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斯」為太魯閣語,位居立霧山間台地的舊部落,意思是「蛇很多的地方」,國語名叫「大禮」。在太魯閣崇山峻嶺間的這裡,空氣中瀰漫著遺世獨立的味道,彷彿時間也在此凍凝。循著前人的腳步,探訪「赫赫斯」這個舊部落,可以看見在文明還未進入前,山林部落生活的自然與初始,找到那一份已被遺忘在山上的永恆與美好。
山後海前的花蓮,自古以來就有多樣的族群在此繁衍生息,在山林、溪壑、平原、海岸間,倚藉各自不同的天份,在殘酷現實的自然世界中鍛練出獨特的求生本事,與萬物平等,共生共存。花蓮的山林、深谷間,住著一群古老、智慧的族群,他們承襲山林獵人的嚴謹傳統,守護山林,敏銳、安靜地在山野間生活著,它們是太魯閣族(Taroko)。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也因為太魯閣族,遭受到統治台灣的困境,不但先後發生「新城事件」(1896 年)與「威里事件」(1906 年),而且也阻斷日本人東部進入山區掠奪資源的道路。居住在此地的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由西元 1896 年開始參加新城抗日事件,隨後出任太魯閣總頭目,令日本人無法進入太魯閣地區長達 18 年。
大正 3 年 (西元 1914 年) ,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決意貫徹「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花費大量資源開出合歡越嶺古道(今日的中橫到太魯閣),並且集結兩萬士兵於合歡群峰的石門山下誓言屠殺太魯閣族。雖然過程中日軍也損失兩千多人,哈鹿閣率族人奮勇抵抗,最後寡不敵眾,為顧及全族人命派,棄械投降隔年抑鬱而終。
被四面環繞圍剿的太魯閣族人因不敵先進武器,死傷慘重,不但因此面臨族群存亡的危機,也被迫遷出原來的居住山區移往花蓮的平地與山腳下,僅有大同(砂卡噹)、大禮(赫赫斯)以及西拉岸因為居住在種植區而獲免。
而這次的旅程就是以大禮(赫赫斯)部落為主,這裡在日治時期主要的作物為梧桐和桂竹,而這也是讓他們成為極為少數沒有被遷出原居地的部落之一的原因。只不過現在的大同大禮部落已經不如過往,仍然用著艱辛的方式在部落自在生活。沒有收訊、沒有網路、沒有電線杆供電、沒有任何連外道路。早期流籠為持部落需求。而目前流籠尚因颱風損害尚未修復,所有物資都得以人力徒步負重上山。
1.大禮大同步道單程10.6公里,約6~7小時步程,入口共有三處:
A.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
B.臺電輸水管:蘇花公路錦文橋北側旁(舊台九線往北),沿臺電輸水管(綠色)旁階梯往上走,進入砂卡礑林道,往大禮方向前行。
C.砂卡礑步道至盡頭,由三間屋直上。。
2.本處步道地形陡峭、濕滑,道路錯綜複雜,建議由嚮導帶路,並良好規劃行程、控制行進時間。
3..可與立霧山、千里眼山、清水大山連走,屬健腳行程,需安排3~4天的時間。 4.目前二處部落居民多移居山下,部落住宿必須事先預訂。
0700飯店內享用自助式早餐。
0730準時離開花蓮市F-HOTEL〈前往太魯閣約50分)。
0800大華小米酒文物館。
0840抵達太魯閣遊客中心停車場,我前往警察隊辦理入山證,由勳哥分配公糧。
