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獅頭山風景區分為前山(獅頭)及後山(獅尾)兩部分,前山獅頭位於苗栗縣南庄鄉,勸化堂停車場為大眾化路線及石階步道,遊客眾多;後山獅尾位於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六寮地區,自然景觀豐富,自然步道較多,獅山遊客服務中心設於峨眉鄉。

獅頭山風景區共有獅頭山、獅尾山及猿山等三座山,前山獅頭有獅山龍門口登山步道;後山獅尾則有水濂洞步道、水濂橋古道、獅山古道、六寮古道、茶亭步道、猿山步道及藤坪步道等步道。

行程安排:

0830李科永圖書館→0920獅頭山遊客中心→0930藤坪步道→0950瞭望台休息10001015猿山步道→1050猿山11001110猿山涼亭→1130大峭壁→1200寶隆宮午餐13001310七星神木→六寮古道→1410獅頭山遊客中心→1440北埔老街→1620頭份

登山常識:

.山上獨處、迷路……..怎麼辦?

求生觀念:

1.基本觀念:以堅強的意志力、及「無限的」智慧,利用「有限的」裝備、體力,尋求安全脫困。

淡定步要慌張,以靜制動,不亂闖。

適時適地以小物品大妙用應變(另章節討論)

帶隊不要太分散,要集中。如發現迷路,原路退回重新找路,尋求任何蛛絲馬跡。

由路徑芒草方向斷定正確路跡。

避免溯溪谷而下(台灣只有峽谷,沒有溪谷)寧可原地不動,靜待救援。

帶隊出發時要每一成員攜帶指北針、地圖、行程路線計劃書。

迷路時要有緊急紮營之準備,不動反而利於他人尋找。有簡易外帳更佳,既輕方便。

在高山迷路可升火,免失溫,在中、低海拔處可尋找植物糧食。

利用機車內胎可當鞋帶,亦可當火種。穿雨鞋可阻絕地緣防雷殛。

多人失溫時,可螁去衣衫,彼此以體溫互相取暖。白天迷路時,白天小睡,晚上不要睡覺,為免氣溫驟降失溫不知。要養成包不離身之習慣。

2.何者為重?

意志、智慧>裝備、體力>心理>生理(黃金72小時)

3.成功求生三要素:

A.求生意志    B.求生知識    C.求生裝備

※掌握生存333原則:生存3大要素→保暖、水、食物,即失溫3小時、沒水3天、沒食物3星期。

黃金72小時指沒水3天﹗所以登山食,少揹過多裝備與食物、水果,寧可多保留體力揹「預備水」並且包不離身。

. 怎麼辦?

A.求生四步驟:

S:Sit坐下來:停止任何動作、穩定心情、尤其避免亂闖。

T:Think想一想:評估個人處境,觀察四周環境是否安全或可否找回原路。

O:Observe觀察:衡量自身的求生條件(食衣住行、通訊狀況…..

P:Plan計劃:計劃及執行行動(打電話、報案、報方位、停留原地等待,避免體能、實物消耗,被尋獲率反而提高)

B.求生活動細節:

1.常用的求救訊號:無線電知功能搜尋,與外界聯繫(對講機背面貼使用說明)芒草打結、削樹皮、地上插樹枝或箭頭、樹皮上刻方向、丟垃圾…(求救記號)叫聲、鍋子敲打、火焰、反光(睡墊)哨子、鮮豔衣服、相機鏡片(太陽折射)搖晃樹枝,把訊息傳遞出去。

手機撥打119.112,置有晶片獨搜尋台灣大哥大訊號,如取出晶片可搜尋任何一家電信通訊。或撥打0800-077795、救難頻率:145.00

 

2.直升機:直昇機救援最具危險性,地形要熟悉。接近要在駕駛視線內,不由尾部、頭身體下彎放低。要找樹枝抓牢,裝備要收拾打包好,降落點斜坡時,要由下方處接近。降落點要清場避免物件被吹起,注意風向,頂風降落最好。注意電線、樹木避免危險,使用閃光器引導降落。戶外不以明火,避吹散引火災。

※腹膜炎、高山症、頸椎受傷一定要呼叫直升機。空勤隊只載人不載裝備,海鷗則載人、包,切勿謊報山難,濫用社會資源。

.帶隊為何要走載一起?

嚮導帶隊最重要:所有隊員須在視線範圍內,尤其是高山縱走隊伍即是一家人,要視為共同生命體,一人有狀況即撤退。

規束隊員,不能說休息久了會冷要先走,切記﹗不行讓其獨自先走,可要求拿出禦寒衣物取暖。

面對不配合之隊員,不聽勸,尋求旁人作證。

過危險地形後,如需搶營地,可讓資深陪導人員先行離去。

面對最弱腳之隊員,可提早1小時由嚮導人員先帶領而去。

分散隊伍時,鍋具、營具要重新分配,為免抵營地後炊食窘境。

嚮導、領隊行前要做足資料功課,不是體力之表現,而是領禦能力、專業知識知展現。

獅頭山遊客中心

中心成立於民國907月,其主體建物原為「獅山國小」的校舍。本中心重塑當年廢棄之獅山國小,保持客家文化特有的古樸感覺,提供旅遊相關的服務。本中心可分為:

