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太古道:
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通往瑞里村,全長五公里。民國十六年,瑞里、瑞豐、太和、豐山等地的村民,為了方便子女上、下學及運送山區農產品,所開闢的瑞里至太和之間的交通步道,即為現今的瑞太古道。西元一九二七年加強整修,民國八十八年由嘉義林管處以鐵道舊枕木及石塊鋪設,重新整修後,不但恢復昔日舊觀,安全性更佳。
瑞太古道步行腳程約二小時餘,途中經過優美的竹林與人造杉林林,景緻清幽動人。走在古道上,遙想昔日山區經營的辛勞,令人為先民的精神肅然起敬。
瑞里屬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舊名「幼葉林」,這裡是昔日平地人開發阿里山區的第一站,以此為據點,前人又陸續深入阿里山山脈更深處的太和、奮起湖、石桌等山村從事開墾。海拔高度約一千公尺的瑞里,因位於「雲霧帶」邊緣,所以經常出現雲霧縹緲與雲海的景緻。
在豐富水氣的滋潤下,這裡不但有茂密的山林,也有充足的水源,阿里山溪的支流雲潭溪與柯子林溪即在此會流,溪谷美景原是當地一絕,加上地理斷層也產生了許多斷崖、絕壁與瀑布,讓瑞里呈現豐富多彩的旅遊天地。
愛玉亭人去也 忘憂林笑開懷 回音谷同做樂
英雄坡來較勁 回頭嶺再回首
海鼠山迎晨曦 雲彩幻化 氣象萬千 使人朝氣蓬
瑞太古道西口,步道口位於嘉166線81.6K處,標高1060公尺;步道口有路線圖、牌樓與「英雄坡」大石標示等。
一開始就是一段「好漢坡」,緩慢前行;沿途蒼翠竹林,清涼舒適。
叉路,左有小徑出遊客中心,仍循步道直行。
此茶園區較為開闊,可眺望瑞峰地區、草嶺崩壁等;續行石壁山、嘉南雲峰山稜矗立前方。
林間展望點,可俯瞰瑞里地區,及遠方四天王山稜線。
1.5K處為奮瑞古道、瑞太古道叉路,取右往瑞太古道。
抹油坑,步道上下線叉路口,左為下線建於1731年,右為上線建於1870年;右有英雄坡,有五百餘階的陡坡,採右去左回O型路線。
回頭嶺,有一觀景亭;十字叉路口,直行茶園山徑往觀景台,右為古道上線(此線回抹油坑、出瑞太古道西口),左出太和,取右。
每次回頭,看到大家一縱列緊緊跟隨,便覺得心安,那是我再次舉步前進信號。
回到抹油坑叉路
1130返回登山口,因近中午時分,遂問大家是否要續走也薑花步道?大家續航力太強了,無一遺漏絕不放棄。
野薑花步道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瑞里166縣道盡頭處(81.7K),步道沿溪而築,兩旁遍佈著野薑花,平坦好走,老少咸宜, 顧名思義,野薑花溪兩旁盡是野薑花,每逢花開時節,有如一隻隻白色蝴蝶飛舞在溪谷,散發誘人的馨香。
野薑花溪步道位於瑞峰與瑞里之交界附近,步道兩邊連接瑞峰的新興寮與瑞里的綠色隧道,可從瑞峰或瑞里進入。步道全長僅950公尺,只須1個小時,就能帶走屬於自己的野薑花回憶。
整條野薑花步道是沿溪而築,小橋流水便是這裡的特色了。
從梅山到瑞太遊客中心這一段162甲線,公路蜿蜒,途中看到的 群山雲海,觀光茶園美景天成,風光盡收眼底。
歷練了歲月流逝,失去曾經美好的純真年代,擁有了成熟後努力的一番作為;然野薑花的回憶,一葉一葉一定在每一個50年代人的記憶裡站著。
野薑花步道到達公廁涼亭休息點僅960公尺,續走石厝再抵達進學步道,再由進學步道抵達石坑溪步道,長度670公尺,進學步道入口各種有一棵咖啡樹。
從野薑花步道接進學步道,爬了約20分鐘的階梯上到了茶園,順著車道往162甲36.5K的竹坑溪步道
竹坑溪步道是百年前漢人將收成的農作挑到梅山,買賣生活必需品的一條古道,如今古道蛻換歷史陳衣,成為觀光生態步道。飛瀑流螢是步道內最大的特色,處處自然天成,景色迷人,初到此景會被其特殊的龍宮瀑布所吸引,步道建築在懸崖峭壁中,有如走入太魯閣峽谷 的感覺。沿著2,200公尺長的竹坑溪步道 穿過蜿蜒的竹坑溪谷,走過風情韻味迥異的12座吊橋、石階及木棧道,可細細品味竹坑溪與原始森林獨到的魅力。整座山區地形落差很大,水文繁盛,有壯觀的龍宮瀑布、生毛樹瀑布、雷音瀑布群…等,每一座吊橋造型及長度不同,值得親身體驗五官都領受的感動。全長3.3公里,單程約2小時。
入口處下方130公尺處有廁所涼亭,順著指示牌可抵龍宮瀑布及雷音瀑布群。
步道是一路往下走,落差350公尺,下到龍宮瀑布約1小時,回程可要多20分鐘喔!
瑞里是以天然的地形地貌為主要景點,包括千年蝙蝠洞、燕子崖、竹林、情人谷、碧玉潭、情人橋、雙溪瀑布、神秘谷、雲潭瀑布、石壁雄風、竹坑溪瀑布群、七步迴音谷等,而其中又以千年蝙蝠洞、燕子崖、龍宮瀑布最受遊客讚賞。
二坪仔的吊橋於88風災損毀後已無修復,遊客若從二坪仔過來要注意山區的降雨,若溪水過大時請勿強行通過
竹坑溪步道可分多條路線,縱走路線須有人開車到162甲30K停車場(可停約10台小車),否則只有在往回走。路線由東入口36.5K往下走抵溪入口29.5K,如果由29.5K起登則一路陡坡上到36.5K出口。
瑞里風景區整片山林疊次鱗比,綠意盎然,登山者絡繹不絕,可是一處集登山、休閒度假、觀星賞雲海之聖地。
此趟行程,盡攬瑞里山林幽情、茶園陳舖有序之美,溪谷飛瀑遠看近賞皆相宜,令人寵辱皆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