心很篤定沒有偏離方向。

DSC_0122.JPG

0917也有芒草夾道。

DSC_0123.JPG

092210號樁,地寬適合大隊人員休息。

DSC_0124.JPG

DSC_0126.JPG

DSC_0127.JPG

DSC_0130.JPG

DSC_0131.JPG

0947石頭稜線路。

DSC_0132.JPG

DSC_0133.JPG

DSC_0134.JPG

0955帆布獵寮,有水管通過,為13號救援樁,由獵寮處上行往南大龜山。

DSC_0135.JPG

DSC_0136.JPG

0958上稜叉路(H1300m),左往南大龜山,右往加里山,放下心中大石,因為後續的路徑印象很熟悉。

DSC_0137.JPG

DSC_0138.JPG

1000取左沿稜往南大龜山

DSC_0139.JPG

DSC_0142.JPG

此時正走在苗21線往鹿場的石壁上方,只因雲霧太重無法往下看苗21線道路。

DSC_0143.JPG

1010抵達1369峰,14號樁。

DSC_0144.JPG

DSC_0145.JPG

稜線山俓平緩,常有山友走動,路況頗佳

DSC_0146.JPG

DSC_0147.JPG

DSC_0148.JPG

DSC_0149.JPG

DSC_0150.JPG

1043南大龜山,海拔1330公尺, 山字森林三角點,山頂腹地大,仍是雲霧遮天,拍照後續往向天湖、光天高山。

DSC_0151.JPG

DSC_0152.JPG

DSC_0154.JPG

DSC_0158.JPG

DSC_0159.JPG

DSC_0162.JPG

DSC_0163.JPG

DSC_0165.JPG

1107進入筆直高聳的柳杉林,沿途在杉林中倘佯,滿眼翠綠,非常療癒的森林浴。

DSC_0166.JPG

DSC_0168.JPG

DSC_0169.JPG

DSC_0170.JPG

DSC_0001_BURST20200329111607741.JPG

1115巨石叉路,往右去向天湖山,因為先生有些累、也走過多次,故不取﹔取左線沿杉林徑、不經向天湖山往光天高山,續行山腰路。

DSC_0174.JPG

1118續行而下稜往光天高山,即遇叉路,右往三角湖山、向天湖停車場,取左下往光天高山,一路都是筆直高聳的柳杉林

DSC_0176.JPG

 

過溪溝

DSC_0179.JPG

DSC_0180.JPG

DSC_0181.JPG

DSC_0182.JPG

DSC_0183.JPG

DSC_0184.JPG

DSC_0185.JPG

DSC_0186.JPG

1148十字叉路,來時路往南大龜山,前下往向天湖停車場;右往向天湖山﹔取左上沿稜往光天高山8分。

DSC_0188.JPG

DSC_0189.JPG

DSC_0190.JPG

1151登頂前攀石拉繩而上

DSC_0192.JPG

DSC_0193.JPG

1153登頂光天高山,海拔1123公尺,無基點,山頂腹地大,展望佳,可遠眺鵝公髻山、鳥嘴山、大窩山稜脈,無奈今日都是白霧茫茫,在此休息吃午餐。

DSC_0194.JPG

DSC_0196.JPG

1205續行下稜往春谷養鱒場。

DSC_0198.JPG

DSC_0200.JPG

1209牛糞岩?

DSC_0201.JPG

DSC_0202.JPG

1214有一水管開關閥,為13號救援樁。

DSC_0203.JPG

DSC_0205.JPG

DSC_0206.JPG

DSC_0208.JPG

DSC_0209.JPG

DSC_0212.JPG

1237蜂窩石(H760m),另一處壯觀的巨岩,續下行,山徑陡下,有熱心人士架上繩索,雜林與杉木林交錯演替。

DSC_0213.JPG

1245途中眺望對面稜線,即為早上走的小東河山稜線。

DSC_0215.JPG

DSC_0217.JPG

DSC_0218.JPG

DSC_0220.JPG

DSC_0222.JPG

1311取左急轉陡下,因昨日下過雨,非常濕滑非常陡。

DSC_0223.JPG

DSC_0224.JPG

DSC_0226.JPG

DSC_0228.JPG

DSC_0229.JPG

DSC_0230.JPG

1322溪緣崩地,芒草多,仔細判斷路徑,已可看到產道。

DSC_0231.JPG

1325接水泥橋,穿越水泥橋後即接小東河產道約2K處,位於春谷養鱒場大門下方,取左往土地公廟約400M

DSC_0233.JPG

DSC_0238.JPG

DSC_0239.JPG

DSC_0240.JPG

1335回到春谷養鱒場入口,換裝時發現和先生二人陡被螞蝗襲擊,取車回程,完成一趟過癮的O型山徑。

DSC_0242.JPG

全程14K,高度落差450M〜1365M近千M,共走7小時,如帶隊虛實9小時,唯一健腳路線。

文章標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078.JPG

早年攀登拔刀爾山的路線由紅河谷起登,近年因西羅岸路的開發,改由保慶宮進入,省去不少時間。沿途林相原始優美,步道路跡清楚,算是滿熱門的中級山。三山北麓的紅河谷,也分別有登山口,但山路陡峭溼滑,屬於進階路線,從逐鹿山或加九嶺,也有縱走路線可登拔刀爾山。

由保慶宮上拔刀爾山,蜿蜒在樹林裡的小徑一年四季總是綠意盎然,初春時可欣賞公路旁的櫻花,春夏季則是鳥語啁啾、蟲鳴唧唧,熱鬧萬分,午後的薄霧迷濛更增添一抹夢幻之情。

攀登山岳:

美鹿山: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H870m

高腰山:野牛8號基石,H980m

拔刀爾山:又稱「跋取山」、「跋取山」或「巴特魯山」,三等三角點No.4186H1117m。「拔刀爾」是泰雅族語Batul的音譯,Batul是泰雅族人的一種耳飾,由新烏公路眺望拔刀爾山,山形如同Batul,因此得名。

