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地點竹南扶輪社四樓會館               主講人吳亮青         參加人數50

本會技術組長陳鏡榮先生介紹本次課程探討內容主講人會長代表

本會99.100年會長竹南扶輪社102年社長莊宗銘先生介紹講師資歷

本次安全講習主講人吳亮青先生,桃竹苗岳界名人極其低調的高人大家對其耳熟能詳輩享尊榮不做多餘贅言

台灣在1932~1935年間開始有日本學者,如鹿野忠雄、富田芳郎、田中薰等陸續進入人煙罕至的中央山脈,進行高山地形調查。這一群以鹿野忠雄為首的學者,發現了南湖山區有圈谷地形、堆石堤 (terminal moraine)等地貌,認為有冰河地形的存在,正式開啟了台灣冰川研究之先河。接續著,日本學者調查了雪山、玉山、秀姑巒山等山區,同樣也發現端磧、圈谷、擦痕等冰川地形,並指出分佈在雪山、南湖山區約有80個冰斗,鹿野依據圈谷分佈的高度,推估末次冰期台灣雪線高度約在3300~3500公尺之間。

風寒指數是根據風寒效應所定立的指數。而風寒效應的出現是由於風也會影響我們對冷的感覺,引致溫度計的讀數有些時候可與人們對冷暖的感覺有明顯的分別。在冬季期間,持續的強風天氣會令我們對冷的感覺來得更強烈。這個風速與人體對外界溫度感覺的關係,稱為「風寒效應」。

山難檢討預防山難還要懂得照顧隊友

.體力評估 .裝備離身   .天氣因素   .隊員情況掌握  .拆隊

淺談南一段馬西巴秀山難事件2011.12.11

南一段馬西巴秀山 難事件流程

12/06:吳姓領隊等5人從台東向陽入山,預計沿南一段攀爬卑南主峰

12/08:夜宿澐水山南方最低鞍的澐馬營地

12/09:凌晨2時,全隊輕裝往登卑南主山 ,登頂卑南主山 後,返程因體力耗盡,21:00全體決議露宿石洞營地 (今天他們輕裝行進19小時)

12/10:上午630分往回徹,隊員彭銘富於8時許於馬西巴秀山 南側100公尺處昏厥,領隊以衛星電話向消防局求援,請求派救難隊入山,吳姓領隊留下陪彭銘富,其餘人員三人繼續回撤;之後,傅美琦出現高山症症狀,由丈夫陳伯男陪同,慢慢往回徹,直到當天晚上18:00不支倒下,傅美琦失去呼吸心跳,丈夫陳伯男進行2小時CPR,一度恢復生命跡象仍不治,陳擁抱妻子遺體2小時才放手,整夜伴在妻子遺體旁。

12/11:吳姓領隊於陪伴彭男30小時後,彭銘富於今日上午往生

12/13:救難隊於中午尋獲吳姓領隊等3

12/15 14時許:生還3人在救難隊護送下自小關山 林道安全下山

12/16 9時許:空勤總隊直升機載運彭、傅遺體至岡山空軍基地,完成搜救任務

以上資料主要以高雄市消防局第六大隊公布的簡要資料為本。

據報,南一段同一行程計畫內容,吳姓領隊於今年11月初曾帶隊走過,同樣是在澐馬營地紮營,輕裝往返卑南主山 ,其中一名隊員走到橫紋肌溶解,吳姓領隊陪同他40小時,以直升機吊掛方式救援下山。

本次山難事件完全沒有修正行程計畫,一個月之後照樣再來一次,悲劇擴大,這次陪同了30小時,竟斷送兩條人命!太過於高估成員體力為最大疏失

依據正常攀登行程及本會所有走過南一段的山友皆知:「在傳統登山計劃為澐水山水池營地至卑南主山 北峰下三叉營地為一天,來回往返必須花上二天時段,而本次活動行程卻是要用當天來回單攻!?大家想想,這一群的山友…真的體能有這麼好嗎?精打細算,仔細評估,重新思索,一次再一次的山難事故,一次再一次的教訓,總是喚醒不了追逐百岳迷思外的安全重視。」

吳姓領隊對於所帶隊伍的危險評估能力失周全,全憑過往的經驗處置而無法變通,拆隊後,另繼續前行營地的三人,沒有領隊、嚮導在旁照應,又是另一錯誤。

再加上登山界以攻山頭,累積百岳數目視為登山能力的唯一判別依據,更是錯的離譜!

