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苗栗采風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三通嶺,又稱大坑尾山,海拔473公尺,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雙湖村大坑山區,山頂有二等三角點#1099基石,山頂另有山友亭、三通嶺石碑,這是一個寬闊的相思林休憩平台,視野佳。此山因連接三義及通霄,故取名三通嶺,這裡挑炭古道,為早期三義與通霄的居民挑送木炭的聯絡道路,起點為三義火車站,終點為通宵福興里,當時於三義與通霄的山區木炭窯燒製木炭,再由挑夫挑送木炭至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全程為卵石階步道,沿途多相思林、樟樹、楠木、及油桐,林相優美;共分成三段:前段由三義一橋經石坑崀至三義大坑(三通嶺登山口,旁有挑夫意像亭),中段由三義大坑至三通嶺山頂(此段亦稱尾山步道或三通嶺步道),後段由三通嶺山頂至通宵福興里的車輪坑產業道路;前段及中段為平緩步道,後段較陡峭。

三義山,海拔449公尺,又稱大桁茂山、三叉河山,位於三義山茶園,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是挑炭古道的中途休息站。

三通嶺(大坑尾山)二等1099號三角點 H476

慈濟山(大坪山)法字基石 H503(495),基石並不在高點

DSC_0259.JPG

0620 頭份中山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木雕博物館。

0650三義藝術文創商圈小型車停車場,其實續往上在木雕博物館(四月雪小徑入口)也有停車場

DSC_0261.JPG

0700 整裝後出發木雕博物館旁四月雪步道起登,沿枕木步道拾級而上。

DSC_0262.JPG

DSC_0263.JPG

DSC_0264.JPG

DSC_0265.JPG

0713 步道盡頭接慈濟茶園, 接茶園土路。

DSC_0266.JPG

DSC_0267.JPG

0719 接小產道(右,休息區) ,取右與茶園區平行續行

DSC_0269.JPG

0720 慈濟茶園休息區

DSC_0270.JPG

DSC_0271.JPG

DSC_0273.JPG

0725 經過男眾、女眾公廁,看到左側有路條進入,走一小段路徑後,路徑已全無,原路退回。

DSC_0275.JPG

0728續行約百公尺見路條取右,再度進入茶園區。

DSC_0276.JPG

DSC_0277.JPG

0735 茶葉集散區三叉路。左下苗48線(近五月雪步道口,導覽圖上的大崎步道),取前續行。

DSC_0278.JPG

DSC_0279.JPG

DSC_0280.JPG

0738 三義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457,基石位於茶園邊

DSC_0281.JPG

DSC_0282.JPG

0745 叉路;右側為慈濟茶園,取左下挑炭古道,為相思樹林。

DSC_0283.JPG

DSC_0284.JPG

DSC_0285.JPG

0752 接綠色桐花廊道(山雨窑)右去三義市區,直行挑炭古道入口,有涼亭、目標導覽說明。

DSC_0286.JPG

DSC_0287.JPG

0755直行下切桐花步道。

DSC_0288.JPG

0800 挑炭古道上口石坑峎

DSC_0289.JPG

DSC_0290.JPG

DSC_0291.JPG

DSC_0293.JPG

DSC_0294.JPG

0810 接苗48線(石坑艮)挑夫意象亭。有公廁、涼亭休息區。

DSC_0295.JPG

0815 由大坑幹38﹟,三通嶺大型牌樓進入双湖社區。

DSC_0296.JPG

DSC_0297.JPG

0820大坑幹30﹟土角厝進入,有二條步道均標示往挑炭古道(此為挑炭古道中段)

DSC_0298.JPG

DSC_0299.JPG

DSC_0300.JPG

0823 經過炭林舍茶亭,取左鵝卵石步道陡上。

DSC_0301.JPG

DSC_0302.JPG

DSC_0303.JPG

DSC_0304.JPG

DSC_0305.JPG

0845 T字路。右松林步道接梯仔崎步道,取左往三通嶺。

DSC_0306.JPG

DSC_0307.JPG

0850 三通嶺(大坑尾山H473M)此地有山友亭、三通嶺石碑及二等三角點﹟1099基石。

DSC_0309.JPG

三通嶺(大坑尾山)二等1099號三角點 H476(473),既然是「嶺」山頂自然是平坦且腹地頗大。

DSC_0310.JPG

DSC_0313.JPG

DSC_0314.JPG

往前是挑炭古 道通霄段

DSC_0315.JPG

DSC_0316.JPG

俯瞰通霄、苑裡

DSC_0317.JPG

這是一個寬闊的相思樹林休憩平台,視野佳,挑炭古道中段至此結束,左為大坑尾往五月雪步道;右側則進入挑炭古道後段往通宵。

DSC_0319.JPG

0906 取左往五月雪步道。

DSC_0320.JPG

DSC_0321.JPG

DSC_0322.JPG

觀景台岔路,殊途同歸

DSC_0323.JPG

DSC_0324.JPG

0922大休息區,又可通暗坑崎古道,不取,續前行。

DSC_0325.JPG

0925 叉路。左為私人土地,取右產業道路。

DSC_0326.JPG

0928自在森林、三通嶺登山口

DSC_0327.JPG

0934 經過一古老民宅。

DSC_0329.JPG

0940接苗48線大坑幹62﹟,右去通宵,取左。

DSC_0330.JPG

DSC_0332.JPG

0946 大坑幹58﹟取右,往慈濟山(尾山步道)300m。

DSC_0333.JPG

DSC_0334.JPG

0955三義茶葉集貨區,取右茶園步道。

DSC_0336.JPG

1010回慈濟茶園休息區

1015慈濟茶園A13區,看到右側水塔進入,右側有路條跟進。

DSC_0337.JPG

1020跟著路條沿著水塔左側走,慈濟山(大坪山)法字基石 H503(495),基石並不在高點。

DSC_0339.JPG

1025回慈濟茶園取右。

DSC_0338.JPG

1035接台130線約13.44K(左木雕博物館14.5K)取右。

 

DSC_0342.JPG

DSC_0344.JPG

DSC_0345.JPG

DSC_0346.JPG

1045抵台130線13K【遠航失事紀念碑】此為苑裡、三義交界處。

DSC_0348.JPG

這座在苗栗三義,半山腰的紀念碑,就是二十一年前,遠航為了告慰一百一十位墜機罹難者所蓋的。

遠東航空103號班機是由台灣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高雄國際機場的班機。1981年8月22日,一架隸屬於遠東航空的波音737-222型客機在執行此航班任務時,於空中解體並墜毀在苗栗縣三義鄉雙湖村大坑地區的山區,故又常被稱為三義空難

DSC_0349.JPG

1050往三義方向走。

1105返回木雕博物館入口處,位於台13線14.5K。

1115 木雕博物館。

DSC_0351.JPG

走中山高速公路:下三義交流道,往銅鑼方向,經雕刻街,沿路循本寺指示標誌,經過加油站及天橋至三義市場,見光復路右轉苗130線可抵佛頂山朝聖寺入口(有指示牌)。

DSC_0352.JPG

DSC_0354.JPG

DSC_0355.JPG

DSC_0356.JPG

DSC_0357.JPG

DSC_0358.JPG

佛頂山朝聖寺于全台共有三處道場:一 .屏東小琉球道場(成立於民國78年)。二.台南佛教報恩講堂(成立於民國81年)。三.台南市左鎮道場(成立於民國89年)。四.苗栗縣三義道場(成立於民國91年)。

DSC_0359.JPG

DSC_0360.JPG

DSC_0361.JPG

DSC_0362.JPG

三義道場創建於民國九十一年,屬新興佛教勝地,乃上地下清法師創建,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雙連潭108號,毗鄰森林雕刻公園、不遠山莊。境內並有頗負盛名觀光景點,如 :勝興車站、龍騰斷橋、三義雕刻街、三義木雕博物館、關刀山、鯉魚潭水庫、西湖渡假村 ......。

DSC_0363.JPG

DSC_0364.JPG

DSC_0365.JPG

DSC_0368.JPG

登山不只能一直往前去經歷陌生,也能舊地重遊、重複打轉,將自己浸泡感染成不同那時的自己。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畢崎古道位於苗栗縣公館鄉,是昔日南河通往北河農產品與民生用品交易的主要道路,由南河半天寮至北河暗影約3公里,沿途有雄偉的大石壁、百年土地公及廢棄的煤礦坑等人文景觀,也是一條桐花、賞螢的步道,行至步道終點可順登沖庫山...

0630頭份3114K處右接苗26

0715北河村活動中心前進入韓信廟


0720行約3.1K抵善西橋(26-1)路旁有阿畢崎古道標示沿途有不少叉路均行主車道

0736 過苗26-1 2K

0738 山羊凸叉(右前) H220,取左前續行

0739彭屋庄 H223,一間磚造房舍....人去空屋

0745 行約2.9K大空地(旁有涼亭及民宅) H264,車停於此...可停多部車

0747整裝後出發,橋頭有「半路寮」解說牌...,其實小型車仍可續行...,「半路寮」是阿畢崎古道中途休息站,有茅寮亭供停歇橋旁也是賞螢勝地


0755行約0.6K大石壁 H288,阿畢崎古道入口路左下方有兆晶仙泉。空地較小僅約能停4部車。

古道大石壁附近,早年與他阿公同輩分的居民胡進財為人海派豪爽,不會看輕任何行業的人,行人都會被請進屋內奉茶,聲音宏亮,動作又敏捷,客家話

「嗶嗶滾」的意思,因此被尊稱胡嗶仔,因山路沒有名字,且崎嶇陡峭,約定俗成「阿畢崎」』

0758拱橋 H307,橋右為最後民宅車道

0759老礦坑~五、六十年代為地方帶來經濟繁榮接石板階梯步道~此工程為客委會及中油(倒處被地方要求不樂之捐)所出資整建



0803 阿畢崎百年伯公廟(福德祠)

0805步道/土石路,土石路以前應可行車.為一十字叉(前老階梯,右下支線)


0811 休憩椅

0812 翻修中的古厝 ,石板階梯步道至此為止


0814土石路,路旁有標示圖往銃庫山50取左上續行土石路

0816廢屋旁見有登山路條遂取又陡上

0825斷崖邊坡,有老舊路條,但路徑荒蕪,放棄回到古道。

0835續行古道。為土石壁如遇下雨就有小落石之虞

0846 土石路轉為陡上

0848隨即拉繩陡上...

0850為緩上的土石路

0852 /北河村界牌,隨即過越嶺處(轉為水泥產道)



0902獅潭/沖庫叉,左前下往北河出獅潭(26道路、錫隘隧道),取右上往銃庫營地續行



0906續行,露營區通過銃庫營地

0911銃庫山登山口(北河幹12172) H608,隨即進入孟宗竹林




0914庫山(銃櫃山)三等一四五號三角點 H605(612),林中無視野應有另條路可26原路回



0931回到獅潭/沖庫叉,取右前下往北河國小遺址

0935約型百公尺路右為北河國小遺址,卻已經被荒草淹沒於天地間,完全無路可進入,指遠觀看到廁所較為完整及殘破的辦公室。0945


0955回到越嶺高點

1015回到百年伯公廟(福德祠)取右土石路



1030回到半路寮停車場今日全程6公里、落差347公尺

八卦力山位於苗栗縣泰安鄉與獅潭鄉交界上標高1001 m,二等三角點,聯勤401廠,內補082號,這座山陵脈剛好是獅潭鄉與泰安鄉界線,往東北約2 k則是加上南莊鄉的三鄉界線交點,也就是仙山、大窩山 、福南山、神桌山與象山等神仙縱走與象神縱走的山脈;八卦力山同時也是泰安鄉三大郊山(馬拉邦山、橫龍山、八卦力山)之一,更是苗栗縣通霄鎮、後龍鎮與泰安鄉八大郊山(虎頭山 、公司寮山、馬拉邦山、橫龍山、虎山、上島山 、八卦力山、鷂婆山)之一。

此山位於加里山向西延伸之支稜,尾稜上最後一顆超過一千公尺的山頭,有產業道路延伸至山腳下,登臨容易,但似乎看上它的山友並不多。

一般登山入口是由苗栗縣獅潭鄉豐村鹽水坑(台3121.5 k豐林集貨場處苗64-1線)進入,2.4 k十字路口左轉,經派出所後於3.8 k叉路處左轉,經「清河堂」住宅左轉,5.0 k處叉路取左,經一大片濫墾濫伐的山坡地,於5.4 k三叉路取左,再20 m取右,6.0 k道路盡頭處就是登山口(標高876公尺),總計從台3線叉路口到登山口共6 k3.8 K後山路狹窄,會車不易,請注意。

1118由苗栗縣獅潭鄉豐村鹽水坑(台3121.5 k豐林集貨場處苗64-1線)進入

11302.4 k十字路口左轉

1134經派出所後於3.8 k叉路處左轉

1142八卦力山登山口取左進入

1145車停「清河堂」住宅左轉出發


5.0 k處叉路取左,經一大片濫墾濫伐的山坡地,於5.4 k三叉路取左走道產業道路盡頭便是登山口

1215最後6 k處登山口


1218登山口旁即是大片的薑麻園出發進入竹林,山徑陡上,約3分即上到陵線取左



途中陡上約3個小山頭每次拉繩陡上看到頂端以為就是山頂處卻是一峰又一峰



八卦力山標高1001 m,二等三角點,聯勤401廠,內補082號,這座山陵脈剛好是獅潭鄉與泰安鄉界線處


1240時而經竹林開墾地,時而經原始闊葉林,約30 min即登頂拍照後原路下山

1350返回「清河堂」住宅取車回程。回程取鹽水頭接回台3121K處,較陡約5K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那邦山,又名「馬拉邦山」,為泰雅族語Manapan譯音,是指山容壯麗的意思。

馬那邦山,海拔1406公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和泰安鄉的交界,稜線東接細道邦山,東北接司馬限山,南接大克山,此山早期稱呼為「馬拉邦山」,為泰雅族語Manapan譯音,苗栗縣馬那邦山觀光產業協會正名為「馬那邦山」;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馬那邦山標示牌及兩塊亂裂的紀念碑,不愧為一等三角點,視野極佳,可遠眺大霸尖山至雪山之間的聖稜線;該山名列台灣小百岳#037(2006年版小百岳#037),每年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楓紅季節。

不僅如此,馬那邦山還可以遠眺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間著名的聖稜線;此外,馬那邦山也是昔日的古戰場,遺留不少歷史遺跡,可說是一座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豐富的名山。主稜連東北連司馬限山,南連大克山形成有名的馬克山稜,由細邦山連成延伸過來的東稜,形成馬拉邦山東測山稜險峻的溪谷,北側左有中興溪(又稱細道邦溪),右有出火溪,南側左有蘇魯溪,右有象鼻溪。

馬拉邦山H1406m、一等三角點,小百岳No.37,腹地很大可分為二層,下層有徐慶榮紀念碑廣場,樹蔭下有多張座椅可供休息,上層為觀景區無遮掩,天晴可遠眺聖稜線,霧雲天可觀雲海,旁有一排座椅提供休息賞景。

細道邦山H1064m,無基石腹地狹窄,樹林透空處可眺望馬拉邦山與珠湖地區,可能因山形像似棺材,所以又稱「棺材山」,真正細道邦山H1286m,位於馬拉邦山東北方約1.3公里處。

路線圖可分:

A、大湖東興天然湖線:大湖→南湖→淋漓坪→第二停車場→天然湖→〈登山口〉→櫸木林→大石壁→馬拉邦山頂

B、大湖東興上湖線:大湖→南湖→淋漓坪→第三停車場→錦雲山莊→竹園〈登山口〉→分岔口→古戰場→石門→馬拉邦山頂

C、太安東興珠湖線:大湖→中興村→珠湖農路→長橋獅子亭〈登山口〉→果園工寮→分岔口→古戰場→石門→馬拉邦山

今日行程綜合三線):

大湖→中興村→珠湖農路→長橋獅子亭〈登山口〉→果園工寮→分岔口→古戰場→石門→馬拉邦山→分岔口→天然湖〈登山口〉→大石壁→櫸木林→步道約1.2K處取右往錦雲山莊地圖無此徑)→接果園踢產業道路約1.5K抵叉路(左去南湖停車場,取右往上湖登山口1.7K)→錦雲山莊→上湖竹園〈登山口〉→1.0K分岔口取左回珠湖登山口。

0840 由大湖市區循「雪見遊憩區」的指示牌,走苗61縣道往中興方向。苗618.8K道路中興橋岔路口,左轉往雪霸設區與雪見遊憩區,取右轉往珠湖農路,路口有往馬那邦山的指示牌,H457m

0910 珠湖道路上可眺望細道邦山,及回望南勢山展望細道邦山拍照,因樣子奇特,狀如棺材,當地人稱作棺材山,H546m

091515農路約3.9K處,抵獅子亭停車場,有公廁H800M

09204K指標牌,為珠湖登山口取右上。

0923走水泥石板路,經果園工寮,沿途有不少的咬人貓聚集,小心通過。

循著步道緩緩上升群山環繞極盡視野享受一旁的細道邦山隨伺在側

0940中興線步道旁有果園及咬人貓,上至越嶺十字岔旁有楓樹及農舍,路口「馬那邦山登山步道導覽圖」,直行聯絡步道接上湖登山口,右往細道邦山(此路不通),左往馬拉邦山約1.55Km。先取右往細道邦山

0943往細道邦山的路,也是昔日的隘勇線,抵達一保安林基石,果園到此為此,原本以為這裡就是細道邦山,往前一看還有一座高峰,於是就往續行。路徑清楚〜芒草徑〜竹林陡下〜緩稜好走〜竹林陡上。

1014細道邦山:H1064m,無基石腹地狹窄,樹林透空處可眺望馬拉邦山與珠湖地區,可能因山形像似棺材,所以又稱「棺材山」,真正細道邦山H1286m,位於馬拉邦山東北方約1.3公里處。此山頭在上河的地圖上標示為「奶姑崠」,H1065mGPS1072m

