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古道是苗栗造橋鄉大西村與大龍村之間往來的舊路,昔日兩地之間婚喪喜慶往來或農產挑擔前往市集,都行走這條山路,直到山區產業道路開通之後,古道才逐漸荒廢。
民國92年(2003)初,造橋鄉公所整修劍潭古道,並於沿途種植油桐及桂花樹,以營造「桐花樹下桂花香」的勝景,而成為一條古道踏青休閒路線。
劍潭古道全長約2.5公里,都已鋪上完善的石階或石板,路況良好,沿途設有歇腳、觀景、斜陽三座涼亭,還有賞景平台及石椅等設施,而古道的入口及出口也都貼心設有公共廁所,可以說是一條相當大眾化的觀光休閒路線。
劍潭傳說 「劍潭」地名的由來,相傳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入台後,曾帶兵在造橋鄉大龍村一帶「征番」,由於原住民奮勇纏鬥,使鄭軍吃盡苦頭,有一天,鄭成功行經附近一處深潭時,感慨戰事不利,怨手中寶劍不靈,憤而將劍擲入潭中,頓時,潭水翻滾,怒浪濤天,達七天七夜之久才平靜下來,劍潭之名,從此不逕而走。
另說為林爽文於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在彰化舉兵反清,轉戰南北,兵敗北逃,途經造橋劍潭,念及一世英名,即將毀於一旦,萬念俱灰,怒將配劍投入潭中。亦說,林爽文率兵經過此地時,眾將士口渴難耐,林爽文舉寶劍插地,立即泉水如湧,成一大潭,寶劍消失潭中。
劍潭古道的登山口就在劍潭水庫入口的對面馬路旁。劍潭水庫建於民國46年(1957),在中港溪上游支流南港溪築壩,可蓄水五十六萬平方公尺,供應當地農業灌溉水源。劍潭之名,傳說鄭成功(或其部將)曾率兵至此,將寶劍擲入此地溪潭中,因而得名。另有一說是林爽文起兵失敗後,路經此地,憤而將寶劍投置於水潭裡。兩者都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並非信史。
交通指引 中山高速公路=>下頭份交流道=>左轉接台1線(往苗栗方向)=>左轉接台13甲往造橋=>大西村十字路口轉往大龍村方向=>5分鐘即可抵達古道入口。
0900大家準時登山口集合,劍潭古道從登山口起登,即是長達四百階的陡上石階路,是劍潭古道較辛苦的一段上坡路。登山口旁有登山路線導覽圖。
劍潭古道入口處栗縣:造橋鄉 苗14線道路,大西村及大龍兩村交界處
上稜之後,抵達歇腳亭。亭前展望好,整個大西聚落就在山腳下。大西,舊稱「大坪」,南港溪流經在此,迂迴曲折,形成的一片寬闊的河岸平原,客家先民來此地拓墾,形成農業聚落。
由此而去,古道轉為平緩,沿途路旁有桂花,又有綠竹,一路走來怡來自在。
不久又轉為石階上坡路,爬上之後,抵達觀景亭。
人生匆匆過如雲煙,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活蹦亂跳俏皮佳人,悠遊山林間樂逍遙。
由觀景亭續行,石階路先下坡,再爬坡,此後古道行於稜上,沿途或夾道有竹林,或有樟樹、相思樹盎然生長於路旁,路徑清爽,林木幽雅。途中一處鞍部,有左岔路,一條小產業道路通往大龍村,這應是昔日的劍潭古道舊路。
適時停頓休歇,好山好人好美景,莫要來去又匆匆,有你有我共隨行。
過了岔路,古道石階又爬向另一高處,抵達斜陽亭。此亭朝西,可欣賞夕陽西落之景。
最後一片相思純林後,石階路向下,即抵達古道出口,接大西外環道,再沿著馬路返回劍潭古道入口。
好戲上演【皇上駕到】皇帝曾兄、黃帝鑑哥在上:眾妃向皇上請安,皇上萬福金安。
手拉手,齊揮舞;排排站,齊跳躍,圈起一個圈,畫個同心圓。
祝福大家:大吉大利,洋洋得意。
走在田埂上,走在鄉間小路上,童心未泯的我們,營造恍如走星光大道般,真的超開心﹗
中午時分回到鑑哥的小木屋,鑑哥好像魔術師般,隨即擺上一桌好料美食,讓大家食指大動,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頤一番,尤其是那一鍋雞酒,讓我、月如、玉真有停不了的愛。
晚上是光明兄旗下三合行、泰一鋼鐵…的歲末尾牙,來玉廠長有交代,古道班要參與演出熱歌勁舞,本班推出歌手:月珍、玉真、莉貞、明敏,表演彩排中。
月珍:可愛的玫瑰花,扭扭舞曲,一定要用力搖擺喔﹗
莉貞:情人(搖滾版)唱得真是風情萬種、魅不可擋。
玉真:愛情限時批,恰恰舞曲,前進一二恰恰恰,轉身再來恰恰恰。
明敏:情人的黃襯衫,前後扭動、左右擺動,阿如:我有肢體障礙啦,我只會鬼叫狼嚎而已,對了,就是要這樣……….
鑑哥:熱情的沙漠…….我的熱情 阿
來玉監督報告:場子不夠熱,要嗨喲﹗用力的嚎叫……妳們真是好女狼,青出於藍頗有凌駕三守隊的少年狼之上………..一切演出,歡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