行車路線:國道三號安坑交流道取左往新店→台912K右轉→台913.5K右轉接北107-1鄉道→烏來溫泉街約0.5K烏來消防隊前取右→環山路→西羅岸路約8.5K→保慶宮。(切勿相信導航,導入荒郊小徑,及時回頭

DSC_0079.JPG

0639車行新烏路,右轉烏來觀光大橋,北107-1鄉道1K處叉路取右,往西羅岸,沿途叉路口都有保慶宮指標。

DSC_0080.JPG

0705烏來西羅岸保慶宮,停車整裝。

DSC_0081.JPG

0708出發,保慶宮左側樹林間進入,標示清楚,往美鹿山約50分,往高腰山約100分,往拔刀爾山約120分。隨即出現水泥階梯往上。

DSC_0082.JPG

DSC_0083.JPG

DSC_0084.JPG

叉路,依路條取右往上,截彎取直而已,仍接回水泥步道,但立刻轉為泥土山徑,路況極佳。小陡上坡後,轉為腰繞山路。

DSC_0085.JPG

0715腰繞結束後,轉陡直上,路徑寬大,有架繩。

DSC_0086.JPG

DSC_0087.JPG

0721過乾溪溝。

DSC_0088.JPG

DSC_0089.JPG

DSC_0090.JPG

DSC_0091.JPG

DSC_0092.JPG

0738美鹿山南峰,850m,總督府圖根補點。樹林間無展望。回保慶宮約30分。續行,山路轉緩。

DSC_0093.JPG

DSC_0096.JPG

DSC_0097.JPG

DSC_0098.JPG

07458號樁叉路,右上往美鹿山約16分,左下往拔刀爾山約90-100分,取右往下,再轉上坡。路況極佳。

DSC_0099.JPG

DSC_0100.JPG

DSC_0101.JPG

DSC_0102.JPG

DSC_0103.JPG

DSC_0104.JPG

0758美鹿山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H870m

DSC_0105.JPG

 

DSC_0107.JPG

DSC_0108.JPG

DSC_0109.JPG

0812原路回到8號樁叉路,取右續行拔刀爾山35分。

DSC_0110.JPG

DSC_0111.JPG

DSC_0112.JPG

DSC_0113.JPG

0817保慶宮、拔刀爾山岔路,取右往拔刀爾山、高腰山。

DSC_0114.JPG

DSC_0115.JPG

DSC_0116.JPG

0823上坡途中叉路,高腰山第一叉路口,直上往拔刀爾山50分,右往高腰山約45分。

DSC_0117.JPG

DSC_0118.JPG

DSC_0119.JPG

DSC_0120.JPG

0837高腰山第二叉路口,回往保慶宮約60-70分,左往拔刀爾山約35分,取右往高腰山約20分。

DSC_0121.JPG

0840續行,登頂高腰山再回,稜線山路好走,登高腰山前為落差約50公尺的陡坡。

DSC_0122.JPG

0824續行,取右,山路腰繞往高腰山,路幅較小,但路況仍佳,途中可見高腰山容。

DSC_0123.JPG

DSC_0124.JPG

DSC_0125.JPG

DSC_0126.JPG

0854高腰山,980m,野牛8號基石,野牛基石為中華山岳野牛隊所立:野牛8,高腰山,九八○公尺,743月立。續行山路可下紅河谷環河二號橋約150分。樹林圍繞無展望。

DSC_0127.JPG

0856山頂有路續行往紅河谷不取,拍照後原路回。

DSC_0131.JPG

0914回到鞍部三岔路,休息吃水果。

DSC_0134.JPG

0919取右往拔刀爾山35分。

DSC_0135.JPG

0923高腰山第二叉路口,左往保慶宮約60-70分,右往拔刀爾山約35分,回高腰山約20-25分,取右,登頂拔刀爾山再回。

DSC_0136.JPG

DSC_0137.JPG

DSC_0138.JPG

DSC_0139.JPG

0927山谷溪溝路前有一岔路,左不知往哪?

DSC_0140.JPG

DSC_0141.JPG

DSC_0142.JPG

0930山谷中溝狀山路,雨天大概會變成溯溪。

DSC_0143.JPG

DSC_0144.JPG

DSC_0145.JPG

0932鞍部大空地。

DSC_0146.JPG

09345號救援樁。

DSC_0147.JPG

DSC_0148.JPG

0946叉路,右下往紅河谷越嶺路約120分,往環河二號橋成功站約240分;直行,循稜往拔刀爾山。

DSC_0149.JPG

DSC_0150.JPG

DSC_0151.JPG

0949叉路,直行往拔刀爾山約1分;右下往加九嶺約150-180分,往熊空逐鹿山約180-200分。直行。

DSC_0152.JPG

DSC_0153.JPG

0952拔刀爾山,1117m,又稱跋取山或巴特魯山,三等三角點No.4186。展望極佳,可惜今日陰霾,逐鹿山、波露山、大保克山都藏在雲霧裡,雲霧稍縱即逝僅能勉強俯瞰山下的羅好水壩與信賢國小。

DSC_0158.JPG

DSC_0159.JPG

1003山頂首遇今日第一位山友,稍寒暄後原路下山。

DSC_0160.JPG

DSC_0161.JPG

DSC_0162.JPG

DSC_0163.JPG

1023回到高腰山第二叉路口,取右,回保慶宮。

DSC_0164.JPG

DSC_0165.JPG

DSC_0166.JPG

1036回到高腰山第一叉路口7號樁。

DSC_0167.JPG

1050回到美鹿山叉路口。

DSC_0168.JPG

1054回到美鹿山南峰。巧遇攀登高山馬博橫斷、南三段的昔日好友蔡醫師,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再聚山林,仍然是別來無恙。1105

DSC_0170.JPG

DSC_0171.JPG

DSC_0172.JPG

1120回到保慶宮,換裝回程。

DSC_0173.JPG

DSC_0174.JPG

DSC_0175.JPG

回程看走過的山稜。   ↑應是烏來三姑之波露山。

DSC_0176.JPG

1305返回頭份。

DSC_0177.JPG

在美鹿山南峰碰到14載未再相見的鳥來伯蔡醫師,那些奔馳在南三段、馬博橫斷的記憶再起,兩三句客套寒暄後,回憶跨越了十幾年的空白,源源不斷快速被重新播放著,那是一段攀登台灣百岳最精彩的時期,歸來後,心靜下來,風景動了起來。

文章標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_0107.JPG

魯壁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589公尺,設有遊客級的登山步道,步道兩旁均是森氏杜鵑及箭竹林,沿途往西視野極佳可遠眺新竹沿海地區,步道全長約660m,續行可連走東穗山,下竹60 22K,健腳者可加碼島田山、高台山或石麻逹山...

