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竹南週日古道班           本班:45             今日請假:13位(適逢清明掃墓)

關刀山稜脈南北縱貫,北起後龍溪畔的龍船山,經觀音山、新百二份山、雲洞山至關刀山,『出關古道』一般分為三段:

1.南段:主峰關刀山至聖衡宮雲洞山〈苗130線〉又稱聖關步道。

2.中段:聖衡宮至十份崠〈苗60線〉又稱十份崠古道。

3.北段:十份崠至出礦坑。

十份崠越嶺路(挑夫古道):苗60線新雞隆至十份崠茶亭出大湖台3線。

60線道為昔日銅鑼鄉新雞隆通往大湖的主要路徑,稱「十份崠越嶺路」。自新雞隆新庄經鹿湖、九份、十份崠、草崠進入大湖大寮,西端由鹿湖西行,可抵三義。此路約闢建於清同治、光緒年間(1870年),為拓墾時期銅鑼通往大湖的重要鹽路、郵路。日治台灣堡圖登載路寬1~ 2公尺,平均約6臺尺(1.8公尺)

今日行程:出關古道中段:聖衡宮至十份崠〈苗60線〉4.5K(十份崠老茶亭午餐)取西向由銅鑼挑夫古道沿九份過新庄橋,抵苗600K新隆村苗 11926.8K處(大巴接駁點),即新庄銅鑼鄉第九號公墓,全程約10K

順訪興隆國小內千年老樟樹、關刀山大地震災紀念碑,緬懷興隆村「震災殉難者慰靈碑」、客家大院。

交通:竹南→【台72】快速道路往汶水、大湖,至汶水後接【台3:127K】右轉南下,過大湖市區後於【台3:138.6K】處,右轉【130】縣道31.2處直行,進入苗栗縣大湖鄉栗林村,這塊山區統稱為「薑麻園農業休閒園區」

「聖衡宮」位於栗林村姜麻園內,臨近大湖鄉與三義鄉、銅鑼鄉的交界點,相傳民國21年歲次癸酉,村民深夜經常聽聞仙樂,天空彩雲朵朵金光四射,神火顯現景象壯麗,邱阿德以代天宣化之名,在自家住宅成立宣化堂,由於香火鼎成,又再經改建,而成聖衡宮。聖衡宮主祀關帝君,並供奉『關呂張』三尊恩主等諸神佛,是一座標準的道教廟宇,建築典雅富麗,四時香火不斷,是登山朝聖的勝地。且在聖衡宮後方雲洞山有一瞭望台,可四望大湖鄉境諸多山峰、河川,視野極佳,可觀望日出日落,景色宜人。

聖衡宮每年一度的關聖帝君誕辰大典(624),是大湖客家人的重要慶典。

觀雲樓,雙層涼亭,展望佳。指標右往十份崠,回往雲洞山,這裡的雲洞山指的是聖衡宮,而非一般的山頂。團拍是本班極具風格的精神

瞭望台,五層樓高,展望極佳。二三四樓分別供奉不同的神祇。眺望關刀山,遠眺大湖,遠眺三義,遠眺三角山。眺望新百二分山。

郭惠珠   巫菊李   林玉雪   邱美文 林靜華 林錦玲

新百二分山,海拔84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基石位於木造涼亭旁邊

猜猜看抓螞蝗也黃廠長說被螞蝗叮咬後不會中風今天被螞蝗臨幸的同學應該稍感安慰

昨夜雨來襲今日路濕苔滑留下此最堅強的復健隊伍

東坡肉石壁,最後一段經油桐樹林往下,遠處可見大湖。

送走寒冬新綠迎春面對滿眼青翠凡事隨風而逝

雙層涼亭,出關步道以此為終點。展望不錯,眺望黃麻園山區,遠眺大湖、鷂婆山。

1.遂由往東行大湖方向出口,至台3線約132.3K南湖派出所約4.5K2.亦可往北行至柑仔樹下訪油井風光後由出礦坑為出口(此為出關古道北段,大巴至111123巡井基地接駁,省時約4K路程)

說明:由大湖臺三線進十份崠茶亭有兩處入口:一在大寮村臺三線130公里處湖忠橋過後馬上右轉,循苗60線西行;另一在南湖街靠北南一橋,南湖派出所前循支線西行,約2公里 抵興南橋東側,與苗60線會合後直上十份崠。

大戶人家吃香喝辣黃玉鑑    謝曉萍    黃來玉    林廣列    鍾光明    翁雅君    陳寶通        羅素珠

八俊圖:高振益   李慶鋒     陳弘昇     陳清鑫     粘鴻志   陳元占   韓德森   劉永貴

五朵花郭惠珠   彭友文   彭郁文   林靜華     巫菊李

『十份崠茶亭』建於日治大正12(1923),由居住附近的墾民劉來旺募建,聘請名匠廖阿榮施工。老茶亭為單間式建築,坐北朝南,三面牆壁均由砂岩石塊砌成,厚重堅固,型制中規中矩,屋脊微翹、火型馬背,造型古樸典雅,可說是『茶亭』建築中的經典之作。

