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山是位於九份 與金瓜石 的界山,因貌似雞籠而明雞籠山,清光緒6年取「基地昌隆」之意更改為基隆山 。基隆山 海拔高度約588公尺,是一座錐形死火山 。登山口位於隔頂,登山步分為主線及支線,主線步行距離約900公尺,步行時間約50分鐘。支線入口位於主線約215公尺處,全長約1180公尺,出口位於主線約685公尺處,因坡度較主線平緩步行至山頂約為40分鐘,山頂平台可眺望鼻頭 角、陰陽海 、八斗子 及和平島 海岸線。
雷霆峰為基隆山東峰,又稱石尪山,地勢險峻陡峭,需要手腳並用拉繩攀岩始能登頂,且須拉繩下切乾溝溪才能回到平地,是小有難度且稍危險的路線。沿途可看到無敵海景,山頂遠眺深澳、和平島,俯瞰十三層遺址、水湳洞陰陽海,前望基隆山,坐擁 無敵展望。
1.基隆山/588m/三等三角點/編號:1109
2.台陽二號基石
3.485峰/485m/台陽四號基石
0714停車場停車整裝100元/次。往回走基隆山登山口。
0720經過隔頂山尖路古道登山口,這是O型走回程的路。
0725隔頂停車場內便有往基隆山的登山口。
0728照照基隆山登山口的三角碑。
0732很快便到了基隆山的主線(往前,685公尺),支線(往左,1395公尺)。
山下的九份。墳墓比住屋還多更多,也是九份的奇景。
陡上石階
0750與主線結合了。標示說還有215公尺。
0751這是最後一個亭子,不休息,繼續上爬。
0755路上的基石,隱約看得出前三個字是"共業主"。
0758三等三角點1109號基石特寫。此處海拔高度約592公尺。
0802休息得差不多,照照亭子和發射站。
排列突出海面的番仔澳、和平島 、八斗子 及遠處的野柳地質公園 岬角。
0805懷著忐忑不安的心,不知道要鑽多大鑽多長的草叢路。
一開始就要鑽了,完全沒有僥倖可想。
一路陡下,還是芒草擋路。前方的485峰及基隆山東峰。
兩座山更加清晰了。第一座有台陽四號基石,暫稱為台陽四號基石山;較遠的那座就是基隆山東峰了。
陡下拉繩索路段,只是其中之一,後面還不少。
0828芒草右樹林的路段,芒草旁出現「台陽2」基石
芒草堆遇多了看到樹就覺得特別,這裡的登山路條也較多。
0835抵485峰,山峰頂有「台陽4」號基石。
回看基隆山。由此觀之,可知陡下了好一大段。
0849離開485峰頂才續往前,山徑在眼前突然驟降陡下有近30公尺的幾近垂直的崖壁,站在485峰驟降點,走往基隆山 東峰(雷霆峰 )的山稜線在芒草中清晰可見,但要先經過眼前這段垂降的山壁才行。
美麗的浪漫公路。
拉著綁於矮樹叢的繩索倒退著下山壁,邊倒退還要邊注意腳下的採踏點,這是今天基隆山 稜線最驚險也最辛苦的一段路。
0904花費約10分鐘垂降下這段險路,沒有靠繩索輔助肯定無法順利下來,景色雖然漂亮但還是要付出辛勞代價才能一飽眼福,驚險平安抵達山腰鞍部。
雷霆峰、石尪山都是基隆山東峰的另一種稱呼。只剩10分鐘了,共有二段拉繩陡坡。
東峰海拔標高467公尺,峰頂是一塊空地,周圍生長芒草間雜少數矮樹,沒有任何的基石三角 點。基隆山 東峰又叫「石尪山」,由於山勢險峻山頂又沒有樹木遮擋,所以擁有360度絕美的廣大視野,景觀壯闊驚險,故也有人稱之為「雷霆峰 」。其實基隆山 東峰還有一個較少人知的名子叫「黑金剛大山 」,底下這張照片是從十三層選礦遺址頂所拍的基隆山 東峰,像極了電影「金剛」坐在岩石上面向大海的景像
清楚的陰陽海風景。
廢煙管和黃金瀑布、浪漫公路亦可清楚一看。