0850太魯閣遊客中心前團拍。太魯閣台地位在立霧溪出海口的北岸,立霧溪沖積扇三角洲的頂端,面積約三公頃,蘇花公路與中橫公路在此交會。台地上設置了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中心、太魯閣遊客中心、國家公園警察隊及員工宿舍,是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樞紐,也是遊客要了解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第一站。
0855由德卡倫步道啟登,前段急速陡升,3.2公里內需爬升300餘公尺,有如「天梯」般,一路陡上。
太魯閣台地曾為太魯閣族「得卡倫社」所在,因為上方山腰有楓樹,太魯閣語稱楓樹為「得卡倫」,因此得名。
剛剛進入的步道稍緩,循序漸進調整隨著出發而雀躍的心。
陡升的路需要一些腳力,還好昨夜睡得及安穩,沿修築的鐵梯棧道一路陡上,沿途可欣賞立霧溪出海口、花蓮平原、富世村,視野極佳、風景迷人。
0910第一觀景台,穿透濃綠的樹蔭,會看見一座山被削去腹部,那是亞洲水泥的採礦場。
0930第二觀景台,隨著高度的上升,視野開始開闊,可以遠眺中橫公路、立霧溪之河谷地形及新城地區。
不斷地木棧道爬坡與迂迴轉折,每段山路的情緒與畫面都不同,大家開心地一路聊著、說著。
0948「蘇花公路岔」有指標右下蘇花公路1.2K,取左往大禮部落2.3K。進入頗有坡度的登山路線後,海拔高度很快攀升,陡峭山徑具有挑戰性,一路陡上,路線清楚並無艱難地形。
1110得卡倫步道終點,陡坡結束,此處也是流籠轉運站,那是大型物資要運送上山時必須經過的地方,原住民背負民生用品的終點,旁有多部運送物資的搬運車,及雨量計。可見要上山,除了腳下的這條路,再者流籠,沒有第三條路了!續行往大禮部落0.8K。
1115大同大禮步道的交會點,,發現「赫赫斯」(大禮部落)就在下方斜緩的山坡上了。取左0.4K抵大禮部落,雖然雲霧漸起,天晴時應該風光明媚。
1120岔路取右下。
1125大禮部落海拔H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Xoxos」,意思是蛇聲或多蛇之地,分為上、下兩部落。
在此午餐,感謝勳哥、阿有、子育協助烹煮芋頭米粉、勳嫂準備的海菜蛋花湯、手工肉丸湯,范嫂親自做的小菜,簡單的麵食,在此深山裡就是覺得無比美味。
大禮部落位於海拔 915 公尺高之台地上,會途經一棟棟的屋舍,有的頹圯了,有的經過修補。途經許多房屋的遺址,感受到過去的繁榮如今已消逝。路過小學的地基還有警察局的空屋,這裡曾經住著很多人,如今僅剩下幾戶人家,想要守護太魯閣族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居住方式。這裡的任何一物都值得細細觀察,那都代表過去的時光真正存在過的味道。
山嵐慵懶的飄移 青葉因冬冷紅了臉 芒花白了頭 反而成了最美的搖曳
可以共享一鍋熱騰騰的熱食,是多麼滿足的幸福,時時心存愛和感恩。
大禮教堂是這裡最重要的景點,早已經隨著民國六十八年的遷徙離開此地,如今已經沒有在使用,想要在回望赫赫斯部落的傳統居住地,大禮部落:感受這古老的部落、它曾經是歷史來過的地方。而雲朵在太魯閣的峽谷中環繞,喜歡置身時在雲霧裡、時在雲端之上。
大家開心的拍照,我們的大廚勳哥,說:我最討厭人家拍照不找我,我不煮了,作狀丟鍋瓢,大家聞聲立馬向他靠攏,惹來一陣歡笑聲。
晚上和台大醫學院的年輕學子的約定就是此時,大家一起在這午餐嘻戲,頗為投緣融洽,遂約定有酒友肉的跨年夜。
1250全體團拍後,續往回走接林道。
欲走還留,捨不得這美麗的、遺世的、獨特的山中秘境,就是愛拍照。
1310回到大同大禮步道的交會點,開始續行砂卡噹林道6.2K可抵大同部落。
1344砂卡噹林道係水泥林道,林道緩坡好行,是大同部落主要運輸的唯一道路;抵「大岩壁」係灰岩大峭壁,取照後續行。沿途也有一些接好的山泉管線。