行車路線:

新店出發->國道三關西交流道下->接118縣道左轉->關西市區->接台三線右轉->接120縣道左轉->內灣,取右走外環道->右轉尖石大橋->120縣道約27.9K右轉接竹60鄉道->竹60鄉道約3.4K左轉過錦屏大橋->竹60鄉道約20.8K魯壁山登山口停車。

DSC_0069.JPG

0655 過宇老派出所,往前約200M大轉彎處即為魯壁山登山口。

DSC_0000_BURST20200315065839750.JPG

0658魯壁山登山口旁停車整裝(約可停5輛小客,魯壁山莊在左下,尚未到竹60 21K)

0700魯壁山登山口。這段路應是魯壁山莊為住宿遊客整理的...。

DSC_0070.JPG

0701一開始就是陡上的枕木階。

DSC_0071.JPG

0703 才走2分鐘就看到有個休息的椅子。

DSC_0072.JPG

0703 繼續枕木階上行。

DSC_0073.JPG

DSC_0074.JPG

DSC_0075.JPG

0706 又出現可供休息的長木椅。

DSC_0076.JPG

0710 這裡的風勢比較強些,雖然沒下雨,褲管仍被箭竹打溼,感覺有些冷,停下穿上雨衣。

DSC_0077.JPG

0714 觀景台,旁邊也有長木椅,標示牌已頹破倒下。

DSC_0078.JPG

0715陡上木棧道,魯壁山步道花的成本不少。

DSC_0079.JPG

0719 魯壁山到了。無基點,海拔高度1589公尺,從登山口到此花了19分鐘。此時山嵐嚴重,什麼景也看不到。

DSC_0080.JPG

DSC_0081.JPG

DSC_0083.JPG

DSC_0084.JPG

0720因為寒冷,拍照後馬上續前行往東穗山。

DSC_0085.JPG

0721先行一段陡下坡。

DSC_0086.JPG

DSC_0087.JPG

0735 陡下一段後改為上坡。

DSC_0088.JPG

0746寬大平緩處,適合大隊人員休息。

DSC_0089.JPG

0751原本以為竹林叢只是一小段,後來才發現很多段都有,導致雖沒下雨也因穿越竹林叢而全身濕,這時就得說,還好選擇穿雨鞋,要是穿登山鞋會更慘,螞蝗可能就來了。

DSC_0090.JPG

DSC_0091.JPG

DSC_0092.JPG

0820 三叉路口 H1560,前往東穗山(30分鐘),左下往竹60(30分鐘),回往魯壁山(80、120~150分鐘)

DSC_0093.JPG

DSC_0094.JPG

DSC_0095.JPG

0830 連根拔起....

DSC_0097.JPG

0837箭竹林叢又出現了,而且還很長。

DSC_0098.JPG

0839 蹲低拍竹林叢,幸好開出的路很寬,否則鑽竹林叢就不是只濕衣褲而已,還會生出堅韌的力量阻擋前進。

DSC_0099.JPG

0841指標三角點剩130M。陡上來後是一般的山林步道,走來輕鬆很多。

DSC_0100.JPG

DSC_0101.JPG

0845東穗山三等三角點6250號特寫。海拔高度1724公尺。東穗山又稱玉峰山。

DSC_0102.JPG

DSC_0104.JPG

山頂標示往石麻達山、島田山的方向。石麻達山標示約220分鐘

DSC_0105.JPG

DSC_0107.JPG

0850唯一一次 休息完畢,原路回程。

DSC_0110.JPG

0914 回到0820的東穗山、魯壁山、東穗山登山口叉路。取右下往登山口。

DSC_0096.JPG

DSC_0113.JPG

一路陡下的路,且是泥土路,好在沒下雨,否則必然難行。

DSC_0112.JPG

0926 過溪溝

DSC_0114.JPG

DSC_0115.JPG

DSC_0116.JPG

0931 進入竹林

DSC_0117.JPG

DSC_0118.JPG

DSC_0119.JPG

0936路底工寮

DSC_0120.JPG

DSC_0121.JPG

0939走完水泥產道接上竹60鄉道的柏油路。

DSC_0122.JPG

DSC_0123.JPG

對面的電線桿則是"秀巒高幹40",若要從東穗山登山口起登以電線桿為標的比較好找。取左回程。

DSC_0124.JPG

0940左側不遠處便是22K的里程標示牌,大約幾十公尺而已。

DSC_0125.JPG

DSC_0126.JPG

DSC_0127.JPG

DSC_0129.JPG

DSC_0130.JPG

0954竹60鄉道21K,兩樣情早上寒冷,現在冬陽暖和。

DSC_0131.JPG

DSC_0132.JPG

DSC_0134.JPG

竹60鄉道回首看走過的路,左東穗山、右魯壁山。

DSC_0135.JPG

DSC_0136.JPG

DSC_0138.JPG

0958魯壁民宿山莊,就在魯壁山登山口近處。

DSC_0139.JPG

1000 回到停車處與魯壁山登山口。

DSC_0141.JPG

全程5.4公里、最大落差383公尺,總爬升503公尺,費時3小時。

 

文章標籤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格山 又名石尖山 , 678m , 列小百岳. 位在北市文山區和新北市石碇交界處 , 也是新店溪和景美溪的分水嶺 . 附近有猴山岳 , 筆架山連峰等 . 山頂視野開闊 , 可俯瞰大台北盆地 . 遠眺觀音山 大屯山 . 層巒疊嶂環繞 , 山系分明 , 景觀優美 .

