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瓜石是因礦業而形成的聚落,整個金瓜石聚落建築在由南向北傾斜的坡地上,呈南高北低、南寬北窄的地形。建築依山勢而建築,受地形限制,形成沿等高線修築帶狀的住宅群,以階梯上下於河谷間予以縱向聯繫。受地勢限制,房屋多淺短而狹小,住戶集中戶戶比鄰而居,或成一長排住屋建造形式,為配合當地多雨潮濕與強風之氣候,當地建材多採用石頭、紅磚、木頭及油毛氈等建材,形成當地特殊礦業聚落景觀。

山神社,世稱黃金神社 ,猿田彥命三神祇,俱東洋礦業人士守護神也。初建日明治三十年十月,礦山主田中組來台設採,原址在本山大金瓜岩嶂東側平地間。爾後,山城繁榮,礦業昌盛,擴建移此山神脈之上。神苑由寢殿、拜殿、洗手亭、參道構成。參道所經,築鳥居三座、旗幟台五座、入苑銅牛乙座。鳥居者猶吾國之華表,高聳迄立,甚壯觀,歲之七月十五日舉開祭典焉。詣拜首,拾階而上,兩側石燈數十座,俱昭和八年,日本鑛業經營此山後,撥資重修時各界捐獻,今維鳥居二座,旗台乙座,石燈三對及殿柱殘存。餘雖毀日人戰敗後,登其境,脫俗之心,悠然而生。

神社是1933年所建,原名叫金瓜石神社,因開採金礦之故,後人又稱為黃金神社。台灣光復後,神社毀壞,斷垣殘跡,目前僅剩地基、石柱、鳥居等遺跡,石柱遺跡有點像小一號的古羅馬競技場,看起雄偉,卻又不免有些淒涼。然其上視野遼闊,可眺望茶壺山及俯瞰金瓜石聚落。

黃金神社 ,取左上參觀再回

神社是1933年所建,原名叫金瓜石神社,因開採金礦之故,後人又稱為黃金神社。台灣光復後,神社毀壞,斷垣殘跡,目前僅剩地基、石柱、鳥居等遺跡,石柱遺跡有點像小一號的古羅馬競技場,看起雄偉,卻又不免有些淒涼。然其上視野遼闊,可眺望茶壺山及俯瞰金瓜石聚落。

本山五號坑體驗館與黃金博物館,先取左往環境館煉金樓

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為迎接日本皇太子(前日本昭和天皇)視察金瓜石所建的臨時行館,又稱第一賓館。根據《台灣銀行會社錄》它是「田中礦山株式會社」於西元1922年為了前日本天皇昭和(當時是太子)到金瓜石視察礦產時所建的行館。

雖然做為太子來台之行館,但昭和太子來台在基隆地區視察時,卻下榻基隆顏家,並未到太子賓館。因為鋪了紅地毯,當地居民誤以為是太子來了,而以訛傳訛,如今變成「太子賓館」。

台灣光復後,由台金公司接管,改為招待貴賓的「第一招待所」;後來台金公司結束營業,便乏人看管,不再維護。直至民國七十八年撥歸台電公司接管,台電公司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修護單位,在不破壞古蹟原有的風貌下予以整修,終在民國八十五年完成修護。

然而由於當時金瓜石礦區有許多人因長期在礦坑內工作,致得矽肺而死,因當時以為是一種會傳染的肺病,故皇太子實際上並未造訪金瓜石,徒留此一日式建築,讓後人說些越說越荒唐的故事。光復後由台金公司接館,作為公司之招待所。台金結束營運後,又因颱風的破壞而多處損毀。接手的台電公司於849月,以專案募款依原貌原樣發包修繕,使其恢復原有的風貌,現已開放展現於國人的面前。

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園區位在瑞芳鎮金瓜石,是台灣首座生態主題博物館,也是最大的金屬礦業遺址。黃金博物園區中建有多項設施,包括黃金博物館、環境館、太子賓館、煉金樓及生活美學體驗坊等區域,展示金瓜石山坑道、礦脈、礦業運輸系統及金磚等資訊,更設有本山五坑坑道供民眾進入體驗,並不定期舉行相關特展,提供民眾寓教於樂的學習場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又名黃金博物園區、黃金博物館、黃金館)是由過去的金礦礦區轉型而成的博物館區。位處台灣東北角新北市瑞芳區的金瓜石金光路本山五坑旁一帶,原址是昔日亞洲最大金礦產區。黃金博物館位於金瓜石的山城裡,於2004(民國93)11月成立,是重新整建舊時的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而成。

黃金博物園區一帶的山系則與基隆山相望。主要礦坑區所在山嶽稱為本山。而往東北有座山嶽,頂上砂岩、頁岩結構從園區角度看去貌似無提耳的茶壺,故名無耳茶壺山;而從靠近北濱的水湳洞一帶看去則似俯臥的獅子,故又稱「獅子岩山」。無耳茶壺山的東面則有半平山(半屏山)。眾多山繫上多為草原,由芒草或蕨類植物交雜而成,有些背對東北季風的背風面則有樹林的生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