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坑步道登【頭科山、二科山】1-5號步道全覽

活動簡介:

大坑風景區位於台中市東北邊屬北屯區,北接中興嶺,東臨頭嵙山,南接部子坑溪,西臨大里溪,區內有大坑溪、濁水坑溪、清水坑溪、橫坑溪、北坑溪及廓子坑溪等六條天然溪溝)1~5號步道全長11870公尺,海拔介於112~860公尺間,沿路林蔭茂密,圓木棍棧道為此區之特色,稜線視野極佳,為台中市之熱門休閒運動路線

 

.攀登山岳:

頭嵙山位於台中市東區,坐落於台中市和新社鄉的交界處,海拔859公尺 ,為台中市第一高峰,山頂有聯勤內埔一等三角點#003基石及二等三角點#1120基石各一顆,位於大坑5號步道上,介於大坑3號步道與大坑4號步道之間。

二嵙山亦坐落於台中市和新社鄉的交界處,海拔775公尺 遺失,為台中市第二高峰,基石可能遺失,山頂有台中市建府90週年紀念碑,位於5-1號步道支線上。

 

.交通:

中清交流道往台中市區,接中清路至文心路左轉,經北屯路直走為東山路,即可達大坑圓環。沒多久經過大坑圓環與東山路會合,沿【中129】行約1km抵清水橋前叉路(左側為東山路二段61-N號田媽媽餐廳),若續直走【中129】可至濁水巷之大坑風景區管理所(再上登1號步道)或至【中129】海拔600m之中興嶺(再登5號步道),我取右進入清水巷往2號登山口,約行駛5.5km後抵達2號步道登山口停車場停車(H 460m ),旁有「2號登山口」客運站牌,左右產業道路均為連坑巷,右可往34號登山口,左可往1號登山口,入口有大坑步道解說牌

 

大坑1號步道
頭嵙山系最北面的登山步道,位於連坑巷產業道路旁,登山口位於登山一號停車場旁,此步道坡度平坦,適合親子同遊,全程有1520公尺 ,海拔高度介於395~ 700公尺。一路上樹木茂盛,遊客可免日曬之苦,偶有猴群出沒,步道前段有一體能訓練場,春夏交接之梅雨季,正是油桐花盛開之時,一片雪白,相當壯觀。步道末端接連5號步道,視野更加遼闊。回程可原路折返,也可經由234號步道返回。端看體能狀況而定。5號步道呈南北縱向,沿山棱串聯起1~4號步道,沿途坡度平緩,且環狀相連,繞行一圈不到3公里 ,向為遊客的最愛。5號步道由中興嶺附近的新五村頭科巷登山口進入,悠長的原木棧道縱橫期間,綠蔭濃密。

 

大坑2號步道
2號步道登山口位於清水巷與連坑巷交會處,全長1360公尺 ,海拔445~ 745公尺之間:由2號停車場開始,經過一座橫跨溪谷的小木橋後,步道即以45度斜坡一路上去,中間有可供瞭望及休息的平台各一座,四週綠樹成蔭,風景幽靜美麗。再開始接下來的一段,更具挑戰性的體能鍛鍊,沿途可歷經兩段近60度的大斜坡,須拉著繩索,小心踏著木梯爬上去;中間路段起起落落,走起來對體力是一大考驗,適合想初步挑戰體能或訓練體力者。

 

大坑3號步道
全長1900公尺 ,海拔415~ 795公尺之間;漫步步道山谷稜脊間,此步道沿途樹木較少,須有防曬準備,以免受日曬之苦。中途有涼亭一座,可供休息。

 

大坑4號步道
全程約2690公尺 ,海拔475~ 805公尺之間,坡度落差極大;登山口位於中正露營區營火場地旁邊,終點接上5號步道;九二一大地震後,4號步道沿著遭九二一大地震震掉原有植被而形成光禿稜脊的路線重新架設,從長青橋直上支稜後,可見整條步道沿著光禿的瘦稜延伸而上,不僅考驗著體力更考驗著膽力。