美麗的錯誤,大家緊緊跟隨,談著笑著,不敢怠速,殊不知後方的人,笑稱老師今天是驗收成果展嗎?火力全開,這讓我笑了許久。
漫長的路,慢慢地走,隨心玩著,讓自己成為最美的風景之一。
每一次回眸,看到長長的隊伍緊緊跟隨,最熟悉的人影陪伴,感覺幸福、心安。
1415終抵「立霧山 三岔路口」有指標柱,右岔往立霧山2.2K 或達道的家;左岔循林道往大同部落;小休約5分卸下裝備,輕裝前往。此時兵分二路,不登頂的14位先前往民宿。
1420取右岔往立霧山 ,行約50公尺,即抵右岔「立霧山 登山口」,直行寬敞步道係往達道的家;取右岔山徑往立霧山 陡上行。
1503沿途山徑清晰但較潮溼,不停留一路續陡上,未幾35分抵【立霧山 】二等三角點1221號,森林三角點,台灣小百岳087號,海拔1274公尺;見基點右側有布條,下可往達道的家,等候共27名登頂團拍,1515我們循原路徑下山。
1600回到大同部落、立霧山岔路,續行大同部落。
這改造的車子,就是當地民宿業者運送物資的搬運車。
1630張家莊0.2K岔路,這也是我們明天要下山砂卡噹步道的路徑,先取直行往大同部落0.5K。
1643大同部落彩虹屋民宿,大家排隊洗澡,布簾下的洗浴也是一大新體驗。
大同部落海拔H1128公尺,又稱砂卡礑部落,太魯閣人稱為「Skadang」,意思是「臼齒」。位於砂卡礑溪中游左岸上方之平台。砂卡礑是日語,砂卡意思是「 斜坡」,礑意思是 「平台」
彩虹屋:簡先生0928074128 03-8611825
一晚住宿$1100,包早晚餐,有材燒熱水可洗澡,棉被。
當夜來臨時,冷冷的夜,民宿老闆升起爐火,給大家烤肉,屋簷下的我們也開始酒杯斟滿酒,放鬆了的心情,新舊年將交替,感恩一年平安喜樂,今年與大家走訪了好多好多的地方,擁有許多美好的記錄,展望新的一年,我們還要一起去好多地方,追尋最好的你、我。
莊主彈起電吉他,玉慧、素鈺慢慢的和,五年級生的民歌,最讓人勾起心裏的溫柔。
一群白天在大禮教堂偶遇的孩子們,真的帶著牛排依約而來,大哥哥、大姊姊們也豪爽乾脆的奉上35年美酒,酒酣耳熱,啟動歡樂之夜的序曲。
每次翻看相簿,忍不住自顧的笑起來,看大家笑得樂不可支模樣,真的是最純真的笑容、最簡單的快樂,半百的我們,還能跟一群年輕人如此融洽的玩,不禁要得意的笑…我們還年輕,不是嗎?
還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單純又可愛,牙醫系、婦產科系…..台大醫學系榜首、花蓮榜首,面對35年美酒來者不拒,爽快乾杯,光明說他有3個女兒,大家笑稱光明可以開綜合醫院了。
最誇張的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師父拳開始…..看旁邊的觀眾表情就可知,遊戲好玩哪
把酒言歡後,好戲上場了,大家跪地玩起師父拳,從感恩師父、讚嘆師父開始,動作稍有慢拍、動作不夠誇張,都引來一陣棒打,演戲的主角玩的不亦樂乎,看戲的觀眾也給予最大的笑聲鼓勵,真的玩的欲罷不能….
今天12/31是杜總和秀玉,勳哥、勳嫂,二對夫妻的結婚紀念日,我們齊聲祝福,幸福滿滿、長長久久,勳哥說:我一直都姓胡阿!
當倒數計時2017/2018時刻,感謝光明、杜總從晚餐後一直配合帶動今晚的跨年活動,即使聲音啞了,仍然堅持到最後一刻,當煙火劃亮天空之際,大家許願,我希望年年有今日,帶大家在台灣不同的角落,留下最美的回憶。
有一群好朋友共聚一堂,尤甚是在遙遠的東部深山裡,與世隔絕、沒有訊號,沒有每年千篇一律的市府廣場前,人頭鑽動的紛亂,沒有大明星的搖擺,在這裡只有我們自己,最不做作、最真實無華的自己,迎接屬於自己的新年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