猴山岳 又名猿山 , 551m , 屬二格山系 . 也是近看台北盆地的絕佳地點 . 登頂以樹根攀爬聞名 , 岩塊山徑與蓊鬱綠樹岩稜主徑 , 怪石錯落有序 , 攀越其上可體味冒險刺激感官 .

猴山岳連走二格山 , 大多是清晰地自然山徑 , 充分享受貓空的原始林相 , 確是一個完美的健行路線 . 兼具攀登高山百岳的行前體能訓練的好路徑 .

今日行程

木柵貓纜指南宮站猴山岳土雞城登山口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二格山南邦寮山南邦寮古道草湳大榕樹有應公廟廢棄廁所山徑指南宮站,總長9.46km,除了回指南宮最後0.8K這長度幾乎沒有柏油路面,是很扎實的稜線路。

0530頭份出發

0710貓纜指南宮站旁停車場整裝完畢,出發

0720面對貓纜指南宮站往右走約500公尺,可以看到右邊的導覽圖及左邊的階梯為猴山岳貓纜登山口

階梯入口旁有「往猴山岳2.0K」的指標


0726階梯陡上後三岔路取直續行入口有導覽圖


0730電塔旁的視野,這裏可以看到更清楚的貓纜貓空站


0738續行階梯步道緩上,接猴山岳土雞城道路,取左約行300M


0742看到一處大空地,有早起的人在做晨操,登山口再其後方,取右進入。



0751一路拉繩陡上,有鑿開的石階可踩,頗具挑戰奮力向上攀登。

到【猴山岳】,幾乎大家都會拍這段攀繩段,其實這段是【猴山岳前峰】下近80度的陡升,要從指南宮到【猴山岳前峰】,才會遇到這一段攀繩,從草湳鞍部過來,就不會遇到。


0755【猴山岳前峰】基點前大概有兩段比較陡峭一點的,這是第二段,通過這段,就是【猴山岳前峰】。


0757【猴山岳前峰】基點腹地蠻大的,視野也不錯,【猴山岳】反而是很平緩的稜線,基點腹地小,也沒有視野。




0800續行平緩路徑輕鬆愉快邁步快走






0812【猴山岳】基點,腹地小,完全沒有視野。


0829十字鞍部,右邊:草湳橋,左邊是往深坑,往前:【阿柔洋山】,背後來時路:【猴山岳】。

※從深坑炮子崙到貓空草湳之間的越嶺道,就是從左邊的【茶山古道】到右邊的草湳(越嶺道通常選直切到鞍部,再直切下山)。


0830續取直往前方的【阿柔洋山】,再轉往【二格山】稜線。

0837從草南鞍部前行,很快就會遇到這叉路,等下往左往【阿柔洋山】。


0840【阿柔洋山】叉路先取直行




0850【阿柔洋山】叉路二在這叉路,右邊貨櫃旁的小路,就可以看到「阿柔洋產業道路」出口,出口對面就是往【二格山】【筆架山】稜線步道。

先往左到【阿柔洋山】(離叉路大約不到30m),再退回到這叉路出「阿柔洋產業道路」,到對面進【二格山】稜線步道。

0852【阿柔洋山】是個沒有視野的小山頭,海拔高度也沒有前面無名小山頭高,不太知道為何會有基點?

0855「阿柔洋產業道路」叉路

如果在【阿柔洋山】繼續往前,會在「南天宮」旁出「阿柔洋產業道路」,不過還是要繞路回到貨櫃小路,才會接往【二格山】,所以又退回貨櫃叉路,出「阿柔洋產業道路」。



0859往「草湳」第一個叉路這叉路是往「草湳」叉路,右邊叉路下去會到「草湳橋」,往左續行往【二格山】方向走。







0915往「草湳」第二個叉路



0917「綠豆湯鞍部」第一次休息吃水果

「綠豆湯鞍部」左側即為筆架連峰登山口


0922往前小格頭賞櫻花(續行產業道路約2K可接北宜公路二隔山公園帶隊筆架連峰時亦由此出荖寮上遊覽車



0930二格山小格頭登山口一路石階陡上

0933岔路右方為綠豆湯鞍部上來的路取左續行石階



0940「觀景台」叉路,先取左30M觀景台,後往右續行往【二格山】


0943【二格山】觀景台

0940【二格山】基點


此時山中起霧中山友也多了(由草湳大榕樹登山口上來的




1005岔路取右,有一編號110圖根點。

1014【南邦寮山】基點叉路前一取右馬上抵【南邦寮山】基點

1016【南邦寮山】基點叉路二



1020「草湳」叉路右邊往「草湳」,左邊往「二格山電信塔」「土地公廟」

取右陡下湳邦寮古道,路徑濕滑。





1038結束好漢坡抵土地公廟(左)草湳大榕樹岔路,取右產業道路。

1041抵二格山草湳大榕樹登山口停車場,在此第二次休息吃水果。

1045取左指南路三段續行。


1050取右山徑路(與指南路三段平行)右側有一有應公廟。

1053廢棄公廁。



1110抵公路、山徑交會點,取右往指南宮。





1120回到指南宮站,完成O型走。

綠光平台視野,可遠眺對面的貓纜貓空站

這次稜線路徑【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二格山】、【南邦寮山】大約9.4km,可以分成兩個稜線: 一段是【猴山岳】這段稜線,一段是【二格山】這段稜線,兩段稜線在「綠豆湯鞍部」交會。

【猴山岳】這段稜線是「西北-東南」走向, 【二格山】這段稜線「東北-西南」走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行程

