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字碑古道,與草嶺古道同屬淡蘭古道之一,是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故又稱為三貂嶺古道,是早年台北通往宜蘭的交通要道。步道岩壁上有一座台灣總兵劉明燈以篆文題字的石碑,由於碑上文字上嵌貼金箔,因此這條步道被稱為金字碑古道。除了金字碑外,古道上「探幽亭」前方還一座「奉憲示禁碑」。

古道可以雙向進出,今日由侯硐的「淡蘭橋」附近的入口走到古道另一端接到102號縣道22.2K(瑞雙公路)的雙溪出入口,金字碑古道全長約2公里。

清朝同治六年(1867)冬,台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前往宜蘭巡查,有感於先民開疆拓土之艱辛、步道之雄偉險峻難行且常有濃霧,乃於三貂嶺岩壁上以篆字刻碑以鎮嚴峻氣候,並於碑文貼上金箔。其碑頂有雙龍抱珠圖騰,威嚴典雅。

0720九芎橋叉路,直行往猴硐國小、瑞芳、小粗坑古道,左路往金字碑古道、大粗坑古道,取左循溪而上。

0722由瑞芳北37道路來到侯硐派出所附近,循著金字碑古道的指標左轉進入九芎橋路,行經侯硐生態教育園區(舊猴硐國小)

0725不遠即抵達淡蘭橋,橋頭與金字碑古道登山口僅隔著一條大粗坑溪,車停在淡蘭橋前T岔路旁的空地,T岔路指標顯示,循左續行可通往另一條也很熱門的大粗坑步道登山口,循右通過淡蘭橋有一座天煌亭,亭旁即侯硐端的金字碑古道登山口。

天煌亭是因感念蘇天煌先生於土石流災前,冒著危險擊鑼協助居民撤離,弓橋里居民多人方得以化險為夷,故建亭紀念。

新北市瑞芳侯硐大粗坑溪,民國89年象神颱風來襲時引發嚴重土石流災情,後來為了事先預警土石流之發生,水土保持局便建置了大粗坑土石流觀測站。

0727金字碑古道入口,設有天煌亭,老舊的水泥步道一路往上。



0752金字碑古道沿途的氛圍與草嶺古道極為相似,石階延續著石階,走起來不僅有郊山踏青的閒情逸致,也有登山的律動。

0811後凹古道第二叉路,右下為後凹古道往北37公路、猴硐車站,路況還好。續前行。

0824金字碑,同治六年(1867)台灣總兵劉明燈所書。刻於石壁的七律詩係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時題詩刻字並嵌上了金箔,史載中以「金字碑」稱此石碑,與草嶺古道的「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皆為同一時期的碑文遺跡。

金字碑,位於新北市瑞芳區三貂嶺古道內,為清台灣總兵劉明燈於同治六年(1867年)冬所題。碑高約240公分,寬約143公分,邊框刻有蓮花條紋,碑額有雙龍托珠圖案,碑文與碑龕以金箔黏貼,故稱作「金字碑」或「金字牌」,為國家三級古蹟。

金字碑碑文:「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探幽亭位處三貂嶺山的鞍部,與草嶺古道上埡口的地理位置相類似,越嶺過後往下可通往牡丹、雙溪或九份,不過金字碑古道鞍部的面積顯然比起草嶺古道的埡口小了許多。而最特殊的是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在古道還沒有立金字碑之前,鞍部上即已立起一面「奉憲示禁碑」。 


0831沿途陸續出現較大範圍的竹林,果真殘牆的遺跡之後,竹林接著就出現了,先民的生活型態從步道沿途的植物變化可略窺一二,具經濟、民生價值的竹林,通常會伴在居住空間的四周,這種型態在郊山古道中經常可見。


0837此處可遠眺瑞芳、基隆嶼。

0843「探幽亭」奉憲示禁碑,位於古道越嶺鞍部,咸豐元年(1851)所立。就在金字碑古道至高點~「探幽亭」的前方,碑石旁還有旗杆臺的遺跡,石碑上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內容大概是禁止百姓隨便胡亂砍伐樹木,由於碑文落款是「咸豐元年」,因此年代判斷比金字碑更為久遠。

0845水泥空地設有探幽亭與一座石砌小土地公廟,土地公廟旁是通往三貂嶺山、三貂大崙的稜線山路,探幽亭後是通往不厭亭的稜線山路。小土地公廟旁另有一條小徑通往102線道22.2K處登山口