1016原路回,由林間可眺望馬拉邦山雄伺在另一方。

1046回到越嶺點取左往馬拉邦山約1.55Km

1047枕木步道入口有指標往古戰場0.7K

途中回首看走過的細道邦山。

1105三叉路口;右下上湖登山口0.6km;後往珠湖登山口1.15Km;直行馬那邦山1km,古戰場0.25K循稜直上。

1112至「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H1225m)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割讓台灣。日軍從台灣北部登陸,展開接管任務,從北到南沿路遭到各地義軍反抗。馬那邦山先後發生兩次泰雅族人抗日事件,雖然遭受鎮壓而失敗,但驍勇善戰的泰雅族人令日軍傷亡慘重,事平之後,日軍在此地設立「弔魂碑」,以悼念戰歿的士兵。原碑已消失,民國73年(1984年)民間團體重修,豎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紀念碑旁的崖台上可遠眺附近細道邦山峭拔險峻的大山壁。1115

1117經「草坪營區」(H1250m),這是軍營遺址,昔日日軍於崖邊設立營舍、配置火砲,監視泰雅族的活動。過軍營遺址,稜線步道途中有優雅的櫸木林,樹樹蒼翠,這裡也出現大量台灣紅榨槭的蹤跡。清幽綠林之間,卻也落葉繽紛枯黃陳舖在步道上。

1130經「石門天然隘口」(H1285m),僅容一人穿過,著名的「石門」隘口。但見一座巨大石岩橫阻於陵線上。巨岩因地殼變動,斷裂為二,兩岩之間的隙縫,僅容單人通過,因此形成天然的隘口。泰雅族人以此隘口為屏障,頑強抵抗日軍;日軍建立隘勇線後,亦派兵駐防,在石門附近建立草坪營區。

1133指標往馬拉邦山0.48K木棧道階梯陡上。經兩段陡階後接木棧道叉路口(H1390m),右陡下可往天然湖登山口(2.26km),取左沿陡木棧道上行往馬那邦山;此路段為「好漢坡」,又稱「慶榮坡」,約有一百七十幾個階梯。

1150經休憩處至馬那邦山山頂(H1405m),平台有一等三角點基石、馬那邦山標示牌及兩塊亂裂的紀念碑,不愧為一等三角點,視野極佳,於此遠眺大霸尖山至雪山的聖稜線,若續直走可往大克山。

山頂有塊巨石,一塊蒼涼古樸的斷碑,傾倚著岩石,為昭和6年(1931年)所豎立的紀念碑,以紀念明治35年(1902年)馬那邦山戰役。石碑斷裂成三截,僅存兩塊上下相疊,蒼勁的草書,刻寫著「(馬)那邦山戰諸地」,最上層的一塊已遺失,只剩「那邦山戰諸地」等字。馬那邦山兩次戰役,一在1895年,一在1902年。

馬那邦山,海拔1406公尺,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在此簡易吃水果餐。

今天天氣清朗,能見度極佳,但解說牌上所列的各座高山,山頂頂端已被雲霧遮去,無法觀其全貌。左觀:加里山、鹿場大山、中瞰:聖稜線、右覽:鳶嘴山、捎來山、鞍馬山、小雪山、大克山,附近名山盡收眼底。

1209循原路折回,至三叉路右下上湖登山口,取左下,往天然湖登山口2.26K

1234往天然湖登山口1.25K。小木橋前(約1.2K處)取右進入林間小徑。

1250接果園續行產業道路。

1320三叉路直行往東興停車場;右行往錦雲山莊300M,上湖登山口1.7K。取右

1330錦雲山莊停車場約可停7部車。休息吃水果。

1335續行李子園往上湖登山口,沿途的李花初綻花朵,白色花海令人流連不前。

1355上湖登山口。直行連絡道路可抵細道邦山越嶺鞍部,取左約20M即抵往馬拉邦山登山口,一路陡上。

1420三叉路(早上1105處)後往上湖登山口0.6km;直行往珠湖登山口1.15Km;左行馬那邦山1km,古戰場0.25K。取往珠湖。

1440十字越嶺鞍部早上0940)。左下上湖登山口0.3km;直行往珠湖登山口0.5km;左往細道邦山;右上稜馬那邦山1.65km

↑馬拉邦山     ↓細道邦山

1455回到獅子亭停車場。驅車前往銅鑼鄉挑鹽古道、天空之橋。

此路線安排於苗栗社區大學春季班課程,馬拉邦山雖已經走過無數次,今日再探仍希望能安排不同走法,以饗同學。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長城古道」直下「水寨下古道」到頭屋鄉明德村普光寺。這條古道是早期鳴鳳茶亭山下的居民要到普光寺禮佛膜拜,或更遠到老田寮(現明德水庫)購物,訪親的主要路線。

近年來由於苗126線公路與苗22線的闢建,頭屋鄉成為後龍沿海地區及苗栗

河谷平原,通往獅潭鄉與中港溪上游必經的交通捷徑。因此早期山區的聯絡古道,如「鳴鳳古道」、「北長城古道」、「水寨下古道」等,這些穿林越嶺的山徑便失去原有的聯繫功能,而漸漸湮沒在山野林中。

水寨下古道位於苗栗頭屋苗126與苗16叉路口,經福洲休憩農場、水寨下山至普光寺接南窩道路口;北隘勇古道(北長城古道)由南窩道路口,經蕃子寮山接夢幻桐花林浮雲洞下到苗22線至雲洞宮

北隘勇古道位於苗栗頭屋鄉與獅潭鄉交界稜線上,與南隘勇古道是昔日的隘勇線,自登山口至蕃子寮山僅約600公尺,前段已舖設寬大石板步道,末段100公尺則為陡峭木棧階梯(雨後超級濕滑、必須小心行走),爬完階梯即登上蕃子寮山 。在此吃水果休息,眺望滿山滿谷油桐花點綴,阿﹗這美好的四月天。

攀登山岳:

帽盒(東)山,約400公尺,有一山字碑圖根點

蕃子寮山 ,海拔492公尺,行政區屬頭屋鄉鳴鳳村,山頂有顆三等三角點No.7,山頂視野有限。

交通:1322.5K處左轉→苗16線(往普光寺6K)→於仁隆橋左轉(苗162.5K)禁止大客車進入→苗163.5K叉路(左獅潭鄉、明德村)取前農苗屋8(往普光寺2.0K)連續彎路2公里

冬日已盡;萬物皆齊忙        春光無限農人勤耕忙

大地復甦蝶兒忙採擷        春泥已肥;護花齊開放

風和日麗;油桐花開時       優遊鄉野;怡悅又自得

0800頭份出發。

0835 普光寺停車場整裝。進入普光寺前左側見一石階路,有登山路條,但路跡荒蕪於野草中。

普光寺位於苗栗縣頭屋鄉彌勒山之,可以遠眺苗栗縣著名風景區—明德水庫。

民國32年由智心尼師(調差妹)來此開山,初建草庵。36年道宗和尚(官萬富)在此改建竹庵,繼由二師合力改建土磚房舍,48宗和尚年邁退休,交其弟子海明尼師接任主持,由信徒集資於 51建大殿,56明師退休,其弟子明賢尼師繼任住持。

主體是一棟三層高的大雄寶殿和寶華塔所構成,這是相當傳統的寺宇規格。一樓名曰「大悲寶殿」,以佛教五大菩薩中的三大菩 薩為主供一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二樓是大雄寶殿,以三寶佛為主供,殿外有兩對偈:其一普明佛法廣被恩四海、光照金經惟善感十方

其二

普度眾生同登覺地、光明世界共出迷津

大雄寶殿居中,左右分別為寮房及知客室,另外地下室是齋堂。整個普光寺腹地廣大,遠近山林疊翠,十分清淨宜人。 「寶華塔」在大雄寶殿的右邊,塔前有一蓮花池,池裡游魚無數。「寶華塔」塔高五層,每層或供地藏王菩薩或供觀世音菩薩,可惜塔門深鎖 ,只能在窗口窺望。

0840進入普光寺取右涼亭

0844涼亭前石階續上,芒草、枯樹蔓延於路徑,看似許久無人跡造訪。

0850叉路。右上往涼亭不取,取前循著路條腰繞泥徑而行。

0900連續通過二處危險邊坡緊貼山壁而行

0910溪谷處。雖有繩索,石頭卻佈滿青苔、溼滑,小心通過平緩潮濕山徑心裡忐忑不安螞蝗叮咬

0916往右拉繩陡上,油桐花飄落泥土徑,令人思及: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二處閒愁。

0925上稜線取左竹林裡續行

0932左有一叉路為往北隘勇古道直行

0936 帽盒(東)山,約400公尺,有一山字碑圖根點。拍照後原路回。

0940取右陡坡下下切路徑在竹林內可抓竹枝以利下坡,真的非常陡。

0957接南窩道路口,左往南窩、右下苗22線鳴鳳山,取前接樹林山徑。

1005水塔空地,左有小徑續行,藤條纏身,緩坡上小山頭。

1018續行乾爽稜線。油桐花繽紛墜落小泥徑,化作春泥更護花。

1026接產業道路,左往鳴鳳山,取前木階往嬲崠茶亭,山徑明顯好走怡人。

1041長長的木階拾級而上,花影橫斜枕木上,雖飄落我見猶憐。

1045蕃子寮山,海拔492公尺,山頂有顆三等三角點No.7。旁有北隘勇古道600M標示,此標示里程由苗229.5K登山口起。

北隘勇古道位於苗栗頭屋鄉與獅潭鄉交界稜線上,與南隘勇古道是昔日的隘勇線,自登山口至蕃子寮山僅約600公尺,前段已舖設寬大石板步道,末段100公尺則為陡峭木棧階梯(雨後超級濕滑、必須小心行走),爬完階梯即登上蕃子寮山 。在此吃水果休息,眺望滿山滿谷油桐花點綴,阿﹗這美好的四月天。

1100取前木棧道下坡。

1105北隘勇古道500M處嬲崠茶亭,為昔日往來頭屋與獅潭間商旅人們歇腳喝茶的涼亭。

「嬲崠茶亭」,嬲崠二字為客家語,「嬲」(國語音ㄋ|ㄠˇ;客家話音

ㄌ|ㄠˋ)是客語「聊天」的意思,「崠」客語指小山頂,[嬲崠茶亭]是主要供旅客坐在山頂聊天、休息之涼亭。

苗栗縣多山,先民經由古道進出內山開墾,古道旁的茶亭,大都建在坡頂或

山路最高處,多由私人或地方有識之士出錢出力籌建,並由善心人士義務提供茶水。商旅經過一番跋涉,或苦鬥陡坡,揮汗如雨的抵達涼亭,在亭內小坐片刻,喝下兩盅有心人義奉的清茶,既消暑解渴,又滌除旅途勞頓,所以,茶亭往往是行人最期盼的歇腳地點。

1106十字叉路,右下山路往謝家伙房,左後方產道可往獅潭,叉路旁設有「嬲崠茶亭」及「浮雲洞」解說牌。1113

1118叉路,左上往夢幻台(觀景點),續直行。

1119叉路,右下可往浮雲洞、夢幻桐花步道前行苗229.5K登山口,取右進入竹林小徑。

1129夢幻桐花步道600M叉路,右下方泥徑往明德普光寺、上南窩,取左行。

1134劉家伙房,取右。

1135經過浮雲宮,續行大片的油桐花林。

1140叉路取右下坡往苗22線。

1148接苗22線夢幻桐花步道入口,左往雲洞宮,右出接台13線,走了3小時又15分鐘,雖然油桐花一路相隨,除了水寨下古道有些濕滑,北隘勇古道稜線乾爽明顯好走,心情是愉悅的,但是要往回走3小時回普光寺開車,仍然顯得路程遙遠…......

旁邊有部車正要離開,遂隨機問道是否可搭便車到台13線,車主卻反問我們一副登山模樣,是爬什麼山?告知我們從明德水庫普光寺走了3小時多到鳴鳳山,大出意外告知他住那附近,可載我們回普光寺取車,這……太好了,上車。

1215返回普光寺,向黃先生一家人感謝又感恩,省去太多時間,珍重再見。

1225開車環明德水庫一圈,看湖光山色映藍天,深深呼吸……陽光照耀我心。

1247離開苗16線明德水庫南岸,回頭份。

1330返回家中。

此一活動將安排於苗栗社大古道班秋季課程,感謝山野情有你、妳相伴。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都安古道位於苗栗泰安鄉新安村的大坪部落。大坪,是漢人對這塊平坦山區的稱呼,泰雅族人則稱為「馬都安」(MABATUANG)。

馬都安部落的泰雅族人,早先居住於整個洗水坑溪流域,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實施理蕃政策,泰雅族人被迫幾度遷徙,最後落腳於洗水坑溪上游的大坪地區,現稱「大坪部落」,是泰安鄉清安村唯一的原住民部落。

馬都安古道是泰雅族祖先從雪見遷徙往洗水坑流域所走出來的舊路,已有一、兩百年的歷史。日治初期日本人曾闢建為隘勇警備道路,古道隨著後來公路的開通而逐漸荒廢。 近年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協助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採用生態工法整修1.5公里的古道,通往往達老安山山頂的砲台遺址, 所以馬都安古道又稱「達老安古道」。

馬都安古道共有四個登山口,其中第一、第四是主要的登山口。第一登山口位於大坪部落,海拔最低,是主要的登山口,第四登山口的海拔最高,距離馬都安古道最高點熊佧山最近,以探訪基石為目的山友,則多選擇從第四登山口起登, 可以輕鬆登頂。

登頂山峰:

熊佧山 H1039M 山字森林三角點    烏嘎彥山 H1001M 無基點

登山口:

馬都安古道、熊佧山:頭份→中山高下苗栗交流道→右行接72號快速道路→下汶水接台3線→右轉過汶水橋→過橋後(7-11對面)左轉進入苖62鄉道往泰安溫泉→清安豆腐街→右轉接苖62-1鄉道→1.2k叉路,右上往耀婆山、天然居、鑽石林、烏嘎彥露營區→取苖62-1鄉道續行→清安國小,沿石水坊指標前行→【歡迎蒞臨泰安鄉大坪部落】題字木牌停車(阿峯的家有觀景涼亭)→停車處往豆腐街方向下行約100公尺,馬都安古道第一登山口;停車場處上行約30公尺,馬都安古道第二登山口

熊佧山,觀景平台旁有一顆森林三角點基石。

清安豆腐街→右轉接苖62-1鄉道→1.2k叉路,右上往耀婆山、天然居、鑽石林、烏嘎彥露營區→取苖62-1鄉道續行→清安國小,沿石水坊指標前行

【歡迎蒞臨泰安鄉大坪部落】題字木牌停車拍照,初春的櫻花盡情放肆地招搖,忍不住走近看它毫不嬌羞模樣,自信就是美。

0830馬都安古道第二入口(電桿泰坪幹42),立有指標往登山口168M,出發,沿水泥產道上行,沿途叉路均立指標。(清安豆腐街到此約5K

0835【洗水坑186號】民宅登山口H170M,與女主人閒聊並借用廁所。

0840取屋側往砲台指標進入馬都安古道。現今花期已過,二側李樹園已然重披綠衣,續上即入竹林隧道,古道沿途清爽好走。

0850叉路,右水泥產道出台62-1線;取前循階續上,竹林陡坡乾淨清爽好走。

1K1.2K竹林夾道。古道最菁華路段。竹林路長達數百公尺,令人印象深刻

09021K置高點處有休息椅子。0905

0922叉路,前行無指標接果園小產道;取右上指標往砲台,步道逐轉雜木林相,沿稜前行,稍後山徑為急陡升。

0933里程0.4K指標,抵李樹果園,視野良好,小休後往前續行;約30公尺遇叉路,右下水泥產道出第三、第四登山口;取左循古道續行。

0937熊佧山《又稱大坪山 H1039M 森林山字三角點》,山頂係達老安舊砲台遺址,泰雅族人稱為「達老安山」,設有觀景平台,當年日本人曾在此處設置砲台,與千倆山砲台、司馬限砲台及二本松砲台互相呼應,以監控附近山區的馬都安、司馬限和細道邦等泰雅族部落。0940

熊佧山,馬都安古道最高點,有砲台遺址,埋沒於荒煙漫草中。

0940取前稜續行。

0945出古道入口(0K),入口立有砲台解說牌;右產道下接台62-1(第三處入口);取左產道往石水坊、烏嗄彥山登山口(此為第四登山口)

0947路右見豎立兩根長長的無線電中繼站, 此地開闊,展望應良好。

0956指標,回往登山口327M;取右往台62-1139M

1000指標,回往登山口466M;取右往台38K

1019電信桿”清安幹141”又路,右下往石水坊;取左上產道進入烏嗄彥山登山口,入口有往烏嗄彥山指標。

1020產道T字叉路,取右往烏嗄彥山。

1025產道十字叉路,取右循烏嗄彥山指標續行。

1030過大興村綠色儲水櫃,由此沿途展望佳,也進入烏嗄彥露營區的範疇。

1033叉路,左下往露營區;取右上往觀景平台。

1035烏嘎彥山《H1001M 無基點》,此為營區最高點,設有高架觀景平台,展望佳,小休後取前續行。1040

1042露營營區產道叉路,取右過第二露營區往台62-1線,因為是228連續假日第一天,陸續有不少家庭露營車抵達。

1050叉路,左往鑽石林露營區;取右依指標往台62-1線,沿途儘是李樹果園,心念著如果花開時,花況必然壯觀。※以下路程約4K,相機電池耗盡,僅記錄步行時間。

1110接上台62-1線,右上石水坊;取左下往停車處。

1120過”石水坊橋”  

1135過”大坪橋”

1150馬都安古道第三登山口叉路,右上往登山口358M;取前續下

1158馬都安古道第二登山口叉路,右往登山口168M;循道路續下

1200回抵今早停車處”阿峯的家”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隊:黃秀李           嚮導:林凱豐         徐茂瑞      陳鏡榮

參加人員:74     交通:大巴二部     天氣:風和日麗

大克山,海拔1236公尺,位於苗栗縣卓蘭鎮和泰安鄉交界,當地客家人稱之為大缺山,山頂有顆三等三角點No.4204,山頂展望佳,可眺望馬那邦山、司令山,俯瞰大安溪士林攔河壩及沿岸部落。以往登臨大克山,一般都由大克山森林遊樂區起登,但需攀爬危險峭壁,艱困難行;也有山友從馬那邦山走過來(即馬克縱走),但路途遙遠,且有接駁問題要克服。  

