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班0800於永貞宮集合 10人分乘3部車前往造橋大坪與苗栗班同學會合
共計20人 講師:黃鼎松老師
一.0855~0930三灣鄉黃梅怡古墓
一.三灣黃梅怡古墓南坪位於三灣鄉大坪村,為拓墾家黃南球發跡之地,其父梅怡公歿後,卜葬於此。就苗栗東部山區拓殖發展而言,南坪是重要的啟端之地。黃氏祖籍粵東長樂縣(今廣東五華)梅林約尖山,梅怡公為伯五郎公開基長樂後第十六世裔孫,於道光年間浮海來台,也是黃氏始遷台灣的第一代「開基祖」。
從案桌兩旁至外墳堂,整座墓園共有石刻聯柱五對,其聯語依序如下:
(一)江山一洞;爵祿千秋。
(二)寧木森嚴瞻鉅穫;星崖羅布繫兒孫。
(三)鳩工多燕喜;虎變炳鴻猷。
(四)環挹千山秀;縈迴一水清。
(五)思榮北闕:基固南坪。
此口乃雨水之出口,石墓上長有地衣(石花)為證此地無污染所害
黃南球70歲產下滿女黃細蘭,為苗栗第一女副議長,逝於80歲
據墓碑銘刻,梅怡公墓於日據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仲夏重修一次,但除損壞嚴重部份大修外,形制和穴位皆末予更動,只以水泥加固而已。
民國七十八年,黃南球派下子孫,在大墓下首,興建家塚,稱「黃氏墓園」,新舊二塚,格局風貌迥然不同,比較起來,舊塚莊嚴寬敞、肅穆樸實,似乎更勝一籌。
二.0945~1028獅潭鄉義民廟
獅潭義民廟位於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內,於民國前五年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年)歲次丁未年第一次建廟。本廟祭祀區為本鄉和興、新店、永興、百壽四村,約四千人。每年正月十九日為恭迎天上聖母媽祖暨地方眾神繞境,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演戲兩天。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辦理中元普渡,祭祀孤魂。十月二十一日為義民爺登座紀念日,並演平安戲兩天。另正月十五日叩祈天神福及十月十五日酬謝天神之祭典。民國24年,大地震損裂,於民國27年重修,並增建廂房,民國50年,改建拜亭。
在清同治年間,獅潭鄉深山地帶,生番出沒,時常滋擾地方,當時先賢黃南球率地方鄉勇,前往剿清討平,在同治年間為紀念有功先烈,並安慰忠魂,供地方永垂典範,因而設置「義民廟」。
客家四縣:平遠 五華 興寧 蕉嶺
供奉義民爺無神像,只有特牌以祀,義民廟為一道教。
神位由新竹枋寮分迎祭祀,並供奉黃南球神位,正廳懸掛乾隆御筆「褒忠」木匾。
三.1045~1115獅潭鄉弘法院(台3線124K處)
弘法院的建築風格與目前大部份寺廟的堂皇華麗迴然不同,用色原來以灰色為主色調八十六年改鋪紅瓦,沒有太多的雕琢裝飾,建築格調頗似傳統的三合院,有含蓄內斂之美,樸實枕穩中透出一份莊嚴靜謐,望之令人生敬,頗富有禪宗生活化的氣氛。
弘法禪院通稱「弘法院」是一座佛教禪院,主神為「釋伽佛」。院周林木森森,蒼橫翠環,環境清靜幽雅,予人寧靜祥和之感。
弘法寺供奉:千手觀音 右靈塔為73年徐慶榮攀登喜馬拉雅山發生山難 今仍長眠於冰天雪地中 建此塔奉於此
四.1135~1215大湖鄉法雲禪寺
興築法雲寺,源起開拓大湖的墾戶吳定新及吳定連兄弟二人,他們於清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四月二十三日,前往出礦坑東側山區觀察地形,刺探山胞敵情完成任務後,回程在茅園棟稍事休憩時,舉目見尖山與二分山左右拱峙,背倚觀音山,中間鞍部正是難得的住所,於是發誓將來平撫山胞及異姓邱氏騷擾後,一定要在此建觀音寺,以答神恩。
至光緒末年,山胞的討撫工作,大致底定,吳定連及劉緝光創議設寺,於民國前一年提出申請,經當時的日政府核准,但末得適當的住持人而沒有結果。次年,適有往福建鼓山參學的妙果法師返台,與緝光邂逅於台北觀音山,一夕議成,乃於民國二年四月開工,民國三年冬落成,十一月十七日大雄寶殿落成,奉佛人殿。寺宇奠基之處,遠望白雲掩映,有如蓮花座上的護法祥雲,雙掌懷抱,宛如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故名「法雲寺」。
