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霞喀羅古道,全線縱走約22-23k,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蜿蜓在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橫跨五峰鄉與尖石鄉。霞喀羅國家步道是依循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系統」中,「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路線規劃而成。沿線的日本警官駐在所遺址,密度為台灣全島最高。目前除白石駐在所尚稱完整外,餘均成廢墟。

「霞喀羅」(Syakaro),是一座山、一條溪、一支泰雅部族的名字。Syakaro一詞,在泰雅族語是「烏心石」的意思,因為這片頭前溪的上游流域盛產這種材質堅硬的樹木,約在250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便以此為棲身之地,並用來為部族命名。

霞喀羅國家步道,西起五峰鄉的清泉部落石鹿登山入口,東端出口是是尖石鄉秀巒村養老登山口,兩地都是以野溪溫泉聞名,兩端登山口都可以從部落開車循產業道路抵達。十二月中旬的楓紅層層景色美如畫,是賞楓健走的好路線。全程除1-3公里處為緩上坡外,餘均為平緩或下坡步道,樹木遮蔭,無日晒,是一條老少皆宜的健行路線,步行約7-9小時。沿路每隔500公尺均設有里程木樁。

交通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縣道往內灣。過內灣後,續行120縣道至尖石,右轉尖石二號橋,接竹60鄉道往秀巒, 途經那羅,錦屏一號橋左轉,續往秀巒。遇新光岔路口(約竹60鄉道33.5K,左往司馬庫司),取右往養老,續行約7.7公里(秀錦道路), 即可抵達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登山口。

參加人員實到83        交通四部中巴

0600頭份李科永圖書館出發

0855車抵秀錦道路6.5K距離養老登山口尚有1.2K因新舖水泥路未乾所以所有車輛不能進入在此下車整裝

0900沿產業道路前進,氣溫極低,每個人鼻子凍紅了,路旁的植被也披上一層白霜,浩浩蕩蕩地往前邁進。

0908經過竹屋,暖暖的東陽把大家的影子拉的修長,一直喜歡看影子,那表示是個晴天。

0920抵登山口,在此集結所有的人,因為今日人數眾多,兵分二路,一為輕鬆逍遙遊組,走道馬鞍駐在所之楓香林,單趟5K,休息後折返,另一路為健腳組,走到白石吊橋午餐折返,單趟8.5K,來回17K+產業道路2.4K,請大家各自評估腳力,量力而為。

霞喀羅古道大多是平緩的腰繞山路(養老段起點里程為22K)。

0925開始啟登,路徑平緩好走。

0928霞喀羅古道養老標示處。此時才走訪霞喀羅古道,著名的楓紅美景即將落幕,古道泥土路的枯楓萎葉,比枝頭上的楓香紅葉還多, 有繁華起落的滄桑氣氛。

霞喀羅古道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是昔日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的一條社路。

0935經過竹林,大家定格在此拍照,竹林清暢、陽光穿透而下的吉光片羽,心靈仿彿舜時潔淨而清。

0945大型崩塌處,請大家迅速通過,勿嘻戲逗留。

1000步道平緩好走,陸續通過多座木橋,每個轉彎處,看長長的隊伍緊跟在後,繽紛色彩是最賞心悅目的風景。

繁華將盡       紅妝將退      依然依戀    最後容顏

走在古道上,落葉成舖在地,走過時婆娑的聲響,是告別的言語。

古道平緩好走,沿途會經過無數的小橋,有時溪谷乾涸、或是溪水成小瀑、或是小溪靜謐的自顧流著,多變風貌,讓人心生愉悅!

1016木炭窯遺址。苦蹲寒窯的小順子。

1032栗園駐在所的孟宗竹林。

竹林高約一、二十公尺,夾道聳立,宛如綠林隧道,幽徑穿竹林,兩旁一根根長竹瘦骨嶙峋, 一路相伴,而抬頭望見陽光粼粼閃爍於高高的竹梢間,令人有高風亮節的聯想, 走在其間,有一分閒雲野鶴的清心與自在。大家各自擺姿作態拍照盡顯百媚生嬌每個回眸身影在此竹林裡,都顯得靈氣活現。

栗園駐在所附近的孟宗竹林(約里程18.5K處)。

大家開心的玩著,好天氣、好地方、人對了,就是有好心情!

霞喀羅古道(里程17K16.5K)。古道沿途散落無數枯黃的楓葉。

1055標示17K前走約百公尺即抵馬鞍駐在所,唯一著名的賞楓地。左上方平台是馬鞍駐在所遺址。

馬鞍駐在所(約里程16.9K處)。

古道沿途的楓葉多已飄零,落紅無數, 只剩零星楓紅應景,而惟獨馬鞍駐在所附近楓香如松柏後凋於歲寒,依舊楓紅舞動,做下台前最後的演出。

1110休息拍照夠了繼續往白石吊橋前進

1121經過木橋,左側掛滿登山路條為布奴加里山登山口。

1135高繞處下切。

1148古道中斷約14.5K處,取左高繞後下切危險地形。

120913.5K古道大坍塌處,高繞要陡下攀爬二段80公尺約100層的木梯,陡下木階梯,昔日走全程縱走的記憶浮現。

霞喀羅古道(里程13.5K附近,崩塌地,已改建為木梯步道)

白石吊橋(約里程13.3K處)。

122513.0K白石吊橋處,在此午餐。

白石吊橋,13k。橋下的峽谷景色很有看頭。始建於日據大正十年,橋長一百四十五公尺,落差九十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兩岸峭壁燐的,俯瞰湍急溪水,在巨大岩石間激起白色水花,景象壯觀具震撼力 ,目前仍維護的很好。

白石吊橋橋下的薩克亞金溪。

從白石吊橋至白石駐在所,距離約1.5公里。雖然1.5公里並不算路途遙遠,卻是一路爬升海拔300公尺,是霞喀羅古道唯一令人有爬山感覺的路段, 最後的一公里路,走來的感覺比前面的九公里路加起來還要辛苦。今日因為時間不足所以只安排到白石吊橋怡蓁和錢兄犧牲午餐時間馬不停蹄前往為我們分享白石駐在所目前的原貌

白石駐在所是古道的中點,以此為界,西為清泉段,東為養老段。

日治時期霞喀羅古道被闢建為理蕃警備道路, 用於監控古道沿途的泰雅族霞喀羅群(清泉段)及基納吉群(養老段), 沿途約一至二公里設置一處警察駐在所,大的據點如田村台、白石駐在所,都配置火砲,以作為震懾泰雅族之用。

白石駐在所,舊稱「薩克亞金駐在所」,薩克亞金(Sakayachin)是泰雅族語,意指「可用做磨利刀峰的亮白石頭」。 台灣光復後,薩克亞金駐在所改名為「白石派出所」,並於民國58年(1969)年改建成今日的模規。 民國78年(1989),最後一名員警撤走後,白石駐在所才告廢棄。 白石駐在所是目前霞喀羅古道唯一保存完整的駐在所,其餘的駐在所都只剩土丘殘跡或完全消失。

1330用餐拍照完原路回程

1433馬鞍駐在所的楓香林

1538養老登山口,22k。結束步道全程。

1555回到停車場每部中巴座滿即開車回程1620全員上車回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