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口山步道在早期交通不發達時,是造橋鄉造橋村與朝陽村、談文村等地重要連絡路徑,隨著台十三甲線、鐵路、苗十四線等道路開闢,人跡逐漸罕至,隱蔽於山林、荒林已數十年。

造橋鄉造橋社區守望相助巡守隊花一年時間,利用假日,自備工具披荊斬棘,將隱蔽已久的「口山步道」貫通,沿途林相豐富,野鳥、昆蟲種類也多,口山步道路線呈南北向,往東有造橋國中造橋火車站等三條支線,全長約五公里,稜線歷經多次山林火警,仍有一群密度頗高的苦苓樹林,每年三、四月間,藍色小花盛開,花景美麗動人。

遠在清雍正9(西元1731),頭份、造橋兩地交通受南港溪河床阻隔,民眾為解決交通問題,於是 大家捐款造橋,並將此橋命名為「登雲橋」,又稱「長橋」, 這是造橋地名的由來。

0800 造橋國中大門口福德祠前停車。春季班團體報名及課外行程報名

今天是本班賽鴿阿貴生日,前一日女兒育伶告知:老師,古道認領可以為我爸爸唱生日快樂歌嗎?當然了,隨著歡樂的慶生歌,大家好開心哪!

0825 沿著造橋國中旁的產業道路上行十幾公尺,即看見口山古道的登山口,有社區人士豎立的標誌。古道採用生態工法打造,全程都為為泥土路,路徑質樸,沿途以相思林為主,間雜油桐、相思等樹木,沿途鮮少雜草,路徑清爽,坡度又平緩,少起伏,走來輕鬆。

0855古道一分為二,兩條路殊途同歸,先走左線,沿著竹叢旁而行。

0900爬抵山稜的瞭望台,與右線會合。木造的瞭望台高兩層,而周遭的林木更高,無所展望,但環境頗為幽雅。

0912循著稜線寬大的土路續行,不久即抵達周生橋,一座新建的木拱橋。橋下有一步道待回程再探,續行平緩相思樹林,沿途有不少竹林,昔日造橋有製造木炭的產業,所以應有不少挑夫辛苦往來這條山路挑擔運送物產。

再上北走,一座白色瞭望台是古道最重要地標,木造兩層的白漆瞭望台,東、西、北邊視野良好,行駛在中山高速公路造橋收費站車流清晰可見,天氣好的時候,視野更是遼闊,北邊的竹南、中港溪,西邊的台灣海峽,東邊的加里山,都能映入眼簾。

0925抵達山嶺上的第二座瞭望台,瞭望台擁有360度的環繞視野,是古道視野最佳處。瞭望台正對著中山高速公路,造橋收費站就在下方,而遠處山巒層層,雲霧飄嬝。芒花搖曳沒有蕭瑟充斥著朗朗笑聲。

0930通過瞭望台續行,稜上土路的仍然寬闊平緩,附近林木疏稀、花影相伴。

0935抵達岔路,右往庄北伯公廟,直行通往造橋口山。先取右下,沿途有不少樟樹

0945抵達清明福德祠,俗稱「庄北伯公」。由此可沿著平仁路,走往造橋火車站及造橋國中的方向,但我們原路回稜線上,並不走公路。

1000抵叉路取左往百年驛站

1010抵造橋火車站。部分同學因有事先行離去,我們開心地造訪這古色古香的火日式火車站,花木扶疏、環境清幽、濃重日式建築群保持良好。

造橋火車站於民國前九年(西元1903)107日台中線竹南-高雄路線開通,造橋車站便開始營業,為當年是山線鐵路南下第一站,造橋鄉在民國民國五、六十年代,木炭窯業、瓦窯業鼎盛,曾居全省之冠,加上錦水發現了石油氣礦,當時的繁榮景象帶動了造橋車站的經濟高升,但在建築逐漸改用了鋼筋水泥,燃料也改為天然瓦斯氣,以及錦水礦場石油宣告枯竭,使得造橋車站的貨運下降,民國68年南北高速公路完成通車以後,也不再重視鐵路運輸,營運額年年下降,從以往的車水馬龍的繁榮盛況,到現在的寥寥無幾的乘客,讓人不勝唏噓,於是在民國87年山線竹南-豐原雙軌完成通車,同年的六月四日將造橋車站從三等站改為簡易站。

造橋車站與海線談文車站構造極為類似,也為日式木造建築,站房曾在民國24年關刀山大地震陣毀,於是用鋼筋水泥重建站房,在1936年重新啟用,採用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局,成為台灣首座平頂式水泥建築物,附有迴廊、廊柱。

假日最美好的休閒就是.….......與家人出外踏青繞山花

驛務棟是本區的第二棟住宅,是本地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之一,雖然不氣派,卻不失日本古樸平民風味,且因而帶動相關行業人士的移入居住,進而形成市街。役場(現稱鄉公所),派出所也由老庄地區遷移至火車站附近,因此這棟建築物若能善加利用規劃、整修、保存,將可作為地方文化形塑上的重要地標之一。

喜歡這畫面,大家並肩而坐,一起開心迎向陽光、歡笑,莫忘今朝你、我共歡聚。

即使是揮手告別而轉身離去............原來也可以如此從容優雅

謝謝壽星阿貴貴嫂準備Q彈的客家麻糬沾上花生糖粉就是久違的古早味

每一次每一次相聚,最期待的香醇咖啡,謝謝仁熾,總是不辭辛苦,為我們冲泡。

 站長宿舍:造橋火車站站長(舊稱驛長),原為日本人,住在第一官舍,後來為配合地方發展,將原有的網球場改建為驛長宿舍,第一官舍則給予助驛(今稱副站長)使用。時間為昭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八年,民國二十七年)八月,當時的驛長為山藤正朝。

 

這座建築物在當時,是全台灣數一數二的驛長宿舍,全棟均以台灣優質檜木為建材,造型編為新三號,室內寬敞,功能俱備,設有日式談話室,外加空心磚圍牆。屋後圍牆外還設有浴場,是沐浴的地方。左側與馬路相隔的則是庄役場(今稱鄉公所),當時這個宿舍可說是地方政治的中心,風光一時。

這畫面.........讓我想起故鄉鄉下深深庭院的感覺,兒時懷念歲月阿!

一杯去............越跳越高,跳得更好更高!樂此不疲!

古井與水塔:初期本地居民的飲水,係由近山泉處挑擔使用,及至人口漸多而掘井取水。位於本地區第一官舍右前方的就是本地區的第一口井。其起始年代不詳,推估應在第二官舍建成前後,時間約為大正5年〈西元1916年,民國5年〉前後,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副站長宿舍:現仍使用中,建於明治43年(公元1910年,民前2年)3月,是本地區的第一棟住宅,也是本地區第一座日本人宿舍。車站經營時是驛長濱崎策馬的宿舍,後來的鐵道部造橋驛要覽稱它為第一官舍。建造至今已超過九十年。曾於民國70年左右整修。目前這棟宿舍仍然由第26任站長謝長明的遺孀使用中,內裝仍維持原有的日式風格,外牆及屋頂因防水加蓋,仍無損其為造橋第一宅的地位。

火車來了又走,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感謝曾經同車的人,請記得當時的美好,即使要下車,我們一定要好好說再見!而還在車上的人,感謝你、妳一直都在,因為這樣.....讓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珍惜擁有、珍惜現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