法雲禪寺位於大湖鄉觀音山上,為台灣四大佛教聖地之一,沿途修竹林立,群峰環抱,該寺經重建為日式寺院建築,庭園中櫻花遍植,古木參天,恬靜清雅,自正殿前遠眺,苗栗群山盡收眼底,俯視汶水溪谷,流水琤琮,視野遼闊,令人心曠神怡。
法雲寺:大湖溪 汶水溪 桂竹林溪三大溪於此匯入後龍溪 在此觀景台可望左側耀婆山、冬瓜山 ,右側可望鍋鼎山、馬拉邦山。
法雲禪寺:釋迦牟尼玉佛像,費時1個月利用木馬道運送於此。
法雲寺落成後,初由妙果法師引薦覺力法師為第一任住持。民國十六年,寺殿白蟻雲集,棟拆樑崩,不得已拆除重建。民國二十四年,苗栗大地震,殿宇全毀,幾成廢墟,僅粗建僧房三棟,供僧靜居,嗣因中日戰起,恢復工作無法進行。台灣光復後,開辦佛教學院,重建大雄寶殿,四十年大殿建成後,弘宗法師發願捐建大理石玉佛。這尊玉佛高九台尺,重達一萬台斤,是弘宗發動泰國、緬甸、新加坡的僑胞信徒捐贈的。民國四十三年七月由緬甸運來台,當時,由山下上運時,因山路有千餘蹬石階,動用千斤頂,一寸一寸地上移,費時一個月,才正式安奉於正殿中,現在遊人上山,無論徒步或驅車於平坦如夷的柏油路上,不妨遙想昔日艱困的情景,或有助於參佛頂禮時的虔敬之心。
開山堂是紀念法雲寺開山以來歷代住持的殿堂,因此不對外開放。第一代住持覺力法師,原居福建鼓山,當年他有意來台弘揚佛法,其師萬善法師深恐他定力不足,躲到海外孤島,從此還俗,堅持不准。但他還是違抗師命,隻身來台,不僅來此創立開山巨業,而且建立叢林道場,弘法傳戒,聲名遠播。此事後為其師萬善獲悉,在大喜過望之餘,花了四十九天時間,編製了一頂別具匠心的斗笠,送給他的愛徒,手藝之精妙,由其上草體的「壽」字可見一斑。一代宗師於民國二十二年圓寂,一生功德圓滿,身後遺世的舍利子,晶瑩剔透,供置於開山堂,作為永遠的紀念。
1225~1345汶水老街「永和亭」享用客家菜 前方山頭為金童山峰
五.1410~1450卓蘭雪廬山
雪盧山是雪心弟子為了紀念雪盧老人而共同建設的一處位於卓蘭山上的道場
雪廬老人在各道場中除了立「例禁募捐」的原則外,還特別指示「四為三不」。「四為」的內容為:一、為求學問。二、為轉移污俗。三、為求解脫。四、為弘護正法。
「三不」第一、「不以佛法受人利用」
第二、「不藉佛法,貪名圖利」。
第三、「不昧佛法,同流合污」
參觀雪公行誼及諸位菩薩的舍利,感受雪公但願眾生離苦得樂的大願
六.1515~1600卓蘭軍民廟
軍民廟位於卓蘭市區東面湖南山麓,是一處與旦年撫番拓墾有關的古蹟,主要是為了紀念湘軍因保衛鄉里而犧牲,當時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泰雅族與湘軍正值搶奪卓蘭此地之戰,直到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才平定此地,而在民國四十六年整地時意外發現當時此戰所遺留下來的湘軍骨骸及墓碑,才在民國四十八年建軍民廟,其廟宇後方立了三十五塊石碑,並主祀劉少斌將軍神像,以供後人憑弔懷念當時戰況之慘烈。
苗栗大湖、卓蘭原是馬那邦等社的泰雅族「北勢群」原住民領地,但漢人掠奪此地開發,並與當地的原住民關係不合,時常兵戎相向,當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馬那邦等社的泰雅族原住民更是大舉攻向卓蘭準備搶回此地,漢人不堪其擾請求清廷派兵撫剿,光緒十一年四月,清廷派林朝棟負責「撫蕃」,調派湖南軍近萬人入卓蘭,湘軍團是曾於中法戰爭中重創法軍的精兵,卻不敵原住民對山況山路的熟悉而犧牲眾多,此戰直到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時才平息,雙方皆損失死亡慘重,據說死亡有千餘人。
軍民廟左側有尊神蛾雕像,為台灣獨一無二的動物神崇拜信仰,民間傳說,軍民廟祭拜的主神為當時湘軍武顯將軍(劉少斌將軍),曾幻化為神蛾,故特此塑造一尊神蛾像一同供奉在軍民廟中,為台灣稀有少見的動物神。
1610苗栗市、頭份同學各自分道揚鑣 打道回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