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柴古道位於舊山線勝興車站附近,是一條簡短的古道,長約1.5公里,從勝興車站出發,走環狀一圈,再繞回到勝興車站,是一條適合大眾休閒的古道踏青路線。
早期交通較不發達,三義山區盛產的木材、木炭、樟腦油等全靠挑夫經古道運送至勝興車站,再由火車運送至各地,因此這個長約1.5公里的步道稱為挑柴古道。挑柴古道就位於勝興車站斜對面,可以於停車場停車後沿挑柴古道進入,於勝興車站出來,順便逛逛勝興老街,步道不長,既可以吸收芬多精又可以稍微的健身,是一條很悠閒又輕鬆的路線,適合全家大小前往。
勝興車站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的勝興車站,標高四百零二點二三六公尺,是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海拔最高的車站。「勝興車站」建於民國前五年四月,三義鄉勝興村舊名為十六份,此舊名乃源於十六座蒸餾樟腦的寮況而得名,故車站原名十六份驛,直至民國四十八年一月才改為現名。在民國二十四年的「台中州大地震」中,勝興車站是該地區唯一未受到損傷的車站。民國六十三年擴建運轉室,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全面整修,興建至今已有將近90年的歷史。
民國87年(1998)新山線完工通車,舊山線從此走入了歷史。勝興車站卻沒因此而沒落,這棟日治時代以高級杉木,不用一根鐵釘,樑柱都由榫頭和榫眼接合的木造車站,還有舊山線沿途的舊隧道及鐵道,吸引一波又一波懷舊的遊客前來。民國88年(1999),苗栗縣政府公告勝興車站為「縣定古蹟」。
勝興站最特殊的地方:
一、台鐵最高點:台鐵的最高點,站內豎立有建於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之「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0二、三二六公尺」紀念碑。
二、山線上下行列車會頻繁之處:勝興站北距三義五公里,南離泰安八、六公里,因此成為山線上下行列車交會的重要關卡,雖然只是一個「三等」小站卻經常出現同時三列火車鬧哄哄地擠在站內,與站外寂靜的景象形成有趣對比。
三、特殊站房造型:傳說因勝興站處於關刀山麓,被九座形似虎頭的山頭包圍,建在虎穴中的勝興站乃在柱頭上特別設計了八卦和尖矛等造型,屋簷飾板也作成鋸齒狀,期望以堅硬的兵器來破九虎,都是為了「鎮站避邪」。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其特殊的建築結構在於這座日式木造站房,樑柱銜接完全不用鐵釘,雖歷經九十餘年寒暑尚能原貌呈現,是台灣老式車站之典範,山線中最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車站。
早年山線鐵路進入苗栗山區後便一路爬升,三義至后里間山勢險峻陡峭,其中三義至泰安間就有7座隧道(1號至7號隧道)、3座橋樑,是山線上工程最艱鉅、也是最後完工的路段,西元1908年2月17日后里至三義間路段完成,4月18日豐原至三義間鐵路通車。
舊山線橫跨苗栗與台中兩縣,以三義作起點,途經勝興、泰安、后里、豐原北號誌站,在長約23公里的路段中,經過9座隧道、4座鐵橋,被視為是二十世紀鐵道工藝美學上卓越的經典之作,沿途可欣賞古意盎然的老舊站房、匠心獨具的鐵橋建築風格,也可感懷昔日篳路藍縷開山鑿洞的艱辛,無怪乎文建會將其列為臺灣十二大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臺鐵為改善舊山線坡度陡、彎道大、隧道橋樑老舊、運輸效率低等缺點及避開屯子腳地震斷層,以期提昇服務品質,經過漫漫11年的施工,竹南至豐原間「雙軌工程」與三義至豐原北端(原號誌站)間「截彎取直」工程終於完工,民國87年9月24日新山線全線通車,舊山線從此步入歷史。