 

大坑5號步道
為頭嵙山系的主稜,頭嵙山與二嵙山間的稜線為主要路途,由中興嶺轉新五村﹝台中縣境內93線﹞,抵達頭嵙山莊,對面即為登山口。整條步道穿梭在各山頭間,同時將1234號步道連接起來,全程約2500公尺 。海拔高度介於595~ 859公尺,沿途可經歷多處視野良好的展望點,有黑松亭、高峰亭、頭嵙山頂、木塔,尤其是頭嵙山頂,標高 859公尺,為全台中市最高點,如果透視度佳時,可清楚的眺望台中市區、大肚台地;於木塔處,則可展望到中央山脈與大甲溪所切出的缺口,景色壯觀秀麗。而這些涼亭建物也提供登山遊客休息及泡茶閒話家常之處,則有一番閒情雅緻。其中有一段為環狀步道,因此黑松亭往二嵙山之步道稱為5-1號步道。

 

◎大坑5號步道沿稜線將大坑各山峰稜線串接在一起,1234號步道則由各山麓上登至稜線與5條步道交接,此次我由大坑2號步道入口起登,下大坑3號步道,再上大坑4號步道,轉接5號步道至頭科山,後再接大坑5-1號步道登二科山,於新社鄉協中街再次接上大坑5號步道,轉由大坑1號步道出口,並由連坑巷產業道路回大坑2號登山口。如此安排把全程步道走遍。

 

日期:99.03.11      星期四      天氣:晴朗

 

.行程記錄:

0630 頭份出發。

0730 中清交流道下→環中路底,蘇兄帶路車子停放他家,4人共乘出發。

0820 抵大坑登山2號步道登山口。

0830 水泥路→小木橋→鵝卵石步道。

0835 路徑自此開始,全程轉換為木頭圓柱步道,一路陡坡。

0850 休息區。陡坡後,陡坡、緩坡交錯。

0912 稜線叉路。2號步道終點,左、右均為5號步道,左可至1號步道;右可至2.3.4步道及頭科山,取右。

0917 涼亭、水塔,前行。

0925 稜線松樹休息區。

0930 取左5號步道。

0947 叉路。前5號步道;取右3號步道。

1012 3號步道叉路。前行接產業道路後轉接4號步道,不取;取左切下河床為一捷徑。

1018 下抵河床,取右。

1025 水塔處右切,結束3號步道。

1028 長青橋為一吊橋,是4號步道;通過吊橋涼亭處取右陡坡。

全程走在稜線上,步道時而迂迴、時而望陡峭生嘆、亦可見頭科山稜線。

1133 4號步道終點。

1135 涼亭處午餐,此處為鬧中取靜、避開人聲喧嘩。

1235 5號步道。

1305 頭科山H859M,拍照。1315

1330 叉路。取左接3號步道(0947處)。

1350 2號步道終結(0925處)。左下2號步道登山口,取前5-1步道。

1410 二科山H 775M 。拍照。1415

1428 電塔(天輪-翁子線032)見新社鄉景觀。

1440 接產業道路(新社鄉協中街)取左前行。

1452 取右石階接回5號步道。

1505 叉路。前往2.3.4.步道,右往1號步道。取前

1508 2號步道(0912處)折返。

1515 1號步道出口。

1600 1號步道登山口。

1602 接連坑巷產業道路。

1615 回到2號步道登山口,取車回程。

1650 蘇兄家取車北返。

1740 頭份我的家。歡迎光臨我家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exFj.qifHxqUQerw30vD/gallery?fid=70&page=5

 當計劃要走此行程時,上網搜尋資料,卻發現錯綜複雜之縱、橫向步道,讓我頭昏眼花、意興闌珊、全然無頭緒,向蘇國雄大哥、肇璟呼救,謝謝蘇兄夫妻帶領走訪,一氣呵成走完全區步道,無一遺缺。卻也有一些累,真佩服肇璟一日續走另6.7.8.9.10號步道,不愧是鐵人、健將!我的好友们:下回相約看油桐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