飛鳳山代勸堂→【飛鳳山】省府地政處測量局三等控制點S151H423m 中坑農路→竹21線→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文林生態古道(東段)→【高枧頭山】又稱九芎林角山,聯勤製圖廠三等三角點內補025號,H175m文林生態古道(東段)→竹115縣道最高點→【石頭坑山】二等三角點No.1029號,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No.13H237m→【石頭坑山】三等三角點No.06號,H235m三段崎古道→文山步道→【吧里國山】無名基石,H175m→【犁頭山】又稱犁頭下山,三等三角點No.97號,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No.11H157m→竹北蓮華寺(歸賦)

0615天色微亮從代勸堂旁步道起登



0703 【飛鳳山】省府地政處測量局三等控制點S151H423m

0722抵環山道路「步道登山口」

0725跨過掛上鐵鍊之新鮮森林道路下行,此區域係新鮮森林之私設道路



0739下抵【心鮮森林大門】,目前在整修維護中未開放,循其道路前行。





0752 續循新鮮森林道路陡上行,經「嶺頂」後,旋即一路陡下行;下抵「中坑農路岔」取左岔中坑農路續下行。


0816出「中坑一號橋」,取左


0833接上竹21線大馬路取左


0840未久抵「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位竹218K園區內有化妝室及休憩大廣場,是非常雅緻的音樂文化公園




0850離開「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往回走經「大地綠野社區內」,即抵「文山路4225弄岔」,取左岔水泥產道陡上行。




0904穿越過住宅區抵「文林古道入口」,有導覽圖有空地,是文林古道點又稱文林古道東段,也是古道里程數0.0K起算點,周遭環境依然雜草叢生有荒廢跡象休息吃水果後取右岔古道東段上行。



0915文林古道東段尚保持寬敞乾淨好走,未幾抵【高枧頭山】又稱九芎林角山,聯勤製圖廠三等三角 點內補025號,海拔175公尺;周遭是密集桂竹林 ,無腹地無展望。


0916下行即抵「古道支線岔」,無指標,左岔係文林古道支線下往文林古道出口,也是文林古道2.4K 終點;取右前岔文林古道東段續行。



0923文林古道東段目前還保持非常乾淨好走,途中經平緩優雅的竹林 夾道更是文林古道最經典的代表;經本古道最高點「越嶺點」,有椅背長椅可供休憩;續行古道。


0932續行即抵「古道涼亭岔」,有指標柱有寬敞大涼亭,左後岔係文林古道西段可下往古道出口也是終點2.4K 右前岔水泥產道可通往115線公路,取右

0937抵「竹林 徑岔」,係丁字岔也是水泥路終點,右岔農徑不取;取左岔寬敞竹林 路前行。

0946出「巷道岔」,右岔係最後民宅;取左岔柏油路前行




0953左右公路是115線道,取右岔115線公路上行。

1001循來往車輛頻繁的115線公路上行,即抵115線公路最高越嶺點,也是新埔 、芎林鄉界的「農路岔」,取左岔水泥農路上行


1004下抵「農徑岔」,直岔農路下往(坡塘窩),不取;取急轉彎右後岔水泥農徑續行。

1009跨越鐵鍊



1024循水泥農徑前行,轉行陡峭水泥農徑後抵最後農家。

1030上經柑橘園即行果園徑續上行;上抵果園「越嶺鞍部」

1033循土石農路緩下行,兩側是柑橘園;抵「急轉岔」,取右後岔入果園徑。


1037未幾離果園入雜木林即陡峭上登,幸有密集樹幹可攀拉 而上,路徑已較之前更清晰明顯好走;上瘦稜須注意兩側邊崖


1043即上抵【石頭坑山 】二等三角 No.1029號,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No.13,海拔237公尺;腹地小,林間無,取照後續前行。


1047路徑轉平緩寬敞好走,即又抵【石頭坑 山】三等三角 No.06號,海拔235公尺;腹地小,無展望, 取照後續行平緩寬敞好走路徑。



1053抵「三段崎古道空地岔」,係丁字路空地岔也是三段崎古道越嶺點,左岔三段崎古道下往竹22鄉道之下山的(三段崎古道登山口),不取;右岔三段崎古道可接三段崎水泥產道。

1056取右岔三段崎古道緩下行,古道尚保持清晰寬敞好走


1100抵「上山64號古厝」在此午餐


1115續行優質三段崎古道,即抵「大樟樹岔」,右前岔小徑約20公尺距離是(大樟樹和石棚);續行優質三段崎古道。


1120抵「三段崎古道岔路口」,左右岔是橫跨新埔 、芎林鄉界的水坑子與三段崎泥產道分界越嶺點;左岔水坑子水泥產道下往芎林,不 取;取右岔三段崎水泥產道前行。

1122循三段崎水泥產道前行約120公尺,抵「土產道岔」 取左岔土產道前行。



1141入土產道後路徑尚好行,經芒草區,抵「月桃窩古道岔」,無指標,右岔係寬敞明顯應是月桃窩古道可出新埔 月桃窩;取直岔循稜續前行。



1142續行約35公尺即抵小鞍部「水源基石岔」,無指標,左岔水泥小徑可下芎林但已荒廢跡象,其鞍部左側有廢棄磚屋為昔日茶亭所在而今只剩磚柱;取右直岔稜線續前行。


1147經已開發「新開墾區岔」,取右即抵「土產道岔2,右前岔土產道應下往新埔 水車頭;取左後岔土產道續行文山步道。




1159取右岔路進入土石路


1203抵「大水塔」,旁有水龍頭可接水。



1204循「新開墾區」之外圍路徑前行




1208拍照後取右岔之環山道路續行;抵「文山步道四岔路口」,左岔環山道路可下往竹北或高鐵新竹站;直岔水泥路不明;取右岔文山步道入林徑。

1216行於平坦又寬敞好走的文山步道,未幾抵「遠紡岔」,右岔寬敞步道係下往文山路587巷遠東紡織廠;取左前岔文山步道續行。

1219即經瘦稜邊崖步道,左側是懸崖,有架繩可防墜落,即抵「觀景平台1」,有架繩防墜落及休憩椅供納涼賞竹市區及遠眺五指山 ,假日是熱門景點。




1225行於瘦稜文山步道需小心翼翼防墜落,上抵【吧里國山】有顆無名基石,海拔175公尺;山頭尖聳腹地極小又極危險,幸展望極佳;右岔有路跡是下往文山國小;拍照後往(犁頭山 )陡下行。