從勝興車站出發,沿著著車站前的苗49鄉道往上走,不到一百公尺,就可看見路旁的挑柴古道觀光牌坊,進入後,走至磁磚路面盡頭,右側即見古道登山口。枕木土階緩緩而上,隨即轉為泥土路,不久又接土階,爬至上方的茶亭。
茶亭是昔日挑夫聚集喝茶聊天等待木炭出爐時的休息亭,導覽資料說,茶亭下方有三座木炭窯,但現場並無所見,可能已堙滅或掩於草叢裡。過茶亭後,有架高的棧道續往上爬,過小木橋後,不久轉為寬大的土路,然後到岔路口,左岔路古道土階小徑續爬向山稜,直行即出苗49鄉道約4.5K處,沿著馬路走0.5公里,即可返回勝興車站。
轉入左岔路,循土階小路上行,山徑漸狹,林林蓊鬱,景觀更為自然原始。不久,爬抵稜上,有一已倒塌的木亭,稱為「等食亭」。
這裡是早期挑夫在山上等吃飯的地方。當時挑夫為增加收入,為節省下山返家吃飯來回的時間,以增加工作時數,於是由一位挑夫太太為代表,將太太們煮好的飯菜挑到此亭,以供挑夫們進食。因此這裡被稱為「等食亭」。
過等食亭,古道循著稜線,漸漸變為下坡路,沿途路旁有不少相思老樹,也有油桐樹的蹤跡。前行約十分鐘,古道與一條橫向的土石產業道路交會。
由此取左行,轉入土石路,不久土石路變為水泥路,經過農家墾地,前方有一座圓形大水塔,古道在水塔前轉入左側小徑,穿出之後,又接回產業道路,循著水泥路下行,約八、九分鐘,即從勝興車站附近的巷道走出來,又回到了勝興車站。還不到一個小時即可走完挑柴古道。
勝興,舊名「十六份」,是台灣常見的地名類型,先民集資合股拓墾荒地,就以合股的份數做為地名。
當時客家先民來到這裡拓墾,共十六股,設有十六座樟腦寮,在山林裡伐樟製造樟腦,後來也有木炭產業,建造炭窯燒炭,挑夫往來挑柴以供應炭窯生產所需,而在山區裡走出了這條挑柴古道。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佔據了台灣,開闢了縱貫鐵路山線最險峻壯觀之路段泰安至勝興,短短八公里路段,經過了六座隘道,三座橋樑是鐵路縱貫線坡度最陡的路段,尤其3號隘道口至勝興車站間每十公尺爬升一點五公尺至2公尺,勝興車站是縱貫鐵路最高點。
山線上下行列車會頻繁之處:勝興站北距三義五公里,南離泰安八、六公里,因此成為山線上下行列車交會的重要關卡,雖然只是一個「三等」小站卻經常出現同時三列火車鬧哄哄地擠在站內,與站外寂靜的景象形成有趣對比。
勝興車站,前身為明治41年(1908)設置的十六份信號所。當年,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昭和5年(1930年),十六份信號場升格為十六份驛(車站)。
台鐵最高點:台鐵的最高點,站內豎立有建於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之「台灣鐵路最高點」、「海拔四0二、三二六公尺」紀念碑。
特殊站房造型:傳說因勝興站處於關刀山麓,被九座形似虎頭的山頭包圍,建在虎穴中的勝興站乃在柱頭上特別設計了八卦和尖矛等造型,屋簷飾板也作成鋸齒狀,期望以堅硬的兵器來破九虎,都是為了「鎮站避邪」。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其特殊的建築結構在於這座日式木造站房,樑柱銜接完全不用鐵釘,雖歷經九十餘年寒暑尚能原貌呈現,是台灣老式車站之典範,山線中最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車站。
回程72東西向快速道路景觀:↑金童、玉女峰 ↓客屬大橋
以下植物昆蟲生態篇:由助教占哥提供,謝謝﹗↓牽牛花開了。
↑枸杞子 ↓枸杞花
刺娥
↑素食椿象 ↓杜萊氏寬盾背椿象
↑中帶白苔蛾 ↓天蛾幼蟲
↑棕長頸捲葉象鼻蟲 ↓紅圓翅鍬形蟲
大黃金花蟲
下一堂課:10/26谷關七雄之【東卯山】七點整李科永圖書館準時發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