今年(102)二月由白布帆休閒文化產業協會及當地居民,合力開闢南稜新路線,將刺藤、雜草清除,闢出了一條明顯路徑,雖然路程較長、落差較大,全程樹陰遮日、微風徐徐,安全無虞、相對好走,視野極佳。

行程計畫

0700竹南~0830大克山南稜登山口0840~0850右方有一個鐵皮工寮~0900小水塔叉路,取右~0920休息小空地~0930 780~1000接近稜線,漸漸出現視野,俯瞰烏石坑 部落、烏石坑 紅橋~1110砲台遺址~1120再進入刺藤區→進入杉木林→進入亂石區~1200大克山 H1236M三等三角點No.4204,續行可往馬那邦山 、大克山 森林遊樂區,在此午餐1300~1500返回登山口~1540永安餅店1600~1700公館新味全餐廳晚餐。

地理環境苗栗縣位於台灣本島中北部,依山面海,境內因山多而平原少,而有『山城』之雅稱。北與新竹為臨『山城』南與東南隔大安溪、雪山山脈與台中縣相接,西臨台灣海峽。全縣面積約一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山城』行政區域計十八鄉鎮市,人口約五十六萬餘人,其中泰安鄉面積為最大,苗栗市為縣治所在,人口最多。

本縣地形,主要是屬於雪山安賣西側的沖積扇,受河川侵蝕而形成今日之台地地形,地勢東高西低,東側為雪山山脈,西側為台灣海峽。縣內丘陵佔全縣面積的82.7%,包括大霸尖山、鹿場大山、八卦力山、馬拉邦山、八角棟山及關刀山等山脈,其中數條河川穿越期間,主要有中港溪、後龍溪、大安溪等,因而展現了苗栗特有的美麗山川景色。與台中縣相鄰的大安溪,為冬季風雨的南界,受中央山脈屏障,使本縣氣候環境較為安定。

交通:國道1號南下出三義交流道,接台13(尖豐公路)南下,至55K附近,不上高架橋取右繞至高架橋下,左轉往鯉魚潭、卓蘭方向


陽光自雲層穿透而出灑下萬條金光披於千層山萬重巒構圖出一幅如國畫般的潑墨畫而夾道的山櫻花如少女嬌羞之姿顫放於層巒環繞的山谷中一切目所能及之處都是如此賞心悅目

 

0845堤防路底叉路口,右往白布帆大橋,左為白布帆產業道路,叉路口左側是內灣國小(白帆分班),取左行,240公尺,路左側有一戶農宅及工寮,其對面的水泥農路,即是大克山南稜線登山入口,車停放於白布帆產業道路旁的空地。

0855大克山南稜登山口,陡上產業道路,非常陡。

0900叉路,取右過水泥橋

0905叉路,直往果園,取左循水泥農路緩上路。往右一眼望去可看卓蘭大峽谷一帶風光明媚風光。

0910右方有一個鐵皮工寮。

0915小水塔叉路,取右陡上。

0918水泥路底,往左登山泥土山徑。

0925休息小空地,取直行。繼續陡上,秋涼季節,非常舒服。0930

0945780峰,路右有麻竹林,竹叢中有根山字水泥柱。

0950經過瘦稜處,有繩索圍護好走,偶有倒木,或鑽、或跨、或繞。

1002接近稜線,漸漸出現視野,俯瞰烏石坑 部落、烏石坑 紅橋。

1020路徑趨緩,進入刺藤區,可看出原來刺藤橫行,而今已被斬除,稜線沿途視野佳,沿途也有不少巨木。

1040路徑繼續緩坡而上,途中奇形怪狀的樹木特多。

1050砲台遺址,已看不出任何遺跡,倒像是星級的休息處所,在此休息。1055

1100再進入刺藤區→進入杉木林→進入亂石區

1135大克山 H1236M三等三角點No.4204,續行可往馬那邦山 、大克山 森林遊樂區。俯瞰大安溪士林壩,眺望馬那邦山獨特傲視群峰之姿 ,在此休息、午餐賞景。

鑑哥總是在我們又飢又渴之際,備好一鍋好料和一瓶珍藏好酒,暖了我們的胃和心,溫暖上心頭﹗

經過昨夜吃尾牙的熱鬧暄嘩,今天早起大家又是神清氣爽,感謝勳哥那一鍋糾纏不清、五味雜陳、又酸又辣的好湯,令人回味無窮。

非常感謝所有的朋友,熱烈支持,竹南週日古道班、元剛派、秀芬組、苗栗幫、月珍家族,每一活動因為你們呼朋引伴的參與而陣容浩大,持續推出經典、精彩路線以饗大家,敬請期待與後會有期﹗

山頂處可俯瞰大安溪士林壩,眺望馬那邦山獨特傲視群峰之姿

1300原路回程下山。   1335回砲台遺址。       1500出山徑,接水泥農路。

1530回大克山南稜線登山口。一路走來深深感覺此大克山路徑好似谷關的阿冷山,卻多了一份乾爽、沿途視野超優,難易適中,是很優質的登山步道,有別於2004年由大克山森林遊樂區起登,黃藤刺藤纏人,近90度垂直陡壁,山徑濕滑,值得推薦也適合團體登山一日遊。

1550 卓蘭小鎮「永安餅店」伴手禮。1620

1710 公館鄉新味全50年老店晚餐1800

苗栗十八鄉鎮各自特色

三灣-三灣梨、永和山水庫.

南庄-向天湖矮靈祭、(竹筍、香菇、鱒魚)三大特產、南庄老街、鹿場(泰雅族部 )、八卦力(賽夏族部落).

卓蘭-觀光果園依產季各有不同(巨峰葡萄、軟枝楊桃、柑橘、水梨).

公館-紅棗(全省唯一生產地)、柿子、福菜、陶瓷、油桐花、休閒觀光又有黃金小鎮的美名.

苗栗市-粄條、元宵炸龍、鐵道文物館、貓貍山公園.

頭屋-明德茶、明德水庫.

銅鑼-杭菊、樟腦.

三義-勝興車站、油桐花、客家米食、龍騰斷橋、雪霸國家公園.火炎山西湖渡假村木雕館

苑裡-魚丸、藺草、苦瓜.華陶窯

通霄-飛牛牧場、通霄海水浴場、秋茂園、西瓜.馬家庄

西湖-柚子、蕃薯.

後龍-全台最多火車站的鄉鎮、牽罟、花生、西瓜、外埔漁港.客家圓樓

造橋-木炭博物館香格里拉遊樂園

大湖-草莓、向日葵、馬拉邦山、雪霸國家公園汶水管理處.大湖酒莊

泰安-泰安溫泉、柿子.清安豆腐街泰雅文化館

竹南-崎頂海水浴場、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天仁茗茶文化館國泰觀光玻璃館

頭份-義民廟、椪風茶(即東方美人茶)、蜂製品.永和山水庫

獅潭-桶柑、茶葉.仙山汶水老街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劍潭古道是苗栗造橋鄉大西村與大龍村之間往來的舊路,昔日兩地之間婚喪喜慶往來或農產挑擔前往市集,都行走這條山路,直到山區產業道路開通之後,古道才逐漸荒廢。

民國92年(2003)初,造橋鄉公所整修劍潭古道,並於沿途種植油桐及桂花樹,以營造「桐花樹下桂花香」的勝景,而成為一條古道踏青休閒路線。

劍潭古道全長約2.5公里,都已鋪上完善的石階或石板,路況良好,沿途設有歇腳、觀景、斜陽三座涼亭,還有賞景平台及石椅等設施,而古道的入口及出口也都貼心設有公共廁所,可以說是一條相當大眾化的觀光休閒路線。

劍潭傳說 「劍潭」地名的由來,相傳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入台後,曾帶兵在造橋鄉大龍村一帶「征番」,由於原住民奮勇纏鬥,使鄭軍吃盡苦頭,有一天,鄭成功行經附近一處深潭時,感慨戰事不利,怨手中寶劍不靈,憤而將劍擲入潭中,頓時,潭水翻滾,怒浪濤天,達七天七夜之久才平靜下來,劍潭之名,從此不逕而走。

另說為林爽文於乾隆51(西元1786)在彰化舉兵反清,轉戰南北,兵敗北逃,途經造橋劍潭,念及一世英名,即將毀於一旦,萬念俱灰,怒將配劍投入潭中。亦說,林爽文率兵經過此地時,眾將士口渴難耐,林爽文舉寶劍插地,立即泉水如湧,成一大潭,寶劍消失潭中。

劍潭古道的登山口就在劍潭水庫入口的對面馬路旁。劍潭水庫建於民國46年(1957),在中港溪上游支流南港溪築壩,可蓄水五十六萬平方公尺,供應當地農業灌溉水源。劍潭之名,傳說鄭成功(或其部將)曾率兵至此,將寶劍擲入此地溪潭中,因而得名。另有一說是林爽文起兵失敗後,路經此地,憤而將寶劍投置於水潭裡。兩者都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並非信史。

交通指引 中山高速公路=>下頭份交流道=>左轉接台1線(往苗栗方向)=>左轉接台13甲往造橋=>大西村十字路口轉往大龍村方向=>5分鐘即可抵達古道入口。

0900大家準時登山口集合劍潭古道從登山口起登,即是長達四百階的陡上石階路,是劍潭古道較辛苦的一段上坡路。登山口旁有登山路線導覽圖

劍潭古道入口處栗縣造橋鄉 14線道路,大西村及大龍兩村交界處

上稜之後,抵達歇腳亭。亭前展望好,整個大西聚落就在山腳下。大西,舊稱「大坪」,南港溪流經在此,迂迴曲折,形成的一片寬闊的河岸平原,客家先民來此地拓墾,形成農業聚落。

由此而去,古道轉為平緩,沿途路旁有桂花,又有綠竹,一路走來怡來自在。

不久又轉為石階上坡路,爬上之後,抵達觀景亭。

人生匆匆過如雲煙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活蹦亂跳俏皮佳人,悠遊山林間樂逍遙。

由觀景亭續行,石階路先下坡,再爬坡,此後古道行於稜上,沿途或夾道有竹林,或有樟樹、相思樹盎然生長於路旁,路徑清爽,林木幽雅。途中一處鞍部,有左岔路,一條小產業道路通往大龍村,這應是昔日的劍潭古道舊路。

適時停頓休歇,好山好人好美景,莫要來去又匆匆,有你有我共隨行。

過了岔路,古道石階又爬向另一高處,抵達斜陽亭。此亭朝西,可欣賞夕陽西落之景。

最後一片相思純林後,石階路向下,即抵達古道出口,接大西外環道,再沿著馬路返回劍潭古道入口。

好戲上演【皇上駕到】皇帝曾兄、黃帝鑑哥在上:眾妃向皇上請安,皇上萬福金安。

手拉手,齊揮舞;排排站,齊跳躍,圈起一個圈,畫個同心圓。

祝福大家:大吉大利,洋洋得意。

走在田埂上,走在鄉間小路上,童心未泯的我們,營造恍如走星光大道般,真的超開心﹗

中午時分回到鑑哥的小木屋,鑑哥好像魔術師般,隨即擺上一桌好料美食,讓大家食指大動,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頤一番,尤其是那一鍋雞酒,讓我、月如、玉真有停不了的愛。

晚上是光明兄旗下三合行、泰一鋼鐵的歲末尾牙,來玉廠長有交代,古道班要參與演出熱歌勁舞,本班推出歌手:月珍、玉真、莉貞、明敏,表演彩排中。

月珍:可愛的玫瑰花,扭扭舞曲,一定要用力搖擺喔﹗

莉貞:情人(搖滾版)唱得真是風情萬種、魅不可擋。

玉真:愛情限時批,恰恰舞曲,前進一二恰恰恰,轉身再來恰恰恰。

明敏:情人的黃襯衫,前後扭動、左右擺動,阿如:我有肢體障礙啦,我只會鬼叫狼嚎而已,對了,就是要這樣……….

鑑哥:熱情的沙漠…….我的熱情  

來玉監督報告:場子不夠熱,要嗨喲﹗用力的嚎叫……妳們真是好女狼,青出於藍頗有凌駕三守隊的少年狼之上………..一切演出,歡喜就好﹗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那邦山,又名「馬拉邦山」,為泰雅族語Manapan譯音,是指山容壯麗的意思。馬那邦山,為苗栗名山,名列台灣小百岳,以秋冬賞楓著名。

馬那邦山,海拔1406公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和泰安鄉的交界,稜線東接細道邦山,東北接司馬限山,南接大克山,此山早期稱呼為「馬拉邦山」,為泰雅族語Manapan譯音,苗栗縣馬那邦山觀光產業協會正名為「馬那邦山」;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馬那邦山標示牌及兩塊亂裂的紀念碑,不愧為一等三角點,視野極佳,可遠眺大霸尖山至雪山之間的聖稜線;該山名列台灣小百岳#037(2006年版小百岳#037),每年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楓紅季節。

不僅如此,馬那邦山還可以遠眺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間著名的聖稜線;此外,馬那邦山也是昔日的古戰場,遺留不少歷史遺跡,可說是一座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豐富的名山。

有三條路可上馬那邦山:

(A)天然湖線(南線):東興國小旁第一停車場→南北線分岔口→第二停車場→半天高休閒咖啡→天然湖登山口→情人二橋→大石壁→馬那邦山;

(B)上湖線(北線):東興國小旁第一停車場→南北線分岔口→第三停車場→錦雲山莊→上湖登山口(亦可由細道邦山叉路口)→珠湖線上湖線交會口→古戰場→石門隘口→馬那邦山;

(C)珠湖線:苖61中興橋→珠湖農路→珠湖登山口(馬那邦民宿)→細道邦山叉路口→珠湖線上湖線交會口→古戰場→石門隘口→馬拉邦山。

馬那邦山兩個主要的登山口,北線在「上湖」,南線在「天然湖」。非假日時遊客少,勉強可將車子開至北線的「錦雲山莊」附近的停車場。從錦雲山莊出發,只需步行約30-40分鐘的產業道路,便可抵達「上湖」登山口。登頂馬那邦山後,可走南線從「天然湖」登山口下山,附近有一條連絡小路可繞回錦雲山莊,完成O型路線,全程約3小時左右。

交通中山高下苗栗交流道,取右往苗栗方向,再左轉72快速道路,至汶水,接台三線,南下至134K附近(南湖國小),可看見馬拉邦山標誌,取左岔路轉入苗55鄉道,至淋漓坪再左轉55-1鄉道,前行約約4公里,即可抵達馬那邦山第一停車場。

0950停車場旁民營的遊客中心有提供導覽地圖及遊客接駁服務。為何有接駁服務?因為從停車場出發,大約還要步行4公里的產業道路,才能抵達登山口。產業道路狹窄,假日遊客多,不易會車,遊客若開車進入,會造成塞車,所以便產生了接駁服務的生意。假日人潮多等候搭接駁車前往上湖登山口

1015遇竹林叉路口(H1020m),右水泥路為主線可往上湖登山口,左為支線可往珠湖登山口,旁有馬那邦登山步道路線圖,我們取左進入泥土山徑進入支線,開始進入今日的精華路段;踏著質樸的泥土路,穿梭於整大片的桂竹林,盤繞而上,坡漸陡,步道乾爽好走,偶有倒木斜臥。途中殘存的舊石階,令人憶想起這裡曾是戰鼓喧嚷的征戰之地。泰雅族人的足跡、日本軍人的戰靴,都曾踩過這古樸滄桑的石階路。

1035抵達稜線叉路口為珠湖線上湖線交會口(H1185m),這是寬廣的主線步道,「右階梯步道可往上湖登山口0.6km,左往古戰場0.25km,後往珠湖登山口1.15km」,取左階梯步道可上行往古戰場紀念碑,左叉路通往「珠湖登山口」,出大湖鄉大南村。取右行,循稜前進

1045至「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H1225m) 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割讓台灣。日軍從台灣北部登陸,展開接管任務,從北到南沿路遭到各地義軍反抗。馬那邦山先後發生兩次泰雅族人抗日事件,雖然遭受鎮壓而失敗,但驍勇善戰的泰雅族人令日軍傷亡慘重,事平之後,日軍在此地設立「弔魂碑」,以悼念戰歿的士兵。原碑已消失,民國73年(1984年)民間團體重修,豎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紀念碑旁的崖台上可遠眺附近細道邦山峭拔險峻的大山壁。

1048經「草坪營區」(H1250m),這是軍營遺址,昔日日軍於崖邊設立營舍、配置火砲,監視泰雅族的活動。過軍營遺址,稜線步道途中有優雅的櫸木林,樹樹蒼翠,這裡也出現大量台灣紅榨槭的蹤跡。清幽綠林之間,舉頭乍見少數楓樹紅艷嬌滴卻也落葉繽紛枯黃陳舖在步道上

1102經「石門天然隘口」(H1285m),僅容一人穿過,著名的「石門」隘口。但見一座巨大石岩橫阻於陵線上。巨岩因地殼變動,斷裂為二,兩岩之間的隙縫,僅容單人通過,因此形成天然的隘口。泰雅族人以此隘口為屏障,頑強抵抗日軍;日軍建立隘勇線後,亦派兵駐防,在石門附近建立草坪營區。

1110經兩段陡階後接木棧道叉路口(H1390m),右陡下可往天然湖登山口(2.26km),取左沿陡木棧道上行往馬那邦山;此路段為「好漢坡」,又稱「慶榮坡」,約有一百七十幾個階梯。

1115再往上走,約幾十公尺,便抵達馬那邦山。馬那邦山,海拔1406公尺,擁有一顆一等三角點。

獨自佇立山頂,眺覽千山萬巒,遠近岡巒相續,馬拉邦山到大克山的稜線清楚可見群山綿延不絕。發源於大霸尖山的大安溪,流經附近,蜿蜒繞山而去,不見盡頭。

山頂有塊巨石,一塊蒼涼古樸的斷碑,傾倚著岩石,為昭和6年(1931年)所豎立的紀念碑,以紀念明治35年(1902年)馬那邦山戰役。石碑斷裂成三截,僅存兩塊上下相疊,蒼勁的草書,刻寫著「(馬)那邦山戰諸地」,最上層的一塊已遺失,只剩「那邦山戰諸地」等字。馬那邦山兩次戰役,一在1895年,一在1902年。