1. 視聽室:有48個座位,平時提供遊客觀賞多媒體影片,並作為本處舉辦各項專題講座之場地。

2. 遊客中心:提供相關摺頁,本轄區各鄉鎮簡介,景點照片看板陳列,備有二部觸控式電腦可供遊客自行操作。

3. 生態教室:此生態教室為本區景觀及動植物生態的模擬,透過此濃縮模擬,讓遊客對獅頭山國家風景區有一概括式的了解。

藤坪步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大門左側,沿寬敞泥土山徑上行,途經瞭望台,至休憩平台與猿山步道交會,右轉經藤坪石壁而接六寮古道,沿途有鴨腱藤、血藤、魚藤等原生藤蔓植物,全長2000公尺,沿途林蔭密佈,陡坡架有枕木階梯,非常舒適。

猿山步道:由【苗41】登山口經猿山茶亭、猿山而至藤坪步道的休憩平台,沿途是寬敞且幽靜的竹林山路,林蔭密佈,非常舒適。

猿山H463M,三等三角點一二二号,位於新竹縣峨眉鄉猿山步道頂端,這是苗栗縣與新竹縣之界山。

茶亭步道:由六寮古道的福德祠叉路口沿柏油路上行,再經柿子園泥土山徑而至猿山茶亭。

六寮古道:由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後方,沿六寮溪產業道路上行,經六寮亭、藤坪石壁叉路、七星神木而至獅山古道的七星亭,全長2500公尺。

一級古蹟 金廣福公館

 清道光14年冬月〈西元1834年〉,淡水同知李嗣鄴為了防番保民而開疆墾土,示諭姜秀鑾及周邦正等,向閩、粵兩籍富紳募款,組成金廣福墾號,金指官方,廣代表粵籍,福代表閩籍,在北埔、峨眉、寶山等地設隘防36處,而金廣福公館即是當時處理開墾業務的辦事處,至今已約有近一百七十年歷史,保存仍十分完好,目前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當年漢人進入到北埔開墾時,便是以金廣福為開墾的根據地,公館為早期台灣移墾社會常見的公共建築,是佃農繳交田租給墾戶的場地,並兼作農民們聚會往來之會館。而金廣福公館的建立係因隘墾庶務之需,除了辦理佃農繳租的墾務,又兼辦隘丁領取隘費、隘糧的事務。初墾時期,金廣福公館前廣場並作為經營收購農產及銷售用品等交易市場。

光緒12年〈西元1886年〉,劉銘傳實施「開山撫番」,裁撤金廣福之「隘務」及「討番政策」,解除金廣福的開墾權責,因此,金廣福50餘年的墾務也終告段落

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天水」是大陸在漢代時郡名,在今天甘肅省通渭縣。 由於姜秀鑾身為金廣福墾戶之首,於「討番」過程中,獲得北埔大部分的地業,故比照他在九芎林老家而興建的大形宅院。

姜氏家族脈延至清光緒年間,已是族裔丁旺,遂於光緒末興建另一新宅,一般稱為「天水堂二房」,以此有別於姜秀鑾創建的「天水堂大房」。「天水堂二房」是臺灣少見的「一堂八橫」民宅,屋宇雄健壯碩,外觀氣軒昂揚輝煌十分引人注意,只可惜宅第維護不如天水堂的古雅與華麗。

天水堂目前仍由姜氏子孫後代居住,為避免遊客打擾,近年在外牆裝設鐵門,因此遊客只能在外欣賞,這百年古厝風采之美。

姜阿新宅建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民國38年竣工,歷時三年餘完成,姜阿新老宅和金廣福以及天水堂接鄰,是一座以原木為主要裝潢的宅第,樓梯轉角壁飾木雕,窗櫺設計,巧思軒朗典雅不凡。當時姜阿新製茶事業如日中天,客戶遍及歐亞,因而建此豪宅,既可接待貴客,又可顯現商場魅力與舒適居家。宅第的外觀係改良自洋房樣式,屋頂係四落水斜屋面,以洋式人字形屋架構而成屋頂覆蓋磚色瓦,外牆洗石雕花精實華麗。

北埔老街是清代道光年間廣東省客家移民開墾的基地,原名「竹北一堡南興庄」。相較於新竹其它地方,北埔的開發是最晚的,但在建築方面講求防風聚氣,並藉由竹叢、城門及曲折的巷道,打造良好的防禦功能。已經有百年歷史的北埔老街是大隘三鄉─北埔、峨眉和寶山最繁榮熱鬧的地帶。

特色是最具客家風情的老街,約有百年的歷史。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並欣賞著歷史悠久的古蹟、品嚐道地客家小吃,真令人嚮往。

北埔出於清朝是以武力拓墾,因此建築風格具有防禦特色,再加上濃厚的客家風味,使此地風格更具獨樹一格。民國4年時,日據政府推行街區改正計劃,兩旁街屋便改為大正式牌樓建築,拱型的紅磚立面,牆面刻有各店家的名號及繁複的雕飾。

其它說明北埔過去以「一個即將消失的聚落」聞名,近年來並多次舉辦鄉土文化產業活動,許多人聞名而來,看到的卻是攤販、廣告招牌與布條,濃厚的商業色彩蓋過了文化氣息,讓人感受不到客家庄老聚落的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