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國道1號→於大華系統下,接台62快速道(往東)→暖暖交流道下,接台2丙(基福公路)→東勢街,往雙溪方向→過暖東峽谷後續行下一個路口右轉→東勢坑產業道路約1.8K→荖寮坑園區。
十分古道,又稱「暖東舊道」,是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淡蘭古道由台北至暖暖,不循傳統的基隆河路線至瑞芳, 而是折往暖東峽谷,越過五分山至平溪十分寮,然後再越嶺至雙溪。這條淡蘭古道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五分山步道總長3.2K,十分古道和五分山步道在1.5K處會合。
荖寮坑礦業生態博物園區設有環狀步道及導覽解說,介紹此地的自然生態及煤礦、菁礐、聚落等人文遺跡。 繞行荖寮坑煤礦及石厝聚落一圈,大約50分鐘,然後銜接十分古道,可繞回到登山口,或續爬十分古道至越嶺鞍部的土地公廟, 再登爬五分山,或走往平溪的十分寮。
五分山海拔755公尺 ,台灣小百岳010,有二等三角點,編號:1065與三等三角點,編號:一O三八號基石各一顆,旁有「中央氣象局五分山氣象雷達站」。
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 ,山頂有顆無名基石,但無視野。
荖寮坑解說牌 路線導覽圖。
0625涼亭旁為荖寮坑古道入口,回程由涼亭回。
0630起登,循石階而上。
0633每100公尺立有里程樁。
0634過木橋跨過溪。
0636荖寮坑岔路,回程再取,續緩上。
0636小平台,立有解說牌。
十分古道至鞍部長約1公里,沿途沿著東勢坑溪上游支流溪岸上行,雖然路不長,但多以上坡路為主,仍須不少腳力應付。
0651古老的石棚土地公,三片石板堆砌起來的簡陋石棚,是台灣最常見的古老土地公廟的型式, 提供了早期往來古道行旅者的心靈慰藉,由此亦見證了十分古道悠久的歷史。
0654休息區。
沿溪谷旁的古道緩上,溪水淙淙聲悅耳。
0702古道末段,登嶺之前,有一小段陡坡,設有繩索輔助。爬上這段陡坡,就抵達了十分古道最高點的越嶺鞍部。
抵達五分山步道岔路,往右是前往平溪煤礦博物館約1500公尺,往左是通往五分山約1800公尺,旁有一中繼站土地公廟 (嶺頭福德宮)
0705廟的後方有一座小山頭,為頂子寮山,從廟右側的小徑上山, 約一分鐘,即可輕鬆登頂。
0707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 ,山頂有顆無名基石,但無視野。
0708回到五分山岔路﹔基隆市政府在鞍部豎立的「淡蘭古道暖暖支線簡介」導覽牌, 提及十分古道「自暖暖東行,越五分山鞍部,抵平溪十分寮,再越嶺至雙溪。
0712水源岔路。
0714續爬往五分山。鞍部至五分山,約1.8公里,走於五分山稜線上, 全線已鋪上石階步道。
0717涼亭處,芒草以高,無視也可觀。
0734龍門山岔路,往龍門山3000公尺。五四縱走是只憑溪五分山道汐止的四分尾山,為健腳路線。
0735隨著稜線起伏,已見前方瞭望亭。
0737觀景台。
0737視野寬廣,可見基隆嶼。
0740走於稜線上,約40分,抵達西峰附近的瞭望亭。
這裡是五分山步道視野最佳處, 可回望五分山稜線步道宛如「萬里長城」的美景。
走於稜線,爬上高處,視野變為遼闊。望向雙溪方向,但見山峰起伏,層巒疊嶂。
較為緩和的稜線路,可見白色圓球。
0745五分山岔路,取右80M往五分山。
0747穿越矮箭竹林,約三分鐘,即登頂五分山。 五分山頂附近設有氣象局的雷達站,白色的巨大圓球是五分山著名的地標。
五分山海拔755公尺 ,台灣小百岳010,有二等三角點,編號:1065與三等三角點,編號:一O三八號基石各一顆,旁有「中央氣象局五分山氣象雷達站」。
0750原路回,取左。
0752瞭望亭。
0816回到鞍部岔路
石砌土地公廟,名為「嶺頭福德宮」,廟聯字跡模糊難辨,廟旁有一塊古碑, 字跡亦漫滅難識。
土地公的信眾加蓋了一座大廟棚,遮蔽這座古廟。廟棚下, 如今成了登山客最佳休憩之處。
0822五分山步道岔路,取右往荖寮坑古道。
0845荖寮坑岔路,取左循棧道緩上。
0854石厝遺址。
步道解說牌。
0900礦場辦公廳岔路﹔右為出口,取左繞礦場遺址一圈。
0902岔路口,右去左回或左去右回均可。取左
0904望古山岔路,被圍欄擋住,不取。
0905辦公廳遺址。
0907鍋爐間、排煙道遺址。
0910回到岔路,取左。
0912左有岔路往荖寮山、中窯尖山,不取續行。
0925回到停車場。
0930上車回程(台2丙約4.7K處進入東勢坑產業道路登山口約1.8K)。
此行程安排於社大古道班秋季課程,唯一賞芒登高路線。
留言列表