今天天氣清朗,能見度極佳,解說牌上所列的各座高山,都一一能清楚看見,甚至雪山附近的冰斗地形(圈谷)都隱約浮現。大霸尖山聳矗突出的尖稜更明顯可見。

1125山頂下方的平台處,另有一座紀念碑,以紀念民國72年(1983年)攀登印度庇古巴特峰(6772公尺)殉難的一位年輕登山家徐慶榮。在此休息午餐

1155下山出口樹梢間平台,做最後回眸;這完美的聖稜線﹗

1200走往天然湖登山口。這條山徑路況頗富變化。陡峭處,有高架的木棧道;微陡處,有枕木土階;平緩處,則為質樸的泥土路。

1212 大石壁區

1215[0.85K]休息椅(H1165m),沿途林相更為豐富,杉林、櫸木林、竹林,森林更繁茂

1230[0.95K]休息區,旁有「天然湖登山口1.25km,馬那邦山山頂0.95km」標示牌,沿途多幽美的竹林及杉木林生態豐富

吊竹草

1245抵達「情人二橋」(H1010m),若續往前走可抵達天然湖登山口,退回10公尺,右側竹林旁有杉木欄杆擋住山徑,可繞過杉木欄杆進入杉木林小徑;回錦雲山莊取往天然湖登山口

1250 經過柑橘園取右往天然湖停車場

1300 搭接駁車返回第一停車場

1330至大湖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汶水遊客中心,此處的水柳及水池優美

雪霸國家公園早在8171日就已經成立,但是管理處卻是遲遲拖到民國902月才正式完工營運,這是因為當初管理處的建築用地難以定奪,拖欠了許久才決定落址於苗栗縣大湖鄉汶水,管理處的佔地約10公頃,此園區是以三個主建築群構成的,分別是由管理處、遊客中心和國家公園警察隊等建築群分佔三區組成,就遊客中心而言其內涵相當豐富且寬廣的。遊客中心前有大草地並與管理處之間有兩個生態湖。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雪見地區位屬苗栗縣泰安鄉,範圍包括雪霸國家公園西北側的雪見遊憩區及鄰近部落。

雪見遊憩區海拔高度約在6002600公尺之間,雨量豐沛、雲霧飄渺。1927年,日本登山家沼井鐵太郎登上大霸尖山,遙望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稜線,感動之餘,在考察紀行中寫道:「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聖稜線的名稱便由此而來。聖稜線包括雪山主峰、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巴紗拉雲山、小霸尖山大霸尖山等十餘座山所構成的山稜,是雪霸國家公園內最美的景緻之一,更因為2006年播出的金鐘獎連續劇《聖稜的星光》而知名度大增。早期的泰雅族人稱此地為Buan Para,意思就是「等待狩獵山羌的地方」。園區內的北坑溪古道,是眺望聖稜線的絕佳路段。每年冬季可見雪山稜線的皚皚白雪,「雪見」因而得名。雪見地區原為北勢群泰雅族的祖居地,歷經多次遷移後,現今分佈在大安溪兩側,分別是天狗、梅園、大安、永安、象鼻、士林、中間及蘇魯等八個部落,分屬梅園、象鼻及士林三個行政村。泰安鄉沿著北坑山、盡尾山及司馬限山分隔成前山及後山,所以當地人習慣將位在後山的三個村合稱為「南三村」,是雪見遊憩區的入口之一。。

前往交通:

一、從苗栗、大湖地區進入 (建議從東勢、卓蘭地區進入)

由北部地區南下之車輛,可由國道1號高速公路下苗栗交流道接台72號快速道路,或經台6、台3線經汶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進入大湖,再沿苗61線經中興檢查哨接司馬限林道經二本松進入雪見遊憩區,行程約35公里,車程約1.5小時。

替代路線(路面較窄):過中興檢查哨後,自司馬限林道4.8公里處叉路右轉(上坡),轉入產業道路約1.8公里後接回司馬限林道主線。

二、從東勢、卓蘭地區進入

由中南部出發之遊客,可利用台3線由台中的東勢區轉中47線或由苗栗的卓蘭鎮苗58線(或台3線卓蘭大橋卓蘭端口,轉往大峽谷方向之堤外便道)經白布帆大橋接回中47線,經達觀、桃山部落(雪山坑)進入泰安鄉,至永安、大安過梅象大橋進入梅園、天狗接司馬限林道經二本松進入雪見遊憩區,行程約45公里,車程約2小時。

里程數

一、 大湖6K中興派出所(入山證)15K 二本松解說站2.1K松林景觀台3.1K國家公園界碑(盡尾山登山口)3.5K雪見遊客中心暨管理站4K東洗水山登山口2.2K北坑山登山口

二、 東勢8K雙崎部落5K士林攔河堰 (士林部落)2.5K象鼻部落2K永安部落1K大安部落(入山證)1.5K梅園部落2K天狗部落3K二本松鞍部1.5K二本松解說站

※司馬限林道9.5K道路中斷,從大湖進入雪見遊憩區需繞行一段產業道路,此段產業道路陡升降坡且會車不易,為安全考量建議自卓蘭進入。

1300 探勘完象鼻古道、千倆山,因時間尚早,遂前往雪見遊憩區一遊,由象鼻部落前往約22.7K

自大湖進入(司馬限林道5K13K道路中斷短期內無法搶通,請改道至卓蘭進入。)

二本松解說站與丸田砲台遺址步道

昔日「二本松駐在所」的舊址,經重新規劃成為今日的「二本松解說站」。二本松解說站具豐富的人文史蹟、原住民文化,及俯瞰大安溪谷的壯麗景觀,是遊客認識部落及國家公園的最佳地點。

丸田砲台遺址步道位在二本松解說站的南向坡面。日治時期此處設有砲台以監控居住在大安溪畔的北勢群原住民部落,名為「丸田砲台」。 丸田砲台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北勢戰役中,在盡尾山南麓殉職的日人警補丸田清

雪見地區原為北勢群泰雅族的祖居地,歷經多次遷移後,現今分佈在大安溪兩側,分別是天狗、梅園、大安、永安、象鼻、士林、中間及蘇魯等八個部落,分屬梅園、象鼻及士林三個行政村。泰安鄉沿著北坑山、盡尾山及司馬限山分隔成前山及後山,所以當地人習慣將位在後山的三個村合稱為「南三村」,是雪見遊憩區的入口之一。。

南三村位於雪山山脈的山谷間,依傍著河床寬廣的大安溪。因為交通不便,而得以保留純樸自然的鄉村風貌及許多泰雅文化特色。值得旅人放慢腳步、用心體驗,才能深刻感受部落的純樸、寧謐和美麗,這是一個可以體會慢活真諦的地方。

1335丸田砲台步道口,位於司馬限林道15.2K。循寬大的步道進入。熊熊寶貝:歡迎光臨﹗

1340步道叉路,右下往二本松丸田砲台,直上往觀景台,取右。

1343步道叉路,左上木梯往觀景台,續前行。此步道一路往下竹林,中途還有一段陡下。

1347丸田砲台322M,步道為杉木林舒適宜人

1352二本松山,1305m,又稱天狗山、丸田砲台山,森林三角點。另有大正137月樟林地界第25號石柱。無標示,無展望。續行步道往丸田砲台遺址100M

1353丸田砲台遺址,杉木林間的空地,已經沒有遺跡,只設有解說牌。明治44(1911)日本人為了鎮壓原住民而興建,丸田之名是為了紀念殉職日警。

1405二本松解說站原為日治時期的駐在所,視野廣闊,可以俯瞰大安溪河谷。往內行走900公尺可以抵達丸田砲台遺址,當年居高臨下架設的砲台,是為管理鄰近部落的泰雅族人,而「丸田」則是紀念北勢戰役中殉職的日本警捕丸田清而命名。解說站內設有「丸田砲台文史紀念館」,陳列日治時期雪見地區的史料。

 

「南三村」,是雪見遊憩區的入口之一。

梅園村位於泰安鄉東部,大安溪及其支流北坑溪、南坑溪、馬達拉溪等流過,形成河谷地形。泰雅族人稱此地為Maluwan,也就是「水池」之意,以前是打獵必經之處。由於此地又盛產梅子,有許多梅樹,因此在日治時期又改稱梅園。

梅園村包括梅園和天狗兩個部落。梅園部落附近有大片的果園,美味的甜柿是最出名的水果。除此之外,李子和桂竹筍也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天狗部落的舊稱叫做Bayana,意思是高而平坦、適合居住的地方。因為地形有點像一條狗蹲伏的樣子,所以在日治時期改名為天狗

象鼻村

象鼻村包括三個部落:大安、永安及象鼻,村子的名稱來自象鼻部落,因為當初來此地的日本人看到千倆山向東南延伸的山脊,筆直嵌入大安溪的河谷中,很像大象的鼻子,便取名為象鼻。象鼻部落的舊稱叫做Me-pu-wan,因為當時有許多野生的番石榴。

大安部落的舊名為Nuhuruma,意思就是以竹子為界線。當地原有一處桂竹園,保護下游部落免於洪水侵犯。事實上,這裡也是種植最多桂竹的地方,人口居南三村八部落之冠。永安部落位居象鼻村的中間位置,是麻必浩溪匯流入大安溪的地方。部落的舊稱就叫作Mapihaw,是為了紀念一位英明的頭目,以他的名字作社名

士林村的名字同樣來自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為了管理北勢群,在此地設置警察駐在所本部,並在司令山設置砲台。由於此地是日本人管理北勢群泰雅人的中心,所以叫做「司令」,後來取其諧音為「士林」。

士林村包括士林、蘇魯和中間三個部落。士林部落舊稱叫「馬拉邦」;日治時期因此地設置司令駐在所,光復後以「司令」的近音更名為士林。suru是泰雅語「背後」的意思,因為當地居民原本住在大克山的背面,是大約三百年前沿著大安溪谷陸續遷徙而來,是大約三百年前沿著大安溪谷陸續遷徙而來,在此定居的族人便以蘇魯這個名稱緬懷祖先的故居。而中間部落則因為剛好位於士林村三個部落中間,因而得名

1420離開丸田砲台遺址,車續行往雪見。

1435雪霸國家公園界碑:盡尾山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0.25K的觀景台對面。

1455雪見遊憩區:位於司馬限林道23.7K

林間步道—循環步道(全程920公尺

林間步道為兩條主要木棧步道(循環步道)及一獨立人車分道木棧道所組成,全長約920公尺,其中包含一開放式的林間教室。主要提供遊客在有限的空間中,體驗雪見地區中海拔闊葉林帶的森林景觀,適合一般遊客健行

東洗水山—單程步道800公尺(全程1.6公里)

東洗水山標高2,248公尺,為雪見地區之最高山。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7.5公里處,附近為柳杉造林地及部份混植香杉造林。步道單程800公尺,距離不算遠,但全線幾近垂直陡升,甚具挑戰性。約需1.5小時可來回登山口。

北坑山—環形步道,全長2公里

北坑山標高2,163公尺,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9.9公里處。本步道為環形步道,全程約2公里,約需2小時可回到登山口。步道起伏不大,適合一般遊客前往

注意事項司馬限林道過雪見遊客中心之後段道路(23.7k之後至北坑山登山口約30k處),因路況不佳與地質不穩定,遇稍大雨勢即有坍塌危險,沿線多處路基亦有塌陷受損;另該路段道路狹窄,會車困難。為顧及遊客安全暨提升生態旅遊品質,該路段將以人行步道區為主,僅開放救難及公務車輛行駛。在自行車方面,因本區天候及路況不穩定,為考量自行車者之安全,請注意自身車況,並著安全裝備方可進入。若天候不佳或有坍塌路況,雪見站將視當日狀況管制自行車出入

1525離開雪見遊憩區,於13.7K三叉路右續行司馬限林道往雪見,左往大湖,因道路坍塌禁止進入,替代道路在此約12.7K處,右側高麗菜園進入。

1700 經中興派出所~大湖市區~3~72快速道路~返回頭份。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程: 1號國道→三義交流道→苗栗南橫公路→卓蘭大橋白帆布大橋→中47→烏石坑橋→士林壩→竹林部落→達觀部落→桃山部落→象鼻大橋叉

 登山口有三處:第一處由位於起點達拉崗農場中象道路7.12 K處起登、第二處由象鼻國小中象道路11.5 K處起登、第三處由中象道路12.52 K處【象林幹8】電線幹叉路往(大安、永安)1.05K【海象幹27215】電線幹象鼻吊橋涼亭起登。

 象鼻古道:位於苗栗縣泰安鄉,全長約3公里,長約300公尺,橫跨大安溪,由象鼻吊橋通往中興部落至大湖地區,原為日據時期治理原住民而開發之道路,途中會經過象鼻吊橋、觀護所等景點,目前古道後段路況不佳,不能走完全程,一般都由竹林叉路下切越過梅象道路,回到中象道路11.5K處,再回到象鼻部落,完成O型一圈。據說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消除泰雅族的頑強抵禦,聽從風水師建議,興建吊橋穿勾象鼻破壞風水,以達到控制原住民的目的,同時也提供了永安部落及大安部落人民對外出入行徑

 千兩山步道,步道起點在中象道路約7.3K處,沿途經千兩山主峰、千兩山基點峰、千兩山南峰、象鼻觀護所,終點在觀護所下方的木棧道平台,梅象道路約0.9K處,全程約4公里。可續接象鼻吊橋來回再走回象鼻國小自步道3.6Km2.8Km,一路陡上,落差約350公尺,走來頗為累人,過了千兩山 三角點後之步道,步道轉趨緩,穿越竹林區,直至千倆山主峰,步道0K出口,路徑明顯好走。兩頭的出口距離遠,一邊在達拉岡,一邊在象鼻部落,若無接駁需走中象道路約4.7k下山。(※今日如此走法O型約4.5小時

 千兩山南峰:位於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海拔1063公尺,大正十四年八月專賣局樟林地界第二十七號。

 千兩山:又名千倆山、象鼻山,位於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步道2.58K處,隸屬於雪山山脈樂山分支稜,當初來此地的日本人看到千倆山向東南延伸的山脊,筆直嵌入大安溪的河谷中,很像大象的鼻子,便取名為象鼻,海拔1127公尺,三等三角點No.6629,但不是步道最高點,山頂樹林圍繞無展望。

 千兩山北峰:又名千倆山主峰,位於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海拔1305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前往象鼻部落沿途經過士林壩竹林部落達觀部落桃山部落屬台中縣和平鄉,經過士林攔水壩心想回程再拍照,殊不知轉個彎往雪見遊憩區,就獨漏了士林壩美景。

08.20大安產業道路、象鼻大橋叉停車拍照大象取右大安產業道路行車約0.9K抵象鼻吊橋登山口,一路左可眺象鼻部落。下車整裝後進入吊橋象鼻吊橋,橋長約300公尺,興建於日據時代,為永安部落及大安部落人民對外唯一出入行徑,也是大安溪唯一的一座吊橋。

象鼻吊橋,長約300公尺(吊橋上往大安溪上游可眺望雪見附近的盡尾山及象鼻部落。)

0830行走於吊橋上風景美,眺望今日登山目標千兩山英姿。約行100M心跳加速天旋地轉般驚恐實不敢再往前走原路回驅車前往象鼻部落登山口 

0836 經過象鼻國小續前行中象道路叉路取下右方路右有一空地詢問原住民朋友首肯停車在此0845

0850 象鼻古道入口,這裡也是「千兩山步道」和「象鼻吊橋」的入口。取左上進入古道

0853 吊橋叉路,左為象鼻古道 ,右往象鼻吊橋取左續行古道往觀護所。竹林清暢、環境清幽、秋涼微風吹送,心情愉悅。

0900接梅象道路,右往梅園,取左續行(往象鼻) 於空隙間眺望象鼻大橋及象鼻部落

0902觀護所登山口,取右上木棧階梯續行象鼻古道步道之字型緩上經過千兩山步道里程樁3.8K千兩山 步道里程樁3.8K,每200公尺設立一根

0910觀護所,室內有桌椅可供休息象鼻觀護所- 日據時期的理番政策,設置眾多的觀護所之一,旨在控制本區的泰雅族人。

此地視野良好,可眺望大安溪谷和士林大壩。 

0915續行千兩山 步道往千兩山 (在觀護所後方) 開始一路陡上沿途多處有單隻虎頭蜂出沒交代爸比小聲勿拍打驅趕戰戰兢兢揮汗爬升

0955無盡的陡坡千兩山 步道里程樁2.8K,從觀護所走到此竟花了將近1小時路旁有一標示路右5M千倆山南峰

0956千兩山南峰:海拔1063公尺,大正十四年八月專賣局樟林地界第二十七號。

1000過里程樁2.8K後山徑趨緩,穿越芒萁箭竹

1005 千兩山 山頂,里程樁2.6K就在前方不遠處千兩山:又名千倆山、象鼻山,海拔1127公尺,三等三角點No.6629,但不是步道最高點,山頂樹林圍繞無展望。在此休息商量結果此段登頂路非常陡如果原路回可能要以屁股滑地而下遂決定往步道0K處走1010

1055 穿越竹林抵廢棄產業道路叉路取左往達拉崗農場。(沿途未見任何里程標示樁,頗為訥悶)

1100 竹林叉路左往達拉崗農場路左有路條前往瞧一瞧2分鐘即抵山頂處,山字森林三角點一顆卻未有任何標示回來經查原來是千兩山北峰:又名千倆山主峰,海拔1305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

1105 叉路直行往農場,終於再見里程標示樁0.6K,寬心不少,乍見小山蕉林 竹林稜線

1108 象鼻古道起點、中象道路約7.1K處,有達拉崗農場標示。路旁有一民宅卻呼喊無人回應,在此陰涼處簡易午餐。

1130 往中象道路象鼻方向出發,上方山稜即為早上走的千倆山步道稜線,大太陽底下因為已初秋,沒有夏天的毒辣,反而有金秋送爽的舒服。

1138中象道路8K左側為達拉崗農場民宿。由此看千倆山稜線有象鼻模樣頗為傳神

1142 路左有一民宅進入問象鼻古道路況,發現正是甜柿採收季節,他們正忙著分級包裝,原住民告知象鼻古道坍塌中斷許久,大部分步道已不通,感謝之餘買了許多甜柿,背了10斤的甜柿向原住民朋友告別,乖乖梯產業道路回象鼻部落,全程陡下坡,非常陡。1150