1227陡下文山步道其途中有展望,下抵鞍部「興海街岔」,左岔捷徑路下往高鐵較快,其途中可觀賞檸檬桉,不取;取直岔稜線續上行。





1240終上抵【犁頭山 】又稱犁頭下山,三等三角 No.97號,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No.11,海拔157公尺; 山頭設有四方型大桌椅,腹地適中,展望極佳;也是三岔路口,右岔文山步道下往文山國小;直岔稜線龍脈下往蓮華寺,在此小休約5分。


1245 取直岔稜線龍脈下往蓮華寺陡下行,沿途山徑起起伏伏尚清晰可行



1307下抵「郵筒岔」,路口擺放一座色彩鮮麗的郵筒,相當醒目;右岔水泥路是往最後民宅;取左前岔水泥路前行。

1308經農家開墾地,即抵「入林步道岔」,無指標,右岔水泥路可接往市區及蓮華寺,不取;取左岔步道入林。



1315 沿途步道尚清晰,下抵「蓮華巷岔」,無指標,直岔水泥路是往蓮華巷出市區較近,不取;取右後岔水泥路續緩 坡上行。


1321抵「蓮華寺岔」,直前岔水泥路可接往市區及蓮華寺,不取;取左岔山徑入林往蓮華寺。

1324上抵蓮華寺之「涼亭岔」,循其水泥階梯下行。

1327下抵蓮華寺廟後院之「九龍壁」,一大片炮仗花盛開時循其水泥階梯下行。

1330抵「蓮華寺」廟庭完成今日龍鳳連稜縱走共費時7小時22K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稍來山是台灣中部賞楓熱門路線,共有三個登山口:(1)大雪山林道27K鳶嘴山登山口;(2)大雪山林道30.5K稍來南峰登山口;(3)大雪山林道35K收費站登山,其中以大雪山林道35K收費站內的路線坡度最平緩,沿途設有里程指標走來最輕鬆,但進入要收費,所以我們大隊人員就由30.4K這個登山口起登

稍來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為雪山山脈西支稜上的著名中級山,山形壯闊。稍來山為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前哨山,和鳶嘴山並列為此區兩大登山據點。稍來山以楓紅、落日、晚霞、神木稱奇,山腰有條延續北坑溪古道下來的久良栖古道,由象鼻經雪山坑出屋我尾山下麗陽,頗富歷史淵源。山頂原無展望,但林務局為監控林區及防火,於山頂建構四、五層樓高的瞭望台,視野因而窮極千里。

今日行程(三部豪華中巴 共78人)

大雪山林道30.4K登山口稍來山南峰稍來山35K收費站午餐船行山林道進入烏石坑山來回10.6K今日共走15.6K

車停一般稱 30.5K,稍南山南峰的登山口。登山口在轉彎處,路邊有大石擋住,此處也是屋我尾山林道的岔路口。

這段由 30.5K 上登,至稍來山南峰,再接到鳶嘴稍來山步道的路,也是規劃好的步道。全程路況清楚明瞭,幾乎都走在樹林間,夏季來也不用怕酷熱的陽光。



步道坡度算陡,中途還有些拉繩的路段,但是難度並非很難。行走途中偶爾可看見西方的鳶嘴山及其西稜,也可透過樹林間看見東方的山峰,但大致上算是沒展望的。晚秋季節來時,這兒的紅葉非常有名。

一處展望不錯的平台,而在這裡可以展望對面的鳶嘴山


這一顆巨木有著好幾根好似林木組成的大樹還真的難得一見。




步道在一開始經過一座小山頭,有可供休息的地方後,會過一段小陡下。接著就一路往上直到稍來山南峰。







由東勢沿大雪山林道走約30.3K到稍來山的西南稜登山口停車,此處也是屋我尾山林道的岔路口。左轉沿稍來鳶嘴步道起登,陡上走約40分鐘到2145山頭,此處附近有稍來鳶嘴步道1.5K木樁。陡下到小鞍部,再緩上到2146山頭,緩下再緩上,走約30分鐘到2235山頭,此處附近有稍來鳶嘴步道1K木樁。陡上走約30分鐘到2315的稜尾山頭,即達稍來山南峰,有一顆森林三角點。



稍來山南峰H2303m /山字森林三角點,林中無展望


過了南峰後,山徑趨緩,箭竹出現,有一點小小的上下起伏。由登山口至接上鳶嘴稍來山步道,總共約是 1.9K


下切後就走在平毯的康莊大道綠色森林內,一顆巨木就在步道上呼應。




「往下」接上鳶嘴稍來山步道的地方在稍來山基點處往東,步道距離一百公尺的地方。






瞭望台建於民國四十五、六年 (1956~1957) 之間,原為巡山人員監視森林火災之用,上層有一座木造屋,這是國內僅存較完整的防火瞭望台,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已改用衛星監控,瞭望台已功成身退,轉為提供遊客登高望遠,並感念前人為保護森林資源而付出之心力,但因年代久遠已是一棟老舊建築物, 為避免承重危險,規定每次限定10人以下攀登。

