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原名「草山」,其時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所圍繞的山谷地區。清光緒二十年,「草山莊」隸屬淡水廳芝蘭堡;日據時期屬新北市、台北市;光復後,於民國三十八年成立「草山管理局」,民國三十九年,因應地方人士建議,為紀念明代哲學大家王陽明;改名「陽明山管理局」。民國五十七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時,本區部份劃入台北市北投區,「陽明山」一名仍沿用至今。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處台北盆地北緣,東起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至 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嶺,南迨紗帽山南麓,面積約11455公頃。行政區包括 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區,及新北市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等鄉鎮之山區;海拔高度自20 0公尺至1120公尺範圍不等。
魚路古道,則是指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北起金山八煙的「綠峰山莊」,南迄陽明山山仔后菁山路 101巷的「菁山小鎮」。若以擎天崗的金包里城門為界,以北為「魚路古道北段」,以南為「魚路古道南段」。魚路古道南段以通過絹絲瀑布,又稱為「絹絲步道」。魚路古道北段中仍保存較完整人行步道的段落主要是由頂八煙至山仔后的路段,包括有河南勇路與日人路,中間有不少景點都相當有名,如擎天崗、山豬湖、山仔后等。不少山友習慣以擎天崗為界,將此步道分為南路與北路。南路有涓絲瀑布為主要景點,北路則有打石場遺跡、許顏橋為主要景點。中途皆可看到一些山路上清朝時期的廢墟。
A車:莊宗銘 李東榮 葉清水 黃秀李
B車:陳水生 徐茂瑞 陳元占 黃福財
本日行程自菁山小鎮出發,終點為八煙綠峰山莊,全程約10公里。
一進入絹絲步道,就是幽雅的舊水圳、竹林、泥土徑。「山豬湖」舊水圳,已廢棄,水圳仍有細潺流水。
擎天崗草原特別景觀區簡稱擎天崗,又名太陽谷, 俗名大嶺峙,昔為種茶區、放牧區。本區多崗巒為內雙溪之源頭,地扼金山、萬里、平等里、山仔后、陽明山、磺嘴山、頂山、五指山步道交通之要衝,自古即為兵 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區內的竹篙山更是俯視大台北地區之最佳地點,此點更可藉由魚路古道、砲管道及挑磺道 之重現,驗證擎天崗地理位置之重要。
擎天崗泛指竹嵩山與石梯嶺一帶的山谷,為火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東西長十餘公里,視野遼闊。由於地勢平坦,又有連綿的草原,所以在清末已是放牧的草原,日據時代更在此成立大嶺牧場。此地夏季無樹可供遮蔭,豔陽高照,故有「太陽谷」之稱。時而可見成群的牛隻漫步於草坡之上,綠草如茵、一片幽靜,是踏青聯誼的好去處。
來到擎天崗下方一處山谷小草原處,有一「石角寮牛舍遺址」。遺址處只剩幾個屋柱底座石基,崁坡石頭上還有一栓牛的石圈孔。往上走,便抵達擎天崗嶺頭喦土地公廟,完成魚路古道南段行程
包籜矢竹及五節芒為本區草原景觀之主要植被,廣見於600公尺以上地區。
當秋季來臨的十月份,五節芒一片隨風搖曳的花海;稍晚,楓紅點綴枝頭,樹葉片片金黃,交織成一幅盛名遠播的「陽明秋色」。
魚路古道為先民在蓽路藍縷情況下所開闢的一條從金山經擎天崗(嶺頭)至士林芝山岩的越嶺捷徑,以便挑送魚貨等必需品,當我們踏在先人的足跡上應緬懷先民開荒拓土的精神。
魚路古道北段的兩條路線,一為「河南勇路」,為傳統的魚路古道,因清朝於大油坑附近設有守磺營,駐軍往來巡守,故被稱為「河南勇路」。日據初期,明治三十一年(1901),日人另闢一寬六尺之大路,採迂迴路線,路線較為平緩,稱為「日人路」,又因可拖砲車,故又稱「砲管路」。擎天崗,為當時用武之地。
河南勇路南北筆直,以石階路為主;日人路則迂遠而平緩,東繞西彎,與河南勇路幾度交會。
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是我國除長白山外,另一個主要的火山分佈區,地質構造多屬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錐狀或鐘狀火山體,及火山口、火口湖,構成本區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
本區噴氣孔與溫泉主要分佈於北投至金山間之「金山斷層」週邊;它們的形成,在於地表水下滲地底,被地下熱源加熱後,再由地殼裂隙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活動的特殊景觀;區內的大、小油坑、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見到強烈的噴氣孔活動
經過水源地、土地公廟,來到「山豬豐厝地」。這戶人家由於主人的小名叫"豐",又善獵山豬,而有山豬豐的外號。他最先蓋了路旁的頂厝,其後子女漸長又蓋了前方的下厝,形成直角相交,這裡印證的是早期一般農民簡單而刻苦的生活。
【憨丙厝地】已經改建為打石場解說站、打石場遺址
【憨丙涼亭】,此厝地為早期的店仔地,專賣草鞋、糕餅、飯粥及簡易器具等服務過往旅人,現已由國家公園復舊整建為展示站及休憩涼亭,遊客至此可於休憩亭內稍作休息,並藉展示站內的解說牌了解金包里大路石屋、石橋及石階步道的打造方式。
番坑溪瀑布。
番坑溪淙淙水聲流過許顏橋,最早的許顏橋修築於西元一八九六年,搭建於金包里大路所經三條溪溝中最寬的上磺溪河面。許顏係一人名,石門人士,以製茶為業,其正確的名字應為許清顏,此橋即為許清顏所修,當時修橋的動機應是擔運茶葉所需,因由石門擔運茶葉經此需過溪,為防粗茶濺水潮濕,影響品質,才有此橋。由於是許清顏修築,再經大家口耳相傳,就變成橋的名稱。
接陽金公路約7.6K處,過馬路至對面為八煙聚落入口。
曾經,樸實的聚落裡一棟棟古樸的砌石屋比鄰而立,一旁的金包里大路---居民口中的魚路古道,當時串起一長條山裡居民的重要經濟與記憶的長河,從前居民在這條路上迎娶、探親、運送著物資,趕著牛…等,直到現在,道路由從前的繁盛到現在的沒落,一旁的新建的陽金公路取而代之,而古樸的砌石道路也逐漸被水泥鋪路給取代。
聚落位於國家公園內,地形南高北低,故聚落水圳自南面引水後,順應地形灌溉梯田。區域水系則是匯入北磺溪流域。
八煙聚落海拔約為320公尺,氣候深受東北季風影響範圍,受到地形及氣候影響,其平均溫度約比台北市約低3度。冬季受東北季風吹拂,潮濕多雨;夏季水氣氤蘊,時常雲霧裊繞。加上野溪溫泉地熱水煙,「八煙」意象油然而生。
八煙的地理位置為金山鄉重和村三重橋往上的丘陵,北 有竹子山、南有磺嘴山、背負大屯山、七里墩,峰巒起伏,延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