今天的辛苦可全是為了此景絕美的稜線。基隆山 到基隆山 東峰之間的稜線在登山界算是有名的,在瑞芳附近的山區稜線難出其右,但雖然有名造訪的登山客似乎不多,原因就是整條稜線路上芒草密布、阻人去路及視線,沿途更有幾處近乎垂降的陡峭危坡路段,讓很多登山客卻步,這些因素造就了這段美麗稜線少有人造訪的原因,走上基隆山 東峰稜線,只有一個字形容「美」。
此處亦可看得清楚深澳漁港的木乃伊和右邊的基隆嶼
再照一下基隆山和台陽四號基石山,難得山嵐散去可以清楚看到基隆山的發射站。
0932回到山尖路步道叉路。
這一段應該是一路陡下的,因為山勢便是如此啊。
又陡下了一段,到此感覺像是乾凅的水道。
好多的姑婆芋佔據的路。
0958在一塊大石上照這風景,蜿蜒的道路也是不錯的景觀。
1005終於接到柏油路了。左往水湳洞;右往山尖路步道。
登山口的位置差不多是在這電線桿24附近,加上登山路條應該很容易可以找到。
1020叉路,右邊和左邊正好是山尖路步道。如果要回隔頂停車場要往右,取左往水圳橋。
山尖古道,為昔日聯絡九份與水湳洞地區的一條古道,隨著公路的開闢,這條古道便因少人行走而逐漸沒落。
這條古道的入口位置明顯,在九份的隔頂往金瓜石的公路公車站牌旁,步道口有一直立的石碑,寫著「山尖路觀光步道」。
這條古道,通過基隆山東側山腰的三安社區。三安社區,舊稱為「山尖仔鞍」,所以這條古道稱為「山尖古道」, 又被稱為「三安步道」。
穿過馬路,續前行,古道沿著外九份溪畔而行, 有潺潺水流聲。
1035再往下走,在跨越外九份溪處,看見了這條古道最知名的「水圳仔橋」拱橋遺址。這座拱 橋建於日據時期,做為運水用途,將水運至下方的日本礦業製煉廠。
水圳橋遺跡,也被稱做「三層橋」,這裡共有三座橋樑,分為上中下三層。
其中最下方的溪谷有一座較隱密的小拱橋,是最早興建的古橋樑。
1040岔路取左野薑花步道。
1047淘金生態野溪。
1056回到1040岔路,取右。
1107石山橋岔路(左過石山橋即可接回山尖古道)取右金福宮。
1114舊水圳道沿著山腰而行,大約四、五分鐘的路程,途中有一段水圳穿鑿巨大岩塊, 形成類似一線天峽谷的奇觀,被戲稱是金瓜石的「摸乳巷」。穿過一線天之後, 旁側又有一座水圳橋跨越內九份溪。
1115於是順著水圳路繼續前行,發現前方溪谷上又有一拱型水圳橋,跨越溪谷。水圳橋至對岸後,水圳已荒廢, 上方處就是金水公路的蛇彎路段了。山尖古道的水湳洞段已被金水公路所取代而堙滅。
1120步道由此脫離舊圳道,轉成水泥石階步道上行,經過一塊斜臥的大岩石旁,即抵達金福宮。
舊水圳道高處遠眺勸濟堂及茶壺山。
1140順著金福宮前的馬路取左走出去,抵達瓜山國小操場,接金水公路。
1150約走1.2K抵黃金瀑布旁,此為無言山丘登山口。
1155爬上黃金瀑布上方。
一小段上坡後,視野漸漸開展,水湳洞方向的基隆山東峰,像是一隻大金剛面向大海,景觀奇峻。
1205無言山丘,後方即為黃金二稜之煙囪稜。
1210索道、六本坑岔路,取左。(一探煙囪稜漏掉的遂道口)
1214南隧道口端,持手電筒入內,隧道內步道好走,有些潮濕。
1222北隧道口端,出口處已被鐵柵門封閉,攀爬越過(不可取)
1245原欲進入十三層遺址,仍然是被鐵柵門封閉,接黃金瀑布岔路後取右,步行約1K接濂洞里步道回水湳洞停車場。
今日把黃金首稜雷霆鋒、二稜煙囪稜,走遍每一連絡步道,可做最完美的路線安排,雖然今日下著微雨,氣溫怡人,風景太美麗,沒有一絲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