瞭望台海拔2320公尺,擁有360度的遼闊視野


稍來山約 h2307m,二等點 No. 1543。山頂有一數層樓高的瞭望台,山頂旁另有一稍來山雨量中繼站。


1056回到岔路往大雪山收費站1.9K










步道平緩好走,林相優美,路旁出現國寶級的藍腹鷴,正漫步在林道上,並不畏懼人群,我行我素的獨自悠閒。

看到大水塔表示離收費站近了


大雪山林道35K收費站,鳶嘴山稍來山登山步道口就在旁邊。


步道的出口即是 35K 收費站旁。這兒有廁所、涼亭,是許多人來大雪山消耗時間的好地方。我們在此享用午餐,停車場內的櫻花開了大家也忙碌著追櫻


1225然後在吃飽喝足後,出發前往烏石坑山

烏石坑山是雪山山脈主脊上鞍馬山向西北延伸至大安溪支稜上的一座山頭,早期要攀登此山是經由大安溪畔烏石坑口起登,屬較為艱困的路線,隨著大雪山林道的開闢,目前可由35K停車場旁的船型山林道(原名210林道)進入,步行5.2公里的林道後抵達烏石坑山山徑登山口,由山徑登山口來回約一個多小時,山徑起伏不大,登頂容易,是條健行賞景的理想路線。

攀登山頭:烏石坑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標高2178公尺,山頂立有一顆編號6591號的三等三角點,座標247147 2686269,另有一顆冠字補寺(04)的山字森林三角點,

登山里程:12.4公里   總爬升高度:262公尺   登山時間:4小時

1226出發,停車場對面「福德祠」(續沿大雪山林道上行)左側有柵欄的林道就是210林道。

林道口有船型山210林道指示牌,鐵門上鎖,但左方繞過鐵門仍有路跡。

1240繞過鐵門後,徜徉漫步在寬大平坦坡度平緩的林道。兩旁柳杉、台灣杉、紅檜等形成之林相原始優美,走來舒適。

左側鳶嘴山以尖聳傲人的姿態插入蒼穹,一枝獨秀。


1301 2.7K鐵皮工寮,工寮很完整,但是附近似乎沒水源!


馬那邦山司令山大克山一線橫列在大安溪一側。





1313一棵枯樹立於道左,有人稱為烏石坑名樹,樹底腐蝕成一人可進出之大洞,樹已中空,可以管窺天,幾年後傾倒,恐再見不到此名樹英姿。

1325 3.6K右側石籠防落石坡區,過後路縮,已不復寬大平坦,芒草夾道,有零星落石,小心通過並無大礙。

1340 5.3K烏石坑山登山口,位於烏石坑山與2432峰之鞍部, 210林道在此呈180度轉彎,往烏石坑山可由左側循路條上登,或擇轉前行彎處左邊亦有寬大林道進入,至工寮遺跡(有一大堆鋪地石頭)取左山徑上登,兩者在稜線上殊途同歸。

稜線展望點,往右可見鞍馬山,小雪山,百川山,百至一脈,已具高山景緻。0814右小雪山上建築及微波塔清晰可見,左鞍馬山基地台電塔也容易辨識。

1405烏石坑山,基石在箭竹林中,腹地不大,無任何展望。

烏石坑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標高2178公尺,山頂立有一顆編號6591號的三等三角點,座標247147 2686269,另有一顆冠字補寺(04)的山字森林三角點

1455回程在林道可看到烏石坑山,蓊鬱的山頭,山勢平平起伏不大。



1508烏石坑中空名樹,獨守深山,有鳶嘴、大棟山稜線相陪。




210林道很優美,大呼過癮,沿途頻頻駐足拍照,捕抓美景!


1600停車場,等全員到齊

大雪山210林道入口在進收費站後,旁邊的停車場的對面,停車場的對面有各「福德祠」,旁邊有柵欄的林道就是登山口。


1620全員到齊上車回程

生活的樂趣來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感覺很幸福。

 

而探索山林之美,是獲得簡單快樂的捷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隆山是位於九份 與金瓜石 的界山,因貌似雞籠而明雞籠山,清光緒6年取「基地昌隆」之意更改為基隆山 。基隆山 海拔高度約588公尺,是一座錐形死火山 。登山口位於隔頂,登山步分為主線及支線,主線步行距離約900公尺,步行時間約50分鐘。支線入口位於主線約215公尺處,全長約1180公尺,出口位於主線約685公尺處,因坡度較主線平緩步行至山頂約為40分鐘,山頂平台可眺望鼻頭 角、陰陽海 、八斗子 及和平島 海岸線。

雷霆峰為基隆山東峰,又稱石尪山,地勢險峻陡峭,需要手腳並用拉繩攀岩始能登頂,且須拉繩下切乾溝溪才能回到平地,是小有難度且稍危險的路線。沿途可看到無敵海景,山頂遠眺深澳、和平島,俯瞰十三層遺址、水湳洞陰陽海,前望基隆山,坐擁 無敵展望。

1.基隆山/588m/三等三角點/編號:1109

2.台陽二號基石

3.485/485m/台陽四號基石

0714停車場停車整裝100/。往回走基隆山登山口。

0720經過隔頂山尖路古道登山口,這是O型走回程的路。

0725隔頂停車場內便有往基隆山的登山口。

0728照照基隆山登山口的三角碑。

0732很快便到了基隆山的主線(往前,685公尺),支線(往左,1395公尺)。

山下的九份。墳墓比住屋還多更多,也是九份的奇景。

陡上石階

0750與主線結合了。標示說還有215公尺。

0751這是最後一個亭子,不休息,繼續上爬。

0755路上的基石,隱約看得出前三個字是"共業主"

0758三等三角點1109號基石特寫。此處海拔高度約592公尺。

0802休息得差不多,照照亭子和發射站。

排列突出海面的番仔澳、和平島 、八斗子 及遠處的野柳地質公園 岬角。

0805懷著忐忑不安的心,不知道要鑽多大鑽多長的草叢路。

一開始就要鑽了,完全沒有僥倖可想。

一路陡下,還是芒草擋路。前方的485峰及基隆山東峰



兩座山更加清晰了。第一座有台陽四號基石,暫稱為台陽四號基石山;較遠的那座就是基隆山東峰了。


陡下拉繩索路段,只是其中之一,後面還不少。

0828芒草右樹林的路段,芒草旁出現「台陽2」基石


芒草堆遇多了看到樹就覺得特別,這裡的登山路條也較多。

0835485山峰頂有「台陽4」號基石。

回看基隆山。由此觀之,可知陡下了好一大段。





0849離開485峰頂才續往前,山徑在眼前突然驟降陡下有近30公尺的幾近垂直的崖壁,站在485峰驟降點,走往基隆山 東峰(雷霆峰 )的山稜線在芒草中清晰可見,但要先經過眼前這段垂降的山壁才行。