老茶亭歷經了昭和十年(1935)的關刀山地震,經過整修後,仍舊屹立在山頭上。198160號縣道通車後,茶亭失去了功能,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1999921大地震後,老茶亭結構嚴重受損,岌岌可危到了即將消失的地步。

 有鑑『十份崠茶亭』見證了早年先民艱辛的拓殖歷史,而且是難得一見的傳統石砌建築,為維護鄉土文化資產,苗栗縣政府於200151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並於20056月動工維修,重現昔日風貌。

「茶亭」為早年具有人情味的設施,幾乎都建在坡頂或山路最高處,且多由私人出錢出力籌建,並由善心人士義務提供茶水,商旅經過跋涉與陡坡揮汗,上抵涼亭在亭內小歇喝下一盎清茶,既消暑解渴,又滌除旅途勞頓,所以茶亭往往是行人最期盼的歇腳地點。

好開心的我們這一班:我和占哥非常歡迎大家加入竹南週日古道班,讓我們共同享受美好的登山過程,留下美麗的畫面與回憶,也非常感謝惠珠老師、陳老師為我們拍了很多活動花絮,還有靜華費盡心思為我們這一班成立line群組,可隨時隨地分享有趣的事,感人的文章,令人莞薾不已的笑話,讓本班同學彼此熟悉,即時用貼圖讓我們分享你、妳的喜怒哀樂,也是一種生活樂趣、快樂,我們是一家人。

『十分崠越嶺古道』由三義鄉雙連潭天后宮啟程,路經三義鄉客家書院、春田窯後,至銅鑼鄉新隆村鹿湖,沿新雞隆溪,經九份越過十分崠,走南湖坑,過草崠,可以到竹高屋至大湖。就這樣,鹽貨從海邊運往山區,農產從山區運往平地,使這條運輸線成了有名的挑鹽古道、挑夫古道。

先民經過一番拼手抵足,開疆闢土、以血汗經營家園之後,為了保佑身家財產的平安,因此山區聚落裡安置了許多密集的伯公廟作為心靈的慰藉。

以十分崠(腦寮)古道,或稱為挑夫古道,沿途就有十餘座伯公祠保留至今,見證了客家先人拓墾的歷史。客家伯公廟的建立同時具有「宣告」的象徵性意義,它代表著漢人勢力的到達並且「已形成相當程度的勢力」。

散落在古道兩旁的古厝、伯公祠、茶亭,正是見證當時客家人的靭性。

銅鑼的設治,始於乾隆末年,當時稱為「銅鑼灣庄」。關刀山山脈下的老雞隆溪為鄉內主要河川,介於雙峰山山塊與關刀山山脈之間的老雞隆溪谷,因山嶺環繞,先民來此拓殖時,見形似雞籠而稱『雞籠』,後因詞義不雅,改稱『雞隆』。客家先民初由北向南拓墾,隨著墾民日眾,後來將較早開發的北面聚落稱『老雞隆』〈今興隆村〉,南面新成立之庄落。稱『新雞隆』〈今盛隆村及新隆村〉。

興隆國小老樟樹這棵老樟樹,是在大約三百多年前,當地的吳、彭兩姓先民,於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二、三十年之後攜眷到此墾拓。其中,彭姓先民就在這棵老樟樹附近搭建房舍,繁衍子孫,並且不斷聚集拓墾移民,終於形成一個

部落。而這棵老樟樹是自然生成原木,彭姓先民定居之初,胸圍已達二人合抱有餘。

西元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西元一八九九年日軍為了緩和中日關係,在此設校,也就是今日的興隆國小。而彭姓業主也欣然捐贈土地作為校地,這棵老樟樹就在此時,一併劃歸學校所有。

銅鑼國小內有一座震災紀念碑,民國二十四年的中部大地震,死傷慘重,屬於世界著名的地震災害,當時震央就在苗栗縣的關刀山附近,當時正好是農曆三月十九日,為公館、銅鑼地區一年一度的媽祖進香大拜拜,遠離的鄉人多返家歡聚,未料遇此浩劫。罹難人數千餘人,損失慘重,故設立震災紀念碑,供後人憑弔。中部大地震在歷史中創下巨大傷痕,當時可以說是將苗栗摧毀殆盡,因此後人在各地建立了震災紀念碑,在公館鄉的石牆村、大坑村,三灣鄉的大河底,以及大湖街、獅潭鄉、鑼鄉福興村(銅鑼國小側門)、興隆村等地也各設置了一座,以紀念罹難者在天之靈並供後人追念憑弔。

下一堂課4/13:大雪山林道之橫嶺山木馬道,請同學別忘記7點整出發,中巴2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