1215中象道路10K,左側為象鼻古道入口。進入後發現路徑在竹林內斜坡中走來極不安全腳有拐傷之虞老爹不肯走只好回產業道路1225

1255 驚見路左約中象道路11.5K象鼻古道入口。(查資料得知觀護所旁象鼻古道之出口

1300 象鼻部落停車處。因時間尚早老爹說沒去過雪見既來之順訪一探。由象鼻部落前往雪見沿途會經過南三村:象鼻村、梅園村、天狗,約22.7K

此行程安排於苗栗社大竹南週日古道班12/7。為免去踢產業道路4.7K,由象鼻吊橋→千倆山步道→觀護所→千倆山南峰→千倆山基點峰→原路回觀護所→接象鼻古道→中象道路11.5K登山口 →回程順遊卓蘭大峽谷(敬請期待)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紙湖古道,東起台3線百壽隧道北端,沿明德溪上流北岸,穿梭山澗水湄,為昔日獅潭百壽地區進出頭屋的要道;百壽是獅潭鄉最北端的村落,境內居民以客家人及賽夏族人為主,百壽村盛產桂竹,日治時期造紙業興盛,製紙的過程為砍下桂竹,壓碎後浸入石灰水中,以溶去竹中之雜質而得竹纖維造紙。用以承裝石灰水的小池,俗稱「紙湖」,地名因此而得,紙湖也是百壽別稱。

三尖山 ,又稱祭山凸山,海拔418公尺,位於頭屋鄉與獅潭鄉交界,稜脈南起明德溪,向北迆邐至中港溪南岸,三角點有二個編號,頗為特殊,據說是由三等三角點No.6649改為二等三角點No.1058

三字坑山,又稱南三尖山 、三尖山 前峰,海拔411公尺,山頂有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與三尖山 相距不遠,視野不佳。

三尖山 東北峰,海拔340公尺,位於獅潭鄉與造橋鄉交界,山頂有臺灣省政府圖根補點基石,樹林中無視野。

0720 頭份沿台3線南下於108.5K百壽隧道口前右入停車可見明顯紙湖糯米橋指標車停此舊台3線路旁

0751 在舊台3線停車吃早餐

0827往糯米橋,取下坡路下幾公尺左側有民宅

0828紙湖一號橋,就是紙湖古道的入口,過橋後遇叉路取左民宅前過再行不久遇右側的福德祠,續前行就是紙湖古道了

0831 路左登山口,詳細閱覽今日行走路線圖。

0835 大、小菜園,有一休息涼亭。

0837 續前行猴洞,路旁小水窪溪水清澈,魚兒水中游。路左為「獅潭溪」,是「明德水庫」的主要水源。

0844 木橋叉路,取左過小溪。

0846 路右三尖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急陡坡。

0851一路陡上,出現拉繩。

0915上至稜線取右,坡度趨緩。

0921 岩稜區。

0940 路條稀少且老舊,終見路右有一桃園鐮刀隊指標。

0947 小山頭適合大隊人員休息。

1002 突然陷入窘境,路徑全無,山徑上長滿刺藤及芒草、倒木橫陳,數次嘗試找不到路徑,打電話給廣興兩公婆後,心生一計用手機搜尋,果不其然三尖山在1點方向,朝該方向突出重圍。1025

1031 路右有一清理地「竹湖0025」基石。

1042 三字坑山,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

1046 三尖山,二等三角點No.1058(三等三角點No.6649),續往前行。

1053 中華電信微波中繼站,沿圍牆邊行走,鐵絲網密集小心括身。

1106 進入建築物,有車未見人影,卻遇兇猛惡犬狂吠不已。

1107 美麗開闊的視野,俯瞰頭份、竹南、皇家高爾夫球場。

1112 接產業道路,往前一點右側有軍營房,悄然走過。

1110 大門深鎖,攀爬而過(不良示範,請勿學習)此時廣興兩公婆來電問狀況如何?非常感謝關心,並告知可順訪三尖山東北峰。

1122 路左三尖山東北峰登山口,旁有「吉山幹54」電線桿。

1123 由此取左上切,前方樹上釘有指示牌。

1130 三尖山東北峰,臺灣省政府圖根補點基石,原路退回。

1134 返回登山口,續行產業道路而下。

1206 接上舊台3線,取右續行。(此段產業道路約2.2K

1214接上台3線,左即為新莊隧道約台3線107.2K,取右轉往南行約1.3K

1231 回到百壽隧道口北端108.5K取右回到百壽橋旁停車處。

舉頭望上方稜線山脈即為今日所走過的路。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炎山,由於地質以礫石為主,礫石層之間的土質鬆散,凝結力脆弱,受長年的風蝕雨侵,山壁逐漸崩落,形成尖銳的山峰、陡峭的山壁,以及佈滿卵石沙土的深谷。整座山石土裸露,草木稀疏,夕陽照映時,土石一片火紅,彷彿燃燒的火燄,因而被稱為「火炎山」。

火炎山登山口位於中山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附近「台13線」約55.3公里的高架橋下,入口並不明顯,僅橋墩上有漆著「登山口」三個大字,從橋墩旁的小徑進入,才看見「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的標誌。火炎山,因地質特殊,民國75年(1986年)時被林務局列為自然保留地。由於地質脆弱,保留區內並未鋪設大眾化的步道,以傳統山徑為主,陡峭處設繩索,危崖處拉黃線,並不適合一般遊客,而是一條純登山的路線。

火炎山,海拔602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基石。山頂腹地不大,展望平平而已。火炎山的菁華路段反不在主峰基石處,而是自南稜線通過的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步道大多沿著崩壁內側而行,步道北側是蓊鬱的森林,與南側的紅土惡地,真有天壤之別。步道有時一分為二,但最後都會接在一起,右側是比較安全的繞越路,左側則都是通往崩壁邊緣的路徑,沿途有許多展望點可欣賞火炎山特有的礫石惡地景觀,可說是精華所在,不過相對也比較有潛在的危險。火炎山依登山口之不同可分南稜線南鞍古道北稜線香茅古道線鄭成功廟線今日為參加與我不約而同在中央尖山完登百岳的好友黃肇璟在此完登火炎山第200次登頂選擇由南鞍古道1354K伯公坑廟進入登火炎山,後由南稜線接台1355.3K走回伯公坑登山口取車,完成O型走)

行程記錄:

0700 頭份出發。

0735 1354K進入伯公坑,經過民房後左側有一明顯登山路徑,此乃通往南稜線登山口,續行百公尺空曠處停車整裝。

0740 南鞍古道登山口,鵝卵石路。

0745 回首視野處可見中山高速公路。

0750 叉路,取左。

0753 泥土路徑陡升,有繩索輔助。

0800 叉路取左,右側路徑實為0750叉路殊途同歸。至此進入桐花步道,只是花期未屆,走在鵝卵石徑上,環境清幽令人愉悅。

0825 泥土路徑,遠方開始聽到人語響,想必是今日盛況可期。

0835 抵南鞍休息區,人聲鼎沸,看到許久不見的百岳好友肇璟,恭賀他樂此不疲勤登火炎山200次紀錄,恭逢其盛與有榮焉。0850

0900 登火炎山三角點,此山分歧多條路線均已踏訪過,再次展望回顧來時路,歸來方發現竟沒有拍照,或許今日心境是參與好友壯舉,多了一份休閒幽然。

0915 全體團拍之際,發現好多老友在此再相聚,士官長、蘇國雄大哥、吳維東夫妻,欣喜大家別來無恙,人生各自精采。

因為想再窺火炎山經典風景,遂由南稜線下山,路途較遙遠另晚上有參加大甲媽祖起駕活動,所以向我的好友們告別,先行離去,大家後會有期,相約明年肇璟完成300次火炎山時再見。

0925步道開始走向火炎山的南稜線,有時會是碎石小徑,有時會出現樹根,但都相當好走。

0945 右香茅古道叉路,續前行。可俯瞰苑裡、大甲鐵占山、大安溪流域風光。

1002上小山頭的急陡坡,有架繩確保,登山頭平台,展望不錯,眺望火炎山,遠眺關刀山。

1015步道大多沿著崩壁內側而行,步道北側是蓊鬱的森林,與南側的紅土惡地,真有天壤之別。步道有時一分為二,但最後都會接在一起,左側是比較安全的繞越路,右側則都是通往崩壁邊緣的路徑。

1030火炎山特有的紅色崩壁地形已開始出現在眼前。整片山坡因雨水經年沖刷,露出大片赤色礫石直洩至大安溪,粗獷蒼茫的極惡礫石地寸草不生,令人恍若來到另一個世界一般。立於崩壁邊,極目望去千刃萬箭的紅禾色山峰,如戟插天,險峻山容,令人望之生畏!除了驚嘆大眼前這鬼斧神工的曠世奇景之外,亦深深體認大自然恐怖的力量。深憂其崩壁上石礫滿佈,隨時可能因風雨或地震而崩塌。

1042過了相思樹林的平緩坡之後,步道又彎到稜線旁,來到第二個展望點,從此下望,險惡的火炎山崩壁呈現出鋸齒狀。類似這種頭嵙山地質,在台灣西部的林口台地、湖口台地、火炎山、...等都可以發現,但又以火炎山最為出名。

1050 展望處,可看到山下的大安溪及台中地區景觀,國道一號及台13線恆越在寬廣的大安溪,連接著台中與苗栗兩縣,橋上車輛穿流不息。身處步道旁相思樹夾道,寬敞幽靜,觀賞火炎山惡地形之展望極佳。

1105 依明顯路徑取左緩下,右上應該只是上到稜線邊緣去欣賞火炎山惡地形,不過由於沿途隨處都可望見,可省略。稍後在鞍部附近還有一叉路,殊途同歸,由於稜線邊較容易發生崩塌,為了安全與生態保護,應該選擇左側的繞行路線。很快兩線即會合。

1110小山頭非常特別,可以同時展望國道三號、國道一號、台灣高速鐵路、縱貫鐵路山線、縱貫鐵路海線、省道一號及省道十三號等中部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1120林務局通告牌,已清楚聽聞高速公路的車流聲。

1130抵台1355.3 K登山口處 ,沿高架橋取左行約300公尺,取左接經過民宅,接林蔭小徑此段路程約20分可回伯公坑。

1155 返回南鞍古道登山口取車。(半天完成了火炎山東南側O型縱走)

1200 回程。

今日記有苑里山柑登山隊士官長登山隊光田醫院三叉河登山隊………等多單位登山團體參與,肇璟的好人緣可見一般。

1354K伯公坑廟進入南鞍古道登山口

0800 叉路取左,右側路徑實為0750叉路殊途同歸。至此進入桐花步道,只是花期未屆,走在鵝卵石徑上,環境清幽令人愉悅。

 由火炎山三角點看往北稜線的峭壁

老友在此再相聚,士官長、蘇國雄大哥、吳維東夫妻,欣喜大家別來無恙,人生各自精采。

0945 右香茅古道叉路,續前行。可俯瞰苑裡、大甲鐵占山、大安溪流域風光。

1002上小山頭的急陡坡,有架繩確保,登山頭平台,展望不錯,眺望火炎山,遠眺關刀山。

整片山坡因雨水經年沖刷,露出大片赤色礫石直洩至大安溪,粗獷蒼茫的極惡礫石地寸草不生,令人恍若來到另一個世界一般。立於崩壁邊,極目望去千刃萬箭的紅禾色山峰,如戟插天,險峻山容,令人望之生畏!

除了驚嘆大眼前這鬼斧神工的曠世奇景之外,亦深深體認大自然恐怖的力量。深憂其崩壁上石礫滿佈,隨時可能因風雨或地震而崩塌。

類似這種頭嵙山地質,在台灣西部的林口台地、湖口台地、火炎山、...等都可以發現,但又以火炎山最為出名。

火炎山的主稜線也被步道切割成兩個部分,一邊是地質險惡的火炎山地質保留區,一邊則是翠綠的樹林,有著強烈的對比

火炎山地質保留區的第一個展望點,壯觀的大崩壁就呈現在眼前,其大量崩解的土石,常滑落到下方的大安溪河谷站在懸崖邊,看著由山上傾瀉而下的碎石,就像是河流般,摧毀著前方的一切。

展望處,可看到山下的大安溪及台中地區景觀,國道一號及台13線恆越在寬廣的大安溪,連接著台中與苗栗兩縣,橋上車輛穿流不息。

1110小山頭非常特別,可以同時展望國道三號、國道一號、台灣高速鐵路、縱貫鐵路山線、縱貫鐵路海線、省道一號及省道十三號等中部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1130抵台1355.3 K登山口處 ,沿高架橋取左行約300公尺,取左接經過民宅,接林蔭小徑此段路程約20分可回伯公坑。

經過民宅上切再直行走土路可接台1354K

1155 返回南鞍古道登山口取車。(半天完成了火炎山東南側O型縱走)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刀山稜脈南北縱貫,北起後龍溪畔的龍船山,經觀音山、新百二份山、雲洞山至關刀山,『出關古道』一般分為三段:

1.南段:主峰關刀山至聖衡宮雲洞山〈苗130線〉。

2.中段:聖衡宮至十份崠〈苗60線〉。

3.北段:十份崠至出礦坑。

今行程探十份崠越嶺路挑夫古道):60線新雞隆至十份崠茶亭出大湖台3線。

60線道為昔日銅鑼鄉新雞隆通往大湖的主要路徑,稱「十份崠越嶺路」。自新雞隆新庄經鹿湖、九份、十份崠、草崠進入大湖大寮,西端由鹿湖西行,可抵三義。此路約闢建於清同治、光緒年間(1870年),為拓墾時期銅鑼通往大湖的重要鹽路、郵路。日治台灣堡圖登載路寬1~ 2公尺,平均約6臺尺(1.8公尺)

「茶亭」為早年具有人情味的設施,幾乎都建在坡頂或山路最高處,且多由私人出錢出力籌建,並由善心人士義務提供茶水,商旅經過跋涉與陡坡揮汗,上抵涼亭在亭內小歇喝下一盎清茶,既消暑解渴,又滌除旅途勞頓,所以茶亭往往是行人最期盼的歇腳地點。

 銅鑼興隆村舊名「老雞籠」,因本區西依雙峰山脈、東南兩側關刀山環繞,全境三面環山,河川由南向北流出,開口向北,此一地形由北邊石圍牆遠眺似雞籠而得名;另一說法為本村地形在地理風水上如蜈蚣狀,需放雞相剋,故在地名上以雞籠命名,以解不吉風水地。嘉慶20年代,粵人吳、彭兩姓墾民到此開墾成聚落(吳厝、彭厝),後繼續向南開墾,不久又成新庄(即新隆村)。本地遂成老庄,故名老雞籠,光復後改雅名為興隆村。本村與盛隆、新隆均屬雞籠溪流域,居民多以務農為生。

 自苗栗出發,上72東西向快速道路,至客屬大橋後接苗 11920.5K,左轉往三義方向,達興隆村興隆國小前約300公尺(約123.K處)取右進入三聖宮前行約300公尺即抵關刀山大地震災紀念碑,緬懷興隆村「震災殉難者慰靈碑」,後回苗119線前行約200公尺探訪興隆國小內千年老樟樹。

庄中之三聖宮,供俸天上聖母、五穀大帝、開台聖王,為村民信仰中心。在庄南側建有關刀山大地震「震災殉難者慰靈碑」。

 日治昭和10(民國24年,1935)421日清晨,臺灣中部地區,自新竹、苗栗至臺中發生規模強烈之地震,地震之震央位於苗栗縣關刀山南南東3公里處,俗稱中部或關刀山大地震。據地方耆老回憶稱:地震當天是農曆319日,適為公館、銅鑼地區一年一度的媽祖進香大拜拜,遠離的鄉人大都返家歡聚,未料遇此劫難,也是死傷人數眾多的原因之一  

村內設有興隆國小,為本鄉歷史最悠久之學校,校園有一棵樹齡達800年以上之老樟樹,為興隆地區的最重要地標。興隆國小位於銅鑼鄉興隆村(俗稱老雞隆),屬偏遠勇類小學全校僅有六班學生,學生約三十人,教職員十五人為迷你的鄉下學校。

 千年大樟樹,是在大約三百多年前的吳、彭兩姓先民,於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二、三十年之後攜眷到此墾拓。其中彭姓先民就在這棵老樟樹附近搭建房舍,繁衍子孫,並且不斷聚集拓墾移民,終於形成一個部落。而這棵老樟樹是自然生原木,彭姓先民定居之初,該樹胸圍已二人合抱有餘。這棵老樟樹,屬於香樟中的花樟,材質有美麗花紋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派兵進佔台灣。台灣同胞義憤填膺,抗日義士群起,集結在老樟樹所在地附近山區;由於當時本地已是南北往來必經之地,日軍乃派兵駐防在此,欲藉教育的力量,化解雙方對峙,不斷遊說地方人士興辦學校。

 當時地方人士眼見大勢已去,為了緩和雙方廝殺,乃於1899年正式設校,由日本人小山田忠恕擔任首任校長。 

 續行盛隆村到新隆村苗 11926.8K處(大巴終點),即新庄銅鑼鄉第九號公墓,循苗600K路標左行,過新庄橋往九份一路緩坡上升,沿途農舍錯落,圳渠流水,至挑夫古道叉路2公里,續沿挑夫古道約3公里抵十份崠老茶亭,接出關古道約4公里至雲洞山出聖衡宮,全程約10公里。 

 因出關古道中段(往南十份棟茶亭至聖衡宮已探訪過),1.遂由往東行大湖方向出口,至台3線約132.3K南湖派出所約4.5K2.亦可往北行至柑仔樹下訪油井風光後由出礦坑為出口(此為出關古道北段,大巴至111123巡井基地接駁,省時約4K路程)

 說明:由大湖臺三線進十份崠茶亭有兩處入口:一在大寮村臺三線130公里處湖忠橋過後馬上右轉,循苗60線西行;另一在南湖街靠北南一橋,南湖派出所前循支線西行,約2公里 抵興南橋東側,與苗60線會合後直上十份崠。 