美麗的浪漫公路。


拉著綁於矮樹叢的繩索倒退著下山壁,邊倒退還要邊注意腳下的採踏點,這是今天基隆山 稜線最驚險也最辛苦的一段路。




0904花費約10分鐘垂降下這段險路,沒有靠繩索輔助肯定無法順利下來,景色雖然漂亮但還是要付出辛勞代價才能一飽眼福,驚險平安抵達山腰鞍部。

雷霆峰、石尪山都是基隆山東峰的另一種稱呼。只剩10分鐘了共有二段拉繩陡坡。




東峰海拔標高467公尺,峰頂是一塊空地,周圍生長芒草間雜少數矮樹,沒有任何的基石三角 點。基隆山 東峰又叫「石尪山」,由於山勢險峻山頂又沒有樹木遮擋,所以擁有360度絕美的廣大視野,景觀壯闊驚險,故也有人稱之為「雷霆峰 」。其實基隆山 東峰還有一個較少人知的名子叫「黑金剛大山 」,底下這張照片是從十三層選礦遺址頂所拍的基隆山 東峰,像極了電影「金剛」坐在岩石上面向大海的景像

清楚的陰陽海風景。


廢煙管和黃金瀑布浪漫公路亦可清楚一看。



今天的辛苦可全是為了此景絕美的稜線。基隆山 到基隆山 東峰之間的稜線在登山界算是有名的,在瑞芳附近的山區稜線難出其右,但雖然有名造訪的登山客似乎不多,原因就是整條稜線路上芒草密布、阻人去路及視線,沿途更有幾處近乎垂降的陡峭危坡路段,讓很多登山客卻步,這些因素造就了這段美麗稜線少有人造訪的原因,走上基隆山 東峰稜線,只有一個字形容「美」。

此處亦可看得清楚深澳漁港的木乃伊和右邊的基隆嶼

再照一下基隆山和台陽四號基石山,難得山嵐散去可以清楚看到基隆山的發射站。


0932回到山尖路步道叉路。

這一段應該是一路陡下的,因為山勢便是如此啊。


又陡下了一段,到此感覺像是乾凅的水道。

好多的姑婆芋佔據的路。

0958在一塊大石上照這風景,蜿蜒的道路也是不錯的景觀。

1005終於接到柏油路了。左往水湳洞;右往山尖路步道。


登山口的位置差不多是在這電線桿24附近,加上登山路條應該很容易可以找到。



1020叉路,右邊和左邊正好是山尖路步道。如果要回隔頂停車場要往右取左往水圳橋。

山尖古道,為昔日聯絡九份與水湳洞地區的一條古道,隨著公路的開闢,這條古道便因少人行走而逐漸沒落。

這條古道的入口位置明顯,在九份的隔頂往金瓜石的公路公車站牌旁,步道口有一直立的石碑,寫著「山尖路觀光步道」。

這條古道,通過基隆山東側山腰的三安社區。三安社區,舊稱為「山尖仔鞍」,所以這條古道稱為「山尖古道」, 又被稱為「三安步道」。

穿過馬路,續前行,古道沿著外九份溪畔而行, 有潺潺水流聲。




1035再往下走,在跨越外九份溪處,看見了這條古道最知名的「水圳仔橋」拱橋遺址。這座拱 橋建於日據時期,做為運水用途,將水運至下方的日本礦業製煉廠。

水圳橋遺跡,也被稱做「三層橋」,這裡共有三座橋樑,分為上中下三層。

其中最下方的溪谷有一座較隱密的小拱橋,是最早興建的古橋樑。



1040岔路取左野薑花步道

1047淘金生態野溪。


1056回到1040岔路,取右。



1107石山橋岔路(左過石山橋即可接回山尖古道)取右金福宮。


1114舊水圳道沿著山腰而行,大約四、五分鐘的路程,途中有一段水圳穿鑿巨大岩塊, 形成類似一線天峽谷的奇觀,被戲稱是金瓜石的「摸乳巷」。穿過一線天之後, 旁側又有一座水圳橋跨越內九份溪。



1115於是順著水圳路繼續前行,發現前方溪谷上又有一拱型水圳橋,跨越溪谷。水圳橋至對岸後,水圳已荒廢, 上方處就是金水公路的蛇彎路段了。山尖古道的水湳洞段已被金水公路所取代而堙滅。



1120步道由此脫離舊圳道,轉成水泥石階步道上行,經過一塊斜臥的大岩石旁,即抵達金福宮。

舊水圳道高處遠眺勸濟堂及茶壺山。


1140順著金福宮前的馬路取左走出去,抵達瓜山國小操場,接金水公路。

1150約走1.2K抵黃金瀑布旁此為無言山丘登山口



1155爬上黃金瀑布上方。


一小段上坡後,視野漸漸開展,水湳洞方向的基隆山東峰,像是一隻大金剛面向大海,景觀奇峻。





1205無言山丘,後方即為黃金二稜之煙囪稜。





1210索道、六本坑岔路,取左。(一探煙囪稜漏掉的遂道口)


1214南隧道口端持手電筒入內隧道內步道好走有些潮濕

1222北隧道口端,出口處已被鐵柵門封閉,攀爬越過(不可取)


1245原欲進入十三層遺址,仍然是被鐵柵門封閉,接黃金瀑布岔路後取右,步行約1K接濂洞里步道回水湳洞停車場。

 

今日把黃金首稜雷霆鋒、二稜煙囪稜,走遍每一連絡步道,可做最完美的路線安排,雖然今日下著微雨,氣溫怡人,風景太美麗,沒有一絲疲憊。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