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古道是苗栗造橋鄉大西村與大龍村之間往來的舊路,昔日兩地之間婚喪喜慶往來或農產挑擔前往市集, 都行走這條山路,直到山區產業道路開通之後,古道才逐漸荒廢。
民國92年(2003)初,造橋鄉公所整修劍潭古道,並於沿途種植油桐及桂花樹,以營造「桐花樹下桂花香」的勝景, 而成為一條古道踏青休閒路線。
劍潭古道全長約1.8公里,都已鋪上完善的石階或石板,路況良好,沿途設有歇腳、觀景、斜陽三座涼亭, 還有賞景平台及石椅等設施,而古道的入口及出口也都貼心設有公共廁所,可以說是一條相當大眾化的觀光休閒路線。
劍潭古道的登山口就在劍潭水庫入口的對面馬路旁。劍潭水庫建於民國46年(1957),在中港溪上游支流南港溪築壩, 可蓄水五十六萬平方公尺,供應當地農業灌溉水源。劍潭之名,傳說鄭成功(或其部將)曾率兵至此, 將寶劍擲入此地溪潭中,因而得名。另有一說是林爽文起兵失敗後,路經此地, 憤而將寶劍投置於水潭裡。兩者都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並非信史。
交通:
國道3號竹南交流道下,接台1己線轉台13線,再轉苗14鄉道可達。
劍潭古道全長約1.8公里,約1小時就能走完,由入口端起程,路程雖短卻沿路都是陡上階梯,若想悠閒一點,可從出口端出發。而這段山路充滿綠意之餘,沿途還設置不少的客家諺語牌,我等試著念其口音,難不倒我們,只是其意有些模糊不知其真正含意。
劍潭古道從登山口起登,即是長達四百階的陡上石階路,是劍潭古道較辛苦的一段上坡路。
上稜之後,抵達歇腳亭。亭前展望好,整個大西聚落就在山腳下。大西,舊稱「大坪」,南港溪流經在此,迂迴曲折, 形成的一片寬闊的河岸平原,客家先民來此地拓墾,形成農業聚落。
整條古道稜線上共設置有3座涼亭觀景台,可以眺望造橋、竹南與頭份一帶的山巒、田園景觀,十分清新宜人。其中的大觀台,還設有祈福鐘。
從劍潭古道的稜線觀景台,可以看到造橋、竹南與頭份一帶風光。
橫亙在苗栗造橋的大西與大龍村,蜿蜒起伏在優雅的山城景致間,劍潭古道過去是當地居民重要的產業道路,也是早年砍伐竹林、相思林、樟樹,甚至是運送香茅油的必經之路。古道在周邊公路開闢後,曾經荒廢許久,直至10多年前才又被重新整理出來,成為健行路線外,也是每年5月油桐花祕境之一。
約一小時即抵西端出口,大家意猶未盡,再次往回走一趟,人對了,沿途談笑風生、拍照,不知不覺又走回東端入口。
古道認養活動結束,大家前往鑑哥家聚餐,人人一到菜、甜點、涼拌小菜、燒酒雞、水果、披薩、熱炒、炸物.…....應有俱有,舉杯慶歡樂、慶生,但願年年有今朝。
擁有簡單的心,認真的過每一天,發現其實要的快樂.........垂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