 十份崠茶亭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2年(民國121923),由居住附近的墾民劉來旺募建,聘請名匠廖阿榮施工。整棟茶亭是由一塊巨岩劈開而成,紋路色澤同一系列,極為難得。十份崠茶亭坐北朝南,面積128平方公尺 ,屋脊雕飾講究,火形馬背脊,古樸典雅,是建築中的精品。為維護鄉土文化資產,民國88年(1999921大地震曾受損,現已整建完成,呈現昔日風貌,苗栗縣政府於民國90年(200151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八卦力越嶺步道

 八卦力古道位於泰安鄉八卦村與獅潭鄉豐林村之間:

 1.東段為昔日八卦力部落與泰安鄉其他部落的聯絡小徑;

 2.西段是八卦力部落進出獅潭的道路。

 此行自泰安鄉錦水村苗62 線錦卦大橋處啟程越汶水溪,循八卦力溪上抵汶水國小八卦分班、八卦力山脈棱線,可順登八卦力山,或探訪壹那拉感古道,再沿苗64 線至獅潭鹽水坑,接台三線,全程約10公里

 泰安鄉為苗栗縣唯一原住民鄉鎮,八卦村為泰安鄉轄區八個村之一,八卦村因村內之泰雅族八卦力部落而得名。「八卦力」在泰雅語指老鷹巢,據述昔日部落山頂森林蔭密,群鷹築巢棲息其間。八卦村日治以前屬於番地,臺灣光復後於民國36年(194761 ,全臺番地納入鄉鎮制,泰安設鄉,編有汶水、洗水、高熊、象鼻等4村,本村原屬汶水村,翌年改為錦水村,民國54年(196541 行政區域劃分置為八卦村迄今。八卦村北邊與獅潭鄉、南庄鄉接鄰,南隔汶水溪和錦水村相對,為泰安鄉人口最少的村。

 八卦力山脈

 八卦力山脈位於加里山塊西側,多條山稜呈平行縱列,級級下降,其中 一千公尺 級的八卦力山脈和馬那邦山脈,本屬同一山脈,因被汶水溪在清安和汶水間橫斷,而分為南北兩山脈。八卦力山脈全長約21公里 ,南起汶水溪北岸的烏石壁山(542m )向北迤邐,經十一份山(751m )、八卦力山(1001m )、仙山(967m )、象山(455m ),陡降於中港溪,呈東北-西南走向,是獅潭鄉與泰安、南庄鄉天然分界。

 行程記錄:(此記錄以開車方式實際勘查

 自苗62 線錦卦大橋處啟程越過汶水溪-

 1K叉路左行至蓮臺山不取直行

 1.4K錦卦吊橋

 錦卦吊橋橫跨汶水溪,為連接錦水村和八卦村的主要橋樑,位於八卦力溪匯入汶水溪的兩溪交會處,橋長約270公尺 ,寬約1.4公尺 ,建於民國70年(1981),錦卦吊橋為鋼索鐵板吊橋,除了可供行人、機車通行外,農用小型搬運車也可通行。政府於下游約 一公里 處另建「錦卦大橋」,在民國90年(2001)新建的鋼筋水泥大橋落成後,吊橋逐漸沒落,錦卦吊橋民國95年公告封閉。  

 1.9K叉路,右行(砂埔鹿部落)接苗62線泰安觀止溫泉飯店區,取直行。穿過小村後沿汶水溪走。 

 3.3K千年櫸木涼亭區。村民環保意識濃厚,於民國91年(20021225日 公告村內之八卦力溪封溪護漁,全村民眾動員巡守,使溪中臺灣原生魚類,保有一處不受干擾的生長空間與淨土。

 4.2K叉路,直走往土牧驛休閒農場,取右陡坡上行。 

 5.1K汶水國小八卦分班

 八卦分班成立於民國36年(194731 ,初創時名為「新竹縣汶水國民學校八卦分班」。民國47年(195881 ,班級勉強維持六班,遂獨立設校,為「苗栗縣泰安鄉八卦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81 ,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八卦國民小學」。

 民國76年(198721 ,學生人數減少,改設「分校」,校務行政歸就近的「清善國民小學」管轄。民國83年(1994)學生人數減少,配合擴大學區政策,改為分班,併入汶水國小。 

 6.1K八卦村置高點八卦力部落

 泰安鄉16個泰雅部落之一,數百年來即散居今八卦力警察派出所附近和汶水溪上游右岸山腹五處,每處六七戶不等。民前1516年,,因病疫人口銳減,與邦加斯社、麻巴那克安社合併,昭和10年(民國241935)又與沙安社合併,民國40年(1951)與砂埔鹿社合併,編為錦水村,今屬八卦村。

 路右邊有標示及路條為八卦山登山口當地居民告知道路坍方久無人跡踏及八卦力山,位於台灣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和興村與泰安鄉八卦村交界處的一座山峰,峰頂海拔1,001公尺,為加里山山脈八卦力山系的主峰。 

 八卦力山登山叉路口邊另闢壹那拉感古道全長約2公里全程約40

 自此八卦力山登山叉路口開始下坡輕鬆行 

 7.4K八卦村入口路又有一廢棄警察所此處為一三叉路直行竹林路往獅潭豐林村2路較緩坡約4K到台3右陡下路徑往鹽水坑較陡約3K至豐林村玉虛宮(苗栗縣地理中心碑)取往鹽水坑。 

 9.8K取左陡上100公尺往玉虛宮。 

 玉虛宮座落於豐林村大窩仔,奠基在臺3線東面山崗上,地勢高聳,南眺獅潭縱谷,溪水蜿蜒,翠嶺連綿。相傳為拓殖先鋒黃南球及地方耆老為了安定墾民而設立,為藉助聖神之功,防原住民侵害,另則驅疫除瘴。佇立廟前放眼四眺,左為雄偉的八卦力山脈,右是秀挺的八角崠山脈,眾山環伺,群峰相連,八角林溪幽幽流過,好山好水,令人心曠神怡。 

 苗栗縣地理中心省政府探測,苗栗縣地理中心位於獅潭鄉豐林村玉虛宮後方約 一公里 處山頂,座標為東經120532秒,北緯242728秒。

 豐林村位於獅潭鄉西南方,北以分水峎與和興村為鄰,舊地名「鹽水坑」,原在境內東面;從八卦力山脈小山坑(客語稱山谷為坑),流出之澗水有鹹味,經檢驗含碳酸鈉,治療皮膚病有奇效,地名因此而得名。日治時期,屬八角林庄轄區,臺灣光復後, 民國4881 奉准析置為豐林村、新豐村。

 豐林村介於八角崠山脈與八卦力山脈之間,境內崗稜浪湧,海拔約為300600公尺,桂竹林溪流貫其間,切割沖積成的 「坑」、「窩」、「湖」(客語指低窪之地),為居民墾耕生息之處,   本村主要包括鹽水坑、楓樹峎、香圓窩、大埤塘、豐林等地,轄  區內商店多設於鹽水坑,玉虛宮為村民信仰中心。居民多務農為 生,主要產物李、草莓、柑橘、竹材等。 

 10K豐林村台3線約120.3K處入口

此「十份崠越嶺路」「八卦力越嶺步道」行程均安排於103年苗栗社大春季班古道趴趴走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漸茫髮欲蒼遍歷盡滄桑時在時空交錯間仍在尋尋覓覓…….是與前世今生的不期而遇………

 

愛走訪古老的宅院,燕去樓空,重尋無處……

 

愛那深深庭院的深幾許….梧桐院裡深閨鎖寂寞

 

牆裡牆外間…..笑漸不聞聲漸巧….兩小無猜佳人何在

「通霄神社」位於苗栗縣的虎頭山公園內,是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也是台灣少數的日式神明建築,該神社建造於昭和12(西元1937),位於台灣西部濱海的縱貫公路上,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由台北南下時,曾駐紮於通霄,地方人士建造「通霄御遺跡地紀念碑」,以紀念此事。後來促成了通霄神社的建立。

通霄神社建造完成於昭和12年(1937),主祀天照大神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當時日本政府積極推展「皇民化運動」,鼓勵「一庄一街一神社」,在台灣各地建造日本神社。當時的苗栗郡,除了通霄之外,苗栗街、苑裡街、公館庄、銅鑼庄、三叉(三義)庄、四湖(西湖)庄都紛紛設立了日本神社。戰後,台灣各地的日本神社多遭受到破壞拆毀,北台灣僅有桃園神社保存最為完整,其次就屬通霄神社了。

 

現存的「通霄神社」,主殿、幣殿、拜殿、社務所、參道、鳥居的社域格局依舊存在,惟主殿、幣殿已遭受到拆毀,僅存基台。其中"拜殿"在戰後被修改成"中國傳統閩南式"的燕翹脊屋頂,並且改為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而"拜殿"前參道的兩側有日式石燈籠,顏色新舊不一,部分是當年的舊物、部分是殘存的基座加上重鑄的石燈籠,雖然石燈籠與鳥居石柱上的"昭和"紀元已被抹去,但四周的環境仍可讓人感受到日本神社的氛圍。

 

「通霄神社」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走在殿前的參道上,讓人彷彿置身在日本神社,很悠閒、很有古意。逛完神社之後,您還可繼續往虎頭山的山頂走,在山頂視野非常的棒,可眺望通霄外海的海潮波瀾,相當值得一遊。

 通霄,舊名「吞霄」,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吞霄」(Tonsuyan)社的居住地,日據時代改為今名。通霄設庄,屬於新竹州苗栗郡。

 日治時期,行政區域更動頻繁,曾分別屬台灣縣、台中縣、新竹縣、苗栗廳、新竹廳、新竹州管轄。某年,新竹州長蒞臨視察,有感於「吞霄」地名之不雅,正巧就地北望,見虎頭山高聳入雲霄,乃改為現今之「通霄」。

 虎頭山,又名「旗山」,舊稱「虎嶼」,可眺望通霄外海的海潮波瀾,昔有「虎嶼觀潮」的美名,被地方詩人墨客列為通霄第一勝景山頂有一座日俄戰爭紀念碑的遺跡

 《苗栗縣志》形容虎頭山:「形如猛虎昂首長嘯,直立海濱,睥睨海洋。」因此,虎頭山也是海防要地。日據時代虎頭山曾設置要塞,台灣光復後,國軍亦長期駐守此地,直到民國89年(2000)才撤離。虎頭山山頂眺望通霄、銅鑼方向

從神社出發,步行不到10分鐘,即可登上山頂。海拔93公尺,虎頭山山頂設有二等及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並設有展望亭,供遊客遊憩眺覽風景。

 這座紀念碑的造型,是如一門船艦巨砲,砲口向天,而砲管旁則有一個鐵鑄船錨,很有海軍味,具體傳達了這是一座紀念海戰勝利的紀念碑。

 通霄神社社務所。社務所下方的參道旁,另有一棟日式建築,是昔日神社休憩所,則因缺乏維護,瓦敗窗壞,已殘破荒廢,給人一種歷史滄桑的悲涼之感。

 馬家庄和馬英九的歷史淵源

 

馬家庄的祖先和馬英九的祖先同樣來自陝西省扶風縣,在1991年時馬英九認識了警察大學馬傳鎮教授,他是馬家扶風堂第21代宗親,在兩人的交談之下才發現祖先來自同地區,且馬傳鎮高於馬英九一輩,後來了解才發現,馬家庄祖先從陝西省扶風縣歷經數次遷徙後到廣東才定居在台灣,而馬英九的先祖則是由陝西省扶風縣遷至湖南後才落籍台灣,因此馬家庄和馬英九同根同源;馬英九得知和馬家庄的淵源後,從民國83年起每年農曆大年初二都會回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馬家庄『扶風堂』祭祖

 馬家庄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是馬英九總統的第二個故鄉,馬家庄是以傳統四合院的小村落為主,保存著徐家土角厝與傳統炭窯,瀰漫著濃濃的古樸風情,馬家祖祠名為『扶風堂』,祠堂有對「馬氏祖祠有顯示,英明領導寶島兒,九玄七祖來助伊,做事忠孝善好男兒,總歸天意良機時,統領族群和平起。」有趣對聯

 東里家風百年古厝

苑裡鎮本為道卡斯族(又稱平埔族)之棲息地。清領時期以前,即有「房裡社」、「苑裡社」、「貓盂社」、「日北社」等四社道卡斯族人群居。中溝尾(中溝地帶西端)一帶,地形平坦遼擴,「中溝鄭家聚落」在先祖經高人指點下就蓋建於其中。

整個「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中有「東里家風」三合巨院

 「東里家風」三合院,古厝外觀為三合院建築,是目前台灣少見又保存良好的紅磚瓦與交趾陶建築物,在政府輔導整修保護下,其依據中國傳統細緻紮實的建築工法,展現出精雕細琢的原始建築藝術風貌;以及庭院前的百年龍柏樹,搭配完整的三合院主體連結左右四棟護龍(廂房)之建築體,成為最有特色的旅遊景點

整個「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右有「鄭家老厝」

「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左有「鄭宅」日式古建築,東西連成一片超級大聚落,甚為壯觀。

 黃家古厝

 

苗栗縣境於清領時期曾經先後出現四座民間興建的城池,

 

分別為最早的通霄土城(1806),其次是中港石城(1821)、後龍石城(1834),最後是房裏石城(1855),通霄土城是其中唯一客家人興建的 . . . . . .

 

土城位於通霄鎮中部偏東南方清道光年間該地為南興庄,昔日漢人為防止原住民襲擊村莊,乃築土城以防禦,故稱之『土城』。城牆全部用土埆疊丁字城壁,高度約10臺尺,厚度約2臺尺,護城溝寬約10臺尺,溝外再植刺竹為外圍。

 

乾隆二十二年(1757) 有廣東<詹望觀> 者進入這一帶開闢,因當時土地是屬平埔道卡族所有。詹於是就地取材建造土城以防「番害」,後因不勝「番擾」乃棄城、棄地而去,此即為土城地名之由來。

 土城的城北里有黃家古厝,歷史約120年,一般文獻和導覽書都以為典型的閩南大戶人家建築,現在仍有多戶人家居住,土城的黃家祖先為來自於福建汀洲客家人士。黃家古厝卻具有閩南特殊建築風味,這應該是閩漢同化的福佬客。表現了土城地區的閩客交會點的特殊性。聚落完整,保存百年來原貌,佔地約二公頃,是寶貴的文化資源。

 嘉慶11年(公元1806年)有房裡、貓盂兩社的平埔族再度入墾土城一帶(今日城南、城北里)。漢人則有廣東黃舉英來墾,再次建造土城。而土城則在日本來台初期,明治36年(公元1902年)間被毀損。在這時期,閩南部分有陳姓也同時進入開墾,不同族群在這時期是共同開發土地,至同治時期發生閩粵械鬥,以及平埔族埔里大遷徒,產生族群間緊張關係,到日治時期因閩南文化較強勢,客語在這區域產生巨大的變化,被福佬話給涵化。時至今日,客語與福佬話以圓山橋為分界線,而族群相互對立直至民國34年(公元1945年)終戰後,才漸漸化解。在城北里五鄰黃家古厝我們可看到變遷的足跡

 城內有一民眾休閒聚會之處,稱『店子口』。光復後,行政區劃分土城為城北里與城南里。

 城內築有東西向人行路。有東西兩個城門,城內建有三層樓之槍庫。城牆四面皆有槍口,以防止土匪來襲。

 黃家古厝是地方大戶人家的民宅,卻也十分講究,建築保存得相當完整

 黃家先祖< 黃國清> 為清代武生[武秀才] (光緒壬辰科 , 取進苗栗縣學第二名) 。光復之前即是本區的大地主,祖產之多遍及桃竹苗三區,富甲一方,子孫綿衍並留下這麼許多的古厝. . . . .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辦苗栗縣社區大學    協辦: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社區簡述:相傳於兩百餘年前,福建漳州府金浦縣的陳清兄弟兩人,個性好強逞勇,不安於農耕生活,成天遊手好閒,是村人眼中的頭痛人物。兄弟兩人心想既然不受人歡迎,何不到台灣闖天下,聽說那裡是個賺錢的好所在。遂與村內幾位志同道合的壯丁,選擇一個風平浪靜的早晨,告別家人搭乘舢舨渡台,由新竹州的中港社上岸。因為來台時間較晚,一些平坦富庶之地早已被開發,一群人經過幾天的探尋,找到一處蘆竹叢生的沼澤地,尚未開發,就暫時落腳於此。經過幾個寒暑的開墾,勉強足以糊口,卻無分文的積蓄。因此,當初一起來台的友人,認為此處謀生不易,紛紛轉往他處,僅留下陳清一人。 由於陳清的吃苦耐勞,此蠻荒之地經過幾年的開墾,已成良田,所種植之稻米收成逐年增加。也吸引一些較慢渡台的唐山客,加入此地的開墾。到民國初年,蘆竹湳已聚集了數十戶人家,日子雖苦卻也過得知足悠閒。

民國五十七年,當時的縣長林為恭,為了帶動地方的繁榮,引進石化工業至頭份,將蘆竹湳劃入重工業區,而僅徵收部分土地,納入中石化廠區。期待的石化廠經過三年的興建,終於開工生產。由於該廠的從業人員,須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里民無人有就業機會,滿腹希望落空,惡夢卻是接踵而來。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居民健康與作物的收成,造成抗爭事件不斷。也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年輕人紛紛的搬離他處。 如今,蘆竹湳僅剩下一些無依的老人,守著破舊的家園與貧瘠的田地。因為如此,反而得以保留相當完整的三合院農村聚落,在台灣已絕無僅有。

在本土意識抬頭年代,這何嘗不是個轉機,然上天並不眷念守株待兔者,居民必須覺醒,凝聚居民共同意識,找回聚落傳統特色、肯定自身優點的發展路線,以農村聚落的歷史資產做為再發展的有利契機,讓民眾在參觀的同時,也可以體驗傳統老屋場域的特殊氛圍。

 

 

紅瓦磚牆裡   四季頻更迭   宅前松迎賓   廳堂永留存

 

院落農機具   憶想兒時景   年代雖久遠  懷恩父母情

 

 

頭份鎮是苗栗縣第一大鎮,居民高達約九成都是客家人,不過在這個客家鄉鎮,卻有一個閩南聚落蘆竹里,蘆竹里舊稱蘆竹湳,開庄兩百多年,聚落居民長期和客家人生活在一塊兒,不少居民都會聽、會說客語。這個老庄頭被劃入頭份工業區後,人口大都外移,庄內雖擁有近五十座三合院,但多數凋零破落,一群滿懷理想的居民成立文史工作隊,積極蒐尋村史資料,希望為老社區找出新的生命力,讓整個聚落重現特色和風情。