0853探幽亭後方是往不厭亭的登山口

0858途中的大坑

0907遠方的五分山白色圓柱體清楚可見


稜線芒草路金字碑古道的最高點,可遠眺基隆嶼、瑞芳、侯硐等地,甚至侯硐端的登山口及員山子分洪道也一覽無遺


0924102線道平行而走視野寬廣美不勝收



0926102縣道21K不厭亭就在前方


0930不厭亭,位於102縣道21K、雙溪與瑞芳交界處附近,名稱取自李白詩句「相看兩不厭」。「不厭亭」一面可眺望雙溪區全鄉風景,另一面則可遠眺瑞芳,「菜刀崙」、著名八景之一「貂山春色」的三貂嶺和大肚美人山景都可以在此看到。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湛藍的海洋和雲海,有「小武嶺」之稱。




來到不厭亭,開闊的展望,極目所及的山巒景致與沿著山腰劃出一條腰帶的公路線,都深深地引人入勝,不厭亭四方群山環抱,牡丹山、金瓜石山(大粗坑山)、基隆山、五分山等等層巒疊嶂的山稜美景及蜿蜒的基隆河域皆一一清晰入鏡,而一邊是雙溪全景、一邊是瑞芳全景,在不厭亭上盡賞兩地的自然美景。佇立於不厭亭看著102線公路,寂靜公路看起來安靜卻是一點也不寂寞!


台灣36秘境之一~寂寞公路不厭亭,是許多汽車廣告取景之處。這個角度的照片,是上來不厭亭這裡必拍的景。


1000於瑞芳區界標處下方即是牡丹山登山口

1002跨越坡堤往牡丹山。


看山     看海   看雲   看草 看天 看心 寂寞公路並不寂寞。


1032牡丹山海拔660公尺,有一顆礦務課基石。位於瑞芳與雙溪的山界稜上,也是金礦露頭之一,山形像似伏臥的哈巴狗,因樹梅坪早年是採金礦地區,故沿線可以看見多處廢棄的礦務所舊址,登上牡丹山頂(旁有電塔)眺望草山公路及四周環山、金瓜石的東北海岸,風景絕佳。


1035往貂山古道下行,芒草徑清楚。

1034第一座電塔的視野極佳。

↓最左側是雞籠山、基隆山前鋒(東峰)↑是茶壺山、半屏山、燦光寮山。

1048第二座電塔,前方山頭是本山地質公園。

居高臨下俯瞰草山戰備道、貂山古道鞍部。

↓兩座電塔間即是牡丹山。

1058接平緩路,前方最高處是燦光寮山。

1100來到草山戰備道。也是貂山古道北端口腹地寬可停車,又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金山福德宮。

貂山古道貂山古道又名無緣之墓登山步道,全長約2700公尺,源於日治時期的明治31年,因為在金瓜石地區溪流中發現金砂,循跡發現金礦露頭,吸引許多採礦者前來一探究竟,金瓜石、九份越嶺侯硐、牡丹就有許多古道往來,其中之一的貂山古道是為運送礦產所建造的輕便台車路,也是牡丹先民來往瑞芳、 九份與雙溪工作或買賣的必經之路,也因有這條古道而帶動牡丹的發展。




1106金山福德宮旁有一輪胎階梯頂上有一觀音像



1114出發往貂山古道行步道蜿蜒在山間,真的很有歷史的感覺。




1126這裡的石階步道非常好走,因為每一階剛好是一步的距離,而且有止滑設計。

1130來到無緣之墓,是讓這條古道很淒美的傳說,也是休息的好地方。

「無緣之墓」,據說無緣之墓是日治時代,一位來自日本採礦技師來台工作,來台前與日本女子定盟婚約,相約返鄉後二年回來,,該技師來台卻無音訊。其女友擔心、疑惑,幾經波折來台尋找,卻獲悉技師已因病去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





1140南端入口有一古道探幽石碑在此休息午餐1155

1155來到當時採金時的礦務事務所遺址,旁有解說牌,當時這裡也設有醫療站。

路徑轉為石子路陡下700公尺抵出口


1208貂山古道入口,大多數人都是搭火車到牡丹,再從牡丹車站走過來,路程3100公尺,要走1小時。左往燦光寮古道取右往牡丹車站





1219十三層民宅,腹地寬廣為公車站。

1228福德祠,離牡丹車站2.0K,有公廁。


1235右可往金字碑古道接102縣道23K登山口抵探幽亭1795M


1240政光一號橋,十字路口,直行過橋或右行皆可往牡丹車站,選擇直行。往牡丹車站1600公尺。

1250牡丹國小。


1255福壽橋,右往牡丹老街,直行,過橋往牡丹車站。

1258牡丹車站

1300慶雲宮站,接上102縣道28K,左往雙溪取右往九份於27K處接北37猴丹公路回程。

大巴可停於此等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