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挑鹽古道位於苗栗縣的通霄鎮與銅鑼鄉的交界地帶,通霄濱海,銅鑼靠山,兩地自古以來有多條橫向的道路運送物資往來。 挑鹽古道是其中之一。

早年台灣的鹽產地在南部海濱,因陸路交通不便,都以船運鹽,當時由南部的鹽運抵通霄港(今通霄溪河口)後, 再以牛車載運到鹽館埔(今通霄鎮城南里三鄰附近)存放,再運送至山區城鎮。

 由於從鹽館埔以上的山路陡峭崎嶇,無法行駛牛車,必須仰賴挑夫以挑擔方式,將鹽、糖、魚貨等商品運送至山區聚落, 回程時再將山區所產的農產運往通霄銷售。

「虎頭崁古道」是清道光年間修築的官道,串連銅鑼和通霄兩地,為當時最便利的交通捷徑,現今則留有當時銅鑼鄉紳集資所重修之石砌梯道,自崁頂向西陡降,留有千餘公尺的長度,掩映在濃濃的綠蔭中,透出無限幽情古意,是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

今古道起迄:通霄鎮城南里直窩農路~銅鑼九湖村步道長度:200M

當年的虎頭崁古道、挑鹽古道都已隨著時代變遷而幾乎堙滅,虎頭崁古道僅剩兩百公尺;而挑鹽古道則保存約一公里長, 被苗38鄉道切割成上下兩段,上段長七百多公尺,下段長三百公尺。

行程計畫:

0700李科永圖書館→0810九湖大橋→0830牛角坑山08400900虎頭崁 山→0910虎頭崁 古道→0930回到虎頭崁 越嶺處→0940觀景台09501000自行車道吊橋→1010自行車道觀景樓1020→中華電訊基地台1040→挑鹽古道 入口1100→挑鹽古道 出口→1130午餐13001330銅羅客家文化園區14301530返回李科永圖書館

 

0740車行進入銅鑼交流道下取左往銅鑼市區→左接九湖大橋左往天保寺→左往天保寺,右往自行車道,取右上行大空地下車整裝。路旁的茶園因昨夜的一場雨洗滌換裝一身潔淨翠綠今日寒流報到卻因開學首堂課大家開心著寒暄話家常

0757 牛角坑山登山口。茶亭枝29-1幹,步行右入茶園,直走至泥土路盡頭,茶園邊坡左側可見少數路條,即為牛角坑山無任何圖根點,有祥馬製鐵牌【牛角坑山 269M近日下雨紅土泥濘大家足下沾得滿角泥巴有兒時玩樂情趣

0811續循【虎頭崁古道】方向前進。灰濛的天卻因我們的造訪五顏六色的衣服把滿山妝點的色彩繽紛

0825岔路取右往通霄天空步道原來的自行車道因銅鑼科學園區擴建而中斷)。

0832廢棄土角厝。已經不多見的屋舍,在荒煙漫草中更顯人去樓空的簫瑟。

0845岔路取右茶園置高點,欣賞茶園風光並拍照。茶樹青青,但願山巒永遠長青,今日所有的人也會依舊在。

0855虎頭崁山登山口,此地位於產道越嶺點附近。路右【虎頭崁山 322M 三等三角點 編號124號】

0858 回到自行車道起點,依循方向往虎頭崁古道,標示直行大興善寺4K

中港溪國樂團大家開心地一一拍照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公司社團,集聚在這一班,就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共同分享所有的快樂。

0904 虎頭崁古道越嶺點,可見有一棵高大的老榕樹,樹前立有指標,不妨於此歇息,休息一下,欣賞稜線上的風宮。往東看去,300多甲的九湖茶園盡入眼簾,往西望去,可遠眺通霄海景,景色宜人。

右側有一棵老樹,並設有73年製解說牌,左側有一土地公廟,進入拜拜。為一極佳休息區且視野展望絕佳,可俯瞰整個通霄地區到海邊的大片丘稜地,往南遠眺可見大甲鐵覘山。

當時以鹽館埔出發,虎頭崁古道翻越虎頭山,通往銅鑼灣(銅鑼),這條山路修建於清朝道光時代, 同治年間鋪設卵石路,長一千二百多階,彎曲如「礱鉤」(磨利的彎曲勾子),被稱為「礱鉤崎」。

0910循大卵石步道一路往下,途徑中竟保留有一巡邏箱。因年代久遠,數次颱風來襲,樹木橫亙擋徑,短短200M古道甚而中斷,由其旁邊山坡地陡下

0920虎頭崁步道出口,取右產業道路。

0935 回到0858越嶺點,取右續行自行車道往九華山。繼續沿著稜線而行

0936 涼亭。因風大寒冷無人要上高樓大家齊聚涼亭下層分享水果零食頗有郊遊的輕鬆濕冷的天不妨轉換心情還能置身在大自然裡看山遊玩也很愜意的。0950

0956 天空步道吊橋入口,右下為鞍部車道,通行過吊橋,此吊橋高掛於山稜線上;風大不免讓人心驚。

1006觀景台。此觀景台建築架高於鞍部之上,我們笑稱是「天空之城」此處可遠眺火炎山、通宵地區。

1025車道叉路。左側為中華電信基地臺,右側有涼亭;往右可至通霄挑鹽古道前段入口(約1.5K,步行約30分)取直行可往九華山。

當年的虎頭崁古道、挑鹽古道都已隨著時代變遷而幾乎堙滅,虎頭崁古道僅剩兩百公尺;而挑鹽古道則保存約一公里長, 被苗38鄉道切割成上下兩段,上段長七百多公尺,下段長三百公尺。

銅鑼這一帶的丘陵為砂礫層台地,多礫石,就地取石鋪設道路,因此許多古道都有這樣的卵石路,石塊不需人工砌鑿, 古道質樸而不失自然本色。

古道走於低海拔的丘陵之上,沿途多為相思林,也有一些油桐樹點綴其間,但並不醒目, 油桐樹要等到四至五月花開花落如雪花飛舞時,才會躍升為古道的主角。 古道沿途也有不少蕨類夾道於路旁,使古道添增不少綠意。

從銅鑼的台13線轉入苗38鄉道,過九華山大興善寺(約7.5K處)後,經九華山茶園,續行約0.5公里,過里程7K指標後的轉彎處, 就看見挑鹽古道的入口石碑及標誌,旁有一座觀景平台

1120挑鹽古道上方入口,取右往大興善寺。

1135大興善寺進入餐廳午餐,享用平安麵。

1300上車前往銅鑼客家文化園區。

1325好客:銅鑼客家文化園區。

在進入客家文化園區之前,就會先經過一座漂亮的玻璃空橋,特殊造型的天空步道,引領遊客進入適合親子同遊、前衛設計的園區。互動式設計的巧思,讓來到這裡的人們,利用遊戲就能輕鬆感受客家文化

園區依基地所在的丘陵起伏地形設計,規劃有戶外空間、主展館區及附屬設施,以廣場及環繞基地四周的步道動線將區域作和緩的連結,同時將建築物視為整體景觀的一部分,園區等相關設施被水與綠景紋路所構成的人工山丘所包覆,創造出梯田景觀的意象。

過了一個冬季,期盼著春季班開學,因為我們可以再見面,好久不見的同學;因為可以一起拜訪春天,一起悠遊山林、暢意快活人生;因為可以彼此增長智慧與善根,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尋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530217 的頭像
    lee530217

    蒲公英的部落格

    lee5302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