 

 

「晴耕雨讀」一語取自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鳳翔軒》:「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中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晴耕雨讀」的意義在於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充分珍惜時光豐富人生,這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真實寫照。苦讀義相通

 

 

「蘆竹湳」是苗栗頭份鎮蘆竹里的舊稱,是一個兩百多年歷史的老村庄,這兩年,一群滿懷理想的在地居民動起來,成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為蘆竹湳聚落歷史、人文做普查,積極搜尋村史資料,希望找回聚落傳統特色。

 

老油燈 珠算盤 打穀機 番然觸現眼底 不捨前人辛勞 思古之情襲捲而至

 

蘆竹湳至今,仍擁有為數可觀保留完整的老夥房,原因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七年,當時石化工業被引進頭份,蘆竹里被劃入重工業區,房屋不得改建,因此時光就彷彿在蘆竹湳停滯了四十年。加上工業區空氣污染嚴重,生活環境惡劣,年輕人紛紛搬離,僅留下頭髮斑白的老人家,守著破舊的家園。

 

 

更長巷弄裡   不聞喧嘩聲   登盡欲眠時  長夜更悄悄

 

 

社區居民的集體記憶、生活空間,被紀錄、被撰寫,得以傳承、累積。不過,談到聚落夥房保存的實質面,三分之一的老夥房早已無人居住,任其荒廢損毀,部分甚至面臨消失的命運,但要居民自掏腰包,挽救頹圮破敗的老屋,是個大難題。

 

 

蘆竹湳老聚落,因劃入工業區而發展停滯,反倒保留了完整的夥房農村景象,聚落的歷史文化資產也成為再發展的契機,在居民攜手同心的努力下,未來的蘆竹湳,在這迂迴的巷弄街道中,將有不同的風景。

 

 

(夥房)最早期的是土角厝,接下來是編竹夾泥牆、然後接下來就是磚造的,那這個都有,都看得到,有的古宅它在同一棟,同一座的古宅裡面,古宅的三合院,它正身,正身那一邊它是編竹夾泥牆,它的護龍一邊還保持土角厝,另外一邊已經是磚造的,所以很特殊。

 

 

簷下鳥雀忽晴   不忍譁聲侵窺   前院花木扶疏   水面清風荷舉   只見朱戶深鎖     窗櫺內人安在  

 

 

凌波過深巷   錦華誰與共   目送芳塵去   閒愁多幾許

 

 

城廓風光好  綠意花紅鬧   浮生愛歡娛   向花間留照

 

 

在地文藝創作著進駐拼布包教學

 

 

鹿廚坑步道 頭份鎮廣興里原名「鹿廚坑」,因當地居民早期大量設廚櫃式補鹿陷阱而得名。而今,當初肆虐農園作物的野鹿已然絕種,滿山鹿廚也早已不復見,保留下來的是純樸的農村風情,與悠閒自在的生活步調。近年來陸續開發建闢休憩步道,結合廣興里豐富的林相與質樸的風貌,這處鄰近市區卻仍保有自然風情的鄉里,逐漸成為吸引民眾假日踏青的好去處。

 

廣興里內綠樹茂密,以油桐樹、桂竹林、相思樹為主,還有兩株堪稱鎮里之寶的百齡老樟樹。近年開發的鹿廚坑步道是條o型環狀步道,沿路隨山脊線爬升,由海拔38公尺緩升至159公尺,入口處旁有一荷花池,向內走去則可發現蝴蝶生態區、獨角仙生態園區、螢火蟲復育區等自然園區,全區石階鋪設的步道有著綠樹如蔭,桐花林處若是適逢桐花季,更是綠白交錯好不浪漫!從桐花林往前走一公里處即是步道置高點-「牛湖凸山」,絕佳視野可遠眺尖山、中港溪及出海口。再前行一公里處就可看見整片綠油油的大草地,一旁有廢置多年的維也納公園,回程下山不妨可到鹿廚坑休閒農莊走走,賞花、看景,相信將為您洗去一身的城市喧擾,還給您放鬆休閒的好心情!

 

 

平台俯瞰的方向可以看到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與造橋收費站

 

 

黃葉地    秋緊臨    那人正睡裏    午後愛尋幽

 

 

山背伯公步道上的觀景平台

 

芳徑  微雨泥潤濕   樹林   深f秋漸向晚

 

鹿廚坑步道的最高點即是鹿廚坑山,標高104公尺,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顆

 

 

鹿廚坑外環步道全程約四公里,坡度不陡且多為原始泥土步道,環形步道約一個多小時能夠走完。

 

 

 早上參加社區大學舉辦之探訪村落 是一趟身心靈提升之人文之旅近午時分結束與女兒相約午餐午後陰涼微雨自有另一番情境遂前往鹿廚坑步道散步談心今日是非常完美的一天辛苦社大戴主秘及工作人員為學員們安排了一趟豐富的課程謝謝您們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攀登山岳:金童山(汶水尖山,506m,山字基點)、玉女山(586m,無基點)

金童山玉女山連稜為苗栗縣公館鄉與苗栗縣大湖鄉之界稜,從台3線大湖段約127K往後龍溪西岸望去,即可發現其尖銳挺拔的身影,金童山在右、玉女山在左。

攀登金童玉女山有2處起登點:1.以法雲禪寺為據點,由法雲寺古道燈金童→玉女山後繞行一圈而回

2.可由6號省道(龍港~汶水)中油出礦坑城隍宮起登,目前出礦坑至法雲寺建有長約900公尺之法雲寺古道,由此攀登金童玉女,後回原點或如有接駁車,則由越嶺點出法雲寺,今選擇第2行程。

鷂婆山為馬那邦山脈最北端的山峰,標高901公尺,矗立於大湖鄉東北角,就在泰安鄉與大湖鄉交界處,也在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東方;山容受地層結構影響,西、南兩面坡緩稜寬,北面臨汶水溪及支流洗水溪部份,則陡崖直劈,自頂深垂兩百餘公尺,露岩巍峨,奇突嶄絕,如巨鷹展翅,氣勢懾人心魄,昔日,鄉民因而名之為「鷂婆山」,客家語「鷂婆」,意指老鷹。

鷂婆山,標高海拔901公尺,有一顆二等三角點,編號1123號,地處苗栗縣泰安鄉大興村境內,為馬那邦山脈最北端的一座山峰。東稜與泰安鄉接壤;隔條汶水溪,與獅潭鄉八卦力山脈南端的烏石壁山遙呼相應,成為扼守住汶水溪內山的門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即設立在溪口的水尾坪。

由管理處遠望有如一隻蓄勢待飛的巨鷹,峰頂極像老鷹尖銳的勾嘴,待機噬殺村人。客家語「鷂婆」就是老鷹的意思,傳說是一座惡山,在早期客家人進入大湖開墾時代,便傳說這隻惡鷹十分兇惡,叼弒人命,也給原住民出草時每有斬獲。地方為此在對山興建了「法雲寺」,請佛組鎮壓,地方因此有「法雲建而大湖平」之傳言。

0700 竹南接占哥。

0735中油陳列館前左轉行約600 m至城煌廟前細覽法雲寺古道登金童、玉女山之路線圖。

0740 上車後三叉路右囀,約30 m左轉直上小巷,再行約2.6 k到達胡天宮,車停於此,與老爹相約12點法雲寺見。

0757 由胡天宮右前方走水泥路約50 m即是石階步道開始行程。


0808 石階陡上。

0812 法雲寺古道半路平台眺望牛鬥口風光,對岸公館鄉翠綠的山巒,隨著72東西向快速道路與穿越蜿蜒的後龍溪,相看環繞著中油出礦坑,與金童、玉女山對恃


0814 三叉路越嶺點(往玉女山的路即在岔路口與觀景台中間)左下產業道路是金童山,往下是往法雲寺,取往金童山續行。0820

0825行約5 min遇高壓鐵塔(中寮-龍潭147)續行寬大土路下行,應是昔日為電塔所築保線路。

0830再約100 m右側即是登山口,眾多路條易分辨

越一小丘下坡鞍部後再陡上,路徑明顯,沿途有繩索可供攀登,途中半山腰可見右側法雲寺依畏在玉女山山腹中。

0850 金童山(尖山)山頂,標高506公尺,立有一顆山字水泥柱,山頂樹林圍繞無展望。前輩記錄言前方小空曠地有視野,今卻已被樹林所遮掩。

0855 原路拉繩陡下。

0910 返回登山口。右明顯產業道路去汶水間山北峰不取,原路回三叉路越嶺點。

0922 三叉路越嶺點,左路徑有路條,卻是荒蕪漫草一片,前行進入沿稜荒蕪深處,占哥在前方呼叫:沒路,正確嗎?答說:如遇見鐵塔則無誤。途中視野同觀景台,一覽無遺。

0932 越過芒草區,路右電塔(龍潭-中寮149、峨眉-中寮088),山徑隨即進入樹林。

09351叉路口取左。

09402叉路口取左,再走約50 m右側即是玉女山登山口。

0945 玉女登山口起登,進入竹林區後,倒竹遍地,蚊蟲緊緊相隨,靜華說:打死數百隻不為過,實是擾人揮之不去,想停頓喝口水都難﹗

0956 腰繞濕滑山徑,幸有繩索可輔助。

1005 上稜線取左(噩夢始知隨行)

1012 鑽行倒木叢,沿著老舊繩索陡上,卻發現路徑全無,黃藤與芒刺遍佈,時而勾住背包,時而伴住腳,身陷重圍中,占哥在前呼叫幫忙找路徑,實情卻是進退兩難,左右無法脫身窘境。

1020 占哥呼叫:路徑在右側,殺出重圍後,步入明顯山徑,不禁吶們剛剛路徑?怎會陷入死胡同。

1028玉女山無基石,山頂標高586公尺,毫無展望,為此行攀登的最高山頭。太多蚊子無法多停留,匆匆拍照後閃人。1033

1043 再次遇到剛剛死胡同,又是一番努力苦尋路徑,忽左忽右,殺出重圍。

1055 離開稜線,取右下切後腰繞濕滑山徑。

1120 返回登山口。路右明顯山徑,取左原路回越嶺點。(路右明顯路徑約15分即可回法雲寺登山口,但登山導覽圖卻無此路徑)

1140 返回三叉路越嶺點,取右石階往法雲寺。

1148 法雲寺古道前段為木棧道。沿途可見金童山和其後方知鷂婆山。

1153 法雲禪寺古道入口解說牌。右岔路即通往玉女山登山口1120

取前行通過公廁區。

1156不銹鋼欄柵,取左往停車場。轉個彎即見我的愛車在。

1156不銹鋼欄柵,取左往停車場。轉個彎即見我的愛車在。

1159 法雲寺牌樓處打電話給老爹,相約法雲寺廣場見。

1205 法雲寺廣場樹蔭下午餐,廣場前視野極佳,可見下方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鷂婆山山形獨特,仰望碧天際,俯盤綠水濱,盛年不重來,猶有竟時,既來之時間尚早則登之,打電話給羅老師請教:鷂婆山登山口再何處?

鷂婆山奇突嶄絕

鷂婆山奇突嶄絕

大湖鄉東緣,以馬那邦山脈與泰安鄉為鄰,由汶水溪南岸之鷂婆山,經細道邦山、馬那邦山、蘇魯山,至大克山,翠巒羅列,極為壯觀。

馬那邦山與八卦力山,本屬同一山脈,因被汶水溪切割成烏石壁峽谷。整座山脈呈大傾倒坡,東陡西斜,係台灣全島最標準的單斜構造地形。

1245 由雪霸國家管理處之苗62線,進入清安豆腐街,里程歸零,循「天然居」指標前行,至產道高點越嶺處叉路,便可見「鷂婆山登山步道」指標,停車於路旁。(約4K處即抵達鷂婆山登山口)

1330 鷂婆山登山步道指標處,取左進入竹林產道。

1335 產道結束,接泥土階梯一路陡上,遇2位原住民女童,以跳躍方式愉快下山,不枉山裡的孩子。

1340轉為木頭階梯繼續陡上,遇女童父母親,告知鷂婆山被開發過度,山容盡失。

1348 接續通過3段鋁製梯子陡上,非常陡幾乎垂直且梯子會搖動,告知靜華待會下山時我會怕……,占哥擔心魯米無法攀登,竟要我和靜華不要上山了?

1355 上至稜線,後山已被開發光禿且雜亂無章,有3座小山頭,問工作中的農人鷂婆山是哪一座?左側第3座光禿即是?沿著開發中的泥土路腰繞。

1400鷂婆山,二等三角點No.1123。發現三角點在已被開發山林的邊坡中,幾乎可想像,隨時隨地此三角點在另一次整地中,會像九華山三角點就此被埋沒於荒煙蔓草或廢土中。越陌度阡相對山林面目已非,一時悲從中來,頗具憂思。

1410 不取東稜原路下山,由西南稜走產業道路下山,工人告知約1小時步程,沿路綠竹夾道清幽怡人,看電線桿編號51號,開始緩坡而下,果園、林園相伴,前方馬拉邦山如影隨行,心情愉快。

1435 見鐵皮屋農家,問需時多久可以出苗61線?告知沿主幹道下行約700公尺。路旁筆柿壘壘,農家散落遠人村,桃李羅堂前,一幅歸園田居圖,遠處偶有狗吠三兩,3人遊冶田園樂逍遙。

1450 路徑轉為急陡下,腳已初顯不適,是否有誤?700公尺的路無盡頭。

1515 終抵達公路,告知老爹前來接應,地處細道邦路段已近大湖。

1530 上車回程。

此行程將安排於社大103年春季班:

自苗613K大湖鄉大南村香林橋起程,由西南稜走產業道路,沿路綠竹夾道清幽怡人,果園、林園相伴,緩坡而上,抵山頂薑園達三角點,約須2小時,往日茂盛杉木林已成回憶;下山循東稜線跨兩小山頭,劈荊斬棘,攀越陡峭原始叢林,腳蹬鋁梯步道,手握繩索護欄,穿越竹林,回產業道路經苗62-1線抵清安豆腐街。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關古道』一般分為三段:

1.南段:主峰關刀山至聖衡宮雲洞山〈苗130線〉。

2.中段:聖衡宮至十份崠〈苗60線〉。

3.北段:十份崠至出礦坑。

因全程長達20餘公里,一般遊客多分三段登遊。南段、中段均已走訪過,唯北段自出磺坑啟程南行經柑仔樹下、雞籠山,循稜側山徑至十份崠,復沿苗60線下行至南湖,約15公里,步行時間約5小時。全程路況良好,均屬水泥或柏油產業路面,惟上下坡起伏頗大,是一條考驗體力和耐力的健行路線,考量社大成員體能,及今日行程為訪雞隆山、龍船山,故由台3線大湖啟登出出礦坑。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此地開採石油已有百年歷史,自一八一七年(清朝嘉慶廿二年),當地居民吳琳芳在後龍溪岸的石隙中發現油跡滲出,居民鑿井,經常見到硫磺色的液體湧出,並不知這就是珍貴的原油,把這液體叫作硫磺油,因此,當地舊地名為「硫磺窟」,之後更名「出磺坑」,因此地屬開礦村,所以也有人稱之「出礦坑」。

直到一八六一年(清朝咸豐十一年),淡水廳通事邱苟在此掘井深約三公尺,每日抽取四十餘台斤的油,一八七七年(清朝光緒三年),清廷將石油開採權收歸官辦,從美國購入一部頓鑽鑽機,延聘美國兩名鑽井技師指導鑽井,曾鑽至三百公尺,每天可取油一千五百公斤,但不到一年便因井枯而作罷,末期以開採天然氣為主。

出礦坑原名叫苗栗煉油廠,一個從日據時期就開始採及石油的油田,出礦坑的油井林立,但最偉大的是一個名叫「一零六」的油井,他是出礦坑會開發成功的關鍵,沒有它就沒有出礦坑。

不過,這口井是我國使用頓鑽鑽機鑿成功的第一口古油井,深具歷史意義與紀念價值。

※台灣油礦業簡史

1. 咸豐末年,邱茍在出礦坑發現油苗挖油點燈。

2. 光緒三年收為官辦。

3. 光緒十三年,劉銘傳設礦油局四年後取消由邱阿玉繳稅接收。

4. 光緒二十七年,日人派員勘查在出礦坑等處鑽探迄民國三十四年共鑽兩百多孔井。

5. 民國三十五年,台灣油礦探勘處成立繼續經營,出礦坑、錦水、竹東、六重溪、凍子腳、牛山、竹頭、崎頂等油氣田。

6. 民國四十年,加強探勘增招人員,成立探勘隊研究室,全面進行探勘,可惜未獲大量油氣。

7. 民國四十八年,加深井水38號井,在中新世地層發現油氣。

8. 民國四十九年,鑽探106號井,也在中新世地層發現油氣,從此向出礦坑氣田深部鑽探,陸續生產氣田。

9. 民國五十一年起,繼續在鐵砧山、崎頂、白沙屯、永和山發現油氣,這是台灣油氣生產的全盛時期。

10. 除上述構造之鑽探開發外,民國六十七年起,並在台西、新營、八掌溪、新隆及北寮等處新發現油氣構造。

11. 民國七十五年,海域長康氣田開發完成,納入生產行列。

油氣處理,自民國五十二年起,在錦水、青草湖、鐵砧山及出礦坑場內設立天然氣田廠及二氧化碳脫除廠。

0630 頭份出發沿台397K三彎南下。

3129.01K處見「天恩農莊咖啡1.5K」指標右轉進入,里程歸零。

0.8K恭敬橋後遇叉路路取前循“農苗大3 ”、“天恩農莊畫家咖啡園”指標前進。

2.8K 137.138油井,下車聽取松雄大哥講解探勘油井之歷史。

到油井,每一個都是雄偉壯觀,從剛剛的「一零六」提起,還有一個名叫「聖誕樹」的油井,如同他的名字造型和外觀,跟聖誕樹一模一樣,是出礦坑的名井之ㄧ,如今這些由景已經不再開採石油了,出礦坑的產油量也快接近零了,但那些油井那些設施足以呈現出前人畢路藍縷的精神、刻苦耐勞的客家精神。