網路糾團風險總會有些人是體力較好走得快,就會不願意等後段班的人,導致人員分散,領隊無法兼顧的窘境。這種臨時湊在一起的烏合之眾最容易出問題,這樣的情況有賴相關單位的規範。其實登山應該是三五好友一起出遊,或是事前依據登山難度挑選過人員,路途中互相照應扶持,人數多就請一位嚮導或領隊,而領隊的責任就是要照顧每一個人的安全,領隊應該在最後押隊,確保每一位團員的安全。

結論希望這次的不幸山難事件能夠讓大家深思反省,百岳,其實只是一個商品而已!學習正確的登山能力與近山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個人常常要旁人切勿強調完登百岳一事總覺得膚淺淺薄的登山經驗能給予後輩正常的登山理念才是正確的意義

經驗的迷思:揹夫失蹤釀山難 女領隊徹夜淋雨喪命   2011.11.15能高安東軍縱走

新北市三重區山岳登山隊一行11人(9名隊員,2名背伕),本月10日從南投縣入山,預計6天完成能高縱走行程;昨下午行經海拔3110公尺白石山白石池附近時,背著帳篷押隊殿後的吳姓背伕卻突然失蹤,53歲黃姓女領隊帶另一名背伕回頭找人未果。

 無帳篷可用的登山隊員在山區淋雨一整夜,黃女因淋雨感冒引發高山症,今凌晨死亡。

三重山岳協會於今年1110日舉辦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因天候不佳等因素,導致領隊高山病發死亡,挑夫吳明旭13日失蹤,領隊回頭找尋,卻因高山症併發失溫而不治身亡,搜救兩三天後,發現挑夫的屍體,判定是墜崖身亡。

登山隊打衛星電話求救,空警隊今派一架S-70C救難直升機將死者及隊員載送至花蓮機場。

吳明旭在十年前完成百岳,後來參與中央山脈大縱走,協助調查台灣山林及步道現況,岳界名氣響亮。

討論

1.裝備不離身(雖然顧請挑夫但不能交與全隊之物品當時該女領隊禦寒衣物短缺?)

一路上都在下雨,吳明旭走在最後面,身上背著很多東西,包含三個帳篷,凸顯背工負重過重問題。

帳篷、爐具和公糧全都丟給背工,遇上天候不佳或突發狀況,山難就會接踵而來;以吳明旭山難為例,多數山友都懷疑是背太重才會摔下懸崖,後來隊員缺乏帳篷等裝備,不但有人差點失溫,領隊後來也死亡。

2. 挑夫負重過重導致墜崖身亡從新出發時,不可站於斷崖邊,最好能抓住樹幹起身。

3.聘請原住民擔任挑工協作,除體能佳還多了一份面對大自然的耐力與排解高山障礙的熟悉度。

(三)大劍山山難2013.12.22

1021222日登大劍山黃姓民眾失聯案,經過72天搜救後,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中區搜救委員會5人救助隊伍於33日下午尋獲大體,已於36日由消防局人員將大體運下山,交給家屬。(黃姓男子於平安夜留有紙條:我已盡力,但我等不到人)

1.家屬嚴厲斥責國家消防人員未盡責:

消防隊面對山難發生,要從缺額高達1/2的人力中臨時抽調人員參與山難搜救,消防隊仍然無法負擔專責山難搜救隊的人力支出(專責山難不擔負救災護等其他勤務),臨時抽調無法預先接受高山適應訓練的隊員直昇機運上山後仍得面臨致命高山症的威脅......因此我們才會看到在一次次的山難發生時,消防隊一直都被嫌棄救災不力,然而是他們不想好好救人嗎??還是消防隊的人力,勤務制度,社會大眾對消防投資的漠視使我們無法支撐民眾要求的搜救品質,不去面對問題,相同的指責境況一樣會發生,家人一樣心碎。

※請多給消防搜救人員鼓勵,他們面臨到的困境其實是我們大家一手造成的!

2.杜絕單獨登山面對任何不可預知的情況孤獨無助求救無門聖誕節更該考量天候因素氣溫驟降進行高山登山之風險

3.方向感:該黃姓山友偏離正常下山路被尋獲,為免登頂喜悅而忽略來時路徑,登頂時可於方向折枝或綁路條標示。

接近尾聲之際由莊會長致感謝詞,精彩演講中,大家聚精會神聆聽,,尚覺得意猶未盡,卻嘎然而停,時間匆匆忽過,失望可惜至極,感謝吳老無酬教學演說,希望改日再蒞臨本會教導後輩,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