3.0K 途經視野開闊處,可見三義員屯山、雙峰山、三角山稜線,及三義市區景觀。

4.1K 岔路,左急彎往109-W新隆區登雞隆山、右直行往131號油井登龍船山;先取左登雞隆山。

指標為HSL-2W(新隆2號井)CHK-120(出礦坑120號井)

4.6K 路左CHK-109W油井叉路,取左黃麻園、新雞隆。

6K 路左CHK-120W油井,有大型加熱器、分離水塔。

6.4K 叉路,左福勇祠,往HSL-2W-3W油井,右下往新雞隆,取左上。

6.7K 福勇祠。

6.9K 叉路左上2號油井,右下3號油井,取左HSL-2W油井。

7.2K停車於2號油井下方空地,距「麻園幹8911」電桿約30公尺,登山口在「麻園幹8911」電桿附近,車停妥後往回走。

0805從「麻園幹8911」電桿左前方小水泥路上登,路口有山水雲指標。

0807 經過菓園工寮,取直行進入果園後取右。荒草漫漫,幸有松雄大哥沿途砍草僻徑前進,沿相思林邊往高處行。

0815 登抵基點處,雞隆山:標高727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四五號;苗栗縣銅鑼鄉。基點周邊荒草似乎有人剛整理過,因無展望及蚊蟲嗡嗡作響,匆匆拍照後即快閃。

0825 返回停車處,步行至2號井參觀,遇一在此工作之大哥告知,前行約200公尺果園處有非常佳之觀景點,步行前往

因有霧氣,隱約中只見耀婆山獨特山形,路又往十份棟茶亭(出關古道北段)唯路程似乎尚遙遠。

0835 上車循原路回。

從雞隆山循原路回到來時路“4.1K 岔路處”取直行往131號油井登龍船山,里程在此歸零。

0.1K CHK-111WCHK-123W巡井基地停車拍照。

柑子樹下為出關古道北段的中繼站,位於公館與大湖、銅鑼交界處,也是三鄉之間往來的輻輳地點,當地居民將山坡地開闢成平台階地,種植柑桔〈橘〉,故名柑仔樹下,附近也盛產牛心柿。「柑仔樹下」一帶石油氣蘊藏豐富,沿途油氣井林立,現仍繼續生產,托中國石油公司探勘油井之福,當地對外交通頗為方便。

0.3K 叉路往慈雲宮。西南側的觀音山〈標高597m〉為關刀山山脈主要山頭之一,三面峭崖壁立,嶺上聳立慈雲寺一座,建於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主祀觀世音菩薩,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

1.1K 慈雲宮,取台階上行,左前方可見剛剛走過之雞隆山。

2K 返回叉路取左。(慈雲宮來回2K,里程再次歸零接前0.3公里數)1.4K遇叉路左轉往131油井,右下往苗栗,取左上。

2.2K 岔路取左上(岔路口「電桿開礦幹7520)

2.4K 遇新設鐵柵門停車,鐵柵門處電桿「開礦幹7525」因巡井車進入未上鎖,驅車進入約0.2K抵「開礦幹7534」電桿處,

再往上約100公尺即為131號油井,登山口在“開礦幹7534”電桿左側,松雄大哥先至131號井探訪昔日中油老同事,多年不見相見歡,暢談欲罷不能,幾番催處方告別。

1005由「開礦幹7534」電桿左側登山口進入

龍船山登山路徑前半段為近乎荒廢的石階步道,問松雄大哥為何有石階步道?告知昔日有大型儲水塔供員工使用,而今已拆除。

後段為穿行於竹林中的泥土山徑,因多次颱風侵襲,樹枝倒木橫亙,又是蚊子擾人,實是痛苦。

1025登抵基點處,龍船山:標高655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107號;苗栗大湖、銅羅、公館交界。基點周邊荒草似乎有人剛整理過,因無展望及蚊蟲嗡嗡作響,匆匆拍照後即快閃。

1040 返回鐵柵門處,上車。(步行上山20分、下山15分)

返回131號井叉路,里程歸零,往公館方向行。

3K 抵開礦社區。

目前,出礦坑還留有一間博物館在運作,每天都有無數的遊客前往參觀,博物館內部有許多出礦坑 的歷史、油井模型、石油樣品和影片,只要來到這,出礦坑的資訊便可一覽無疑,所有疑惑皆可在此得到滿意的答案,有機會一定要到此參返﹗

如果不知道哪裡有石油,豈能建造油井呢?當然要做一番探勘不行,探勘的方法分為三種,第一較重力探勘,第二叫震波探勘,第三是利用直昇機做地質調查。當探勘測出石油的反應之後再做套管水泥工程,套管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井孔、分離高低壓的地層以便於採集油氣,下水泥是為了隔離地層內流體相互流通以及加強套管強度和保護油氣層,這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程,當時的物質缺乏,科技又不發達,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工人有如上刀山下油鍋,一個不小心都有可能喪命,出礦坑每一個油井都是前人的豐功偉業,令人佩服。

出礦坑探勘博物館,進入參觀,油礦陳列館,館內陳列百年來台灣油礦開採的歷史資料,及各項開採設備的模型,因有退休人員松雄大哥解說,收穫良多。

※此行程主線里程約9K,登慈雲宮或登龍船山來回各2K,可視社大成員腳程而做增減,原是臺灣開採石油發源地的古道,已走過百年的風華歲月。古道被綠林群山環繞,很適合走訪散心,看著滿山遍佈的油井地,清新空氣、視野開闊展望,讓人有如置身世外桃源般的愜意。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梨的故鄉:三灣地區高接梨的品種百分之九十五為豐水梨,因為三灣豐水梨肉質細膩、湯汁豐富、甜度又高,為了要區隔他地方的豐水梨我們命名為「三豐梨」三豐梨只能到三灣才能買得到,因為三豐梨百分之百是在台三線三灣段的二旁,由梨農自己擺攤直銷,每到三豐梨的產期「即六月中旬至八月底」台三線三灣段的二旁形成特有景觀。

水梨功效: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潤肺,怯脂降壓,養颜護膚, 並具有顯著的潤肺止咳、養颜排毒、軟化血管、健腦益智、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

小北埔山,又稱大坪山,標高207公尺,位於苗栗三灣鄉北埔村與三灣村的交界,山頂有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登山口:從縣道12417.35k轉入「櫻木花の道」

山塘背步道有南北兩個入口,北入口在大上農莊餐廳,通往一號步道;南入口由三灣鄉公所進入,通往二號步道。

山塘背步道是環繞山塘背大池塘山區的健行步道,共分為一至四號步道,其中一、二號步道為產業道路,三、四號步道為石板步道,三、四號步道交接處有大埤塘,精華段在四號步道。

我和占哥松雄大哥決定由苗12417.35K櫻木花道進入連走山塘背步道41號後由北入口出位於台3線里程約96K附近。

1035 登山口:從縣道12417.35k步行轉入「櫻木花の道」產業道路約好老爹至山塘背步道北端登山口接我們

1042 叉路取直沿產業道上山約550公尺可至山頂。途中明顯之神仙縱走稜線相隨。

1047 北埔茶香小徑叉路取右行木棧步道此處乃唯一茶園坪茶樹青翠山巒環繞四周清幽有緻

1055 觀景台。大坪山圖根點就在旁,在此賞景點名各山頭,鵝公髻山、南比林山、向天湖山、樂山、加里山於雲霧中、神仙縱走稜線……..

小北埔山,又稱大坪山,標高20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100 取往山塘背步道續行進入相思樹林裡,行進中可以遠眺獅頭山。

行進中可以遠眺獅頭山。

1105 叉路。左下往三灣派出所為山塘背2號登山步道松雄大哥在此告辭我和占哥取右續行

1115 叉路,左階梯步道為3號不取,取直行。

經過民宅狗兒狂吠迅速離去

1125經山塘背伯公廟(H135m)叉路取右下往大埤塘。

1130經過「浣衣橋」,有古意盎然樸拙之洗衣板。沿石階步道陡上。

1135 陡坡終點此處為一平坦七里香樹林,續行未幾又是陡坡拾級而上。

1150步道沿山稜線而行,最高處海拔約187公尺,若從大埤塘方向開始走,坡度較緩;最高點的地方設有觀景台,可以遠眺獅頭山。一路上坡,走來有點累喘,很有登山的感覺。山塘背步道最菁華的路段就在四號步道,不宜錯過。

1155 四號步道全線鋪設石板步道,沿途夾道的桂竹林,優美令人陶然。舒適的桂竹林石板步道令人心情愉悅。

1200 步道崩塌處小心通過

1205 山塘背4號登山步道起點旁有一座小土地公廟,廟旁即是四號步道的登山口。四號步道起伏較大,有一大段上坡路,因此大埤塘旁另設有一條親子健行步道,通往三號步道,小朋友或年長者,可以選擇走這條路線,以避開四號步道的起伏路段。

此處為大埤塘所在,山塘背」主要是指三灣、銅鏡、北埔3村之間的谷地,早年有彭姓家族來到在此地種茶為生,並且掘池養魚,灌溉田地;民國79年時家族後代彭先生特別將魚池整修、構築池堤與排水口,使池水終年不竭,作為休閒怡情的場所,造就「大埤塘」現在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致。

埤塘水面上方架有細網,我和占哥2人猜想此用處為何見有農人經過及隨口而問答之以防範鳥兒偷吃養殖池的魚兒。實為養殖大閘蟹

1210 埤塘旁設有小型的停車場,供遊客停車。然而一號步道是狹窄的產業道路,不易會車,應以步行上山較為理想。

1220 沿產業道路往出口1號而行

1230遇一、三號步道叉路口,取右台3線,山塘背一號步道,雖然只是一條山區產業道路,但沿途幾乎都處於林蔭之下,沒遇見車輛往來,走來相當舒適自在。

1236經過寶樹堂民宅後(三灣村三灣46),取左即抵台3線約96.5K處,打電話給老爹前來接駁。

※(此活動預定安排:由北端1號步道登山口~大埤塘~4號步道~浣衣橋~土地公廟~2號接茶香小徑~大坪山~櫻花道~接苗124~中港溪河濱步道~~三灣老街尋訪五穀廟、崇仙宮、東和製茶廠、醫生娘祠、石母祠……三灣公園俯瞰中港溪流域之彎蜒川流,完成深入城鄉探訪一日遊)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灣鄉位於苗栗縣之最北端,居中港溪中游,峨眉溪之下游。因中港溪河床接連有三個大彎曲,每個彎曲處均沖積成河埔地,可供開墾而成庄落。這三個「彎」依字義易「彎」為「灣」。第一個灣是今之「內灣」,第二個灣是今之「龍艮頂下」的「二灣」,第三個灣即今之「三灣村」,遂取名為「三灣」。

客家話或閩南話的『龍峎頂』,是指小山或丘陵的高點處,也就是地理術語中,所謂的『龍脈的山頂』,因此取名「龍峎頂」。

北埔村埤塘:北埔村人口179戶、650人,一個鄉下社區,參加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打造特有的埤塘文化與風光,水土保持局引以成功案例,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魏承生經常應邀分享經驗。

他說,北埔是傳統客家社區,居民絕大部分世居,務農為業,地處高台地,農耕需要的灌溉水源,必須從對山引流到大茅埔,也就是三連埤地區,因是水源末端,水量時多時少,不穩定的水源,村民必須挖池蓄水,造就社區的230處埤塘。

北埔社區致力復育埤塘文化與景觀,埤塘成了生態寶藏,鳥啼聲不斷,大冠鷲高空盤旋,加上自然山林、新鮮的空氣,原來沒落的埤塘,反而成了北埔社區引以為傲的埤塘秘境。

老銃櫃步道:位在三灣鄉三灣村、永和村與大河村的交界,是新近開發的休閒步道,步道口在苗511.7k(近山城休閒農莊)土地公廟旁,有明顯路標。

「老銃櫃」是這裡的舊地名,「銃ㄔㄨㄥˋ」是指一種舊式的槍械武器,「櫃」以客語發音,是儲藏的意思。由此可知,此處曾經是先民拓墾時的武裝防衛重地。

步道自土地公廟開始,全程約1.5公里,可以欣賞三灣丘陵地形山巒疊翠的景色,步道終點五寶慈湖寺設有告示牌,若循原路往返,來回約需45分鐘。

北側步道口在苗511.7K(近山城休閒農莊)土地公廟旁,有明顯路標;南側步道口位於五寶慈湖禪寺左側(台3線約100K處),入口處牌樓設有指示牌。

0705 頭份家中出發。

0725 17線龍艮嶺步道北端登山口(面對登山口左頭份斗煥坪,右三灣市區台3線)進入後發現樹枝、雜草叢生,該是最近潭美颱風作為。

0734 拾階而上抵觀景台,樹梢間右望可及珊珠湖、斗煥坪地區風貌。

續行後左側視野非常棒,俯瞰中港溪流域及對岸三灣市區。

0745 行紅磚路抵觀景台休息區。0750

0805 南端登山口叉路,取左下17-3線。

0820 彌陀寺叉路,右往永和山水庫,取直行往老銃櫃步道。

0905 慈善堂。

0915 叉路取右行約300公尺,三連埤塘。

取右水岸步道環湖一週約20分,濕地生態豐富,野薑花夾道歡迎﹗

0935 取右出口接苗5線,前行約50公尺接山城休閒農場。

0938 北埔村老銃櫃步道北端登山口。由土地公廟旁步道啟登。

0950 台灣省府土地界標。

0955 觀景台休息區、步道解說牌。

1010 叉路取左下往五寶慈湖禪寺,下方入口正舉行七月普渡,梵音饒繞。

五寶慈湖禪寺全貌。

1015 接台3線約100K 處,老爹在此接駁。(全程馬不停蹄約3小時)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行程簡介:

火炎山標高六O二公尺,位於三義鄉和苑裡鎮的交界,南臨大安溪,全山因土質鬆散,長久以來,陡峭的岩壁逐漸流失,火炎山的礫質惡地,顏色呈赭紅、黃色或橘色。不論夕陽西下,餘暉斜映,或日正當中,艷陽高照,那一座座如筍如屏的赤色秀峰,遠看彷彿有燃燒著的火焰正在跳動,因而被人們稱火炎山。  火炎山,不僅地質奇特,植物也與眾不同,而且山容雄偉,展望絕佳,吸引不少學術研究者及愛好大自然的山林雅士們前往調查、採集、研究、登遊,可說是苗栗縣一項彌足珍貴的天然資源,值得好好規劃及保護。

火炎山香茅古道已有200年歷史,是條見證早年閩客先民拓荒及香茅產業興衰滄桑的古道。在沒有公路的年代,香茅古道是先民挑著香茅草苗與提煉好的香茅油,從苑裡山區走到三義市區進行交易的「香茅路」,更是三義地區客家居民翻越火炎山入墾大安溪沖積平原的拓荒道路。香茅古道從苗46線的社苓坑出發,海拔高約230公尺,沿途可見不少先民種香茅、堆石砌牆的遺跡。越過高坡地,一路蜿蜒穿過整片人造油桐林,再爬上當地人趣稱「跌死猴」突出嶺,海拔已升高到350公尺以上,在此可眺望整個大安溪沖積扇平原與台灣海峽,壯闊的景象,不由令人忘了來時路揮汗如雨的辛勞。越往上走,整個火炎山原始林相逐漸完整呈現在眼前。當抵達視野極佳的火炎山三角點時,別忘了拍張照片,為古道之旅留下珍貴的紀念。

交通由中山高下三義交流道接台13線往南方向,遇高架橋不上右下再往右接縣道140,往苑裡方向行駛,再右轉接苗43線,過華陶窯大約1公里左右轉入苗46線,往內再1.9公里處即可達登山口。

102.08.11    星期日    人員黃秀李   陳元占   林靜華   接駁:老爹

0745 登山口。南勢里3鄰。

0750 出發。循登山路條前進,穿越雜木林、芒草區。

0810 右切轉稜拉繩而上。前有一明顯路徑?此溪谷路殊途同歸稍後會整)沿途視野良好,鐵占山隨侍在側。

0820 跌死猴觀景平台。為一有木椅之休息區可俯瞰苑裡及鐵占山秀麗風景

0830取左約百公尺左下切接0810前方路徑,取右行98年來此時芒草及人高需躦行而過而今卻路況良好明顯有熱心人士砍伐清理感謝

0835 陡坡接上稜線取右「百松坡」為一瘦稜。

0852 轉稜處取左。此處視野佳,可俯瞰大安溪乾沽河床流域。

0900進入大崩塌處,全程架有繩索,取邊坡小心通過。

0915 接上南稜線叉路。取左往火炎山往火炎山15

0928 叉路。右下伯公坑,左往鄭成功廟20取前有一鐵牌標示往右三角點取往三角點

0933 火炎山前休息區昔日此為遮蔭寬廣休息區今似乎雜草生長腹地變小

0935 火炎山,台灣小百岳之一,小百岳編號為:035號。其山頂處有顆三等三角點,編號:159號。標高:596公尺。火炎山的地質屬於更新世頭嵙山層和紅土台堆積層,所以行經國道一號至此,常常看到於大安溪旁有一座崩塌嚴重的紅土裸露的山,那就是火炎山。

在此吃水果休息並決議此火炎山已走過伯公線南稜線香茅古道線鄭成功廟線因為有老爹當接駁遂決定由垃圾掩埋場出

0950 往北稜方向下切,芒萁擋道。

1000 叉路前為北稜線可至慈濟山,取右。沿途路條稀少,全憑方向感覺走。

1028 砍伐區。

1040 接上泥徑。

1048 接上產業道路取右行,與掩埋場圍牆平行往台13線出口。

1052 取右接林間小徑。(為三角點處有一仁兄告知可免去曬太陽,接伯公廟登山口)

1100伯公廟登山口。取前行約300公尺即抵西湖村伯公坑福德祠。

老爹由香茅古道登山口,到此接駁完成探勘,不需來回走。

※(完成今日路線探勘,本活動為苗栗社大秋季班課程之一,原計畫走南稜線,本班新成員多,為避免下稜線斷崖崩壁處之危險性,故更改由香茅古道起登,後由伯公廟出台1354K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